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4758A - 取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取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4758A
CN107024758A CN201610103910.1A CN201610103910A CN107024758A CN 107024758 A CN107024758 A CN 107024758A CN 201610103910 A CN201610103910 A CN 201610103910A CN 107024758 A CN107024758 A CN 107024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optical axis
microscope group
tak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039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24758B (zh
Inventor
薛钧哲
黄歆璇
杨舒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24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4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24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4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 for correct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s, distor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23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s increasing the field of vie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38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image capture systems, e.g. camer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49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5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involving arrangement aiming to get less bulky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49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52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involving arrangement aiming to get lighter or better balanced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取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取像系统镜组可同时具有微型化与大视角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取像系统镜组的取像装置以及一种具有上述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取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取像系统镜组及取像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电子装置上的小型化取像系统镜组及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个人电子产品逐渐轻薄化,个人电子产品内部各零组件的尺寸也随之缩减,连带带动小型化取像系统镜组的兴起,然而已知的取像系统镜组却难以同时满足大视角与微型化的需求,因此,已知具有大视角的取像系统镜组因尺寸较大而难以搭载于轻薄的个人电子产品,如一般移动装置、随身影像记录器、穿戴式设备等电子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通过取像系统镜组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屈折力与面形的配置,使取像系统镜组兼具微型化与大视角的特色,而有利于应用于一般移动装置、随身影像记录器、穿戴式设备等电子装置中,特别是具有大视角需求的轻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前镜头等可携装置中。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大者为ATmax,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小者为ATmin,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
1.0<ATmax/ATmin<8.0;
1.0<(R5+R6)/(R5-R6)<3.50;以及
T34<T12<T23。
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大者为ATmax,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小者为ATmin,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取像系统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
1.25<ATmax/ATmin<7.0;
(|f3|+|f4|)/(|f1|+|f2|)<0.65;以及
1.50<Fno<2.60。
依据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的取像系统镜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
依据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取像装置。
依据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大者为ATmax,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小者为ATmin,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一透镜焦距的比值为P1,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二透镜焦距的比值为P2,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三透镜焦距的比值为P3,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四透镜焦距的比值为P4,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
1.0<ATmax/ATmin;
1.50<(|P3|+|P4|)/(|P1|+|P2|)<9.0;以及
0.80<T23/CT2<2.50。
当ATmax/ATmin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有效控制取像系统镜组中各透镜间的距离变化,以利于取像系统镜组的组装。
当(R5+R6)/(R5-R6)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有效控制第三透镜的形状,有利于第三透镜成型,并避免因第三透镜的表面曲率过大而导致成型不良与应力产生。
当T12、T23、T34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平衡取像系统镜组中各透镜间的空间配置,有助于取像系统镜组的组装。
当(|f3|+|f4|)/(|f1|+|f2|)满足上述条件时,可适当调整取像系统镜组中各透镜的屈折力配置,以降低取像系统镜组的敏感度。
当Fno满足上述条件时,可适当控制光圈大小,确保取像系统镜组具有足够的进光量,进而维持影像亮度。
当(|P3|+|P4|)/(|P1|+|P2|)满足上述条件时,使取像系统镜组更适合广视角的特性,以具备较大的摄影范围。
当T23/CT2满足上述条件时,可确保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间有足够的空间以利于取像系统镜组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2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23绘示依照第一实施例中第四透镜参数Y42的示意图;
图2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26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20、30
取像装置:11、21、31
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
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1110
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1111
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1112
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
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1121
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1122
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1130
物侧表面: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1131
像侧表面: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1032、1132
第四透镜: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1140
物侧表面: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1041、1141
像侧表面: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2、1042、1142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1150
成像面: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1160
电子感光元件: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1070、1170
光阑:501、601
f: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
Fno:取像系统镜组的光圈值
HFOV:取像系统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
V4: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
Nmax: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折射率中最大者
T12: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T23: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T34: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CT2: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CT3: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ATmax: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大者
ATmin: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小者
R5: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f1:第一透镜的焦距
f2:第二透镜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的焦距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Y42:第四透镜像侧表面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TL: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P1: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一透镜焦距的比值
P2: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二透镜焦距的比值
P3: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三透镜焦距的比值
P4: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四透镜焦距的比值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一种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其中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借此,可缩短取像系统镜组的总长,并有助于调整正屈折力强度,以接受较大范围的视角。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借此,可修正色差,并使取像系统镜组具有较大的视角。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借此,可提供取像系统镜组足够的汇聚能力,以有效控制空间,避免取像系统镜组的总长过长,并可有效修正像散。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借此,可使主点(Principal Point)往物侧方向移动,以缩短取像系统镜组的后焦距,且有助于修正像差并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于感光元件的角度,进而提升周边影像的解析度。
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大者为ATmax,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小者为ATmin,具体来说,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T12、T23及T34中最大者为ATmax,T12、T23及T34中最小者为ATmin,其满足下列条件:1.0<ATmax/ATmin。借此,可有效控制取像系统镜组中各透镜间的距离变化,以利于取像系统镜组的组装。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ATmax/ATmin<8.0。更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25<ATmax/ATmin<7.0。又更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25<ATmax/ATmin<5.0。
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R5+R6)/(R5-R6)<3.50。借此,可有效控制第三透镜的形状,有利于第三透镜成型,并避免因第三透镜的表面曲率过大而导致成型不良与应力产生。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R5+R6)/(R5-R6)<2.0。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T34<T12<T23。借此,可平衡取像系统镜组中各透镜间的空间配置,有助于取像系统镜组的组装。
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可满足下列条件:T23<CT3。借此,可调整第三透镜厚度以及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隔距离,有利于第三透镜的成型性与均质性,并使组装良率增加。
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f4/f1|<0.85。借此,可平衡取像系统镜组中物侧端与像侧端的屈折力配置,使取像系统镜组具备较大的视角。
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像侧表面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4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f/Y42<1.40。借此,可确保取像系统镜组具有较大的视角,同时可有效控制取像系统镜组总长,并具备足够的像高。
取像系统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78<tan(HFOV)<2.0。借此,使取像系统镜组具备较大视角,并增加影像撷取范围。
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折射率中最大者为Nmax,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65≤Nmax。借此,有助于修正取像系统镜组像差,提升成像品质。
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80<T23/CT2<2.50。借此,可确保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间有足够的空间以利于取像系统镜组的组装。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T23/CT2<2.0。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T12/T34<6.0。借此,可适当调整透镜间距配置,有助于增加取像系统镜组收光范围。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80<T12/T34<5.70。
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f3|<|f1|<|f2|;以及|f4|<|f1|<|f2|。借此,利用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分配取像系统镜组所需的屈折力,减缓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屈折力负担,有助于降低取像系统镜组中前端透镜敏感度较高的问题。
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f3|+|f4|)/(|f1|+|f2|)<0.65。借此,可适当调整取像系统镜组中各透镜的屈折力配置,以降低取像系统镜组的敏感度。
取像系统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50<Fno<2.60。借此,适当控制光圈大小可确保取像系统镜组具有足够的进光量,进而维持影像亮度。
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V4<30。借此,有效修正取像系统镜组色差,以避免影像重叠的情形发生。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70<T12/T23<2.0。借此,可有效平衡取像系统镜组空间配置,有助于透镜组装。
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f2/f<-3.25。借此,可有效调整第二透镜的屈折力,以利于取像系统镜组接收较大视角的光线。
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一透镜焦距的比值为P1(即P1=f/f1),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二透镜焦距的比值为P2(即P2=f/f2),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三透镜焦距的比值为P3(即P3=f/f3),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四透镜焦距的比值为P4(换言之,P4=f/f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50<(|P3|+|P4|)/(|P1|+|P2|)<9.0。借此,使取像系统镜组更适合广视角的特性,以具备较大的摄影范围。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第四透镜像侧表面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4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TL/Y42<2.0。借此,可维持取像系统镜组短总长,同时确保取像系统镜组具有足够的视角。
本发明提供的取像系统镜组中,透镜的材质可为塑胶或玻璃。当透镜的材质为塑胶,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另当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增加取像系统镜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此外,取像系统镜组中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可为非球面(ASP),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发明取像系统镜组的总长度。
再者,本发明提供的取像系统镜组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可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可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本发明提供的取像系统镜组中,若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或是透镜的焦距,皆可指透镜近光轴处的屈折力或是焦距。
本发明的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依其对应的电子感光元件的不同,可为一平面或有任一曲率的曲面,特别是指凹面朝往物侧方向的曲面。
另外,本发明取像系统镜组中,依需求可设置至少一光阑,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品质。
本发明的取像系统镜组中,光圈配置可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若光圈为前置光圈,可使取像系统镜组的出射瞳(Exit Pupil)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使其具有远心(Telecentric)效果,并可增加电子感光元件的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有助于扩大系统的视场角,使取像系统镜组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
本发明的取像系统镜组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光学系统中,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本发明的取像系统镜组亦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产品、数字平板、智能电视、网络监控设备、体感游戏机、行车记录仪、倒车显影装置与可穿戴式产品等电子装置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的取像系统镜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通过取像系统镜组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屈折力与面形的配置,使取像系统镜组兼具微型化与大视角的特色。较佳地,取像装置可进一步包含镜筒(Barrel Member)、支持装置(HolderMember)或其组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取像装置。借此,电子装置可兼具微型化与大视角的特色,并可提升成像品质。较佳地,电子装置可进一步包含控制单元(Control Unit)、显示单元(Display)、储存单元(Storage 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其组合。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可知,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系统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170。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100、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50以及成像面160,而电子感光元件170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160,其中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110-140)。
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42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5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四透镜140及成像面160间且不影响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
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
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交点切面的相对距离;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R:曲率半径;
k:锥面系数;以及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取像系统镜组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取像系统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数值如下:f=2.59mm;Fno=2.40;以及HFOV=32.5度。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取像系统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tan(HFOV)=0.64。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四透镜140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V4=56.0。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以及第四透镜140折射率中最大者为Nmax,其满足下列条件:Nmax=1.660。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T12/T23=0.86;以及T12/T34=3.69。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T23/CT2=1.24。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以及第四透镜140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大者为ATmax,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以及第四透镜140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大者为ATmin,其满足下列条件:ATmax/ATmin=4.32。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三透镜物侧表面131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表面132的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R5+R6)/(R5-R6)=1.25。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4/f1|=0.67。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f2/f=-1.41。
请配合参照图23,其绘示依照第一实施例中第四透镜140参数Y42的示意图,第四透镜像侧表面142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42,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至成像面16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f/Y42=1.64;以及TL/Y42=2.26。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4|)/(|f1|+|f2|)=0.51。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一透镜110焦距的比值为P1,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二透镜120焦距的比值为P2,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三透镜130焦距的比值为P3,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第四透镜140焦距的比值为P4,其满足下列条件:(|P3|+|P4|)/(|P1|+|P2|)=1.91。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T34<T12<T23。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T23<CT3。
第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1|<|f2|;以及|f4|<|f1|<|f2|。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为图1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2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二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表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4-A16则表示各表面第4-16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乃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差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及图4,其中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3可知,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系统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270。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210、光圈20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250以及成像面260,而电子感光元件270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260,其中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210-240)。
第一透镜2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2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2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2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42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25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四透镜240及成像面260间且不影响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三及表四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二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210与第二透镜2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220与第三透镜2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230与第四透镜2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T34<T12<T23。
第二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二透镜220与第三透镜2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2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T23<CT3。
第二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2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2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2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2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1|<|f2|;以及|f4|<|f1|<|f2|。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5及图6,其中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5可知,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系统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370。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310、光圈30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350以及成像面360,而电子感光元件370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360,其中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310-340)。
第一透镜3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3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3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42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35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四透镜340及成像面360间且不影响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五及表六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三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310与第二透镜3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320与第三透镜3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330与第四透镜3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T34<T12<T23。
第三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二透镜320与第三透镜3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3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T23<CT3。
第三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3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3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3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3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1|<|f2|;以及|f4|<|f1|<|f2|。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7及图8,其中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7可知,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系统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470。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410、光圈40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450以及成像面460,而电子感光元件470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460,其中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410-440)。
第一透镜4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4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4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42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45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四透镜440及成像面460间且不影响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七及表八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四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410与第二透镜4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420与第三透镜4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430与第四透镜4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T34<T12<T23。
第四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二透镜420与第三透镜4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4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T23<CT3。
第四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4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4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4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4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1|<|f2|;以及|f4|<|f1|<|f2|。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9及图10,其中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9可知,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系统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570。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500、第一透镜510、光阑501、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550以及成像面560,而电子感光元件570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560,其中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510-540)。
第一透镜5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5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5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5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42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55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四透镜540及成像面560间且不影响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九及表十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五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510与第二透镜5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520与第三透镜5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530与第四透镜5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T34<T12<T23。
第五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二透镜520与第三透镜5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5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T23<CT3。
第五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5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5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5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5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1|<|f2|;以及|f4|<|f1|<|f2|。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11及图12,其中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1可知,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系统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670。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600、第一透镜610、光阑601、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650以及成像面660,而电子感光元件670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660,其中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610-640)。
第一透镜6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6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6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6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42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65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四透镜640及成像面660间且不影响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一及表十二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六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610与第二透镜6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620与第三透镜6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630与第四透镜6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T34<T12<T23。
第六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二透镜620与第三透镜6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6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T23<CT3。
第六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6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6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6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6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1|<|f2|;以及|f4|<|f1|<|f2|。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13及图14,其中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3可知,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系统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770。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710、光圈700、第二透镜720、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750以及成像面760,而电子感光元件770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760,其中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710-740)。
第一透镜7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7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7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7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7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7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42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75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四透镜740及成像面760间且不影响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
第七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三及表十四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七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710与第二透镜7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720与第三透镜7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730与第四透镜7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T34<T12<T23。
第七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二透镜720与第三透镜7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7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T23<CT3。
第七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7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7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7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7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1|<|f2|;以及|f4|<|f1|<|f2|。
<第八实施例>
请参照图15及图16,其中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5可知,第八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系统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870。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810、光圈800、第二透镜820、第三透镜830、第四透镜84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850以及成像面860,而电子感光元件870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860,其中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810-840)。
第一透镜8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8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8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8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8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8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8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842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85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四透镜840及成像面860间且不影响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五以及表十六。
第八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五及表十六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八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810与第二透镜8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820与第三透镜8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830与第四透镜8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T34<T12<T23。
第八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8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8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8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8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1|<|f2|;以及|f4|<|f1|<|f2|。
<第九实施例>
请参照图17及图18,其中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7可知,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系统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970。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910、光圈900、第二透镜920、第三透镜930、第四透镜94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950以及成像面960,而电子感光元件970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960,其中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910-940)。
第一透镜9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9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9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9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9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9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9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942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95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四透镜940及成像面960间且不影响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七以及表十八。
第九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七及表十八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九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二透镜920与第三透镜9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9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T23<CT3。
第九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9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9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9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9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1|<|f2|;以及|f4|<|f1|<|f2|。
<第十实施例>
请参照图19及图20,其中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9可知,第十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系统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1070。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1000、第一透镜1010、第二透镜1020、第三透镜1030、第四透镜104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050以及成像面1060,而电子感光元件1070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1060,其中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1010-1040)。
第一透镜10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0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0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0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0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0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0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042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05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四透镜1040及成像面1060间且不影响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九以及表二十。
第十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九及表二十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十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二透镜1020与第三透镜10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10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T23<CT3。
第十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10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10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10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10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1|<|f2|;以及|f4|<|f1|<|f2|。
<第十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21及图22,其中图2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21可知,第十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取像系统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1170。取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1100、第一透镜1110、第二透镜1120、第三透镜1130、第四透镜114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150以及成像面1160,而电子感光元件1170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1160,其中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1110-1140)。
第一透镜11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1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1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1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12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1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1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1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1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1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14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142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15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四透镜1140及成像面1160间且不影响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二十一以及表二十二。
第十一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二十一及表二十二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十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二透镜1120与第三透镜11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11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T23<CT3。
第十一实施例的取像系统镜组中,第一透镜11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11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11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11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1|<|f2|;以及|f4|<|f1|<|f2|。
<第十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4,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10包含取像装置11,取像装置11包含依据本发明的取像系统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
<第十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25,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20的示意图。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是一平板电脑,电子装置20包含取像装置21,取像装置21包含依据本发明的取像系统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
<第十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26,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30的示意图。第十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是一头戴式显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HMD),电子装置30包含取像装置31,取像装置31包含依据本发明的取像系统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
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以及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其中,该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大者为ATmax,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小者为ATmin,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
1.0<ATmax/ATmin<8.0;
1.0<(R5+R6)/(R5-R6)<3.50;以及
T34<T12<T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
T23<CT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f4/f1|<0.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42,其满足下列条件:
1.0<f/Y42<1.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大者为ATmax,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小者为ATmin,其满足下列条件:
1.25<ATmax/ATmin<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取像系统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0.78<tan(HFOV)<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折射率中最大者为N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1.65≤Nmax。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
0.80<T23/CT2<2.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
1.0<T12/T34<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f3|<|f1|<|f2|;以及
|f4|<|f1|<|f2|。
11.一种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
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以及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其中,该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大者为ATmax,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小者为ATmin,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取像系统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
1.25<ATmax/ATmin<7.0;
(|f3|+|f4|)/(|f1|+|f2|)<0.65;以及
1.50<Fno<2.6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f4/f1|<0.85。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折射率中最大者为N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1.65≤Nmax。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
V4<30。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
1.0<T23/CT2<2.0。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满足下列条件:
0.70<T12/T23<2.0。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
T34<T12<T23。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
1.0<(R5+R6)/(R5-R6)<2.0。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2/f<-3.25。
20.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取像系统镜组的一成像面。
2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取像装置。
22.一种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
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以及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
其中,该取像系统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四片,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大者为ATmax,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中各二相邻的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中最小者为ATmin,该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该第一透镜焦距的比值为P1,该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该第二透镜焦距的比值为P2,该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该第三透镜焦距的比值为P3,该取像系统镜组焦距与该第四透镜焦距的比值为P4,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
1.0<ATmax/ATmin;
1.50<(|P3|+|P4|)/(|P1|+|P2|)<9.0;以及
0.80<T23/CT2<2.50。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满足下列条件:
0.70<T12/T23<2.0。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
1.80<T12/T34<5.70。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取像系统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
0.78<tan(HFOV)<2.0;以及
1.0<(R5+R6)/(R5-R6)<3.50。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f3|<|f1|<|f2|;以及
|f4|<|f1|<|f2|。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42,其满足下列条件:
TL/Y42<2.0。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取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42,其满足下列条件:
1.0<f/Y42<1.40。
CN201610103910.1A 2016-02-02 2016-02-25 取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070247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3311 2016-02-02
TW105103311A TWI587000B (zh) 2016-02-02 2016-02-02 取像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4758A true CN107024758A (zh) 2017-08-08
CN107024758B CN107024758B (zh) 2019-06-18

Family

ID=59387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3910.1A Active CN107024758B (zh) 2016-02-02 2016-02-25 取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4) US9904034B2 (zh)
CN (1) CN107024758B (zh)
TW (1) TWI58700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3258A (zh) * 2017-12-04 2018-03-0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WO2019109596A1 (zh) * 2017-12-04 2019-06-1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CN110488462A (zh) * 2019-08-16 2019-11-22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83777A (zh) * 2019-05-21 2020-11-24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双波段成像镜片组
WO2021168879A1 (zh) * 2020-02-24 2021-09-02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US11385441B2 (en) 2017-12-04 2022-07-12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Projection lens assembl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7000B (zh) * 2016-02-02 2017-06-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6434066B2 (ja) * 2017-01-23 2018-12-05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WO2018192144A1 (zh) * 2017-04-18 2018-10-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7861247B (zh) * 2017-12-22 2020-08-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光学部件及增强现实设备
CN108169877B (zh) * 2017-12-25 2020-09-29 瑞声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US10564393B2 (en) * 2018-03-26 2020-02-18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Four-piece infrared single wavelength lens system
KR20200031512A (ko) * 2018-09-14 2020-03-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US11415776B2 (en) 2018-09-14 2022-08-1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TWI689746B (zh) 2019-03-22 2020-04-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0412734B (zh) * 2019-06-29 2021-09-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02943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210255427A1 (en) * 2020-02-18 2021-08-19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Stop-in-front or stop-near-front lens assembly
CN111399184A (zh) * 2020-04-28 2020-07-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856732B (zh) * 2020-09-19 2020-12-04 瑞泰光学(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5166943B (zh) * 2022-07-18 2024-03-12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系统以及增强现实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3521A (zh) * 2012-07-02 2014-01-29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超薄成像镜头结构
TW201520591A (zh) * 2014-11-06 2015-06-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US20150370039A1 (en) * 2014-06-23 2015-12-24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Near-infrared lens for cameras in mobile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92533A (en) 1976-01-30 1977-08-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bjective lens with medium magnification
US5283693A (en) 1990-06-13 1994-02-01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Compact zoom lens system
JP3880147B2 (ja) 1997-09-02 2007-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3943922B2 (ja) 2001-12-11 2007-07-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658511B2 (ja) 2003-04-23 2011-03-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結像光学系、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6950246B2 (en) 2003-04-23 2005-09-27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5091666A (ja) 2003-09-17 2005-04-07 Nagano Kogaku Kenkyusho:Kk 撮像レンズ
JP4344229B2 (ja) 2003-09-18 2009-10-14 株式会社長野光学研究所 撮像レンズ
JP4561634B2 (ja) 2003-11-13 2010-10-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4940704B2 (ja) 2005-03-17 2012-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該撮像装置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US7215492B2 (en) 2005-03-17 2007-05-08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provided with image pickup apparatus
KR100703469B1 (ko) 2005-07-07 200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용 광학계
JP2008064884A (ja) 2006-09-05 2008-03-21 Kyocera Corp 撮像レンズ
TWI361915B (en) 2008-02-18 2012-04-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JP4556148B2 (ja) * 2008-07-23 2010-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5434093B2 (ja) 2009-01-27 2014-03-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TW201109716A (en) 2009-09-09 2011-03-16 Asia Optical Co Inc Micro miniature fixed-focus lens
JP2011186297A (ja) 2010-03-10 2011-09-22 Optical Logic Inc 撮像レンズ
TWI403781B (zh) 2010-04-23 2013-08-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光學鏡頭
TWI439750B (zh) 2010-08-20 2014-06-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取像鏡頭
WO2012090729A1 (ja) 2010-12-28 2012-07-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広角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JP5699636B2 (ja) 2011-01-31 2015-04-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432822B (zh) 2011-03-16 2014-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光學攝像鏡頭組
TWI422898B (zh) * 2011-05-03 2014-0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系統
JP5644681B2 (ja) 2011-06-03 2014-1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US8422151B2 (en) 2011-09-01 2013-04-16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Wide-angle imaging lens module
US8432620B2 (en) 2011-09-23 2013-04-30 Kolen Co., Ltd. Photographic lens optical system
TWI438473B (zh) 2011-12-01 2014-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光學鏡片系統
TWI440881B (zh) 2011-12-14 2014-06-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取像鏡片系統
KR101995020B1 (ko) 2012-08-08 2019-07-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계
TWI471587B (zh) 2012-08-27 2015-02-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our-piece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ns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TWI516790B (zh) 2012-08-27 2016-01-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ns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076670B (zh) 2012-08-27 2016-12-2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四片式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镜头的电子装置
US20140085737A1 (en) * 2012-09-21 2014-03-2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2929277U (zh) 2012-11-20 2013-05-0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微型摄像镜头
TWI451120B (zh) * 2012-11-29 2014-09-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拾像系統鏡頭組
JP2014153574A (ja) 2013-02-08 2014-08-25 Konica Minolta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TWI506332B (zh) 2013-09-27 2015-1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拾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484215B (zh) * 2013-09-30 2015-05-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結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482990B (zh) 2013-10-18 2015-05-01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co Ltd Thin wide-angle four-piece imaging lens group
TWI513998B (zh) 2013-10-31 2015-12-21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co Ltd Thin wide-angle four-piece imaging lens group
TWI472825B (zh) 2013-11-13 2015-0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CN103969808B (zh) 2013-12-30 2016-08-1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969809B (zh) 2013-12-30 2016-08-3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4122658B (zh) 2014-03-13 2016-05-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GB2527833B (en) * 2014-07-03 2018-09-05 Coherent Scotland Ltd MOPA with high-gain solid-state amplifier
TW201608267A (zh) 2014-08-28 2016-03-01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co Ltd 四片式成像鏡頭組
CN105425367B (zh) 2014-09-18 2017-09-2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US9753253B2 (en) 2014-12-04 2017-09-05 Young Optics Inc. Optical lens system
TWI521235B (zh) * 2015-05-28 2016-02-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606257B (zh) 2015-10-08 2017-1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KR102547137B1 (ko) * 2015-10-21 2023-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650547B1 (ko) 2015-11-02 2024-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장치, 및 이미지 형성 방법
WO2017078355A1 (en) 2015-11-02 2017-05-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661218B (zh) 2015-12-18 2019-06-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JP6358752B2 (ja) 2015-12-25 2018-07-18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587000B (zh) * 2016-02-02 2017-06-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10209495B2 (en) * 2017-07-06 2019-02-19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Four-piece infrared single wavelength lens system
CN107272158A (zh) 2017-07-20 2017-10-20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8873271A (zh) 2018-07-13 2018-11-23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长焦镜头、长焦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8432785U (zh) 2018-07-13 2019-01-25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长焦镜头、长焦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3521A (zh) * 2012-07-02 2014-01-29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超薄成像镜头结构
US20140043697A1 (en) * 2012-07-02 2014-02-13 Abilit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Imaging Lens
US20150370039A1 (en) * 2014-06-23 2015-12-24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Near-infrared lens for cameras in mobile devices
TW201520591A (zh) * 2014-11-06 2015-06-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3258A (zh) * 2017-12-04 2018-03-0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WO2019109596A1 (zh) * 2017-12-04 2019-06-1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CN110208928A (zh) * 2017-12-04 2019-09-0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CN107783258B (zh) * 2017-12-04 2019-12-1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CN110208928B (zh) * 2017-12-04 2021-05-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US11385441B2 (en) 2017-12-04 2022-07-12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Projection lens assembly
CN111983777A (zh) * 2019-05-21 2020-11-24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双波段成像镜片组
CN110488462A (zh) * 2019-08-16 2019-11-22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68879A1 (zh) * 2020-02-24 2021-09-02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53654B2 (en) 2024-04-09
TWI587000B (zh) 2017-06-11
US10459197B2 (en) 2019-10-29
TW201728947A (zh) 2017-08-16
US20200012077A1 (en) 2020-01-09
US9904034B2 (en) 2018-02-27
US20180136440A1 (en) 2018-05-17
US11137574B2 (en) 2021-10-05
US20210389560A1 (en) 2021-12-16
CN107024758B (zh) 2019-06-18
US20170219799A1 (en) 2017-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4758B (zh) 取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635323B (zh) 光学摄影镜组、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9061855B (zh) 光学摄像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CN105319680B (zh) 取像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242380B (zh) 摄影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9581632B (zh) 光学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CN105319681B (zh) 摄像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656228B (zh) 摄影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CN105589179B (zh) 取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5242381B (zh) 成像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158875B (zh) 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
CN105278077B (zh) 广视角光学镜头组
CN105589172B (zh) 摄像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942476B (zh) 成像光学系统以及取像装置
CN107305283B (zh) 取像光学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717609B (zh) 光学取像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7765396A (zh) 摄影光学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132638A (zh) 光学影像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443986A (zh) 影像撷取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037568B (zh) 摄像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709663B (zh) 光学摄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443987A (zh) 摄像用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785554B (zh) 光学摄影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884906A (zh) 光学影像撷取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556919A (zh) 成像用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