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7510B - 防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防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7510B
CN107017510B CN201610852764.2A CN201610852764A CN107017510B CN 107017510 B CN107017510 B CN 107017510B CN 201610852764 A CN201610852764 A CN 201610852764A CN 107017510 B CN107017510 B CN 107017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hell
side wall
rubber plug
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27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17510A (zh
Inventor
长南贵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17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7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17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7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01R13/5208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having at least two cable receiving open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避免总橡胶塞的咬入并确保密封性的防水连接器。在壳体(70)的后端部配置有总橡胶塞(50),在总橡胶塞的后方配置有与壳体卡止的后部保持体(30)。在壳体上从前方外嵌有罩(10),罩的开口端部与总橡胶塞的唇部(55)紧密接触。罩具有短边壁(15)和长边壁(14),短边壁彼此相对并且第1方向成为短边,长边壁彼此相对并且第2方向成为长边。在短边壁(15)的开口端的内周设有罩侧退出部(19),罩侧退出部(19)相比于长边壁(14)的开口端部的内周向前后方向较大地后退。

Description

防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防水连接器具备:壳体,收纳端子配件;总橡胶塞,其配置于壳体的后端部,具有供与端子配件连接的电线不透液地插通的密封孔;橡胶塞保持体(后部保持体),其配置于总橡胶塞的后方,橡胶塞保持体与壳体卡止,将总橡胶塞夹持于橡胶塞保持体与壳体之间;以及罩状盖,其从前方外嵌于壳体。在壳体的前端部装配有将母线与保持体一体化的母线体。当母线体装配到壳体时,端子配件与母线连接并以规定模式被短路。在装配母线体之后,盖套在壳体上,由此连接器变成盖的开口端部与在总橡胶塞的外周上形成的唇部紧密接触的状态。由此,防止水从盖的内周与总橡胶塞的外周的间隙浸入到盖内。盖具有弧状的短边壁和直线状的长边壁,短边壁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且上下方向成为短边,长边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且左右方向成为长边(在专利文献1没有标注名称),盖作为整体形成为左右方向长的扁平的开口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27992号公报
但是,在将盖装配到壳体上的过程中,盖的开口端部骑在总橡胶塞的唇部而进行滑动,因此可能有唇部被盖拖倒的情况。假设最后尾的唇部显著地倒下,唇部咬入橡胶塞保持体与盖之间,则不能确保规定的密封性。在该情况下,当在密封孔中插入外径大的电线,而使总橡胶塞向外侧鼓出时,从总橡胶塞的唇部侧对盖的开口端部施加较大的弹性反力。虽然长边壁能通过自身挠曲变形而将其与唇部侧的接触压力抑制得小,但是由于短边壁不容易挠曲变形,所以很难将其与唇部侧的接触压力设定得小。因此,在短边壁上,可能会有如下情况:唇部的歪斜比长边壁大,容易发生总橡胶塞的咬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总橡胶塞的咬入并确保密封性的防水连接器。
本发明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收纳端子配件;总橡胶塞,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后端部,具有供与所述端子配件连接的电线不透液地插入的密封孔,并在外周具有唇部;后部保持体,其配置于所述总橡胶塞的后方,该后部保持体与所述壳体卡止,并将所述总橡胶塞保持于其与所述壳体之间;以及罩,其从前方外嵌所述壳体,开口端部与所述总橡胶塞的所述唇部紧密接触,所述罩具有短边壁和长边臂,所述短边臂彼此相对且第1方向成为短边,所述长边臂彼此相对且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成为长边,所述短边壁的开口端部的内周设有罩侧退出部,该罩侧退出部比所述长边壁的开口端部的内周向前后方向较大地后退。
发明效果
当总橡胶塞的弹性反力作用于罩的开口端部时,能通过罩的长边壁挠曲变形从而将其与唇部的接触压力设定得小,并且短边壁能够通过罩侧退出部将其与唇部的接触压力设定得小。因此,能将唇部的歪斜抑制得较小,并且能避免唇部咬入罩与后部保持体之间。其结果,能通过总橡胶塞来确保规定的密封性。另外,由于不必在长边壁的开口端部设置像罩侧退出部那样的较大地后退的部分,所以能避免罩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防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后部保持体的主视图。
图3是后部保持体的仰视图。
图4是后部保持体的侧视图。
图5是总橡胶塞的主视图。
图6是罩的后视图。
图7是罩外嵌到壳体的中途的要部放大图。
图8是罩外嵌到壳体的状态的要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罩侧退出部在所述罩外嵌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配置于从所述唇部离开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罩外嵌于壳体的状态下,罩的开口端部中的除了罩侧退出部以外的部分与唇部紧密地接触,因此罩与唇部的密合力变大,能确实地保持规定的密封性。
<实施例>
以下,基于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防水连接器如图1所示,具备:导电金属制的多个端子配件90;合成树脂制的壳体70,其能收纳各端子配件90;橡胶制的总橡胶塞50,其配置于壳体70的后端部;合成树脂制的后部保持体30,其配置于总橡胶塞50的后方并与壳体70卡止;导电金属制的多个母线100;以及合成树脂制的罩10,其装配有各母线100并外嵌于壳体70。当罩10外嵌到壳体70时,各端子配件90与相对应的母线100以规定的短路模式短路。另外,关于前后方向,面向图1将左侧当作前侧,将右侧当作后侧。
端子配件90为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并且具有筒状的连接部91和开桶状的桶部92,桶部92配置于连接部91的后方。桶部92与电线80的终端部电气且机械地连接。母线100的后述的翼片110插入连接部91并电连接。
壳体70形成为在从前方观察时在上下方向(第1方向)上短且在左右方向(第2方向)上长的扁平块状,在内部具有多个腔体71,在腔体71中能插入端子配件90。各腔体71配置成上下两段,在将上下腔体71之间隔开的隔壁部分设有向前方突出的矛状部件72。通过连接部91与矛状部件72卡止,从而端子配件90在腔体71内被防止脱落地保持。
如图5所示,总橡胶塞50形成为与壳体70对应的在左右方向长的扁平板状,在内部具有多个密封孔51,与端子配件90连接的电线80能插入各密封孔51。各密封孔51为圆形开口,以与各腔体71对应地配置成上下两段。在密封孔51的内周沿圆周设有内周唇部52,内周唇部52能与电线80的外周面紧密接触。
在总橡胶塞5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且在上下的各密封孔51之间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有有底的定位孔53。在各定位孔53中嵌合有设于壳体70和后部保持体30上的定位销47(在图2以及图3中仅示出设于后部保持体上的定位销47),由此总橡胶塞50相对于壳体70和后部保持体30定位。在总橡胶塞50中的隔着配置各密封孔51的区域的左右两侧的端部设有贯通孔54。贯通孔54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稍长的长圆形开口。
在总橡胶塞50的外周上前后排列设置有多条唇部55。各唇部55在总橡胶塞50的圆周方向上以恒定的突出尺寸设置在总橡胶塞50的整个圆周上。当罩10外嵌到壳体70时,各唇部55与罩10的后端部(开口端部)紧密接触,从而罩10与总橡胶塞50的间隙被不透液地密封。
如图2所示,后部保持体30具有保持体主体31,保持体主体31与壳体70对应,形成为从前方观察时在上下方向上短且在左右方向上长的扁平板状。在保持体主体31上在前后方向贯通设有多个电线插通孔32,端子配件90插通电线插通孔32之后,电线80可活动地插通电线插通孔32。各电线插通孔32具有与端子配件90的连接部91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大致矩形的截面形状,并且以与各腔体71以及各密封孔51对应的方式配置成上下两段。
在保持体主体31的前表面左右排列地突设有定位销47,定位销47能插入到在总橡胶塞50的后表面开口的定位孔53中。在保持体主体31的前表面中的隔着配置各电线插通孔32的区域的左右两侧的端部向前方突出设置有锁紧片33。如图3所示,锁紧片33由柱状的根基部34和锁紧主体部35构成,根基部34具有与总橡胶塞50的贯通孔54对应的长圆的截面形状,锁紧主体部35从根基部34的顶端面向前方突出并且比根基部34小一圈。根基部34与贯通孔54的内周紧密接触,不透液地贯通总橡胶塞50。锁紧主体部35能将其与根基部34的连结部位作为支点挠曲变形。在锁紧主体部35的顶端部向外侧突出地设有爪状的卡止突起36。如图7所示,锁紧主体部35插入到在壳体70的后端面开口的卡止孔78中,通过卡止突起36弹性地卡止于形成在卡止孔78的内表面的卡止接受部79,由此后部保持体30被保持在壳体70。
如图2所示,保持体主体31的上下两端部具有长边面部37,长边面部37在从前方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呈直线状较长地延伸,保持体主体31的左右两端部具有短边面部38,短边面部38在从前方观察时在上下方向上呈直线状较短地延伸。保持体主体31的四角部具有在从前方观察时呈弧状的拐角面部39,拐角面部39将长边面部37的左右两端和短边面部38的上下两端连接。在长边面部37和拐角面部39的各自的前端缘设有切口状的保持体侧倒角部41。如图1所示,保持体侧倒角部41呈朝向前方以恒定角度倾斜的锥形。
在保持体主体31的短边面部38的前端缘设有切口状的保持体侧退出部43。如图8所示,保持体侧退出部43呈朝向前方以恒定角度倾斜的锥形。如图3所示,保持体侧退出部43与保持体侧倒角部41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大致相同。保持体侧退出部43的前后长度设定为比保持体侧倒角部41大,保持体侧退出部43的后端缘位于比保持体侧倒角部41的后端缘靠后方的位置。保持体侧退出部43的上下两端配置为被包含在拐角面部39并与保持体侧倒角部41连接。
如图2所示,保持体侧退出部43的前端缘在保持体主体31的前表面沿上下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另外,如图4所示,保持体侧退出部43的后端缘的上下中央部沿上下方向直线状地延伸,上下两端部从上下中央部朝向保持体侧倒角部41弧状地延伸。
在保持体主体31的上下的长边面部37沿左右排列突设有多个保持片44。各保持片44呈板片状,形成为先立起后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并且配置在保持体侧倒角部41的上方。各保持片44中的位于下侧的长边面部37的左右两侧和上侧的长边面部37的左右中央侧的保持片44如图1所示,上下贯通地设置有保持孔45。
接着,对罩10进行说明。罩10呈与壳体70对应的在左右方向上长的扁平筒状,如图1以及图6所示,并且具有里壁部11和周壁部12,周壁部12从里壁部11的外周缘向后方突出。在里壁部11上以上下两段的方式设有压入孔13,母线100通过压入而装配于压入孔13。母线100具有翼片110,翼片110向罩10内突出并能与各端子配件90连接。
如图6所示,在周壁部12的上下两端壁具有长边壁14,长边壁14在从后方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沿直线状较长地延伸,周壁部12的左右两端壁具有短边壁15,短边壁15在后方观察时在上下方向上沿直线状较短地延伸。周壁部12的四角部具有在从后方观察时呈弧状的拐角壁16,拐角壁16连接长边壁14的左右两端和短边壁15的上下两端。在长边壁14的后端缘(开口端缘)设有缺口部17,缺口部17比短边壁15和拐角壁16各自的后端缘更向前方凹陷。当罩10外嵌到壳体70时,保持片44的立起部分进入缺口部17。
在长边壁14的后端部内表面设有切口状的罩侧倒角部18。罩侧倒角部18呈朝向后方以恒定角度扩大的锥形。另外,在短边壁15和拐角壁16的各自的后端部内表面设有切口状的罩侧退出部19。罩侧退出部19呈朝向后方以恒定角度扩大的锥形。罩侧退出部19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比罩侧倒角部18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小。罩侧退出部19的前后方向长度比罩侧倒角部18的前后方向长度大。罩侧退出部19的后端缘位于比罩侧倒角部18(除了缺口部17侧的罩侧倒角部18以外)的后端缘更靠后方的位置。
在长边壁14的外表面中的比罩侧倒角部18靠后方的位置设有爪状保持突起21。如图1所示,通过罩10外嵌到壳体70,保持突起21弹性地插入保持片44的保持孔45中,从而罩10通过后部保持体30而被保持在壳体70。如图6所示,各保持突起21在上侧的长边壁14的左右中央部和下侧的长边壁14的左右两侧分别成对地配置。在上侧的长边壁14的外表面中的夹着保持突起21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轨道状的导向部22。另外,在下侧的长边壁14的外表面中的左右两侧的保持突起21之间设有扁平箱状的安装部23。导向部22以及安装部23与未予图示的支架的安装结构卡合而被安装。
接着,对连接器的装配进行说明。
首先,将总橡胶塞50从后方安装到壳体70。此时,通过壳体70的未予图示的定位销插入到总橡胶塞50的定位孔53中,从而总橡胶塞50相对于壳体70定位,由此成为总橡胶塞50的各密封孔51与壳体70的各腔体71连通的状态。
接着,以覆盖总橡胶塞50的后表面的方式从后方将后部保持体30安装到壳体70。通过锁紧片33的锁紧主体部35从总橡胶塞50的贯通孔54插入壳体70的卡止孔78中,锁紧主体部35的卡止突起36与卡止接受部79卡止,从而后部保持体30被保持在壳体70。此时,保持体主体31的前表面与总橡胶塞50的后表面紧密接触,后部保持体30的定位销47插入总橡胶塞50的定位孔53中,从而总橡胶塞50相对于后部保持体30定位且总橡胶塞50夹于后部保持体30与壳体70之间并被保持。另外,变成总橡胶塞50的各密封孔51与后部保持体30的各电线插通孔32连通的状态。此外,锁紧片33的根基部34插入贯通孔54中,总橡胶塞50的左右两端被根基部34按压而向外侧鼓出变形。由此,连接器内部被保持成不透液状态。
接着,在壳体70的各腔体71中插入端子配件90。端子配件90从电线插通孔32经由密封孔51插入腔体71中。当端子配件90插入腔体71中时,电线80的外周面与密封孔51的内周唇部52弹性地紧密接触,总橡胶塞50稍微向外侧鼓出变形。
接着,将罩10从前方外嵌于壳体70。在罩10的外嵌过程中,罩10的后端部的内表面在总橡胶塞50的唇部55滑动,唇部55被罩10拖倒而向后方歪斜。此时,在长边侧上唇部55在长边壁14的罩侧倒角部18上滑动,长边壁14能利用左右方向的长度向外侧弹性地鼓出,因此唇部55与长边壁14的滑动阻力减少,唇部55的歪斜(斜率)也被抑制得小。另外,在短边侧中,如图7所示,虽然唇部55在短边壁15的罩侧退出部19滑动,但是罩侧退出部19从唇部55向外侧离开的方向退出,因此与长边侧同样地,唇部55和短边壁15的滑动阻力减小,唇部55的歪斜也被抑制得小。因此,在罩10的外嵌过程中不会有唇部55向后方较大地歪斜的情况。
当罩10外嵌到壳体70时,罩侧退出部19以及罩侧倒角部18穿过总橡胶塞50而离开,后部保持体30的长边面部37相对地配置在长边壁14的后端部的内侧,并且后部保持体30的短边面部38相对地配置在短边壁15的后端部的内侧。在该状态下,在后部保持体30的各保持片44上的保持孔45中插入卡止有罩10的各保持突起21,罩10通过后部保持体30防止脱落地保持在壳体70。
如上所述,虽然能通过长边壁14的挠曲动作和罩侧退出部19的退出结构抑制唇部55向后方的歪斜,但是唇部55被罩10的后端部拖倒而变成多少向后方倾倒的状态。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后部保持体30的保持体侧退出部43以从唇部55退出的方式位于具有歪斜变大趋向的短边侧的唇部55的后方,保持体侧倒角部41也位于歪斜比较小的长边侧的唇部55的后方,因此唇部55的歪斜被容许。
具体地讲,如图8所示,最后尾的唇部55A以弯曲的状态被收纳在后部保持体30的保持体侧退出部43(保持体侧倒角部41也相同)与罩10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S中。另外,最后尾的唇部55A沿保持体侧退出部43的锥形的斜面抵接,能得到来自后部保持体30侧的反作用力并以规定的弹力与罩10的后端部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因此,罩10与总橡胶塞50的间隙被包含最后尾的唇部55A在内的所有的唇部55充填,良好地确保总橡胶塞50的密封性。
另一方面,由于最后尾的唇部55A不会因保持体侧退出部43和保持体侧倒角部41的退出结构而从后部保持体30侧被强力地推回,所以最后尾的唇部55A不容易咬入罩10的内表面与后部保持体30之间,能防止唇部55的损伤。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罩10外嵌到壳体70的过程中,能通过罩侧退出部19向与短边侧的唇部55的接触减少的方向退出,从而将唇部55的歪斜抑制得小。另外,能通过长边壁14的挠曲动作将长边侧的唇部55的歪斜抑制得小。因此,即使在短边侧和长边侧中的任何一方,也能将唇部55的歪斜抑制得小。
在罩10外嵌到壳体70时,唇部55的歪斜被保持体侧退出部43和保持体侧倒角部41容许,倒下的唇部55不会从后部保持体30侧强力地推回,因此能避免唇部55咬入罩10与后部保持体30之间。其结果,能防止唇部55的损伤,并且能良好地确保总橡胶塞50的密封性。
由于罩侧倒角部18不需要形成为像罩侧退出部19那样较大地退出的形状,所以能避免罩10的大型化。另外,保持体侧退出部43朝向后方锥形地倾斜,唇部55能沿保持体侧退出部43倾斜,因此能更确实地防止唇部55的损伤。
由于锁紧片33配置在比长边面部37更靠近短边面部38的位置,所以可能会发生如下情况:锁紧片33贯通总橡胶塞50的贯通孔54,而使总橡胶塞50向外侧鼓出时,罩10与唇部55的接触压力变大,短边侧的唇部55容易倒下。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短边侧设置保持体侧退出部43,从而能使唇部55退出到保持体侧退出部43侧。
在罩10外嵌到壳体70的状态下,罩侧退出部19配置于从唇部55离开的位置,罩10的后端部中的除了罩侧退出部19以外的部分与唇部55紧密接触,因此能将罩10与唇部55的紧密接触力设定得大,从而确实地确保规定的密封性。
<其他实施例>
以下,简单地说明其他实施例。
(1)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母线装配到罩,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在罩中收纳阳端子配件且阳端子配件与电线的终端部连接的连接器。
(2)罩也可以是没有保持母线的单纯的盖(例如参照背景技术中的日本特开2006-127992号公报)。
(3)在本发明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反地,也可以是短边壁和短边面部沿左右方向配置,长边壁和长边面部沿上下方向配置的连接器。总之,在将短边壁以及短边面部的短边方向当作第1方向的情况下,只要长边壁以及长边面部的长边方向朝向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即可。
(4)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短边壁以及短边面部在从正面观察时直线状地延伸,在本发明中短边壁以及短边面部也可以在从正面观察时弯曲呈弧状。
(5)也可以是在壳体的后端部设置将总橡胶塞收纳的收纳凹部的结构。
(6)也可以是罩卡止于壳体而被保持的结构。
(7)保持体侧退出部也可以设置在包含从短边面部到拐角面部的范围。
(8)罩侧退出部也可以只设置在短边面部。
附图标记说明
10…罩
14…长边壁
15…短边壁
19…罩侧退出部
30…后部保持体
37…长边面部
38…短边面部
43…保持体侧退出部
50…总橡胶塞
55…唇部
70…壳体
80…电线
90…端子配件

Claims (2)

1.一种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壳体,其收纳端子配件;
总橡胶塞,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后端部,具有供与所述端子配件连接的电线不透液地插入的密封孔,并在外周具有唇部;
后部保持体,其配置于所述总橡胶塞的后方,该后部保持体与所述壳体卡止,并将所述总橡胶塞保持于其与所述壳体之间;以及罩,其从前方外嵌于所述壳体,并且开口端部与所述总橡胶塞的所述唇部紧密接触,
所述罩具有短边壁和长边壁,该短边壁彼此相对并且第1方向成为短边,所述长边壁彼此相对并且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成为长边,
所述短边壁的开口端部的内周设有罩侧退出部,该罩侧退出部朝向后方以恒定角度扩大,并且比所述长边壁的开口端部的内周在前后方向形成得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侧退出部在所述罩外嵌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配置于从所述唇部离开的位置。
CN201610852764.2A 2015-10-08 2016-09-26 防水连接器 Active CN1070175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9980 2015-10-08
JP2015199980A JP6488977B2 (ja) 2015-10-08 2015-10-08 防水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7510A CN107017510A (zh) 2017-08-04
CN107017510B true CN107017510B (zh) 2019-02-05

Family

ID=58500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2764.2A Active CN107017510B (zh) 2015-10-08 2016-09-26 防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87018B2 (zh)
JP (1) JP6488977B2 (zh)
CN (1) CN10701751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8896A (en) * 1989-09-25 1991-03-12 Amp Incorporated Sealed stamped and formed pin
CN1334620A (zh) * 2000-07-13 2002-02-06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JP2006127992A (ja) * 2004-10-29 2006-05-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
JP2015118829A (ja) * 2013-12-19 2015-06-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4039B2 (ja) * 1996-05-17 2002-07-2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用シール部材
US6045383A (en) * 1996-05-17 2000-04-0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Sealing member for waterproof connector
JP2011204368A (ja) * 2010-03-24 2011-10-1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8896A (en) * 1989-09-25 1991-03-12 Amp Incorporated Sealed stamped and formed pin
CN1334620A (zh) * 2000-07-13 2002-02-06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JP2006127992A (ja) * 2004-10-29 2006-05-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
JP2015118829A (ja) * 2013-12-19 2015-06-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04293A1 (en) 2017-04-13
JP6488977B2 (ja) 2019-03-27
JP2017073293A (ja) 2017-04-13
US9787018B2 (en) 2017-10-10
CN107017510A (zh) 2017-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7509B (zh) 防水连接器
US9017111B2 (en)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lance
KR101793782B1 (ko) 단자 위치 보장 장치를 구비하는 전기 커넥터
CN101390260B (zh) 连接器壳体的防水结构
KR101274319B1 (ko) 방수 커넥터
US20140295708A1 (en) Connector
EP1903638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413434A2 (en) Female connector assembly
CN103650249B (zh) 具有端子位置保证的电连接器
US20090186512A1 (en) Connector
CN110383594A (zh) 端子单元及连接器
US9225124B2 (en) Connector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holder
CN104103942A (zh) 连接器
CN102651511A (zh) 端子接头和具有该端子接头的防流体连接器
CN108376870A (zh) 防水连接器
CN107017510B (zh) 防水连接器
CN106797087A (zh) 连接器
CN105990720B (zh) 连接器的连接构造
CN110098538A (zh) 连接器
US20150004841A1 (en) Connector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8780960A (zh) 卡缘连接器
JP2018085272A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05375168A (zh) 连接器壳体
CN208111744U (zh) 导电端子和连接器
US10044118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anti-rotation fea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