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3029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03029A CN107003029A CN201580068416.XA CN201580068416A CN107003029A CN 107003029 A CN107003029 A CN 107003029A CN 201580068416 A CN201580068416 A CN 201580068416A CN 107003029 A CN107003029 A CN 1070030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or
- temperature
- indoor unit
- air
-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5—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5—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 F25B2600/0251—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with on-off oper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5—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 F25B2600/0253—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with variable spe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4—Temperatures of an indoor room or compart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8),在空调运行中的全部的室内单元(4a、4b、4c)的各室内温度处于包含空调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4a、4b、4c)的目标室内温度的规定的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该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将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排除在外,而基于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来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尤其涉及通过将多个室内单元和具有压缩机的室外单元连接而构成的,进行空调运行以使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达到各室内单元的目标室内温度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通过将多个室内单元和具有压缩机的室外单元连接而构成的空调装置。并且,作为这样的空调装置,进行空调运行(制冷运行、制热运行)使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达到各室内单元的目标室内温度。在这样的空调运行中,若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达到目标室内温度而变得不需要空调运行,则进行使对应的室内单元的空调运行休止的室内热关闭,若全部的室内单元成为室内热关闭的状态,则进行停止压缩机的室外热关闭。若在室外热关闭后室内温度偏离目标室内温度而变得需要空调运行,则进行使压缩机再启动的室外热开启,并且进行使对应的室内单元的空调运行重新开始的室内热开启。因此,在各室内单元请求的空调能力较小且室内温度接近目标室内温度的条件下使空调运行时,容易发生反复进行室外热关闭和室外热开启的热启停。
相对于此,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4-93558号公报)所述,为了降低热启停的频次,提出一种对禁止压缩机停止(即室外热关闭)的时间进行设定的空调装置。
发明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1的热启停降低的方法中,通过设定禁止压缩机停止(即室外热关闭)的时间,从而抑制室外热关闭的产生,能降低热启停的频次。
然而,在像这样设定有禁止室外热关闭的时间的方法中,若延长禁止时间,则即使各室内单元请求的空调能力变得变小、室内温度达到不需要空调运行的温度时,压缩机也不停止,可能造成持续进行空调能力过剩的状态下的空调运行。另一方面,若缩短禁止时间,则无法抑制室外热关闭的产生,可能造成无法充分地降低热启停的频次。由此,在设定有禁止室外热关闭的时间的方法中,难以在抑制以空调能力过剩的状态进行空调运行的同时,又能充分地降低热启停的频次。并且,由于空调能力过剩的状态下的空调运行、热启停的频次的增加成为压缩机的功耗增大、运行效率降低的原因,因此期望尽可能得到改善。
本发明的课题为,在通过将多个室内单元和具有压缩机的室外单元连接而构成的,进行空调运行以使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达到各室内单元的目标室内温度的空调装置中,使其抑制空调能力过剩的状态下的空调运行,并且能充分地降低热启停的频次。
第一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通过将多个室内单元和具有压缩机的室外单元连接而构成,并进行空调运行使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达到各室内单元的目标室内温度。空调装置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空调运行时与各室内单元的空调能力相关的请求值来控制压缩机的转速。并且,控制部在空调运行中的全部的室内单元的各室内温度均处于包含空调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的目标室内温度的规定的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该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将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排除在外,而基于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来控制压缩机的转速。
这里,通过进行上述那样的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从而将压缩机的转速抑制得较低,使空调能力减小,并且能抑制压缩机的停止,即抑制室外热关闭的发生。因此,在各室内单元请求的空调能力较小且室内温度接近目标室内温度的条件下使空调运行时,能减小空调能力,并且尽可能地使压缩机的运行持续。从而,此处,能抑制空调能力过剩的状态下的空调运行,并且充分地降低热启停的频次。
第2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中,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基于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中空调能力的减少程度最小的请求值,来控制压缩机的转速。
在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时,根据如何使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使降低热启停的频次的程度等改变。这里,若将压缩机的转速抑制得较低,则降低热启停的频次的程度变得较好,但呈现出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中的空调能力易于变得不足的倾向,可能造成已经接近目标室内温度到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内的室内温度偏离室内温度而达到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外。
于是,这里如上文所述,使用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中、空调能力的减少程度最小的请求值。因此,能将压缩机的转速抑制得较低,并且尽可能抑制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中的空调能力易于变得不足的倾向。
另外,对于如何使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也考虑使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中、空调能力的减少程度最大的请求值,但在该情况下,虽然能将压缩机的转速抑制得非常低,但变得难以抑制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中的空调能力易于变得不足的倾向。另外,也考虑使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的平均值,但在该情况下,将压缩机的转速抑制得较低的程度、对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中的空调能力易于变得不足的倾向进行抑制的程度均处于使用空调能力的减少程度最小请求值的情况和使用减少程度最大的请求值的情况的中间程度。像这样,在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时,根据如何使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使降低热启停频次的程度等改变。于是,这里重视对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中的空调能力易于变得不足的倾向进行抑制的程度,使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中、空调能力的减少程度最小的请求值。
第3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在第1或第2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中,阈值温度幅度是规定使进行空调运行的室内单元的空调运行休止的室内热关闭、以及使处于室内热关闭的状态的室内单元的空调运行重新开始的室内热开启的时刻的热温度幅度。
这里,如上文所述那样通过使阈值温度幅度与热温度幅度一致,从而将压缩机的转速抑制得较低,直到全部的室内单元成为室内热关闭,能使空调能力减小,并且抑制压缩机的停止,即抑制室外热关闭的发生。
第4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在第1~第3观点中任一项涉及的空调装置中,在空调运行中的室内单元中存在室内温度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外且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通常转速控制,该通常转速控制基于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中空调能力的增加程度最大的请求值来控制压缩机的转速。
这里,根据空调运行中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切换上述那样的通常转速控制以及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即,在存在室内温度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外且请求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基于空调能力的增加程度最大的请求值控制压缩机的转速,使室内温度迅速接近目标室内温度。并且,在空调运行中全部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均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内且各室内单元请求的空调能力变小的情况下,基于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控制压缩机的转速,使空调能力减小,并且使压缩机的运行尽可能地持续进行。由此,这里,在空调运行中,使室内温度迅速地接近目标室内温度,之后能抑制空调能力过剩的状态下的空调运行,并且降低热启停的频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空调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3是示出空调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和目标室内温度的关系的图(室内温度较大偏离目标室内温度的情况)。
图4是示出空调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和目标室内温度的关系的图(存在处于热温度幅度的范围内的室内单元的情况)。
图5是示出空调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和目标室内温度的关系的图(全部的室内单元成为热关闭的状态的情况)。
图6是示出空调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和目标室内温度的关系的图(全部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处于热温度幅度的范围内的情况)。
图7是示出包含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的压缩机的转速控制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空调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和目标室内温度的关系的图(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变更。
(1)空调装置的基本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装置1的简要结构图。空调装置1是通过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运行从而用于大楼等的屋内的空气调节的装置。空调装置1主要通过将室外单元2和多个(此处为3个)室内单元4a、4b、4c连接而构成。此处,室外单元2和多个室内单元4a、4b、4c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连接。即,空调装置1的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10通过使室外单元2与多个室内单元4a、4b、4c经由制冷剂连通管6、7连接来构成。另外,室内单元的个数不限于三个,可以比三个多也可以比三个少。
<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4a、4b、4c被设置于屋内。室内单元4a、4b、4c经由制冷剂连通管6、7连接到室外单元2,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接着,对室内单元4a、4b、4c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室内单元4b以及室内单元4c具有与室内单元4a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仅说明室内单元4a的结构,对于室内单元4b、4c的结构分别标注附标b和附标c来代替表示室内单元4a的各部分的附标a,并省略各部分的说明。
室内单元4a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在室内单元4b、4c中为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b、10c)。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主要具有室内膨胀阀41a和室内热交换器42a。
室内膨胀阀41a为对流过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调节制冷剂的流量的阀。室内膨胀阀41a为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42a的液体侧的电动膨胀阀。
室内热交换器42a是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制热剂的散热器发挥作用的热交换器,通过多根导热管以及多个翅片来构成。在室内热交换器42a的附近设有用于向室内热交换器42a输送室内空气的室内风扇43a。通过利用室内风扇43a对室内热交换器42a进行室内空气的送风,从而在室内热交换器42a中,在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风扇43a由室内风扇电动机44a旋转驱动。
此外,在室内单元4a中设有各种传感器。在室内热交换器42a的液体侧设有检测液体状态或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Trla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5a。在室内热交换器42a的气体侧设有检测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Trga的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6a。在室内单元4a的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对通过室内单元4a的室内热交换器42a而冷却或加热的空调空间的空气温度、即室内单元4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室内温度Tra)进行检测的室内温度传感器47a。另外,室内单元4a具有控制构成室内单元4a的各部分的动作的室内侧控制部48a。此外,室内侧控制部48a具有为了进行室内单元4a的控制而设的微机、存储器等,可与用于独立操作室内单元4a的遥控器49a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或与室外单元2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遥控器49a是用户进行与空调运行相关的各种设定、运行/停止指令的设备。另外,室内温度传感器47a可以不设在室内单元4a内,而设于遥控器49a。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在屋外。室外单元2经由制冷剂连通管6、7连接到室内单元4a、4b、4c,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接着,对室外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
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d。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d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膨胀阀25、液体侧截止阀26、以及气体侧截止阀27。
压缩机21是在壳体内收纳有未图示的压缩要素及对压缩要素进行旋转驱动的压缩机电动机21a的密闭型压缩机。压缩机电动机21a经由未图示的逆变器装置进行供电,通过使逆变器装置的输出频率(即转速)发生变化,能使运行容量可变。
四通切换阀22是用于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阀,在作为空调运行的一种的制冷运行时,为了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作用,且使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散热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可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相连接,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相连接(参照图1的四通切换阀22的实线),在作为空调运行的一种的制热运行时,为了使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作为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作用,且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在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中散热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可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相连接,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相连接(参照图1的四通切换阀22的虚线)。
室外热交换器23是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的热交换器,通过多根导热管以及多个翅片来构成。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附近设有用于朝室外热交换器23输送室外空气的室外风扇28。通过利用室外风扇28对室外热交换器23进行室外空气的送风,从而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在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风扇28由室外风扇电动机28进行旋转驱动。
室外膨胀阀25为对流过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d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阀。室外膨胀阀25为连接到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的电动膨胀阀。
液体侧截止阀26及气体侧截止阀27为设在与外部的设备、配管(具体而言为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之间的连接口上的阀。液体侧截止阀26与室外膨胀阀25相连接。气体侧截止阀27与四通切换阀22相连接。
此外,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各种传感器。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检测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Ps的吸入压力传感器29、检测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Pd的排出压力传感器30、检测压缩机21的吸入温度Ts的吸入温度传感器31、以及检测压缩机21的排出温度Td的排出温度传感器32。吸入温度传感器31设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设有检测液体状态或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Tol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3。在室外单元2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检测室外单元2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外部空气温度Ta)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4。室外单元2还具有控制构成室外单元2的各部分的动作的室外侧控制部35。此外,室外侧控制部35具有为了进行室外单元2的控制而设的微机、存储器、控制压缩机电动机21a的逆变器电路等,可与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侧控制部48a、48b、48c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
<制冷剂连通管>
制冷剂连通管6、7是在设置空调装置1时现场施工的制冷剂管。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从室外单元2的液体侧连接口(这里为液体侧截止阀26)开始延伸,当中分支为多个(这里为三个)室内单元4a、4b、4c,并延伸至各室内单元4a、4b、4c的液体侧连接口(这里为连接到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制冷剂管)。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从室外单元2的气体侧连接口(这里为气体侧截止阀27)延伸,当中分支为多个(这里为三个)室内单元4a、4b、4c,并延伸至各室内单元4a、4b、4c的气体侧连接口(这里为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气体侧的制冷剂管)。此外,制冷剂连通管6、7根据室外单元2以及室内单元4a、4b、4c的设置条件使用具有各种长度、管径的连通管。
<控制部>
用于单独操作室内单元4a、4b、4c的遥控器49a、49b、49c、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侧控制部48a、48b、48c、以及室外单元2的室外侧控制部35构成进行空调装置1整体的运行控制的控制部8。如图2所示,控制部8以能接收到各种传感器29~34、45a~45c、46a~46c、47a~47c等的检测信号的方式进行连接。此外,控制部8构成为基于这些检测信号等来控制各种设备及阀21a、22、25、28a、41a~41c、44a~44c,从而能进行空调运行(制冷运行及制热运行)。此处,图2是空调装置1的控制框图。
如上文所述,空调装置1通过将多个(这里为三个)室内单元4a、4b、4c和具有压缩机21的室外单元2连接而构成,进行空调运行使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温度Tra、Trb、Trc达到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温度的目标值即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这些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设定是用户利用遥控器49a、49b、49c来进行。
(2)空调装置的基本动作及基本控制
<基本动作>
接着,利用图1对空调装置1的空调运行(制冷运行及制热运行)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制冷运行—
若从遥控器49a、49b、49c发出制冷运行的指令,则使四通切换阀22切换至制冷运行状态(图1的四通切换阀22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压缩机21、室外风扇28以及室内风扇43a、43b、43c启动。
于是,制冷剂回路10内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21并被压缩,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该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被传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3。被传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3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1中,与由室外风扇28提供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从而进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由室外膨胀阀25、液体侧截止阀26以及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从室外单元2被传送到室内单元4a、4b、4c。
被传送到室内单元4a、4b、4c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由室内膨胀阀41a、41b、41c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该低压的气液相状态的制冷剂被传送到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被传送到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中与由室内风扇43a、43b、43c提供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从而进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从室内单元4a、4b、4c被传送到室外单元2。
被传送到室外单元2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侧截止阀27以及四通切换阀22再次被吸入到压缩机21。
—制热运行—
若从遥控器49a、49b、49c发出制热运行的指令,则使四通切换阀22切换至制热运行状态(图1的四通切换阀22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压缩机21、室外风扇28以及室内风扇43a、43b、43c启动。
于是,制冷剂回路10内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21并被压缩,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该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气体侧截止阀27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从室外单元2被传送到室内单元4a、4b、4c。
被传送到室内单元4a、4b、4c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被传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被传送到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中与由室内风扇43a、43b、43c提供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从而进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由室内膨胀阀41a、41b、41c进行减压。通过室内膨胀阀41a、41b、41c进行减压后的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从室内单元4a、4b、4c被传送到室外单元2。
被传送到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7被传送到室外膨胀阀25,由室外膨胀阀25进行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该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被传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3。被传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3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由室外风扇28提供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从而进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再次被吸入到压缩机21。
<基本控制>
在上述的空调运行(制冷运行以及制热运行)中,进行下文所述那样的空调能力(制冷能力以及制热能力)的控制,使得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温度Tra、Trb、Trc达到各室内单元4a、4b、4c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
—制冷运行时—
在空调运行为制冷运行的情况下,控制部8基于目标蒸发温度Tes控制压缩机21的容量。
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通过控制压缩机21(更具体而言是压缩机电动机21a)的转速(运行频率)来进行。具体而言,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得相当于制冷剂回路10的低压Pe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达到目标蒸发温度Tes。这里,低压Pe是指在制冷运行时,代表从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出口经由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至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为止之间流过的低压的制冷剂的压力。这里,作为低压Pe,使用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即吸入压力Ps,将吸入压力Ps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得到的值为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
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转速控制)的目标蒸发温度Tes基于控制部8中制冷运行中与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来决定。
具体而言,首先通过从制冷运行中的各室内温度Tra、Trb、Trc中减去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从而得到各温度差ΔTCra、ΔTCrb、ΔTCrc。基于这些温度差ΔTCra、ΔTCrb、ΔTCrc,运算制冷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4a、4b、4c中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这里,在温度差ΔTCra、ΔTCrb、ΔTCrc为正值的情况下,即室内温度Tra、Trb、Trc未达到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情况下,表示请求增加制冷能力,该绝对值越大,表示请求增加制冷能力的程度越大。另一方面,在温度差ΔTCra、ΔTCrb、ΔTCrc为负值的情况下,即室内温度Tra、Trb、Trc达到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情况下,表示请求减少制冷能力,该绝对值越大,表示请求减少制冷能力的程度越大。因此,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也和温度差ΔTCra、ΔTCrb、ΔTCrc同样地,成为表示制冷能力增减的方向及其程度的值。
于是,在请求增加制冷能力的情况下,即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为正值的情况下,根据增加的程度(请求值的绝对值)将目标蒸发温度Tes决定为使其低于当前值,从而使压缩机21的转速升高,使制冷能力增加。另一方面,在请求减少制冷能力的情况下,即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为负值的情况下,根据减少的程度(请求值的绝对值)将目标蒸发温度Tes决定为使其高于当前值,从而使压缩机21的转速降低,使制冷能力减少。
这里,在制冷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4a、4b、4c中,根据各温度差ΔTCra、ΔTCrb、ΔTCrc,发出各种制冷能力的增减请求(请求值ΔQCa、ΔQCb、ΔQCc)。然而,目标蒸发温度Tes是在全部室内单元4a、4b、4c中共通的目标值。因此,不得不将目标蒸发温度Tes决定为代表全部室内单元4a、4b、4c中制冷能力的增减请求的值。于是,基于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中目标蒸发温度Tes变得最低的请求值来决定目标蒸发温度Tes。例如,在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为各室内单元4a、4b、4c中所请求的蒸发温度的情况下,选择这其中最低的请求值作为目标蒸发温度Tes。具体而言,在作为室内单元4a中所请求的蒸发温度的请求值ΔQCa为5℃,作为室内单元4b中所请求的蒸发温度的请求值ΔQCb为7℃,作为室内单元4c中所请求的蒸发温度的请求值ΔQCc为10℃的情况下,选择这其中最低的请求值即请求值ΔQCa的5℃作为目标蒸发温度Tes。此外,在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是表示各室内单元4a、4b、4c中所请求的蒸发温度的增减程度的值的情况下,基于这其中制冷能力达到最大的请求值来决定目标蒸发温度Tes。具体而言,若假设当前的目标蒸发温度Tes为12℃,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表示使蒸发温度降低多少,则在室内单元4a中所请求的请求值ΔQCa为7℃,室内单元4b中所请求的请求值ΔQCa为5℃,室内单元4c中所请求的请求值ΔQCc为2℃的情况下,采用这其中最大的请求值即请求值ΔQCa的7℃,将从当前的目标蒸发温度Tes(=12℃)中减去该请求值而得到的温度(=5℃)设为目标蒸发温度Tes。
另外,这里,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达到目标蒸发温度Tes,也可取而代之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相当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低压Pe(=吸入压力Ps)达到目标低压Pes。在该情况下,使请求值ΔQCa、ΔQCb、ΔQCc也使用与低压Pe、目标低压Pes对应的值。
若通过上述那样的制冷能力的控制,使得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温度Tra、Trb、Trc达到各室内单元4a、4b、4c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则利用控制部8进行下文所述那样的热控制。
该热控制针对各室内单元4a、4b、4c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设定热温度幅度,进行室内热关闭、室内热开启、室外热关闭以及室外热开启。这里,室内热关闭是指,在热温度幅度的范围内进行空调运行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偏离热温度幅度的情况下,使对应的室内单元的空调运行休止。室内热开启是指,在室内热关闭的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偏离热温度幅度的情况下,使对应的室内单元的空调运行重新开始。室外热关闭是指,在进行空调运行的全部的室内单元成为室内热关闭的状态的情况下,使压缩机21停止。室外热开启是指,在室外热关闭的状态下至少一个室内单元成为室内热开启的状态的情况下,使压缩机21重新启动。并且,这里将各室内单元4a、4b、4c中热温度幅度的上限值Trax、Trbx、Trcx设为对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加上上限幅度ΔTax、ΔTbx、ΔTcx而得到的值。此外,这里将各室内单元4a、4b、4c中热温度幅度的下限值Tran、Trbn、Trcn设为对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减去下限幅度ΔTan、ΔTbn、ΔTcn而得到的值。
例如,若将进行制冷运行的室内单元设为室内单元4a,则通过进行上述的制冷能力的控制,从而在室内单元4a的室内温度Tra偏离热温度幅度的情况下,控制部8使对应的室内单元4a的制冷运行休止。更具体而言,控制部8在通过制冷运行使室内温度Tra降低至下限值Tran的情况下,关闭室内单元4a的室内膨胀阀41a,使制冷剂不再流动到室内热交换器42a。由此,室内单元4a成为制冷剂和室内空气之间不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关闭的状态。另外,与室内单元4a同样地,在室内温度Trb、Trc降低至下限值Trbn、Trcn的情况下,控制部8关闭室内单元4b、4c的室内膨胀阀41b、41c,使室内单元4b、4c处于室内热关闭的状态。
接着,例如,若将室内热关闭状态的室内单元设为室内单元4a,则在室内单元4a的室内温度Tra偏离热温度幅度的情况下,控制部8使对应的室内单元4a的制冷运行重新开始。更具体而言,控制部8在通过使制冷运行休止从而使室内温度Tra上升至上限值Trax的情况下,打开室内单元4a的室内膨胀阀41a,使制冷剂流动到室内热交换器42a。由此,室内单元4a成为在制冷剂和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开启的状态。另外,与室内单元4a同样地,在室内热关闭状态的室内单元4b、4c的室内温度Trb、Trc上升至上限值Trbx、Trcx的情况下,控制部8打开室内单元4b、4c的室内膨胀阀41b、41c,使室内单元4b、4c处于室内热开启的状态。
另外,例如,若将进行制冷运行的室内单元设为室内单元4a、4b、4c,则在全部的室内单元4a、4b、4c为室内热关闭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8停止压缩机21,截止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流动。由此,空调装置1中,即使发出了制冷运行的运行指令,实质上也处于制冷运行全部停止的状态。
接着,例如,若将室外热关闭的状态下变为室内热开启的状态的室内单元设为室内单元4a,则在室内单元4a成为室内热开启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8使压缩机21重新启动。更具体而言,控制部8在通过使制冷运行休止、且使压缩机21停止从而使室内温度Tra上升至上限值Trax的情况下,打开室内单元4a的室内膨胀阀41a、且启动压缩机21,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内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2a中流动。由此,空调装置1成为室外热开启的状态,室内单元4a成为室内热开启的状态。另外,与室内单元4a同样地,在室内温度Trb、Trc上升至上限值Trbx、Trcx的情况下,控制部8打开室内单元4b、4c的室内膨胀阀41b、41c、且启动压缩机21,使空调装置1处于室外热开启的状态,使室内单元4b、4c处于室内热开启的状态。
—制热运行时—
在空调运行为制热运行的情况下,控制部8基于目标冷凝温度Tcs控制压缩机21的容量。
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与制冷运行时同样地,通过控制压缩机21(更具体而言是压缩机电动机21a)的转速(运行频率)来进行。具体而言,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得相当于制冷剂回路10的高压Pc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达到目标冷凝温度Tcs。此处,高压Pc是指在制热运行时,代表从压缩机21的排出侧经由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至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入口为止之间流过的高压的制冷剂的压力。这里,作为高压Pc,使用由排出压力传感器30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即排出压力Pd,将排出压力Ps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得到的值为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
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转速控制)的目标冷凝温度Tcs基于控制部8中制热运行中与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来决定。
具体而言,首先通过从制热运行中的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中减去各室内温度Tra、Trb、Trc,从而得到各温度差ΔTHra、ΔTHrb、ΔTHrc。基于这些温度差ΔTHra、ΔTHrb、ΔTHrc,运算制热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4a、4b、4c中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这里,在温度差ΔTHra、ΔTHrb、ΔTHrc为正值的情况下,即室内温度Tra、Trb、Trc未达到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情况下,表示请求增加制热能力,该绝对值越大,表示请求增加制热能力的程度越大。另一方面,在温度差ΔTHra、ΔTHrb、ΔTHrc为负值的情况下,即室内温度Tra、Trb、Trc达到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情况下,表示请求减少制热能力,该绝对值越大,表示请求减少制热能力的程度越大。因此,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也和温度差ΔTHra、ΔTHrb、ΔTHrc同样地,成为表示制热能力增减的方向及其程度的值。
于是,在请求增加制热能力的情况下,即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为正值的情况下,根据增加的程度(请求值的绝对值)将目标冷凝温度Tcs决定为使其高于当前值,从而使压缩机21的转速升高,使制热能力增加。另一方面,在请求减少制热能力的情况下,即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为负值的情况下,根据减少的程度(请求值的绝对值)将目标冷凝温度Tcs决定为使其低于当前值,从而使压缩机21的转速降低,使制热能力减少。
这里,在制热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4a、4b、4c中,根据各温度差ΔTHra、ΔTHrb、ΔTHrc,发出各种制热能力的增减请求(请求值ΔQHa、ΔQHb、ΔQHc)。然而,目标冷凝温度Tcs与目标蒸发温度Tes同样地,是在全部室内单元4a、4b、4c中共通的目标值。因此,不得不将目标冷凝温度Tcs决定为代表全部室内单元4a、4b、4c中制热能力的增减请求的值。于是,基于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中使目标冷凝温度Tcs变得最高的请求值来决定目标冷凝温度Tcs。例如,在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为各室内单元4a、4b、4c中所请求的冷凝温度的情况下,选择其中最高的请求值作为目标冷凝温度Tcs。具体而言,在作为室内单元4a中所请求的冷凝温度的请求值ΔQHa为45℃,作为室内单元4b中所请求的冷凝温度的请求值ΔQHb为43℃,作为室内单元4c中所请求的冷凝温度的请求值ΔQHc为40℃的情况下,选择这其中最高的请求值即请求值ΔQHa的45℃作为目标冷凝温度Tcs。此外,在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是表示各室内单元4a、4b、4c中所请求的冷凝温度的增减程度的值的情况下,基于这其中制热能力达到最大的请求值来决定目标冷凝温度Tcs。具体而言,若假设当前的目标冷凝温度Tcs为38℃,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表示使冷凝温度升高多少,则在室内单元4a中所请求的请求值ΔQHa为7℃,室内单元4b中所请求的请求值ΔQHa为5℃,室内单元4c中所请求的请求值ΔQHc为2℃的情况下,采用这其中最大的请求值即请求值ΔQHa的7℃,对当前的目标冷凝温度Tcs(=38℃)中加上该请求值而得到的温度(=45℃)设为目标冷凝温度Tcs。
另外,这里,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达到目标冷凝温度Tcs,也可取而代之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相当于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的高压Pc(=排出压力Pd)达到目标高压Pcs。在该情况下,使请求值ΔQHa、ΔQHb、ΔQHc也使用与高压Pc、目标高压Pcs对应的值。
若通过上述那样的制热能力的控制,使得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温度Tra、Trb、Trc达到各室内单元4a、4b、4c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则利用控制部8进行下文所述那样的热控制。
该热控制与上述制冷运行时同样地,针对各室内单元4a、4b、4c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设定热温度幅度,进行室内热关闭、室内热开启、室外热关闭以及室外热开启。
例如,若将进行制热运行的室内单元设为室内单元4a,则通过进行制热能力的控制,从而在室内单元4a的室内温度Tra偏离热温度幅度的情况下,控制部8使对应的室内单元4a的制热运行休止。更具体而言,控制部8在通过制热运行使室内温度Tra上升至上限值Trax的情况下,关闭室内单元4a的室内膨胀阀41a,使制冷剂不再流动到室内热交换器42a。由此,室内单元4a成为制冷剂和室内空气之间不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关闭的状态。另外,与室内单元4a同样地,在室内温度Trb、Trc上升至上限值Trbx、Trcx的情况下,控制部8关闭室内单元4b、4c的室内膨胀阀41b、41c,使室内单元4b、4c处于室内热关闭的状态。
接着,例如,若将室内热关闭状态的室内单元设为室内单元4a,则在室内单元4a的室内温度Tra偏离热温度幅度的情况下,控制部8使对应的室内单元4a的制热运行重新开始。更具体而言,控制部8在通过使制热运行休止从而使室内温度Tra下降至下限值Tran的情况下,打开室内单元4a的室内膨胀阀41a,使制冷剂流动到室内热交换器42a。由此,室内单元4a成为在制冷剂和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开启的状态。另外,与室内单元4a同样地,在室内热关闭状态的室内单元4b、4c的室内温度Trb、Trc下降至下限值Trbn、Trcn的情况下,控制部8打开室内单元4b、4c的室内膨胀阀41b、41c,使室内单元4b、4c处于室内热开启的状态。
另外,例如,若将进行制热运行的室内单元设为室内单元4a、4b、4c,则在全部的室内单元4a、4b、4c为室内热关闭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8停止压缩机21,截止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流动。由此,空调装置1中,即使发出了制热运行的运行指令,实质上也处于制热运行全部停止的状态。
接着,例如,若将室外热关闭的状态下变为室内热开启的状态的室内单元设为室内单元4a,则在室内单元4a成为室内热开启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8使压缩机21重新启动。更具体而言,控制部8在通过使制热运行休止、且使压缩机21停止从而使室内温度Tra下降至下限值Tran的情况下,打开室内单元4a的室内膨胀阀41a、且启动压缩机21,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内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2a中流动。由此,空调装置1成为室外热开启的状态,室内单元4a成为室内热开启的状态。另外,与室内单元4a同样地,在室内温度Trb、Trc下降至下限值Trbn、Trcn的情况下,控制部8打开室内单元4b、4c的室内膨胀阀41b、41c、且启动压缩机21,使空调装置1处于室外热开启的状态,使室内单元4b、4c处于室内热开启的状态。
像这样,在空调运行中,进行压缩机21的转速控制(以下称为“通常转速控制”)以及热控制,以作为该空调能力的控制。并且,在空调装置1中,通过这样的空调能力的控制,使空调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温度Tra、Trb、Trc达到各室内单元4a、4b、4c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
(3)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
这里,通过进行包含上述通常转速控制以及热控制的空调运行(制冷运行以及制热运行),从而控制空调能力(制冷能力以及制热能力),使得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温度Tra、Trb、Trc达到各室内单元4a、4b、4c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
例如,若假设全部的室内单元4a、4b、4c处于空调运行中的情况,则在以室内温度Tra、Trb、Trc远远偏离于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条件使空调运行时,通过通常转速控制,基于各室内单元4a、4b、4c请求的空调能力的请求值(制冷运行时为ΔQCa、ΔQCb、ΔQCc,制热运行时为ΔQHa、ΔQHb、ΔQHc)中空调能力的增加程度最大的请求值(这里为室内单元4b的请求值ΔQCb、ΔQHb),将压缩机21的转速控制得较高(参照图3)。之后,室内温度Tra、Trb、Trc接近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各室内单元4a、4b、4c请求的空调能力的请求值变小,从而与之对应地,压缩机21的转速逐渐降低,最终产生室内温度Tra、Trb、Trc处于包含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热温度幅度的范围内的室内单元(这里为室内单元4c)(参照图4)。并且,若在热温度幅度的范围内进行空调运行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偏离热温度幅度(即变得不需要空调运行),则通过热控制,进行使对应的室内单元(这里为室内单元4c)的空调运行休止的室内热关闭,进而若全部的室内单元4a、4b、4c成为室内热关闭的状态,则进行使压缩机21停止的室外热关闭(参照图5)。
这里,空调运行中的全部的室内单元4a、4b、4c的各室内温度Tra、Trb、Trc有时处于热温度幅度的范围内(参照图6)。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在空调能力过剩的状态下的空调运行,容易产生反复进行室外热关闭和室外热开启的热启停。即,若在空调运行中的全部的室内单元4a、4b、4c的各室内温度Tra、Trb、Trc均处于热温度幅度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仍进行通常转速控制,则会基于各室内单元4a、4b、4c请求的空调能力的请求值中空调能力增加的程度最大的请求值(此处为室内单元4b的请求值ΔQCb、ΔQHb),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因此,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即,在热温度幅度的范围内进行空调运行、且室内温度达到目标室内温度的室内单元,这里为室内单元4a、4b)中产生空调能力过剩的状态下的空调运行,成为室内热关闭的状态的室内单元增多,最终全部的室内单元成为室内热关闭的状态以及室外热关闭的状态。之后,若产生室内温度偏离热温度幅度的室内单元,则成为室内热开启的状态以及室外热开启的状态,但由于重新开始空调运行后空调运行中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立刻成为热温度幅度的范围内,因此再次产生空调能力过剩的状态下的空调运行,导致全部的室内单元成为室内热关闭的状态以及室外热关闭的状态。
像这样,在空调运行中的全部室内单元4a、4b、4c的各室内温度Tra、Trb、Trc处于热温度幅度的范围内这样的室内温度Tra、Trb、Trc接近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空调能力过剩的状态下的空调运行,变得容易产生热启停。并且,由于这样的空调能力过剩的状态下的空调运行、热启停的频次增加成为压缩机21的功耗增大、运行效率降低的原因,因此期望尽可能得到改善。
于是,在空调装置1中,包含通常转速控制以及热控制的空调运行(制冷运行以及制热运行)中,使控制部8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这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是指,在空调运行中的全部室内单元4a、4b、4c的各室内温度Tra、Trb、Trc处于包含空调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4a、4b、4c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规定的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内时,将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排除在外,而基于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来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
接着,利用图3~图8对包含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的压缩机21的转速控制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包含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的压缩机21的转速控制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空调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温度Tra、Trb、Trc和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关系的图(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的情况)。另外,这里假设全部的室内单元4a、4b、4c为空调运行中的情况来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T1中,控制部8判定空调运行中的全部室内单元4a、4b、4c的各室内温度Tra、Trb、Trc是否处于包含空调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4a、4b、4c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规定的阈值温度幅度(这里为热温度幅度)的范围内。并且,在判定为空调运行中的全部室内单元4a、4b、4c的各室内温度Tra、Trb、Trc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内,满足室内温度Tra、Trb、Trc接近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条件的情况(参照图6以及图8)下,移动至步骤ST2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T1中,在未判定为空调运行中的全部室内单元4a、4b、4c的各室内温度Tra、Trb、Trc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内,不满足室内温度Tra、Trb、Trc接近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条件的情况下,由于是存在室内温度Tra、Trb、Trc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外、且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情况(参照图3以及图4),因此移动至步骤ST4的通常转速控制的处理。
这里,步骤ST4的通常转速控制的处理与已经说明的控制内容相同。即,在存在室内温度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外且请求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基于空调能力的增加程度最大的请求值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室内温度Tra、Trb、Trc迅速接近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例如如图3所示,在空调运行中的全部室内单元4a、4b、4c的各室内温度Tra、Trb、Trc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外、且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情况下,基于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4a、4b、4c的请求值中空调能力的增加程度最大的请求值(这里为室内单元4b的请求值ΔQCb、ΔQHb),决定目标蒸发温度Tes、目标冷凝温度Tcs。此外如图4所示,在空调运行中的一部分室内单元(图4中为室内单元4a、4b)的各室内温度(图4中为室内温度Tra、Trb)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外、且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情况下,基于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4a、4b、4c的请求值中空调能力的增加程度最大的请求值(这里为室内单元4b的请求值ΔQCb、ΔQHb),决定目标蒸发温度Tes、目标冷凝温度Tcs。并且,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成为所决定的目标蒸发温度Tes,或使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成为所决定的目标冷凝温度Tcs。
接着,在步骤ST2中,控制部8判定空调运行中的室内单元4a、4b、4c中是否存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并且,在存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例如图6以及图8中的室内单元4a、4c),移动至步骤ST3的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T2中,在未判定为存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不存在室内温度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内、但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移动至步骤ST4的通常转速控制的处理。即,在该情况下,也与存在室内温度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外且请求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情况同样地,通过进行步骤ST4的通常转速控制,从而使室内温度Tra、Trb、Trc迅速接近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
接着,在步骤ST3中,控制部8将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排除在外,而基于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来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例如,在空调运行中的室内单元4a、4b、4c中,室内单元4b请求增加空调能力、且室内单元4a、4c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情况下(参照图8),将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4b的请求值ΔQCb、ΔQHb排除在外,而基于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4a的请求值ΔQCa、ΔQHa以及室内单元4c的请求值ΔQCc、ΔQHc,决定目标蒸发温度Tes、目标冷凝温度Tcs。并且,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成为所决定的目标蒸发温度Tes,或使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成为所决定的目标冷凝温度Tcs。即,若是步骤ST4的通常转速控制,则基于空调运行中的室内单元4a、4b、4c的请求值中请求增加空调能力、且得到最大的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4b的请求值ΔQCb、ΔQHb,决定目标蒸发温度Tes、目标冷凝温度Tcs,而这里基于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4a的请求值ΔQCa、ΔQHa以及室内单元4c的请求值ΔQCc、ΔQHc,决定目标蒸发温度Tes、目标冷凝温度Tcs。
通过进行像这样的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从而在空调运行中的全部室内单元4a、4b、4c的各室内温度Tra、Trb、Trc处于热温度幅度的范围内这样的室内温度Tra、Trb、Trc接近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条件下,将目标蒸发温度Tes设定得较高,将目标冷凝温度Tcs设定得较低。由此,将压缩机21的转速抑制得较低,使空调能力减小,并且能抑制压缩机21的停止,即抑制室外热关闭的发生。
这里,在仅存在一个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基于该室内单元的请求值,决定目标蒸发温度Tes、目标冷凝温度Tcs。然而,在存在多个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参照图8)的情况下,根据如何使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4a的请求值ΔQCa、ΔQHa以及室内单元4c的请求值ΔQCc、ΔQHc,使降低热启停频次的程度等改变。这里,若使压缩机21的转速抑制得较低,则降低热启停频次的程度变得较好,但呈现出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4b中的空调能力易于变得不足的倾向,可能造成已经接近目标室内温度Trbs到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内的室内温度Trb偏离目标室内温度Trbs而达到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外。
于是,这里基于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4a的请求值ΔQCa、ΔQHa以及室内单元4c的请求值ΔQCc、ΔQHc中空调能力的减少程度最小的室内单元4a的请求值ΔQCa、ΔQHa,来决定目标蒸发温度Tes、目标冷凝温度Tcs。
由此,能将压缩机21的转速抑制得较低,并且尽可能抑制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4b中的空调能力易于变得不足的倾向。
(4)空调装置的特征
空调装置1中存在下述特征。
<A>
这里,如上文所述,在空调运行中的全部的室内单元的各室内温度均处于包含空调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的目标室内温度的规定的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内时(参照图8),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该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将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排除在外,而基于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来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
由此,这里将压缩机21的转速抑制得较低,使空调能力减小,并且能抑制压缩机21的停止,即抑制室外热关闭的发生。因此,在各室内单元请求的空调能力较小且室内温度接近目标室内温度的条件下使空调运行时,能减小空调能力,并且尽可能地使压缩机21的运行持续。并且,这里能抑制空调能力过剩的状态下的空调运行,并且充分地降低热启停的频次。
<B>
另外,这里如上文所述,在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时,基于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中空调能力的减少程度最小的请求值,来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因此,能将压缩机21的转速抑制得较低,并且尽可能抑制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中的空调能力易于变得不足的倾向。
另外,对于如何使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也考虑使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中、空调能力的减少程度最大的请求值,但在该情况下,虽然能将压缩机21的转速抑制得非常低,但变得难以抑制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中的空调能力易于变得不足的倾向。另外,也考虑使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的平均值,但在该情况下,将压缩机21的转速抑制得较低的程度、对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中的空调能力易于变得不足的倾向进行抑制的程度均处于使用空调能力的减少程度最小的请求值的情况和使用减少程度最大的请求值的情况的中间程度。像这样,在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时,根据如何使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使降低热启停的频次的程度等改变。于是,这里重视对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中的空调能力易于变得不足的倾向进行抑制的程度,使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中、空调能力的减少程度最小的请求值。
<C>
另外,这里如上文所述,使阈值温度幅度与热温度幅度一致。由此,将压缩机21的转速抑制得较低,直至全部的室内单元成为室内热关闭,使空调能力减小,并且能抑制压缩机21的停止,即抑制室外热关闭的发生。
另外,阈值温度幅度可以与热温度幅度不一致,例如使阈值温度幅度比热温度幅度更宽,能使在上述步骤ST1、ST2中用于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的条件容易满足。
<D>
另外,这里如上文所述,在空调运行中的室内单元中、存在室内温度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外且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参照图3以及图4),进行通常转速控制,该通常转速控制基于请求增加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中空调能力的增加程度最大的请求值来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
因此,这里根据空调运行中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来切换通常转速控制以及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即,在存在室内温度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外且请求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基于空调能力的增加程度最大的请求值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室内温度迅速接近目标室内温度。并且,在空调运行中全部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均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内且各室内单元请求的空调能力变小的情况下,基于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请求值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空调能力减小,并且使压缩机21的运行尽可能地持续进行。由此,这里,在空调运行中,使室内温度迅速地接近目标室内温度,之后能抑制空调能力过剩的状态下的空调运行,并且降低热启停的频次。
另外,这里如上文所述,在空调运行中的室内单元中即使室内温度处于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内时、也不存在请求减少空调能力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不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而进行通常转速控制。由此,尽可能筛选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的条件,能以使室内温度迅速接近目标室内温度为优先。
(5)变形例
<A>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任一个室内单元4a、4b、4c均将作为阈值温度幅度的热温度幅度设定为相同的温度幅度来进行说明(参照图3~图7以及图8),但也可不限定于将任一个室内单元均设定为相同的温度幅度,可以使每个室内单元为不同的温度幅度。
<B>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可切换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的空调装置适用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但不限于此,也可对制冷运行专用的空调装置、制热运行专用的空调装置适用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广泛适用于如下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通过将多个室内单元和具有压缩机的室外单元连接来构成,并进行空调运行以使各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达到各室内单元的目标室内温度。
标号说明
1 空调装置
2 室外单元
4a、4b、4c 室内单元
8 控制部
21 压缩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4-93558号公报
Claims (4)
1.一种空调装置(1),该空调装置(1)通过将多个室内单元(4a、4b、4c)和具有压缩机(21)的室外单元(2)连接而构成,并进行空调运行使各所述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达到各所述室内单元的目标室内温度,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1)具有控制部(8),该控制部(8)基于所述空调运行时与各所述室内单元的空调能力相关的请求值来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转速,
所述控制部在处于所述空调运行中的所有的所述室内单元的各所述室内温度均处于包含处于所述空调运行中的各所述室内单元的所述目标室内温度的规定的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该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将请求增加所述空调能力的所述室内单元的所述请求值排除在外,而基于请求减少所述空调能力的所述室内单元的所述请求值来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转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启停频次降低转速控制基于请求减少所述空调能力的所述室内单元的所述请求值中的所述空调能力的减少程度最小的所述请求值,来控制所述压缩机(21)的转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阈值温度幅度是规定使进行所述空调运行的所述室内单元(4a、4b、4c)的所述空调运行休止的室内热关闭、以及使处于所述室内热关闭的状态的所述室内单元的所述空调运行重新开始的室内热开启的时刻的热温度幅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8)在处于所述空调运行中的所述室内单元(4a、4b、4c)中存在所述室内温度处于所述阈值温度幅度的范围外且请求增加所述空调能力的所述室内单元的情况下,进行通常转速控制,该通常转速控制基于请求增加所述空调能力的所述室内单元的所述请求值中的所述空调能力的增加程度最大的所述请求值来控制所述压缩机(21)的转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53256 | 2014-12-15 | ||
JP2014253256A JP5910719B1 (ja) | 2014-12-15 | 2014-12-15 | 空気調和装置 |
PCT/JP2015/084264 WO2016098626A1 (ja) | 2014-12-15 | 2015-12-07 | 空気調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03029A true CN107003029A (zh) | 2017-08-01 |
CN107003029B CN107003029B (zh) | 2018-06-22 |
Family
ID=55808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68416.XA Active CN107003029B (zh) | 2014-12-15 | 2015-12-07 | 空调装置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39144B2 (zh) |
EP (1) | EP3236169B1 (zh) |
JP (1) | JP5910719B1 (zh) |
CN (1) | CN107003029B (zh) |
AU (1) | AU2015364970B2 (zh) |
ES (1) | ES2704101T3 (zh) |
SG (1) | SG11201704850YA (zh) |
TR (1) | TR201818984T4 (zh) |
WO (1) | WO201609862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97578A (zh) * | 2020-12-28 | 2021-05-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93775B2 (ja) * | 2018-09-20 | 2022-12-21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9751739B (zh) * | 2018-12-12 | 2021-04-2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室外机及多联机空调 |
US20220170660A1 (en) * | 2020-12-01 | 2022-06-02 | Addison Hvac Llc | Dynamic deadband |
CN114646139B (zh) * | 2022-03-28 | 2023-04-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自动风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789864B (zh) * | 2022-12-09 | 2024-07-2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空调室外机化霜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69949A (ja) * | 1988-12-21 | 1990-06-29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
JPH0493558A (ja) * | 1990-08-06 | 1992-03-26 | Daikin Ind Ltd | 冷凍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
JPH06123477A (ja) * | 1992-10-12 | 1994-05-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運転制御方法 |
JP2001116330A (ja) * | 1999-10-19 | 2001-04-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多室形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CN102177402A (zh) * | 2008-09-24 | 2011-09-07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33252A (ja) | 1983-12-21 | 1985-07-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圧縮機運転制御方法 |
JPH0359350A (ja) * | 1989-07-28 | 1991-03-14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 |
US5507154A (en) * | 1994-07-01 | 1996-04-16 | Ranco Incorporated Of Delaware | Self-calibrating defrost controller |
CN101832618B (zh) * | 2010-04-29 | 2012-07-11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空调器压缩机频率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JP5131359B2 (ja) * | 2011-01-19 | 2013-01-30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US10247460B2 (en) * | 2014-05-15 | 2019-04-02 | Lennox Industries Inc. | Accommodating CSSH for tandem compressor transitions |
-
2014
- 2014-12-15 JP JP2014253256A patent/JP5910719B1/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2-07 AU AU2015364970A patent/AU2015364970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2-07 EP EP15869831.6A patent/EP3236169B1/en active Active
- 2015-12-07 TR TR2018/18984T patent/TR201818984T4/tr unknown
- 2015-12-07 CN CN201580068416.XA patent/CN107003029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07 ES ES15869831T patent/ES2704101T3/es active Active
- 2015-12-07 SG SG11201704850YA patent/SG11201704850YA/en unknown
- 2015-12-07 US US15/535,689 patent/US10139144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2-07 WO PCT/JP2015/084264 patent/WO201609862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69949A (ja) * | 1988-12-21 | 1990-06-29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
JPH0493558A (ja) * | 1990-08-06 | 1992-03-26 | Daikin Ind Ltd | 冷凍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
JPH06123477A (ja) * | 1992-10-12 | 1994-05-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運転制御方法 |
JP2001116330A (ja) * | 1999-10-19 | 2001-04-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多室形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CN102177402A (zh) * | 2008-09-24 | 2011-09-07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97578A (zh) * | 2020-12-28 | 2021-05-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CN112797578B (zh) * | 2020-12-28 | 2022-02-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R201818984T4 (tr) | 2019-01-21 |
JP2016114297A (ja) | 2016-06-23 |
EP3236169A4 (en) | 2018-01-17 |
CN107003029B (zh) | 2018-06-22 |
US10139144B2 (en) | 2018-11-27 |
US20180274836A1 (en) | 2018-09-27 |
AU2015364970A1 (en) | 2017-08-03 |
SG11201704850YA (en) | 2017-07-28 |
JP5910719B1 (ja) | 2016-04-27 |
EP3236169A1 (en) | 2017-10-25 |
EP3236169B1 (en) | 2018-10-03 |
AU2015364970B2 (en) | 2018-07-05 |
WO2016098626A1 (ja) | 2016-06-23 |
ES2704101T3 (es) | 2019-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03029B (zh) | 空调装置 | |
CN102105752B (zh) | 空调装置 | |
CN102326039B (zh) | 热泵系统 | |
US10082320B2 (e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JP2865844B2 (ja) | 冷凍システム | |
CN102449408B (zh) | 空调装置 | |
JP3102651U (ja) | 2個の蒸発器を備えた冷蔵庫の冷凍装置 | |
CN101038121A (zh) | 冰箱 | |
CN104613696B (zh)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940275B (zh) | 空调装置 | |
CN103038584A (zh) | 空调装置 | |
CN101010547A (zh) | 跨临界冷却系统中的改进 | |
CN102741618A (zh) | 用于控制容器中的相对湿度的设备 | |
JP6463491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07003028B (zh) | 空调装置 | |
CN107208938A (zh) | 空调装置 | |
CN102725596B (zh) | 热泵系统 | |
CN102822609A (zh) | 冷冻循环装置及其运转方法 | |
CN102713459A (zh) | 热泵系统 | |
CN107003037B (zh) | 空调装置 | |
CN101939599A (zh) | 制冷装置 | |
KR20110129417A (ko) | 히트 펌프 시스템 | |
JP2006349258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4736944B (zh) | 空调机 | |
KR20100120323A (ko) | 칠러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