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50805A - 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50805A
CN107050805A CN201710233813.9A CN201710233813A CN107050805A CN 107050805 A CN107050805 A CN 107050805A CN 201710233813 A CN201710233813 A CN 201710233813A CN 107050805 A CN107050805 A CN 107050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somersault
human body
supporting surfac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338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50805B (zh
Inventor
程丽霖
陈颐蘅
张琬芸
杜杨杨
丁纪昕
祁逊
罗瑜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ranc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ranc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ranc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ranc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3381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50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50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0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50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0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9/00Training appliances or apparatus for special s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00Mats or the like for absorbing shocks for jumping, gymnastics or the like
    • A63B6/02Mats or the like for absorbing shocks for jumping, gymnastics or the like for landing, e.g. for pole vault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用于支托人体的支撑结构以及用于空翻时起跳的踏跳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具有支撑面,该支撑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练习者进行空翻时,身体侧躺于支撑面上,脚蹬一下踏跳结构,身体在支撑面上滑动,先向斜上方运动,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朝斜下方运动,在支撑面上滑动过程中肢体按空翻动作顺序完成空翻的动作,最后双脚落在踏跳结构上。在整个空翻过程中由于支撑面持续性的保持支撑,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身体受伤,且不需要专人进行保护;此外由于支撑面的支撑作用,分解了一部分重力,使运动过程相对于传统方式更缓慢,练习者能够在该运动过程中更充分的建立本体感觉,从而缩短了练习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运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空翻运动不仅在体操运动中引人注目,在普通群众看来也是比较刺激的运动。目前许多人都希望学习和掌握空翻技术,但目前的辅助器械和练习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的时间周期长;2、练习的安全隐患大;3、需要1-2名专业人员的保护与帮助;4、现有的辅助器械练习效果事倍功半;5、现有的练习方式对练习者建立空中翻转的本体感觉概念比较缓慢。
其中,最主要的是练习方法不够多,并且比较陈旧,练习时安全隐患大,极易受伤。因为现有的练习方式,大多是采用安全绳/弹性保护绳等对人体进行辅助(如公告号为CN201200782Y和CN202122788U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并通过1-2人徒手进行保护和帮助,费时费力,且不能保证安全万无一失;没有用于对人体进行支撑的结构,泡沫垫子和安全绳只能被动进行保护。
另一方面,现有的空翻练习方式,多为直接做空翻动作练习,练习者直接起跳做空翻动作时,眨眼功夫就落于地面上,练习者来不及建立空中翻转的动作概念—即人体本体感觉的建立。因此学习效果不佳;空翻运动的良好功能不能发挥,不利于空翻运动的推广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提高空翻练习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包括用于支托人体的支撑结构以及用于空翻时起跳的踏跳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具有支撑面,该支撑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采用上述结构,练习者进行空翻时,身体侧躺于支撑面上,脚蹬一下踏跳结构,身体在支撑面上滑动,先向斜上方运动,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朝斜下方运动,在支撑面上滑动过程中肢体按空翻动作顺序完成空翻动作,最后双脚落在踏跳结构上。在整个空翻过程中由于支撑面持续性的保持支撑,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身体受伤,且不需要专人进行保护与帮助;此外由于支撑面的倾斜支撑作用,分解了一部分重力,使运动过程相对于传统方式更缓慢,练习者能够在该运动过程中充分的体会空翻动作的整体过程,更好的建立自身本体感觉,当练习者侧躺在低倾斜角度的支撑面上熟练的掌握了空翻动作后,可进入较大倾斜角度的相同练习,就这样逐级升高又逐级练习直至90度都能完成空翻动作了,那就已经成功掌握空翻动作了,从而缩短了练习周期。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被构造成固定式结构,且支撑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练习。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以及用于支撑和调节支撑板倾斜角度的调节机构。支撑板形成支撑面,用于支撑人体,支撑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使其能够在期望的倾斜角度进行练习,并在练习者完成第一倾斜角度的练习后能够很快的进入到较大的第二倾斜角度进行练习。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在0度至90度之间调节。根据练习者自身情况,由小角度逐渐向大角度过渡,最后接近90度。
进一步地,所述踏跳结构为固定结构或角度可调结构,所述踏跳结构与支撑面夹角为锐角、直角或钝角。踝关节对踏跳结构有一定的适应区间,具体可以为60-120度,优选为90度,从而模拟正常空翻时人竖直站立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踏跳结构为跳板,跳板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跳板与支撑面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踏跳结构为跳板,跳板与支撑结构或地面转动连接,且跳板下方设置有支撑和调节跳板角度的调节件,使跳板与支撑面保持垂直。支撑板和跳板都能够独立地转动,便于独立调节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防止人体滑出的防护结构。具体可以设置在支撑结构上部,防止人体从支撑结构上方滑出而受伤。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为楔形结构,或调节件支撑跳板的面为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为液压升降机构、气缸升降机构、可调式支撑杆、丝杆螺母机构、蜗轮蜗杆机构、齿轮齿条机构、链轮链条机构、链条皮带机构、单独的链条、单独的皮带、起吊机构中的一种。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上述空翻练习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练习过程中,人体侧躺地支托于支撑面上进行空翻练习;且由较小倾斜角度的练习逐渐过渡至较大倾斜角度的练习。
具体为:练习者先在较小倾斜角度的支撑面上进行练习,当在该倾斜角度的支撑面上能够完成空翻动作后,再增大支撑面的倾斜角度进行练习,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角度,直至支撑面的倾斜角度接近90度时,练习者如果在这个角度都能够较好的完成空翻动作,则基本能够在没有辅助装置的情况下进行空翻,掌握了空翻技能。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练习者进行空翻时,身体侧躺于支撑面上,脚蹬一下踏跳结构,身体在支撑面上滑动,先向斜上方运动,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朝斜下方运动,在支撑面上滑动过程中肢体完成空翻的动作,最后双脚落在踏跳结构上。在整个空翻过程中由于支撑面持续性的保持支撑,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身体受伤,且不需要专人进行保护;此外由于支撑面的支撑作用,分解了一部分重力,使运动过程相对于传统方式更缓慢,练习者能够在该运动过程中充分的体会空翻动作的整体过程,更好的建立自身本体感觉,从而缩短了练习周期。使练习者由较小倾斜角度的支撑面上进行练习过渡至较大倾斜角度的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循序渐进,动作更能够做到规范化,程序简单化,便于练习者快速的掌握空翻技术,缩短练习周期。实现了空翻练习的速成性和经济性,提高了空翻练习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支撑结构角度可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带有保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支撑板和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6调节机构采用链条皮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7调节机构采用链轮链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8调节机构采用拉索起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8调节机构采用电葫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9支撑结构为不可调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至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9支撑面倾斜角度逐渐增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9至图21为练习者在本发明的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上进行空翻练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包括用于支托人体的支撑结构以及用于空翻时起跳的踏跳结构2,支撑结构具有支撑面10,该支撑面1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踏跳结构2为空翻起跳时支撑脚和蹬脚的机构,可以为浇筑的基础或跳板等结构。
在空翻训练时,练习者侧躺在支撑面10上,被支撑面10托起,然后脚用力蹬一下踏跳结构2,身体便在支撑面10上滑动,支撑面10优选为光滑平面,身体依靠光滑平面的支托;安全地、速度适中地随意在支撑面10上做动作,从而完成一次空翻练习。该装置在整个空翻过程中都有支撑面10对身体进行支托,从而保证了练习过程中的安全,并且速度适中,使练习者能够明显体验到翻转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此外身体支撑在斜面上,在重力作用下做运动,更趋近于空翻的真实状态。
本例中,支撑面10的角度可调,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1和调节机构3,调节机构3一方面用于撑起支撑板1,另一方面用于调节支撑板1与水平面的夹角,使支撑板1与水平面的夹角α能够在0度与90度之间进行调节,以便练习者能够在不同的倾斜角度练习;该支撑板1具有光滑的支撑面10,踏跳结构2为跳板,跳板位于支撑板1下端位置,与支撑板1趋近于垂直,从而模拟地面与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置。其中跳板与支撑板1夹角可以为锐角、直角或钝角,由于踝关节对地面的适应度比较灵活,因此支撑板1与跳板之间的角度可以放宽,可以为60-120度,优选为90度。
所述调节机构3可采用多种结构形式,例如液压升降机构、气缸升降机构、可调式支撑杆、丝杆螺母机构、蜗轮蜗杆机构、齿轮齿条机构、链轮链条机构、链条皮带机构、起吊机构等,只要能够满足支撑板俯仰的调节,并使其在指定角度保持即可,如液压升降机构自身带有锁止功能则不需要附加锁定装置,无锁止功能的结构可配备锁定装置。
图1为调节机构采用液压缸或者气缸的示意图,本例中以液压缸为例进行说明,液压缸302可转动地安装在地面设置的安装座301上,支撑板1背面可设置多根纵横交错的支撑梁11,液压缸302的活塞杆303与支撑板1背面或支撑梁11铰接,铰接处设置有耳座支撑,支撑板1下端支撑在地面上,其中跳板是与支撑板1固定连接的,跳板与支撑板1可同步转动,两者夹角保持在90度,为保证支撑的稳定性,跳板下方可设置支撑块4,支撑块4可为楔形块,楔形块根据跳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设计成不同角度,支撑块4通过螺栓41固定在地面,根据不同的夹角α更换不同倾斜角度的支撑块4。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保证空翻练习过程中的安全,在支撑板1上端边缘还设置有保护结构6,该保护结构6为折边,折边上设置泡沫垫,或者折边直接由软质材料制成,以免碰伤练习者。在跳板上也可以设置一层保护垫,如海绵或泡沫垫等。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空翻练习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关键在于,先在较小倾斜角度的支撑板1上进行练习,角度较小时初学者更容易完成空翻动作,当在该倾斜角度的支撑板1上能够完成空翻动作后,再调节支撑板1,增大支撑板1的倾斜角度α进行练习,循序渐进,直至支撑板1的倾斜角度α接近90度。并且在练习过程中人体侧躺在支撑面10上,具有较好的支撑保护作用。
图19至图21所示为练习者在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上进行空翻练习的示意图,先在较小倾斜角度的支撑面10上练习,再过渡至较大倾斜角度支撑面10。具体地,初学者进行练习时,先将支撑板1与水平面的夹角调至30°左右,然后练习者侧躺在支撑板1上,开始动作时,练习者用力蹬一下跳板,身体便在光滑的支撑面10上滑动,身体靠光滑的支撑面10支托,可安全地、速度适中地在光滑支撑面10上随意做动作。例如:做前空翻时,脚蹬跳板后,身体向支撑面10的斜上方滑动的同时,双臂由上向前下方用力挥臂,同时低头,身体前倾团身,形成旋转力矩的动能,旋转一周后双脚落于跳板上,完成一次侧躺式前空翻。使练习者能够速度适中地体会自己在旋转过程中的本体感觉。这样在同一个倾斜角度的一次次练习过程中,练习者逐步调节:蹬板、旋转一周、回落的动作节奏和身体的协调配合能力,直到完成整个前空翻的完整动作。然后便可以进行下一个较大倾斜角度(如40°)的同样动作的练习,在40°时能够掌握后,进行50°或60°的练习。循序渐进,当支撑板1与水平面夹角逐渐增加至接近90度时,练习者都能够完成同样的动作,则其空翻动作就基本上能够完成和掌握了。练习角度由小至大可选择30度、45度、60度、75度、80度等,形成循序渐进的过渡。
在整个空翻过程中由于支撑面持续性的保持支撑,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身体受伤,且不需要专人进行保护与帮助;此外由于支撑面的倾斜支撑作用,分解了一部分重力,使运动过程相对于传统方式更缓慢,练习者能够在该运动过程中充分的体会空翻动作的整体过程,更好的建立自身本体感觉。
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空翻学习方式中不安全、易受伤、练习周期长的缺点,提高了空翻运动的安全性,并且将练习过程简单化,程序化,规范化,使练习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空翻技巧,便于空翻运动的推广。本发明不仅适用于普通民众,同样适用于体操运动员。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跳板也可设置成角度可调的结构,调节机构3以液压缸302为例进行说明,液压缸302通过安装座301安装在一底座5上,支撑板1下端转动安装在底座5上,液压缸302的活塞杆303与支撑板1背面铰接,跳板下端也与底座5铰接,支撑板1和跳板与底座5的铰接位置可以为同一个位置,也可以为不同位置(即可以为同轴或不同轴),当然跳板也可以直接与支撑板1下端铰接;其中跳板下方设置有楔形支撑块4用于调节后支撑跳板,楔形支撑块4可通过螺栓41等安装在地面或底座5上。从而实现跳板和支撑板1各自的单独调节。但调节过程中要保证支撑板1和跳板接近垂直。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板1通过合页与底座5连接,跳板通过另一合页与底座5连接。支撑块4也可以直接放置在地面,通过地面摩擦力抵紧,或者加防滑垫。其中支撑块4用于支撑跳板的上表面可以为外凸的弧形面,在调节角度时不需要更换支撑块4,只需将支撑块4前后移动,使跳板支撑在不同位置即可;如图6所示,支撑块4也可以设置为弧形块,弧形块具有倾斜上表面,或者弧形块上表面的坡度可变化,在调节跳板角度时,不需要更换支撑块4,只需要旋转支撑块4,使其支撑在不同的位置即可,实现快速调节,支撑块4可适应多个角度的调节。
实施例4
调节机构3还可以为丝杆螺母机构、蜗轮蜗杆机构或齿轮齿条机构,其驱动方式可以为手摇也可以为电机驱动,具体以丝杆螺母机构进行说明,参见图7所示,丝杆螺母机构水平布置,丝杆305通过固定座310支撑,并与电机304传动连接,丝杆305下方设置有滑轨306,为了保证稳定性,螺母设置成螺母座308结构,螺母座307连接有一连杆机构308,连杆机构308一端与支撑板1背面铰接,另一端与螺母座307铰接。螺母座307支撑于在滑轨306上,同时在滑轨306上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定位孔,当调节至该位置后通过插销309插入固定座307和定位孔,使其保持在该位置。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去连杆机构,直接在螺母座上安装一支撑座抵在支撑板1背面。该方式中,通过电机304驱动丝杆305转动从而带动螺母座307移动,实现支撑板1俯仰调节。丝杆螺母机构可以设置多套,连杆机构308对应为多套。蜗轮蜗杆以及齿轮齿条的结构类似。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在该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3还可以为可调式支撑杆311,如图8所示,支撑杆311一端与支撑板1背面铰接,另一端支撑在地面或底座上,地面或底座上沿水平方向设置多级调节位置,调节位置可以为止挡台阶也可以为调节孔,本例中调节位置为齿形止档台阶312,支撑杆下端抵在齿形止档台阶312上,位于相邻齿形止档台阶312之间的凹槽内,为了保证支撑稳定可通过螺栓等固定,当然支撑杆311也可以替换为撑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调节位置为调节孔时,支撑杆311插入调节孔内实现固定。
如图9所示,调节机构3为内外套管式结构,内套杆315上端与支撑板1背面或支撑梁11铰接,内套杆315下端插入外套管314内,外套管314下端与地面铰接,外套管314和内套杆315上沿长度方向开设多个对应的调节孔,当调节至指定角度后,通过螺栓组件316锁定。其余结构可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例中采用链条皮带进行调节,具体如图10所示,调节机构包括撑杆325、横杆324、皮带327和链条326,横杆324支撑于地面或底座上,撑杆325上端与支撑板2铰接,下端固定在横杆324上,链条326一端与支撑板1或其他固定结构连接,另一端连接皮带327,皮带327绕过横杆324后通过挂钩钩在链条326上,通过收放皮带327,使其钩在链条326的不同位置从而实现角度的调节。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单独用链条进行调节,也可以只用皮带进行调节。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例中采用链轮链条机构进行调节,具体如图11所示,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330、链轮328、链条329,其中链轮328由支撑座安装支撑,链条329套在两个链轮328上,调节杆330上端与支撑板1铰接,下端与链条329的其中一个链节固定,其中一个链轮328上安装有调节手柄331,通过转动调节手柄331,使链条329横向移动,从而改变支撑板1的倾斜角度,调节至指定位置后,将链轮328锁止,其锁止方式属于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8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3还可以为起吊机构,起吊方式可采用手动或电动的方式。
如图12所示,本例中设置有拉索318用于拉起支撑板1,在支撑板1上方设置滑动轮或者支撑柱319,拉索318绕过滑动轮或者支撑柱319,拉索318上端与支撑板1上端连接,下端固定在地面上,通过收放拉索318实现支撑板1倾斜角度α的调节。
如图13所示为电动方式,在支撑板1上方设置横梁321安装起吊机构322,横梁321由立柱320支撑,起吊机构322通过绳索或链条与支撑板1上端连接,起吊机构322可沿横梁321移动,并通过绳索或链条拉动支撑板1俯仰动作,从而调整支撑板1倾斜角度,支撑板1上端也可以设置吊钩323与起吊机构322配合。本例中起吊机构为电葫芦,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可采用手拉葫芦、卷扬机等。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本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结构为固定式结构,每个装置支撑面10的角度是固定的,如图14所示,支撑结构为固定的支撑架317和支撑板1构成,跳板与支撑板1固定连接。
如图15所示,支撑结构7直接由水泥等浇筑形成或者由建筑材料堆砌而成,支撑结构7上表面形成支撑面10,同样地踏跳结构2也浇筑形成,支撑面10与踏跳结构表面的夹角在60-120度之间,较佳的方式是保持在90度左右;当然踏跳结构2也可采用跳板的形式。
由于每个装置是固定的角度,如果要练习完空翻动作,则需不同倾斜角度的多个装置,构成一套辅助装置,如图15至图18所示,倾斜角度α逐渐增大;如分别设置支撑面10倾斜角度为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80度的辅助支撑装置,先由较小的角度开始练习,向大的角度逐渐过渡,最后接近90度时,基本能够完成空翻动作,掌握空翻技术;在支撑结构上端也可以设置防护结构,在踏跳结构上也可以设置缓冲保护垫等。其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托人体的支撑结构以及用于空翻时起跳的踏跳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具有支撑面,该支撑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被构造成固定式结构,且支撑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以及用于支撑和调节支撑板倾斜角度的调节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跳结构为固定结构或角度可调;所述踏跳结构与支撑面夹角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跳结构为跳板,跳板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跳板与支撑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跳结构为跳板,跳板与支撑结构或地面转动连接,且跳板下方设置有支撑和调节跳板角度的调节件,使跳板与支撑面保持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防止人体滑出的防护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为液压升降机构、气缸升降机构、可调式支撑杆、丝杆螺母机构、蜗轮蜗杆机构、齿轮齿条机构、链轮链条机构、链条皮带机构、起吊机构中的一种。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空翻练习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人体侧躺地支托于支撑面上进行空翻练习;且由较小倾斜角度的练习逐渐过渡至较大倾斜角度的练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较小倾斜角度的支撑面上进行练习,当在该倾斜角度的支撑面上能够完成空翻动作后,再增大支撑面的倾斜角度进行练习,循序渐进,直至支撑面的倾斜角度接近90度。
CN201710233813.9A 2017-04-11 2017-04-11 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 Active CN107050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3813.9A CN107050805B (zh) 2017-04-11 2017-04-11 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3813.9A CN107050805B (zh) 2017-04-11 2017-04-11 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50805A true CN107050805A (zh) 2017-08-18
CN107050805B CN107050805B (zh) 2022-07-15

Family

ID=59603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33813.9A Active CN107050805B (zh) 2017-04-11 2017-04-11 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50805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69218A1 (fr) * 1990-11-20 1992-05-22 Louis Gerard Appareil anti-equinisme.
TW547109U (en) * 2002-03-22 2003-08-11 Shun-Tsung Lu Improved structure of slant-standing-type device for massaging the circulation system of a human body
TWM266801U (en) * 2004-08-03 2005-06-11 Chi Bo Industry Co Ltd Multi-function chair
TW200704422A (en) * 2005-07-27 2007-02-01 Chuan Yue Ind Co Ltd Adjustable tendon stretcher
DE202009014751U1 (de) * 2009-11-02 2010-04-01 Schiffer, Peter Trainingsgerät zur Behandlung von Mobilitätsstörungen beim Gehen
CN202699963U (zh) * 2012-06-04 2013-01-30 许秀卿 调整式脚部拉筋器
TWM449613U (zh) * 2012-10-25 2013-04-01 zheng-xin Huang 可調式拉筋踏板
TWM451994U (zh) * 2012-11-20 2013-05-01 Kun-Fu Cheng 拉筋板之改良
CN204485218U (zh) * 2015-03-12 2015-07-22 申增臣 一种腿部肌肉拉伸练习踏板
CN204563479U (zh) * 2015-04-27 2015-08-19 张敬久 一种拉筋板
CN204932746U (zh) * 2015-07-08 2016-01-06 北京权品品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保健拉筋板
CN206853062U (zh) * 2017-04-11 2018-01-09 重庆宗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69218A1 (fr) * 1990-11-20 1992-05-22 Louis Gerard Appareil anti-equinisme.
TW547109U (en) * 2002-03-22 2003-08-11 Shun-Tsung Lu Improved structure of slant-standing-type device for massaging the circulation system of a human body
TWM266801U (en) * 2004-08-03 2005-06-11 Chi Bo Industry Co Ltd Multi-function chair
TW200704422A (en) * 2005-07-27 2007-02-01 Chuan Yue Ind Co Ltd Adjustable tendon stretcher
DE202009014751U1 (de) * 2009-11-02 2010-04-01 Schiffer, Peter Trainingsgerät zur Behandlung von Mobilitätsstörungen beim Gehen
CN202699963U (zh) * 2012-06-04 2013-01-30 许秀卿 调整式脚部拉筋器
TWM449613U (zh) * 2012-10-25 2013-04-01 zheng-xin Huang 可調式拉筋踏板
TWM451994U (zh) * 2012-11-20 2013-05-01 Kun-Fu Cheng 拉筋板之改良
CN204485218U (zh) * 2015-03-12 2015-07-22 申增臣 一种腿部肌肉拉伸练习踏板
CN204563479U (zh) * 2015-04-27 2015-08-19 张敬久 一种拉筋板
CN204932746U (zh) * 2015-07-08 2016-01-06 北京权品品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保健拉筋板
CN206853062U (zh) * 2017-04-11 2018-01-09 重庆宗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50805B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92597B1 (de) Verfahren für ein gezieltes training und trainingsgerät
EP2039335B1 (de) Aufrichtrollstuhl
CN110755810B (zh) 一种多功能体育锻炼仰卧收腹器械
US9375599B1 (en) Assisted apparatus for lower back exercise
CN206167766U (zh) 一种坐蹬训练器
CN206853062U (zh) 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
AU2009203196A1 (en) Gym equipment for training of chest, deltoids, trapeziums and triceps muscles
CN107050805A (zh) 一种人体空翻练习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TW200819119A (en) Electromotive auxiliary stand rack
CN108096806A (zh) 一种悬浮式的蛙泳训练装置
CN101670166B (zh) 一种练习腿部开叉动作的柔动训练器
CN217448346U (zh) 一种用于站立康复训练的联动式站立架
CN206934587U (zh) 可调式多功能仰卧训练器
CN205948273U (zh) 脊椎活动器材
CN214968549U (zh) 一种智能化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CN112957671B (zh) 一种竞技健美操柔韧类练习器材
CN213724687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上肢牵引器
CN211584121U (zh) 一种偏瘫患者用的上肢康复训练器械
CN209575676U (zh) 重心可调节的倒立台
CN209933960U (zh) 膝关节自控训练椅
CN109464779B (zh) 适用于初学者的俯卧撑助力装置
KR101173377B1 (ko) 로윙 머신
CN110681127A (zh) 一种辅助式引体向上训练机
CN213852964U (zh) 一种臀桥训练器
CN2609522Y (zh) 多功能人体倒挂健身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