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1125A - 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1125A
CN107021125A CN201610814779.XA CN201610814779A CN107021125A CN 107021125 A CN107021125 A CN 107021125A CN 201610814779 A CN201610814779 A CN 201610814779A CN 107021125 A CN107021125 A CN 107021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axletree
linking part
perambulator
driv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47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浅野顺
浅野顺一
山口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21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11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8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or at right angles to, the whee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5/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 carts
    • B62B5/0026Propulsion aids
    • B62B5/0033Electric motors
    • B62B5/0036Arrangements of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6Mud-guards or protecting devices fo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205/00Hand-propelled vehicles or sledges being foldable or dismountable when not in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婴儿车(1)具备:车轮部件(4),存在多个,并分别含有车轮(41)、与该车轮连接的车轴(42)以及支撑该车轴使其能够旋转自如的车轴保持体(43);座位部件(8a、8b);婴儿车主体(2),具有支撑多个车轮部件的基框(11),和连结于基框并支撑座位部件的上部框(12);以及驱动元件(51、52),与多个车轮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车轮部件的车轴连接,并驱动该车轴。基框包含前后连结部(11a、11b),该前后连结部架设于在前后方向(d1)上排列的两个车轮部件的车轴保持体之间,并与该两个车轴保持体中的每个车轴保持体相连结。

Description

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驱动元件而驱动车轮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例如,在JP2011-68336A中公开了一种带电动机的婴儿车。在JP2011-68336A所记载的婴儿车中,当按压手柄时,会驱动连接于后轮的电动机。特别地,JP2011-68336A所记载的婴儿车通过连接于电源的电动机自行行进。也就是说,JP2011-68336A所记载的婴儿车即使操作者不推,也能够仅通过电动机的驱动力而独立地行驶。
在行驶过程中,当前轮撞上障碍物时,来自障碍物的反作用力会使前轮与后轮接近。这时,在JP2011-68336A记载的婴儿车中,由于后轮通过电动机进行驱动,因此也受电动机的作用,使后轮和前轮接近。也就是说,当前轮撞上障碍物时,来自障碍物的反作用力和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都作用于婴儿车,多重地起到使前轮和后轮接近的作用。因此,在带电动机的婴儿车中,期待一种能够充分承受在行驶过程中使前轮和后轮接近的作用的框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以上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由驱动元件驱动车轮的婴儿车的框结构。
本发明的婴儿车具备:车轮部件,存在多个,并分别含有车轮、与该车轮连接的车轴以及支撑该车轴使其能够旋转自如的车轴保持体;
座位部件;
婴儿车主体,具有支撑多个上述车轮部件的基框,和连结于上述基框并支撑上述座位部件的上部框;以及
驱动元件,与多个上述车轮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车轮部件的车轴连接,并驱动该车轴,
其中,上述基框包含前后连结部,该前后连结部架设于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两个车轮部件的车轴保持体之间,并与该两个车轴保持体中的每个车轴保持体相连结。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备:检测元件,检测输入至上述婴儿车主体的、与行驶操作相关的信息;以及控制装置,基于上述检测元件所检测的信息来控制上述驱动元件,并以此调整由该驱动元件经由上述车轴向上述车轮传达的驱动力。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上述婴儿车主体还具有连接于上述上部框的把手,上述检测元件设置于上述把手,并对与施加于该把手的负重有关的信息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与上述前后连结部连结的前方的车轮部件的车轴保持体可以作为脚轮而构成,与上述前后连结部连结的后方的车轮部件的车轴可以连接于上述驱动元件。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上述基框还可以包含附加的前后连结部,该附加的前后连结部架设于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两个车轮部件的车轴保持体之间,且与该两个车轴保持体的每个车轴保持体相连结,其中,连结于上述附加的前后连结部的两个车轮部件与连结于上述前后连结部的两个车轮部件互不相同,上述前后连结部与上述附加的前后连结部在左右方向上隔开一段距离而配置。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具备附加的驱动元件,该附加的驱动元件连接于多个上述车轮部件中的一个车轮部件的车轴,并驱动该车轴,其中,连接于上述驱动元件的车轮部件与连接于上述附加的驱动元件的车轮部件互不相同,连结于上述附加的前后连结部的前方的车轮部件的车轴保持体作为脚轮而构成,连结于上述附加的前后连结部的后方的车轮部件的车轴与上述附加的驱动元件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上述上部框可以经由连杆部件连接于上述基框,并通过相对于上述连杆部件进行旋转而相对于该基框能进行折叠,上述前后连结部可以在上述上部框相对于上述基框进行折叠的状态的前后,维持连结于上述前后连结部的两个车轮部件的车轴保持体之间的间隔不变。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上述前后连结部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
当婴儿车在行驶过程中其前方的车轮撞上障碍物时,来自障碍物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婴儿车,使前方的车轮与后方的车轮接近。关于这点,通过本发明,由于前后连结部连结着在前后方向排列的两个车轮部件的车轴保持体,因此前后连结部能够充分地承受使前方的车轮与后方的车轮接近的、来自障碍物的反作用力。从而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适合由驱动元件驱动车轮的婴儿车的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从正面以展开状态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婴儿车的图。
图2为从侧面示出拆除座位部件的、处于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的婴儿车的图。
图3为示出沿图2所示的线III-III的婴儿车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4为示出沿图2所示的线IV-IV的婴儿车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5为从侧面示出的、图2所示的婴儿车处于折叠状态的的图。
图6为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结构的框图。
图7为从后方示出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驱动元件以及车轮的立体图。
图8为示出构成驱动元件的直流电动机的连接关系的电路图。
图9为示出连接于驱动元件和控制装置的电源的立体图。
图10为扩大示出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把手的俯视图。
图11为用于对设置于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把手的检测元件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检测元件的电路图。
图13为示出基于来自检测元件的信息对驱动元件的驱动力进行调整的例子的图表
图14为用于对向前方推进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把手时的检测元件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图15为用于对向下方按下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把手时的检测元件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图16为用于对向后方拉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把手时以及下坡道时的检测元件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图17为用于对使图1所示的婴儿车转向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8为示出用脚操作倾斜杆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19为扩大示出基框的后方部分的侧面图。
图20为示意性地扩大示出基框的后方部分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20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1为从正面方向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的图。在图1所示的婴儿车1中,在婴儿车主体2支撑有第一座位部件8a以及第二座位部件8b。第一座位部件8a以及第二座位部件8b是婴幼儿就座的位置,是左右并排配置的部件。为了保护就座于座位部件8a、8b的婴幼儿避免被日照和/或风吹,在各座位部件8a、8b设置有车篷9a、9b。
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相对于婴儿车1以及其构成元件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用语在没有特别指示时,是指以握住并操作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1的把手20的操作者为基准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进一步地具体来说,“前后方向d1”相当于相对图1的纸面而言的表里方向。并且,如果没有特别指示,“前”是指推把手的操作者朝向的一侧,在图1的纸面上的表面侧为前。另一方面,“上下方向d3”是指与前后方向正交并与接地面正交的方向。因此,当接地面为水平面时,“上下方向d3”是指竖直方向。另外,“左右方向d2”是指宽度方向,是与“前后方向d1”和“上下方向d3”都正交的方向。
图2从侧面示出了拆除座位部件8a、8b的状态下的婴儿车1。图2所示的婴儿车主体2由框本体10和与框本体10连接的把手20构成。
在框本体10,支撑了多个车轮部件4的基框11上连接有支撑两个座位部件8a、8b的上部框12。上部框12相对于基框11以倾斜的状态被支撑。上部框12的前方区域与基框11的前方区域经由前方连杆部件13而连接,上部框12的中间区域与基框11的后方区域经由中间连杆部件14而连接。前方连杆部件13以及中间连杆部件14起到连杆的作用,从而能够使上部框12相对于基框11旋转。
特别地,在基框11设置有在左右方向d2上隔开距离配置的左右的前后连结部11a、11b。左右的前后连结部11a、11b沿前后方向d1延伸,在该左右的前后连结部11a、11b的后端连结有后方连结部11c。
各前后连结部11a、11b在其前方区域安装有前轮用的车轮部件4,且在其后方区域安装有后轮用的车轮部件4。在图3和图4中分别示出前方用的车轮部件4和后方用的车轮部件4。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构成车轮部件4的元件,在车轮41连接有车轴42,该车轴42旋转自如地被车轴保持体43所支撑。
如图3所示,在前方用的车轮部件4设有两个车轮41,该两个车轮41以能够旋转自如的方式被车轴42的两端所支撑。车轴42在与左右方向d2平行的方向具有长边轴,并给两个车轮41定义了共同的旋转轴线Ar1。前方用车轴保持体43在两个车轮41之间支撑车轴42。该前方用车轴保持体43作为所谓的脚轮(caster)而构成。也就是说,车轴保持体43以旋转轴线Ar1为中心支撑车轴42,使其能够旋转自如,并且以与旋转轴线Ar1非平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旋转轴线Ar1正交的方向平行的转向轴线As1为中心,能使车轴42旋转。也就是说,前方的车轮41以能够自转并且能够改变前方的车轮41朝向的方式被车轴保持体43支撑。
特别地,作为构成图3所示的车轴保持体43的元件,在基框11的前后连结部11a、11b固定有固定体43a,而相对于该固定体43a,旋转体43c经由脚轮轴43b能够旋转自如地被设置。脚轮轴43b具有与上下方向d3平行的长边轴,并定义出转向轴线As1。另外,在旋转体43c形成有供车轴42插入的贯通孔43d。通过将车轴42插入贯通孔43d,车轴42能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旋转体43c所支撑。
与此相对,在后方用的车轮部件4中,如图4所示,一个车轮41连接于车轴42的一端并被其所支撑而能以旋转轴线Ar2为中心进行自如的旋转,但不能自如地进行转向。车轴42在与左右方向d2平行的方向具有长边轴,并定义出车轮41的旋转轴线Ar2。车轴42的另一端与驱动元件51、52连接。对于驱动元件51、52,参考图6和图7,在后文中进行说明。
图4所示的后方用的车轴保持体43未构成为脚轮。也就是说,图4所示的后方用的车轴保持体43支撑车轴42使其以旋转轴线Ar2为中心能自如地旋转,并将车轮41的朝向维持在一定的方向。
返回至图2,这样,前后连结部11a、11b架设于在前后方向d1上排列的两个车轮部件4的车轴保持体43之间,并与该两个车轴保持体43的每个连结。前后连结部11a、11b保持前方的车轮41与后方的车轮41的间隔一定,作为使整体作为一体进行变形的刚架而构成。也就是说,前后连结部11a、11b的一部分不会相对于其他部分旋转或错位。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前后连结部11a、11b通过将单一的管件弯曲而一体成形。
后方连结部11c也称为倾斜杆(tipping bar)。倾斜杆11c是操作者用脚辅助操纵婴儿车1时所使用的部分。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倾斜杆11c构成基框11的骨架的一部分,从而提高了基框11的刚性。如图2所示,作为构成倾斜杆11c的元件,在左右的前后连结部11a、11b的后端连接有左右的弯曲区域11d、11e,左右的弯曲区域11d、11e之间由中间区域11f连结。
弯曲区域11d、11e构成连接沿前后方向d1而设的前后连结部11a、11b和沿左右方向d2而设的中间区域11f的部分。图2所示的各弯曲区域11d、11e以越靠向沿前后方向d1的后方越接近左右方向d2的中央的方式弯曲。
中间区域11f构成倾斜杆11c中的、供操作者放置的脚的区域。图2所示的中间区域11f在比后方的车轮41更靠后方的位置沿左右方向d2以直线状延伸。
构成该倾斜杆11c的左右的弯曲区域11d、11e以及中间区域11f为一体成形。进一步地,倾斜杆11c与左右的前后连结部11a、11b也为一体成形,从而构成基框11。该情况对于维持基框11的强度并削减部件数量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连结部11a、11b和倾斜杆11c通过将单一的管件弯曲而一体成形。当然,前后连结部11a、11b和倾斜杆11c也可以连结分别成形的管件而构成,对其具体方式不做特别限定。
在上部框12设置有在左右方向d2上隔开距离配置的左右的侧上部框12a、12b。在左右的侧上部框12a、12b之间,配置有中间框12c。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侧的侧上部框12a和中间框12c之间配置有第一座位部件8a,在右侧的侧上部框12b和中间框12c之间配置有第二座位部件8b。
左右的侧上部框12a、12b和中间框12c的后端通过后方上部框12d而连结。在后方上部框12d安装有把手20。把手20是供操作者用手操作的部分。对于把手20,参考图10至图17在后文中进行说明。
应予说明,在图示的例中,左右的侧上部框12a、12b与后方上部框12d通过将单一的管件弯曲成形从而形成为一体。但是,左右的侧上部框12a、12b与后方上部框12d也可以作为个别的部件而形成。
左右的侧上部框12a、12b的前端通过横连结杆12e和上部侧连杆框13a而连结。其中,横连结杆12e沿左右方向d2形成为直线状,中间框12c的前端连接于横连结杆12e的中间区域。
上部侧连杆框13a起到连杆的作用,具有朝向比横连结杆12e更靠前方的区域突出的弯曲的形状。并且,在上部侧连杆框13a的前方区域和左右的前后连结部11a、11b的前端架设有基侧连杆框13b。基侧连杆框13b的前端固定连结于上部侧连杆框13a,基侧连杆框13b的左右的后端经由横连结连杆13c以能够旋转自如的方式连接于左右的前后连结部11a、11b。横连结连杆13c沿左右方向d2形成为直线状,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于左右的前后连结部11a、11b的前端。通过上部侧连杆框13a、基侧连杆框13b和横连结连杆13c构成起到连杆作用的前方连杆部件13。
应予说明,左右的中间连杆部件14架设在左右的侧上部框12a、12b的中间区域和左右的前后连结部11a、11b的后方区域。各中间连杆部件14起到连杆的作用,相对于侧上部框12a、12b和前后连结部11a、11b能进行旋转。
具有以上框结构的婴儿车1能够从图1和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折叠为图5所示的折叠状态。图5为从侧面示出的、图2所示的婴儿车1处于折叠状态的图。
首先,解除侧上部框12a、12b与上部侧连杆框13a的锁定,利用自重向下方放下把手20。通过该动作,上部侧连杆框13a、基侧连杆框13b和中间连杆部件14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上部框12逐渐被折叠直至与基框11重叠。
以上折叠动作的结果为,如图5所示,从婴儿车1的侧面观察时基框11与上部框12接近并大致平行。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把手20收纳于由一对前后连结部11a、11b和倾斜杆11c包围的空间S内。也就是说,通过折叠动作,把手20被插入到由一对前后连结部11a、11b和倾斜杆11c包围的空间S内。
特别地,在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和图5所示的折叠状态之间,维持在连结于各前后连结部11a、11b的两个车轮部件4的车轴保持体43之间的间隔sp不变。也就是说,在折叠动作的前后,各前后连结部11a、11b能使连结该前后连结部11a、11b的两个车轮部件4的车轴保持体43之间的间隔sp维持不变。
应予说明,将婴儿车1从图5所示的折叠状态恢复成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只要按照与上述的折叠操作相反的顺序操作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中,为了减轻操作者的负担,在车轮部件4的车轴42连接有驱动元件51、52。但是,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说明的那样,现有的婴儿车构成为所谓的自行进式的婴儿车,从而难以按操作者的意图操作婴儿车。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构成为能根据操作者的行驶操作而向车轮41提供驱动力的辅助驱动式的手推婴儿车。
图6为示意性地示出辅助车轮部件4的驱动的结构的框图。如图6所示,多个车轮部件4中的几个车轮与驱动元件51、52连接。驱动元件51、52是驱动车轮部件4的构成元件,换言之,是向车轮部件4提供驱动力的构成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两个驱动元件,即第一驱动元件51和第二驱动元件52,第一驱动元件51用于驱动左后方的车轮41,第二驱动元件52用于驱动右后方的车轮41。
图7中扩大示出了驱动元件51、52的周边结构。图7所示的驱动元件51、52作为驱动车轴42的直流电动机而构成。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驱动元件(例如直流电动机)51、52的主轴经由未图示的动力传达元件(例如齿轮)与车轴42的端部连结。应予说明,车轴42可以与驱动元件51、52的主轴一体构成,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部件构成。
由直流电动机构成的驱动元件51、52配置在架设于一对前后连结部11a、11b的收容箱70内,在该收容箱70内被所对应一侧的前后连结部11a、11b所支撑。在图8以电路图示出驱动元件51、52的连接关系。如图8所示,由直流电动机构成的两个驱动元件51、52相对于作为电池的电源75串联连接。通过两个直流电动机的串联连接,有助于根据来自接地面的负载而调整驱动力,关于这点在后文中进行说明。
返回至图6,各驱动元件51、52连接于收容在收容箱70的控制装置7,并由该控制装置7控制。该控制装置7还与检测元件6连接,并将来自检测元件6的信息作为输入信息收取。并且,控制装置7基于来自检测元件6的信息来控制各驱动元件51、52,以此调整从各驱动元件51、52提供到车轮41的驱动力。这样的控制装置7可以是例如具备中央处理装置(CPU)和寄存器(REGISTER)的微控制器,或可编程控制器(PLC)。
控制装置7与电池即电源75电连接。电源75为用于向控制装置7和驱动源5供给电流的部件。典型的是,电源75可以充电,并且,在脱离婴儿车主体2的状态下也能对其进行充电。
在图9扩大示出电源75。如图9所示,电源75可插拔自如地安装于电池座76。电池座76安装于收容箱70,并经由收容箱70被基框11所支撑(参考图7)。电池座76具有收容电源75的收容空间76a,电源75能够沿上下方向d3进入(access)收容空间76a。
在电池座76的底部设有电池座端子76e,电池座端子76e经由布线77与控制装置7和驱动元件51、52连接。
在电源75收容在电池座76的状态下,电池座端子76e与设置在电源75的电池端子75e电连接。因此,在电源75收容于电池座76的状态下,来自电源75的电流经由电池座端子76e被输送至控制装置7和驱动元件51、52。
检测元件6是用于检测输入至婴儿车主体2的、与行驶操作相关的信息的元件。检测元件6所检测的与行驶操作相关的信息只要是由操作者输入至婴儿车主体2的信息即可,不做特别限定。作为与行驶操作相关的信息的一个例子,可以是与来自操作把手20的负重相关的信息,或者是与操作者使婴儿车1行驶时的速度相关的、涉及车轮41的旋转数的信息。
返回图2,本实施方式的检测元件6设置在把手20,且可以检测关于施加于该把手20的负重的信息,换言之,检测元件6可以检测能够对施加到把手20的负重进行特定的信息。下面,首先对把手20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后对设置于把手20的检测元件6进行说明。
在图10扩大示出了把手20。如图10所示,在把手20配置有供操作者放置手的操作部件21,把手主体22将操作部件21与婴儿车主体2连结。把手主体22在与上部框12的连结部c1紧固于该上部框12。
特别地,作为构成把手主体22的元件,有从后方上部框12d延伸出的柱体(column)22a,配置于柱体22a的两侧的侧杆22b、22c。操作部件21(例如,握柄(grip))构成为在左右方向d2上隔开一段间隔排列的两个握柄部21a、21b,左侧的握柄部21a架设在左侧的侧杆22b和柱体22a之间,右侧的握柄部21b架设在右侧的侧杆22c和柱体22a之间。
图11扩大示出了设置于柱体22a的检测元件6,图12示出了检测元件6的电路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作为检测元件6的多个应变仪(strain gauge)61粘贴在柱体22a内的内部方材22d。多个应变仪61构成桥接电路以测量把手主体22的形变。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方形的内部方材22d的上侧的面配置有两个应变仪61,在内部方材22d的下侧的面配置有两个应变仪61,这四个应变仪61的结构相同。应予说明,图示的内部方材22d是中空的部件,但也可以为实心的部件。
在图13,以图表形式示出了根据应变仪61检测到的形变来决定由驱动元件51、52提供的驱动力的控制的一个例子。在图13的图表中,横轴表示应变仪61检测到的形变,将粘贴在内部方材22d的上侧的面的应变仪61伸长的情况或者粘贴在内部方材22d的下侧的面的应变仪61缩短的情况设为正值,将粘贴在内部方材22d的上侧的面的应变仪61缩短的情况或者粘贴在内部方材22d的下侧的面的应变仪61伸长的情况设为负值。纵轴表示驱动车轮41的驱动力,将使车轮41向前进方向旋转的驱动力设为正值,将使车轮41向后退方向旋转的驱动力设为负值。
如图13所示,当应变仪61所检测的形变的大小小于下限值α1时,控制装置7以不向车轮41提供驱动元件51、52的驱动力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即使向婴儿车1施加干扰或非预期的操作,也能够防止婴儿车1未按意图地移动的现象。
当应变仪61所检测的形变的大小大于下限值α1时,控制装置7以与应变仪61检测到的形变的大小成比例地向车轮41提供驱动元件51、52的驱动力的方式进行控制。在图13的图表中,在应变仪61伸长的情况下,提供使成为对象的车轮41向前进方向旋转的驱动力,在应变仪61缩短的情况下,提供使成为对象的车轮41向后退方向旋转的驱动力。
另一方面,当施加于把手20的形变的大小大于上限値α2时,控制装置7以将驱动元件51、52的驱动力作为上限驱动力F提供给成为对象的车轮41的方式进行控制。
接下来,对具有以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特别地,从图2了解到,构成检测元件6的四个应变仪61在上下方向d3上位于比操作部件21更靠上方的位置,操作部件21位于比连结部c1更靠后方且更靠下方的位置。通过这样的设置,应变仪61按以下的图14至图17所示的方式作用。图14至图17是用于说明在对把手20进行操作时的应变仪61的作用的图。应予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当将内部方材22d在与其长边方向平行的平面区划成两部分的、成为上侧的部分设为上区域A1,将成为下侧的部分设为下区域A2(参考图11)。
如图14所示,在操作者握住操作部件21将婴儿车1向前后方向d1上的前方推进的情况下,内部方材22d的上区域A1伸长,下区域A2缩短。上区域A1伸长且下区域A2缩短的信息被四个应变仪61测量。被应变仪61测量的信息被传送至控制部装置7。接收到信息的控制装置7识别出操作部件21被向前方推进或被向下方按下,并向串联连接了作为驱动元件51、52的两个直流电动机的电路提供与应变仪61所测量的值相对应的电流。由此,直流电动机旋转,连接于直流电动机的车轴42使车轮41向前进方向旋转。由此,通过驱动元件51、52对车轮41的旋转进行辅助,减轻了操作者向前方推婴儿车1时的负担。
在行驶面有高低差的情况下,操作者会向上下方向d3的下方按下操作部件21,以使前方的车轮41浮起。如图15所示,在操作者向下方按下操作部件21的情况下,与图14的情况相同,内部方材22d的上区域A1伸长,下区域A2缩短。上区域A1伸长且下区域A2缩短的信息被四个应变仪61测量并传输送至控制装置7。接收到信息的控制装置7识别出操作部件21被向前方推进或被向下方按下,并向串联连接了两个直流电动机的电路提供与应变仪61所检测到的值相对应的电流。由此,直流电动机旋转,与直流电动机连接的车轴42使后方的车轮41向前进方向旋转。也就是说,操作部件21被向下方按下的情况与操作部件21被向前方推进的情况相同,使后方的车轮41向前进方向旋转。其结果,即使进行在越过高低差的动作的过程中,也能够接受驱动元件51、52的驱动力的辅助,并能够无过度负担地推进婴儿车1。
另一方面,在下坡道推进婴儿车1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操作者握住操作部件21向前后方向d1的后方拉婴儿车1。这时,与图14和图15的情况相反,内部方材22d的上区域A1缩短,下区域A2伸长。上区域A1缩短且下区域A2伸长的信息被四个应变仪61测量,并被传送至控制装置7。接收到信息的控制装置7识别出操作部件21被拉向后方,并向串联连接了两个直流电动机的电路以与图14和图15的情况相反的方向提供与应变仪61所测量到的值相对应的电流。由此,直流电动机旋转,与直流电动机连接的车轴42使后方的车轮41向后退方向旋转。由此,通过直流电动机对车轮41的旋转进行辅助,减轻了操作者向后方拉婴儿车1时的负担。
接下来,在使婴儿车1转向时,如图17所示,通过使向前方推两个握柄部21a、21b的力产生差异,能够使婴儿车1转向。在图17的示例中,通过使施加于右侧的握柄部21b的力大于施加到左侧的握柄部21a的力,能够使婴儿车1向左转向。即使向两个握柄部21a、21b施加不同的力,也与图14的情况相同,内部方材22d的上区域A1伸长,下区域A2缩短。上区域A1伸长且下区域A2缩短的信息被四个应变仪61测量,并被传送至控制装置7。接收到应变仪61检测到的情报的控制装置7识别出操作部件21被向前方推进或者被向下方按下,并向串联连接了两个直流电动机的电路提供与应变仪61所测量到的值相对应的电流。在图8所示的串联电路中,当作为驱动元件51、52的两个直流电动机为相同构成时,流过两个直流电动机的电流的大小也相等,因此认为两个直流电动机向车轮41提供的驱动力也相等。
但是,当使婴儿车1向左转向时,与成为外轮的右侧的车轮部件4相比,成为内轮的左侧的车轮部件4受到更大的来自接地面的阻力,使得连接于成为内轮的左侧的车轮部件4的作为驱动元件51的直流电动机难以旋转。当连接于成为内轮的左侧的车轮部件4的作为驱动元件51的直流电动机的旋转数降低时,在该直流电动机产生的反电动势降低,从而在串联电路容易流过更多的电流。其结果,在连接于成为外轮的右侧的车轮部件4的作为驱动元件52的直流电动机中流过的电流相对变多,能够向成为外轮的右侧的车轮41提供更大的驱动力。由此,容易使成为外轮的右侧的车轮41旋转,使得能够顺利地进行转向动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具备:多个车轮部件4,分别含有车轮41、与该车轮41连接的车轴42以及支撑该车轴使其能够旋转自如的车轴保持体43;座位部件8a、8b;婴儿车主体2,具有支撑多个车轮部件4的基框11,和连结于基框11并支撑座位部件8a、8b的上部框12;以及驱动元件51、52,与多个车轮部件4中的至少一个车轮部件4的车轴42连接,并驱动该车轴42,其中,基框11包含前后连结部11a、11b,该前后连结部11a、11b架设于在前后方向d1上排列的两个车轮部件4的车轴保持体43之间,并与该两个车轴保持体43中的每个车轴保持体43连结。在行驶过程中,当前方的车轮41撞上障碍物时,来自障碍物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婴儿车1,以使前方的车轮41接近后方的车轮41。关于这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前后连结部11a、11b连结在前后方向d1上排列的两个车轮部件4的车轴保持体43之间,因此能够由前后连结部11a、11b承受使前方的车轮41和后方的车轮41接近的、来自障碍物的反作用力。此外,当由驱动元件51、52驱动后方的车轮41时,即使撞上障碍物而使婴儿车1停止,驱动元件51、52也会持续驱动后方的车轮41。因此,由于来自驱动元件51、52的驱动力,婴儿车1受到使后方的车轮41接近前方的车轮41的作用。关于这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前后连结部11a、11b连结在前后方向d1上排列的两个车轮部件4的车轴保持体43之间,因此即使在停止过程中驱动元件51、52持续驱动后方的车轮41的情况下,前后连结部11a、11b也能够承受使前方的车轮41和后方的车轮41接近的作用。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前后连结部11a、11b而充分承受在行驶过程中使前方的车轮41和后方的车轮41接近的负载(作用),能够向由驱动元件51、52驱动车轮41的婴儿车1提供合适的框结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还具备:检测元件6,检测输入至婴儿车主体2的与行驶操作相关的信息;以及控制装置7,基于检测元件6所检测的信息来控制驱动元件51、52,以此调整由该驱动元件51、52经由车轴42向车轮41传达的驱动力。根据这种方式,能够配合婴儿车1的行驶操作对来自驱动元件51、52的向车轮41的驱动力进行调整,因此能够按照操作者的意图对婴儿车1进行操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前后连结部11a、11b连结的前方的车轮部件4的车轴保持体43作为脚轮而构成,与前后连结部11a、11b连结的后方的车轮部件4的车轴42连接于驱动元件51、52。通过基框11经由脚轮3来支撑前方的车轮41,能够顺利地进行婴儿车1的转向操作。另外,考虑到供操作者操作的把手20位于后方和/或乘坐婴儿车1的婴幼儿的重心,后方的车轮41容易负重,从而能够稳定地接地于接地面。通过向稳定地接地的后方的车轮41提供来自驱动元件51、52的驱动力,能够稳定地实现驱动元件51、52的驱动辅助。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基框11还包含附加的前后连结部11b,该附加的前后连结部11b架设于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两个车轮部件4的车轴保持体43之间,且与该两个车轴保持体43的每个车轴保持体43相连结,其中,连结于附加的前后连结部11b的两个车轮部件4与连结于前后连结部11a的两个车轮部件4互不相同,前后连结部11a与附加的前后连结部11b在左右方向d2上隔开一段距离而配置。在该情况下,不仅设置有前后连结部11a,还设置有附加的前后连结部11b,因此更能够承受在行驶过程中使前方的车轮41与后方的车轮41接近的负载(作用)。因此,能够向由驱动元件51、52驱动车轮41的婴儿车1提供更合适的框结构。
特别地,根据本实施方式,还具备附加的驱动元件52,该附加的驱动元件52连接于多个车轮部件4中的一个车轮部件4的车轴42,并驱动该车轴42,其中,连接于驱动元件51的车轮部件4与连接于附加的驱动元件52的车轮部件4互不相同,连结于附加的前后连结部11b的前方的车轮部件4的车轴保持体43作为脚轮而构成,连结于附加的前后连结部11b的后方的车轮部件4的车轴42与附加的驱动元件52连接。在该情况下,通过稳定地向接地的后方的车轮41提供来自附加的驱动元件52的驱动力,能够稳定地实现附加的驱动元件52的驱动辅助。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前后连结部11a、11b沿前后方向d1而设。来自障碍物的反作用力和/或来自驱动元件51、52的驱动力能够沿前后方向d1作用,因此在前后连结部11a、11b沿前后方向d1而设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障碍物的反作用力和/或来自驱动元件51、52的驱动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上部框12经由连杆部件13、14连接于基框11,通过上部框12相对于连杆部件13、14进行旋转,能够使上部框12相对于该基框11进行折叠,前后连结部11a、11b在上部框12相对于基框11进行折叠的状态的前后,维持连结于该前后连结部11a、11b的两个车轮部件4的车轴保持体43之间的间隔sp不变。通过该方式,前后连结部11a、11b能够与婴儿车1的姿势无关地维持两个车轮部件4的间隔sp。因此,前后连结部11a、11b能够与行驶状态无关地、稳定地承受使前方的车轮41与后方的车轮41接近的负载(作用)。其结果,能够向由驱动元件51、52驱动车轮41的婴儿车1提供更合适的框结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驱动元件51提供驱动力的车轮部件4与由附加的驱动元件52提供驱动力的车轮部件4在左右方向d2上的位置不同,驱动元件51和附加的驱动元件52分别包含直流电动机,驱动元件51的直流电动机与附加的驱动元件52的直流电动机相对于作为电池的电源75串联连接。在使婴儿车1转向的情况下,与成为外轮的车轮41相比,成为内轮的车轮41受到来自接地面的更大的阻力。因此,在将两个驱动元件51、52的直流电动机串联连接的情况下,连接于成为内轮的车轮41的作为驱动元件51的直流电动机难以旋转。当连接于成为内轮的车轮41的作为驱动元件51的直流电动机的旋转数降低时,在该直流电动机产生的反电动势降低,从而在串联电路容易流过更多的电流。其结果,连接于成为外轮的车轮41的作为驱动元件52的直流电动机中流过的电流相对变多,能够为成为外轮的车轮41提供更大的驱动力。根据以上情况,当将两个驱动元件51、52的直流电动机串联连接时,在转向动作中容易使成为外轮的车轮41旋转,能够顺利地进行转向动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婴儿车主体2具有支撑多个车轮部件4的框本体10和连接于框本体10的把手20,检测元件6设置于把手20,检测元件6可检测与施加于该把手20的负重有关的信息。作为输入至婴儿车主体2的与行驶操作有关的信息,可选择与施加于把手20的负重有关的信息,由此能够根据操作者的关于行驶操作的意图,从驱动元件51、52向车轮41提供驱动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把手20具有供操作者放置手的操作部件21和连结操作部件21与婴儿车主体2的把手主体22,当检测元件6检测到操作部件21被推向前方的信息或者被按向下方的信息时,控制装置7使驱动元件51、52提供使车轮41前进的驱动力,当检测元件6检测到操作部件21被拉向后方的信息时,控制装置7使驱动元件51、52提供使车轮41向后退的驱动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配合操作者对操作部件21的操作来调整驱动元件51、52驱动车轮41时的朝向。特别地,即使在为了越过接地面的高低差等而向下方按下操作部件21使得前轮41浮起的情况下,驱动元件51、52也能够驱动后方的车轮41使其前进。因此,即使在进行越过高低差的动作过程中,也能够接受来自驱动元件51、52的驱动力的辅助,同时能无过度负担地推进婴儿车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检测元件6包括安装于把手20的把手主体22的多个应变仪61,就至少一个应变仪61而言,其在操作部件21被推向前方或被按向下下方时伸长且在操作部件21被拉向后方时缩短,或者,其在操作部件21被推向前方或被按向下方时缩短且在操作部件21被拉向后方时伸长。根据这种方式,检测元件6的功能可通过应变仪61所实现,因此能够避免复杂的结构,并能对操作者操作操作部件21的信息进行稳定的检测。从进一步地对操作者操作操作部件21的信息稳定地进行检测的观点出发,优选操作部件21位于比把手主体22和框主体10的连结部c1更靠后方且更靠下方的位置或更靠前方且更靠上方的位置。
特别地,根据本实施方式,操作部件21位于比连结部c1更靠后方且更靠下方的位置,应变仪61安装于把手主体22中的、其与操作部件21的连接处和连结部c1之间的部位。在该情况下,把手主体22中的粘贴了应变仪61的部分与操作者施加于操作部件21的负重联动而灵敏地伸缩。因此,通过应变仪61能够对操作者操作操作部件21的信息进行高精度的检测。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婴儿车1,还具备:电源75,向驱动元件51、52供给电流并能够进行充电;和电池座76,被基框11支撑,电源75能够以插拔自如的方式安装到电池座76,其中,来自电源75的电流经由设置在电池座76的电池座端子76e被输送至驱动元件51、52。通过这种方式,只要从电池座76取下电源75并充电,之后再将电源75插入电池座76,就能够从电源75向驱动元件51、52供给电流。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源75的充电以及安装。
然后,由于长时间的利用等,也能够设想电源充的电被用完的情况。当电源75充的电被用完时,欲使用来推进婴儿车1的车轮41旋转时,由于作为驱动元件51、52的直流电动机作为负载而作用,因此,与不具备直流电动机的婴儿车相比,不容易推进婴儿车1。特别地,在越过行驶面上的高低差时,需要使前方的车轮41浮起而用后方的车轮41使婴儿车1行驶。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8所示,利用倾斜杆11c使前方的车轮41浮起是很方便的。图18是示出用脚操作倾斜杆11c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在图18所示的情况下,由于驱动元件51、52停止,不仅进行图15所示的操作,还进行用脚踩住倾斜杆11c的操作。具体来说,操作者用手向下方按下把手20的操作部件21,同时用脚向下方踩倾斜杆11c。通过该操作,能够在婴儿车1上的两处加载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反向的一对力。该相互反向的一对力构成的偶力,能产生使婴儿车1整体旋转的力矩。其结果,能够以后方的车轮41为基准,使婴儿车1整体向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后方倾斜,使前方的车轮41容易浮起。
在使前方的车轮41浮起后,操作者接下来用手向前方推把手20的操作部件21,同时用脚向前方推倾斜杆11c。由此,还能够同时利用脚的力量,使婴儿车1比较容易地向前方推进。
特别地,在操作者把持把手20,同时推进婴儿车1时,在倾斜杆11c比脚稍位于前方的情况下,容易用脚向前方推倾斜杆11c。考虑到这一点,在婴儿车1的展开状态下,倾斜杆11c的后端11g配置在比把手20的后端20a的更靠前方的位置。
进一步地,参考图19对倾斜杆11c的配置进行说明。图19是扩大示出基框11的后方部分的侧面图。
如图19所示,倾斜杆11c比位于最后方的车轮41的旋转轴线Ar2,甚至比位于最后方的车轮41的后端41a更向后方突出。也就是说,倾斜杆11c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最后方的车轮41的后端41a更靠后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操作者握住把手20并推进婴儿车1的状态下,有助于操作者无需以勉强的姿势将脚放置于倾斜杆11c。但是,倾斜杆11c也可以不比位于最后方的车轮41的旋转轴线Ar2更向后方突出。
另外,在图19中,倾斜杆11c位于上下方向d3上的在位于最后方的车轮41的旋转轴线Ar2与位于最后方的车轮41的上端41b之间的高度对应的位置。也就是说,倾斜杆11c配置在比最后方的车轮41的旋转轴线Ar2更靠上方且比最后方的车轮41的上端41b更靠下方的位置。通过使倾斜杆11c位于比最后方的车轮41的旋转轴线Ar2更靠上方的位置,在婴儿车1行驶过程中,脚尖难以接触到倾斜杆11c。另一方面,通过使倾斜杆11c位于比最后方的车轮41的上端41b更靠下方的位置,在婴儿车1行驶过程中,小腿难以接触到倾斜杆11c。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基框11还具有比位于最后方的车轮41的旋转轴线Ar2更向后方突出的倾斜杆11c。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驱动元件51、52已停止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用脚操作倾斜杆11c来容易地使前方的车轮41浮起,从而容易地越过行驶面上的高低差。其结果,能够改善以驱动元件51、52驱动车轮41的婴儿车1的操作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左右方向d2隔开距离配置的一对前后连结部11a、11b的各自的后端通过倾斜杆11c相互连结。在该情况下,倾斜杆11c还起到基框11中的在左右方向d2上延伸的骨架结构的作用,因此有助于有效地提高基框11的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上部框12相对于基框11处于折叠的状态下,连接于上部框12的婴儿车主体2的把手20将会插入到由一对前后连结部11a、11b和倾斜杆11c包围的空间S内。通过这种方式,在婴儿车1被折叠的状态下,把手20被收容在由一对前后连结部11a、11b和倾斜杆11c包围的空间S内,因此,能够通过一对前后连结部11a、11b和倾斜杆11c保护把手20。特别地,当在把手20配置有检测元件6时,通过保护把手20,能够抑制检测元件6受到物理冲击,从而能够避免检测元件6受损。
接下来,对倾斜杆11c与其他的构成元件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两个驱动元件51、52、控制装置7以及电源75配置在前后方向d1上的、比倾斜杆11c更靠前方的位置。具体来说,两个驱动元件51、52、控制装置7以及电源75被配置在由一对前后连结部11a、11b和倾斜杆11c包围的空间S内。在该情况下,通过一对前后连结部11a、11b和倾斜杆11c,能够保护两个驱动元件51、52、控制装置7以及电源75。
在此,以两个驱动元件51、52、控制装置7以及电源75所代表的用于驱动车轮41的部件有一定重量,容易打乱婴儿车1的重量的平衡。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中,为了保持婴儿车1的重量的平衡,进行了如下所述的措施。在图20以后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基框11的后方部分。
如图20所示,有一定重量的两个驱动元件51、52、控制装置7以及电源75被配置在左右的后方的车轮41之间。通过该配置,这些部件,即驱动元件51、52、控制装置7以及电源75的高度相当于左右的后方的车轮41的高度。因此,能够将有一定重量的这些部件51、52、7以及75配置在相对较低的位置,从而使婴儿车1的重心稳定。进一步地,通过该配置,这些部件51、52、7以及75在前后方向d1上的位置接近后方的车轮41在前后方向d1上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有一定重量的这些部件51、52、7以及75的自重主要由左右的后方的车轮41承受。其结果为,能够使左右的后方的车轮41稳定地按压在行驶面上,从而在通过驱动元件51、52驱动后方的车轮41的情况下,有助于稳定地驱动后方的车轮41。
特别地,第一驱动元件51、第二驱动元件52以及控制装置7配置在比后方的车轮41的上端41b更低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这些部件51、52以及7配置在更低的位置,使婴儿车1的重心进一步稳定。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7配置在第一驱动元件51和第二驱动元件52之间。在该情况下,在左右方向d2上能够比较平衡地配置两个驱动元件51、52以及控制装置7,有助于提高婴儿车1的重量的平衡。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仅是驱动元件51、52,控制装置7以及电源75也配置在左右的后方的车轮41之间。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有一定重量的控制装置7以及电源75也配置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因此使婴儿车1的重心进一步稳定。另外,通过将驱动元件51、52、控制装置7以及电源75集中配置在左右的后方的车轮41之间,能够缩短连结它们的配线的长度,有助于降低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基框11具有在左右方向d2上隔开距离配置的一对前后连结部11a、11b,和将一对前后连结部11a、11b的各自后端相互连结的后方连结部11c,驱动元件51、52和控制装置7收容在架设在一对前后连结部11a、11b的收容箱70中。在该情况下,能够将驱动元件51、52以及控制装置7集中配置在收容箱70内,能够高效地进行组装工作。
应予说明,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以下,对一个变形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以左右的方式排列设置的两个座位部件8a、8b的例子,但座位部件8a、8b的数量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可以设置单一的座位部件,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座位部件,还可以将两个以上的座位部件以前后的方式排列。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两个驱动元件51、52的两个直流电动机相对于作为电池的电源75串联连接的例子,但关于直流电动机的电路设计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作为驱动元件51、52的直流电动机也可以相对于电源75并联连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由应变仪61构成检测元件6的例子,但检测元件6的构成形式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只要检测元件6能够检测输入至婴儿车主体2的与行驶操作相关的信息,就可以任意选用,作为其他的例子,也可以作为安装于把手主体22的扭矩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磁致伸缩传感器等而构成。例如,作为压力传感器,也可以是将施加于把手20的负重作为动作流体的压力的变化而进行捕捉,再以感压元件经由隔膜测量该压力的变化,之后以电信号输出的类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由单一的支柱构成的柱体22a连结后方上部框12d与操作部件21的例子,但柱体22a的形式不限定与上述例子。柱体22a也可以由多个支柱构成,并连结后方上部框12d与操作部件2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操作部件21位于比连结部c1的更靠后方且更靠下方的位置的例子,但操作部件21的配置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只要至少一个应变仪61满足在操作部件21被推向前方推或被按向下方时伸长且在操作部件21被拉向后方时缩短,或者,在操作部件21被推向前方或被按向下方时缩短且在操作部件21被拉向后方时伸长的条件,则操作部件21的配置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使操作部件21位于比连结部c1更靠前方且更靠上方的位置,可以使应变仪61在比操作部件21更靠后方的位置安装于把手主体22。
应予说明,以上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几个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多个变形例的适当组合。

Claims (8)

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车轮部件,存在多个,并分别含有车轮、与该车轮连接的车轴以及支撑该车轴使其能够旋转自如的车轴保持体;
座位部件;
婴儿车主体,具有支撑多个所述车轮部件的基框,和连结于所述基框并支撑所述座位部件的上部框;以及
驱动元件,与多个所述车轮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车轮部件的车轴连接,并驱动该车轴,
其中,所述基框包含前后连结部,该前后连结部架设于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两个车轮部件的车轴保持体之间,并与该两个车轴保持体中的每个车轴保持体相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检测元件,检测输入至所述婴儿车主体的、与行驶操作相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装置,基于所述检测元件所检测的信息来控制所述驱动元件,并以此调整由该驱动元件经由所述车轴向所述车轮传达的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婴儿车主体还具有连接于所述上部框的把手,
所述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把手,并对施加于该把手的负重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前后连结部连结的前方的车轮部件的车轴保持体作为脚轮而构成,
与所述前后连结部连结的后方的车轮部件的车轴连接于所述驱动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框还包含附加的前后连结部,该附加的前后连结部架设于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两个车轮部件的车轴保持体之间,且与该两个车轴保持体的每个车轴保持体相连结,其中,连结于所述附加的前后连结部的两个车轮部件与连结于所述前后连结部的两个车轮部件互不相同,
所述前后连结部与所述附加的前后连结部在左右方向上隔开一段距离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附加的驱动元件,该附加的驱动元件连接于多个所述车轮部件中的一个车轮部件的车轴,并驱动该车轴,其中,连接于所述驱动元件的车轮部件与连接于所述附加的驱动元件的车轮部件互不相同,
连结于所述附加的前后连结部的前方的车轮部件的车轴保持体作为脚轮而构成,
连结于所述附加的前后连结部的后方的车轮部件的车轴与所述附加的驱动元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框经由连杆部件连接于所述基框,并通过相对于所述连杆部件进行旋转而相对于该基框能进行折叠,
所述前后连结部在所述上部框相对于所述基框进行折叠的状态的前后,维持连结于所述前后连结部的两个车轮部件的车轴保持体之间的间隔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后连结部沿前后方向而设。
CN201610814779.XA 2015-09-11 2016-09-09 婴儿车 Pending CN1070211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9455 2015-09-11
JP2015179455A JP6702674B2 (ja) 2015-09-11 2015-09-11 乳母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1125A true CN107021125A (zh) 2017-08-08

Family

ID=58320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4779.XA Pending CN107021125A (zh) 2015-09-11 2016-09-09 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02674B2 (zh)
KR (1) KR20170031624A (zh)
CN (1) CN107021125A (zh)
TW (1) TWI69836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5404A (zh) * 2007-06-08 2010-05-26 荷兰商伍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婴儿车
CN102101490A (zh) * 2009-12-18 2011-06-22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可收合式婴幼儿承载装置
US7987933B1 (en) * 2009-02-12 2011-08-02 Mcclellan John L Motorized stroller apparatus
CN201951519U (zh) * 2010-11-24 2011-08-31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婴儿手推车
US20150066277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Funai Electric Co., Ltd. Manually propelled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39599A1 (de) * 2008-08-25 2010-03-04 Pouyan Anvari Komfort-Kinderwagen
JP5638712B1 (ja) * 2014-01-17 2014-1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5404A (zh) * 2007-06-08 2010-05-26 荷兰商伍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婴儿车
US7987933B1 (en) * 2009-02-12 2011-08-02 Mcclellan John L Motorized stroller apparatus
CN102101490A (zh) * 2009-12-18 2011-06-22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可收合式婴幼儿承载装置
CN201951519U (zh) * 2010-11-24 2011-08-31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婴儿手推车
US20150066277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Funai Electric Co., Ltd. Manually propelle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31624A (ko) 2017-03-21
JP2017052472A (ja) 2017-03-16
JP6702674B2 (ja) 2020-06-03
TWI698365B (zh) 2020-07-11
TW201710126A (zh)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42959A1 (ja) 乳母車
CN107021125A (zh) 婴儿车
CN106985888A (zh) 婴儿车
CN106985889A (zh) 婴儿车
CN106965840A (zh) 婴儿车
CN106976472A (zh) 婴儿车
CN105329381A (zh) 电动车
CN107635849B (zh) 婴儿车
CN107635848A (zh) 婴儿车
WO2017042953A1 (ja) 手押車用のロック機能付きジョイント及び乳母車
CN104443199B (zh) 旅行箱车
CN201026968Y (zh) 提起折叠放下展开式两用电动助力自行车
CN107848554A (zh) 婴儿车
CN106184554A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及折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50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312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350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