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排烟装置的油烟通道处于的吸力不足,在排烟装置工作时,油烟为流过排烟装置的拢烟腔室再进入油烟通道内,其流经的路径较长,所以在油烟通道处的吸力不足时,油烟容易产生堆积现象,这样使得排烟装置的排烟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排烟装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包括罩体及气流产生装置,所述罩体包括本体及烟道部,所述烟道部连接所述本体并位于所述本体的上侧,所述本体形成有拢烟腔室,所述烟道部开设有油烟通道,所述油烟通道连通所述拢烟腔室,所述本体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射流口,所述本体的外边缘开设有第二射流口,所述第一射流口与所述第二射流口隔开,所述第一射流口围绕所述油烟通道,所述本体的内侧形成有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射流口和所述油烟通道的内表面的曲面,所述第二射流口的射流出射方向朝向所述曲面,所述第二射流口朝向所述拢烟腔室,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用于输入气流至所述本体内,所述第一射流口用于将所述气流转换为第一射流并经所述曲面射向所述油烟通道以在所述油烟通道形成负压区域,所述第二射流口用于将所述气流转换为第二射流并沿水平方向射向所述拢烟腔室。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中,由于在本体的内侧开设有围绕油烟通道的第一射流口,并在本体的外边缘开设有围绕拢烟腔室的第二射流口,这样由第二射流口出射的沿水平方向的第二射流能够卷吸本体周围的空气快速地往拢烟腔室内聚拢,同时由第一射流口出射的第一射流能够在油烟通道形成负压区域,从而能够迅速地卷吸油烟通道周围的空气往油烟通道内聚拢,并使得油烟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排出油烟通道,这样就减小了油烟的堆积,提高了排烟装置的排烟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射流口靠近所述油烟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或设置在所述油烟通道的入口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内侧形成有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射流口及所述拢烟腔室的内表面的连接曲面,所述连接曲面向所述拢烟腔室的中心区域凸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外边缘形成有平滑连接所述第二射流口和所述拢烟腔室的内表面的导流曲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射流口的切线方向与连接在所述第一射流口的所述曲面的切线方向一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射流口的切线方向与连接在所述第二射流口的所述导流曲面的切线方向一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曲面的曲率连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射流口呈环状开设在所述本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射流口为缝隙状射流口,所述第二射流口呈环状开设在所述本体的外边缘,所述第二射流口为缝隙状射流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形成有围绕所述烟道部的呈环状的射流部,所述射流部的内侧开设有所述第一射流口,所述射流部连接在所述烟道部的外侧,所述烟道部与所述射流部同轴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射流部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及第一连通腔,所述第一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及所述第一射流口,所述气流由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一连通腔,所述本体开设有第二进气口及第二连通腔,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隔开,所述第二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及所述第二射流口,所述气流由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二连通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射流部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及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通腔及所述第一射流口,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由所述第一连通腔向所述第一射流口方向渐缩变化,所述本体开设有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及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腔及所述第二射流口,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由所述第二连通腔向所述第二射流口方向渐缩变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罩体包括第一进气部及第二进气部,所述第一进气部设置在所述射流部的上侧,所述第二进气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上侧,所述第一进气部与所述第二进气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进气部靠近所述烟道部,所述第一进气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的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第二进气通道,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风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气部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进气部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射流部的上侧并围绕所述烟道部,所述第二进气部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进气部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本体的上侧边缘。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的又一平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排烟装置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5的排烟装置沿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7的排烟装置的Ⅰ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7的排烟装置的Ⅱ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排烟装置100;
罩体10;
本体11、拢烟腔室111、中心区域111a、连接曲面112、第一进气口113、第二进气口115、第一连通腔114、第二连通腔116、第一气流通道117、第二气流通道118、烟道部12、油烟通道121、入口处1211、出口121a、第一射流口122、第二射流口123、曲面124、第一进气部151、第二进气部152、第一进气通道153、第二进气通道154、射流部16、本体面161;
第一风机21、第二风机22、导流曲面30、抽气装置50、排烟管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图9,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100包括罩体10及气流产生装置。
罩体10包括本体11及烟道部12。烟道部12连接本体11并位于本体11的上侧。本体11形成有拢烟腔室111。烟道部12开设有油烟通道121。油烟通道121连通拢烟腔室111。本体11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射流口122。本体11的外边缘开设有第二射流口123。第一射流口122与第二射流口123隔开。第一射流口122围绕油烟通道121。本体11的内侧形成有平滑连接第一射流口122和油烟通道121的内表面的曲面124。第二射流口123的射流出射方向朝向曲面124。第二射流口123朝向拢烟腔室111。气流产生装置用于输入气流至本体11内。第一射流口122用于将气流转换为第一射流并经曲面124射向油烟通道121以在油烟通道121形成负压区域。第二射流口123用于将气流转换为第二射流并沿水平方向射向拢烟腔室111。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100中,由于在本体11的内侧开设有围绕油烟通道121的第一射流口122,并在本体11的外边缘开设有围绕拢烟腔室111的第二射流口123,这样由第二射流口123出射的沿水平方向的第二射流能够卷吸本体11周围的空气快速地往拢烟腔室111内聚拢,同时由第一射流口122出射的第一射流能够在油烟通道121形成负压区域,从而能够迅速地卷吸油烟通道121周围的空气往油烟通道121排放,并使得油烟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排出油烟通道121,这样就减小了油烟的堆积,提高了排烟装置100的排烟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曲面124为平滑连接第一射流口122和油烟通道121的内表面,这样由第一射流口122出射的的第一射流能够以较小的阻力沿着曲面124运动,并可由曲面124顺畅地运动至油烟通道121的内表面,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卷吸周围的空气及油烟,然后一并带着空气及油烟往油烟通道121内运动,并由此能够在油烟通道121形成向上的吸力而带动空气及油烟以较快的速度向上运动而从油烟通道121排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曲面124是光滑的,例如,曲面124的粗糙度小于设定值而得到期望的光滑的曲面124。
同时,由于曲面124为平滑连接油烟通道121的内表面,这样被第一射流覆盖的油烟通道121的内表面较难以被油烟粘附,从而可保证油烟通道121的内表面清洁。其中,上述的“向上的吸力”及“向上运动”所依据的是排烟装置100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位置状态,例如如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
再有,第一射流口122的开设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第一射流口122的开设位置会影响油烟通道121内形成的负压区域的位置及形成的负压区域的吸力大小。若第一射流口122的开设位置距离油烟通道121的入口处1211较远,则可能使得油烟通道121形成的负压区域的吸力较小而使得在拢烟腔室111内聚集的油烟及空气不能在吸力的作用下顺畅地进入油烟通道121内,从而影响排烟装置100的排烟效率。
较佳地,第一射流口122的开设位置靠近油烟通道121的入口处1211或位于油烟通道121的入口处1211,这时由第一射流口122出射的第一射流在油烟通道121形成的负压区域靠近拢烟腔室111,这样能够保证油烟通道121形成的负压区域对在拢烟腔室111内聚集的油烟及空气具有较大的吸力作用,从而能够保证拢烟腔室111内的油烟及空气能够顺畅地进入油烟通道121内。
另外,第二射流口123出射的第二射流沿水平方向射向拢烟腔室111的目的是提供水平吸力以将油烟向拢烟腔室111的中心聚拢,而第二射流口123出射的第二射流沿水平方向是能够在本体11的外边缘形成较大的水平吸力,并且在本体11的外边缘形成的负压区域的范围较大,从而能够吸附较大范围的油烟及空气,这样扩大了排烟装置100吸附油烟的范围,提高了排烟装置100对油烟的吸附能力。其中,上述的“沿水平方向”及“水平吸力”所依据的是排烟装置100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位置状态,例如如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
在本发明示例中,排烟装置100可以为油烟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体11的内侧形成有平滑连接第一射流口122及拢烟腔室111的内表面的连接曲面112。连接曲面112向拢烟腔室111的中心区域111a凸出。
如此,在拢烟腔室111聚拢的油烟及空气可沿着连接曲面112运动,然后可由连接曲面112运动至第一射流口122,其中与第一射流口122及拢烟腔室111的内表面的平滑连接的连接曲面112可减小油烟及空气运动的阻力。同时,由于连接曲面112向拢烟腔室111的中心区域111a凸出,这样在连接曲面112的作用下,油烟及空气能够进一步地向拢烟腔室111的中心区域111a聚拢,从而提升了拢烟腔室111的拢烟能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曲面112的曲率连续。
在一些例了中,连接曲面112为圆弧面、椭圆弧面、圆弧面与椭圆弧面的组合或由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构成的曲面。如此,连接曲面112可实现较佳的气流导流效果。
如此,这样射流沿连接曲面112运动的阻力较小,这样射流不易于脱离连接曲面112,从而保证射流可持续地沿着连接曲面112运动并由此进入油烟通道121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体11的外边缘形成有平滑连接第二射流口123和拢烟腔室111的内表面的导流曲面30。
如此,由第二射流口123出射的第二射流可先沿着导流曲面30运动,然后可由导流曲面30运动至拢烟腔室111的内表面,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卷吸周围的空气及油烟,然后一并带着空气及油烟往拢烟腔室111内聚集。同时,由于导流曲面30平滑连接拢烟腔室111的内表面,这样被射流覆盖的拢烟腔室111的内表面较难被油烟粘附,从而可保证拢烟腔室111的内表面的清洁,同时可有效防止油烟的逃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流曲面30的曲率连续。
如此,由于导流曲面30的曲率连续,这样射流沿导流曲面30运动的阻力较小,这样射流不易于脱离导流曲面30,从而保证射流可持续地沿着导流曲面30运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射流口122的切线方向与连接在第一射流口122的曲面124的切线方向一致。
如此,由第一射流口122喷出的射流可较为顺畅地从第一射流口122向曲面124运动,并在曲面124周围形成射流卷吸效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射流口123的切线方向与连接在第二射流口123的导流曲面30的切线方向一致。
如此,由第二射流口123喷出的射流可较为顺畅地从第二射流口123向导流曲面30运动,并在导流曲面30周围形成射流卷吸效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曲面124的曲率连续。
如此,由于曲面124的曲率连续,这样射流沿曲面124运动的阻力较小,这样射流不易于脱离曲面124,从而保证射流可持续地沿着曲面124运动。
在一些例了中,曲面124为圆弧面、椭圆弧面、圆弧面与椭圆弧面的组合或由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构成的曲面。如此,曲面124可实现较佳的气流导流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射流口122呈环状开设在本体11的内侧。第一射流口122为缝隙状射流口。第二射流口123呈环状开设在本体11的外边缘。第二射流口123为缝隙状射流口。
如此,由第二射流口123出射的射流所形成的射流卷吸效应在本体11的外边缘形成较大的负压区域气幕,覆盖范围较广,增加了排烟装置100的拢烟范围。同时,由第一射流口122出射的射流所形成的射流卷吸效应在油烟通道121形成较大的负压区域气幕,覆盖范围较广,增加了排烟装置100的拢烟范围。
第一射流口122可呈连续性的环状或间断性的环状开设在本体11的内侧,第二射流口123可呈连续性的环状或间断性的环状开设在本体11的外边缘。较佳地,第一射流口122呈连续性的环状开设在本体11的内侧,第二射流口123呈连续性的环状开设在本体11的外边缘,如此,由第二射流口123出射的射流所形成的射流卷吸效应在本体11的外边缘形成闭环的负压区域气幕,及由第一射流口122出射的射流所形成的射流卷吸效应在油烟通道121形成闭环的负压区域气幕,覆盖范围较广。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射流口122的开口的宽度范围在0.5~5mm。如此,第一射流口122的开口的宽度适中,保证了由第一射流口122喷出气流的速度。例如,第一射流口122的开口的宽度可选择0.5mm、1.5mm、2mm或5mm等数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射流口123的开口的宽度范围在0.5~5mm。如此,第二射流口123的开口的宽度适中,保证了由第二射流口123喷出气流的速度。例如,第二射流口123的开口的宽度可选择0.5mm、1.5mm、2mm或5mm等数值。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射流口122和第二射流口123的开口宽度可设置为其它具体数值,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体11形成有围绕烟道部12的呈环状的射流部16。射流部16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射流口122。射流部16连接在烟道部12的外侧。烟道部12与射流部16同轴设置。
如此,由于射流部16为围绕烟道部12,且烟道部12与射流部16同轴设置,这样由第一射流口122出射的第一射流在油烟通道121形成的负压区域能够较为均匀地覆盖油烟通道121内的空间,从而可防止气流在油烟通道121内形成沟流。
在发明实施方式中,本体11形成有本体面161。射流部16设置在本体面161上。射流部16形成在本体11与烟道部12的连接处,这样射流部16能够还能够提高本体11与烟道部12的连接处的机械强度。其中,在一个例子中,射流部16焊接在本体11与烟道部12的连接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射流部16开设有第一进气口113及第一连通腔114。第一连通腔114连通第一进气口113及第一射流口122。气流由第一进气口113进入第一连通腔114。本体11开设有第二进气口115及第二连通腔116。第二进气口115与第一进气口113隔开。第二连通腔116连通第二进气口115及第二射流口123。气流由第二进气口115进入第二连通腔116。
如此,由于第一进气口113及第一连通腔114均开设在射流部16上,这样气流由第一进气口113至第一射流口122的路径较短,不会影响由第一射流口122出射的第一射流的速度。同时,在气流由第一进气口113进入第一连通腔114后,第一连通腔114可起到缓冲气流及扩大气流范围的作用,可保证由第一射流口122出射的气流的范围较大。再有,在气流由第二进气口115进入第二连通腔116后,第二连通腔116可起到缓冲气流及扩大气流范围的作用,可保证由第二射流口123出射的气流的范围较大。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连通腔114呈连续性的环状。第一进气口1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进气口113间隔设置并均连通第一连通腔114。在一个例子中,第一进气口113的数量为4个。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二连通腔116呈连续性的环状。第二进气口1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进气口115间隔设置并均连通第二连通腔116。在一个例子中,第二进气口115的数量为2个。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射流部16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117。第一连通腔114连通第一进气口113及第一气流通道117。第一气流通道117连通第一连通腔114及第一射流口122。第一气流通道117由第一连通腔114向第一射流口122方向渐缩变化。本体11开设有第二气流通道118。第二连通腔116连通第二进气口115及第二气流通道118。第二气流通道118连通第二连通腔116及第二射流口123。第二气流通道118由第二连通腔116向第二射流口123方向渐缩变化。
如此,在气流由第一连通腔114进入第一气流通道117后,气流可在第一气流通道117内逐渐加速,然后再由第一射流口122快速喷出,渐缩变化的第一气流通道117的设置既可以保证由第一射流口122喷出的射流的速度较大,又可以保证由第一射流口122喷出的射流较为集中。同时,在气流由第二连通腔116进入第二气流通道118后,气流可在第二气流通道118内逐渐加速,然后再由第二射流口123快速喷出,渐缩变化的第二气流通道118的设置既可以保证由第二射流口123喷出的射流的速度较大,又可以保证由第二射流口123喷出的射流较为集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罩体10包括第一进气部151及第二进气部152。第一进气部151设置在射流部16的上侧,第二进气部152设置在本体11的上侧。第一进气部151与第二进气部152间隔设置。第一进气部151相对于第二进气部152靠近烟道部12。第一进气部151开设有连通第一进气口113的第一进气通道153。第二进气部152开设有连通第二进气口115的第二进气通道154。气流产生装置包括第一风机21及第二风机22。第一进气通道153连通第一风机21。第二进气通道154连通第二风机22。
如此,由于第一进气部151设置在射流部16的上侧,这样第一进气部151距离烟道部12较近,从而使得气流在第一进气部151内流动的路径较短,这样气流的动能损失较小。同时,气流可由第一风机21驱动经由第一进气口113进入第一进气部151,并经由第一进气通道153进入本体11内,其中第一进气通道153具有一定的缓冲气流的作用。再有,气流可由第二风机22驱动经由第二进气口115进入第二进气部152,并经由第二进气通道154进入本体11内,其中第二进气通道154具有一定的缓冲气流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气部151的数目为多个。多个第一进气部151均匀间隔分布在射流部16的上侧并围绕烟道部12。第二进气部152的数目为多个。多个第二进气部152均匀间隔分布在本体11的上侧边缘。
如此,多个围绕烟道部12设置的第一进气部151使得由第一风机21驱动产生的气流能够更加均匀经由第一进气部151而进入本体11内,这样能够保证第一连通腔114内各处的气流分布较为均匀,从而保证由第一射流口122出射的气流的稳定性及均匀性。同时,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进气部152使得由第二风机22驱动产生的气流能够更加均匀经由第二进气部152而进入本体11内,这样能够保证第二连通腔116内各处的气流分布较为均匀,从而保证由第二射流口123出射的气流的稳定性及均匀性。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本体11基本呈长方体状,可以理解,为了使得第一进气部151及第二进气部152的分布更加合理,并与本体11的形状相对应,在一个例子中,可设置4个第一进气部151及2个第二进气部152,并且4个第一进气部151沿烟道部12周向间隔90度设置,2个第二进气部152沿烟道部12周向间隔180度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烟装置100包括抽气装置50及排烟管51。排烟管51的一端连接烟道部12。排烟管51的另一端连接抽气装置50。
如此,抽气装置50可进一步克服排烟装置100外部排烟阻力,从而保证排烟装置100的排烟效果。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排烟管51的一端连接油烟通道121的出口121a。抽气装置50例如可为风机。
请参阅图7,在本发明示例中,第二风机22产生的高速气流先由第二进气口115进入第二进气通道154中,然后再进入第二连通腔116,然后在第二气流通道118中逐渐加速,然后由第二射流口123射以形成射流,由第二射流口123出射后的射流先是沿着导流曲面30运动,并可卷吸本体11周围的空气及油烟往拢烟腔室111内聚拢,然后气流可经由拢烟腔室111的内表面运动至连接曲面112,并可沿着连接曲面112运动而进入油烟通道121内。
同时,第一风机21产生的高速气流先由第一进气口113进入第一进气通道153中,然后再进入第一连通腔114,然后在第一气流通道117中逐渐加速,然后由第一射流口122出射以形成射流,由第一射流口122出射后的射流先是沿着曲面124运动,并可一并卷吸油烟通道121周围的空气及油烟往油烟通道121内聚拢,然后可经由油烟通道121排出。其中,排烟装置100形成的气流的流动途径如图7的虚线箭头所示。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