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65346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65346B
CN107065346B CN201710070594.7A CN201710070594A CN107065346B CN 107065346 B CN107065346 B CN 107065346B CN 201710070594 A CN201710070594 A CN 201710070594A CN 107065346 B CN107065346 B CN 1070653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pixel
sub
liquid crysta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05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65346A (zh
Inventor
松岛寿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65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5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65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5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9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incorporated i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e.g.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45Subdivided pixels, e.g. for grey scale or redundanc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7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where the common electrode is not pattern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相互对置的第1电极及第2电极、和由扫描信号线及影像信号线划分出的多个副像素区域。副像素区域具有形成第1电极的第1区域、和没有形成第1电极的第2区域。第1区域具有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连接区域、和从连接区域延伸的多个分支区域。多个副像素区域具有第1副像素区域和第2副像素区域。在设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为第2方向的情况下,在第1副像素区域中,分支区域从连接区域向作为第2方向的一方的第2A方向延伸,在第2副像素区域,分支区域从连接区域向作为第2方向的另一方的第2B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6年2月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022631号主张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显示装置的一例,已知有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转换)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夹着液晶层对置的一对基板中的一方上设有像素电极及共通电极,利用在这些电极间产生的横电场来控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此外,将像素电极及共通电极配置在不同的层中、利用在这些电极间产生的边缘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的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技术)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已实用化。
另一方面,已知有将像素电极及共通电极配置在不同的层中、并且在距液晶层较近侧的电极上设置狭缝、使该狭缝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的附近的液晶分子相互向反方向旋转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是与FFS模式明确地不同的方式,与以往的FFS模式相比能够使响应速度变快并使取向稳定性提高。以下,将这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称作高速响应模式。
在高速响应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像素电极及共通电极之间还可能产生对上述取向控制没有贡献的电场。如果这样的电场作用在液晶层上,则发生不希望的取向变化,显示品质将下降。
发明内容
有关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第1基板与对置于上述第1基板的第2基板之间具有包含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第1基板具备:多个影像信号线;与上述影像信号线交叉的多个扫描信号线;绝缘层;第1电极;隔着上述绝缘层而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在与上述第1电极之间产生电场而使上述液晶分子旋转的第2电极;以及在俯视中由上述多个影像信号线和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划分出的多个副像素区域。上述第1电极形成在第1层,上述第2电极形成在第2层。上述第1层在上述副像素区域内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上述第1电极及上述第2电极的一方是像素电极,另一方是与多个上述像素电极对置的共通电极。上述第1区域及上述第2区域的一方是形成上述第1电极的区域,另一方是没有形成上述第1电极的区域。上述第1区域具有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连接区域和从上述连接区域延伸的多个分支区域。上述分支区域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第1边和第2边。在产生了上述电场的情况下,在上述分支区域的上述第1边的附近和上述分支区域的上述第2边的附近,上述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反转。上述多个副像素区域具有第1副像素区域和第2副像素区域。在设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为第2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第1副像素区域中,上述分支区域从上述连接区域向作为上述第2方向的一方的第2A方向延伸,在上述第2副像素区域中,上述分支区域从上述连接区域向作为上述第2方向的另一方的第2B方向延伸。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得到能够使显示品质提高的高速响应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性的等价电路的图。
图3是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副像素的概略性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上述电场作用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透射过上述副像素的光的亮度分布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表示上述副像素的漏光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上述副像素具有的第1电极的配置例的图。
图10是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遮光层的平面形状的图。
图11是具体地表示上述遮光层与上述第1电极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副像素的平面上的配置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的平面上的形状的图。
图14是表示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的平面上的形状的图。
图15是表示有关第5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16是表示有关第5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的概略性的平面图。
图17是表示将与图9同样的方法应用到第5实施方式中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一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所公开的不过仅是一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保持发明的主旨而进行适当变更所能够容易地想到的内容,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此外,附图为了使说明变得更明确,有相比实际的形态示意地表示的情况,但不过是例子,而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解释。在各图中,有对于连续配置的相同或类似的要素省略标号的情况。此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存在对于发挥有关已出现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的情况。
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公开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各实施方式并不妨碍将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各个技术思想对于其他种类的显示装置的应用。作为其他种类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以想到利用外光显示图像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或具备透射型和反射型的两者的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等。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略性的结构的立体图。液晶显示装置1例如能够用于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终端、便携电话终端、个人计算机、电视受像装置、车载装置、游戏设备、可穿戴终端等的各种各样的装置中。
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面板2、背光灯3、驱动显示面板2的驱动器IC4、控制显示面板2及背光灯3的动作的控制模块5、以及向显示面板2及背光灯3传送控制信号的柔性电路基板FPC1、FPC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定义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第1方向D1例如是沿着显示面板2的长边的方向。第2方向D2例如是沿着显示面板2的短边的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各方向D1、D2相互垂直地交叉,但各方向D1、D2也可以以其他角度交叉。
显示面板2具备第1基板SUB1、与第1基板SUB1对置的第2基板SUB2、和配置在第1基板SUB1及第2基板SUB2之间的液晶层(后述的液晶层LC)。显示面板2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有源区)。显示面板2例如在显示区域DA中具备在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上以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像素PX。
背光灯3与第1基板SUB1对置。驱动器IC4例如安装于第1基板SUB1。但是,驱动器IC4也可以安装于控制模块5等。柔性电路基板FPC1将第1基板SUB1与控制模块5连接。柔性电路基板FPC2将背光灯3与控制模块5连接。
图2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略性的等价电路的图。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第1驱动器DR1、第2驱动器DR2、多个扫描信号线G和多个影像信号线S。扫描信号线G连接在第1驱动器DR1上。影像信号线S连接在第2驱动器DR2上,与各扫描信号线G交叉。
各扫描信号线G在显示区域DA中在第2方向D2上延伸并且在第1方向D1上排列。各影像信号线S在显示区域DA中在第1方向D1上延伸并且在第2方向D2上排列。各扫描信号线G及各影像信号线S形成于第1基板SUB1。
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多个副像素区域A。副像素区域A是在俯视中由各扫描信号线G及各影像信号线S划分的区域。在各副像素区域A中形成副像素SP。1个像素PX由多个副像素SP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1个像素PX包含分别显示红色、绿色、蓝色的各一个副像素SPR、SPG、SPB的情况。但是,像素PX也可以还包括显示白色的副像素SP等,也可以包括与相同颜色对应的多个副像素SP。
各副像素SP具备开关元件SW、第1电极E1、以及与第1电极E1对置的第2电极E2。这些开关元件SW、第1电极E1及第2电极E2也与扫描信号线G及影像信号线S同样形成在第1基板SUB1。另外,第1电极E1形成在第1基板SUB1的第1层,第2电极E2形成在第1基板SUB1的第2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电极E1是像素电极,与开关元件SW一起按每副像素SP设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电极E2是共通电极,跨多个副像素SP而形成。开关元件SW例如是薄膜晶体管,与扫描信号线G、影像信号线S及第1电极E1电连接。
第1驱动器DR1对各扫描信号线G依次供给扫描信号。第2驱动器DR2对各影像信号线S有选择地供给影像信号。在向与某个开关元件SW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供给扫描信号、并且向连接在该开关元件SW上的影像信号线S供给影像信号的情况下,与该影像信号对应的电压被施加至第1电极E1。此时,根据在第1电极E1与第2电极E2之间产生的电场,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的取向从没有被施加电压的初始取向状态变化。通过这样的动作,在显示区域DA中显示图像。
图3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的截面的一部分的图。在该图中,表示1个像素PX中包含的副像素SPR、SPG、SPB的沿着第2方向D2的截面。
第1基板SUB1具备具有光透射性的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等的第1绝缘基板10。第1绝缘基板10具有与第2基板SUB2对置的第1主面10A、以及第1主面10A的相反侧的第2主面10B。进而,第1基板SUB1具备开关元件SW、第1电极E1、第2电极E2、第1绝缘层11、第2绝缘层12和第1取向膜13。
开关元件SW分别配置在副像素SPR、SPG、SPB上。开关元件SW设在第1绝缘基板10的第1主面10A上,被第1绝缘层11覆盖。
另外,在图3中,省略了扫描信号线G及影像信号线S的图示。进而,在图3中,将开关元件SW简略化表示。实际上,第1绝缘层11包括多个层,开关元件SW包括形成在这些层中的半导体层及各种电极。
在图3的例子中,第1电极E1对于副像素SPR、SPG、SPB设有各1个,第2电极E2跨副像素SPR、SPG、SPB而设置。第2电极E2形成在第1绝缘层11之上(上述第2层中)。第2电极E2在与各第1电极E1对置的位置具有开口部14。第2电极E2被第2绝缘层12覆盖。
第1电极E1形成在第2绝缘层12之上(上述第1层中),与第2电极E2对置。各第1电极E1穿过开口部14分别与副像素SPR、SPG、SPB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第1电极E1及第2电极E2例如能够由氧化铟锡(ITO)等的透明的导电材料形成。第1取向膜13将第1电极E1覆盖,与液晶层LC接触。对于第1取向膜13施以了研磨处理或光取向处理等的取向处理。
另一方面,第2基板SUB2具备具有光透射性的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等的第2绝缘基板20。第2绝缘基板20具有与第1基板SUB1对置的第1主面20A、以及第1主面20A的相反侧的第2主面20B。进而,第2基板SUB2具备滤色器21(21R、21G、21B)、遮光层22、外覆层23和第2取向膜24。对于第2取向膜24,与第1取向膜13同样施以了研磨处理或光取向处理等的取向处理。
遮光层22在俯视中配置在副像素SPR、SPG、SPB的边界。外覆层23将滤色器21R、21G、21B覆盖,并且使这些滤色器21R、21G、21B的表面平坦化。第2取向膜24将外覆层23覆盖,与液晶层LC接触。对于第2取向膜24,与第1取向膜13同样,施以了研磨处理或光取向处理等的取向处理。
在第1绝缘基板10的第2主面10B上,配置有包括第1偏振片PL1的第1光学元件OD1。此外,在第2绝缘基板20的第2主面20B上,配置有包括第2偏振片PL2的第2光学元件OD2。第1偏振片PL1的第1偏振轴(或第1吸收轴)与第2偏振片PL2的第2偏振轴(或第2吸收轴)处于相互正交的正交尼科尔的关系。
图4是概略地表示副像素SP的一例的平面图。在该图中,将第2方向D2中的一方向定义为第2A方向,将另一方向定义为第2B方向。由在第1方向D1上相邻的两根扫描信号线G和在第2方向D2上相邻的两根影像信号线S形成上述副像素区域A。副像素区域A具有第1区域A1和第2区域A2。这些区域A1、A2都包含在上述第1层中。在图4中,对于第1区域A1赋予了点状的阴影。第2区域A2是从副像素区域A去掉了第1区域A1后的形状。
第1区域A1具有在第1方向D1上延伸的长条的连接区域30、以及从连接区域30延伸的多个分支区域40。分支区域40例如是朝向前端而前端变细的形状。在图4中,各分支区域40从连接区域30在第2A方向延伸。在副像素区域A中,连接区域30位于第2B方向侧的影像信号线S的附近,各分支区域40的前端位于第2A方向侧的影像信号线S的附近。
进而,在图4中,第1区域A1具有端部区域50。端部区域50与分支区域40同样,从连接区域30在第2A方向延伸。端部区域50在第1方向D1上的宽度比分支区域40大。
第1区域A1及第2区域A2的一方是形成第1电极E1的区域,另一方是没有形成第1电极E1的区域。在图4的例子中,在第1区域A1中形成有第1电极E1,在第2区域A2中没有形成第1电极E1。
开关元件SW具备半导体层SC。半导体层SC在连接位置P1与影像信号线S连接,在连接位置P2与第1电极E1连接。在图4的例子中,连接位置P2包含在端部区域50中。半导体层SC与图中上侧的扫描信号线G交叉两次。即,这里例示了开关元件SW是双栅极型的情况。但是,开关元件SW也可以是与扫描信号线G仅交叉1次的单栅极型。
在图4中,将遮光层22的边缘部用单点划线表示。遮光层22与扫描信号线G、影像信号线S及开关元件SW重叠。进而,在图4的例子中,遮光层22与连接区域30的一部分重叠,并且与分支区域40的前端重叠。使用图11关于遮光层22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图3所示的第1取向膜13及第2取向膜24沿着与第2方向D2平行的取向处理方向AD被施以了取向处理。由此,第1取向膜13及第2取向膜24具有将液晶分子在与取向处理方向AD平行的初始取向方向上取向的功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支区域40的延伸方向与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一致。
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实现与通常的FFS模式相比响应速度快的高速响应模式。另外,这里所述的响应速度例如可以定义为通过向第1电极E1与第2电极E2之间施加电压使液晶层LC的光的透射率在规定水平之间变迁时的速度。
使用图5至图7对高速响应模式的动作原理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第1电极E1(第1区域A1)的一部分、和液晶层LC中包含的液晶分子LM的初始取向状态的图。分支区域40在宽度方向(第1方向D1)上具有第1边41和第2边42。进而,分支区域40在前端具有将第1边41及第2边42相连的顶边43。第1边41相对于取向处理方向AD向顺时针方向倾斜相当于锐角的角度θ(例如约1.0度),第2边42相对于取向处理方向AD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相当于角度θ。
在相邻的两条分支区域40之间,连接区域30具有底边31。进而,连接区域30在底边31的相反侧具有侧边32。在相邻的两条分支区域40之间,形成由第1边41、第2边42及底边31包围的狭缝SL。狭缝SL是第2区域A2的一部分。
由底边31及第1边41形成角部C1,由第1边41及顶边43形成角部C2,由底边31及第2边42形成角部C3,由第2边42及顶边43形成角部C4。
在第1电极E1与第2电极E2之间没有施加电压的断开状态下,液晶分子LM如图5所示那样被初始取向为其长轴与取向处理方向AD一致。
在通常被广泛使用的FFS模式下,在两个电极间形成了边缘电场的情况下,液晶分子全部向相同方向旋转。但是,本发明的液晶模式下的液晶分子的旋转与FFS模式的液晶分子的旋转不同。图6是表示开启状态下的液晶分子LM的取向状态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液晶分子LM其介电常数各向异性是正(阳型)。因此,如果从图5所示的断开状态向第1电极E1与第2电极E2之间施加电压,则作用使液晶分子LM相对于由此产生的电场的方向旋转的力以使得长轴平行(或与等电位线正交)。
在角部C1、C2的附近,液晶分子LM向用实线箭头表示的第1旋转方向R1旋转。此外,在角部C3、C4的附近,液晶分子LM向由虚线箭头表示的第2旋转方向R2旋转。第1旋转方向R1及第2旋转方向R2是相互相反的旋转方向。在图6的例子中,第1旋转方向R1是逆时针的方向,第2旋转方向R2是顺时针的方向。
角部C1~C4具有控制第1边41及第2边42的附近的液晶分子LM的旋转方向的取向控制功能(换言之,使取向稳定化的功能)。即,仅第1边41的附近的液晶分子LM受到角部C1、C2的附近的液晶分子LM的旋转的影响,向第1旋转方向R1旋转。此外,第2边42的附近的液晶分子LM受到角部C3、C4的附近的液晶分子LM的旋转的影响,向第2旋转方向R2旋转。另一方面,在第1方向D1上的分支区域40的中心CR1及狭缝SL的中心CR2的附近,向第1旋转方向R1旋转的液晶分子LM与向第2旋转方向R2旋转的液晶分子LM对抗。因此,这样的区域的液晶分子LM被维持为初始取向状态,几乎不旋转。
这样,在高速响应模式下,在第1边41及第2边42的附近,从底边31到顶边43液晶分子LM的旋转方向一致。由此,能够将电压施加时的响应速度加快,并且抑制液晶分子LM的旋转方向的不一致而提高取向稳定性。
图7表示透射过开启状态的副像素SP的光的亮度分布的一部分。越是白色的部分越是高亮度,越是黑色的部分越是低亮度。在液晶分子LM从初始取向状态旋转后,第1边41及第2边42的附近,在第2方向D2上发生长条的高亮度区域BA。另一方面,图6所示的中心CR1及中心CR2的附近因为液晶分子LM几乎不从初始取向状态旋转,所以为低亮度。
另外,在图5至图7所示的分支区域40中,第1边41及第2边42相对于取向处理方向AD倾斜也有利于取向稳定性的提高。即,在相对于取向处理方向AD倾斜的第1边41及第2边42的附近,电场的方向相对于取向处理方向AD以直角以外的角度交叉,所以能够将电压施加时的液晶分子LM的旋转方向大致设定为一定。特别是,在分支区域40的第2方向D2上的中部部分,角部C1~C4的影响变弱。因而,担心取向稳定性的恶化,但通过将第1边41及第2边42相对于取向处理方向AD倾斜,在中部部分中也能够确保良好的取向稳定性。
在将显示区域DA从斜向观察的情况下,通过侧边32的附近的电场,液晶分子LM稍稍地旋转。因此,在侧边32的附近,光能够稍稍透射。以下,将这样光在侧边32的附近透射的现象称作漏光。图8是表示该漏光的一例的图,与图7同样表示透射过开启状态的副像素SP的光的亮度分布的一部分。
在图8中,发生与图7同样的高亮度区域BA。进而,发生在第1方向D1上为长条的条纹区域LA。该条纹区域LA相当于上述漏光,沿着侧边32延伸。条纹区域LA与高亮度区域BA相比亮度低,可能成为使显示品质下降的一个因素。例如,如果条纹区域LA波及到邻接的副像素SP,则导致邻接的副像素SP彼此的混色。
以下,对用来减小侧边32的附近的漏光的影响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多个第1电极E1的平面上的配置例的图。这里,在排列在4条扫描信号线G之间的多个像素PX中,显示了各像素PX中包含的副像素SPR、SPG、SPB的第1电极E1。以下,将4条扫描信号线G从图中的上方起依次称作第1扫描信号线G1、第2扫描信号线G2、第3扫描信号线G3、第4扫描信号线G4。
排列在显示区域DA中的多个副像素SP包括第1副像素(第1副像素区域)SP1和第2副像素(第2副像素区域)SP2。第1副像素SP1是具有图4所示的第1电极E1的副像素SP。第2副像素SP2是具有以第1方向D1为轴使图4所示的第1电极E1反转后的形状的第1电极E1的副像素SP。即,第2副像素SP2的第1电极E1其分支区域40从连接区域30向第2B方向延伸。
在图9的例子中,在扫描信号线G1、G2之间及扫描信号线G3、G4之间的各像素PX中所包含的副像素SP都是第1副像素SP1。另一方面,扫描信号线G2、G3之间的各像素PX中所包含的副像素SP都是第2副像素SP2。
即使是在观察显示区域DA的整体的情况下,这样第1副像素SP1在第2方向D2上排列的水平行与第2副像素SP2在第2方向D2上排列的水平行在第1方向D1上交替地排列。
在第1副像素SP1及第2副像素SP2中,连接区域30的位置不同。因此,例如在从特定的倾斜方向观察显示区域DA的情况下,在第1副像素SP1及第2副像素SP2的一方,在侧边32(参照图6)的附近发生漏光,但在另一方不发生该漏光。由此,发生漏光的区域分散,从而不易由视觉辨识到漏光的影响,提高了显示品质。
此外,与某个颜色的副像素SP的连接区域30相邻的副像素SP的颜色在排列有第1副像素SP1的水平行和排列有第2副像素SP2的水平行中不同。即,在这些水平行中,某个颜色的副像素SP的漏光所影响的副像素SP的颜色不同。
举出具体例子如下,副像素SPG的连接区域30在扫描信号线G1、G2之间的像素PX与副像素SPR邻接,而在扫描信号线G2、G3之间的像素PX与副像素SPB邻接。因此,起因于副像素SPG的连接区域30的漏光在扫描信号线G1、G2之间影响副像素SPR,在扫描信号线G2、G3之间影响副像素SPB。
因此,即使是在从特定的倾斜方向观察第1副像素SP1及第2副像素SP2的双方中发生漏光的情况下,这些漏光相互影响的副像素SP的关系在显示区域DA中为不均匀的。因而,漏光的影响被分散,所以给显示品质带来的影响也被降低。
在图9那样的像素布局中,通过将遮光层22的形状优化,能够减小漏光的影响并提高开口率。图10是将遮光层22的平面上的形状与第1电极E1一起表示的图。这里对遮光层22赋予斜线。
遮光层22具有在沿第1方向D1相邻的副像素SP之间沿第2方向D2延伸的第1部分22A、以及在沿第2方向D2相邻的副像素SP之间沿第1方向D1延伸的第2部分22B。第1部分22A在俯视时与扫描信号线G或开关元件SW重叠。第2部分22B在俯视时与影像信号线S重叠。第1部分22A及第2部分22B也与第1电极E1的一部分重叠。
在图10的例子中,排列有第1副像素SP1的水平行上的第2部分22B的中心、和排列有第2副像素SP2的水平行上的第2部分22B的中心不以直线状排列,而是在第2方向D2上相互错开。
图11是更具体地表示遮光层22与第1电极E1的平面上的位置关系的图。这里,也图示了扫描信号线G及影像信号线S。此外,将遮光层22的边缘部用单点划线表示。遮光层22的第2部分22B具有第1边缘部ED1和第2边缘部ED2。这些边缘部ED1、ED2例如与第1方向D1平行。
遮光层22在图中的中央上段所示的第1副像素SP1中与连接区域30重叠。具体而言,遮光层22的第1边缘部ED1位于连接区域30的底边31与侧边32之间。进而,遮光层22在图中的左上段所示的第1副像素SP1与分支区域40的前端部重叠。
遮光层22与连接区域30重叠的第2方向D2的宽度是第1宽度W1。遮光层22与分支区域40的前端部重叠的第2方向D2的宽度是第2宽度W2。分支区域40的附近是应贡献于显示的区域,为了提高开口率而优选的是宽度W2较小。另一方面,在连接区域30的侧边32的附近可能发生上述漏光,所以优选的是宽度W1较大。因为这样的观点,在图11的例子中,第1宽度W1变得比第2宽度W2大(W1>W2)。
在第1电极E1与第2电极E2之间形成有电场的状态下,透射过分支区域40的前端附近的光的亮度随着从分支区域40的前端离开而下降。通过使分支区域40的前端与遮光层22重叠,能够将发生这样的亮度变化的部分进行遮光,提高副像素SP的对比度。另外,也可以使分支区域40的前端与遮光层22不重叠(W2=0)。在此情况下,能够提高副像素SP的开口率。
同样的亮度变化也在分支区域40的根部附近发生。所以,也可以使第2部分22B的第1边缘部ED1位于与连接区域30相比从该连接区域30伸出的分支区域40的前端侧,以进一步提高对比度。具体而言,例如使第1边缘部ED1位于图11所示的行L。在此情况下,连接区域30与遮光层22完全重叠。
配置在排列有第1副像素SP1的水平行上的各第2部分22B都具有以上的结构。配置在排列有第2副像素SP2的水平行上的各第2部分22B也具有同样的结构。但是,各边缘部ED1、ED2的位置反转。
在图11的例子中,第2部分22B的第2方向D2上的中心与影像信号线S的第2方向D2上的中心错开。另一方面,连接区域30的侧边32与影像信号线S的间隔、和分支区域40的前端与影像信号线S的间隔在副像素SP1、SP2的哪个中都相同。在此情况下,如果将各水平行的第2部分22B在第1方向D1上以直线状排列,则在副像素SP1、SP2中宽度W1、W2不为一定。
所以,在图11的例子中,将排列有第1副像素SP1的水平行的第2部分22B和排列有第2副像素SP2的水平行的第2部分22B在第2方向D2上错开。具体而言,排列有第1副像素SP1的水平行的第1边缘部ED1和排列有第2副像素SP2的水平行的第2边缘部ED2在第2方向D2上错开相当于第3宽度W3。同样,排列有第1副像素SP1的水平行的第2边缘部ED2和排列有第2副像素SP2的水平行的第1边缘部ED1在第2方向D2上错开相当于第3宽度W3。作为一例,第3宽度W3比第1宽度W1小,并且比第2宽度W2大(W2<W3<W1)。
这里,设第1方向D1上的分支区域40的排列的间距为P[μm],设在第2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副像素SP的一方的分支区域40与另一方的连接区域30之间的宽度为W[μm]。通过使宽度W变小,能够实现副像素SP的高精细化。另一方面,如果宽度W较小,则在相邻的第1电极E1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电场。因此,分支区域40的前端处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变得不稳定。此外,间距P越大,相邻的分支区域40之间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越稳定。即,如果使间距P变大,则即使使宽度W变小也能够保持取向的稳定。作为一例,如果设定间距P和宽度W以使PW>8[μm2]、优选的是PW>10[μm2]的关系成立,则能够兼顾取向稳定性和高精细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通过如图9所示那样按每水平行使第1电极E1反转、从而减小在连接区域30的侧边32的附近发生的漏光的影响的结构。在该结构中,还有能够使贴合第1基板SUB1与第2基板SUB2时的容许误差变大的优点。即,由于存在相互反转的两种第1电极E1,所以即使是例如各基板SUB1、SUB2在第2方向D2上错开贴合的情况,也混合存在因上述漏光带来的混色增大的副像素SP、和混色被减小的副像素SP。由此,能够使考虑了贴合误差的各部的设计余量变小。
另外,作为与这样的漏光对应的方法,也可以考虑将遮光层22的宽度扩大、使得不发生因漏光带来的混色等。但是,在该方法中,副像素SP的开口率下降。相对于此,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则能够不使开口率下降而减小漏光的影响。
不仅包括以上,从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得到已述的良好的效果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主要着眼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适当省略了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第1副像素SP1和第2副像素SP2的配置方式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图12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副像素SP的平面上的配置例的图。与图9同样,表示扫描信号线G1~G4和它们之间的副像素SP。
在图12中,不是按每水平行改变副像素SP1、SP2,而是按每像素PX改变副像素SP1、SP2。即,在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的任一方向上,都交替地排列着配置有第1副像素SP1的像素PX和配置有第2副像素SP2的像素PX。
这里,着眼于配置在显示区域DA中的4个像素PX(第1~第4像素),从其他观点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例如,第1像素及第2像素是配置在扫描信号线G1、G2之间的像素,第3像素及第4像素是配置在扫描信号线G2、G3之间的像素。进而,第1像素及第3像素在第1方向D1上相邻,第2像素及第4像素在第1方向D1上相邻。在此情况下,第1像素及第4像素中包含的多个副像素SP(副像素区域A)全部是第1副像素SP1(第1副像素区域),第2像素及第3像素中包含的多个副像素SP(副像素区域B)全部是第2副像素SP2(第2副像素区域)。
例如在将图12的上段中央、上段右、中段中央、中段右的像素PX分别设为第1~第4像素的情况下,第1像素与第2像素在第2方向D2上相邻,第3像素与第4像素在第2方向D2上相邻。但是,也可以在第1像素与第2像素之间、以及第3像素与第4像素之间隔着其他像素PX。
如果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配置副像素SP1、SP2,则与按每水平行交替地配置副像素SP1、SP2的情况相比,上述漏光的影响在显示区域DA中被进一步分散。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的显示品质。
除此以外,本实施方式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主要着眼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关于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适当省略了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第1电极E1的形状上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图13是表示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E1的平面上的形状的图。在该图所示的第1电极E1中,作为连接区域30的延伸方向的第1方向D1与作为分支区域40的延伸方向的第2方向D2不正交。此外,第1取向膜13及第2取向膜24的取向处理方向AD与第2方向D2平行。因而,取向处理方向AD也不与第1方向D1正交。另外,扫描信号线G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在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图13所示的第1电极E1例如被配置在第1副像素SP1上。在此情况下,在被配置在第2副像素SP2上的第1电极E1中,分支区域40向第2B方向延伸。
通常,第1偏振片PL1及第2偏振片PL2的任一方偏振轴与取向处理方向AD一致,另一方偏振轴与取向处理方向AD正交。因此,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当经由具有与第2方向D2平行的偏振轴的偏光太阳镜等来视觉辨识显示区域DA时,第2偏振片PL2的偏振轴与偏光太阳镜的偏振轴可能正交。在此情况下,来自显示区域DA的光几乎都被切断,图像的对比度下降,显示图像有可能变得难以看清。相对于此,如果如图13那样取向处理方向AD是不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则第2偏振片PL2的偏振轴与偏光太阳镜的偏振轴不易正交。因而,能够抑制对比度下降。
另外,在如图13那样第1方向D1与第2方向D2不正交的情况下,判明在连接区域30的侧边32的附近发生的漏光增大。因而,优选的是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E1应用图9及图12所公开的方法,使漏光的影响减小。
除此以外,本实施方式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主要着眼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适当省略了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第1电极E1的形状上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图14是表示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1个副像素SP的第1电极E1的平面上的形状的图。该图所示的第1电极E1具备第1连接区域30a、第2连接区域30b、多个第1分支区域40a、多个第2分支区域40b、多个第3分支区域40c、第1端部区域50a和第2端部区域50b。
各连接区域30a、30b都在第1方向D1上延伸。各端部区域50a、50b将各连接区域30a、30b的端部分别连接。第1端部区域50a具有在第1方向D1上宽度扩大的扩大部分51。将上述半导体层SC与第1电极E1连接的连接位置P2包含在扩大部分51中。第1分支区域40a在各连接区域30a、30b之间从第1连接区域30a向第2A方向上延伸。第2分支区域40b在各连接区域30a、30b之间从第2连接区域30b向第2B方向延伸。第3分支区域40c从第2连接区域30b向第2A方向延伸。各第1分支区域40a、各第2分支区域40b及各第3分支区域40c都在第1方向D1上以一定的间距排列。
在图14的例子中,各第1分支区域40a和各第2分支区域40b在第1方向D1上相互错开配置。即,这些分支区域40a、40b不在第2方向D2上排列。同样,各第2分支区域40b和各第3分支区域40c也在第1方向D1上相互错开配置。
在这样的第1电极E1中,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E1相比,能够使分支区域40(40a~40c)的第2方向D2上的长度变短。因此,能够使角部C1~C4的取向控制功能良好地达到分支区域40的中部部分,使液晶分子LM的取向更稳定化。
此外,在图14的例子中,第1分支区域40a的第1边41、第2分支区域40b的第2边42、第3分支区域40c的第1边41大致以直线状排列。这些各边的附近的液晶分子LM的旋转方向都是第1旋转方向R1。同样,第1分支区域40a的第2边42、第2分支区域40b的第1边41、第3分支区域40c的第2边42也大致以直线状排列,这些各边的附近的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都是第2旋转方向R2。通过这样使各分支区域40a~40c的附近的液晶分子LM的旋转方向一致,能够进一步提高响应速度。
图14所示的第1电极E1例如被配置在第1副像素SP1上。在此情况下,配置在第2副像素SP2上的第1电极E1例如为以第1方向D1为轴使图14所示的第1电极E1反转后的形状。即,配置在第2副像素SP2上的第1电极E1其第1分支区域40a从第1连接区域30a向第2B方向延伸,第2分支区域40b从第2连接区域30b向第2A方向延伸,第3分支区域40c从第2连接区域30b向第2B方向延伸。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E1中,也可能在第1连接区域30a的侧边32的附近发生上述漏光,但通过使用图9及图12中公开的方法,能够减小该漏光的影响。
除此以外,本实施方式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5实施方式)
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主要着眼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关于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适当省略了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第1电极E1是共通电极、第2电极E2是像素电极这一点上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图15是表示有关第5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截面的一部分的图。在该图中,与图3同样,表示副像素SPR、SPG、SPB的沿着第2方向D2的截面。此外,将扫描信号线G及影像信号线S的图示省略,并且将开关元件SW简略化表示。
在图15中,第1电极E1跨副像素SPR、SPG、SPB而设置。另一方面,第2电极E2对于副像素SPR、SPG、SPB各设有1个。第2电极E2与对应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
图16是第1电极E1的概略性的平面图。这里,主要表示与1个副像素SP对应的区域。在该图的例子中,副像素区域A与图4同样具有第1区域A1及第2区域A2。此外,第1区域A1具有连接区域30及多个分支区域4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区域A2中形成有第1电极E1,在第1区域A1中没有形成第1电极E1。即,第1区域A1是具有连接区域30及多个分支区域40的狭缝(开口)。第2电极E2例如具有由虚线框表示的外形,在俯视时与第1区域A1重叠。
连接区域30及各分支区域40的形状等与图4的例子大致是同样的。但是,在图16中,分支区域40的第1方向D1上的宽度比图4的例子大。例如在图4的例子中,在分支区域40的前端附近,分支区域40的宽度比相邻的分支区域40的间隔小。另一方面,在图16中,在分支区域40的前端附近,分支区域40的宽度比相邻的分支区域40的间隔大。
在第1电极E1与第2电极E2之间形成电场的情况下,分支区域40的第1边41及第2边42的附近的液晶分子LM与图6的例子所示同样地旋转。即,在第1边41的附近,从底边31到顶边43,液晶分子LM向第1旋转方向R1旋转。此外,在第2边42的附近,从底边31到顶边43,液晶分子LM向第2旋转方向R2旋转。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高速响应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也可能在连接区域30的侧边32的附近发生上述漏光。该漏光的影响可以通过使用图9或图12说明的方法来减小。
作为一例,在图17中表示与图9同样的方法的应用例。第1副像素SP1在第2方向D2上排列的水平行、和第2副像素SP2在第2方向D2上排列的水平行在第1方向D1上交替地排列。这里的第1副像素SP1,例如是具有图16所示的第1区域A1的副像素SP。第2副像素SP2是具有以第1方向D1为轴使图16所示的第1区域A1反转后的形状的第1区域A1的副像素SP。
另外,在连接区域30、分支区域40及遮光层22中,可以采用使用图10及图11说明的结构。此外,对于第1区域A1,也可以采用图13及图14所示的第1电极E1的形状。
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不是要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价的范围中。
例如,在图9及图17中,表示了按照水平行将第1副像素SP1和第2副像素SP2交替地配置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相邻的影像信号线S之间按沿第1方向D1排列的每一组副像素SP(列)交替地配置第1副像素SP1和第2副像素SP2。
此外,也可以按沿第1方向D1排列的每n个(n≥2)水平行交替地配置第1副像素SP1和第2副像素SP2,也可以按每m个(m≥2)列交替地配置第1副像素SP1和第2副像素SP2。
此外,也可以以包括n×m的副像素SP的块的单位变更第1副像素SP1和第2副像素SP2。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将例如配置有第1副像素SP1的块和配置有第2副像素SP2的块在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上交替地排列。
在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连接区域30的延伸方向的第1方向D1与影像信号线S平行的情况。但是,第1方向D1和影像信号线S也可以不平行。例如,第1方向D1也可以是与扫描信号线G平行的方向。在此情况下,作为分支区域40的延伸方向的第2方向D2及取向处理方向AD也可以与例如影像信号线S平行。进而,也可以将使用图11所叙述的关于遮光层22的第2部分22B的条件应用到第1部分22A中。
在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情况下能够采用的结构。但是,也可以由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阴型)的液晶分子构成液晶层LC。在此情况下,只要使取向处理方向AD(或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为与分支区域4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可。

Claims (12)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第1基板与对置于上述第1基板的第2基板之间具有包含液晶分子的液晶层,
上述第1基板具备多个影像信号线、与上述影像信号线交叉的多个扫描信号线、绝缘层、第1电极、第2电极、以及俯视时由上述多个影像信号线和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划分出的多个副像素区域;上述第2电极隔着上述绝缘层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在与上述第1电极之间产生电场而使上述液晶分子旋转;
上述第1电极形成在第1层,上述第2电极形成在第2层;
上述第1层在上述副像素区域内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
上述第1电极及上述第2电极的一方是像素电极,另一方是与多个上述像素电极对置的共通电极;
上述第1区域及上述第2区域的一方是形成上述第1电极的区域,另一方是没有形成上述第1电极的区域;
上述第1区域具有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连接区域和从上述连接区域延伸的多个分支区域;
上述分支区域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第1边和第2边;
在产生了上述电场的情况下,在上述分支区域的上述第1边的附近和上述分支区域的上述第2边的附近,上述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相反转;
上述多个副像素区域具有第1副像素区域和第2副像素区域;
在设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为第2方向的情况下,在上述第1副像素区域,上述分支区域从上述连接区域向作为上述第2方向的一方的第2A方向延伸,在上述第2副像素区域,上述分支区域从上述连接区域向作为上述第2方向的另一方的第2B方向延伸,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分别包括多个上述副像素区域的多个像素;
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包括第1扫描信号线、与上述第1扫描信号线相邻的第2扫描信号线、以及与上述第2扫描信号线相邻的第3扫描信号线;
上述多个像素包括配置在上述第1扫描信号线与上述第2扫描信号线之间的第1像素及第2像素、以及配置在上述第2扫描信号线与上述第3扫描信号线之间的第3像素及第4像素;
上述第1像素及上述第3像素相互相邻,上述第2像素及上述第4像素相互相邻;
上述第1像素及上述第4像素中包含的上述多个副像素区域全部是上述第1副像素区域,上述第2像素及上述第3像素中包含的上述多个副像素区域全部是上述第2副像素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影像信号线在上述第1方向上延伸,上述扫描信号线在上述第2方向上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具备俯视时在上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副像素区域之间形成的遮光层;
相邻的上述副像素区域的一方的上述连接区域至少一部分与上述遮光层重叠,另一方的上述分支区域的前端部与上述遮光层重叠;
在上述第2方向上上述连接区域与上述遮光层重叠的宽度是第1宽度,在上述第2方向上上述分支区域的上述前端部与上述遮光层重叠的宽度是第2宽度;
上述第1宽度比上述第2宽度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与上述连接区域重叠的上述遮光层的边缘部与该连接区域相比位于从该连接区域延伸的上述分支区域的上述前端部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副像素区域及上述第2副像素区域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互相邻;
在上述第1副像素区域中与上述连接区域重叠的上述遮光层的第1边缘部、和在上述第2副像素区域中与上述分支区域的上述前端部重叠的上述遮光层的第2边缘部在上述第2方向上错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边缘部和上述第2边缘部在上述第2方向上错开的宽度是第3宽度;
上述第3宽度比上述第1宽度小、比上述第2宽度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1个上述像素中所包含的上述多个副像素区域全部是上述第1副像素区域,或者全部是上述第2副像素区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副像素区域中包含的多个上述分支区域在上述第1方向上排列;
在设上述第1方向上的上述分支区域的排列的间距为Pμm、相邻的上述副像素区域的一方的上述分支区域与另一方的上述连接区域之间的宽度为Wμm的情况下,PW>8成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基板具备第1取向膜;
上述第2基板具备第2取向膜;
上述液晶层被封入到上述第1取向膜与上述第2取向膜之间;
上述液晶分子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
在没有产生上述电场的情况下,上述第1取向膜及上述第2取向膜使上述液晶分子沿上述第2方向取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基板具备第1取向膜;
上述第2基板具备第2取向膜;
上述液晶层被封入在上述第1取向膜与上述第2取向膜之间;
上述液晶分子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
在没有产生上述电场的情况下,上述第1取向膜及上述第2取向膜使上述液晶分子沿上述第1方向取向。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具备俯视时在上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副像素区域之间形成的遮光层;
相邻的上述副像素区域的一方的上述连接区域至少一部分与上述遮光层重叠,另一方的上述分支区域的前端部与上述遮光层重叠;
在上述第2方向上上述连接区域与上述遮光层重叠的宽度是第1宽度,在上述第2方向上上述分支区域的上述前端部与上述遮光层重叠的宽度是第2宽度;
上述第1宽度比上述第2宽度大。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1方向与上述第2方向不正交。
CN201710070594.7A 2016-02-09 2017-02-09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0653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2631A JP2017142324A (ja) 2016-02-09 2016-02-09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6-022631 2016-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5346A CN107065346A (zh) 2017-08-18
CN107065346B true CN107065346B (zh) 2020-07-14

Family

ID=59496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0594.7A Active CN107065346B (zh) 2016-02-09 2017-02-09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6497B2 (zh)
JP (1) JP2017142324A (zh)
CN (1) CN1070653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9305B (zh) * 2019-02-21 2022-11-04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面板
JPWO2022190642A1 (zh) * 2021-03-10 2022-09-15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3842B2 (ja) * 2005-07-29 2011-11-09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CN100565313C (zh) * 2006-09-15 2009-12-02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板
JP4201051B2 (ja) * 2006-09-15 2008-12-24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
US8804084B2 (en) * 2010-12-22 2014-08-12 Japan Display West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5937389B2 (ja) 2011-10-25 2016-06-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767186B2 (ja) 2012-09-28 2015-08-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3018980A (zh) * 2012-12-31 2013-04-03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广视角液晶显示器及显示方法
JP2014209228A (ja) * 2013-03-29 2014-11-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4209213A (ja) 2013-03-29 2014-11-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014552B2 (ja) * 2013-05-28 2016-10-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100153B2 (ja) * 2013-12-11 2017-03-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247149B2 (ja) 2014-05-12 2017-12-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6014779A (ja) * 2014-07-02 2016-01-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181735B (zh) * 2014-07-24 2018-04-2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6048276A (ja) 2014-08-27 2016-04-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5346A (zh) 2017-08-18
JP2017142324A (ja) 2017-08-17
US10416497B2 (en) 2019-09-17
US20170227822A1 (en) 2017-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7814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5881057B2 (ja) 横電界方式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92765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09371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19525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92113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11089774A1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046322B2 (en) Transflective LCD with tilting direction of the LC molecules being opposite to each other in the two transmissive display areas
US20210333649A1 (en) Pixel structur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201715120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57174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674273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90846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pixel electrodes overlapping a slit between common electrodes
CN107065346B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660949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512158B2 (ja) 表示装置
US11500250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1811618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6086403B2 (ja) 横電界方式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19778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75987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980772B1 (ko) 2 픽셀 2 도메인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205005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113477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