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1306B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1306B
CN107031306B CN201611159603.1A CN201611159603A CN107031306B CN 107031306 B CN107031306 B CN 107031306B CN 201611159603 A CN201611159603 A CN 201611159603A CN 107031306 B CN107031306 B CN 1070313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crown
sipe
shoulder
mai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596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1306A (zh
Inventor
轰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31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1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1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1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指定旋转方向R的轮胎,其能够均衡地提高湿滑路面性能和滚动阻力。设置在胎冠花纹块部上的胎冠刀槽花纹为自其中央一侧的顶部朝向两端侧并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的大致V字状。设置在中间花纹块部上的中间刀槽花纹包括内侧部、中间部和外侧部,其中,所述内侧部自胎冠主沟朝向胎肩主沟一侧并朝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所述中间部自内侧部的轮胎轴向外端朝向胎肩主沟一侧并以大于内侧部的角度朝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所述外侧部自中间部的轮胎轴向外端朝向胎肩主沟一侧并以小于中间部的角度朝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内侧部经由所述胎冠主沟而与所述胎冠刀槽花纹实质连接。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均衡地提高滚动阻力性能、耐磨性能以及湿滑路面性能的轮胎。
背景技术
近几年,基于节能的需要,要求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并提高车辆的油耗性能。通常,轮胎的滚动作力的大约一半为轮胎胎面部的变形所引起的能量损失。因此,例如提出有一种轮胎,其通过减少设置在胎面部上的刀槽花纹来提高胎面部的刚性,抑制行驶时的胎面部的变形,从而提高滚动阻力性能。并且,这种提高了刚性的轮胎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但这种减少了刀槽花纹的轮胎存在利用刀槽花纹的抓地力所产生的除去湿滑路面上的水膜的效果降低,尤其是在湿滑路面上的制动性能(下面有时仅称为“湿滑路面性能”)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34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研究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改善设置在胎冠花纹块部和中间花纹块部上的刀槽花纹的形状为基础,能够均衡地提高滚动阻力、耐磨性能以及湿滑路面性能的轮胎。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指定旋转方向的胎面部的轮胎,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在轮胎赤道两外侧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和在所述胎冠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所述胎面部形成由所述一对胎冠主沟划分的胎冠花纹块部以及由所述胎冠主沟和所述胎肩主沟划分的一对中间花纹块部,在所述胎冠花纹块部的轮胎周向上设置有多条用于连通所述胎冠主沟之间的胎冠刀槽花纹,在所述中间花纹块部的轮胎周向上设置有多条用于连通所述胎冠主沟和所述胎肩主沟的中间刀槽花纹,所述胎冠刀槽花纹为自其中央一侧的顶部朝向两端侧并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的大致V字状,所述中间刀槽花纹为包括内侧部、中间部和外侧部的大致钩状,其中,所述内侧部自所述胎冠主沟朝向所述胎肩主沟一侧并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所述中间部自所述内侧部的轮胎轴向外端朝向所述胎肩主沟一侧并以大于所述内侧部的角度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所述外侧部自所述中间部的轮胎轴向外端朝向所述胎肩主沟一侧并以小于所述中间部的角度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所述中间刀槽花纹的所述内侧部经由所述胎冠主沟而与所述胎冠刀槽花纹实质连接。
优选,本发明的轮胎的所述胎冠刀槽花纹和所述中间刀槽花纹分别在与其长边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上,朝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并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
优选,本发明的轮胎的所述胎冠刀槽花纹在与其长边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上,与轮胎法线所成角度为5~15°,所述中间刀槽花纹在与其长边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上,与轮胎法线所成角度为5~15°。
优选,本发明的轮胎的所述中间刀槽花纹和所述胎冠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上重复。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所述胎冠花纹块部仅设置有所述大致V字状的胎冠刀槽花纹。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所述中间花纹块部上仅设置有所述大致钩状的中间刀槽花纹。
优选,本发明的轮胎的所述中间刀槽花纹的所述中间部与轮胎轴向所成角度为35~50°。
优选,本发明的轮胎的所述中间刀槽花纹的所述外侧部、所述内侧部以及所述胎冠刀槽花纹与轮胎轴向所成角度为5~15°。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所述胎面部上还形成有由所述胎肩主沟和胎面端所划分的胎肩花纹块部,并在所述胎肩花纹块部上沿轮胎周向形成有多条用于连通所述胎肩主沟和胎面端的胎肩刀槽花纹,所述胎肩刀槽花纹自所述胎肩主沟朝向胎面端一侧并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沿直线状延伸。
优选,本发明的轮胎的所述胎肩刀槽花纹经由所述胎肩主沟而与所述中间刀槽花纹的所述外侧部实质连接。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胎冠花纹块部设置有用于连通胎冠主沟之间且自其中央一侧的顶部朝向两端一侧并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而倾斜的大致V字状的胎冠刀槽花纹。由于这种胎冠刀槽花纹具有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因此利用轮胎的滚动就能够将胎冠花纹块部的踏面与路面之间的水膜有效地排向两侧的胎冠主沟。由此提高湿滑路面性能。
并且,在中间花纹块部设置有用于连通胎冠主沟和胎肩主沟的大致钩状的中间刀槽花纹。中间刀槽花纹包括内侧部、中间部和外侧部。内侧部自胎冠主沟朝向胎肩主沟一侧并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中间部自内侧部的轮胎轴向外端朝向胎肩主沟一侧并以大于内侧部的角度朝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外侧部自中间部的轮胎轴向外端朝向胎肩主沟一侧并以小于所述中间部的角度朝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由于这种中间刀槽花纹也具有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因此利用轮胎的滚动就能够将中间花纹块部的踏面与路面之间的水膜有效地排向两侧的胎肩主沟。而且,由于以大于内侧部的角度倾斜的中间部具有较大的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从而能够有效地将水膜排向胎肩主沟。因此,即使在作用有小于胎冠花纹块部的接地压的中间花纹块部中也能够顺利地排出水膜。而且,由于这种中间部设置在花纹块部刚性较大的轮胎轴向的中央部分,因此使得中间花纹块部的变形被抑制,从而使耐磨性能或滚动阻力性能提高。由于内侧部和外侧部与轮胎轴向的角度小于中间部与轮胎轴向的角度,从而较高地维持内侧部与胎冠主沟相交的中间花纹块部的内侧部分以及胎肩主沟与外侧部相交的中间花纹块部的外侧部分的刚性。因此,发挥优良的耐磨性能或滚动阻力性能。
中间刀槽花纹的内侧部经由胎冠主沟而与胎冠刀槽花纹实质连接。即,胎冠刀槽花纹和中间刀槽花纹形成1条在轮胎轴向上延伸得更长的假想刀槽花纹。由于这种假想刀槽花纹作用较大的抓地力,因而能够更为有效地排出胎冠花纹块部和中间花纹块部的踏面上的水膜。
因此,本发明的轮胎均衡地提高湿滑路面性能和滚动阻力性能以及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为图1的胎冠花纹块部的放大图。
图3的(a)为胎冠刀槽花纹的剖面图、(b)为中间刀槽花纹的剖面图。
图4的(a)用于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胎冠刀槽花纹接地状态的剖面图、(b)为用于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胎冠刀槽花纹接地状态的剖面图。
图5为图1的中间花纹块部的放大图。
图6为比较例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轮胎
3 胎冠主沟
4 胎肩主沟
5 胎冠花纹块部
6 中间花纹块部
12 胎冠刀槽花纹
13 中间刀槽花纹
16 内侧部
16e 内侧部的外端
17 中间部
17e 中间部的外端
18 外侧部
R 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用于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例如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可以用于乘用车用或重载用等充气轮胎以及未对轮胎内部加压并未填充空气的非空气式轮胎等各种轮胎。优选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用作重载用的充气轮胎。
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具有预先指定的旋转方向R。本说明书中的箭头方向表示旋转所产生的接地的先着地一侧。例如将旋转方向R用文字等显示在胎侧部(未图示)。
在胎面部2上设置有在轮胎赤道C的两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3、3和在胎冠主沟3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4、4。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主沟3和胎肩主沟4在轮胎周向上呈之字状延伸。由于在湿滑路面上行驶时,这种各个主沟3、4能够有效地汇集胎冠主沟3和胎肩主沟4附近的花纹块部的踏面与胎面之间的水膜,从而提高湿滑路面性能。
例如胎冠主沟3由朝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第一部分3A和与第一部分3A的轮胎周向长度相等且向第一部分3A的相反一侧倾斜的第二部分3B构成。由于这种胎冠主沟3将胎冠主沟3内的水顺利地流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一侧,从而较高地维持湿滑路面性能。本实施方式的胎肩主沟4也由朝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第一部分4A和与第一部分4A的轮胎周向长度相等且向第一部分4A的相反一侧倾斜的第二部分4B构成。
优选胎冠主沟3与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α1为5~20度。即,当胎冠主沟3的所述角度α1小于5度时,有可能不能有效地汇集胎冠主沟3两侧附近的花纹块部的踏面与路面之间的水膜。而当胎冠主沟3的角度α1超过20度时,由于胎冠主沟3附近的花纹块部的轮胎周向刚性降低,滚动阻力性能有可能恶化。基于同样的观点,优选胎肩主沟4与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α2也为5~20度。所述角度α1和α2为在各个主沟3、4的沟中心线的角度。
优选胎冠主沟3的沟宽W1小于胎肩4的沟宽W2。当胎冠主沟3的沟宽W1大于胎肩4的沟宽W2时,由于接地压较高的胎冠花纹块部5的刚性不足而有可能使滚动阻力性能恶化。基于这种观点,优选胎冠主沟3的沟宽W1为胎肩4的沟宽W2的30%~70%。并且,基于提高湿滑路面性能的观点,优选胎肩主沟4的沟宽W2为胎面宽度TW的2%~6%。优选胎冠主沟3和胎肩主沟4的沟深(省略图示)为15~20mm。
所述“胎面宽度”TW被设定为胎面端部Te、Te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胎面端部Te为通过向作为安装在正规轮辋上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正规状态的轮胎1施加正规负载而使其以外倾角为0度接触地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如无特别说明,轮胎的各部分的尺寸等为在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
“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针对各轮胎规定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针对各轮胎规定的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为“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INFLATION PRESSURE”。当轮胎为轿车用时,正规内压为180kPa。
“正规载荷”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针对各轮胎规定的载荷,例如,若为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为“TIRE LOAD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LOAD CAPACITY”。当轮胎为轿车用时,正规载荷为相当于所述载荷的88%的载荷。
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被这种胎冠主沟3和胎肩主沟4划分为胎冠花纹块部5、一对中间花纹块部6和一对胎肩花纹块部7。胎冠花纹块部5设置在一对胎冠主沟3、3之间。中间花纹块部6设置在胎冠主沟3与胎肩主沟4之间。胎肩花纹块部7设置在胎肩主沟4的外侧。
在胎冠花纹块部5上沿轮胎周向设置有多条用于连通胎冠主沟3、3之间的胎冠刀槽花纹12。
图2为图1的胎冠花纹块部5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胎冠刀槽花纹12为自其中央一侧的顶部12c朝向轮胎轴向两端(外端)12e、12e一侧并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一侧倾斜的大致V字状。由于这种胎冠刀槽花纹12具有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因此利用轮胎1的滚动就能够有效地将胎冠花纹块部5的胎面与路面之间的水膜排向两侧的胎冠主沟3、3。从而提高湿滑路面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部12c设置在轮胎赤道C上,并呈直线状自顶部12c延伸至两端12e、12e。
优选胎冠刀槽花纹12与轮胎轴向所成的角度α3为5~15°。当胎冠刀槽花纹12的角度α3小于5°时,由于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变小,有可能无法顺利地将水膜排向胎冠主沟3、3。当胎冠刀槽花纹12的角度超过α3为15°时,由于胎冠花纹块部5的轮胎轴向两侧部分的刚性降低,则有可能使滚动阻力性能恶化。
图3的(a)为与胎冠刀槽花纹1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横截面图。如图3的(a)所示,胎冠刀槽花纹12具有配置在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一侧且沿轮胎半径方向延伸的第一壁面12a和与第一壁面12a相对且配置在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一侧并沿轮胎半径方向延伸的第二壁面12b。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刀槽花纹12的各个壁面12a、12b呈直线状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刀槽花纹12在横截面上朝向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并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一侧倾斜。由此,如图4的(a)所示,由于当轮胎1制动时,胎冠刀槽花纹12的第二壁面12b与第一壁面12a紧密接触互相支撑,从而较高地确保胎冠花纹块部5的刚性。而且,在轮胎1制动时,这种胎冠刀槽花纹12可以利用胎冠刀槽花纹12的第二壁面12b的边缘e除去水膜。从而提高湿滑路面性能或耐磨性能。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效果,优选胎冠刀槽花纹12与轮胎法线N所成的角度θ1为5~15°。即,当胎冠刀槽花纹12的所述角度θ1小于5°时,如图4(b)所示,在轮胎1制动时,由于第一壁面12a与第二壁面12b分离而在第一壁面12a附近的胎冠花纹块部5上产生较大的打滑。因此,可能无法提高湿滑路面性能或耐磨性能。当胎冠刀槽花纹12的所述角度θ1超过15°时,由于胎冠刀槽花纹12附近的胎冠花纹块部5的刚性过度降低,有可能同样使滚动阻力性能或耐磨性能劣化。轮胎法线N为穿过轮胎旋转轴的轮胎半径方向线。
优选胎冠刀槽花纹12的宽度W3(如图2所示)为0.3~1.0mm。并且,优选胎冠刀槽花纹12的轮胎半径方向的深度D1(如图3(a)所示)为胎冠主沟3的沟深的65%~100%。这种胎冠刀槽花纹12的两壁面12a、12b有效地相互支撑并发挥优良的抓地力。
在胎冠花纹块部5上仅设置有所述大致V字状的胎冠刀槽花纹12。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胎冠花纹块部5上未设置其他刀槽花纹或沟。这种胎冠花纹块部5通过较大地维持花纹块部的刚性,发挥优良的滚动阻力性能或耐磨性能。
例如,优选将胎冠花纹块部5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Lc设定为胎面宽度TW的18~22%。由此,由于能够较大地确保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的胎冠花纹块部5的刚性,因此能够较高地维持滚动阻力性能。
图5为图1的中间花纹块部6的放大图。如图5所示,中间花纹块部6具有中间花纹块部6的踏面边缘,即内侧花纹块部6x和外侧花纹块部6y。内侧花纹块部6x在中间花纹块部6的轮胎轴向内端沿轮胎周向延伸。外侧花纹块部边缘6y在中间花纹块部6的轮胎轴向外端沿轮胎轴向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花纹块部边缘6x和外侧花纹块部边缘6y形成为之字状。由此,中间花纹块部6在轮胎周向交替设置有内侧花纹块部边缘6x在轮胎轴向内侧形成为凸状的内侧凸角点6a和内侧花纹块部边缘6x在轮胎轴向外侧形成为凸状的内侧凹角点6b。而且,中间花纹块部6在轮胎周向交替设置有外侧花纹块部边缘6y在轮胎轴向外侧形成为凸状的外侧凸角点6c和外侧花纹块部边缘6y在轮胎轴向内侧形成为凸状的外侧凹角点6d。
在中间花纹块部6上沿轮胎周向设置有多条用于连通胎冠主沟3和胎肩主沟4的中间刀槽花纹13。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刀槽花纹13由内侧部16、中间部17和外侧部18构成。
内侧部16自胎冠主沟3朝向胎肩主沟4并向旋转方向着地一侧连续倾斜。中间部17自内侧部16的轮胎轴向外端16e朝向胎肩主沟4一侧并以大于内侧部16的角度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连续倾斜。外侧部18通过自中间部17的轮胎轴向外端17e朝向胎肩主沟4一侧并以小于中间部17的角度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连续倾斜而与胎肩主沟4连通。通过这种方式,中间刀槽花纹13形成为大致钩状。
由于中间刀槽花纹13具有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利用轮胎1的滚动就能够将中间花纹块部6的踏面与路面之间的水膜排向胎肩主沟4。而且,由于以大于内侧部16的角度倾斜的中间部17具有较大的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能够有效地将水膜排向胎肩主沟4。因此,即使在作用有小于胎冠花纹块部5的接地压的中间花纹块部6中也能够顺利地排出水膜。而且,由于这种中间部17设置在花纹块部刚性较大的轮胎轴向的中央部分,使得中间花纹块部6的变形得以抑制,从而较高地维持滚动阻力性能。由于内侧部16和外侧部18与轮胎轴向的角度小于中间部17与轮胎轴向的角度,较高地维持内侧部16与胎冠主沟3相交的中间花纹块部6的外侧部分6s的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滚动阻力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刀槽花纹13包括用于连接内侧凸角点6a和外侧凸角点6c的第一中间刀槽花纹13A和用于连接内侧凹角点6b和外侧凹角点6d的第二中间刀槽花纹13B。即,由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13A设置在中间花纹块部6的最大宽度位置处,并具有较大的边缘成分,因而使得湿滑路面性能提高。而且,尽管第二中间刀槽花纹13B设置在中间花纹块部6的最小宽度位置处,但由于第二中间刀槽花纹13B为大致钩状,使得该部分的过度变形得以抑制,从而较大地抑制滚动阻力的降低。
中间刀槽花纹13的内侧部16经由胎冠主沟3而与胎冠刀槽花纹12实质连接。由此,胎冠刀槽花纹12和中间刀槽花纹13几乎同时接地。因此,由胎冠刀槽花纹12和中间刀槽花纹13在轮胎轴向形成延伸较长的1条假想刀槽花纹。由于这种假想刀槽花纹作用较大的抓地力,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排出胎冠花纹块部5和中间花纹块部6的踏面的水膜。尤其是,由于胎冠刀槽花纹12和中间刀槽花纹13在轮胎赤道C两侧朝向相同方向连续倾斜,从而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
所述“实质连接”包括在使中间刀槽花纹13的中心线13c平滑地延伸的假想线13k上设置有胎冠刀槽花纹12的情形。而且,“实质连接”包括胎冠刀槽花纹12的轮胎轴向外端12e与中间刀槽花纹13的假想线13k之间的轮胎周向距离L1为胎冠主沟3的沟宽W1的80%以下的情形。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作用,优选中间刀槽花纹13的所述假想线13k设置在胎冠刀槽花纹12的轮胎轴向外端12e位置处且比所述外端12e更靠近旋转方向R一侧。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中间刀槽花纹13具有与胎冠刀槽花纹12在轮胎周向上重叠的重叠部13t,从而均衡地提高湿滑路面性能和滚动阻力性能。
优选中间刀槽花纹13的中间部17与轮胎轴向所成的角度α5为35~50°。当中间部17的角度α5小于35°时,由于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变小,尤其在难以排出水膜的中间花纹块部6的轮胎轴向中央部分,可能无法顺利地将水膜排向胎肩主沟4一侧。当中间部17的角度α5超过50°时,由于中间花纹块部6的中间部17附近的刚性降低,可能使滚动阻力性能劣化。
优选内侧部16与轮胎轴向所成的角度α4和外侧部18与轮胎轴向所成的角度α6为5~15°。当外侧部18的角度α6和内侧部16的角度α4小于5°时,由于内侧部16和外侧部18的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变小,可能无法顺利地将水膜排向胎肩主沟4一侧。当外侧部18的角度α6和内侧部16的角度α4超过15°时,由于尤其是刚性较小的中间花纹块部6的所述内侧部分6i和中间花纹块部6的所述外侧部分6s的刚性降低,可能使滚动阻力性能劣化。
图3(b)为与中间刀槽花纹13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横截面图。如图3(b)所示,中间刀槽花纹13具有配置在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一侧且沿轮胎半径方向延伸的第一壁面13a和与配置在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一侧并沿轮胎半径方向延伸的第二壁面13b。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刀槽花纹13的各个壁面13a、13b呈直线状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刀槽花纹13在横截面上朝向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并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一侧倾斜。由于这种中间刀槽花纹13与胎冠刀槽花纹12同样,当轮胎1制动时,第二壁面13b与第一壁面13a紧密接触互相支撑,不仅较高地确保中间花纹块部6的刚性,而且利用第二壁面13b的边缘有效地除去水膜,从而较大地提高湿滑路面性能或耐磨性能。
通过这种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V字状的胎冠刀槽花纹12和大致钩状的中间刀槽花纹13在横截面上朝向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并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一侧倾斜。由此,有效地发挥抓地力而提高湿滑路面性能,并且尤其是在作用有较大制动力的胎冠花纹块部5和中间花纹块部6中,通过较高地维持接地时的胎冠花纹块部5和中间花纹块部6的刚性,能够提高耐磨性能或湿滑路面性能。
而且,例如在利用轮胎模具制造轮胎时,各个刀槽花纹12、13由与设置在轮胎模具中的各个刀槽花纹12、13相同形状的小刀片(省略图示)成型。即,胎冠刀槽花纹12由俯视呈大致V字状的刀片成型,中间刀槽花纹13由大致钩状的刀片形成。接着,当将刀片插入轮胎成型用的橡胶材料中并对橡胶进行硫化时,刀片上会作用有较大的压缩负载。而且,当从硫化后的轮胎模具拔出时,刀片上会作用有较大的拉伸负载。但是,由于大致V字状的刀片或大致钩状的刀片因弯曲而具有较大的刚性,从而抑制压缩负载或拉伸负载所引起的弯曲变形。
与胎冠刀槽花纹12同样,优选中间刀槽花纹13与轮胎法线所成的角度θ2为5~15°。当中间刀槽花纹13的所述角度θ2小于5°时,可能不能提高湿滑路面性能或耐磨性能。当中间刀槽花纹13的所述角度θ2超过15°时,中间刀槽花纹13附近的中间花纹块部6的刚性过度降低,可能恶化滚动阻力性能或耐磨性能。
为了维持滚动阻力性能并进一步提高湿滑路面性能,优选中间刀槽花纹13和胎冠刀槽花纹12以相同的间距设置。此外,优选设置在各花纹块部5、6上的胎冠刀槽花纹12和中间刀槽花纹13的条数为35~55条。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花纹块部6上仅设置有大致钩状的中间刀槽花纹13。即,中间花纹块部6未设置包含大致钩状以外的刀槽花纹的钩状体。由此,不仅较高地维持中间花纹块部6的刚性,而且利用大致钩状的中间刀槽花纹13有效地排出中间花纹块部6的踏面的水膜。例如,优选纹块部6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Lm设定为胎面宽度TW的18~22%。
优选,中间刀槽花纹13的宽度W4(如图2所示)为0.3~1.0mm。并且,优选,中间刀槽花纹13的轮胎半径方向的深度D2(如图3(b)所示)为胎冠主沟3的沟深的65%~100%。这种中间刀槽花纹13不仅两壁面13a、13b有效地互相支撑,而且发挥优良的抓地力。
如图1所示,在胎肩花纹块部7上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设置有胎肩刀槽花纹14和胎肩横沟15。胎肩横沟15连通胎肩主沟4和胎面端Te。由此,胎肩花纹块部7形成块状列,所述块状列在轮胎周向上设置有多条由胎肩主沟4、胎面端Te和胎肩横沟15划分的胎肩块7A。
胎肩刀槽花纹14连通胎肩主沟4和胎面端Te。胎肩刀槽花纹14自胎肩主沟4朝向胎面端Te并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呈直线状延伸。由于这种胎肩刀槽花纹14具有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有效地将胎肩花纹块部7的胎面与路面之间的水膜排出到胎面端Te的外侧,从而提高湿滑路面性能。
如图5所示,胎肩刀槽花纹14经由胎肩主沟4而与中间刀槽花纹13的外侧部18实质连接。由此,由胎肩刀槽花纹14和中间刀槽花纹13在轮胎轴向上形成1条延伸较长的假想刀槽花纹。由于该假想刀槽花纹作用较大的抓地力,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将胎肩花纹块部7和中间花纹块部6的胎面的水膜排出。尤其是,由于胎肩刀槽花纹14和中间刀槽花纹13在相同方向上连续倾斜,因而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
所述“实质连接”包括在使中间刀槽花纹13的中心线13c平滑地延长的假想线13k上设置有胎肩刀槽花纹14的情形。而且,胎肩刀槽花纹14的轮胎轴向内端14i与中间刀槽花纹13的假想线13k之间的轮胎周向距离L2为胎肩主沟4的沟宽W2的70%以下的情形也包含于“实质连接”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胎冠刀槽花纹12、中间刀槽花纹13和胎肩刀槽花纹14实质连接,进一步提高湿滑路面性能。
优选,胎肩刀槽花纹14的轮胎轴向内端14i设置在轮胎轴向上且比中间刀槽花纹13的假想线13k更靠近旋转方向R一侧。由此,更为有效地提高湿滑路面性能。
如图1所示,胎肩横沟15自胎肩主沟4朝向胎面端Te一侧并朝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一侧呈直线状延伸。这种胎肩横沟15通过利用轮胎1的滚动而将沟内的水顺利地排向胎面端Te的外侧。
胎肩横沟15在轮胎轴向上经由胎肩主沟4而与中间刀槽花纹13的外侧部18的轮胎轴向的外端18e重叠。由此,利用中间刀槽花纹13排出到胎肩主沟4的中间花纹块部6的踏面水膜也由胎肩横沟15排出。基于这种观点,优选,胎肩横沟15在胎肩主沟4的开口端15e和外侧部18的外端18e在轮胎轴向上重叠。
优选,胎肩刀槽花纹14与轮胎轴向所成的角度α7为5~15°。优选,胎肩横沟15与轮胎轴向所成的角度α8为5~15°。当胎肩刀槽花纹14的角度α7和胎肩横沟15的角度α8小于5°时,可能不能顺利地将水膜或沟内的水排出到胎面端Te的外侧。当胎肩刀槽花纹14与轮胎轴向所成的角度α7和胎肩横沟15的角度α8超过15°时,胎肩花纹块部7的变形未被抑制,可能使滚动阻力性能劣化。基于较高地维持胎肩花纹块部7的刚性的观点,优选,胎肩刀槽花纹14的角度α7和胎肩横沟15的角度α8相同。
例如,优选,当胎肩刀槽花纹14的宽度W5为胎肩主沟4的沟宽W2的10%~30%。例如,优选,胎肩横沟15的宽度W6为胎肩主沟4的沟宽W2的40%~80%。优选,胎肩刀槽花纹14的沟深和胎肩横沟15的沟深(省略图示)胎肩主沟4的沟深的15%~35%。优选,胎肩刀槽花纹14的深度与胎肩横沟15的沟深相同。
例如,优选,设置有这种胎肩刀槽花纹14或胎肩横沟15的胎肩花纹块部7在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Ls设定为胎面宽度TW的16~19%。即,优选,胎肩花纹块部7的最大宽度Ls小于中间花纹块部6的最大宽度Lm和胎冠花纹块部5的最大宽度Lc。由此,由于相对较高地维持作用有较大接地压的胎冠花纹块部5和中间花纹块部6的刚性,即使设置各个刀槽花纹12、13,也有效地抑制滚动阻力性能的降低。
为了高水平使台面部2的花纹刚性和排水性共存,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接地比设定为75~85%。该接地比由胎面部2的整体花纹块部的整体接地表面积Sb与填满胎面部2的所有沟和刀槽花纹而得到的台面部2的整体接地面积Sa之间的比Sb/Sa表示。当接地比Sb/Sa小于75%时,由于台面部2的刚性降低,除了滚动阻力变大以外,操纵安定性能会降低。相反,当接地比Sb/Sa大于85%时,由于沟容积变小,湿滑路面性能会降低。所述“接地表面积”是作为向所述正规状态的轮胎1施加所述正规负载并且以外倾角为0度在平面上滚动时的接地表面积进行测定的。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中的充气轮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加以实施。
【实施例】
按照表1的规格试制了构成图1的基本花纹且尺寸为315/80R22.5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并检验各个试制轮胎的滚动阻力和湿滑路面性能。检验方法如下。实施例中的“轮胎周向距离L1/W1”的“-”符号表示胎冠刀槽花纹的外端比中间刀槽花纹的假想线更靠近旋转方向R一侧。而且,实施例中的“胎冠刀槽花纹的角度θ1”和“中间刀槽花纹θ2”的“-”符号表示在横截面上胎冠刀槽花纹或者中间刀槽花纹朝向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并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一侧倾斜。
胎冠主沟、胎肩主沟的沟深:17.2mm
胎冠刀槽花纹、中间刀槽花纹的深度D1、D2:14.2mm
<滚动阻力性能>
各个试制轮胎的滚动阻力由滚动阻力试验机进行测定。测定条件如下所示。结果为以比较例1的滚动阻力值的倒数为100的指数,数值越大则表示滚动阻力性能越好。
安装轮辋:7.50×22.5
内压:800kPa
纵向负载:29.42kN
速度:80km/h
<湿滑路面性能>
使各个试制轮胎安装在所有轮胎的试验车辆在湿路面上行驶。并在试验车辆的速度为65km/h时进行制动,测定从60km/h减速到20km/h的制动时间。结果为以比较例1的制动时间的倒数为100的指数,并且数值越大表示制动时间越短而越好。
试验轮辋:7.50×22.5
内压:800kPa
试验车辆:2-D车辆(载重量10t)
路面水深:2.0mm
<耐磨性能>
使用上述车辆在干燥路面的试验路线行驶20000km。然后,测定整个轮胎的各个主沟和横沟的磨损量(轮胎半径方向高度)。测定分别在各个主沟和各个刀槽花纹上的轮胎圆周8处进行,并求出所有的平均值。结果为以比较例1的磨损量的平均的倒数为100的指数,数值越大则越好。
平均速度:80km/h
试验结果表示在表1中。
【表1】
Figure BDA0001181263790000161
Figure BDA0001181263790000171
如表1所示,同比较例相比,可以确认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湿滑路面性能、滚动阻力性能和耐磨性能得以提高。

Claims (9)

1.一种轮胎,具有被指定了旋转方向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
通过设置在轮胎赤道两外侧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和在所述胎冠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
所述胎面部形成由所述一对胎冠主沟划分的胎冠花纹块部以及由所述胎冠主沟和所述胎肩主沟划分的一对中间花纹块部,
在所述胎冠花纹块部的轮胎周向上设置有多条用于连通所述胎冠主沟之间的胎冠刀槽花纹,
在所述中间花纹块部的轮胎周向上设置有多条用于连通所述胎冠主沟和所述胎肩主沟的中间刀槽花纹,
所述胎冠刀槽花纹为自其中央一侧的顶部朝向两端侧并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的大致V字状,
所述中间刀槽花纹为包括内侧部、中间部和外侧部的大致钩状,其中,所述内侧部自所述胎冠主沟朝向所述胎肩主沟一侧并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所述中间部自所述内侧部的轮胎轴向外端朝向所述胎肩主沟一侧并以大于所述内侧部的角度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所述外侧部自所述中间部的轮胎轴向外端朝向所述胎肩主沟一侧并以小于所述中间部的角度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
所述中间刀槽花纹的所述内侧部经由所述胎冠主沟而与所述胎冠刀槽花纹实质连接,
所述中间刀槽花纹的所述中间部与轮胎轴向所成角度为35~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冠刀槽花纹和所述中间刀槽花纹分别在与其长边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上,朝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并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冠刀槽花纹在与其长边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上,与轮胎法线所成角度为5~15°,
所述中间刀槽花纹在与其长边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上,与轮胎法线所成角度为5~1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刀槽花纹和所述胎冠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上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胎冠花纹块部上仅设置有所述大致V字状的胎冠刀槽花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花纹块部上仅设置有所述大致钩状的中间刀槽花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刀槽花纹的所述外侧部、所述内侧部以及所述胎冠刀槽花纹与轮胎轴向所成角度为5~1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部上还形成有由所述胎肩主沟和胎面端所划分的胎肩花纹块部,
并在所述胎肩花纹块部上沿轮胎周向形成有多条用于连通所述胎肩主沟和胎面端的胎肩刀槽花纹,
所述胎肩刀槽花纹自所述胎肩主沟朝向胎面端一侧并向旋转方向后着地一侧沿直线状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肩刀槽花纹经由所述胎肩主沟而与所述中间刀槽花纹的所述外侧部实质连接。
CN201611159603.1A 2016-01-26 2016-12-15 轮胎 Active CN1070313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2638A JP6693146B2 (ja) 2016-01-26 2016-01-26 タイヤ
JP2016-012638 2016-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1306A CN107031306A (zh) 2017-08-11
CN107031306B true CN107031306B (zh) 2020-10-02

Family

ID=59504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59603.1A Active CN107031306B (zh) 2016-01-26 2016-12-15 轮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93146B2 (zh)
CN (1) CN1070313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98496A1 (en) * 2017-12-18 2019-06-19 Aeolus Tyre Co., Ltd. Special tire tread pattern for all-wheel positions of passenger vehicle
JP7143717B2 (ja) * 2018-10-12 2022-09-2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09649088A (zh) * 2019-01-16 2019-04-19 宁夏神州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低滚阻轮胎
JP7346961B2 (ja) * 2019-07-16 2023-09-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3370719B (zh) * 2021-06-29 2023-05-12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9218A (ja) * 2000-07-14 2002-01-2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513823A (zh) * 2008-02-18 2009-08-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1835636A (zh) * 2007-10-30 2010-09-1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2239058A (zh) * 2008-12-05 2011-11-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3129324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487266A (zh) * 2012-07-20 2015-04-01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用于重型货车的驱动轴的轮胎的胎面和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47039A3 (en) * 1988-11-30 1993-08-1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Pneumatic radial tyre
JP3096351B2 (ja) * 1992-03-30 2000-10-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966752B2 (ja) * 1995-02-24 1999-10-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13785B2 (ja) * 2001-08-23 2011-06-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90000713A1 (en) * 2007-06-27 2009-01-01 Bridgestone Firestone North American Tire, Llc Tire including segmented sipes
JP4705684B2 (ja) * 2009-02-06 2011-06-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5227355B2 (ja) * 2010-03-19 2013-07-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FR2972962B1 (fr) * 2011-03-25 2013-03-29 Michelin Soc Tech Bande de roulement optimisee en usure pour pneu de poids lourd
JP5285739B2 (ja) * 2011-04-28 2013-09-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76410B2 (ja) * 2012-03-15 2014-04-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590731B1 (en) * 2012-12-19 2021-04-14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Tire with bi-directional performan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9218A (ja) * 2000-07-14 2002-01-2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835636A (zh) * 2007-10-30 2010-09-1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1513823A (zh) * 2008-02-18 2009-08-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2239058A (zh) * 2008-12-05 2011-11-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3129324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487266A (zh) * 2012-07-20 2015-04-01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用于重型货车的驱动轴的轮胎的胎面和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1306A (zh) 2017-08-11
JP6693146B2 (ja) 2020-05-13
JP2017132316A (ja) 2017-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4491B2 (en) Pneumatic tire
EP3015286B1 (en) Pneumatic tire
EP2439083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7031306B (zh) 轮胎
EP2610085B1 (en) Pneumatic tire
EP2578418B1 (en) Pneumatic tire
EP2311659B1 (en) Pneumatic tire
EP2671710A1 (en) Tire vulcanization mol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ire
CN107639975B (zh) 轮胎
CN109501524B (zh) 轮胎
KR20170074999A (ko) 공기입 타이어
JP6988627B2 (ja) タイヤ
US20170313135A1 (en) Pneumatic Tire
CN111452567B (zh) 轮胎
JP595279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7525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868494A1 (en) Pneumatic tire
JP201613776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6427402B (zh) 充气轮胎
US11241917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458775B2 (en) Pneumatic tyre, tyre mol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yre using the same
EP3437898A1 (en) Tire
CN106985620B (zh) 充气轮胎
CN112622529A (zh) 轮胎
CN107539036B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