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3463B - 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03463B CN107003463B CN201580066572.2A CN201580066572A CN107003463B CN 107003463 B CN107003463 B CN 107003463B CN 201580066572 A CN201580066572 A CN 201580066572A CN 107003463 B CN107003463 B CN 1070034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ture
- film
- phase difference
- spacing
- difference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30—Drawing through a di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性得到抑制、Nz系数较小、在斜向上具有迟相轴的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相位差膜为长条状,在相对于长条方向成规定角度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并且Nz系数低于1.10。该相位差膜可含有选自由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及聚酯碳酸酯系树脂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此种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纵向的夹具间距发生变化的可变间距型的左右的夹具分别把持拉伸对象的膜的左右侧边缘部;边将该膜预热边使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从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的状态,使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分别独立地变化而将该膜倾斜拉伸;以及解放把持膜的夹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OLED)等图像显示装置中,以显示特性的提高或抗反射为目的而使用了圆偏振板。关于圆偏振板,具代表性的是将偏振片与相位差膜(代表性地为λ/4板)以偏振片的吸收轴与相位差膜的迟相轴成45°的角度的方式层叠。以往,代表性地来说,相位差膜通过在纵向和/或横向上进行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而制作,因此其迟相轴大多情况下在坯膜的横向(宽度方向)或纵向(长条方向)上表现。其结果,在制作圆偏振板时,需要将相位差膜以相对于横向或纵向成45°的角度的方式裁断,使其逐片地贴合。
为了解决此种问题,提出了通过在斜向上拉伸而使相位差膜的迟相轴于斜向上表现的技术。然而,通过斜向的拉伸而获得的相位差膜的双轴性较高(例如Nz系数较大)。此种相位差膜存在如下问题:在用于反射率较高的图像显示装置时,依赖于视场角的不同而反射率或反射色调的变化较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4561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课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轴性得到抑制、Nz系数较小、且在斜向上具有迟相轴的长条状的相位差膜;以及能够以较高制造效率制造该相位差膜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相位差膜为长条状,在相对于长条方向成规定角度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且Nz系数低于1.10。该相位差膜可含有选自由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及聚酯碳酸酯系树脂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树脂。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规定角度为35°~55°。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相位差膜包含选自由聚碳酸酯树脂及聚酯碳酸酯系树脂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此处,Re(450)、Re(550)及Re(650)分别为在23℃利用波长450nm、550nm及650nm的光进行测定而得的膜的面内相位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提供一种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通过纵向的夹具间距发生变化的可变间距型的左右的夹具分别把持拉伸对象的膜的左右侧边缘部;边将该膜预热边使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从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的状态,使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分别独立地变化而将该膜倾斜拉伸;以及解放把持该膜的夹具。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倾斜拉伸包括:使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且使另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以及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成为相等的方式使该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维持或减少,且使该另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倾斜拉伸包括:扩大左右的夹具间的距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实际制作一种相位差膜,其为长条状,在相对于长条方向成规定角度的方向(即,斜向)上具有迟相轴,且Nz系数低于1.10。具代表性地来说,在相对于长条方向而倾斜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的长条状的相位差膜通过在斜向上的拉伸(倾斜拉伸)而制作。已知此种相位差膜在与在长条方向或宽度方向上具有光学轴(代表性来说为吸收型偏振片的吸收轴、反射型偏振片的反射轴、相位差膜的迟相轴)的膜贴合时非常有用。可理解为:例如在制造圆偏振板时,由于偏振片基本上为因其制造方法而在长条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情形,因此若可实现相对于长条方向而在例如45°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的相位差膜,则可将偏振片与相位差膜以所谓卷对卷式来层叠,可实现非常优异的制造效率。然而,以往的倾斜拉伸仅获得双轴性较高(例如Nz系数较大)的相位差膜,此种膜存在如下问题:在用于反射率较高的图像显示装置时,依赖于视场角的不同而反射率或反射色调的变化较大。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实际制作在相对于长条方向而倾斜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且Nz系数低于1.10的、双轴性非常小的相位差膜。对于此种相位差膜来说,在制作例如圆偏振板时可应用与在长条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偏振片的卷对卷式,而且,所获得的圆偏振板可实现反射率、反射色调非常优异的图像显示装置,在实用上极其有用。即,本发明解决了业界已知的长久未解决的课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可实际获得如上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得的相位差膜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对能够用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拉伸装置的一例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用于对在图2的拉伸装置中使夹具间距变化的连杆机构进行说明的要件概略俯视图,表示夹具间距最小的状态。
图4是用于对在图2的拉伸装置中使夹具间距变化的连杆机构进行说明的要件概略俯视图,表示夹具间距最大的状态。
图5是对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的倾斜拉伸的一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倾斜拉伸时的拉伸装置的各区域与夹具间距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倾斜拉伸的另一例的拉伸装置的各区域与夹具间距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倾斜拉伸的又一例的拉伸装置的各区域与夹具间距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用于对基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层叠体进行说明的要件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对基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倾斜拉伸时的膜的状态进行说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使用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膜的圆偏振板的概略剖面图。
图12是对使用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膜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比较例2中倾斜拉伸时的拉伸装置的各区域与夹具间距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I.相位差膜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膜为长条状,在相对于长条方向成规定角度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且Nz系数低于1.10。本说明书中,所谓“长条状”,是指长度相对于宽度来说足够长的细长形状,例如包含长度相对于宽度而为10倍以上、优选为20倍以上的细长形状。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膜的概略立体图。图示例中,相位差膜卷绕成卷状。进而,图示例中,相位差膜在相对于长条方向成规定角度α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角度α优选为35°~55°,更优选为38°~52°,进一步优选为40°~50°,特别优选为42°~48°,极优选为44°~46°。若角度α为此种范围,则通过利用卷对卷式与在长条方向(或宽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偏振片层叠,从而可实现具有所需的圆偏振光功能的圆偏振板。予以说明,本说明书中在提及角度时,只要无特别说明,则该角度包含顺时针及逆时针两方向的角度。另外,所谓卷对卷式,是指边将长条的膜彼此进行辊搬送边使其长条方向一致而连续地贴合的方式。
相位差膜优选折射率特性显示出nx>ny的关系。进而,相位差膜优选能够以λ/4板的形式来发挥功能。通过相位差膜以λ/4板的形式来发挥功能,从而能够利用与上述迟相轴的角度的效果的协同效应来实现具有非常优异的圆偏振光功能的圆偏振板。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e(550)优选为100nm~180nm,更优选为135nm~155nm。予以说明,本说明书中,nx为面内的折射率达到最大的方向(即,迟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在面内与迟相轴正交的方向(即,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另外,Re(λ)为在23℃利用波长λnm的光进行测定而得的膜的面内相位差。因此,Re(550)为在23℃利用波长550nm的光进行测定而得的膜的面内相位差。对于Re(λ)来说,将膜的厚度设为d(nm)时通过式:Re(λ)=(nx-ny)×d而求出。
相位差膜只要具有nx>ny的关系,则表示任意适当的折射率椭圆体。优选相位差膜的折射率椭圆体显示出nx>ny≥nz的关系。
如上所述,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膜的双轴性得到极其良好的抑制。相位差膜的Nz系数低于1.10,优选为1.00~1.08,更优选为1.00~1.06,进一步优选为1.00~1.05。其结果,可获得反射率及反射色调的视场角依赖性优异的图像显示装置。如上所述,在斜向上具有迟相轴的相位差膜的双轴性较高,难以实现此种范围的Nz系数,但实际制作出具有此种范围的Nz系数的相位差膜却为本发明的成果之一。予以说明,Nz系数根据Nz=Rth(λ)/Re(λ)而求出。此处,Rth(λ)为在23℃利用波长λnm的光进行测定而得的膜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根据式:Rth(λ)=(nx-nz)×d而求出。
相位差膜可以显示出相位差值根据测定光的波长而变大的逆分散波长特性,也可以显示出相位差值几乎不因测定光的波长而变化的平坦波长分散特性。相位差膜优选显示出所谓逆分散的波长依赖性。具体而言,其面内相位差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Re(450)/Re(550)优选为0.8以上且低于1.0,更优选为0.8~0.95。Re(550)/Re(650)优选为0.8以上且低于1.0,更优选为0.8~0.97。通过逆分散的波长依赖性与上述Nz系数的协同效应,可获得反射率及反射色调的视场角依赖性进一步优异的图像显示装置。
关于相位差膜,其光弹性模量的绝对值优选为2×10-12(m2/N)~100×10-12(m2/N),更优选为2×10-12(m2/N)~50×10-12(m2/N)。
相位差膜的厚度可根据目的而能够为任意适当的厚度。相位差膜的厚度优选为20μm~100μm,更优选为30μm~80μm。
作为构成相位差膜的材料,只要可满足如上所述的特性,则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材料。作为具体例,可列举: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环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酯碳酸酯系树脂、烯烃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等。优选为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酯碳酸酯系树脂。其原因在于:只要为这些树脂,则能够获得显示出所谓逆分散的波长依赖性的相位差膜。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所需特性而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可使用任意适当的聚碳酸酯系树脂。例如优选为含有源自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二羟基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乙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正丙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异丙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正丁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仲丁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环己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苯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异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异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叔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环己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甲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叔丁基-6-甲基苯基)芴、9,9-双(4-(3-羟基-2,2-二甲基丙氧基)苯基)芴等。聚碳酸酯树脂除了含有源自上述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以外,还可含有源自异山梨糖醇、异二缩甘露醇、异艾杜糖醇、螺二醇、二噁烷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双酚类等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如上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详细情况记载于例如日本特开2012-67300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325560号及WO2014/061677号。该专利文献的记载系作为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优选为110℃以上且250℃以下,更优选为120℃以上且230℃以下。若玻璃化温度过低,则有耐热性变差的倾向,存在在膜成形后引起尺寸变化的可能性。若玻璃化温度过高,则存在膜成形时的成形稳定性变差的情况,另外,存在损害膜的透明性的情况。予以说明,玻璃化温度依据JIS K7121(1987)求出。
作为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可使用任意适当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代表性地来说,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可以使至少2种醛化合物和/或酮化合物与聚乙烯醇系树脂进行缩合反应而获得。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具体例及详细的制造方法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07-161994号公报。该记载作为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膜可通过将由如上所述的材料构成的膜应用于II项中说明的制造方法而制造。
II.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II-1.第一实施方式
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纵向的夹具间距发生变化的可变间距型的左右的夹具分别把持拉伸对象的膜的左右侧边缘部(工序A:把持工序);边将该膜预热边使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工序B:预热工序);从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的状态,使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分别独立地变化而将该膜倾斜拉伸(工序C:倾斜拉伸工序);视需要在将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设为一定的状态下,对该膜进行热处理(工序D:热处理工序);以及解放把持该膜的夹具(工序E:解放工序)。以下,对各工序详细地说明。
A.把持工序
首先,参照图2~图4,对可用于包含本工序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拉伸装置加以说明。图2是对可用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拉伸装置的一例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的概略俯视图。图3及图4分别为用于对在图2的拉伸装置中使夹具间距变化的连杆机构进行说明的要件概略俯视图,图3表示夹具间距最小的状态,图4表示夹具间距最大的状态。拉伸装置100在俯视时在左右两侧左右对称地具有具备膜把持用的大量夹具20的环形回路10L及环形回路10R。予以说明,本说明书中,从膜的入口侧观察,将左侧的环形回路称作左侧的环形回路10L,将右侧的环形回路称作右侧的环形回路10R。左右的环形回路10L、10R的夹具20分别经基准轨道70引导而呈回路状地巡回移动。左侧的环形回路10R沿逆时针方向巡回移动,右侧的环形回路10R沿顺时针方向巡回移动。拉伸装置中,从片材的入口侧朝向出口侧依次设有把持区域A、预热区域B、倾斜拉伸区域C、热处理区域D及解放区域E。予以说明,这些各区域是指成为拉伸对象的膜实质上被把持、预热、倾斜拉伸、热处理及解放的区域,而并非是指机械上、构造上独立的区块。另外,请注意各区域的长度的比率与实际的长度的比率不同。
对于把持区域A及预热区域B来说,以下述方式构成:左右的环形回路10R、10L以与成为拉伸对象的膜的初期宽度相对应的远离距离而彼此大致平行。对于倾斜拉伸区域C来说,设为下述构成:随着从预热区域B这一侧朝向热处理区域D,左右的环形回路10R、10L的远离距离缓缓扩大至与上述膜的拉伸后的宽度相对应。对于热处理区域D来说,以下述方式构成:左右的环形回路10R、10L以与上述膜的拉伸后的宽度相对应的远离距离而彼此大致平行。
左侧的环形回路10L的夹具(左侧的夹具)20及右侧的环形回路10R的夹具(右侧的夹具)20可分别独立地巡回移动。例如,通过电动马达13、14将左侧的环形回路10L的驱动用链轮11、1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通过电动马达13、14将右侧的环形回路10R的驱动用链轮11、1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其结果,对卡合于上述驱动用链轮11、12的驱动辊(未图标)的夹具担载构件30赋予移行力。由此,左侧的环形回路10L沿逆时针方向巡回移动,右侧的环形回路10R沿顺时针方向巡回移动。通过分别独立地驱动左侧的电动马达及右侧的电动马达,可使左侧的环形回路10L及右侧的环形回路10R分别独立地巡回移动。
进而,左侧的环形回路10L的夹具(左侧的夹具)20及右侧的环形回路10R的夹具(右侧的夹具)20分别为可变间距型。即,左右的夹具20、20分别独立,纵向(MD)的夹具间距(夹具间距离)可随着移动而变化。可变间距型可通过任意适当的构成而实现。以下,作为一例,对连杆机构(缩放仪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在逐个担载夹具20的俯视横向上设有细长矩形的夹具担载构件30。虽未图示,但夹具担载构件30由上梁、下梁、前壁(夹具侧的壁)、及后壁(与夹具为相反侧的壁)封闭而形成为剖面牢固的框架结构。夹具担载构件30以通过其两端的移行轮38而在移行路面81、82上转动的方式设置。予以说明,图3及图4中,前壁侧的移行轮(在移行路面81上转动的移行轮)未图示。移行路面81、82遍及整个区域而并行于基准轨道70。在夹具担载构件30的上梁及下梁的后侧(与夹具为相反侧),沿着夹具担载构件的长度方向而形成长孔31,滑块32以在长孔31的长度方向上可滑动的方式卡合。在夹具担载构件30的夹具20侧端部的附近,贯穿上梁及下梁而垂直地设有一根第1轴构件33。另一方面,在夹具担载构件30的滑块32处,垂直贯穿地设有一根第2轴构件34。将主连杆构件35的一端枢动连结于各夹具担载构件30的第1轴构件33。关于主连杆构件35,将另一端枢动连结于邻接的夹具担载构件30的第2轴构件34。除主连杆构件35以外,将副连杆构件36的一端枢动连结于各夹具担载构件30的第1轴构件33。关于副连杆构件36,通过枢轴37将另一端枢动连结于主连杆构件35的中间部。通过基于主连杆构件35、副连杆构件36的连杆机构,如图3所示,滑块32越向夹具担载构件30的后侧(夹具侧的相反侧)移动,夹具担载构件30彼此的纵向的间距(以下简称为夹具间距)越变小,如图4所示,滑块32越向夹具担载构件30的前侧(夹具侧)移动,夹具间距越变大。滑块32的定位通过间距设定轨道90来进行。如图3及图4所示,夹具间距越大,则基准轨道70与间距设定轨道90的远离距离越变小。予以说明,连杆机构在业界众所周知,故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拉伸装置进行膜的倾斜拉伸,从而可制作在斜向(例如相对于长条方向而为45°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的相位差膜。关于代表例,一并参照图5及图6而具体进行说明。
首先,在把持区域A(拉伸装置100的膜取入的入口)中,通过左右的环形回路10R、10L的夹具20,将成为拉伸对象的膜的两侧边缘以相等的一定夹具间距P1把持,通过左右的环形回路10R、10L的移动(实质上为由基准轨道70引导的各夹具担载构件30的移动),将该膜输送至预热区域B。
B.预热工序
预热区域(预热工序)B中,由于左右的环形回路10R、10L如上所述地按照以与成为拉伸对象的膜的初期宽度相对应的远离距离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式构成,因此在基本上不进行横向拉伸的情况下加热膜。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预热区域(预热工序)中使左右的夹具间距分别由P1减小至P2。通过设为此种构成,在预热区域的终点(拉伸区域的起点),成为拉伸对象的膜成为适度松弛的状态。通过从这样适度松弛的状态进行倾斜拉伸,从而能够进行拉伸而并不抑制在与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产生的缩幅现象,与其说是Nz系数不易下降的双轴拉伸,不如说成为Nz系数为1.0且伴有缩幅的与单轴拉伸接近的拉伸,因此可获得在斜向上具有迟相轴且Nz系数非常小的相位差膜。予以说明,代表性地来说,可使左右的夹具间距同时以及以相同的减少比例(例如图6所示的减少的分布)减少。
预热区域中,左右的夹具间距开始减少的位置可根据目的而设定于任意适当的位置。例如,开始位置可为预热区域的起点,也可为预热区域的中间部。使夹具间距的减少结束的位置亦可根据目的而设定于任意适当的位置。例如,结束位置可为预热区域的中间部,亦可为预热区域的终点。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例如可列举:遍布整个预热区域而使夹具间距由P1减少至P2的形态;将夹具间距维持于P1直至预热区域的中间部(例如中间点)为止,从该中间部至终点,使夹具间距由P1减少至P2的形态;从预热区域的起点至中间部(例如中间点),使夹具间距由P1减少至P2,从该中间部至终点将夹具间距维持于P2的形态;从预热区域的起点至中间部(例如中间点)使夹具间距由P1减少至P1’,从该中间部至终点使夹具间距由P1’进而减少至P2的形态。优选如图5及图6所示,将夹具间距维持于P1直至预热区域的中间部(例如中间点)为止,从该中间部至终点,使夹具间距由P1减少至P2。若为此种构成,则能够在膜达到了所需温度的状态下使该膜松弛,因此有不产生外观上的异常(例如折断)的优点。
预热工序中的夹具间距变化率(P2/P1)优选为0.75~0.95,更优选为0.80~0.90。若夹具间距变化率为此种范围,则可实现低于1.10的Nz系数,且可将Nz系数良好地控制为所需的值。
预热工序中,将膜加热至温度T1(℃)。温度T1优选为膜的玻璃化温度(Tg)以上,更优选为Tg+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Tg+5℃以上。另一方面,加热温度T1优选为Tg+40℃以下,更优选为Tg+30℃以下。温度T1根据所使用的膜而不同,例如为70℃~180℃,优选为120℃~180℃。在使夹具间距以两阶段以上进行变化的情况(包括在预热区域的一部分中维持夹具间距的情况)下,各阶段的温度可相同,亦可不同。
直至上述温度T1的升温时间及在温度T1的保持时间可根据膜的构成材料、制造条件(例如膜的搬送速度)而适当设定。上述升温时间及保持时间可通过调整夹具20的移动速度、预热区域的长度、预热区域的温度等来控制。
C.倾斜拉伸工序
在倾斜拉伸区域(倾斜拉伸工序)C中,从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的状态(左右的夹具间距为P2),使左右的夹具20的夹具间距分别独立地变化而将膜倾斜拉伸。关于倾斜拉伸的方式,只要可获得上述I项所记载的相位差膜,则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方式。在一实施方式中,倾斜拉伸包括以下情况:使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且使另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小;及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成为相等的方式使该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维持或减小,且使该另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以下,参照图5及图6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予以说明,例如,如图示例那样,倾斜拉伸可边扩大左右的夹具间的距离(宽度方向的距离)边进行。另外,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在图5及图6中将倾斜拉伸区域C分为入口侧的第1倾斜拉伸区域C1与出口侧的第2倾斜拉伸区域C2而记载。有时将第1倾斜拉伸区域C1中的拉伸称为第1倾斜拉伸,将第2倾斜拉伸区域C2中的拉伸称为第2倾斜拉伸。第1倾斜拉伸区域C1及第2倾斜拉伸区域C2的长度及彼此的长度比可根据目的而适当设定。
如上述B项所说明,在倾斜拉伸区域C1的入口,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均被设为P2(夹具间距减少的状态)。在膜进入第1倾斜拉伸区域C1的同时,开始增大一侧的(图示例中为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且开始减少另一侧的(图示例中为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在第1倾斜拉伸区域C中,使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至P3,使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至P4。因此,在第1倾斜拉伸区域C1的终点(第2倾斜拉伸区域C2的起点),使左侧夹具以夹具间距P4移动,右侧夹具以夹具间距P3移动。予以说明,夹具间距之比可大致对应于夹具的移动速度之比。因此,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之比可大致对应于膜的右侧侧边缘部与左侧侧边缘部的MD方向的拉伸倍率之比。
图5及图6中,将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开始增大的位置及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开始减少的位置均设为第1倾斜拉伸区域C1的起点,但也可与图示例不同,而在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开始增大后,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开始减少,也可在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开始减少后,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开始增大(均未图示)。在一实施方式中,在一侧(例如右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开始增大后,另一侧(例如左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开始减少。根据此种实施方式,在如图示例那样边扩大左右的夹具间的距离(宽度方向的距离)边进行倾斜拉伸的情况下,由于膜已经在宽度方向上拉伸了一定程度(优选为1.2倍~2.0倍左右),所以即便使该另一侧的夹具间距大幅地减少,也不易产生皱褶。因此,可进行更锐角的倾斜拉伸,可抑制所获得的相位差膜的双轴性,减小Nz系数。进而,可适于获得面内取向性较高的相位差膜。
同样地,在图5及图6中,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的增大及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的减少持续至第1倾斜拉伸区域C1的终点(第2倾斜拉伸区域D1的起点),但也可与图示例不同,而使夹具间距的增大或减少的中的任一者在第1倾斜拉伸区域C1的终点前结束,将夹具间距维持原样直至第1倾斜拉伸区域C1的终点。
上述增大的夹具间距的变化率(P3/P1)优选为1.10~1.70,更优选为1.15~1.60,进一步优选为1.20~1.55。另外,减少的夹具间距的变化率(P4/P1)例如为0.50以上且低于1,优选为0.55~0.95,更优选为0.60~0.90,进一步优选为0.60~0.80。若夹具间距的变化率为此种范围内,则可获得相对于膜的长条方向而在大致45度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且双轴性得到抑制、Nz系数较小的相位差膜。予以说明,本说明书中,夹具间距变化率将初期的夹具间距(把持膜时的夹具间距)P1作为基准。
如上所述,夹具间距可通过调整拉伸装置的间距设定轨道与基准轨道的远离距离来将滑块定位而加以调整。
第1倾斜拉伸区域C1中的膜的宽度方向的拉伸倍率(W2/W1)优选为1.05倍~2.00倍,更优选为1.15倍~1.80倍,进一步优选为1.25倍~1.60倍。若该拉伸倍率低于1.05倍,则有时在收缩侧的侧边缘部产生镀锌铁皮状的皱褶。另外,若该拉伸倍率超过2.00倍,则有时所获得的相位差膜的双轴性变高,无法获得所需的Nz系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1倾斜拉伸以如下方式进行: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的变化率与另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的变化率之积成为优选0.70~1.20,更优选0.75~1.15,进一步优选0.80~1.10。若变化率之积为此种范围内,则可获得双轴性得到抑制、Nz系数较小的相位差膜。
代表性地来说,第1倾斜拉伸可在温度T2进行。温度T2相对于膜的玻璃化温度(Tg),优选为Tg-20℃~Tg+30℃,进一步优选为Tg-10℃~Tg+20℃,特别优选为Tg左右。温度T2根据所使用的膜而不同,例如为70℃~180℃,优选为80℃~170℃。上述温度T1与温度T2之差(T1-T2)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在一实施方式中,T1>T2,因此在预热工序中经加热至温度T1的膜可冷却至温度T2。
其次,在膜进入第2倾斜拉伸区域C2的同时,开始增大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在第2倾斜拉伸区域C2中,使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至P3。另一方面,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在第2倾斜拉伸区域C2中维持P3不变。因此,在第2倾斜拉伸区域C2的终点(热处理区域D的起点),左侧夹具及右侧夹具均以夹具间距P3移动。通过如此地边缩小左右的夹具间距之差边进行倾斜拉伸,可缓和多余的应力且在斜向上充分地拉伸。另外,可在左右的夹具的移动速度达到相等的状态下将膜供于解放工序,因此在左右的夹具的解放时不易产生膜的搬送速度等的偏差,可很好地进行其后的膜的卷取。
第2倾斜拉伸区域C2中的膜的宽度方向的拉伸倍率(W3/W1:因此为宽度方向的最终拉伸倍率)优选为1.50倍~3.00倍,更优选为1.60倍~2.80倍,进一步优选为1.70倍~2.50倍。若该拉伸倍率低于1.50倍,则存在在收缩侧的侧边缘部产生镀锌铁皮状的皱褶的情况。另外,若该拉伸倍率超过3.00倍,则存在所获得的相位差膜的双轴性变高,无法获得所需的Nz系数的情况。
代表性地来说,第2倾斜拉伸可在温度T3进行。温度T3可与温度T2同等。
作为倾斜拉伸的方式的代表例,对采用图6所示那样的夹具间距的分布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倾斜拉伸的方式只要可获得相对于长条方向而在规定角度α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的相位差膜,则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方式。例如,可列举下述(1)及(2)所述的实施方式。也可将下述(1)及(2)的实施方式组合,亦可将下述(1)和/或(2)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组合:(1)在将左右的夹具中的一侧(例如右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设为一定的状态下,使另一侧(例如左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而进行倾斜拉伸的方式(视需要还包括使减少了的左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至右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图7所示那样的夹具间距的分布);(2)在将左右的夹具中的一侧(例如右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开始减少的位置与另一侧(例如左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开始减少的位置设为搬送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状态下,使各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至规定间距而进行倾斜拉伸的方式(图8所示那样的夹具间距的分布)。予以说明,任一实施方式中,预热区域中的夹具间距的减少比例与第1倾斜拉伸区域中的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的减少比例可相同,亦可不同。
D.热处理工序
热处理区域(热处理工序)D中,在将左右的夹具20的夹具间距设为一定的状态下,对膜进行热处理。即,在将左右的夹具20的夹具间距均设为P3的状态下,边搬送膜边加热。热处理工序可视需要而进行。
代表性地来说,热处理可在温度T4进行。温度T4根据所拉伸的膜而不同,可为T3≥T4的情形,亦可为T3<T4的情形。一般而言,在膜为非晶性材料的情形时为T3≥T4,在为结晶性材料的情形时,也有时通过设为T3<T4而进行结晶化处理。在T3≥T4的情形时,温度T3与T4之差(T3-T4)优选为0℃~50℃。代表性地来说,热处理时间为10秒~10分钟。热处理时间可通过调整热处理区域的长度和/或膜的搬送速度而控制。
E.解放工序
最后,解放把持膜的夹具,获得相位差膜。予以说明,倾斜拉伸后的膜的宽度W3对应于所获得的相位差膜的宽度(图5)。在倾斜拉伸不包括横向拉伸的情况下,所获得的相位差膜的宽度实质上等于膜的初期宽度。
II-2.第二实施方式
基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拉伸对象的膜与事先经倾斜拉伸的膜贴合,形成层叠体,将该层叠体供于依照上述II-1项的制造方法。
图9是上述层叠体的要件分解立体图。层叠体200包含拉伸对象的膜210和事先经倾斜拉伸的膜(以下有时称为辅助膜)220。拉伸对象膜210与辅助膜220借助任意适当的粘合剂而以可剥离的方式贴合。代表性地来说,层叠体200为卷状。辅助膜220的取向方向(经倾斜拉伸的方向:图中的箭头B)为相对于拉伸对象膜210的设定拉伸方向(相对于长条方向而为角度α的方向,迟相轴表现方向:图中的箭头A)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因此,例如在将角度α设定为45°时,辅助膜的取向方向可为135°。通过对此种层叠体进行倾斜拉伸(即,通过使用辅助膜将拉伸对象膜倾斜拉伸),从而可获得在相对于长条方向而倾斜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且具有非常小的Nz系数的相位差膜。更详细而言如下所述:如图10所示,在将拉伸对象膜倾斜拉伸时,辅助膜由于其倾斜拉伸时的残留应力等而将要在辅助膜的倾斜拉伸方向(与拉伸对象膜的倾斜拉伸方向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图中的虚线的箭头方向)上收缩。通过该收缩,与不使用辅助膜的情形相比,经倾斜拉伸的膜面内的折射率差(nx-ny)增大,且经倾斜拉伸的膜的厚度增大,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增大。如上所述,相位差膜的Nz系数以Nz=Rth(λ)/Re(λ)=(nx-nz)/(nx-ny)定义,而通过上述辅助膜的收缩,所获得的相位差膜的Nz系数的定义式中的分母变大且分子变小,因此可通过该协同效应而使Nz系数变得非常小。予以说明,本说明书中,所谓“实质上正交”,包含2个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10°的情形,优选为90°±7°,进一步优选为90°±5°。
辅助膜220可由任意适当的材料构成。在一实施方式中,辅助膜可由与拉伸对象膜相同的材料构成。通过使辅助膜以与拉伸对象膜相同的材料构成,从而可获得以下优点:因Tg相同,所以在拉伸对象膜的拉伸时容易产生辅助膜的收缩。
辅助膜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若该厚度小于20μm,则有时所获得的收缩力变小,无法获得所需Nz系数。
层叠体200例如可通过以下顺序制作:首先,对经倾斜拉伸的辅助膜的表面实施表面处理(例如电晕处理),对该表面处理面涂布粘合剂,通过辊将涂布有粘合剂的辅助膜与拉伸对象膜层叠,获得层叠体。另外,也可以使用2片辅助膜,制作由该2片辅助膜夹持拉伸对象膜的三层构成的层叠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如上所述的层叠体供于依据上述II-1项的制造方法。把持工序、倾斜拉伸工序、热处理工序及解放工序如上述II-1项的实施方式中所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热工序中可使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如上述II-1项的实施方式那样地减少,亦可维持于初期的夹具间距(把持膜时的夹具间距)P1。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上述那样的层叠体,即便在预热工序中不使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而使拉伸对象膜松弛,亦可实现所需的较小Nz系数。
本实施方式中,在解放工序之后,将辅助膜从经倾斜拉伸的层叠体剥离,由此可获得相位差膜。
III.圆偏振板及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代表性地来说,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膜可适合用于圆偏振板。图11为此种圆偏振板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图。图示例的圆偏振板300具有偏振片310、配置于偏振片310的单侧的第1保护膜320、配置于偏振片310的另一侧的第2保护膜330、及配置于第2保护膜330的外侧的相位差膜340。相位差膜340为上述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膜。第2保护膜330亦可省略。在该情形时,相位差膜340可作为偏振片的保护膜来发挥作用。偏振片310的吸收轴与相位差膜340的迟相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35°~55°,更优选为38°~52°,进一步优选为43°~47°,特别优选为45°左右。予以说明,偏振片及保护膜的构成在业界为众所周知,故省略详细说明。
圆偏振板也可根据目的而在任意适当的位置进一步包含任意适当的光学构件或光学功能层。例如,也可对第1保护膜320的外侧表面实施硬涂处理、防反射处理、防粘连处理、防眩处理、光扩散处理等表面处理。另外,也可在相位差膜340的至少一侧,根据目的而配置表示任意适当的折射率椭圆体的其他相位差膜。进而,也可在第1保护膜320的外侧配置前端基板(例如透明保护基板、触摸面板)等光学构件。
上述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膜极其适于制造圆偏振板。详细情况如下。该相位差膜为长条状,且在斜向(如上所述,相对于长条方向而为例如45°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大多情况下,长条状的偏振片在长条方向或宽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因此若使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膜,则可利用所谓的卷对卷式,能以极其优异的制造效率制作圆偏振板。而且,通过上述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所获得的相位差膜的双轴性得到抑制,Nz系数较小,因此可获得能够实现反射率及反射色调的视场角依赖性优异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圆偏振板。
参照图12,对使用了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膜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加以简单说明。图12中,符号811及812分别为卷绕偏振板及相位差膜的辊,符号822为搬送辊。图示例中,将偏振板(第1保护膜320/偏振片310/第2保护膜330)和相位差膜340沿箭头方向送出,在使各自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状态下贴合。此时,以偏振板的第2保护膜330与相位差膜340邻接的方式贴合。如此,可获得图10所示的圆偏振板300。虽然未图示,但是例如还可将偏振板(第1保护膜320/偏振片310)与相位差膜340以偏振片310与相位差膜340邻接的方式贴合,制作出相位差膜340作为保护膜来发挥功能的圆偏振板。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予以说明,实施例中的测定及评价方法如下所述。
(1)取向角(迟相轴的表现方向)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获得的相位差膜以一边成为与该膜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切出宽度50mm、长度50mm的正方形,制成试样。使用穆勒矩阵偏振计(Axometrics公司制造,制品名“Axoscan”)测定该试样,测定波长550nm、23℃时的取向角θ。予以说明,取向角θ在将试样平行地放置于测定台的状态下进行测定。
(2)面内相位差Re
以与上述(1)相同的方式使用Axometrics公司制造的制品名“Axoscan”,以波长550nm、23℃进行了测定。
(3)厚度方向相位差Rth
以与上述(1)相同的方式使用Axometrics公司制造的制品名“Axoscan”,以波长550nm、23℃进行了测定。
(4)Nz系数
根据式:Nz=Rth/Re算出。
(5)反射率
从有机EL显示器(LG公司制造,制品名:15EL9500)取出有机EL面板,剥除贴附于该有机EL面板上的偏振板。制作出以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获得的相位差膜的取向角与偏振板的吸收轴成45°的方式利用粘合剂使它们贴合而得的圆偏振板。利用粘合剂将该圆偏振板贴合于剥除了偏振板的有机EL面板上。以极角45°方向且从各种方位角方向对贴附有圆偏振板的有机EL面板进行目测观察,确认出其反射率、反射色调。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无论从哪个方向观看显示器,反射色调、反射率均大致一定
×…可知反射色调、反射率根据观看显示器的角度而变化
(6)厚度
使用微计测器式厚度计(Mitutoyo公司制造)进行测定。
<实施例1>
(聚碳酸酯树脂膜的制作)
使用包含具备搅拌桨和控制于100℃的回流冷却器的立式反应器2器的分批聚合装置来进行聚合。将9,9-[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BHEPF)、异山梨糖醇(ISB)、DEG(二乙二醇)、碳酸二苯酯(DPC)及乙酸镁四水合物以按摩尔比率计成为BHEPF/ISB/DEG/DPC/乙酸镁=0.348/0.490/0.162/1.005/1.00×10-5的方式添加。将反应器内充分进行氮置换后(氧浓度0.0005~0.001vol%),利用热媒进行加温,在内温达到100℃的时间点开始搅拌。在升温开始40分钟后使内温达到220℃,以保持该温度的方式控制,同时开始减压,达到220℃后以90分钟调整为13.3kPa。将与聚合反应一并副产生的苯酚蒸气引导至100℃的回流冷却器,使苯酚蒸气中所含的若干量的单体成分回到反应器中,将未冷凝的苯酚蒸气引导至45℃的冷凝器并回收。
在第1反应器中导入氮气,暂时复压至大气压后,将第1反应器内的经低聚物化的反应液移至第2反应器中。接着,开始第2反应器内的升温及减压,以50分钟调整为内温240℃、压力0.2kPa。其后,进行聚合直至达到规定的搅拌动力。在达到规定动力的时间点,在反应器中导入氮气进行复压,将反应液以股线的形态抽出,利用旋转式切割机进行颗粒化,获得BHEPF/ISB/DEG=34.8/49.0/16.2[mol%]的共聚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A。该聚碳酸酯树脂的对比粘度为0.430dL/g,玻璃化温度为128℃。
将所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在80℃进行5小时真空干燥后,使用具备单轴挤出机(Isuzu化工机公司制造,螺杆径25mm,料筒设定温度:220℃)、T型模(宽度900mm、设定温度:220℃)、冷却辊(设定温度:120~130℃)及卷取机的膜制膜装置,制作厚度120μm的聚碳酸酯树脂膜(宽度765mm)。
(倾斜拉伸)
使用图2~图5所示的装置,以图6所示的夹具间距的分布将如上所述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膜供于预热处理、倾斜拉伸及热处理,获得相位差膜。具体而言如下所述:将聚碳酸酯树脂膜(厚度120μm、宽度765mm)在拉伸装置的预热区域中预热至145℃。在预热区域中,将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维持于140mm直至中间点为止,接着从中间点至终点由140mm减少至126mm。继而,在膜进入第1倾斜拉伸区域C1的同时,开始减少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在第1倾斜拉伸区域C1中由126mm减少至100.8mm,并且使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由126mm增大至198.8mm。接着,在膜进入第2倾斜拉伸区域C2的同时,开始增大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在第2倾斜拉伸区域C2中由100.8mm增大至198.8mm。另一方面,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在第2倾斜拉伸区域C2中维持198.8mm不变。倾斜拉伸前后的夹具间距变化率为1.42。予以说明,倾斜拉伸在138℃进行。倾斜拉伸包含横向的拉伸,该横向的拉伸倍率为1.90倍。如上所述地获得相位差膜。将所获得的相位差膜供于上述(1)~(6)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相对于异山梨糖醇(以下有时简称为“ISB”)89.44重量份,将1,4-环己烷二甲醇(以下有时简称为“CHDM”)37.83重量份、碳酸二苯酯(以下有时简称为“DPC”)191.02重量份及作为催化剂的碳酸铯0.2重量%水溶液1.068重量份投入至反应容器中,在氮气气氛下,作为反应的第1阶段的工序,将加热槽温度加热至150℃,视需要边搅拌边使原料溶解(约15分钟)。接着,将压力由常压调整为13.3kPa,边使加热槽温度以1小时上升至190℃,边将所产生的苯酚抽出至反应容器外。将反应容器整体在190℃保持15分钟后,作为第2阶段的工序,将反应容器内的压力调整为6.67kPa,将加热槽温度以15分钟上升至230℃,将所产生的苯酚抽出至反应容器外。因搅拌机的搅拌转矩不断上升,所以以8分钟升温至250℃,进而为了去除所产生的苯酚,使反应容器内的压力达到0.200kPa以下。在达到规定的搅拌转矩后,使反应结束,将生成的反应物挤出至水中,获得聚碳酸酯共聚物的颗粒。所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共聚组成为ISB/CHDM=70/30[mol%],比较粘度为1.007dl/g,玻璃化温度为124℃。
使所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在80℃进行5小时真空干燥后,使用具备单轴挤出机(Isuzu化工机公司制造,螺杆径25mm,料筒设定温度:220℃)、T型模(宽度900mm、设定温度:220℃)、冷却辊(设定温度:120~130℃)及卷取机的膜制膜装置,制作厚度80μm的聚碳酸酯树脂膜(宽度765mm)。
使用如上所述地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膜,在预热区域中预热至144℃,及在144℃进行倾斜拉伸(包含横向拉伸),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相位差膜。将所获得的相位差膜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使用环烯烃系树脂膜(日本ZEON公司制造的“ZEONOR ZF-14膜”,厚度100μm,宽度765mm)代替聚碳酸酯系树脂膜,在预热区域中预热至151℃,及在151℃进行倾斜拉伸(包含横向拉伸),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相位差膜。将所获得的相位差膜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聚碳酸酯树脂膜。使进行扩大或缩小的夹具间距的左右调换以及在预热区域中将左右的夹具间距维持于一定,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使用如图2~图5所示的装置将该聚碳酸酯树脂膜倾斜拉伸。具体而言如下所述:将聚碳酸酯树脂膜(厚度110μm、宽度765mm)在拉伸装置的预热区域中预热至145℃。在预热区域中,将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维持于140mm。接着,在膜进入第1倾斜拉伸区域C1的同时,开始减少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在第1倾斜拉伸区域C1中由140mm减少至100.8mm,且使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由140mm增大至198.8mm。接着,在膜进入第2倾斜拉伸区域C2的同时,开始增大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在第2倾斜拉伸区域C2中由100.8mm增大至198.8mm。另一方面,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在第2倾斜拉伸区域C2中维持198.8mm不变。倾斜拉伸前后的夹具间距变化率为1.42。予以说明,倾斜拉伸在138℃进行。倾斜拉伸包含横向的拉伸,该横向的拉伸倍率为1.90倍。如上所述地获得相对于长条方向而在135°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具有取向方向)的相位差膜。将该相位差膜用作辅助膜。
另一方面,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聚碳酸酯树脂膜(厚度110μm、宽度765mm)作为拉伸对象膜。对上述辅助膜的一个面实施电晕处理,对电晕处理面涂布丙烯酸系粘合剂。对于电晕处理来说,在将辅助膜的电晕处理面与拉伸对象膜贴合时,对下述面进行:辅助膜的取向方向相对于拉伸对象膜的设定倾斜拉伸方向而实质上成为正交的面。通过辊将涂布有丙烯酸系粘合剂的辅助膜与拉伸对象膜层叠,获得倾斜拉伸用的层叠体。
使用如图2~图5所示的装置,除了在预热处理中将左右的夹具间距维持于一定以外,以与图6相同的夹具间距的分布将上述所获得的倾斜拉伸用的层叠体供于预热处理、倾斜拉伸及热处理,获得相位差膜。具体而言如下所述:将层叠体在拉伸装置的预热区域中预热至135℃。在预热区域中,将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维持于140mm。接着,在膜进入第1倾斜拉伸区域C1的同时,开始减少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在第1倾斜拉伸区域C1中由140mm减少至100.8mm,且使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由140mm增大至198.8mm。接着,在膜进入第2倾斜拉伸区域C2的同时,开始增大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在第2倾斜拉伸区域C2中由100.8mm增大至198.8mm。另一方面,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在第2倾斜拉伸区域C2中维持198.8mm不变。倾斜拉伸前后的夹具间距变化率为1.42。予以说明,倾斜拉伸在138℃进行。倾斜拉伸包含横向的拉伸,该横向的拉伸倍率为1.90倍。将辅助膜从倾斜拉伸后的层叠体剥离,获得相位差膜。将所获得的相位差膜供于上述(1)~(6)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将未拉伸膜的膜厚设为150μm,及在预热区域中将左右的夹具间距维持于一定,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相位差膜。将所获得的相位差膜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将未拉伸膜的膜厚设为230μm,在预热区域中将左右的夹具间距维持于一定,在第1倾斜拉伸工序中,不使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变化,及使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由140mm增大至224mm,以及在第2倾斜拉伸区域C2中使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由140mm增大至224m(即,以图13所示的夹具间距的分布进行倾斜拉伸),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相位差膜。将所获得的相位差膜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评价>
如由表1所表明的那样,对于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获得的相位差膜来说,双轴性得到抑制,Nz系数较小,在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显示出优异的反射率。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实际制作出此种相位差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所获得的相位差膜适合用于圆偏振板,其结果,可适合用于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OLED)等图像显示装置。
符号说明
10L 环形回路
10R 环形回路
20 夹具
30 夹具担载构件
70 基准轨道
90 间距设定轨道
100 拉伸装置
200 层叠体
210 倾斜拉伸对象膜
220 辅助膜
300 圆偏振板
310 偏振片
320 第1保护膜
330 第2保护膜
340 相位差膜
Claims (6)
1.一种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通过纵向的夹具间距发生变化的可变间距型的左右的夹具以夹具间距P1分别把持拉伸对象的膜的左右侧边缘部;
边将该膜预热边使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从P1减少至P2,使膜成为松弛的状态;
从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的状态,使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分别独立地变化而对该膜进行倾斜拉伸;以及
解放把持该膜的夹具,
该预热时的夹具间距变化率P2/P1为0.75~0.9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倾斜拉伸包括:
使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且使另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少;以及
按照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成为相等的方式使该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维持或减少,且使该另一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倾斜拉伸包括:扩大左右的夹具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所述相位差膜为长条状,在相对于长条方向成规定角度的方向上具有迟相轴,Nz系数低于1.10,并且含有选自由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及聚酯碳酸酯系树脂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规定角度为35°~55°。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面内相位差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
此处,Re(450)、Re(550)及Re(650)分别为在23℃利用波长450nm、550nm及650nm的光进行测定而得的膜的面内相位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48311 | 2014-12-08 | ||
JP2014248311A JP6482257B2 (ja) | 2014-12-08 | 2014-12-08 |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PCT/JP2015/083690 WO2016093105A1 (ja) | 2014-12-08 | 2015-12-01 |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03463A CN107003463A (zh) | 2017-08-01 |
CN107003463B true CN107003463B (zh) | 2019-09-06 |
Family
ID=56107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66572.2A Active CN107003463B (zh) | 2014-12-08 | 2015-12-01 | 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82257B2 (zh) |
KR (1) | KR101967567B1 (zh) |
CN (1) | CN107003463B (zh) |
TW (1) | TWI673523B (zh) |
WO (1) | WO201609310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20942B2 (ja) * | 2018-02-01 | 2022-02-16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フィルム延伸装置および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2022056553A (ja) * | 2020-09-30 | 2022-04-1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位相差フィルム、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7016439B1 (ja) * | 2021-03-30 | 2022-02-1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7059429B1 (ja) * | 2021-09-10 | 2022-04-2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JP7096943B1 (ja) * | 2021-10-29 | 2022-07-06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36947A (zh) * | 2012-02-22 | 2014-11-05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光学膜、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845619A (zh) | 1971-10-15 | 1973-06-29 | ||
JP4907387B2 (ja) | 2006-02-28 | 2012-03-28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位相差フィルム |
WO2009105427A2 (en) * | 2008-02-20 | 2009-08-27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including strippable skin |
WO2009105429A1 (en) * | 2008-02-20 | 2009-08-27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Multilayer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
KR101813304B1 (ko) * | 2010-08-02 | 2017-12-28 | 가부시기가이샤 닛뽕쇼꾸바이 | 위상차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위상차 필름 롤 |
JP5841419B2 (ja) * | 2011-12-06 | 2016-01-13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2014194482A (ja) | 2013-03-29 | 2014-10-09 | Nitto Denko Corp |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
2014
- 2014-12-08 JP JP2014248311A patent/JP6482257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2-01 WO PCT/JP2015/083690 patent/WO201609310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01 KR KR1020177015394A patent/KR10196756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12-01 CN CN201580066572.2A patent/CN107003463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08 TW TW104141190A patent/TWI67352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36947A (zh) * | 2012-02-22 | 2014-11-05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光学膜、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73523B (zh) | 2019-10-01 |
JP2016109930A (ja) | 2016-06-20 |
TW201629542A (zh) | 2016-08-16 |
WO2016093105A1 (ja) | 2016-06-16 |
KR101967567B1 (ko) | 2019-04-09 |
JP6482257B2 (ja) | 2019-03-13 |
CN107003463A (zh) | 2017-08-01 |
KR20170083079A (ko) | 2017-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03463B (zh) | 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264410B (zh) |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及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5103015B (zh) |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及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5051579B (zh) |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及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 |
EP3035090A1 (en) | Phase differenc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circular polarizing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film elongation device | |
US9453951B2 (en) | Retardation film web,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and organic EL panel | |
JP6553873B2 (ja) |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US20160052216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phase-difference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 |
CN110116493A (zh) | 薄膜拉伸装置和相位差薄膜的制造方法 | |
CN110103452A (zh) | 薄膜拉伸装置和相位差薄膜的制造方法 | |
CN110103451A (zh) | 薄膜拉伸装置和拉伸薄膜的制造方法 | |
JP6497916B2 (ja) |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JP2015068993A (ja) |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
JP2015111311A (ja) | 位相差フィル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