CN107073821B - 用于制造三维物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三维物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3821B
CN107073821B CN201580057391.3A CN201580057391A CN107073821B CN 107073821 B CN107073821 B CN 107073821B CN 201580057391 A CN201580057391 A CN 201580057391A CN 107073821 B CN107073821 B CN 1070738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objects
dimensional object
support structure
geomet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73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3821A (zh
Inventor
F·赫尔佐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cept Las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390081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07382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 GmbH filed Critical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7073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3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3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3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3/00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compacting or sinter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Presses and furnaces
    • B22F3/24After-treatment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20Direct sintering or melting
    • B22F10/28Powder bed fusion, e.g.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 or electron beam melting [EB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40Structures for supporting workpieces or articles during manufacture and removed afterwards
    • B22F10/47Structures for supporting workpieces or articles during manufacture and removed afterward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60Treatment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after build-up
    • B22F10/64Treatment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after build-up by therm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5/00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shape of the product
    • B22F5/04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shape of the product of turbine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41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solid materials
    • B29C64/153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solid materials using layers of powder being selectively joined, e.g. by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or mel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40Structures for supporting 3D objects during manufacture and intended to be sacrificed after completion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3/00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compacting or sinter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Presses and furnaces
    • B22F3/10Sintering only
    • B22F2003/1042Sintering only with support for articles to be sint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2999/00Aspects linked to processes or compositions used in powder metallu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相继地固化能借助于辐射固化的粉末状构建材料的层来制造三维物体1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如下方法步骤:设置激光烧结‑或激光熔融设备,所述设备具有壳体、布置在壳体中的构建室、用于层状施加构建材料的覆层装置、用于对所施加的构建材料层进行辐射的辐射设备以及分组结构,在该分组结构上生长式地构建物体和/或用于物体的支承结构;形成支承结构2,所述支承结构通过相继地固化构建材料的层来至少局部地支承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通过相继地固化构建材料的层来形成多个、分别形成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的特定的子区域的、单个的子物体6,其中至少一个子物体6至少局部地形成在支承结构2上;在子物体6之间形成连接区域7,以用于在形成三维物体的情况下至少局部地连接子物体6;从支承结构2取下三维物体1。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三维物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相继地固化能借助于辐射固化的粉末状构建材料的层来制造三维物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用于形成或制造三维物体或目标、例如技术构件的生长过程。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规定,相应待制造的三维物体通过相继地或连续地固化粉末状构建材料的层形成,所述粉末状构建材料能借助于辐射——典型地是激光辐射——固化。因此这种方法的已知的例子是激光烧结方法——简称SLS方法,或者是激光熔融方法——简称SLM方法。
尤其在制造大规格的三维物体时,也就是说在制造大尺寸的物体时,例如在制造涡轮叶片、壳体结构时,会出现由材料或工艺导致的畸变效应,这种畸变效应使得难以最终尺寸精确地制造待制造的三维物体。
同样地,在制造期间或之后处理大规格的三维物体通常也是一种挑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通过相继地固化粉末状构建材料的层来制造——尤其是大规格的——三维物体的方法,所述粉末状构建材料能借助于辐射固化。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通过相继地固化能借助于辐射固化的粉末状构建材料的层来制造三维物体的方法具有如下方法步骤:
首先,设置具有常见的组件的、激光烧结-或激光熔融设备。这些常见的组件是在其中设置有构建室的壳体,其中在构建室中设置有用于支承物体的支承装置。此外,存在覆层装置,以便用于把构建材料层状地施加到载体或者之前施加的层上。借助于辐射设备对层进行辐射并由此固化到与物体的相应的横剖面对应的石柱上,为此辐射设备通常包括用于扫描辐射源的电磁辐射的扫描仪,该辐射源通常设计为激光器。然后形成了支承结构,这通常发生在底座上,例如在构建板上。无论如何,支承结构应该在其基础区域中彼此连接。该支承结构的构建以生长的方式进行。
-通过相继地固化所述或一种能借助于辐射固化的粉末状构建材料的层来形成多个、分别形成待制造的三维物体的特定的横剖面子区域的、单个的子物体,其中至少一个子物体至少局部地形成在支承结构上;
-在子物体之间形成连接区域,以用于在形成三维物体的情况下至少局部地连接子物体;以及
-从支承结构取下三维物体。
因此根据本方法通过相继地固化所述或一种能借助于辐射固化的粉末状构建材料的层形成了一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用于至少局部地支承待制造的三维物体。即除了形成原本待制造的三维物体之外还形成了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的任务和功能在下文中将进一步阐述。即重点在于,除了原本待制造的三维物体之外,通过相继地固化所述或一种能借助于辐射固化的粉末状构建材料还形成了支承结构。即在其中形成了原本待制造的三维物体的同一过程中也形成了支承结构。
支承结构用于至少局部地、典型地完全地支承或支撑待制造的三维物体。因此,待制造的三维物体逐渐地形成在支承结构上。支承结构相应地在其几何结构、尤其是其横剖面方面与待制造的三维物体的几何结构、尤其是横剖面可匹配或匹配。为了履行所述支承功能,支承结构典型地完全地描摹待制造的三维物体的横剖面。
支承结构典型地包括至少一个支承元件,该至少一个支承元件用于至少局部地支承或支撑所述待制造的三维物体或该三维物体的一部分。然而,支承结构通常包括几何结构相同或不同的(也就是说尤其是形状相同或不同的,或者尺寸相同或不同的)多个支承元件。支承元件能够规律地或不规律地布置。例如,支承元件能够设计为连接片状或者支柱状且具有分支部。
支承结构的形成典型地在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也就是说尤其是用于执行激光烧结过程或者激光熔融过程的装置)的构建室的构建板上进行。
同时或同步地以及进而与形成支承结构一起或者在形成支承结构之后,形成了原本待制造的三维物体。在此重要的是,分割式地形成三维物体。即形成多个、分别形成待制造的三维物体的特定的横剖面子区域的、单个的或单独的子物体,所述子物体——像下文进一步阐述的那样——在形成三维物体的情况下还可彼此连接或者被彼此连接。即每个子物体描摹三维物体的整体横剖面的一特定的部分。待制造的三维物体构造为在其完整的横剖面上不是相连接的。而是构造为逐渐出现的单个的、分别形成待制造的三维物体的特定的子区域的子物体。子物体按照位置典型地如此相对彼此形成,使得其布置结构描摹或给出整个三维物体。
所述子物体或该子物体的一部分能够设计为几何结构相同或不同的,也就是说尤其是形状相同或不同的,或者尺寸相同或不同的。相应的子物体的具体的几何结构取决于待制造的三维物体的、分别通过该子物体待描摹的子区域,以及进而取决于待制造的三维物体的总体横剖面。由此得出,相应的子物体的尺寸、布置结构和定向都基于相应待制造的物体的具体的尺寸设计。
通过把待制造的三维物体尤其在横剖面上分成或划分为单个的子物体可以减小由材料或制造过程导致的畸变效应。这是因为以下事实:在与制造完成的三维物体相比按照面积或按照体积明显更小的子物体中,相应的畸变效应明显更小。
由上述关于支承结构的实施方案得出,子物体相应地至少局部地由支承结构支承。该支承结构同样保证了,子物体在其相对位置中相对彼此可靠地布置。在单个的子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改变的情况下,支承结构能够和被其支承的或支撑的子物体一起相对彼此运动,这在三维物体的可操纵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点。当然,相应的构建板连同形成在其上的支承结构和形成在其上的子物体也可以在单个的子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改变的情况下相对彼此运动。
如上所述,可以使单个的子物体彼此连接以形成三维物体。即按照本方法规定,在形成三维物体的情况下在单个的子物体之间形成多个连接区域以用于至少局部地连接子物体。在形成相应的连接区域期间,子物体典型地通过支承结构支承,也就是说支承在该支承结构上,尤其是在其固定的相对位置中。
相应的连接区域原则上可以设计为任意的几何结构。因此,连接区域例如可以设计为点状或者线状或者平面状。连接区域可以至少局部地例如也设计为连接片、桥接部、延展带、棒等,或者具有彼此接合的齿部或其它形锁合元件的形状。重要的是,与连接区域相邻地布置的子物体稳定地彼此连接。典型地,在此连接区域连接了至少两个直接紧邻地布置的子物体。相应的连接区域的尺寸、布置结构和定向典型地基于相应的待制造的物体的具体的尺寸设计。
在子物体彼此连接之后,可以进行热处理,以便减小随后相连接的整体构件中的应力。
在所述方法的最后一个步骤中,从支承结构取下完整地设计的三维物体。例如,在此三维物体可以手动地或者(部分-)自动化地从支承结构取下。当然也可以手动地或者(部分-)自动化地从三维物体取下支承结构。
从上述实施方案得出,原本待制造的三维物体在至少两个阶段中形成。在第一阶段中,除了支承结构外还形成了单个的子物体。单个的子物体通过支承结构支承。如上所述,这种支承同样包括(暂时地)保证单个的子物体相对彼此的相对位置。在另一个或在第二阶段中,通过形成相应的连接区域来使单个的子物体彼此连接。由此同样形成了原本待制造的三维物体。
在本方法的框架内典型地存在至少两个数据组,基于所述数据组层状地固化所述或普遍来说一种构建材料以用于形成支承结构以及子物体或物体。第一数据组涉及逐渐地形成支承结构。因此在第一数据组中包括所有关于支承结构的数据。另一个或第二数据组涉及逐渐地形成物体或子物体。因此在另一个或第二数据组中包括所有关于物体或关于子物体的数据。相应地,第二数据组尤其也包括把物体分割地分成或划分为单个的子物体。
结合形成相应的连接区域可以设想,连接区域基于待通过该连接区域连接的子物体相对于待制造的三维物体的位置构造为几何结构不同。相应的连接区域的几何结构、也就是说尤其是尺寸和形状可以取决于,该连接区域相对于待制造的三维物体位于哪个位置。在此,相应的连接区域的几何结构也取决于,该连接区域使哪些具体的子物体彼此连接。例如可设想,使在待制造的三维物体的外部区域中、也就是说例如在三维物体的边缘区域中布置的子物体彼此连接的连接区域在几何结构上设计为与使相对地在三维物体的内部区域中、也就是说例如在三维物体的重心或中心的区域中布置的子物体彼此连接的连接区域不同。如此例如可以,尤其是结合专门的应用-或负荷情况考虑到制成的三维物体的局部不同的机械应力。具体地,使在三维物体的外部区域中布置的子物体彼此连接的连接区域可以例如设计为点状,相反相对地使在三维物体的内部区域中布置的子物体彼此连接的连接区域可以设计为例如线状。
也可以设想,首先子物体的至少一部分仅通过第一几何结构的连接区域——也就是说例如点状的连接区域——在预固定的意义上或者为了实现这种预固定而连接,以便例如使子物体过渡到可操纵的状态,以及通过第二几何结构的如下形成的连接区域——也就是说例如线状的连接区域,或者随后补充了第一几何结构的连接区域至例如线状的连接区域进行了子物体的真正的连接。在此,第一几何结构的连接区域可以构造为比第二几何结构的相应的连接区域机械稳定性更差。
如上所述,支承结构和子物体可以至少局部地同时地或同步地且进而共同地形成。即可以同步地或共同地形成支承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和子物体的至少一部分。这尤其涉及这些情况:在这些情况中通过待固化的层在构建室的确定的部分区域中根据待制造的三维物体的尺寸已经形成了子物体,以及在构建室的另一个部分区域中相应地(仍)未形成子物体,而是形成了支承结构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例如支承元件。因此总体实现了,通过制造技术上特别高效的方式形成了支承结构以及待制造的三维物体。
连接区域的形成可以在所述或普遍来说一种装置的外部或内部进行,所述装置用于通过相继地固化能借助于辐射固化的粉末状构建材料的层来制造三维物体,所述装置尤其用于执行激光烧结过程或者激光熔融过程。连接区域可以通过传统的焊接装置制造,也就是说设计为焊点或焊珠。然而,连接区域也可以在同一个在其中也形成了支承结构以及子物体的过程中,以及进而在同一个装置中形成。然而这并不是强制必须的,相反单个的子物体的连接也可以在另一个过程以及进而在另一个装置中进行。例如当对连接区域提出特殊要求时,所述另一个装置会是必要的,所述连接区域可以仅在相对于用于形成支承结构以及子物体的过程分开的过程中令人满意地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要再次提到,单个的子物体通过支承结构容易地、尤其是在同时保持它们相对彼此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可以运动或操纵,以便例如使得它们在执行相应过程的装置之间来回运动。
可以如此形成连接区域,使得所述连接区域将分别并排和/或上下布置的、待形成或已形成的子物体至少局部地彼此连接。通过连接区域也就可以基本上既使水平地、也就是说在水平平面中布置的子物体,以及也使竖直地,也就是说在至少两个竖直上下的水平平面中布置的子物体彼此连接。
鉴于(进一步)减小或补偿由材料或工艺导致的、在子物体内部或者三维物体内部的机械应力,可以将连接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至少局部地如此弹性地设计,使得减小子物体和/或完整的三维物体的、由畸变导致的(verzugsbedingte)机械应力,也就是说使得拉应力和/或压力应力至少局部地减小。因此,所述连接区域或该连接区域的一部分例如可以通过其相应的几何结构——也就是说尤其是尺寸和形状——设计为具有弹性特性,通过该弹性特性可以减小或者补偿在子物体内部或在子物体之间的机械应力。
利用相同的目标方向实现了,将并排和/或上下布置的子物体如此彼此连接,使得在子物体之间形成狭缝状间隙。在相应地相邻布置的子物体之间形成狭缝状间隙(简称狭缝)也就同样表现出减小或补偿由材料或工艺导致的机械应力的可能性。形成相应的狭缝状间隙并不损害相应的子物体的机械连接。狭缝状间隙在几何结构上尺寸可以设计为小到(也就是说窄到)使得在制成的物体上不能或几乎不能看出该狭缝状间隙。典型地,相应地形成的狭缝状间隙具有1至100μm的范围内的、尤其是在10至30μm的范围内的宽度。当然向上和向下的特殊情况都是可能的。
可以通过固化粉末状构建材料和/或通过熔化相应制成的子物体的已经固化的子物体部段来形成相应的连接区域。即连接区域可以由施加在子物体上的粉末状构建材料的层或者通过重新熔化已经固化的子物体部段形成。因此相应的子物体的连接可以在形成子物体本身期间或者随后进行。当然,两种变型方案的组合也是可能的。
已经提到,子物体、也就是说典型地相邻地布置的子物体通过相应的连接区域稳定地彼此连接。相应地待连接的子物体优选通过形成相应的连接区域而材料结合地彼此连接。材料结合的连接在此典型地能承受高的机械负荷或者具有机械高稳定性。
因此,将相应待通过连接区域连接的子物体优选彼此焊接。因此,连接区域优选是焊接连接,也就是说连接区域优选作为焊点或焊缝存在,或者包括这种焊点或焊缝。子物体借助于焊接实现的连接在此是实用的,因为在该方法的框架内使用的粉末状构建材料典型地本身是可焊接的。
布置在支承结构上的三维物体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处理。因此,例如可以使进一步布置在支承结构上的三维物体经受合适的再加工过程以用于提高表面质量。还可以使布置在构建板和/或支承结构上的三维物体经受热处理,例如以便减小可能存在的内部机械应力。热处理尤其包括把物体加热到一低于所用的构建材料的熔融温度的温度,从而实现内部机械应力的减小。此外还可以清洁进一步布置在支承结构上的三维物体,也就是说尤其是去除在表面侧附着的构建材料。前述列举出的进一步加工可能性或进一步处理可能性应该理解为仅是示例性的且不是穷尽的。
然而原则上也可以暂时地——也就是说在一确定的时间段内——中断支承结构的形成和/或子物体的形成,以便执行至少一种措施、例如热处理,所述措施影响目前为止形成的支承结构的特性和/或影响目前为止形成的子物体的特性。
至少一个子物体可以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限制——尤其是封闭的——接纳体积的接纳空间,所述接纳空间用于接纳至少一个第三对象。这种第三对象例如可以是轻质结构的例如三明治式构造的轻质结构元件。特别有利的是,待制造的或制造的三维物体是形成支承面或支承面一部分的支承面元件。
此处还应该强调的是,所述方法尤其适合用于制造相对大规格的三维物体、尤其是技术构件。因此根据本方法,例如挡泥板元件或者涡轮叶片元件或者支承面元件可以制造为三维物体。
在本方法的框架内,塑料粉末和金属粉末都可以用作粉末状构建材料。塑料粉末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由多种不同的化学合成材料组成的塑料粉末混合物。塑料粉末例如可以基于聚酰胺或PEEK。相应地,金属粉末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由多种化学上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组成的金属粉末混合物。金属粉末例如可以基于铝或者铁。
本发明还涉及根据所述方法制造的三维物体。所有与所述方法相关的实施方案都类似地适用于三维物体。三维物体例如可以是挡泥板元件或者涡轮叶片元件或者支承面元件。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中的实施例具体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2分别示出原理图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的实施;以及
图3放大地示出图2中示出的细部III。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分别示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的实施的原理图。
图1示出在所述方法的一特定时间点的透视图,在该时间点固化了粉末状构建材料的特定的层。在该时间点,三维物体1仍未完全制成。图2是在所述方法的一特定时间点的侧面图示或剖面图示。
利用该方法可以通过相继地固化能借助于辐射固化的粉末状构建材料的层来制造尤其是大规格的三维物体1,尤其是技术构件,例如挡泥板元件或者涡轮叶片元件或者支承面元件。具体地,该方法涉及激光烧结过程——简称SLS过程,或者涉及激光熔融过程——简称SLM过程。
在所述方法的框架内,支承结构2设计用于至少局部地支承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该三维物体通过相继地固化能借助于辐射固化的粉末状构建材料的层来形成。因此,除了生长式地形成原本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外还生长式地形成支承结构2。支承结构2也就通过在同一个过程中相继地固化构建材料来形成,在所述过程中也形成了原本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
支承结构的形成在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未具体示出的装置——也就是说尤其是用于执行激光烧结过程或者激光熔融过程的装置——的构建室4的构建板3上进行。
支承结构2用于支承或支撑待制造的三维物体。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逐渐地构造在支承结构2上。支承结构2相应地在其几何结构方面,尤其是在其横剖面方面与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的几何结构、尤其是横剖面匹配(参见图2)。在此,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支承结构2完全描摹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的横剖面。
像根据图1可看出地,支承结构2包括多个支承元件5。支承元件5可以是几何结构相同或不同的,也就是说形状相同或不同的,或者尺寸相同或不同的,且支承元件能够规律地或不规律地布置。在附图中示出的支承元件5设计为连接片状或者支柱状。
分割式地形成典型地与支承结构2同时形成的三维物体1。即形成多个、分别形成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的特定的横剖面子区域的、单个的或单独的子物体6。像从图2得出的,每个子物体6描摹三维物体1的整体横剖面的一特定的部分。待制造的三维物体也就构造为在其完整的横剖面上不是逐渐出现的,而是构造逐渐出现的单个的子物体6。子物体6按照位置如此相对彼此形成,即该子物体的布置结构提供了三维物体1的总横剖面。
通过把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尤其在横剖面上分成或划分为单个的子物体6而减小了由材料或制造过程导致的畸变效应,这是因为,总之分摊到在与制造完成的三维物体相比按照面积或按照体积明显更小的子物体中的相应的畸变效应明显更小。
如上所述,支承结构2和子物体6可以同时地或同步地且进而共同地形成。根据图2可以看出,通过待固化的粉末状构建材料层在构建室4的一特定的子区域中——在此是在外部区域中,根据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的尺寸已经形成了子物体6,以及在构建室4的另一个子区域中——在此是在内部区域中——(仍)未形成子物体6,而是形成了支承结构2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支承元件5。
支承结构2保证了,子物体6在其相对位置中相对彼此可靠地布置。即在单个的子物体6的相对位置不改变的情况下,支承结构2能够和被其支承的或支撑的子物体6一起相对彼此运动或操纵。当然,构建板3连同形成在其上的支承结构2和形成在其上的子物体6也可以在单个的子物体6的相对位置不改变的情况下相对彼此运动。
为了连接子物体6,在子物体6之间形成连接区域7,以用于在形成三维物体1的情况下至少局部地连接子物体6。在形成附图中以增强的虚线示出的连接区域7期间,子物体6通常由支承结构2支撑或支承。相应的连接区域7可以通过固化粉末状构建材料和/或通过熔化相应制成的子物体6的已经固化的子物体部段形成。
连接区域7典型地将子物体6材料结合地彼此连接。材料结合的连接典型地通过焊接连接进行,因此子物体6典型地彼此焊接。
相应的连接区域7基本上能够以任意几何结构形成。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点状或线状的连接区域7。
相应的连接区域7可以基于待通过该连接区域连接的子物体6相对于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的位置而构造为几何结构不同。相应的连接区域7的该几何结构、也就是说尤其是尺寸和形状可以取决于,其相对于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位于哪个位置。在图1中纯粹示例性的连接区域7尤其是点状地形成,该连接区域使布置在三维物体1的外部区域中的子物体彼此连接,相反,使相对布置在三维物体1的内部区域中的子物体6彼此连接的连接区域7尤其是设计为线状。
也可以设想,首先子物体6的一部分仅通过第一几何结构的连接区域7——例如点状的连接区域7——为了实现预固定而连接,以便例如使子物体6过渡到可操纵的状态,以及通过第二几何结构的如下形成的连接区域7、例如线状的连接区域7或者随后补充了第一几何结构的连接区域至例如线状的连接区域进行了子物体6的真正的连接。在此,第一几何结构的相应的连接区域7可以构造为比第二几何结构的相应的连接区域7机械稳定性更差。
相应的连接区域7的形成可以在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的外部或内部进行。因此,连接区域7也可以在同一个、在其中也形成了支承结构2以及子物体6的过程中形成。
鉴于(进一步)减小或补偿由材料或工艺导致的子物体内部或者三维物体内部的机械应力可以把单个的或多个连接区域7至少局部地如此弹性地设计,使得子物体6和/或完整的三维物体1的、由畸变导致的机械应力、也就是说拉应力和/或压力应力至少局部地减小。因此,连接区域7例如可以通过其相应的几何结构设计为具有弹性特性,通过该弹性特性可以减小或者补偿在子物体6内部或在该子物体之间的机械应力。
有利地,将并排和/或上下布置的子物体6通过相应的连接区域7如此彼此连接,使得在子物体之间形成或保留狭缝状间隙8、也就是说狭缝。在图3中示出了这种狭缝状间隙8。在相邻布置的子物体6之间形成狭缝状间隙8同样表现出减小或补偿由材料或制造过程导致的机械应力的可能性。形成相应的狭缝状间隙并不损害相应的子物体的机械连接。狭缝状间隙8典型地在几何结构上尺寸可以设计为小到(也就是说窄到)使得在制成的物体1上不能或几乎不能看出该狭缝状间隙。典型地,狭缝状间隙8具有在1至100μm的范围内的,尤其是在10至30μm的范围内的宽度。
在所述方法的最后步骤中,例如手动地或者(部分)自动化地从支承结构2取下完全形成的三维物体1。
然而在从支承结构2或构建板取下三维物体1之前,可以加工或处理三维物体1。因此,例如可以使布置在支承结构2上的三维物体1经受合适的再加工过程以用于提高表面质量。还可以使进一步布置在支承结构2上的三维物体1经受热处理,以便减小存在的内部机械应力。此外还可以清洁进一步布置在支承结构2上的三维物体1,也就是说尤其是去除在表面侧附着的构建材料。
也可以暂时地——也就是说在一确定的时间段内——中断支承结构2的形成和/或子物体6的形成,以便执行至少一种措施、也就是说例如热处理,所述措施影响目前为止形成的支承结构2的特性和/或影响目前为止形成的子物体6的特性。
一个或多个子物体6可以设计为具有限制——尤其是封闭的——接纳体积的接纳空间,所述接纳空间用于接纳至少一个第三对象。这种第三对象例如可以是轻质结构的例如三明治式构造的轻质结构元件。特别有利的是,三维物体1是形成支承面或支承面一部分的支承面元件。
附图标记列表:
1 物体
2 支承结构
3 构建板
4 构建室
5 支承元件
6 子物体
7 连接区域
8 间隙

Claims (20)

1.一种用于通过相继地固化能借助于辐射固化的粉末状构建材料的层来制造三维物体(1)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激光烧结或激光熔融设备形成三维物体(1)和支承结构(2),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三维物体(1)和所述支承结构(2)包括:
通过相继地固化构建材料的层来形成支承结构(2),所述支承结构至少局部地支承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
通过相继地固化构建材料的层来形成多个单个的子物体(6),所述多个单个的子物体(6)的相应的一个限定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的特定的子区域,至少一个子物体(6)至少局部地形成在支承结构(2)上;和
形成多个连接区域(7),所述多个连接区域(7)通过相继地固化构建材料的层和/或通过被构造为设置焊点或焊珠的焊接装置来形成,所述多个连接区域(7)的相应的一个在子物体(6)之间,并且
至少局部地连接子物体(6);以及
从支承结构(2)取下三维物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步地形成支承结构(2)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至少一个子物体(6)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LS设备或LSM设备外部或内部执行所述连接区域(7)的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此形成连接区域(7),使得所述连接区域将分别并排和/或上下布置的、待形成或已形成的子物体(6)至少局部地彼此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区域(7)根据待通过该连接区域连接的子物体(6)相对于待制造的三维物体(1)的位置构造为几何结构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首先通过第一几何结构的连接区域(7)连接子物体(6)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随后形成第二几何结构的连接区域(7),和/或根据所述第二几何结构进一步形成已经形成的第一几何结构的连接区域(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几何结构包括点状的几何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几何结构包括线状的几何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连接区域(7)的至少一部分至少局部地如此弹性地设计,所述连接区域(7)的至少一部分减小子物体(6)和/或物体(1)的、由畸变导致的机械应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并排和/或上下布置的子物体(6)之间形成狭缝状间隙(8)。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固化粉末状构建材料和/或通过熔化已经制成的子物体(6)的已经固化的子物体部段来形成所述连接区域(7)。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连接的子物体(6)通过形成连接区域(7)而材料结合地彼此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相应待连接的子物体(6)彼此焊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暂时地中断支承结构(2)的形成和/或子物体(6)的形成;以及
执行至少一种热处理措施,所述措施影响目前为止形成的支承结构(2)的特性和/或影响目前为止形成的子物体(6)的特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子物体(6)中的至少两个形成具有相同的或不同的几何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至少一个子物体(6)形成具有至少一个限定接纳体积的接纳空间,所述接纳空间用于接纳至少一个第三对象,所述第三对象包括轻质结构的轻质结构元件。
16.一种三维物体(1),所述三维物体(1)通过相继地固化能借助于辐射固化的粉末状构建材料的层来制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物体(1)包括:
支承结构(2),所述支承结构(2)通过相继地固化构建材料的层来形成;
多个单个的子物体(6),所述多个单个的子物体(6)通过相继地固化构建材料的层来形成,所述多个单个的子物体(6)的相应的一个限定所述三维物体(1)的特定的子区域,至少一个子物体(6)至少局部地形成在所述支承结构(2)上;以及
多个连接区域(7),所述多个连接区域(7)通过相继地固化构建材料的层和/或通过被构造为设置焊点或焊珠的焊接装置来形成,所述多个连接区域(7)的相应的一个在所述子物体(6)至少两个之间并且至少局部地连接所述子物体(6)的至少两个;
其中,所述三维物体(1)被从支承结构(2)取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三维物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第一几何结构的第一多个连接区域(7),和具有第二几何结构的第二多个连接区域(7);和/或
至少一些包括第一几何结构和第二几何结构的连接区域(7)。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三维物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些具有弹性的连接区域(7),被构造为减小子物体(6)和/或物体(1)的、由畸变导致的机械应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三维物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
子物体(6)之间的狭缝状间隙(8),所述狭缝状间隙(8)并排和/或上下布置,其中,所述狭缝状间隙具有1纳米至100纳米的范围内的宽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三维物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些连接区域,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片、桥接部、延展带、棒和/或锁合元件。
CN201580057391.3A 2014-08-22 2015-08-18 用于制造三维物体的方法 Active CN1070738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012425.8 2014-08-22
DE102014012425.8A DE102014012425B4 (de) 2014-08-22 2014-08-22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PCT/EP2015/068938 WO2016026852A1 (de) 2014-08-22 2015-08-18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3821A CN107073821A (zh) 2017-08-18
CN107073821B true CN107073821B (zh) 2020-03-10

Family

ID=53900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7391.3A Active CN107073821B (zh) 2014-08-22 2015-08-18 用于制造三维物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74455A1 (zh)
EP (2) EP3183083B2 (zh)
CN (1) CN107073821B (zh)
DE (1) DE102014012425B4 (zh)
WO (1) WO20160268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355451B (es) 2014-06-20 2018-04-18 Velo3D Inc Aparatos, sistemas y metodos para impresion tridimensional.
DE102015115821A1 (de) * 2015-09-18 2017-03-23 Dyemansion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und zur Oberflächenbehandlung eines Formteils
WO2017079091A1 (en) 2015-11-06 2017-05-11 Velo3D, Inc. Adept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CN108698126A (zh) 2015-12-10 2018-10-23 维洛3D公司 精湛的三维打印
CN108883575A (zh) 2016-02-18 2018-11-23 维洛3D公司 准确的三维打印
US11691343B2 (en) 2016-06-29 2023-07-04 Velo3D, Inc.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and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s
EP3492244A1 (en) 2016-06-29 2019-06-05 VELO3D, Inc.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US20180126650A1 (en) 2016-11-07 2018-05-10 Velo3D, Inc. Gas flow i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WO2018129089A1 (en) 2017-01-05 2018-07-12 Velo3D, Inc. Optics i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CN106623933A (zh) * 2017-01-20 2017-05-10 北京航信增材科技有限公司 选区激光熔化金属增材制造用的随形支撑模型的制作方法
US20180250745A1 (en) 2017-03-02 2018-09-06 Velo3D, Inc.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of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US20180281282A1 (en) 2017-03-28 2018-10-04 Velo3D, Inc. Material manipulation i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JP6898187B2 (ja) 2017-04-27 2021-07-0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積層造形部品の接合方法及び構造体、並びに積層造形部品
DE102017208520A1 (de) * 2017-05-19 2018-11-22 Premium Aerotec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bjekts mittels generativer Fertigung, Bauteil, insbesondere für ein Luft- oder Raumfahrzeug, und computerlesbares Medium
DE102017223503A1 (de) 2017-12-21 2019-06-27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generativen Fertigung eines mit Stützstruktur versehenen metallischen Bauteils (I)
DE102017223506A1 (de) 2017-12-21 2019-06-27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generativen Fertigung eines mit Stützstruktur versehenen metallischen Bauteils (II)
US10272525B1 (en) 2017-12-27 2019-04-30 Velo3D, Inc.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
US10144176B1 (en) 2018-01-15 2018-12-04 Velo3D, Inc.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
CN110962346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材基板平面畸变补偿方法
CN111451503B (zh) * 2020-04-10 2022-08-12 哈尔滨福沃德多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Slm增材制造精细零件打印支撑添加方法及去除方法
DE102022100702A1 (de) 2022-01-13 2023-07-13 Amsis Gmbh Verfahren zur additiven Herstellung wenigstens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7949A (zh) * 2000-12-15 2001-08-15 清华大学 预分割快速原型制造方法
US7329379B2 (en) * 2003-11-04 2008-02-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for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CN100509360C (zh) * 2005-04-06 2009-07-08 Eos有限公司电镀光纤系统 用于制造三维物体的装置和方法
CN102686356A (zh) * 2009-12-23 2012-09-19 斯奈克玛 制造用于涡轮引擎叶片的金属加固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19983B4 (de) 2002-05-03 2004-03-18 Bego Medical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Produkten durch Freiform-Lasersintern
DE102004032559B4 (de) * 2004-07-06 2006-06-01 Dr.Ing.H.C. F. Porsche Ag Verfahren zum Fixieren und Herstellen von Bauteilen, insbesondere von Fahrzeugbauteilen
US7509725B2 (en) 2005-04-22 2009-03-31 The Boeing Company Design methodology to maximize the application of direct manufactured aerospace parts
DE102006056160A1 (de) 2005-11-30 2007-05-31 Fockele, Matthias, Dr. Formwerkzeugkörpe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DE102010041461B4 (de) 2010-09-27 2016-03-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rüfverfahren für ein additives Fertigungsverfahren
ES2873179T3 (es) 2012-05-10 2021-11-03 Renishaw Plc Método para fabricar un artículo
TWI548535B (zh) * 2013-11-18 2016-09-11 三緯國際立體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列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7949A (zh) * 2000-12-15 2001-08-15 清华大学 预分割快速原型制造方法
US7329379B2 (en) * 2003-11-04 2008-02-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for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CN100509360C (zh) * 2005-04-06 2009-07-08 Eos有限公司电镀光纤系统 用于制造三维物体的装置和方法
CN102686356A (zh) * 2009-12-23 2012-09-19 斯奈克玛 制造用于涡轮引擎叶片的金属加固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83083A1 (de) 2017-06-28
DE102014012425B4 (de) 2024-06-06
EP3183083B2 (de) 2023-02-08
EP3552804A1 (de) 2019-10-16
WO2016026852A1 (de) 2016-02-25
CN107073821A (zh) 2017-08-18
US20170274455A1 (en) 2017-09-28
EP3183083B1 (de) 2019-07-03
EP3552804B1 (de) 2024-03-13
DE102014012425A1 (de) 2016-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3821B (zh) 用于制造三维物体的方法
CN107414077B (zh) 用于加性制造的方法及共形支撑
CN107052333B (zh) 用于加性制造的方法和连接支承
JP6722676B2 (ja) 加法式の製造方法、オブジェクトデータの処理方法、データキャリア、オブジェクトデータプロセッサ、及びこ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た物体
JP2021031053A (ja) 付加的に製造された宇宙機パネル
US9533372B2 (en) Method of eliminating sub-surface porosity
EP2022622B1 (en) Method of forming a support architecture
CN115673337A (zh) 用于加性制造的方法和前缘支承
CN106041075B (zh) 一种金属零件悬空结构的高能束增材制造方法
US11135653B2 (en) DMLM build release lay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01269443B (zh) 铝合金件的构造方法
EP2758196B1 (de) Multifrequente induktionserwärmung von generativ hergestellten bauteilen
KR20160079873A (ko) 분말식 금속 및 분말식 플럭스의 유동화된 베드를 사용하는 적층 가공
US20160221115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ment and element
US20180141122A1 (en) Methods and spoke support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JP2015165044A (ja) 積層造形品
CN105705277A (zh) 去除中间层材料的高温合金材料沉积
EP3530380A1 (en) Methods for additively manufacturing turbine engine components via binder jet printing with gamma prime precipitation hardened nickel-based superalloys
US11440265B2 (en) Method for the additive produc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US10695866B2 (en) Melting beam surface processing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P3524374A1 (en) Methods for additively manufacturing turbine engine components via binder jet printing with nickel-chromium-tungsten-molybdenum alloys
DE102016208015A1 (de) 3D-Druckverfahren zur additiven Fertigung von Metallbauteilen
CN109397691B (zh)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方法
CN109996627B (zh) 用于增材制造构件的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0953495B2 (en) Building platform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4

Address after: German Leigh F ten Fels

Patentee after: Concept laser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Leigh F ten Fels

Patentee before: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S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