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9133A - 一种管路连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路连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9133A
CN107009133A CN201710414270.0A CN201710414270A CN107009133A CN 107009133 A CN107009133 A CN 107009133A CN 201710414270 A CN201710414270 A CN 201710414270A CN 107009133 A CN107009133 A CN 107009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mould
driving means
joint
pressuriz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142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春燕
吴强
郝干成
陶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tune Automotive (taic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rtune Automotive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tune Automotive (t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rtune Automotive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142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091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09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91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2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for detaching same
    • B23P19/027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for detaching same using hydraulic or pneuma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路连接系统,包括工作箱、第一驱动装置、用于放置接头的挤压装置、用于支撑并定位管路的第一端部的压紧装置、用于支撑管路的第二端部的托架、以及监控装置,其中第一驱动装置、挤压装置、压紧装置和托架排列成一条直线依次设置于工作箱内;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挤压装置在第一驱动装置和压紧装置之间做往复直线运动;监控装置安装于工作箱的侧壁上,以便监控接头和管路是否到位。本发明的管路连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准确性高。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管路连接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管路连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中,经常遇到管路与接头的连接。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组装的方式进行装备,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资源,还无法确保装配的准确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成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准确性高的管路连接系统。
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管路连接系统,包括工作箱、第一驱动装置、用于放置接头的挤压装置、用于支撑并定位管路的第一端部的压紧装置、用于支撑管路的第二端部的托架、以及监控装置,其中
第一驱动装置、挤压装置、压紧装置和托架排列成一条直线依次设置于工作箱内;
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挤压装置在第一驱动装置和压紧装置之间做往复直线运动;
监控装置安装于工作箱的侧壁上,以便监控接头和管路是否到位。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
进一步地,挤压装置包含模具座、模具、第一传感器以及光电传感器,其中
模具座连接至第一驱动装置,以便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移动;
模具可拆卸地安装于模具座邻近压紧装置的一侧,以限定接头的位置;
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模具座上,以检测接头是否安装正确;
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模具座邻近压紧装置的一侧,用于检测接头是否已经与管路的第一端部接触。
进一步地,管路连接系统还包含设置于工作箱底面上的垫板,其中,第一驱动装置、挤压装置和压紧装置设置于垫板上,并且垫板包含平行于挤压装置和压紧装置连线的导轨,挤压装置包含与导轨配合的滑块,以使挤压装置沿导轨移动。
进一步地,导轨设置于垫板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压紧装置包含上夹具、下夹具、轴、第二驱动装置、夹具模具以及第二传感器,其中
上夹具通过轴枢转地连接至下夹具;
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上夹具围绕轴旋转,以实现上夹具和下夹具的开闭;
上夹具和下夹具在闭合位置时限定夹具模具的位置,其中夹具模具包含用于定位管路的第一端部的孔;
上夹具和下夹具上分别设置有第二传感器,以检测夹具模具是否到位。
进一步地,夹具模具包含上半部和下半部,其中上半部可拆卸地固定于上夹具上,下半部可拆卸地固定于下夹具上,上半部和下半部共同配合限定用于定位管路的第一端部的孔。
进一步地,监控装置为摄像机。
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管路连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上述管路连接系统;
步骤(2):安装待连接的接头与管路;
步骤(3):通过监控装置判断接头和管路是否已经到位;
步骤(4):启动第二驱动装置,将管路压紧至无法水平移动;
步骤(5):驱动第一驱动装置,使挤压装置朝向管路移动,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接头与管路的第一端部接触时,驱动第一驱动装置继续推动挤压装置至设定距离,以实现接头与管路的连接;
步骤(6):驱动第一驱动装置将挤压装置复位。
进一步地,步骤(2)包含:
步骤(2a):选择与接头匹配的模具,并将模具安装于模具座上,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模具是否已经正确安装,随后将接头放置于模具上;
步骤(2b):选择与管路匹配的夹具模具,并将夹具模具安装于上夹具与下夹具上,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夹具模具是否已经正确安装,随后将管路的第一端放置于打开的压紧装置上,将管路的第二端放置于托架上。
由于采用于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依据本发明的管路连接系统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该系统可选用不同类型的模具和夹具模具,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接头与管路,适用范围广;
3.机械操作精度高,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管路连接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挤压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压紧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工作箱,200第一驱动装置,300挤压装置,310模具座,320模具,330第一传感器,340光电传感器,350滑块,400压紧装置,410上夹具,420下夹具,430轴,440第二驱动装置,450夹具模具,451上半部,452下半部,453孔,460第二传感器,500托架,600监控装置,700点半,71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管路连接系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管路连接系统主要包括工作箱100、第一驱动装置200、挤压装置300、压紧装置400、托架500、以及监控装置600。第一驱动装置200、挤压装置300、压紧装置400、和托架500排列成一条直线依次设置于工作箱100内。其中,第一驱动装置200驱动挤压装置300在第一驱动装置200和压紧装置400之间做往复运动。在运行过程中,接头被放置于挤压装置300上,管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由压紧装置400和托架500支撑,并且压紧装置400进一步限定管路的第一端部的位置。应当注意的是,在运行过程中,接头与管路处于同一直线上,以便于随着挤压装置300朝向压紧装置400移动而将接头准确无误地安装于管路的第一端部。监控装置600可以被安装于工作箱100的侧壁上或者其他适当的位置,以便于监控接头和管路是否已经到位,即连接的准备工作是否已经就绪。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00可以是气缸,监控装置600则可以是摄像机。
图2进一步详细示出了挤压装置300的各个部件。如图所示,挤压装置300至少包括模具座310、模具320、第一传感器330以及光电传感器340。模具座310与第一驱动装置200连接,以便在第一驱动装置200的驱动下移动。在模具座310邻近压紧装置400的一侧可拆卸地安装有模具320,其中,模具320可以具有不同类型,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接头,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管路连接系统的实用性。第一传感器330可以设置于模具座310上适当的位置,以用于检测接头是否已经安装正确。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模具座310邻近压紧装置400的一侧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40。更具体地,该光电传感器340具有用于发射光线的发射端和用于接收光线的接收端,并且光线可以与接头邻近管路的端部相切,当接头与管路的第一端部发生接触时,发射端发射出的光线被遮挡,使得接收端无法接收到光线,因此便可以判断接头与管路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可以通过导轨滑块配合来限定挤压装置300的移动轨迹。例如,如图1所示,可以在工作箱100的底面上设置带有导轨710的垫板700。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200、挤压装置300和压紧装置400均可设置于垫板700上,并且导轨710平行于挤压装置300和压紧装置400的连线。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导轨710设置于垫板700的凹槽内。同时,挤压装置300包含与导轨710配合的滑块,以使挤压装置300沿导轨710移动。
图3进一步详细示出了压紧装置400的各个部件。如图所示,压紧装置400包含上夹具410、下夹具420、轴430、第二驱动装置440、夹具模具450以及第二传感器460。其中,上夹具410与下夹具420通过轴430枢转连接,上夹具410以轴430位置点设置于下夹具420上方,第二驱动装置440则能够对上夹具410施加向上的动力,以驱动上夹具410围绕轴430旋转,从而实现上夹具410和下夹具420的开闭。当上夹具410和下夹具420处于闭合位置时可以限定夹具模具450的位置,其中夹具模具450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管路的第一端部的孔45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夹具模具450包含上半部451和下半部452,其中上半部451可拆卸地固定于上夹具410上,下半部452可拆卸地固定于下夹具420上,上半部451和下半部452共同配合限定孔453。可以在上夹具410和下夹具420上分别设置第二传感器460,以便检测夹具模具450是否已经到位。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管路连接方法:
步骤(1):提供上文的管路连接系统;
步骤(2):安装待连接的接头与管路,其中具体包括:
步骤(2a):选择与接头匹配的模具,并将模具安装于模具座上,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模具是否已经正确安装,如果确定已正确安装,随后将接头放置于模具上;
步骤(2b):选择与管路匹配的夹具模具,并将夹具模具安装于上夹具与下夹具上,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夹具模具是否已经正确安装,如果确定已正确安装,随后将管路的第一端放置于打开的压紧装置上,将管路的第二端放置于托架上;
步骤(3):通过监控装置判断接头和管路是否已经到位,如果二者均已到位,则可继续下一步骤;
步骤(4):启动第二驱动装置,将管路压紧至无法水平移动;
步骤(5):驱动第一驱动装置,使挤压装置朝向管路移动,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接头与管路的第一端部接触时,驱动第一驱动装置继续推动挤压装置至设定距离,以实现接头与管路的连接;
步骤(6):驱动第一驱动装置将挤压装置复位,完成接头与管路的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管路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箱、第一驱动装置、用于放置接头的挤压装置、用于支撑并定位管路的第一端部的压紧装置、用于支撑所述管路的第二端部的托架、以及监控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挤压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和所述托架排列成一条直线依次设置于所述工作箱内;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挤压装置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压紧装置之间做往复直线运动;
所述监控装置安装于所述工作箱的侧壁上,以便监控所述接头和所述管路是否到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包含模具座、模具、第一传感器以及光电传感器,其中
所述模具座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便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移动;
所述模具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模具座邻近所述压紧装置的一侧,以限定所述接头的位置;
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模具座上,以检测所述接头是否安装正确;
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模具座邻近所述压紧装置的一侧,用于检测所述接头是否已经与所述管路的所述第一端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连接系统还包含设置于所述工作箱底面上的垫板,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和所述压紧装置设置于所述垫板上,并且所述垫板包含平行于所述挤压装置和所述压紧装置连线的导轨,所述挤压装置包含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块,以使所述挤压装置沿所述导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垫板的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包含上夹具、下夹具、轴、第二驱动装置、夹具模具以及第二传感器,其中
所述上夹具通过所述轴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下夹具;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夹具围绕所述轴旋转,以实现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的开闭;
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在闭合位置时限定所述夹具模具的位置,其中所述夹具模具包含用于定位所述管路的所述第一端部的孔;
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传感器,以检测所述夹具模具是否到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模具包含上半部和下半部,其中所述上半部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上夹具上,所述下半部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下夹具上,所述上半部和所述下半部共同配合限定用于定位所述管路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为摄像机。
9.一种管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管路连接系统;
步骤(2):安装待连接的接头与管路;
步骤(3):通过所述监控装置判断所述接头和管路是否已经到位;
步骤(4):启动第二驱动装置,将所述管路压紧至无法水平移动;
步骤(5):驱动第一驱动装置,使挤压装置朝向所述管路移动,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接头与所述管路的第一端部接触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继续推动所述挤压装置至设定距离,以实现所述接头与所述管路的连接;
步骤(6):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将所述挤压装置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含:
步骤(2a):选择与接头匹配的模具,并将所述模具安装于所述模具座上,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模具是否已经正确安装,随后将所述接头放置于所述模具上;
步骤(2b):选择与管路匹配的夹具模具,并将所述夹具模具安装于上夹具与下夹具上,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所述夹具模具是否已经正确安装,随后将所述管路的第一端放置于打开的压紧装置上,将所述管路的第二端放置于所述托架上。
CN201710414270.0A 2017-06-05 2017-06-05 一种管路连接系统 Pending CN1070091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4270.0A CN107009133A (zh) 2017-06-05 2017-06-05 一种管路连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4270.0A CN107009133A (zh) 2017-06-05 2017-06-05 一种管路连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9133A true CN107009133A (zh) 2017-08-04

Family

ID=59452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14270.0A Pending CN107009133A (zh) 2017-06-05 2017-06-05 一种管路连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0913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0966A (zh) * 2018-11-30 2019-04-05 芜湖顺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多功能单阀管路装配工装
CN110773981A (zh) * 2019-10-18 2020-02-11 中山市汇鑫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硒鼓胶头自动装配装置
CN111496507A (zh) * 2020-04-26 2020-08-07 孙睿 一种金属软管组装加工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27642A1 (de) * 1997-06-28 1999-01-07 Henco Ind Nv Preßverbindung
CN100999048A (zh) * 2007-01-09 2007-07-18 钱国钧 自动装配螺钉机
CN103071994A (zh) * 2013-01-29 2013-05-01 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轴自动安装装置
CN202952017U (zh) * 2012-10-31 2013-05-29 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安装汽车洗涤泵软管的工装
CN103433893A (zh) * 2013-08-19 2013-12-11 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气制动总成管路装配机、集成装置及装配方法
CN204450415U (zh) * 2015-01-23 2015-07-08 江苏同天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软管接头耦接装置
CN205056854U (zh) * 2015-10-29 2016-03-02 佛山市华德涞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管用缩管设备
CN205147763U (zh) * 2015-11-25 2016-04-13 苏州工业园区耐斯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定位销自动供料安装装置
CN206048080U (zh) * 2016-05-03 2017-03-29 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胶管接头安装装置
CN206811446U (zh) * 2017-06-05 2017-12-29 福缔汽车(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管路连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27642A1 (de) * 1997-06-28 1999-01-07 Henco Ind Nv Preßverbindung
CN100999048A (zh) * 2007-01-09 2007-07-18 钱国钧 自动装配螺钉机
CN202952017U (zh) * 2012-10-31 2013-05-29 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安装汽车洗涤泵软管的工装
CN103071994A (zh) * 2013-01-29 2013-05-01 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轴自动安装装置
CN103433893A (zh) * 2013-08-19 2013-12-11 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气制动总成管路装配机、集成装置及装配方法
CN204450415U (zh) * 2015-01-23 2015-07-08 江苏同天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软管接头耦接装置
CN205056854U (zh) * 2015-10-29 2016-03-02 佛山市华德涞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管用缩管设备
CN205147763U (zh) * 2015-11-25 2016-04-13 苏州工业园区耐斯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定位销自动供料安装装置
CN206048080U (zh) * 2016-05-03 2017-03-29 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胶管接头安装装置
CN206811446U (zh) * 2017-06-05 2017-12-29 福缔汽车(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管路连接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永谊等: "《机械制造厂标准化》", vol. 1, 技术标准出版社, pages: 115 - 11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0966A (zh) * 2018-11-30 2019-04-05 芜湖顺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多功能单阀管路装配工装
CN110773981A (zh) * 2019-10-18 2020-02-11 中山市汇鑫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硒鼓胶头自动装配装置
CN111496507A (zh) * 2020-04-26 2020-08-07 孙睿 一种金属软管组装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0635B (zh) 带件注塑的自动控制方法及机器人搬运系统
CN107764489B (zh) 一种密封结构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6002251A (zh) 前卡钳装配线和装配方法
CN107009133A (zh) 一种管路连接系统
CN103273312A (zh) 一种快速接头自动组装机
CN107696051A (zh) 电池模组自动抱夹机械手
CN105750906A (zh) 插排组装机的转盘装置
CN105312446B (zh) 汽车皮带张紧器的压入压铆专机
CN104174958A (zh) 一种暖风电机刷架工件的加工方法以及加工系统
CN110165816A (zh) 电机o型圈、波形垫圈及转子装配设备
CN206536135U (zh) 一种电池扣盖预焊机
CN205703211U (zh) 电加热棒组装机的链条组装线
CN206811446U (zh) 一种管路连接系统
CN103943029A (zh) 电能表封印设备及其封印方法
CN109682521A (zh) 一种弹力检测装置
CN104019949B (zh) 一种进气管测漏装置
CN203759990U (zh) 一种电能表封印设备
CN204160692U (zh) 注塑机机器人搬运系统
CN105855871B (zh) 电加热棒组装机的链条组装线
CN105527062A (zh) 一种水箱密封性自动测试设备
CN108161830B (zh) 组装驱动器用的上盖塑壳压合设备
CN108097607A (zh) 一种电机换向器自动化视觉检测系统用卸料装置
CN111510711A (zh) 一种机顶盒自动接口测试机及自动测试方法
CN205426447U (zh) 一种气密性测试机构
CN205165646U (zh) 汽车皮带张紧器的压入压铆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