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3781B - 攝影光學鏡頭 - Google Patents

攝影光學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3781B
TWI403781B TW099112824A TW99112824A TWI403781B TW I403781 B TWI403781 B TW I403781B TW 099112824 A TW099112824 A TW 099112824A TW 99112824 A TW99112824 A TW 99112824A TW I403781 B TWI403781 B TW I4037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hotographic optical
object side
image side
optical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2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7429A (en
Inventor
Chun Shan Chen
Hsiang Chi Tang
Tsung Han Tsai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TW099112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3781B/zh
Priority to US12/823,831 priority patent/US8199418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137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7429A/zh
Priority to US13/420,210 priority patent/US8582215B2/en
Priority to US13/420,141 priority patent/US871769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3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378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Description

攝影光學鏡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攝影光學鏡頭;特別是關於一種可降低光學系統敏感度及具有高解像力之小型化攝影光學鏡頭。
習見具高解像力的小型化攝影光學鏡頭,多採用前置光圈且含四枚透鏡的光學系統,其中,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常以二枚玻璃球面透鏡互相黏合而成為一雙合透鏡(Doublet Lens),用以消除色差,如美國專利第7,365,920號所示,但此方法有其缺點,其一,過多的球面透鏡配置使得系統自由度不足,導致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不易縮短,其二,玻璃鏡片黏合的製程不易,造成製造上的困難。美國專利第7,277,238號提供一種四枚獨立透鏡的透鏡組,包含有複數個非球面透鏡,可以有效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並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但由於其光圈係設置於第一透鏡之前,使得系統的敏感度也相對提高,對製造上良率的控制較為困難。
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與一電子感光元件,該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電子感光元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且該攝影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光圈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記關係式:
-0.27<(f/f1)-(f/f3)<-0.05;
0.2<R1/f<0.5;
1.40<R5/R6<4.30;及
0.77<SL/TTL<0.92。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inflection point);其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與一電子感光元件,該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電子感光元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且該攝影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Abbe Number)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光圈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記關係式:
-0.27<(f/f1)-(f/f3)<-0.05;
31.0<V1-V2<42.0;
-2.00<R1/R2<-0.01;
1.40<R5/R6<4.30;
0.77<SL/TTL<0.92;及
TTL/ImgH<1.95。
再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與一電子感光元件,該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電子感光元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且該攝影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光圈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記關係式:
-2.5<f/f4<-1.5;
2.0<(R5+R6)/(R5-R6)<5.0;
31.0<V1-V2<42.0;及
0.77<SL/TTL<0.92。
本發明藉由上述鏡組的配置方式,可以有效縮小鏡頭體積、降低光學系統的敏感度,更能獲得較高的解像力。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提供系統屈折力,有助於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可修正系統的色差;第三透鏡具正屈折力,可有效分配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有助於降低系統的敏感度;第四透鏡具負屈折力,其作用如同補正透鏡,可平衡及修正系統所產生的各項像差。
本發明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可為一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凸面的雙凸透鏡或物側表面為凸面、像側表面為凹面的新月形透鏡;當該第一透鏡為一雙凸透鏡時,可有效加強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配置,進而使得該攝影光學鏡頭的總長度變得更短;當該第一透鏡為一凸凹之新月形透鏡時,則對於修正系統的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較為有利。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為凹面,可有效修正系統的佩茲伐和數(Petzval Sum),並且可以增大系統的後焦距,以確保該攝影光學鏡頭有足夠的後焦距可放置其他的構件;當該第二透鏡為一雙凹透鏡時,可配合材料的選擇以助於修正系統色差;當該第二透鏡為一凸凹之新月形透鏡時,則利於修正系統像散(Astigmatism),並降低系統敏感度。當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凸面時,可有助於修正系統高階像差。該第四透鏡可為一雙凹透鏡或一凸凹之新月形透鏡,當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凹面時,可使光學系統的主點(principal point)遠離成像面,有利於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以維持鏡頭的小型化;當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凹面時,可有助於修正系統的像散與高階像差。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該光圈可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藉由該第一透鏡及該第三透鏡提供正屈折力,並將光圈置於接近該攝影光學鏡頭的物體側,可以有效縮短該攝影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度,另外,上述的配置可使該攝影光學鏡頭的出射瞳(Exit Pupil)遠離成像面,因此,光線將以接近垂直入射的方式入射在感光元件上,此即為像側的遠心(Telecentric)特性,遠心特性對於時下固態電子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將使得電子感光元件的感光敏感度提高,減少系統產生暗角的可能性。此外,可在第四透鏡上設置有反曲點,將更有效地壓制離軸視場的光線入射於感光元件上的角度,並且可以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除此之外,在廣角光學系統中,特別需要對歪曲(Distortion)以及倍率色收差(Chromatic Aberration of Magnification)做修正,其方法為將光圈置於系統光屈折力的平衡處,因此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將光圈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乃有利於在縮短鏡頭體積與降低系統敏感度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與一電子感光元件,該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電子感光元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且該攝影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光圈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記關係式:
-0.27<(f/f1)-(f/f3)<-0.05;
0.2<R1/f<0.5;
1.40<R5/R6<4.30;及
0.77<SL/TTL<0.92。
當(f/f1)-(f/f3)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有效分配系統所需的正屈折力,避免單一透鏡的屈折力過大,進而有效降低系統的敏感度。當R1/f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提供該第一透鏡足夠的正屈折力,同時不會產生過多的高階像差。當R5/R6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修正系統的像散。當SL/TTL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在縮短鏡頭體積與降低系統敏感度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較佳地,該第三透鏡之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凸面,其可助於修正系統像散;較佳地,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凹面,可有助於修正系統所產生的像散與高階像差。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較佳地,該第四透鏡的材質可為塑膠,塑膠材質透鏡不僅有利於非球面透鏡的製作,更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43<f/f1<2.20。當f/f1滿足上述關係式時,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大小配置較為平衡,可有效控制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並且可同時避免高階球差(High Order Spherical Aberration)的過度增大,以提升系統成像品質;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53<f/f1<2.00。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31.0<V1-V2<42.0;當V1-V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攝影光學鏡頭中色差的修正。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85<R5/R6<3.50;當R5/R6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修正系統的像散。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2<f3/f4<-0.8;當f3/f4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確保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形成的一正一負的望遠(Telephoto)結構,可有效降低系統光學總長度。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00<R1/R2<-0.05;當R1/R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有利於系統球差的補正。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2.5<f/f4<-1.5;當f/f4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有效修正該第三透鏡所產生的像差,以提升系統成像品質。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0.0<R3/R4<-1.0;當R3/R4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提供該第二透鏡足夠的負屈折力,以修正系統的色差。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TTL/ImgH<2.1;當TTL/ImgH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維持該攝影光學鏡頭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小型化的電子產品上。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與一電子感光元件,該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電子感光元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且該攝影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光圈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記關係式:
-0.27<(f/f1)-(f/f3)<-0.05;
31.0<V1-V2<42.0;
-2.00<R1/R2<-0.01;
1.40<R5/R6<4.30;
0.77<SL/TTL<0.92;及
TTL/ImgH<1.95。
當(f/f1)-(f/f3)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有效分配系統所需的正屈折力,避免單一透鏡的屈折力過大,進而有效降低系統的敏感度。當V1-V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攝影光學鏡頭中色差的修正。當R1/R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有利於系統球差的補正;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00<R1/R2<-0.05。當R5/R6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修正系統的像散。當SL/TTL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在縮短鏡頭體積與降低系統敏感度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當TTL/ImgH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維持該攝影光學鏡頭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小型化的電子產品上。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較佳地,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凹面,可有助於修正系統所產生的像散與高階像差。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2<f3/f4<-0.8;當f3/f4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確保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形成的一正一負的望遠結構,可有效降低系統光學總長度。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0.5<(T12/f)*100<4.0;當T12/f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確保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間有足夠的空間可放置光圈,且如此的配置有利於修正系統的高階像差。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0.20<R8/f<0.35,當R8/f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縮短系統的後焦距,以降低攝影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度。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0.0<R3/R4<-1.0;當R3/R4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提供該第二透鏡足夠的負屈折力,以修正系統的色差。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2.5<f/f4<-1.5;當f/f4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有效修正該第三透鏡所產生的像差,以提升系統成像品質。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53<f/f1<2.00;當f/f1滿足上述關係式時,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大小配置較為平衡,可有效控制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並且可同時避免高階球差的過度增大,以提升系統成像品質。
再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之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與一電子感光元件,該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電子感光元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且該攝影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光圈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記關係式:
-2.5<f/f4<-1.5;
2.0<(R5+R6)/(R5-R6)<5.0;
31.0<V1-V2<42.0;及
0.77<SL/TTL<0.92。
當f/f4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有效修正該第三透鏡所產生的像差,以提升系統成像品質;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記關係式:-2.2<f/f4<-1.8。當(R5+R6)/(R5-R6)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控制該第三透鏡的形狀,以修正離軸像差;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記關係式:2.2<(R5+R6)/(R5-R6)<2.8。當V1-V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攝影光學鏡頭中色差的修正。當SL/TTL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在縮短鏡頭體積與降低系統敏感度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較佳地,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可使光學系統的主點遠離成像面,有利於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以維持鏡頭的小型化;較佳地,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可有效修正系統的佩茲伐和數,並且可以增大系統的後焦距,以確保該攝影光學鏡頭有足夠的後焦距可放置其他的構件。
本發明前述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較佳地,係滿足下記關係式:0.5<(T12/f)*100<4.0;當T12/f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確保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間有足夠的空間可放置光圈,且如此的配置有利於修正系統的高階像差。
本發明攝影光學鏡頭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系統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可於透鏡表面上設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而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攝影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度。
本發明攝影光學鏡頭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凹面。
本發明攝影光學鏡頭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一圖,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二圖。第一實施例之攝影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10),其物側表面(1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11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及像側表面(1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20),其物側表面(12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1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120)的物側表面(121)及像側表面(1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30),其物側表面(1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1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130)的物側表面(131)及像側表面(1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40),其物側表面(14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1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140)的物側表面(141)及像側表面(1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140)的物側表面(141)與像側表面(142)均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100)置於該第一透鏡(110)與該第二透鏡(120)之間; 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filter)(150),置於該第四透鏡(140)的像側表面(142)與一成像面(16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5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
上述之非球面曲線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高度;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距離;k:錐面係數;Ai :第i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2.72(毫米)。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光圈值(f-number)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85。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3.1(度)。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1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0)與該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2.2。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31。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12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R4=-5.26。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1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2.82;以及(R5+R6)/(R5-R6)=2.10。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41。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1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8/f=0.35。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68。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1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f4=-1.80。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130)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1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3/f4=-0.97。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1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1)-(f/f3)=-0.17。
第一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成像面(16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光圈(100)至成像面(16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5。再者,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80。
第一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十五圖表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十六圖表二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請參閱第三圖,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四圖。第二實施例之攝影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310),其物側表面(3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31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310)的物側表面(311)及像側表面(3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320),其物側表面(32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3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320)的物側表面(321)及像側表面(3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330),其物側表面(3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3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330)的物側表面(331)及像側表面(3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340),其物側表面(34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3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340)的物側表面(341)及像側表面(3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340)的像側表面(34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300)置於該第一透鏡(310)與該第二透鏡(32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50),置於該第四透鏡(340)的像側表面(342)與一成像面(36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5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
第二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4.57(毫米)。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85。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1.8(度)。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3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10)與該第二透鏡(3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1.4。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10)的物側 表面曲率半徑為R1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06。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32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R4=-8.17。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3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1.98;以及(R5+R6)/(R5-R6)=3.05。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32。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3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8/f=0.29。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3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81。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3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f4=-2.00。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330)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3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3/f4=-0.99。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310)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330)的 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1)-(f/f3)=-0.19。
第二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成像面(36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光圈(300)至成像面(36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310)的物側表面(3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7。再者,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75。
第二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十七圖表三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十八圖表四A及表四B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請參閱第五圖,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六圖。第三實施例之攝影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510),其物側表面(5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51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510)的物側表面(511)及像側表面(5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520),其物側表面(52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5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520)的物側表面(521)及像側表面(5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530),其物側表面(5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5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530)的物側表面(531)及像側表面(532)皆為非球面;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540),其物側表面(54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5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540)的物側表面(541)及像側表面(5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540)的物側表面(541)與像側表面(542)均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500)置於該第一透鏡(510)與該第二透鏡(52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50),置於該第四透鏡(540)的像側表面(542)與一成像面(56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5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
第三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3.76(毫米)。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50。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0.6(度)。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5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10)與該第二透鏡(5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3.3。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58。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52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R4=-1.32。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5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3.27;以及(R5+R6)/(R5-R6)=1.88。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48。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5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8/f=0.26。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5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72。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5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f4=-1.83。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530)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5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3/f4=-1.00。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510)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5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1)-(f/f3)=-0.12。
第三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成像面(56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光圈(500)至成像面(56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510)的物側表面(5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6。再者,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2.08。
第三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十九圖表五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二十圖表六A及表六B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四實施例》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請參閱第七圖,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八圖。第四實施例之攝影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710),其物側表面(7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71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710)的物側表面(711)及像側表面(7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720),其物側表面(72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7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720)的物側表面(721)及像側表面(7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730),其物側表面(7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7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730)的物側表面(731)及像側表面(7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740),其物側表面(74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7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740)的物側表面(741)及像側表面(7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740)的物側表面(741)與像側表面(742)均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700)置於該第一透鏡(710)與該第二透鏡(72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50),置於該第四透鏡(740)的像側表面(742)與一成像面(76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5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
第四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3.42(毫米)。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80。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3.0(度)。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7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7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710)與該第二透鏡(7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整體攝影光學鏡 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3.1。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7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09。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72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R4=4.53。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7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2.81;以及(R5+R6)/(R5-R6)=2.10。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7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46。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7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8/f=0.27。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7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28。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7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f4=-1.45。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730)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7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3/f4=-0.96。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710)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7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1)-(f/f3)=-0.24。
第四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成像面(76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光圈(700)至成像面(76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710)的物側表面(7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6。再者,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92。
第四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二十一圖表七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二十二圖表八A及表八B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五實施例》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請參閱第九圖,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十圖。第五實施例之攝影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910),其物側表面(9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91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910)的物側表面(911)及像側表面(9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920),其物側表面(92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9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920)的物側表面(921)及像側表面(9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930),其物側表面(931)為凹 面及像側表面(9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930)的物側表面(931)及像側表面(9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940),其物側表面(94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9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且該第四透鏡(940)的物側表面(941)與像側表面(942)皆為非球面,該第四透鏡(940)的物側表面(941)及像側表面(942)均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900)置於該第一透鏡(910)與該第二透鏡(92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950),置於該第四透鏡(940)的像側表面(942)與一成像面(96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95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
第五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2.92(毫米)。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47。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3.1(度)。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9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9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910)與該第二透鏡(9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2.5。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9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14。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92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R4=-2.94。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9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2.53;以及(R5+R6)/(R5-R6)=2.31。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9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36。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9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8/f=0.31。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9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68。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9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f4=-1.83。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930)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9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3/f4=-1.07。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910)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9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1)-(f/f3)=-0.04。
第五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成像面(96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光圈(900)至成像面(96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910)的物側表面(9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3。再者,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71。
第五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二十三圖表九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二十四圖表十A及表十B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六實施例》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請參閱第十一圖,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十二圖。第六實施例之攝影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110),其物側表面(11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111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1110)的物側表面(1111)及像側表面(11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120),其物側表面(112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11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1120)的物側表面(1121)及像側表面(11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130),其物側表面(11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11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1130)的物側表面(1131)及像側表面(11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140),其物側表面(114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11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1140)的物側表面(1141)及像側表面(11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1140)的像側表面(114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1100)置於該第一透鏡(1110)與該第二透鏡(112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150),置於該第四透鏡(1140)的像側表面(1142)與一成像面(116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15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
第六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2.92(毫米)。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45。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1.5(度)。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11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10)與該第二透鏡(11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1.7。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35。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112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R4=-2.16。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11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2.26;以及(R5+R6)/(R5-R6)=2.59。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41。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11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8/f=0.30。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71。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11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f4=-1.96。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1130)的焦距 為f3,該第四透鏡(11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3/f4=-0.98。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10)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11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1)-(f/f3)=-0.29。
第六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成像面(116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光圈(1100)至成像面(116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1110)的物側表面(11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7。再者,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94。
第六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二十五圖表十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二十六圖表十二A及表十二B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七實施例》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請參閱第十三圖,第七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十四圖。第七實施例之攝影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310),其物側表面(13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131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1310)的物側表面(1311)及像側表面(13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320),其物側表面(132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13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 (1320)的物側表面(1321)及像側表面(13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330),其物側表面(13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13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1330)的物側表面(1331)及像側表面(13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340),其物側表面(134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13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1340)的物側表面(1341)及像側表面(13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1340)的物側表面(1341)與像側表面(1342)均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1300)置於該第一透鏡(1310)與該第二透鏡(132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350),置於該第四透鏡(1340)的像側表面(1342)與一成像面(136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35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
第七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2.74(毫米)。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85。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3.0(度)。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3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13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310)與該第二透鏡(13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2.4。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3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R2=-0.26。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132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R4=-2.69。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13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2.46;以及(R5+R6)/(R5-R6)=2.37。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3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41。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13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8/f=0.31。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3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62。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13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f4=-2.00。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1330)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13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3/f4=-1.01。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310)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13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1)-(f/f3)=-0.35。
第七實施例攝影光學鏡頭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成像面(136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光圈(1300)至成像面(136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1310)的物側表面(13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7。再者,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82。
第七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二十七圖表十三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二十八圖表十四A及表十四B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表一至表十四(分別對應第十五圖至第二十八圖)所示為本發明攝影光學鏡頭實施例的不同數值變化表,然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數值變化皆屬實驗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數值,相同結構的產品仍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疇,故以上的說明所描述的及圖式僅做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表十五(對應第二十九圖)為各個實施例對應本發明相關關係式的數值資料。
100、300、500、700、900、1100、1300...光圈
110、310、510、710、910、1110、1310...第一透鏡
111、311、511、711、911、1111、1311...物側表面
112、312、512、712、912、1112、1312...像側表面
120、320、520、720、920、1120、1320...第二透鏡
121、321、521、721、921、1121、1321...物側表面
122、322、522、722、922、1122、1322...像側表面
130、330、530、730、930、1130、1330...第三透鏡
131、331、531、731、931、1131、1331...物側表面
132、332、532、732、932、1132、1332...像側表面
140、340、540、740、940、1140、1340...第四透鏡
141、341、541、741、941、1141、1341...物側表面
142、342、542、742、942、1142、1342...像側表面
150、350、550、750、950、1150、13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60、360、560、760、960、1160、1360...成像面
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
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
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
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
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12
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
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
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
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
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
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
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
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
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
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
攝影光學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
光圈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
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
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
第一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攝影光學鏡頭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攝影光學鏡頭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攝影光學鏡頭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攝影光學鏡頭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攝影光學鏡頭示意圖。
第十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十一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攝影光學鏡頭示意圖。
第十二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十三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攝影光學鏡頭示意圖。
第十四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十五圖係表一,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十六圖係表二,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十七圖係表三,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十八圖係表四A及表四B,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十九圖係表五,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二十圖係表六A及表六B,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二十一圖係表七,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二十二圖係表八A及表八B,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二十三圖係表九,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二十四圖係表十A及表十B,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二十五圖係表十一,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二十六圖係表十二A及表十二B,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二十七圖係表十三,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二十八圖係表十四A及表十四B,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二十九圖係表十五,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至第七實施例相關關係式的數值資料。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物側表面
112...像側表面
120...第二透鏡
121...物側表面
122...像側表面
130...第三透鏡
131...物側表面
132...像側表面
140...第四透鏡
141...物側表面
142...像側表面
1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60...成像面

Claims (25)

  1. 一種攝影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與一電子感光元件,該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電子感光元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且該攝影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光圈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記關係式:-0.27<(f/f1)-(f/f3)<-0.05;0.2<R1/f<0.5;1.40<R5/R6<4.30;及0.77<SL/TTL<0.9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材質為塑膠材質,該第三透鏡之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凸面,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43<f/f1<2.2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係滿足下記關係式:31.0<V1-V2<42.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85<R5/R6<3.5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2<f3/f4<-0.8。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53<f/f1<2.0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00<R1/R2<-0.05。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係滿足下記關係式:-2.5<f/f4<-1.5。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0.0<R3/R4<-1.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物側表面為凸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凹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記關係式:TTL/ImgH<2.1。
  12. 一種攝影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與一電子感光元件,該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電子感光元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且該攝影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光圈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並滿足下記關係式:-0.27<(f/f1)-(f/f3)<-0.05;31.0<V1-V2<42.0;-2.00<R1/R2<-0.01;1.40<R5/R6<4.30;0.77<SL/TTL<0.92;及TTL/ImgH<1.95。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2<f3/f4<-0.8。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記關係式:0.5<(T12/f)*100<4.0。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記關係式:0.20<R8/f<0.35。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0.0<R3/R4<-1.0。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係滿足下記關係式:-2.5<f/f4<-1.5。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凹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53<f/f1<2.00。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係滿足下記關係式:-1.00<R1/R2<-0.05。
  21. 一種攝影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其像側表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攝影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與一電子感光元件,該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電子感光元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且該攝影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光圈與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記關係式:-2.5<f/f4<-1.5;2.0<(R5+R6)/(R5-R6)<5.0;31.0<V1-V2<42.0;及0.77<SL/TTL<0.92。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及其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係滿足下記關係式:2.2<(R5+R6)/(R5-R6)<2.8。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 係滿足下記關係式:-2.2<f/f4<-1.8。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整體攝影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記關係式:0.5<(T12/f)*100<4.0。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攝影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
TW099112824A 2010-04-23 2010-04-23 攝影光學鏡頭 TWI403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12824A TWI403781B (zh) 2010-04-23 2010-04-23 攝影光學鏡頭
US12/823,831 US8199418B2 (en) 2010-04-23 2010-06-25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US13/420,210 US8582215B2 (en) 2010-04-23 2012-03-14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US13/420,141 US8717690B2 (en) 2010-04-23 2012-03-14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12824A TWI403781B (zh) 2010-04-23 2010-04-23 攝影光學鏡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7429A TW201137429A (en) 2011-11-01
TWI403781B true TWI403781B (zh) 2013-08-01

Family

ID=44815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2824A TWI403781B (zh) 2010-04-23 2010-04-23 攝影光學鏡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8199418B2 (zh)
TW (1) TWI4037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9522B (zh) * 2009-12-30 2013-09-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
JP5535747B2 (ja) * 2010-04-26 2014-07-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ならびに携帯端末機器
TWI421559B (zh) * 2010-08-05 2014-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攝影鏡組
TWI439750B (zh) * 2010-08-20 2014-06-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取像鏡頭
TW201211614A (en) * 2010-09-10 2012-03-16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Imaging lens composed of four lense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887507B1 (ja) * 2011-01-31 2012-02-29 株式会社AAC Technologies Japan R&D Center 撮像レンズ
TWI471586B (zh) * 2012-01-16 2015-02-01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四片式成像鏡片組
TWI464444B (zh) * 2012-04-20 2014-1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拾像系統鏡組
CN102707416A (zh) * 2012-06-11 2012-10-0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微型镜头
KR101392298B1 (ko) * 2012-06-15 2014-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3076669B (zh) 2012-07-20 2015-05-1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光学成像镜头
TWI516790B (zh) 2012-08-27 2016-01-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ns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135207B (zh) * 2012-11-15 2015-07-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US9857568B2 (en) * 2013-07-04 2018-01-02 Corephotonics Ltd. Miniature telephoto lens assembly
CN103913823B (zh) * 2013-11-29 2017-01-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913816B (zh) 2013-11-29 2016-05-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US8908291B1 (en) 2013-12-19 2014-12-09 Glory Science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TWI518362B (zh) * 2014-10-24 2016-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87000B (zh) 2016-02-02 2017-06-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04218B (zh) * 2016-09-30 2017-1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6434066B2 (ja) 2017-01-23 2018-12-05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717161B (zh) * 2019-12-20 2021-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42094A1 (en) * 2005-07-04 2007-01-10 Fujinon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TW200811503A (en) * 2006-08-21 2008-03-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n imaging optical lens
TW200811572A (en) * 2006-08-17 2008-03-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assembly for taking image
TW200949336A (en) * 2008-05-28 2009-12-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Short overall length imaging lens system with four lenses
TW201116847A (en) * 2009-11-13 2011-05-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capturing lens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7238B2 (en) 2005-10-10 2007-10-02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rray
US7369920B2 (en) 2006-03-21 2008-05-06 Mks Instruments, Inc.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with optimized performance
CN101726834A (zh) * 2008-10-14 2010-06-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TWI398685B (zh) * 2010-07-16 2013-06-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光學鏡片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42094A1 (en) * 2005-07-04 2007-01-10 Fujinon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TW200811572A (en) * 2006-08-17 2008-03-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assembly for taking image
TW200811503A (en) * 2006-08-21 2008-03-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n imaging optical lens
TW200949336A (en) * 2008-05-28 2009-12-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Short overall length imaging lens system with four lenses
TW201116847A (en) * 2009-11-13 2011-05-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capturing lens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70139A1 (en) 2012-07-05
TW201137429A (en) 2011-11-01
US20120170138A1 (en) 2012-07-05
US8199418B2 (en) 2012-06-12
US20110261470A1 (en) 2011-10-27
US8717690B2 (en) 2014-05-06
US8582215B2 (en) 2013-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3781B (zh) 攝影光學鏡頭
TWI414840B (zh) 成像透鏡系統
TWI398685B (zh) 攝影光學鏡片組
TWI410693B (zh) 取像用光學透鏡組
TWI391701B (zh) 取像光學鏡頭
TWI432773B (zh) 攝影透鏡組
TWI424189B (zh) 成像光學鏡頭
TWI408409B (zh) 取像光學鏡組
TWI400506B (zh) 攝像光學鏡片組
TWI406027B (zh) 取像用光學鏡頭
TWI418877B (zh) 成像用光學系統
TWI390244B (zh) 攝影鏡頭
TWI435135B (zh) 光學透鏡系統
TWI409522B (zh)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
TWI424187B (zh) 拾像光學系統
TWI401485B (zh) 成像光學鏡片組
TWI439750B (zh) 光學取像鏡頭
TWI404972B (zh) 成像光學鏡組
TWI418876B (zh) 光學攝像系統
TWI388878B (zh) 取像光學鏡片組
TWI416197B (zh) 廣視角攝像鏡頭
TWI421533B (zh) 光學攝影鏡頭
TWI407142B (zh) 攝像透鏡組
TWI421557B (zh) 攝像透鏡系統
TWI407140B (zh) 攝像光學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