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9381A - 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29381A CN105329381A CN201510843769.4A CN201510843769A CN105329381A CN 105329381 A CN105329381 A CN 105329381A CN 201510843769 A CN201510843769 A CN 201510843769A CN 105329381 A CN105329381 A CN 1053293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on mechanism
- wheel
- pedal
- battery
- driven c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1—Motorcycles with four or more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包括踏板、安装于踏板下方的踏转机构、用以检测用户是否踏乘的检测器、与检测器电性连接的控制系统及提供电能的电源,踏转机构上安装有可随踏转机构转向的车轮,所述踏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用户两脚的宽度。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车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同时也提高了驾驶者在操控电动车过程中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代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紧缺、汽车排放污染日益严重、城市堵车普遍等诸多社会问题日益显现。近些年,电动车作为新一代的便捷的交通工具,其以小巧的结构及时尚的外形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现有电动车的转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在其上面的把手杆的扭转来实现,但是由于把手杆的存在也增大了电动车的体积,导致其不方便携带。因此便携已经成为电动车重要研发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便携的电动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包括踏板、安装于踏板下方的踏转机构、用以检测用户是否踏乘的检测器、与检测器电性连接的控制系统及提供电能的电源,踏转机构上安装有可随踏转机构转向的车轮,踏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用户两脚的宽度,左右方向是与电动车前行方向垂直且平行地面的方向。
进一步地,踏转机构的数量为一组,一组踏转机构固定连接于踏板的下方,踏转机构包括一轮轴,轮轴的两个端部各连接有一个车轮,其中至少一个车轮为主动轮。
进一步地,踏转机构的数量为前后两组,两组踏转机构均固定连接于踏板的下方,且两组踏转机构均包括一轮轴,轮轴的两个端部各连接有一个车轮,其中至少一个车轮为主动轮。
进一步地,该电动车包括检测用户重心变化且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重心检测器,且踏转机构的数量为前后两组,两组踏转机构均固定连接于踏板的下方,两组踏转机构均包括一轮轴,轮轴的两个端部各连接有一个车轮,其中前组踏转机构的轮轴所连接的两个车轮均为主动轮。
进一步地,该电动车包括检测用户重心变化且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重心检测器,且踏转机构的数量为一组,一组踏转机构固定连接于踏板的下方,踏转机构包括一轮轴,轮轴的两个端部各连接有一个车轮,车轮均为主动轮。
进一步地,轮轴与主动轮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一扭转连接件,主动轮上设有与第一扭转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扭转连接件。
进一步地,车轮均位于踏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踏板在前进方向的长度不大于踏板的宽度。
进一步地,踏转机构包括一平板、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及弹性件,
平板固定在踏板的下方;
第一连接轴固定设置于平板的一个端部,且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柱;
第二连接轴与轮轴一体成型,且第二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柱;
弹性件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分别从弹性件两端的第一通孔相向插入弹性件中,且弹性件的两端的内部设置有与弹性件一体成型的加强件,且加强件件上均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分别从弹性件的两个端面插入与其相向的第二通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踏板、安装于踏板下方的检测器、与检测器电性连接的控制系统、提供电能的电源、位于踏板前端部的踏转机构及四个车轮,四个车轮的中两个安装于踏转机构上且可随踏转机构转向,踏板具有供用户双脚左右站立的宽度,其中表示方向的前是指电动车前行的方向,左右方向是指与前向垂直且平行地面的方向。
由于本发明的电动车无需在电动车上设置手把杆控制电动车转向,减小了电动车的体积,有利于提高电动车的便携性。同时,在与电动车前进方向垂直且平行地面的左右方向上,踏板的宽度不小于用户两脚的宽度,因此用户的双脚可以在踏板的左右方向并排站立,并且面向电动车前进的方向,提高了电动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动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动车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用户双脚在踏板的左右方向上并排站立的示意图;
图4为用户双脚一前一后站在脚踏板上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动车踏转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电动车的轮轴与主动轮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电动车的主动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对本发明进一步解释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电动车包括踏板1、踏转机构2、车轮5以及用于检测用户是否踏乘并与控制系统、供电电源电性连接的检测器。踏转机构2安装于所述踏板1的下方,所述车轮5安装在所述踏转机构2上,且可以随着踏转机构2转向;控制系统和电源均安装于容纳盒3内,所述容纳盒3位于所述踏板1的下方,所述检测器位于所述踏板1的下方,并与位于容纳盒3内的控制系统和电源电连接,打开电动车电源开关后,当用户双脚站立在踏板上时,检测器会检测到信号并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进而控制电动车启动并以一定速度匀速前行,优选地所述检测器为压力检测器;所述踏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用户两脚的宽度,所述左右方向是与电动车前行方向垂直且平行地面的方向。
如图3所示,用户的双脚在踏板1上于左右方向上能够并排站立,因此所述踏板1在左右方向的宽度要不小于双脚的宽度总和,即所述踏板1在左右方向上宽度的最小尺寸,要保证用户的双脚在踏板1上于左右方向并排站立。所述左右方向是与电动车前行方向垂直且平行地面的方向。
如图4所示,用户的两脚也可以前后错开站立,所述踏板1在左右方向的宽度的最小尺寸也要不小于双脚的宽度总和。
为了进一步减小所述电动车的体积,所述踏板1在前进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所述踏板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在本发明中,用于表述方位的“左”、“右”、“前”、“后”是当用户双脚在踏板1上于左右方向并排站立且面向电动车的前进方向站立时的“左”、“右”、“前”、“后”,并且仅为了更清楚地描述实施例所定义,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5所示,所述踏转机构2包括与电动车踏板1连接的平板21、第一连接轴22、第二连接轴24、轮轴25以及弹性件23,所述轮轴的两个端部各连接有一个车轮5。所述第一连接轴22固定设置于所述平板21的一个端部,且所述第一连接轴22包括一插接轴221、第一固定底座223、第一止挡部222,所述第一止挡部222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223,所述插接轴22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止挡部222上;所述弹性件23开设有第一通孔231;所述第二连接轴24包括插接通孔241、第二固定座243及第二止挡部244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座243一体成型的轮轴25,所述插接通孔241贯穿第二止挡部244以及第二固定座243。所述插接轴221先后穿过所述弹性件23的第一通孔231以及插接通孔241,同时所述第一止挡部222与所述第二止挡部244顺着弹性件23两端的第一通孔231相向插接到弹性件23中;所述弹性件23的两个端面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上开设有数个第二通孔232,所述第一固定座223相向于弹性件23的端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通孔232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通孔232数量相等的第一安装柱224,第二固定座243相向于弹性件23的端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通孔232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通孔232数量相等的第二安装柱242,所述第一安装柱224和第二安装柱242分别从所述弹性件23的两个端面插入与其相向的第二通孔232,从而实现第一固定座223和第二固定座234分别与弹性件的固定连接。所述插接轴221依次穿过所述弹性件23的第一通孔231以及插接通孔241后,通过一螺母26对其进行固定,防止其从插接通孔241中脱出。例如当需要向右转弯时,用户只需移动右脚踩踏在踏板的右侧,这时踏板的重心右移,从而对电动车施加扭转命令,扭转命令通过平板21依次传递至第一连接轴22、弹性件23以及第二连接轴24,最后由所述轮轴25传递至连接在轮轴25上的车轮5,进而控制电动车的转向。当右脚复位,扭转命令消失后,由于弹性件23的弹性复位作用,所述踏转机构2进行复位。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把手杆进行转弯的电动车,由于无需设置把手杆,减小了电动车的体积,方便了用户对电动车的携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踏转机构2设置为前后两组,所述两组踏转机构2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踏板1的下方,且前组所述踏转机构2的轮轴25所连接的两个车轮5之一为主动轮。由于主动轮里面设置有驱动电机,因此在驱动电机出现故障后,为了方便将主动轮拆下来进行维修,所述主动轮与轮轴25可拆卸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轮轴25的端部设有第一扭转连接件251,所述主动轮上设有与第一扭转连接件251连接的第二扭转连接件252,所述第一扭转连接件251上设置数个通孔,所述第二扭转连接件252上与所述第一扭转连接件对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数个通孔,螺栓连接件(图中未示出)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扭转连接件251与所述第二扭转连接件252的通孔将二者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扭转连接件251与所述第二扭转连接件252上通孔的数量要保证能将所述第一扭转连接件251与所述第二扭转连接件252固定牢固;由于螺栓连接件是可拆卸的,因此,所述第一扭转连接件251与所述第二扭转连接件252是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保证主动轮在长时间运行出现故障后,可以方便进行更换。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驱动效果,所述主动轮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例如前组所述踏转机构2的轮轴25所连接的两个车轮均为主动轮,或者同时所述后组踏转机构2的轮轴25所连接的两个车轮之一也为主动轮,或者同时所述后组踏转机构2的轮轴25所连接的两个车轮也都为主动轮。
此外,为了防止电动车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对轮子5或者踏板1下方的容纳盒3造成损害,所述踏板1沿电动车前进方向的两个端部向下折弯,从而可以避免障碍物飞入电动车的下方,对轮子5或者容纳盒3造成损害。
同时,为了使整个电动车的结构更加紧凑,将所有轮子5均设置在踏板1的下方,如此设置减小了电动车的体积,更方便用户携带。
除此以外,由于踏板1底面为一弧面,而所述平板21的上表面为一平面,二者直接固定接触会导致踏板的不平稳,在二者接触面之间设置一减震垫4,可以有效减小二者接触面不平所引起的震动,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中电动车在与电动车前进方向垂直且平行地面的左右方向上踏板的宽度不小于用户两脚的宽度,可以保证用户双脚在踏板1的左右方向并排站立,且两脚零距离并拢时可站在所述踏板1上,并且面向电动车前进的方向,如此设置,用户可以随时观察前方的路况,相对于传统的滑板车细长型狭窄踏板,用户不需要将双脚于电动车前进方向平行站立然后扭转头部查看行进前方的路况,或者双脚也不必长时间一前一后程直线站立,提高了用户在驾驶电动车过程中的舒适性。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踏转机构2只有一组,固定连接在所述踏板1前后两个端部中任一个端部的下方,另一个端部连接两个可转动的车轮5,其连接方式只要保证这两个车轮5可以相对于地面转动即可。由于踏转机构2只有一组,因此所述轮轴25只有一个,所述轮轴25的两个端部各连接有一个车轮5,且所述轮轴25连接的两个车轮5中至少有一个为主动车轮。该主动轮与所述轮轴25可拆卸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组踏转机构2固定连接在踏板1中部的下方,其轮轴的两个端部各连接有一个车轮5,其中至少一个车轮5为主动轮,且所述踏板1的下方无需再设置其他车轮。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车在容纳盒3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个重心检测器,且所述前组踏转机构2的轮轴25所连接的两个车轮5均为主动轮,且两个车主动轮在电动车转向时的转速可以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可以实现差速转向。所述重心检测器与所述容纳盒3内部的控制系统和电源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重心检测器为陀螺仪传感器。当用户需要转弯时,只需侧倾身体,使身体重心位置发生变化,所述重心传感器会检测到重心的变化趋势,并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电动车的转向。
例如当用户需要向右转向时,只需将身体向右侧倾,所述重心检测器检测到用户身体重心右倾后,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到重心检测器反馈的信号后,会控制前组所述踏转机构2的轮轴25所连接的左侧主动轮的速度大于右侧主动轮的速度,从而实现向右转向。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电动车在容纳盒3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个重心检测器,且所述一组踏转机构2的轮轴25所连接的两个车轮5均为主动轮,且两个主动轮在电动车转向时的转速是不同的。所述重心检测器与所述容纳盒3内部的控制系统和电源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重心检测器为陀螺仪传感器。当用户需要转弯时,只需侧倾身体,使身体重心位置发生变化,所述重心传感器检测到重心的变化后,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电动车的转向。
例如当用户需要向右转向时,只需将身体向右侧倾,所述重心检测器检测到用户身体重心右倾后,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到重心检测器反馈的信号后,会控制两个主动轮轴中左侧主动轮的速度大于右侧主动轮的速度,从而实现向右转向。
实施例六
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车容纳盒3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个重心检测器,且所述一组轮轴25连接的两个车轮5均为主动轮,且两个所述主动轮在电动车转向时的转速是不同的。所述重心检测器与所述容纳盒3内部的控制系统和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根据重心检测器检测到的重心偏移信号控制电动车的转向,其控制方法与实施例五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安装于踏板下方的踏转机构、用以检测用户是否踏乘的检测器、与检测器电性连接的控制系统及提供电能的电源,所述踏转机构上安装有可随踏转机构转向的车轮,所述踏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用户两脚的宽度,所述左右方向是与电动车前行方向垂直且平行地面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转机构的数量为一组,所述踏转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踏板的下方,所述踏转机构包括一轮轴,所述轮轴的两个端部各连接有一个车轮,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车轮为主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转机构的数量为前后两组,两组踏转机构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踏板的下方,且两组所述踏转机构均包括一轮轴,所述轮轴的两个端部各连接有一个车轮,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车轮为主动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电动车包括检测用户重心变化且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重心检测器,且所述踏转机构的数量为前后两组,两组踏转机构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踏板的下方,两组所述踏转机构均包括一轮轴,所述轮轴的两个端部各连接有一个车轮,其中前组所述踏转机构的轮轴所连接的两个车轮均为主动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电动车包括检测用户重心变化且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重心检测器,且所述踏转机构的数量为一组,所述踏转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踏板的下方,所述踏转机构包括一轮轴,所述轮轴的两个端部各连接有一个车轮,所述车轮均为主动轮。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与所述主动轮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一扭转连接件,所述主动轮上设有与第一扭转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扭转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均位于踏板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在前进方向的长度不大于踏板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转机构还包括一平板、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及弹性件,
所述平板固定在踏板的下方;
所述第一连接轴固定设置于所述平板的一个端部,且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柱;
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轮轴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柱;
所述弹性件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从所述弹性件两端的第一通孔相向插入所述弹性件中,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弹性件一体成型的加强件,且所述加强件件上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柱和所述第二安装柱分别从弹性件的两个端面插入与其相向的所述第二通孔。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安装于踏板下方的检测器、与检测器电性连接的控制系统、提供电能的电源、位于踏板前端部的踏转机构及四个车轮,所述四个车轮的中两个安装于踏转机构上且可随踏转机构转向,所述踏板具有供用户双脚左右站立的宽度,其中表示方向的前是指电动车前行的方向,左右方向是指与前向垂直且平行地面的方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43769.4A CN105329381A (zh) | 2015-11-26 | 2015-11-26 | 电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43769.4A CN105329381A (zh) | 2015-11-26 | 2015-11-26 | 电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29381A true CN105329381A (zh) | 2016-02-17 |
Family
ID=55280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43769.4A Pending CN105329381A (zh) | 2015-11-26 | 2015-11-26 | 电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2938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52240A (zh) * | 2016-05-19 | 2016-07-13 | 深圳市硕颖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辅助转向功能的四驱滑板 |
CN107499429A (zh) * | 2017-08-08 | 2017-12-22 | 深圳市高斯拓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滑板车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56401A (ja) * | 2005-03-16 | 2006-09-28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 3輪型乗用移動台車 |
US20060260862A1 (en) * | 2003-06-04 | 2006-11-23 | Sony Corporation | Vehicle steerable by movement of center of gravity |
CN102258861A (zh) * | 2011-06-13 | 2011-11-30 | 路海燕 | 压力操作滑板车 |
CN102397693A (zh) * | 2011-12-18 | 2012-04-04 | 路海燕 | 一种全自动压力控制滑板的转向模块 |
CN104689554A (zh) * | 2015-03-17 | 2015-06-10 | 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滑板车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689556A (zh) * | 2015-03-17 | 2015-06-10 | 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滑板车 |
CN204601572U (zh) * | 2015-01-07 | 2015-09-02 | 深圳市迪比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平衡电动滑板车 |
-
2015
- 2015-11-26 CN CN201510843769.4A patent/CN10532938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60862A1 (en) * | 2003-06-04 | 2006-11-23 | Sony Corporation | Vehicle steerable by movement of center of gravity |
JP2006256401A (ja) * | 2005-03-16 | 2006-09-28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 3輪型乗用移動台車 |
CN102258861A (zh) * | 2011-06-13 | 2011-11-30 | 路海燕 | 压力操作滑板车 |
CN102397693A (zh) * | 2011-12-18 | 2012-04-04 | 路海燕 | 一种全自动压力控制滑板的转向模块 |
CN204601572U (zh) * | 2015-01-07 | 2015-09-02 | 深圳市迪比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平衡电动滑板车 |
CN104689554A (zh) * | 2015-03-17 | 2015-06-10 | 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滑板车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689556A (zh) * | 2015-03-17 | 2015-06-10 | 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滑板车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52240A (zh) * | 2016-05-19 | 2016-07-13 | 深圳市硕颖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辅助转向功能的四驱滑板 |
CN107499429A (zh) * | 2017-08-08 | 2017-12-22 | 深圳市高斯拓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滑板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943615U (zh) | 脚控的个人运输器具 | |
EP1155950A2 (en) | Three-wheeled vehicle with two front steering wheels | |
US20100286872A1 (en) | Parking assisting apparatus | |
US9937779B2 (en) | Vehicle | |
CN102616310A (zh) | 用脚操控的两轮电动车 | |
CN105329381A (zh) | 电动车 | |
CN205034250U (zh) | 一种电动滑板车 | |
CN103223986B (zh) | 横向调节轮 | |
CN201272455Y (zh) | 便携式电动代步车 | |
US20240024176A1 (en) | Vehicle | |
CN201295333Y (zh) | 残疾人专用之电动及手动两用四轮车 | |
CN205186406U (zh) | 电动车 | |
CN206734513U (zh) | 一种可变形电动平衡车 | |
CN205469530U (zh) | 电动助力滑板车 | |
CN203832673U (zh) | 一种四轮行走机构 | |
EP1947000A4 (en) | SMALL VEHICLE | |
CN103043159A (zh) | 折叠自行车 | |
DE60111704D1 (de) | Fahrrad mit elektrischem Hilfsantrieb | |
CN202264860U (zh) | 折叠自行车 | |
CN204998686U (zh) | 便携式电动车 | |
JPS58136576A (ja) | 鞍乗型四輪車 | |
CN204096005U (zh) | 座椅转向自行车 | |
CN201980305U (zh) | 四轮电动站立车 | |
CN206679107U (zh) | 一种履带式平衡车 | |
JP4685628B2 (ja) | 左右二輪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