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52691A - 一种焊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焊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52691A
CN107052691A CN201710485061.5A CN201710485061A CN107052691A CN 107052691 A CN107052691 A CN 107052691A CN 201710485061 A CN201710485061 A CN 201710485061A CN 107052691 A CN107052691 A CN 107052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chamber
wheel
tooth
sliding
welding be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850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丽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4850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526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52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269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47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moving work to adjust its position between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ste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461Welding tabl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焊接装置,包括焊接工作台,所述焊接工作台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脚,所述焊接工作台中设置有第一滑移腔,所述第一滑移腔的顶端部和底端部中分别互称设置有第二滑移腔和第三滑移腔,所述焊接工作台中位于所述第一滑移腔的左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移腔相对的第四滑移腔,所述第四滑移腔下方的所述焊接工作台中设置有第五滑移腔,本发明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为低廉,整体结构运行安全稳定,可实现夹固件角度的自动调整和锁定,满足了现有人们对于夹固件调整的角度的需求,且操作简单方便,通过下板件伸出第六滑移腔可以对焊接工具进行摆放,增加了摆放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焊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工件在焊接时,需要将焊接机摆放在焊接加工台上,从而方便进行焊接操作,当在进行焊接工件需要调整角度进行焊接时,传统的需要调整手动对工件进行调整方向,这对于较大的工件来说,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容易对工件造成损坏,因此,现有的工件的摆放角度无法根据焊接需求自动调整,无法满足现有对于较大工件的焊接操作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焊接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焊接装置,包括焊接工作台,所述焊接工作台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脚,所述焊接工作台中设置有第一滑移腔,所述第一滑移腔的顶端部和底端部中分别互称设置有第二滑移腔和第三滑移腔,所述焊接工作台中位于所述第一滑移腔的左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移腔相对的第四滑移腔,所述第四滑移腔下方的所述焊接工作台中设置有第五滑移腔,所述第五滑移腔下方联通端口向左的第六滑移腔,所述第六滑移腔中可左右滑移地设置有下板件,所述下板件上端面设置有左右延长的齿状条,所述第一滑移腔的右端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上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且与所述焊接工作台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支杆上端还与夹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移腔中的所述支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状轮,所述第二滑移腔中设置有第一锁紧构件,所述第三滑移腔中设置有控管构件,所述第四滑移腔中设置有驱使装置,所述第五滑移腔中设置有推压装置,所述焊接工作台上端面设置有手转构件和第二锁紧构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锁紧构件包括左右延长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腔中的第一螺状杆、与所述第一螺状杆配合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滑移腔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一滑移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块底部右侧的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螺状杆的左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且与所述焊接工作台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状杆的左端向左穿入到所述第四滑移腔中,所述第一螺状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滑移腔的右端部可转动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管构件包括左右延长设置在所述第三滑移腔中的第二螺状杆、与所述第二螺状杆配合连接且与所述第三滑移腔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二滑移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块上端面右侧的控管组,所述控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块中的马达以及与所述马达的主轴固定连接的第二齿状轮,所述第二螺状杆的左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且与所述焊接工作台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状杆的左端向左穿入到所述第四滑移腔中,所述第二螺状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滑移腔的右端部可转动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使装置包括上下延长设置在所述第四滑移腔中的蜗杆,所述蜗杆的上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且与所述焊接工作台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蜗杆的上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后与所述手转构件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下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并穿入到所述第五滑移腔中与所述推压装置配合连接,且所述蜗杆的下端与所述焊接工作台可转动配合连接,在所述第四滑移腔中的所述蜗杆上端设置有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状杆穿入到所述第四滑移腔中的一端的第二锥齿状轮配合连接的第一锥齿状轮,在所述第四滑移腔中的所述蜗杆下端设置有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状杆穿入到所述第四滑移腔中的一端的第四锥齿状轮配合连接的第三锥齿状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转构件包括第三齿状轮,所述第三齿状轮上端面设置有手持杆,所述第一锥齿状轮、第二锥齿状轮、第三锥齿状轮和第四锥齿状轮大小相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压装置包括通过转柱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五滑移腔中的涡轮,所述涡轮左部与所述蜗杆配合连接,所述涡轮后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齿状轮,所述第四齿状轮下部与所述下板件上端面的所述齿状条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锁紧构件包括滑移槽、可左右滑移地设置在所述滑移槽中的滑移架、设置在所述滑移槽中且左右穿通所述滑移架的导移杆,所述导移杆与所述滑移架滑移配合连接,所述滑移架上端面设置有推压杆,所述滑移架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状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锁紧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移腔和第三滑移腔均与所述第一滑移腔联通,所述支杆下端与所述第一滑移腔的底端部可转动配合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手动操作手持杆推动第三齿状轮转动,第三齿状轮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涡轮转动,涡轮转动带动第四齿状轮转动,从而驱使下板件在第六滑移腔内左右滑移,与此同时,蜗杆转动还通过第一锥齿状轮与第二锥齿状轮的配合连接以及通过第三锥齿状轮与第四锥齿状轮的配合连接使得第一螺状杆和第二螺状杆转动,第一螺状杆转动带动第一滑移块左右滑移,第二螺状杆转动带动第二滑移块左右滑移,第一滑移块左右滑移使得第一锁紧部与第一齿状轮的配合连接或者脱离配合连接,下板件左右滑移从而可以伸出或者缩进第六滑移腔,从而方便在调节时的操作,增加了整个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2.在第二滑移块向右滑移时,下板件也向右滑移,而此时第一滑移块也向左滑移,使得第一锁紧部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时,第二齿状轮脱离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而第一锁紧部脱离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时,第二齿状轮却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从而在调整夹固件的角度时,第二齿状轮和第一锁紧部不会同时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而发生干扰的情况,而且在调整夹固件的角度时,下板件是处于完全收缩在第六滑移腔内的,通过控制马达转动提供动力驱使第一齿状轮转动,第一齿状轮转动带动夹固件转动,从而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而自动调整夹固件的角度,实现了夹固件的角度的自动调整。
3.通过第一锁紧部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而将第一齿状轮锁定,防止夹固件调整了的角度后发生偏移而影响焊接操作,通过第二锁紧部与第三齿状轮配合连接而将第三齿状轮锁定,防止在不需要对夹固件的角度进行调整时,防止第三齿状轮转动而造成第一锁紧部脱离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锁定稳定性强,效果好。
4.本发明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为低廉,整体结构运行安全稳定,可实现夹固件角度的自动调整和锁定,满足了现有人们对于夹固件调整的角度的需求,且操作简单方便,通过下板件伸出第六滑移腔可以对焊接工具进行摆放,增加了摆放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处于将第一齿状轮锁定的状态;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锁紧部脱离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处于将第一齿状轮解锁的状态;
图3为图1中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3所示的一种焊接装置,包括焊接工作台10,所述焊接工作台10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脚1,所述焊接工作台10中设置有第一滑移腔11,所述第一滑移腔11的顶端部和底端部中分别互称设置有第二滑移腔12和第三滑移腔13,所述焊接工作台10中位于所述第一滑移腔11的左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移腔11相对的第四滑移腔14,所述第四滑移腔14下方的所述焊接工作台10中设置有第五滑移腔15,所述第五滑移腔15下方联通端口向左的第六滑移腔16,所述第六滑移腔16中可左右滑移地设置有下板件5,所述下板件5上端面设置有左右延长的齿状条51,所述第一滑移腔11的右端设置有支杆101,所述支杆101上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10且与所述焊接工作台10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支杆101上端还与夹固件100固定连接,所述夹固件100用以夹固需要焊接的工件,在所述第一滑移腔11中的所述支杆10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状轮102,所述第二滑移腔12中设置有第一锁紧构件,所述第三滑移腔13中设置有控管构件,所述第四滑移腔14中设置有驱使装置,所述第五滑移腔15中设置有推压装置,所述焊接工作台10上端面设置有手转构件和第二锁紧构件。
其中,所述第一锁紧构件包括左右延长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腔12中的第一螺状杆21、与所述第一螺状杆21配合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滑移腔12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一滑移块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块2底部右侧的第一锁紧部22,所述第一螺状杆21的左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10且与所述焊接工作台10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状杆21的左端向左穿入到所述第四滑移腔14中,所述第一螺状杆21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滑移腔12的右端部可转动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控管构件包括左右延长设置在所述第三滑移腔13中的第二螺状杆31、与所述第二螺状杆31配合连接且与所述第三滑移腔13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二滑移块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块3上端面右侧的控管组,所述控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块3中的马达33以及与所述马达33的主轴固定连接的第二齿状轮32,所述第二螺状杆13的左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10且与所述焊接工作台10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状杆31的左端向左穿入到所述第四滑移腔14中,所述第二螺状杆31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滑移腔13的右端部可转动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驱使装置包括上下延长设置在所述第四滑移腔14中的蜗杆8,所述蜗杆8的上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10且与所述焊接工作台10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蜗杆8的上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10后与所述手转构件固定连接,所述蜗杆8的下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10并穿入到所述第五滑移腔15中与所述推压装置配合连接,且所述蜗杆8的下端与所述焊接工作台10可转动配合连接,在所述第四滑移腔14中的所述蜗杆8上端设置有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状杆21穿入到所述第四滑移腔14中的一端的第二锥齿状轮24配合连接的第一锥齿状轮25,在所述第四滑移腔14中的所述蜗杆8下端设置有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状杆31穿入到所述第四滑移腔14中的一端的第四锥齿状轮34配合连接的第三锥齿状轮35。
其中,所述手转构件包括第三齿状轮6,所述第三齿状轮6上端面设置有手持杆62,所述第一锥齿状轮25、第二锥齿状轮24、第三锥齿状轮35和第四锥齿状轮34大小相同。
其中,所述推压装置包括通过转柱4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五滑移腔15中的涡轮40,所述涡轮40左部与所述蜗杆8配合连接,所述涡轮40后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齿状轮41,所述第四齿状轮41下部与所述下板件5上端面的所述齿状条51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锁紧构件包括滑移槽17、可左右滑移地设置在所述滑移槽17中的滑移架7、设置在所述滑移槽17中且左右穿通所述滑移架7的导移杆71,所述导移杆71与所述滑移架7滑移配合连接,所述滑移架7上端面设置有推压杆72,所述滑移架7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状轮6配合连接的第二锁紧部73。
其中,所述第二滑移腔12和第三滑移腔13均与所述第一滑移腔11联通,所述支杆101下端与所述第一滑移腔11的底端部可转动配合连接。
在初始位置状态下,所述滑移架7位于所述滑移槽17的最左端位置,所述第二锁紧部73与所述第三齿状轮6配合连接处于将所述第三齿状轮6锁定的状态,此时,所述第三齿状轮6不能转动,所述第一滑移块2位于所述第二滑移腔12的最右端位置,所述第一锁紧部22与所述第一齿状轮102配合连接处于将所述第一齿状轮102锁定的状态,此时,所述第一齿状轮102不能转动,因此,所述夹固件100不能转动而不能调整角度,所述第二滑移块3位于所述第三滑移腔13的最左端位置,所述下板件5左部处于向左伸出所述第六滑移腔16的状态,因此,所述下板件5上可用于放置焊接时的工具;
在需要调整夹固件100的角度时,先通过所述推压杆72以推动所述滑移架7向右滑移,使得所述第二锁紧部73脱离与所述第三齿状轮6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齿状轮6处于解锁的状态,而后通过所述手持杆62推动第三齿状轮6转动,所述第三齿状轮6转动带动所述蜗杆8转动,所述蜗杆8转动带动所述涡轮40转动,所述涡轮40转动带动所述第四齿状轮41转动,所述第四齿状轮41转动逐渐驱使所述下板件5向所述第六滑移腔16内滑移,此时,所述蜗杆8转动还通过所述第一锥齿状轮25与第二锥齿状轮24的配合连接以及通过第三锥齿状轮35与第四锥齿状轮34的配合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螺状杆21和所述第二螺状杆31转动,所述第一螺状杆21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滑移块2向左滑移使得所述第一锁紧部22逐渐脱离与所述第一齿状轮102的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状杆31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滑移块3逐渐向右滑移而使得所述第二齿状轮32逐渐与所述第一齿状轮102配合连接,当所述第一滑移块2向左滑移到所述第二滑移腔12的最左端位置,所述第二滑移块3向右滑移到所述第三滑移腔13的最右侧位置时,此时,所述第一锁紧部22完全脱离与所述第一齿状轮102的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齿状轮102处于解锁的状态,所述第二齿状轮32与所述第一齿状轮102配合连接,所述下板件5完全处于所述第六滑移腔16内,而后控制所述马达33转动提供动力驱使所述第一齿状轮102转动,所述第一齿状轮102转动带动所述夹固件100转动,从而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而自动调整所述夹固件100的角度。
在夹固件100的角度调整完成后,先控制马达33停止转动,而后通过所述手持杆62推动第三齿状轮6反向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下板件5、所述第一滑移块2和所述第二滑移块3均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此时,所述第一齿状轮102与所述第一锁紧部22配合连接而处于锁定的状态,最后,通过所述推压杆72以推动所述滑移架7向左滑移,使得所述第二锁紧部73与所述第三齿状轮6配合连接而处于锁定的状态,从而完成了夹固件100的角度的调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手动操作手持杆推动第三齿状轮转动,第三齿状轮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涡轮转动,涡轮转动带动第四齿状轮转动,从而驱使下板件在第六滑移腔内左右滑移,与此同时,蜗杆转动还通过第一锥齿状轮与第二锥齿状轮的配合连接以及通过第三锥齿状轮与第四锥齿状轮的配合连接使得第一螺状杆和第二螺状杆转动,第一螺状杆转动带动第一滑移块左右滑移,第二螺状杆转动带动第二滑移块左右滑移,第一滑移块左右滑移使得第一锁紧部与第一齿状轮的配合连接或者脱离配合连接,下板件左右滑移从而可以伸出或者缩进第六滑移腔,从而方便在调节时的操作,增加了整个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2.在第二滑移块向右滑移时,下板件也向右滑移,而此时第一滑移块也向左滑移,使得第一锁紧部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时,第二齿状轮脱离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而第一锁紧部脱离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时,第二齿状轮却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从而在调整夹固件的角度时,第二齿状轮和第一锁紧部不会同时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而发生干扰的情况,而且在调整夹固件的角度时,下板件是处于完全收缩在第六滑移腔内的,通过控制马达转动提供动力驱使第一齿状轮转动,第一齿状轮转动带动夹固件转动,从而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而自动调整夹固件的角度,实现了夹固件的角度的自动调整。
3.通过第一锁紧部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而将第一齿状轮锁定,防止夹固件调整了的角度后发生偏移而影响焊接操作,通过第二锁紧部与第三齿状轮配合连接而将第三齿状轮锁定,防止在不需要对夹固件的角度进行调整时,防止第三齿状轮转动而造成第一锁紧部脱离与第一齿状轮配合连接,锁定稳定性强,效果好。
4.本发明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为低廉,整体结构运行安全稳定,可实现夹固件角度的自动调整和锁定,满足了现有人们对于夹固件调整的角度的需求,且操作简单方便,通过下板件伸出第六滑移腔可以对焊接工具进行摆放,增加了摆放的空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焊接装置,包括焊接工作台,所述焊接工作台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脚,所述焊接工作台中设置有第一滑移腔,所述第一滑移腔的顶端部和底端部中分别互称设置有第二滑移腔和第三滑移腔,所述焊接工作台中位于所述第一滑移腔的左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移腔相对的第四滑移腔,所述第四滑移腔下方的所述焊接工作台中设置有第五滑移腔,所述第五滑移腔下方联通端口向左的第六滑移腔,所述第六滑移腔中可左右滑移地设置有下板件,所述下板件上端面设置有左右延长的齿状条,所述第一滑移腔的右端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上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且与所述焊接工作台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支杆上端还与夹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移腔中的所述支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状轮,所述第二滑移腔中设置有第一锁紧构件,所述第三滑移腔中设置有控管构件,所述第四滑移腔中设置有驱使装置,所述第五滑移腔中设置有推压装置,所述焊接工作台上端面设置有手转构件和第二锁紧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构件包括左右延长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腔中的第一螺状杆、与所述第一螺状杆配合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滑移腔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一滑移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块底部右侧的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螺状杆的左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且与所述焊接工作台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状杆的左端向左穿入到所述第四滑移腔中,所述第一螺状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滑移腔的右端部可转动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管构件包括左右延长设置在所述第三滑移腔中的第二螺状杆、与所述第二螺状杆配合连接且与所述第三滑移腔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二滑移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块上端面右侧的控管组,所述控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块中的马达以及与所述马达的主轴固定连接的第二齿状轮,所述第二螺状杆的左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且与所述焊接工作台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状杆的左端向左穿入到所述第四滑移腔中,所述第二螺状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滑移腔的右端部可转动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使装置包括上下延长设置在所述第四滑移腔中的蜗杆,所述蜗杆的上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且与所述焊接工作台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蜗杆的上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后与所述手转构件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下端穿通所述焊接工作台并穿入到所述第五滑移腔中与所述推压装置配合连接,且所述蜗杆的下端与所述焊接工作台可转动配合连接,在所述第四滑移腔中的所述蜗杆上端设置有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状杆穿入到所述第四滑移腔中的一端的第二锥齿状轮配合连接的第一锥齿状轮,在所述第四滑移腔中的所述蜗杆下端设置有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状杆穿入到所述第四滑移腔中的一端的第四锥齿状轮配合连接的第三锥齿状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转构件包括第三齿状轮,所述第三齿状轮上端面设置有手持杆,所述第一锥齿状轮、第二锥齿状轮、第三锥齿状轮和第四锥齿状轮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装置包括通过转柱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五滑移腔中的涡轮,所述涡轮左部与所述蜗杆配合连接,所述涡轮后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齿状轮,所述第四齿状轮下部与所述下板件上端面的所述齿状条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构件包括滑移槽、可左右滑移地设置在所述滑移槽中的滑移架、设置在所述滑移槽中且左右穿通所述滑移架的导移杆,所述导移杆与所述滑移架滑移配合连接,所述滑移架上端面设置有推压杆,所述滑移架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状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锁紧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移腔和第三滑移腔均与所述第一滑移腔联通,所述支杆下端与所述第一滑移腔的底端部可转动配合连接。
CN201710485061.5A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焊接装置 Withdrawn CN1070526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5061.5A CN107052691A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焊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5061.5A CN107052691A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焊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52691A true CN107052691A (zh) 2017-08-18

Family

ID=59613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85061.5A Withdrawn CN107052691A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焊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526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5272A (zh) * 2018-03-26 2018-09-11 李孝鹏 一种激光切断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12798A (ko) * 2013-07-26 2015-02-04 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 자동 용접장치 및 그 용접방법
CN205008800U (zh) * 2015-09-22 2016-02-03 广东泰格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位机
CN106828182A (zh) * 2017-04-13 2017-06-13 深圳市昌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CN106838734A (zh) * 2017-04-14 2017-06-13 广州诺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照明灯装置
CN106870895A (zh) * 2017-03-08 2017-06-20 石狮市川朗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调试的桥梁监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12798A (ko) * 2013-07-26 2015-02-04 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 자동 용접장치 및 그 용접방법
CN205008800U (zh) * 2015-09-22 2016-02-03 广东泰格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位机
CN106870895A (zh) * 2017-03-08 2017-06-20 石狮市川朗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调试的桥梁监控设备
CN106828182A (zh) * 2017-04-13 2017-06-13 深圳市昌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CN106838734A (zh) * 2017-04-14 2017-06-13 广州诺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照明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5272A (zh) * 2018-03-26 2018-09-11 李孝鹏 一种激光切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79326U (zh) 一种新型柔性四爪卡盘
CN105564954B (zh) 流水线工件可调翻转装置
CN107234259A (zh) 一种用于数控车床卡盘上的可调卡爪夹紧装置
CN107414380A (zh) 一种焊接装置
CN103817359B (zh) 一种新型矩形柔性四爪卡盘
CN207272222U (zh) 一种用于数控车床卡盘上的可调卡爪夹紧装置
CN106363205B (zh) 一种夹持式钻床
CN104002080A (zh) 一种焊接夹具
CN208825703U (zh) 一种医疗床部件的切割机床
CN103817360A (zh) 一种新型柔性四爪卡盘
CN109249161A (zh) 一种多功能环纵缝焊接机床
CN206663813U (zh) 塑料管材热熔对接焊机
CN107052691A (zh) 一种焊接装置
CN109015728A (zh) 一种机动车零部件检测用辅助夹具
CN203679325U (zh) 一种新型矩形柔性四爪卡盘
CN108788827A (zh) 一种新型装夹工件的简单便捷化夹具组件
CN219043735U (zh) 一种阀体焊接工装
CN204108580U (zh) 法兰加强筋定位焊接装置
CN108237371A (zh) 一种方便焊接工作的焊接装置
CN203918304U (zh) 一种焊接夹具
CN108515500A (zh) 一种可转动的工装夹具
CN207982671U (zh) 焊接变位机
CN210818394U (zh) 一种用于pvc管材端口加工设备
CN107264151A (zh) 一种水杯装置
CN214322329U (zh) 可旋转焊接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