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9542A - 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9542A
TW201629542A TW104141190A TW104141190A TW201629542A TW 201629542 A TW201629542 A TW 201629542A TW 104141190 A TW104141190 A TW 104141190A TW 104141190 A TW104141190 A TW 104141190A TW 201629542 A TW201629542 A TW 2016295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jig
film
pitch
retardation film
retard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1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3523B (zh
Inventor
Takashi Shimizu
Satoshi Hirata
Atsushi Muraoka
Nao Murakami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29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9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3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35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30Drawing through a di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軸性得到抑制、Nz係數較小、於斜向上具有遲相軸之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本發明之相位差膜為長條狀,於相對於長條方向而成特定角度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且Nz係數未達1.10。該相位差膜可含有選自由聚碳酸酯樹脂、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纖維素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環烯烴系樹脂及聚酯碳酸酯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樹脂。此種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包含:藉由縱向之夾具間距變化之可變間距型之左右夾具分別將延伸對象之膜之左右側邊緣部握持;一面將該膜預熱一面使該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自該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之狀態開始,使該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分別獨立地變化,將該膜傾斜延伸;及解放握持膜之夾具。

Description

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
於液晶顯示裝置(LCD)、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OLED)等圖像顯示裝置中,以顯示特性之提高或抗反射為目的而使用圓偏光板。關於圓偏光板,具代表性的是將偏光元件與相位差膜(具代表性者為λ/4板)以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相位差膜之遲相軸成45°之角度之方式積層。先前,具代表性而言,相位差膜係藉由在縱向及/或橫向上單軸延伸或雙軸延伸而製作,故其遲相軸大多情況下係於坯膜之橫向(寬度方向)或縱向(長條方向)上表現。結果,於製作圓偏光板時,必須將相位差膜以相對於橫向或縱向而成45°之角度之方式裁斷,逐一貼合。
為了解決此種問題,提出有藉由在斜向上延伸而使相位差膜之遲相軸於斜向上表現之技術。然而,藉由斜向之延伸而獲得之相位差膜之雙軸性較高(例如Nz係數較大)。此種相位差膜有如下問題:於用於反射率較高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情形時,依賴於視角而反射率或反射色相之變化較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845619號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先前問題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雙軸性得到抑制、Nz係數較小、且於斜向上具有遲相軸之長條狀之相位差膜及能以較高製造效率製造該相位差膜之方法。
本發明之相位差膜為長條狀,於相對於長條方向而成特定角度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且Nz係數未達1.10。該相位差膜可含有選自由聚碳酸酯樹脂、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纖維素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環烯烴系樹脂及聚酯碳酸酯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樹脂。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特定角度為35°~55°。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相位差膜包含選自由聚碳酸酯樹脂及聚酯碳酸酯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樹脂。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相位差膜之面內相位差滿足Re(450)<Re(550)<Re(650)之關係。此處,Re(450)、Re(550)及Re(650)分別為23℃下之利用波長450nm、550nm及650nm之光所測定之膜之面內相位差。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包含:藉由縱向之夾具間距變化之可變間距型之左右夾具分別將延伸對象之膜之左右側邊緣部握持;一面將該膜預熱一面使該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自該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之狀態開始,使該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分別獨立地變化,將該膜傾斜延伸;及解放握持該膜之夾具。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傾斜延伸包含:使一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增大,且使另一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及以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成為相等之方式使該一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維持或減少,且使該另一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增大。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傾斜延伸包含擴大左右夾具間之距離。
根據本發明,可實際製作一種相位差膜,其為長條狀,於相對於長條方向而成特定角度之方向(即斜向)上具有遲相軸,且Nz係數未達1.10。具代表性而言,於相對於長條方向而傾斜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之長條狀之相位差膜係藉由斜向上之延伸(傾斜延伸)而製作。已知此種相位差膜於與在長條方向或寬度方向上具有光學軸(具代表性而言為吸收型偏光元件之吸收軸、反射型偏光元件之反射軸、相位差膜之遲相軸)之膜貼合時非常有用。可理解例如於製造圓偏光板之情形時,由於偏光元件基本上為因其製造方法而於長條方向上具有吸收軸之情形,故若可實現相對於長條方向而於例如45°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之相位差膜,則可將偏光元件與相位差膜以所謂捲對捲式積層,可實現非常優異之製造效率。然而,先前之傾斜延伸僅可獲得雙軸性較高(例如Nz係數較大)之相位差膜,此種膜有如下問題:於用於反射率較高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情形時,依賴於視角而反射率或反射色相之變化較大。如上述般,根據本發明,可實際製作於相對於長條方向而傾斜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且Nz係數未達1.10之雙軸性非常小之相位差膜。此種相位差膜於製作例如圓偏光板時可應用與於長條方向上具有吸收軸之偏光元件之捲對捲式,而且,所獲得之圓偏光板可實現反射率或反射色相非常優異之圖像顯示裝置,於實用上極其有用。即,本發明解決了業界已知之長久未解決之問題。
又,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實際獲得如上述般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10L‧‧‧環形迴路
10R‧‧‧環形迴路
11‧‧‧驅動用鏈輪
12‧‧‧驅動用鏈輪
13‧‧‧電動馬達
14‧‧‧電動馬達
20‧‧‧夾具
30‧‧‧夾具擔載構件
31‧‧‧長孔
32‧‧‧滑塊
33‧‧‧第1軸構件
34‧‧‧第2軸構件
35‧‧‧主連桿構件
36‧‧‧副連桿構件
37‧‧‧樞軸
38‧‧‧移行輪
70‧‧‧基準軌道
81‧‧‧移行路面
82‧‧‧移行路面
90‧‧‧間距設定軌道
100‧‧‧延伸裝置
200‧‧‧積層體
210‧‧‧傾斜延伸對象膜
220‧‧‧輔助膜
300‧‧‧圓偏光板
310‧‧‧偏光元件
320‧‧‧第1保護膜
330‧‧‧第2保護膜
340‧‧‧相位差膜
811‧‧‧捲繞偏光板之輥
812‧‧‧捲繞相位差膜之輥
822‧‧‧搬送輥
A‧‧‧握持區域
B‧‧‧預熱區域
C‧‧‧傾斜延伸區域
C1‧‧‧第1傾斜延伸區域
C2‧‧‧第2傾斜延伸區域
D‧‧‧熱處理區域
E‧‧‧解放區域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之概略立體圖。
圖2係說明可用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之延伸裝置之一例之整體構成之概略俯視圖。
圖3係用以說明於圖2之延伸裝置中使夾具間距變化之連桿機構之要件概略俯視圖,表示夾具間距最小之狀態。
圖4係用以說明於圖2之延伸裝置中使夾具間距變化之連桿機構之要件概略俯視圖,表示夾具間距最大之狀態。
圖5係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之傾斜延伸之一例之模式圖。
圖6係表示圖5所示之傾斜延伸時之延伸裝置之各區域與夾具間距之關係之曲線圖。
圖7係表示傾斜延伸之另一例之延伸裝置之各區域與夾具間距之關係之曲線圖。
圖8係表示傾斜延伸之又一例之延伸裝置之各區域與夾具間距之關係之曲線圖。
圖9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所使用之積層體之要件分解立體圖。
圖10係說明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之傾斜延伸時之膜之狀態之俯視模式圖。
圖11係使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之圓偏光板之概略剖視圖。
圖12係說明使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之圓偏光板之製造方法之概略圖。
圖13係表示比較例2之傾斜延伸時之延伸裝置之各區域與夾具間距之關係之曲線圖。
以下,就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
I.相位差膜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為長條狀,於相對於長條方向而成特定角度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且Nz係數未達1.10。本說明書中,所謂「長條狀」,意指長度相對於寬度而充分長之細長形狀,例如包含長度相對於寬度而為10倍以上、較佳為20倍以上之細長形狀。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之概略立體圖。圖示例中,相位差膜係捲繞成捲狀。進而,圖示例中,相位差膜於相對於長條方向而成特定角度α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角度α較佳為35°~55°,更佳為38°~52°,進而較佳為40°~50°,尤佳為42°~48°,特佳為44°~46°。若角度α為此種範圍,則藉由利用捲對捲式與於長條方向(或寬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軸之偏光元件積層,可實現具有所需之圓偏光功能之圓偏光板。再者,本說明書中於提及角度時,只要無特別說明,則該角度包含順時針及逆時針兩方向之角度。又,所謂捲對捲式,意指一面將長條之膜彼此進行輥搬送,一面使其長條方向一致而連續地貼合之方式。
相位差膜較佳為折射率特性顯示nx>ny之關係。進而,相位差膜較佳為可作為λ/4板而發揮功能。藉由相位差膜作為λ/4板發揮功能,可利用與上述遲相軸之角度效果之協同效果,實現具有非常優異之圓偏光功能之圓偏光板。相位差膜之面內相位差Re(550)較佳為100nm~180nm,更佳為135nm~155nm。再者,本說明書中,nx為面內之折射率達到最大之方向(即,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y為於面內與遲相軸正交之方向(即,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z為厚度方向之折射率。又,Re(λ)為23℃下之利用波長λ nm之光所測定之膜之面內相位差。因此,Re(550)為23℃下之利用波長550nm之光所測定之膜之面內相位差。Re(λ)係將膜之厚度設為d(nm)時,藉由式:Re(λ)=(nx-ny)×d而求出。
相位差膜只要具有nx>ny之關係,則表示任意適當之折射率橢 圓體。較佳為相位差膜之折射率橢圓體顯示nx>ny≧nz之關係。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係雙軸性經抑製得極其良好。相位差膜之Nz係數未達1.10,較佳為1.00~1.08,更佳為1.00~1.06,進而較佳為1.00~1.05。其結果為,可獲得反射率及反射色相之視角相依性優異之圖像顯示裝置。如上所述,於斜向上具有遲相軸之相位差膜之雙軸性較高,難以實現此種範圍之Nz係數,實際製作具有此種範圍之Nz係數之相位差膜為本發明之成果之一。再者,Nz係數係根據Nz=Rth(λ)/Re(λ)而求出。此處,Rth(λ)為23℃下之利用波長λ nm之光所測定之膜之厚度方向之相位差,係根據式:Rth(λ)=(nx-nz)×d而求出。
相位差膜可顯示出相位差值根據測定光之波長而變大之逆分散波長特性,亦可顯示出相位差值幾乎不因測定光之波長而變化之平穩之波長分散特性。相位差膜較佳為顯示出所謂逆分散之波長相依性。具體而言,其面內相位差滿足Re(450)<Re(550)<Re(650)之關係。Re(450)/Re(550)較佳為0.8以上且未達1.0,更佳為0.8~0.95。Re(550)/Re(650)較佳為0.8以上且未達1.0,更佳為0.8~0.97。藉由逆分散之波長相依性與上述Nz係數之協同效果,可獲得反射率及反射色相之視角相依性進一步優異之圖像顯示裝置。
關於相位差膜,其光彈性模數之絕對值較佳為2×10-12(m2/N)~100×10-12(m2/N),更佳為2×10-12(m2/N)~50×10-12(m2/N)。
相位差膜之厚度可根據目的而為任意適當之厚度。相位差膜之厚度較佳為20μm~100μm,更佳為30μm~80μm。
作為構成相位差膜之材料,只要可滿足上述般之特性,則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材料。作為具體例,可列舉:聚碳酸酯樹脂、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環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纖維素酯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酯碳酸酯系樹脂、烯烴系樹脂、聚胺基甲酸 酯系樹脂等。較佳為聚碳酸酯樹脂、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纖維素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酯碳酸酯系樹脂。其原因在於:只要為該等樹脂,則可獲得顯示出所謂逆分散之波長相依性之相位差膜。該等樹脂可單獨使用,亦可根據所需特性而組合使用。
作為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可使用任意適當之聚碳酸酯系樹脂。例如較佳為含有源自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之聚碳酸酯樹脂。作為二羥基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正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正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第二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第三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第三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茀、9,9-雙(4-(3-羥基-2,2-二甲基丙氧基)苯基)茀等。聚碳酸酯樹脂除了含有源自上述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以外,亦可含有源自異山梨醇、異甘露糖醇、異艾杜糖醇、螺二醇、二烷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雙酚類等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
上述般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詳細情況記載於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2-67300號公報、日本專利第3325560號及WO2014/061677號。該專利文獻之記載係作為參考而援用於本說明書中。
聚碳酸酯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110℃以上且250℃以下,更佳為120℃以上且230℃以下。若玻璃轉移溫度過低,則有耐熱性變差 之傾向,有於膜成形後引起尺寸變化之可能性。若玻璃轉移溫度過高,則有膜成形時之成形穩定性變差之情形,又,有損及膜之透明性之情形。再者,玻璃轉移溫度係依據JIS K 7121(1987)而求出。
作為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樹脂,可使用任意適當之聚乙烯醇縮醛樹脂。具代表性而言,聚乙烯醇縮醛樹脂可使至少2種醛化合物及/或酮化合物與聚乙烯醇系樹脂進行縮合反應而獲得。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之具體例及詳細之製造方法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07-161994號公報。該記載係作為參考而援用於本說明書中。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可藉由將包含上述般之材料之膜應用於II項中說明之製造方法而製造。
II.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II-1.第一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包含:藉由縱向之夾具間距變化之可變間距型之左右夾具分別將延伸對象之膜之左右側邊緣部握持(步驟A:握持步驟);一面將該膜預熱一面使該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步驟B:預熱步驟);自該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之狀態開始,使該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分別獨立地變化,將該膜傾斜延伸(步驟C:傾斜延伸步驟);視需要於將該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設為一定之狀態下,將該膜進行熱處理(步驟D:熱處理步驟);及解放握持該膜之夾具(步驟E:解放步驟)。以下,就各步驟詳細地說明。
A.握持步驟
首先,參照圖2~圖4,對可用於包含本步驟之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之延伸裝置加以說明。圖2係說明可用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之延伸裝置之一例之整體構成之概略俯視圖。圖3及圖4分別為用以說明於圖2之延伸裝置中使夾具間距變化之連桿機構之要件概略俯視圖,圖3表示夾具間距最小之狀態,圖4表示夾具間距最大之狀態。延伸裝置100 於俯視時在左右兩側左右對稱地具有具備膜握持用之大量夾具20之環形迴路10L及環形迴路10R。再者,本說明書中,自膜之入口側觀察,將左側之環形迴路稱作左側之環形迴路10L,將右側之環形迴路稱作右側之環形迴路10R。左右之環形迴路10L、10R之夾具20分別經基準軌道70引導而呈迴路狀地巡迴移動。左側之環形迴路10R沿逆時針方向巡迴移動,右側之環形迴路10R沿順時針方向巡迴移動。延伸裝置中,自片材之入口側朝向出口側依次設有握持區域A、預熱區域B、傾斜延伸區域C、熱處理區域D、及解放區域E。再者,該等各區域意指成為延伸對象之膜實質上經握持、預熱、傾斜延伸、熱處理及解放之區域,並非意指機械上、構造上獨立之區塊。又,請注意各區域之長度之比率與實際之長度之比率不同。
握持區域A及預熱區域B中以如下方式構成:左右之環形迴路10R、10L以與成為延伸對象之膜之初期寬度相對應之遠離距離而彼此大致平行。傾斜延伸區域C係設為如下構成:隨著自預熱區域B之側朝向熱處理區域D,左右之環形迴路10R、10L之遠離距離緩緩擴大至與上述膜之延伸後之寬度相對應。熱處理區域D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左右之環形迴路10R、10L以與上述膜之延伸後之寬度相對應之遠離距離而彼此大致平行。
左側之環形迴路10L之夾具(左側之夾具)20及右側之環形迴路10R之夾具(右側之夾具)20可分別獨立地巡迴移動。例如,藉由電動馬達13、14將左側之環形迴路10L之驅動用鏈輪11、12沿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藉由電動馬達13、14將右側之環形迴路10R之驅動用鏈輪11、12沿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其結果為,對卡合於該等驅動用鏈輪11、12之驅動輥(未圖示)之夾具擔載構件30賦予移行力。藉此,左側之環形迴路10L沿逆時針方向巡迴移動,右側之環形迴路10R沿順時針方向巡迴移動。藉由分別獨立地驅動左側之電動馬達及右側之電動馬 達,可使左側之環形迴路10L及右側之環形迴路10R分別獨立地巡迴移動。
進而,左側之環形迴路10L之夾具(左側之夾具)20及右側之環形迴路10R之夾具(右側之夾具)20分別為可變間距型。即,左右夾具20、20分別獨立,縱向(MD)之夾具間距(夾具間距離)可隨著移動而變化。可變間距型可藉由任意適當之構成而實現。以下,作為一例,就連桿機構(縮放儀機構)進行說明。
如圖3及圖4所示,於分別擔載夾具20之俯視橫向上設有細長矩形狀之夾具擔載構件30。雖未圖示,但夾具擔載構件30係由上樑、下樑、前壁(夾具側之壁)、及後壁(與夾具為相反側之壁)封閉而形成為剖面牢固之框架構造。夾具擔載構件30係以藉由其兩端之移行輪38而於移行路面81、82上轉動之方式設置。再者,圖3及圖4中,前壁側之移行輪(於移行路面81上轉動之移行輪)未圖示。移行路面81、82遍及整個區域而平行於基準軌道70。於夾具擔載構件30之上樑及下樑之後側(與夾具為相反側),沿著夾具擔載構件之長度方向而形成長孔31,滑塊32以於長孔31之長度方向上可滑動之方式卡合。於夾具擔載構件30之夾具20側端部之附近,貫穿上樑及下樑而垂直地設有一根第1軸構件33。另一方面,於夾具擔載構件30之滑塊32中,垂直貫穿而設有一根第2軸構件34。將主連桿構件35之一端樞動連結於各夾具擔載構件30之第1軸構件33。關於主連桿構件35,將另一端樞動連結於鄰接之夾具擔載構件30之第2軸構件34。除主連桿構件35以外,將副連桿構件36之一端樞動連結於各夾具擔載構件30之第1軸構件33。關於副連桿構件36,藉由樞軸37將另一端樞動連結於主連桿構件35之中間部。藉由主連桿構件35、副連桿構件36之連桿機構,如圖3所示,滑塊32越向夾具擔載構件30之後側(夾具側之相反側)移動,夾具擔載構件30彼此之縱向之間距(以下簡稱為夾具間距)越變小,如圖4所示, 滑塊32越向夾具擔載構件30之前側(夾具側)移動,夾具間距越變大。滑塊32之定位係藉由間距設定軌道90而進行。如圖3及圖4所示,夾具間距越大,基準軌道70與間距設定軌道90之遠離距離越變小。再者,連桿機構於業界眾所周知,故省略更詳細之說明。
藉由使用上述般之延伸裝置進行膜之傾斜延伸,可製作於斜向(例如相對於長條方向而為45°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之相位差膜。關於代表例,一併參照圖5及圖6而具體進行說明。
首先,於握持區域A(延伸裝置100之膜取入之入口)中,藉由左右之環形迴路10R、10L之夾具20,將成為延伸對象之膜之兩側邊緣以相等之一定夾具間距P1握持,藉由左右之環形迴路10R、10L之移動(實質上為由基準軌道70引導之各夾具擔載構件30之移動),將該膜輸送至預熱區域B。
B.預熱步驟
預熱區域(預熱步驟)B中,由於係以左右之環形迴路10R、10L如上述般以與成為延伸對象之膜之初期寬度相對應之遠離距離彼此大致平行之方式構成,故基本上不進行橫向延伸而膜經加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中,於預熱區域(預熱步驟)中使左右夾具間距分別由P1減小至P2。藉由設為此種構成,於預熱區域之終點(延伸區域之起點),成為延伸對象之膜成為適度鬆弛之狀態。藉由自如此般適度鬆弛之狀態開始進行傾斜延伸,可進行延伸而不抑制於與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產生之縮幅現象,與其說是Nz係數不易下降之雙軸延伸,不如說成為Nz係數為1.0且伴有縮幅之接近單軸延伸之延伸,故可獲得於斜向上具有遲相軸且Nz係數非常小之相位差膜。再者,具代表性而言,左右之具夾間距同時及以相同減少比率(例如圖6所示之減少之分佈)減少。
預熱區域中,左右夾具間距開始減少之位置可根據目的而設定 於任意適當之位置。例如,開始位置可為預熱區域之起點,亦可為預熱區域之中間部。使夾具間距之減少結束之位置亦可根據目的而設定於任意適當之位置。例如,結束位置可為預熱區域之中間部,亦可為預熱區域之終點。作為具體之實施形態,例如可列舉:遍佈整個預熱區域而使夾具間距由P1減少至P2之形態;將夾具間距維持於P1直至預熱區域之中間部(例如中間點)為止,自該中間部至終點,使夾具間距由P1減少至P2之形態;自預熱區域之起點至中間部(例如中間點),使夾具間距由P1減少至P2,自該中間部至終點將夾具間距維持於P2之形態;自預熱區域之起點至中間部(例如中間點)使夾具間距由P1減少至P1',自該中間部至終點使夾具間距由P1'進而減少至P2之形態。較佳為如圖5及圖6所示,將夾具間距維持於P1直至預熱區域之中間部(例如中間點)為止,自該中間部至終點,使夾具間距由P1減少至P2。若為此種構成,則能以膜達到所需溫度之狀態使該膜鬆弛,故有不產生外觀上之異常(例如折斷)之優點。
預熱步驟中之夾具間距變化率(P2/P1)較佳為0.75~0.95,更佳為0.80~0.90。若夾具間距變化率為此種範圍,則可實現未達1.10之Nz係數,且可將Nz係數良好地控制為所需之值。
預熱步驟中,將膜加熱至溫度T1(℃)。溫度T1較佳為膜之玻璃轉移溫度(Tg)以上,更佳為Tg+2℃以上,進而較佳為Tg+5℃以上。另一方面,加熱溫度T1較佳為Tg+40℃以下,更佳為Tg+30℃以下。溫度T1根據所使用之膜而不同,例如為70℃~180℃,較佳為120℃~180℃。於使夾具間距以兩階段以上變化之情形(包括於預熱區域之一部分中維持夾具間距之情形)時,各階段之溫度可相同,亦可不同。
直至上述溫度T1之升溫時間及溫度T1下之保持時間可根據膜之構成材料或製造條件(例如膜之搬送速度)而適當設定。該等升溫時間及保持時間可藉由調整夾具20之移動速度、預熱區域之長度、預熱區 域之溫度等而控制。
C.傾斜延伸步驟
於傾斜延伸區域(傾斜延伸步驟)C中,自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之狀態(左右夾具間距為P2)開始,使左右夾具20之夾具間距分別獨立地變化,將膜傾斜延伸。關於傾斜延伸之方式,只要可獲得上述I項所記載之相位差膜,則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方式。於一實施形態中,傾斜延伸包括以下情況:使一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增大,且使另一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小;及以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成為相等之方式使該一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維持或減小,且使該另一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增大。以下,參照圖5及圖6具體地說明本實施形態。再者,例如,如圖示例般,傾斜延伸可一面擴大左右夾具間之距離(寬度方向之距離)一面進行。又,以下之說明中,為了方便起見,於圖5及圖6中將傾斜延伸區域C分為入口側之第1傾斜延伸區域C1與出口側之第2傾斜延伸區域C2而記載。有時將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之延伸稱為第1傾斜延伸,將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之延伸稱為第2傾斜延伸。第1傾斜延伸區域C1及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之長度及彼此之長度比可根據目的而適當設定。
如上述B項所說明,於傾斜延伸區域C1之入口,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均係設為P2(夾具間距減少之狀態)。於膜進入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之同時,開始增大一側之(圖示例中為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且開始減少另一側之(圖示例中為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1傾斜延伸區域C中,使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增大至P3,使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至P4。因此,於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之終點(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之起點),使左側夾具以夾具間距P4移動,右側夾具以夾具間距P3移動。再者,夾具間距之比可大致對應於夾具之移動速度之比。因此,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之比可大致對應於膜之右側側邊緣部與左側側邊 緣部之MD方向之延伸倍率之比。
圖5及圖6中,將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之位置及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減少之位置均設為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之起點,但亦可與圖示例不同,而於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後,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減少,亦可於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減少後,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均未圖示)。於一實施形態中,於一側(例如右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增大後,另一側(例如左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減少。根據此種實施形態,於如圖示例般一面擴大左右夾具間之距離(寬度方向之距離)一面進行傾斜延伸之情形時,由於膜已於寬度方向上延伸一定程度(較佳為1.2倍~2.0倍左右),故即便使該另一側之夾具間距大幅度地減少,亦不易產生皺褶。因此,可進行更銳角之傾斜延伸,可抑制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之雙軸性,減小Nz係數。進而,可較佳地獲得面內配向性較高之相位差膜。
同樣地,於圖5及圖6中,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之增大及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之減少持續至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之終點(第2傾斜延伸區域D1之起點),但亦可與圖示例不同,使夾具間距之增大或減少之任一者於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之終點前結束,將夾具間距維持原樣直至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之終點。
上述增大之夾具間距之變化率(P3/P1)較佳為1.10~1.70,更佳為1.15~1.60,進而較佳為1.20~1.55。又,減少之夾具間距之變化率(P4/P1)例如為0.50以上且未達1,較佳為0.55~0.95,更佳為0.60~0.90,進而較佳為0.60~0.80。若夾具間距之變化率為此種範圍內,則可獲得相對於膜之長條方向而於大致45度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且雙軸性得到抑制、Nz係數較小之相位差膜。再者,本說明書中,夾具間距變化率係將初期之夾具間距(握持膜時之夾具間距)P1作為基準。
如上所述,夾具間距可藉由調整延伸裝置之間距設定軌道與基準軌道之遠離距離將滑塊定位而調整。
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之膜之寬度方向之延伸倍率(W2/W1)較佳為1.05倍~2.00倍,更佳為1.15倍~1.80倍,進而較佳為1.25倍~1.60倍。若該延伸倍率未達1.05倍,則有於收縮側之側邊緣部產生鍍鋅鐵皮狀之皺褶之情形。又,若該延伸倍率超過2.00倍,則有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之雙軸性變高,無法獲得所需之Nz係數之情形。
於一實施形態中,第1傾斜延伸係以如下方式進行:一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之變化率與另一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之變化率之積成為較佳為0.70~1.20,更佳為0.75~1.15,進而較佳為0.80~1.10。若變化率之積為此種範圍內,則可獲得雙軸性得到抑制、Nz係數較小之相位差膜。
具代表性而言,第1傾斜延伸可於溫度T2下進行。溫度T2相對於膜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Tg-20℃~Tg+30℃,進而較佳為Tg-10℃~Tg+20℃,尤佳為Tg左右。溫度T2根據所使用之膜而不同,例如為70℃~180℃,較佳為80℃~170℃。上述溫度T1與溫度T2之差(T1-T2)較佳為±2℃以上,更佳為±5℃以上。於一實施形態中,T1>T2,因此於預熱步驟中經加熱至溫度T1之膜可冷卻至溫度T2。
其次,於膜進入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之同時,開始增大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中,使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增大至P3。另一方面,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中係維持P3不變。因此,於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之終點(熱處理區域D之起點),左側夾具及右側夾具均係以夾具間距P3移動。藉由如此般一面縮小左右夾具間距之差一面進行傾斜延伸,可緩和多餘之應力且於斜向上充分延伸。又,可於左右夾具之移動速度相等之狀態下將膜供於 解放步驟,故於左右夾具之解放時不易產生膜之搬送速度等之不均,可較佳地進行其後之膜之捲取。
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之膜之寬度方向之延伸倍率(W3/W1:因此為寬度方向之最終延伸倍率)較佳為1.50倍~3.00倍,更佳為1.60倍~2.80倍,進而較佳為1.70倍~2.50倍。若該延伸倍率未達1.50倍,則有於收縮側之側邊緣部產生鍍鋅鐵皮狀之皺褶之情形。又,若該延伸倍率超過3.00倍,則有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之雙軸性變高,無法獲得所需之Nz係數之情形。
具代表性而言,第2傾斜延伸可於溫度T3下進行。溫度T3可與溫度T2同等。
作為傾斜延伸之方式之代表例,對採用圖6所示般之夾具間距之分佈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傾斜延伸之方式只要可獲得相對於長條方向而於特定角度α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之相位差膜,則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方式。例如,可列舉下述(1)及(2)般之實施形態。亦可將下述(1)及(2)之實施形態組合,亦可將下述(1)及/或(2)之實施形態與上述實施形態組合:(1)於將左右夾具中之一側(例如右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設為一定之狀態下,使另一側(例如左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進行傾斜延伸之形態(視需要進而包括使經減少之左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增大至右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圖7所示般之夾具間距之分佈);(2)於將左右夾具中之一側(例如右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減少之位置與另一側(例如左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開始減少之位置設為搬送方向上之不同位置之狀態下,使各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至特定間距,進行傾斜延伸之形態(圖8所示般之夾具間距之分佈)。再者,任一實施形態中,預熱區域中之夾具間距之減少比率與第1傾斜延伸區域中之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之減少比率可相同,亦可不同。
D.熱處理步驟
熱處理區域(熱處理步驟)D中,於將左右夾具20之夾具間距設為一定之狀態下,對膜進行熱處理。即,於將左右夾具20之夾具間距均設為P3之狀態下,一面搬送膜一面加熱。熱處理步驟可視需要而進行。
具代表性而言,熱處理可於溫度T4下進行。溫度T4根據延伸之膜而不同,可為T3≧T4之情形,亦可為T3<T4之情形。一般而言,於膜為非晶性材料之情形時為T3≧T4,於為結晶性材料之情形時,亦有藉由設為T3<T4而進行結晶化處理之情形。於T3≧T4之情形時,溫度T3與T4之差(T3-T4)較佳為0℃~50℃。具代表性而言,熱處理時間為10秒~10分鐘。熱處理時間可藉由調整熱處理區域之長度及/或膜之搬送速度而控制。
E.解放步驟
最後,解放握持膜之夾具,獲得相位差膜。再者,傾斜延伸後之膜之寬度W3對應於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之寬度(圖5)。於傾斜延伸不含橫向延伸之情形時,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之寬度實質上等於膜之初期寬度。
II-2.第2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包含:將延伸對象之膜與事先經傾斜延伸之膜貼合,形成積層體,將該積層體供於依照上述II-1項之製造方法。
圖9係上述積層體之要件分解立體圖。積層體200包含延伸對象之膜210及事先經傾斜延伸之膜(以下有時稱為輔助膜)220。延伸對象膜210與輔助膜220係經由任意適當之黏著劑以可剝離之方式貼合。具代表性而言,積層體200為捲狀。輔助膜220之配向方向(經傾斜延伸之方向:圖中之箭頭B)為相對於延伸對象膜210之設定延伸方向(相對於長條方向而為角度α之方向,遲相軸表現方向:圖中之箭頭A)實質 上正交之方向。因此,例如於將角度α設定為45°之情形時,輔助膜之配向方向可為135°。藉由對此種積層體進行傾斜延伸(即,藉由使用輔助膜將延伸對象膜傾斜延伸),可獲得於相對於長條方向而傾斜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且具有非常小之Nz係數之相位差膜。更詳細而言如下:如圖10所示,於將延伸對象膜傾斜延伸時,輔助膜由於其傾斜延伸時之殘留應力等而欲於輔助膜之傾斜延伸方向(與延伸對象膜之傾斜延伸方向實質上正交之方向:圖中之虛線之箭頭方向)上收縮。藉由該收縮,與不使用輔助膜之情形相比,經傾斜延伸之膜面內之折射率差(nx-ny)增大,且經傾斜延伸之膜之厚度增大,厚度方向之折射率nz增大。如上所述,相位差膜之Nz係數係以Nz=Rth(λ)/Re(λ)=(nx-nz)/(nx-ny)定義,藉由上述輔助膜之收縮,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之Nz係數之定義式中之分母變大,且分子變小,故可藉由其協同效應而使Nz係數非常小。再者,本說明書中,所謂「實質上正交」,包含2個方向所成之角度為90°±10°之情形,較佳為90°±7°,進而較佳為90°±5°。
輔助膜220可包含任意適當之材料。於一實施形態中,輔助膜可包含與延伸對象膜相同之材料。藉由使輔助膜包含與延伸對象膜相同之材料,可獲得以下優點:因Tg相同,故於延伸對象膜之延伸時容易產生輔助膜之收縮。
輔助膜之厚度較佳為20μm以上,更佳為30μm以上。若該厚度小於20μm,則有所獲得之收縮力變小,無法獲得所需Nz係數之情形。
積層體200例如可藉由以下順序製作:首先,對經傾斜延伸之輔助膜之表面實施表面處理(例如電暈處理),對該表面處理面塗佈黏著劑,藉由輥將塗佈有黏著劑之輔助膜與延伸對象膜積層,獲得積層體。又,亦可使用2片輔助膜,製作由該2片輔助膜夾持延伸對象膜之 三層構成之積層體。
於本實施形態中,將上述般之積層體供於依據上述II-1項之製造方法。握持步驟、傾斜延伸步驟、熱處理步驟及解放步驟如上述II-1項之實施形態中所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預熱步驟中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可如上述II-1項之實施形態般減少,亦可維持於初期之夾具間距(握持膜時之夾具間距)P1。根據本實施形態,藉由使用上述般之積層體,即便不於預熱步驟中使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而使延伸對象膜鬆弛,亦可實現所需之較小Nz係數。
本實施形態中,於解放步驟之後,將輔助膜自經傾斜延伸之積層體剝離,藉此可獲得相位差膜。
III.圓偏光板及圓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具代表性而言,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可較佳地用於圓偏光板。圖11係此種圓偏光板之一例之概略剖視圖。圖示例之圓偏光板300具有偏光元件310、配置於偏光元件310之單側之第1保護膜320、配置於偏光元件310之另一側之第2保護膜330、及配置於第2保護膜330之外側之相位差膜340。相位差膜340為上述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第2保護膜330亦可省略。於該情形時,相位差膜340可作為偏光元件之保護膜發揮功能。偏光元件310之吸收軸與相位差膜340之遲相軸所成之角度較佳為35°~55°,更佳為38°~52°,進而較佳為43°~47°,特佳為45°左右。再者,偏光元件及保護膜之構成於業界為眾所周知,故省略詳細說明。
圓偏光板亦可根據目的而於任意適當之位置進而含有任意適當之光學構件或光學功能層。例如,亦可對第1保護膜320之外側表面實施硬塗處理、抗反射處理、抗沾黏處理、防眩處理、光擴散處理等表面處理。又,亦可於相位差膜340之至少一側,根據目的而配置任意 適當之表示折射率橢圓體之其他相位差膜。進而,亦可於第1保護膜320之外側配置前端基板(例如透明保護基板、觸控面板)等光學構件。
上述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極其適於製造圓偏光板。詳細情況如下。該相位差膜為長條狀,且於斜向(如上所述,相對於長條方向而為例如45°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大多情況下,長條狀之偏光元件於長條方向或寬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軸,故若使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可利用所謂之捲對捲式,能以極其優異之製造效率製作圓偏光板。而且,藉由上述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係雙軸性得到抑制,Nz係數較小,故可獲得可實現反射率及反射色相之視角相依性優異之圖像顯示裝置之圓偏光板。
參照圖12,對使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相位差膜之圓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加以簡單說明。圖12中,符號811及812分別為捲繞偏光板及相位差膜之輥,符號822為搬送輥。圖示例中,將偏光板(第1保護膜320/偏光元件310/第2保護膜330)、及相位差膜340沿箭頭方向送出,於使各自之長度方向一致之狀態下貼合。此時,以偏光板之第2保護膜330與相位差膜340鄰接之方式貼合。如此,可獲得圖10所示之圓偏光板300。雖未圖示,但例如亦可將偏光板(第1保護膜320/偏光元件310)與相位差膜340以偏光元件310與相位差膜340鄰接之方式貼合,製作相位差膜340作為保護膜發揮功能之圓偏光板。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再者,實施例中之測定及評價方法如下。
(1)配向角(遲相軸之表現方向)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以一邊成為與該膜之寬度方向平行之方式切出成寬度50mm、長度50mm之正方形,製成試 樣。使用穆勒矩陣旋光測定儀(Axometrics公司製造,製品名「Axoscan」)測定該試樣,測定波長550nm、23℃下之配向角θ。再者,配向角θ係於將試樣平行地放置於測定台上之狀態下測定。
(2)面內相位差Re
以與上述(1)相同之方式使用Axometrics公司製造之製品名「Axoscan」,以波長550nm、23℃進行測定。
(3)厚度方向相位差Rth
以與上述(1)相同之方式使用Axometrics公司製造之製品名「Axoscan」,以波長550nm、23℃進行測定。
(4)Nz係數
根據式:Nz=Rth/Re算出。
(5)反射率
自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器(LG公司製造,製品名:15EL9500)取出有機EL面板,剝除貼附於該有機EL面板上之偏光板。製作以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之配向角與偏光板之吸收軸成45°之方式利用黏著劑貼合之圓偏光板。利用黏著劑將該圓偏光板貼合於偏光板經剝除之有機EL面板上。以極角45°方向、且自各種方位角方向對貼附有圓偏光板之有機EL面板進行目測觀察,確認其反射率、反射色相。評價基準如下:
○‧‧‧無論自哪個方向觀看顯示器,反射色相或反射率均大致一定
×‧‧‧得知反射色相或反射率根據觀看顯示器之角度而變化
(6)厚度
使用微計測器式厚度計(Mitutoyo公司製造)進行測定。
<實施例1>
(聚碳酸酯樹脂膜之製作)
使用包含具備攪拌翼及經控制於100℃之回流冷卻器之立式反應器雙器之分批聚合裝置進行聚合。將9,9-[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BHEPF)、異山梨醇(ISB)、DEG(二乙二醇)、碳酸二苯酯(DPC)、及乙酸鎂四水合物以按莫耳比率計成為BHEPF/ISB/DEG/DPC/乙酸鎂=0.348/0.490/0.162/1.005/1.00×10-5之方式添加。將反應器內充分氮氣置換後(氧濃度0.0005~0.001vol%),利用熱媒進行加溫,於內溫達到100℃之時間點開始攪拌。於升溫開始40分鐘後使內溫達到220℃,以保持該溫度之方式控制,同時開始減壓,達到220℃後以90分鐘調整為13.3kPa。將與聚合反應一併副產生之苯酚蒸氣引導至100℃之回流冷卻器,使苯酚蒸氣中所含之若干量之單體成分回到反應器中,將未冷凝之苯酚蒸氣引導至45℃之冷凝器並回收。
於第1反應器中導入氮氣,暫時複壓至大氣壓後,將第1反應器內之經低聚物化之反應液移至第2反應器中。其次,開始第2反應器內之升溫及減壓,以50分鐘調整為內溫240℃、壓力0.2kPa。其後,進行聚合直至成為特定之攪拌動力。於達到特定動力之時間點,於反應器中導入氮氣進行複壓,將反應液以股線之形態抽出,利用旋轉式切割機進行顆粒化,獲得BHEPF/ISB/DEG=34.8/49.0/16.2[mol%]之共聚組成之聚碳酸酯樹脂A。該聚碳酸酯樹脂之還原黏度為0.430dL/g,玻璃轉移溫度為128℃。
將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於80℃下進行5小時真空乾燥後,使用具備單軸擠出機(Isuzu化工機公司製造,螺桿徑25mm,缸體設定溫度:220℃)、T型模頭(寬度900mm、設定溫度:220℃)、冷卻輥(設定溫度:120~130℃)及捲取機之膜製膜裝置,製作厚度120μm之聚碳酸酯樹脂膜(寬度765mm)。
(傾斜延伸)
使用圖2~圖5所示般之裝置,以圖6所示般之夾具間距之分佈將 如上述般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膜供於預熱處理、傾斜延伸及熱處理,獲得相位差膜。具體而言如下:將聚碳酸酯樹脂膜(厚度120μm、寬度765mm)於延伸裝置之預熱區域中預熱至145℃。於預熱區域中,將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維持於140mm直至中間點為止,其次,自中間點至終點由140mm減少至126mm。繼而,於膜進入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之同時,開始減少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中由126mm減少至100.8mm,並且使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由126mm增大至198.8mm。其次,於膜進入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之同時,開始增大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中由100.8mm增大至198.8mm。另一方面,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中係維持198.8mm不變。傾斜延伸前後之夾具間距變化率為1.42。再者,傾斜延伸係於138℃下進行。傾斜延伸包含橫向之延伸,該橫向之延伸倍率為1.90倍。如以上般獲得相位差膜。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供於上述(1)~(6)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2>
相對於異山梨醇(以下有時簡稱為「ISB」)89.44重量份,將1,4-環己烷二甲醇(以下有時簡稱為「CHDM」)37.83重量份、碳酸二苯酯(以下有時簡稱為「DPC」)191.02重量份、及作為觸媒之碳酸銫0.2重量%水溶液1.068重量份投入至反應容器中,於氮氣環境下,作為反應之第1階段步驟,將加熱槽溫度加熱至150℃,視需要一面攪拌一面使原料溶解(約15分鐘)。其次,將壓力由常壓調整為13.3kPa,一面使加熱槽溫度以1小時上升至190℃,一面將所產生之苯酚抽出至反應容器外。將反應容器整體於190℃下保持15分鐘後,作為第2階段步驟,將反應容器內之壓力調整為6.67kPa,將加熱槽溫度以15分鐘上升至230℃,將所產生之苯酚抽出至反應容器外。因攪拌機之攪拌轉矩不斷上升,故以8分鐘升溫至250℃,進而為了去除所產生之苯酚,使反 應容器內之壓力達到0.200kPa以下。於達到特定之攪拌轉矩後,使反應結束,將生成之反應物擠出至水中,獲得聚碳酸酯共聚物之顆粒物。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之共聚組成為ISB/CHDM=70/30[mol%],還原黏度為1.007dl/g,玻璃轉移溫度為124℃。
使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於80℃下進行5小時真空乾燥後,使用具備單軸擠出機(Isuzu化工機公司製造,螺桿徑25mm,缸體設定溫度:220℃)、T型模頭(寬度900mm、設定溫度:220℃)、冷卻輥(設定溫度:120~130℃)及捲取機之膜製膜裝置,製作厚度80μm之聚碳酸酯樹脂膜(寬度765mm)。
使用如上述般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膜,於預熱區域中預熱至144℃,及於144℃下進行傾斜延伸(包含橫向延伸),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相位差膜。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供於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3>
使用環烯烴系樹脂膜(日本ZEON公司製造之「ZEONOR ZF-14膜」,厚度100μm,寬度765mm)代替聚碳酸酯系樹脂膜,於預熱區域中預熱至151℃,及於151℃下進行傾斜延伸(包含橫向延伸),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相位差膜。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供於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4>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聚碳酸酯樹脂膜。使進行擴大或縮小之夾具間距之左右調換,及於預熱區域中將左右夾具間距維持於一定,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使用如圖2~圖5所示之裝置將該聚碳酸酯樹脂膜傾斜延伸。具體而言如下:將聚碳酸酯樹脂膜(厚度110μm、寬度765mm)於延伸裝置之預熱區域中預熱至145℃。於預熱區域中,將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維持於140mm。其次,於膜 進入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之同時,開始減少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中由140mm減少至100.8mm,且使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由140mm增大至198.8mm。繼而,於膜進入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之同時,開始增大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中由100.8mm增大至198.8mm。另一方面,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係維持198.8mm不變。傾斜延伸前後之夾具間距變化率為1.42。再者,傾斜延伸係於138℃下進行。傾斜延伸包含橫向之延伸,該橫向之延伸倍率為1.90倍。如以上般,獲得相對於長條方向而於135°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具有配向方向)之相位差膜。將該相位差膜用作輔助膜。
另一方面,將與實施例1相同之聚碳酸酯樹脂膜(厚度110μm、寬度765mm)作為延伸對象膜。對上述輔助膜之一面實施電暈處理,對電暈處理面塗佈丙烯酸系黏著劑。電暈處理係對如下之面進行:於將輔助膜之電暈處理面與延伸對象膜之貼合情形時,輔助膜之配向方向相對於延伸對象膜之設定傾斜延伸方向而成為實質上正交之面。藉由輥將塗佈有丙烯酸系黏著劑之輔助膜與延伸對象膜積層,獲得傾斜延伸用之積層體。
使用如圖2~圖5所示之裝置,除了於預熱處理中將左右夾具間距維持於一定以外,以與圖6相同之夾具間距之分佈將上述所獲得之傾斜延伸用之積層體供於預熱處理、傾斜延伸及熱處理,獲得相位差膜。具體而言如下:將積層體於延伸裝置之預熱區域中預熱至135℃。於預熱區域中,將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維持於140mm。其次,於膜進入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之同時,開始減少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1傾斜延伸區域C1中由140mm減少至100.8mm,且使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由140mm增大至198.8mm。其次,於膜進入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之同時,開始增大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2傾斜延伸區 域C2中由100.8mm增大至198.8mm。另一方面,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於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中係維持198.8mm不變。傾斜延伸前後之夾具間距變化率為1.42。再者,傾斜延伸係於138℃下進行。傾斜延伸包含橫向之延伸,該橫向之延伸倍率為1.90倍。將輔助膜自經傾斜延伸之積層體剝離,獲得相位差膜。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供於上述(1)~(6)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1>
將未延伸膜之膜厚設為150μm,及於預熱區域中將左右夾具間距維持於一定,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相位差膜。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供於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2>
將未延伸膜之膜厚設為230μm,於預熱區域中將左右夾具間距維持於一定,於第1傾斜延伸步驟中,不使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變化,及使右側夾具之夾具間距由140mm增大至224mm,以及於第2傾斜延伸區域C2中使左側夾具之夾具間距由140mm增大至224m(即,以圖13所示之夾具間距之分佈進行傾斜延伸),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相位差膜。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供於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
<評價>
如由表1所表明般,藉由本發明之實施例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係雙軸性得到抑制,Nz係數較小,於應用於圖像顯示裝置之情形時顯示出優異反射率。即,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可實際製作此種相位差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藉由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獲得之相位差膜較佳地用於圓偏光板,結果可較佳地用於液晶顯示裝置(LCD)、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OLED)等圖像顯示裝置。

Claims (7)

  1. 一種相位差膜,其係長條狀,於相對於長條方向而成特定角度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Nz係數未達1.10,且含有選自由聚碳酸酯樹脂、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纖維素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環烯烴系樹脂及聚酯碳酸酯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樹脂。
  2. 如請求項1之相位差膜,其中上述特定角度為35°~55°。
  3. 如請求項1之相位差膜,其含有選自由聚碳酸酯樹脂及聚酯碳酸酯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樹脂。
  4. 如請求項1之相位差膜,其中面內相位差滿足Re(450)<Re(550)<Re(650)之關係,此處,Re(450)、Re(550)及Re(650)分別為23℃下之利用波長450nm、550nm及650nm之光所測定之膜之面內相位差。
  5. 一種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其包含:藉由縱向之夾具間距變化之可變間距型之左右夾具分別將延伸對象之膜之左右側邊緣部握持;一面將該膜預熱一面使該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自該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之狀態開始,使該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分別獨立地變化,將該膜傾斜延伸;及解放握持該膜之夾具。
  6. 如請求項5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傾斜延伸包含:使一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增大,且使另一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減少;及以左右夾具之夾具間距成為相等之方式使該一側之夾具之夾 具間距維持或減少,且使該另一側之夾具之夾具間距增大。
  7. 如請求項5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傾斜延伸包含擴大左右夾具間之距離。
TW104141190A 2014-12-08 2015-12-08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TWI6735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8311 2014-12-08
JP2014248311A JP6482257B2 (ja) 2014-12-08 2014-12-08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9542A true TW201629542A (zh) 2016-08-16
TWI673523B TWI673523B (zh) 2019-10-01

Family

ID=56107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1190A TWI673523B (zh) 2014-12-08 2015-12-08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482257B2 (zh)
KR (1) KR101967567B1 (zh)
CN (1) CN107003463B (zh)
TW (1) TWI673523B (zh)
WO (1) WO20160931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0942B2 (ja) * 2018-02-01 2022-02-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延伸装置および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22056553A (ja) * 2020-09-30 2022-04-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016439B1 (ja) * 2021-03-30 2022-02-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7059429B1 (ja) * 2021-09-10 2022-04-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7096943B1 (ja) * 2021-10-29 2022-07-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45619A (zh) 1971-10-15 1973-06-29
JP4907387B2 (ja) 2006-02-28 2012-03-28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位相差フィルム
WO2009105429A1 (en) * 2008-02-20 2009-08-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WO2009105427A2 (en) * 2008-02-20 2009-08-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including strippable skin
WO2012017639A1 (ja) * 2010-08-02 2012-02-09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位相差フィルムロール
JP5841419B2 (ja) * 2011-12-06 2016-01-13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4136947B (zh) * 2012-02-22 2016-09-2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光学膜、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14194482A (ja) 2013-03-29 2014-10-09 Nitto Denko Corp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93105A1 (ja) 2016-06-16
KR20170083079A (ko) 2017-07-17
CN107003463A (zh) 2017-08-01
JP2016109930A (ja) 2016-06-20
KR101967567B1 (ko) 2019-04-09
TWI673523B (zh) 2019-10-01
CN107003463B (zh) 2019-09-06
JP6482257B2 (ja) 2019-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5241B (zh) Production method of phase differenc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ircular polarizing plate
TWI529429B (zh) Production method of phase differenc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ircular polarizing plate
TWI554382B (zh) Production method of phase differenc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ircular polarizing plate
TWI714526B (zh)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及圓偏光板之製造方法與膜延伸裝置
JP6553873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201940305A (zh) 延伸膜之製造方法
TWI673523B (zh)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TW201444893A (zh) 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及圓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JP2015127830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
JP6576637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497916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239919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5129970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