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42587A - 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及搅拌车 - Google Patents

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及搅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42587A
CN107042587A CN201710218689.9A CN201710218689A CN107042587A CN 107042587 A CN107042587 A CN 107042587A CN 201710218689 A CN201710218689 A CN 201710218689A CN 107042587 A CN107042587 A CN 107042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horizontal
double
cell body
h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186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宏�
徐金榜
徐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2186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425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42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258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CPREPARING CLAY; PRODUC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C5/00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producing mixtures of cement with other substances, e.g. slurries, mortars, porous or fibrous compositions
    • B28C5/42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mounted on vehicles with provision for mixing during trans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CPREPARING CLAY; PRODUC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C5/00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producing mixtures of cement with other substances, e.g. slurries, mortars, porous or fibrous compositions
    • B28C5/42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mounted on vehicles with provision for mixing during transport
    • B28C5/4282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mounted on vehicles with provision for mixing during transport with moving mixing tools in a stationary container
    • B28C5/428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mounted on vehicles with provision for mixing during transport with moving mixing tools in a stationary container with mixing screw-bla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及搅拌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搅拌斗存在生产效率低、磨损严重的问题。该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包括搅拌料斗槽体,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上部开口,下部横截面为下底面呈圆弧形的W状,所述搅拌料斗槽体内设有左右对称的两套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下部轮廓与所述搅拌机构的搅拌外径相匹配;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内表面上覆盖有若干与其贴合的耐磨块,每个耐磨块均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内表面上。该搅拌斗搅拌效率高、搅拌均匀,使用寿命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及搅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搅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搅拌效率高的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及搅拌车。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可移动的混凝土搅拌车都是滚筒式搅拌机,也称作自由落体式混凝土搅拌机,现在仅仅在很小的工地或自建房屋时,还用于搅拌混凝土。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使用的混凝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滚筒式搅拌机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究其原因是滚筒式搅拌机存在以下缺点:搅拌效率低,一次搅拌量小,并且只能搅拌高水胶比混凝土,不适合搅拌黏性混凝土。因此,现在混凝土搅拌站均采用性能更优良、效率更高的强制式搅拌机。但现有技术的强制式搅拌机只能在混凝土搅拌站制备商品混凝土,然后利用混凝土罐车运到工地现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工程的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提出一种双卧轴强制搅拌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搅拌斗存在生产效率低、磨损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包括搅拌料斗槽体,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上部开口,下部横截面为下底面呈圆弧形的W状,所述搅拌料斗槽体内设有左右对称的两套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下部轮廓与所述搅拌机构的搅拌外径相匹配;
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内表面上覆盖有若干与其贴合的耐磨块,每个耐磨块均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内表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耐磨块上均开有沉孔,所述沉孔上加工有榫槽;
每个沉孔内均设有贯穿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螺栓,所述螺栓上设有与所述榫槽相适配的榫头,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螺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耐磨块贴合搅拌料斗槽体的表面上设有凸出带,所述凸出带位于所述耐磨块的周边位置,所述耐磨块位于凸出带内的表面与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内壁之间相分离。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耐磨块的中间位置也设有所述的凸出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相邻耐磨块的边缘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驱动其旋转的液压马达,所述搅拌轴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中间拨轮,所述中间拨轮的两侧设有旋向相反的左螺旋叶轮和右螺旋叶轮,所述左螺旋叶轮和右螺旋叶轮靠近所述中间拨轮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拨轮上,所述左螺旋叶轮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搅拌轴的左端部,所述右螺旋叶轮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搅拌轴的右端部。
采用上述双卧轴强制搅拌斗的有益效果是:搅拌料斗槽体的下部横截面为下底面呈圆弧形的W状,同时在其内部设有左右对称的两套搅拌机构,其不仅容量较大,而且搅拌机构的搅拌外径与搅拌料斗槽体的下部轮廓相匹配,配合下底面为圆弧形的W形结构,能够保证物料搅拌的均匀性,而且W形的中间凸起部分能够保证其两侧位置不会产生死料,所有的物料都能够得到均匀的搅拌,这种搅拌形式相比于传统的滚筒式搅拌机具有更好的搅拌效果。另外,在搅拌料斗槽体内表面上覆盖的若干耐磨块可以减缓搅拌料斗槽体的磨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只需对其中磨损较为严重的耐磨块进行进行更换即可,绝大部分的耐磨块可继续使用,大大减小了维修/维护的成本。
耐磨块通过带榫槽的沉孔和带榫头的螺栓相配合,可以避免耐磨块在搅拌物料时发生打转,保证其与搅拌料斗槽体的内壁之间始终处于贴合状态,防止物料进入而磨损搅拌料斗槽体的内壁。
在耐磨块贴合搅拌料斗槽体的表面上设置凸出带,而且凸出带还位于耐磨块的周边位置,这样可以使得耐磨块的周边位置与搅拌料斗槽体的内壁相接触,耐磨块位于凸出带内的表面与搅拌料斗槽体的内壁之间相分离,相当于将耐磨块的中间位置架空,进一步防止其发生转动。
相邻耐磨块的边缘之间留有间隙,不仅方便耐磨块的安装与拆卸,而且在搅拌混凝土时,少量混凝土会自动填充进这些缝隙起到保护搅拌料斗槽体的作用。
通过在搅拌轴上设置左螺旋叶轮和右螺旋叶轮,左螺旋叶轮和右螺旋叶轮可以将搅拌料斗槽体内的混凝土推向两侧,进行横向搅动,而在搅拌轴转动过程中,混凝土可以从左螺旋叶轮、右螺旋叶轮与搅拌轴之间的间隙中通过,减小了物料对搅拌轴的冲击,这种结构使得搅拌轴的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左螺旋叶轮和右螺旋叶轮在横向搅动混凝土的同时,还能够对混凝土进行上下翻搅,从而使得混凝土搅拌更加均匀,提高了搅拌效果。
本发明专利还提出了一种双卧轴强制搅拌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强制式搅拌机使用受限,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包括前述的双卧轴强制搅拌斗,还包括可移动的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料斗机架,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斗侧翻安装于所述料斗机架上,所述料斗机架的前方设有上料机构;
所述上料机构的一侧设有驾驶室。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端部铰接于所述车体上的大臂,所述大臂下方设有举升油缸;
所述大臂前端固定有T形架,所述T形架的两端部铰接有料斗,所述料斗与所述大臂之间铰接有转斗油缸。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体上还设有多个称重传感器,所述料斗机架架设于所述的称重传感器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斗与所述料斗机架之间铰接有侧翻油缸和回位油缸,所述侧翻油缸和回位油缸分别位于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斗的回位侧和侧翻侧。
采用上述双卧轴强制搅拌车的有益效果是:该搅拌车能够将上料、制料、运料多功能集一体,通过上料机构将制作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运至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内,搅拌结束后,再利用侧翻的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将混凝土倾倒至指定位置,而且驾驶室设置在上料机构的一侧,能够方便驾驶员进行观察和操作。
通过单根的大臂和T形架的配合不仅能够减小上料机构的占用空间,而且能够保证上料的料斗的稳定性,在将料斗举升至合适高度后利用转斗油缸进行卸料即可。
在车体上设置的多个称重传感器可以根据重量精确地进行各种原料的配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双卧轴强制搅拌斗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该实施例中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该实施例中单个耐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该实施例中单个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双卧轴强制搅拌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双卧轴强制搅拌车上料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双卧轴强制搅拌车卸料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卸料状态时双卧轴强制搅拌斗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料斗槽体;2-耐磨块;3-液压马达;4-搅拌轴;5-左螺旋叶轮;6-右螺旋叶轮;7-中间拨轮;8-锥形拨轮;9-沉孔;10-榫槽;11-凸出带;12-榫头;13-车体;14-称重传感器;15-回位油缸;16-储水箱;17-驾驶室;18-料斗机架;19-举升油缸;20-大臂;21-转斗油缸;22-料斗;23-T形架;24-侧翻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双卧轴强制搅拌斗的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首先包括搅拌料斗槽体1,该搅拌料斗槽体1上部开口,其形状与传统的料斗不同,其下部横截面为下底面呈圆弧形的W状(如图2所示),中间具有一个凸起部,该凸起部的高度不宜过高,在该凸起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套搅拌机构,这两套搅拌机构对称设置,而且其结构完全相同,搅拌机构的搅拌外径与搅拌料斗槽体1的下部轮廓是相匹配的,这样,中间的凸起部相当于将整个的搅拌料斗槽体1内腔分为左右两部分,当两套搅拌机构同时工作时,中间的凸起部可以保证此处不会产生死料,保证物料的充分搅拌。
如图3和图4所示,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4和驱动其旋转的液压马达3,液压马达3的个数可根据需要选择在搅拌轴4的一端或者两端进行安装。搅拌轴4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中间拨轮7,所述中间拨轮7的两侧设有旋向相反的左螺旋叶轮5和右螺旋叶轮6,所述左螺旋叶轮5和右螺旋叶轮6靠近所述中间拨轮7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拨轮7上,所述左螺旋叶轮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搅拌轴4的左端部,所述右螺旋叶轮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搅拌轴4的右端部,这样,左螺旋叶轮5、右螺旋叶轮6和搅拌轴4即可形成相应的过料间隙,当液压马达3驱动搅拌轴4转动时,左螺旋叶轮5和右螺旋叶轮6会将搅拌料斗槽体1内的混凝土向两侧推动,进行左右横向的搅动,同时做圆周方向的搅动,两股混凝土流在中间空间进行交汇混合,而且混凝土会从过料间隙中通过,减小对搅拌轴4的冲击,有效延长搅拌轴4的使用寿命。而且左螺旋叶轮5和右螺旋叶轮6在横向搅动混凝土的同时,还能够对混凝土进行上下的翻搅,从而使得混凝土搅拌更加均匀,提高了搅拌效果。
另外,在搅拌轴4的两侧还设有与左螺旋叶轮5、右螺旋叶轮6相适配的左螺旋梁、右螺旋梁,左螺旋叶轮5和左螺旋梁固定,右螺旋叶轮6和右螺旋梁固定,相应的螺旋叶轮和螺旋梁之间还通过若干的加强筋固定,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的机械强度,左螺旋梁和右螺旋梁在宽度方向上主要承受圆周方向的扭矩,不容易发生变形,刚性比较好,适合砂石、混凝土复杂、恶劣的受力环境。
在搅拌料斗槽体1的两侧壁上还安装有轴承盒,轴承盒内设有轴承室,轴承室内安装有轴承,搅拌轴4安装于轴承上,液压马达3位于搅拌料斗槽体1的外侧且安装于轴承盒上。该实施例还在轴承盒处采取了机械密封、骨架油封等密封措施,其安装及使用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在搅拌料斗槽体1的两端均固定有锥形拨轮8,锥形拨轮8为中空结构并扣罩在上述的密封结构外侧,其作用一是固定内侧的左螺旋叶轮、左螺旋梁、右螺旋叶轮和右螺旋梁,在锥形拨轮8上还可固定与搅拌料斗槽体1的内侧壁相抵的刮料部,防止物料卡在搅拌料斗槽体1的内侧壁与螺旋叶轮之间,同时将凝固、粘连在搅拌料斗槽体1内侧壁上的物料刮下来;锥形拨轮8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保护其内部的机械结构,尤其是密封结构;另外,还可向锥形拨轮8通入循环水以进行轴承处的降温,延长密封元件和轴承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5、图6和图7共同所示,在在搅拌料斗槽体1的内表面上覆盖有若干与其贴合的耐磨块2,每个耐磨块2均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搅拌料斗槽体1的内表面上,这样不仅可以消除搅拌混凝土时对搅拌料斗槽体1内壁的磨损,而且在长时间使用后还可对其中磨损较为严重的耐磨块2进行单独更换,减小设备的维护/维修成本。
在每个耐磨块2上均开有沉孔9,而且沉孔9位于耐磨块2的中间位置,沉孔9上加工有榫槽10;每个沉孔9内均设有贯穿搅拌料斗槽体1的螺栓,螺栓上设有与榫槽10相适配的榫头12,同时在搅拌料斗槽体1的外壁上还设有与螺栓相配合的螺帽。这样可以避免耐磨块2在搅拌物料时发生打转,保证其与搅拌料斗槽体1的内壁之间始终处于贴合状态,防止物料进入而磨损搅拌料斗槽体1的内壁。
另外,在耐磨块2贴合搅拌料斗槽体1的表面上还设有凸出带11,凸出带11位于耐磨块2的周边位置和中间位置,其宽度可选择10mm,这样就相当于将耐磨块2的中间部位架空,使得耐磨块2位于凸出带11内的表面与搅拌料斗槽体1的内壁之间相分离,进一步防止其发生转动。
在安装时,相邻耐磨块2的边缘之间可以留有间隙,这些间隙能够保证顺利安装或拆卸耐磨块2,而且在搅拌混凝土时,少量的混凝土会自动填充进这些缝隙起到保护搅拌料斗槽体1的作用。
实施例二: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为本发明双卧轴强制搅拌车的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首先包括一个可移动的车体13,在车体13上安装有储水箱16、配重、驾驶室17等常用机械部件,同时还安装有实施例一所述的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双卧轴强制搅拌斗的具体安装结构如下:
在车体13上设有多个称重传感器14,称重传感器14上架设有料斗机架18,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即安装于该料斗机架18上,而且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可在料斗机架18上进行侧翻,以便将其内部的混凝土进行倾倒,当然,双卧轴强制搅拌斗侧翻的控制端设置在驾驶室17内,便于驾驶员集中进行控制。称重传感器14的显示端也位于驾驶室17内,便于驾驶员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用不同重量的原料。在料斗机架18的前方设有上料机构,而且该上料机构位于驾驶室17的一侧,同样方便驾驶员进行观察。
下面对该实施例中的上料机构进行描述:其包括端部铰接于所述车体13上的大臂20,所述大臂20的下方设有举升油缸19;大臂20的前端固定有T形架23,所述T形架23的两端部铰接有料斗22,所述料斗22与所述大臂20之间铰接有转斗油缸21。这种单根大臂和T形架的配合不仅能够减小上料机构的占用空间,而且能够保证上料的料斗的稳定性,在将料斗举升至合适高度后利用转斗油缸进行卸料即可。
如图11所示,在双卧轴强制搅拌斗与料斗机架18之间铰接有侧翻油缸24和回位油缸15,侧翻油缸24和回位油缸15分别位于双卧轴强制搅拌斗的回位侧和侧翻侧,即侧翻油缸24用于实现双卧轴强制搅拌斗的侧翻,回位油缸15用于实现双卧轴强制搅拌斗的回位。
整个双卧轴强制搅拌车的工作过程是:驾驶员开车利用料斗22将各种原料上料至搅拌料斗槽体1内,上料过程中根据称重传感器14控制各种原料的重量比,上料完成后,驾驶员启动液压马达3,同时储水箱16向搅拌料斗槽体1内供水,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待搅拌完成后,驾驶员启动侧翻油缸24,将制好的混凝土倾倒至指定位置,最后回位油缸15控制搅拌料斗槽体1回位。
该双卧轴强制搅拌车的优点是使用地点灵活,自动上料,自动卸料,不使用外部动力,直接在施工地点制备混凝土,设置的称重传感器可对制备的混凝土进行精确配料,实现预期的强度等级。根据所用的工程车的发动机配置,可制造成1.0/1.5/2.0方容量的强制混凝土搅拌车,螺旋叶轮的直径分别为700mm/800mm/900mm,搅拌轴的转速分别为65/40/35rpm,所以,这种双卧轴强制搅拌车能在野外没有电的地方由搅拌车自身的动力实现混凝土的强制搅拌,最适合使用电力不方便乡村水泥道路施工,满足了水泥道路施工对混凝土搅拌强度和精确配比的质量要求,可称得上是可移动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包括搅拌料斗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上部开口,下部横截面为下底面呈圆弧形的W状,所述搅拌料斗槽体内设有左右对称的两套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下部轮廓与所述搅拌机构的搅拌外径相匹配;
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内表面上覆盖有若干与其贴合的耐磨块,每个耐磨块均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内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其特征在于:每个耐磨块上均开有沉孔,所述沉孔上加工有榫槽;
每个沉孔内均设有贯穿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螺栓,所述螺栓上设有与所述榫槽相适配的榫头,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螺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块贴合搅拌料斗槽体的表面上设有凸出带,所述凸出带位于所述耐磨块的周边位置,所述耐磨块位于凸出带内的表面与所述搅拌料斗槽体的内壁之间相分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块的中间位置也设有所述的凸出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其特征在于:相邻耐磨块的边缘之间留有间隙。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驱动其旋转的液压马达,所述搅拌轴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中间拨轮,所述中间拨轮的两侧设有旋向相反的左螺旋叶轮和右螺旋叶轮,所述左螺旋叶轮和右螺旋叶轮靠近所述中间拨轮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拨轮上,所述左螺旋叶轮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搅拌轴的左端部,所述右螺旋叶轮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搅拌轴的右端部。
7.双卧轴强制搅拌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移动的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料斗机架,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斗侧翻安装于所述料斗机架上,所述料斗机架的前方设有上料机构;
所述上料机构的一侧设有驾驶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卧轴强制搅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端部铰接于所述车体上的大臂,所述大臂下方设有举升油缸;
所述大臂前端固定有T形架,所述T形架的两端部铰接有料斗,所述料斗与所述大臂之间铰接有转斗油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卧轴强制搅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还设有多个称重传感器,所述料斗机架架设于所述的称重传感器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卧轴强制搅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斗与所述料斗机架之间铰接有侧翻油缸和回位油缸,所述侧翻油缸和回位油缸分别位于所述双卧轴强制搅拌斗的回位侧和侧翻侧。
CN201710218689.9A 2017-04-05 2017-04-05 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及搅拌车 Withdrawn CN1070425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8689.9A CN107042587A (zh) 2017-04-05 2017-04-05 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及搅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8689.9A CN107042587A (zh) 2017-04-05 2017-04-05 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及搅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2587A true CN107042587A (zh) 2017-08-15

Family

ID=59545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18689.9A Withdrawn CN107042587A (zh) 2017-04-05 2017-04-05 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及搅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4258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4361A (zh) * 2021-12-28 2022-04-05 株洲中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施工灌浆设备的搅拌料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4361A (zh) * 2021-12-28 2022-04-05 株洲中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施工灌浆设备的搅拌料斗
CN114274361B (zh) * 2021-12-28 2023-12-19 株洲中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施工灌浆设备的搅拌料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29024U (zh) 一种浇注搅拌机
CN102825661A (zh) 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输送装置
CN213382263U (zh) 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罐
CN216099670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浇筑装置
CN106216005B (zh) 陶瓷厂废砖淤泥再次利用系统
CN213918938U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加工用移动式搅拌浇注机
CN107042587A (zh) 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及搅拌车
CN206780671U (zh) 双卧轴强制搅拌斗及搅拌车
CN209566331U (zh) 一种混凝土密封式离心搅拌机
CN111809483A (zh) 一种建筑道路用混凝土搅拌浇筑一体车
CN216964429U (zh) 一种具有防出料口防堵塞结构的钛白粉生产用搅拌装置
CN204278234U (zh) 砂浆混合机
CN206605642U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的搅拌车
CN206536648U (zh) 一种双轴可移动的水泥搅拌机
CN205291252U (zh) 一种用于陶瓷砖生产料的搅拌装置
CN209490736U (zh) 一种鼓式制动器衬片生产用原料搅拌装置
CN205496496U (zh) 粘土砂混砂机
CN209737995U (zh) 一种搅拌釜
CN212167656U (zh) 一种固体粉剂生产用防堵塞的破碎搅拌装置
CN209937285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
CN209697077U (zh) 一种有机肥破碎装置
CN207189977U (zh)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CN111730747A (zh) 一体式地铁砂浆搅拌站
CN206899511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
CN206701106U (zh) 建材浆料混合搅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