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2831A - 可变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变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2831A
CN107002831A CN201580063757.8A CN201580063757A CN107002831A CN 107002831 A CN107002831 A CN 107002831A CN 201580063757 A CN201580063757 A CN 201580063757A CN 107002831 A CN107002831 A CN 107002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put shaft
gear
output shaft
variable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37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2831B (zh
Inventor
樱井辉明
渡部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Nico Transmis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Nico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Nico Transmis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Nico Transmis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02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2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7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 F16H4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4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the mechanical gearing being of the type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容易进行最佳设计且相比以往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的可变速装置,可变速装置(1)包括:与输入轴(20)以及输出轴(30)连接的行星齿轮机构(40)和变速控制机构(50),变速控制机构(50)包括:控制用输入轴(51)以及控制用输出轴(52);输入侧传递机构(53),向控制用输入轴(51)传递输入轴(20)的旋转动力的一部分;变速机构(54),向控制用输出轴(52)传递控制用输入轴(51)的旋转动力,并且使控制用输出轴(52)的转速变化;输出侧传递机构(55),向构成行星齿轮机构(40)的内齿轮(41)、太阳齿轮(42)以及行星架(44)中没有与输入轴(20)或者输出轴(30)连接的构件传递控制用输出轴(52)旋转动力。

Description

可变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原动机的旋转动力向被动机传递,并且使被动机的转速变化的可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泵、鼓风机等流体机械的运转中,一般而言,通过利用变频控制使作为原动机的马达的转速变化,来应对负载变动。该变频控制与流体机械的排出侧或吸入侧的阻尼控制相比,具有损失小的优点。另一方面,进行变频控制的装置价格比较高且寿命短,而且,存在部件的供给被停止的情况,因此,存在如下缺点,需要在比较短的期间内定期地进行更新,设备成本变高。
由于变频控制具有这样的缺点,因此,近年来,使马达以恒定速度旋转,并在马达与流体机械之间设置机械式的可变速装置的方法备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机械式地构成可变速装置,不仅延长了装置的寿命,还使部件的调配和制造变为容易,因此,能够长时间使用。另外,由于能够使用廉价的通用的马达,因此,能够降低设备成本。另外,作为这样的机械式的可变速装置,还存在如下可变速装置,即,通过将行星齿轮机构和液力偶合器(液力变矩器)进行组合,特别地能够降低低速运转时的机械损耗,从而能够提高动力传递效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例如图1所述的例子中,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可变速装置构成为,将与行星齿轮机构的内齿轮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动力的一部分分配于具有可动引导叶片的液力偶合器,并通过从该液力偶合器输出的控制动力使太阳齿轮的转速变化,来使与行星架连接的输出轴的转速变化。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向损耗比较大的液力偶合器只分配一部分动力而间接地使用,因此,与通过具有可动引导叶片的液力偶合器直接使输入轴的转速变化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机械的损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公平6-417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可变速装置中,由于液力偶合器直接与输入轴的中途连接,因此,液力偶合器的输入侧的转速被固定为马达的转速,由此,存在如下问题,即需要只通过变更液力偶合器的尺寸来设定向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控制动力的大小。
即,液力偶合器通过流体传递动力,因此,具有如下特性,输出扭矩与输入侧的转速的2次方以及液力偶合器的大小(尺寸)的5次方成比例,由此,从液力偶合器输出的控制动力与马达的输出(扭矩)无关,仅由马达的转速以及液力偶合器的大小来确定。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可变速装置的设计中,需要提前准备多种尺寸的液力偶合器,并在其中选择与使用条件相对应的尺寸的液力偶合器,因此,不仅需要用于丰富液力偶合器的变化的成本,还会存在根据使用条件难以进行最佳设计的情况。
另外,当一旦设置了可变速装置后变更使用条件时,不仅需要将液力偶合器变更为不同尺寸,而且在只变更液力偶合器困难的情况下,不得不更新可变速装置整体,因此,需要巨大成本。而且,由于将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齿轮机构配置于同轴,因此,各部件的配置自由度低,例如在马达的转速低的情况等需要将液力偶合器的尺寸变大的情况下,由于可变速装置整体的尺寸,特别是轴向尺寸变大,会有难以容纳于设置空间内的情况。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实情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进行最优设计且与以往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的可变速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可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输入轴,从外部输入旋转动力,
输出轴,向外部输出旋转动力,
行星齿轮机构,内齿轮、太阳齿轮以及行星架中任意两个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连接,
变速控制机构,使所述内齿轮、所述太阳齿轮以及所述行星架中没有与所述输入轴或者所述输出轴连接的构件的转速变化;
所述变速控制机构包括:
控制用输入轴以及控制用输出轴,它们与所述输入轴设置在不同的轴上,
输入侧传递机构,向所述控制用输入轴传递所述输入轴的旋转动力的一部分,
变速机构,向所述控制用输出轴传递所述控制用输入轴的旋转动力,并且使所述控制用输出轴的转速变化,
输出侧传递机构,向所述内齿轮、所述太阳齿轮以及所述行星架中没有与所述输入轴或者所述输出轴连接的构件传递所述控制用输出轴的旋转动力。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上述方式的可变速装置中,
所述输入侧传递机构构成为,所述控制用输入轴的转速比所述输入轴的转速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上述方式的可变速装置中,
所述变速机构相对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在所述输入轴的轴向上偏移配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上述方式的可变速装置中,
所述变速机构包括液力偶合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上述方式的可变速装置中,
所述液力偶合器包括可动引导叶片。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上述方式的可变速装置中,
所述变速机构包括能够控制滑移率的离合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上述方式的可变速装置中,
所述输入侧传递机构由具有空转齿轮的齿轮组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可变速装置,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容易进行最佳设计,并且与以往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速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使变速机构相对于行星齿轮机构没有偏移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3(a)~(c)是表示与行星齿轮机构的其他连接方式的例子的框图。
图4(a)及(b)是表示使输入轴以及输出轴相对于行星齿轮机构40的中心轴偏移配置的情况的例子的框图。
图5是表示变速机构上设置有离合器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6是表示设置有多个变速控制机构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存在省略图示或者简略的部分,另外,各部分的尺寸比并非完全正确。
图1是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可变速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如图所示,可变速装置1包括:壳体10;输入轴20以及输出轴30,被壳体10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行星齿轮机构40,与输入轴20以及输出轴30连接;变速控制机构50,向行星齿轮机构40供给用于输出轴30变速的控制动力;控制装置60,用于控制变速控制机构50的动作。
壳体10是将可变速装置1的各轴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并且将各部件容置在其内部进行覆盖的构件。在壳体10上还设置有向各部件供给润滑油的润滑系统(省略图示)。输入轴20用于从外部的例如马达等原动机(省略图示)输入旋转动力。输入轴20的一端(图中的左端)与外部的原动机连接,另一端(图中的右端)与行星齿轮机构40的内齿轮连接。
输出轴30用于向外部的例如泵、鼓风机等被动机(省略图示)输出旋转动力。输出轴30的一端(图中的左端)与行星齿轮机构40的太阳齿轮42连接,另一端(图中的右端)与外部的被动机连接。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可变速装置1适用于被动机的转速比原动机的转速高的情况。
行星齿轮机构40用于增加输入轴20的旋转动力并向输出轴30传递,并且相对于输入轴20的恒定转速使输出轴30的转速在规定的范围内无级地变化。行星齿轮机构40包括内齿轮41、太阳齿轮42以及三个行星齿轮43。另外,行星齿轮机构40包括行星架44,该行星架44将三个行星齿轮43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并且与内齿轮41以及太阳齿轮42一样能够围绕旋转中心旋转。
如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40的内齿轮41与输入轴20连接,太阳齿轮42与输出轴30连接。并且,行星齿轮机构40的行星架44与变速控制机构50连接。即,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40通过由变速控制机构50使行星架44的转速变化,使输出轴30的转速无级地变化。
如上所述,变速控制机构50是使行星齿轮机构40的行星架44的转速变化的机构。如图1所示,变速控制机构50包括:控制用输入轴51以及控制用输出轴52,与输入轴20以及输出轴30大致平行配置;输入侧传递机构53,用于将控制用输入轴51与输入轴20连接;变速机构54,在控制用输入轴51与控制用输出轴52之间且与两者连接;输出侧传递机构55,用于将控制用输出轴52与行星齿轮机构40的行星架44连接。
控制用输入轴51用于将来自输入轴20的旋转动力向变速机构54输入,控制用输出轴52用于将来自变速机构54的旋转动力向输出侧传递机构55输出。在后面进行详细的叙述,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控制用输入轴51以及控制用输出轴52设置成与输入轴20不同轴,提高了可变速装置1的各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并且能够提高可变速装置1的效率。
输入侧传递机构53是用于将输入轴20的旋转动力的一部分向控制用输入轴51传递的机构。本实施方式的输入侧传递机构53由齿轮组构成,该齿轮组包括:驱动齿轮53a,设置于输入轴20;从动齿轮53b,设置于控制用输入轴51;空转齿轮53c,设置于驱动齿轮53a与从动齿轮53b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控制用输入轴51的转速比输入轴20的转速高的方式来构成输入侧传递机构53。即,本实施方式的输入侧传递机构53是增速器。在后面进行详细的叙述,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构成输入侧传递机构53,提高了可变速装置1的各部件的自由度,并且能够提高可变速装置1的效率。
变速机构54用于将控制用输入轴51的旋转动力向控制用输出轴52传递,并且相对于控制用输入轴51的恒定转速使控制用输出轴52的转速在规定的范围内无级地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液力偶合器(液力变矩器)构成变速机构54。变速机构54包括与控制用输入轴51连接的泵轮54a和与控制用输出轴52连接的涡轮54b,并且构成为通过借助由泵轮54a的旋转所引起的流动使涡轮54b旋转来传递旋转动力。
变速机构54还包括使从涡轮54b流出的流体再次流向泵轮54a的固定引导叶片54c以及可动引导叶片54d,并且构成为通过变更可动引导叶片54d的角度能够无级地调整涡轮54b的转速即控制用输出轴52的转速。此外,可动引导叶片54d的角度的变更通过被控制装置60控制的促动器61来进行。
输出侧传递机构55用于将控制用输出轴52的旋转动力向行星齿轮机构40的行星架44传递。本实施方式的输出侧传递机构55经由以覆盖输出轴30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中空轴45与行星架44连接,并由齿轮组构成,该齿轮组包括设置于控制用输出轴52的驱动齿轮55a和设置于中空轴45的从动齿轮55b。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侧传递机构55将控制用输出轴52的转速以规定的减速比进行减速并向行星架44传递,从而使行星架44旋转。其结果,输出轴30的转速根据行星架44的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进行变速。
控制装置60包括CPU、ROM以及RAM等,用于进行变速控制机构50的控制。控制装置60基于来自外部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的指令以及转速检测器62检测到的输出轴30的转速来控制促动器61,以调整可动引导叶片54d的角度。由此,控制用输入轴51的转速恒定,同时控制用输出轴52的转速变化,因此,使行星齿轮机构40的行星架44的转速也变化。并且,太阳齿轮42的转速随着行星架44的转速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使输出轴30的转速变化,即,使被动机进行变速。
在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中,将输入到输入轴20的旋转动力的一部分作为用于使输出轴30的转速变化的控制用动力,分配到变速控制机构50,并通过由变速机构54调整转速后将控制动力向行星齿轮机构40输入,来使输出轴30的转速变化。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变速控制机构50中的变速机构54设置在与输入轴20不同的轴上,能够容易进行可变速装置1的最适设计,从而能够提高效率。
具体而言,通过由输入侧传递机构53提高控制用输入轴51的转速,能够将更小尺寸的液力偶合器作为变速机构54使用。即,当液力偶合器的输出扭矩与输入侧的转速的2次方以及液力偶合器的大小(尺寸)的5次方成比例时,例如通过将输入侧的控制用输入轴51的转速变为输入轴20的转速的2倍,与将液力偶合器与输入轴20直接连接的以往技术相比,能够使液力偶合器的尺寸最多减小24%左右。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以往的可变速装置相比,能够使用更紧凑的液力偶合器,由此,能够紧凑且有效地构成可变速装置1整体。另外,不使用特定尺寸的液力偶合器,也能够通过利用现有的液力偶合器来实现大容量且高效率的可变速装置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定输入侧传递机构53的增速比,能够容易地调整控制用输入轴51的转速,因此,能够合适地调整控制用输出轴52的扭矩,从而能够将合适的控制动力输入至行星齿轮机构40。由此,不仅提高了可变速装置1的效率,还能够使用一个尺寸的液力偶合器来应对广泛的使用条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液力偶合器的小的尺寸变化,也能够进行对应于广泛的使用条件的最佳设计,因此,既提高了可变速装置1的效率以及通用性,又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输入侧传递机构53中设置空转齿轮53c,无需变更输入轴20与控制用输入轴51的轴间距离就能够调整增速比,因此,不仅设计容易,即使在制造或设置可变速装置1之后想要变更使用条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根据新的使用条件变更增速比来满足所需规格,并且能够维持高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变速机构54设置在与输入轴20不同的轴上,能够提高由外径比较大的液力偶合器构成的变速机构54的配置自由度。即,变速机构54能够配置于输入轴20的上下左右中的任意位置,因此,能够将变速齿轮1的外形尺寸设定为与设置空间对应的尺寸。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尺寸比以往小的液力偶合器作为变速机构54来使用,另外,如图1所示,通过使变速机构54相对于行星齿轮机构40在输入轴20的轴向上偏移,缩短了可变速装置1的宽度方向尺寸或高度方向尺寸,从而能够紧凑地构成可变速装置1。
而且,通过使变速机构54相对于行星齿轮机构40没有在输入轴20的轴向上偏移,能够缩短可变速装置1的轴向尺寸。图2是表示使变速机构54相对于行星齿轮机构40没有偏移时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如图所示,通过使变速机构54相对于行星齿轮机构40没有偏移,能够使宽度方向尺寸或高度方向尺寸(图中的上下方向尺寸)变大,但能够缩短轴向尺寸(图中的左右方向尺寸),因此,即使在如原动机和被动机之间的距离短的情况下,也能够设置高效率的可变速装置1。另外,通过增大控制用输入轴51的转速,能够将比以往尺寸小的液力偶合器作为变速机构54来使用,因此,在未使变速机构54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宽度方向尺寸或者高度方向尺寸。
下面,说明可变速装置1的其他方式的例子。
图3(a)~(c)是表示与行星齿轮机构40的其他连接方式的例子的框图。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了使输入轴20与内齿轮41连接,使输出轴30与太阳齿轮42连接,使变速控制机构50与行星架44连接的情况的例子,但与行星齿轮机构40连接方式可为其他方式。例如,如图3(a)所示,与行星齿轮机构4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使输入轴20与行星架44连接,使输出轴30与太阳齿轮42连接,使变速控制机构50与内齿轮41连接。
另外,如图3(b)所示,也可以通过掉换行星齿轮机构40与输出侧传递机构55的位置,使输入轴20与太阳齿轮42连接、使输出轴30与内齿轮41连接、使变速控制机构50与行星架44连接,如图3(c)所示,也可以使输入轴20与太阳齿轮42连接、使输出轴30与行星架44连接、使变速控制机构50与内齿轮41连接。此外,在图3(a)以及(b)所示的例子中,变速控制机构50经由以覆盖输入轴20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中空轴45与行星齿轮机构40连接。
与行星齿轮机构40的连接方式并不特别地限定,根据原动机和被动机的转速比适当地设定机壳,图1~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没有对可变速装置1的各部件的配置结构做出大的变更就能够实现。另外,在任意一个连接方式中,通过调整控制用输入轴51的转速,能够将合适的控制动力向行星齿轮机构40输入,因此,能够达到高效率。
图4(a)及(b)是表示使输入轴20以及输出轴30偏离行星齿轮机构40的中心轴配置的情况的例子的框图。在这些例子中,输入轴20经由输入侧偏移传递机构70以及输入侧偏移轴21与行星齿轮机构40连接。另外,输出轴30经由输出侧偏移传递机构80以及中空轴45与行星齿轮机构40连接。
输入侧偏移传递机构70包括:驱动齿轮71,设置于输入轴20;从动齿轮72,设置于输入侧偏移轴21,输入侧偏移轴21的一端(图中的右端)与行星齿轮机构40的内齿轮41或者行星架44连接。另外,输出侧偏移传递机构80包括:驱动齿轮81,设置于中空轴45;从动齿轮82,设置于输出轴30,该中空轴45其一端(图中的左端)与行星架44或者内齿轮41连接。另外,行星齿轮机构40的太阳齿轮42与贯通中空轴45的内部的输出侧偏移轴46的一端(图中的左端)连接,变速控制机构50经由该输出侧偏移轴46与太阳齿轮42连接。
这样一来,通过使输入轴20以及输出轴30偏离行星齿轮机构40的中心轴,能够根据原动机以及被动机的位置配置输入轴20以及输出轴30。而且,通过使输出轴30偏离行星齿轮机构40的中心轴,能够使变速控制机构50与行星齿轮机构40的太阳齿轮42连接,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可变速装置1的通用性。
此外,在采用与行星齿轮机构40的其他连接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输入轴20以及输出轴30偏离行星齿轮机构40的中心轴。另外,也可以仅使输入轴20以及输出轴30中的任意一方偏离。另外,在图4(a)及(b)所示的例子中,虽然使输入侧偏移传递机构70兼用作输入侧传递机构53的一部分,但也可以将输入侧偏移传递机构70与输入侧传递机构53分别单独设置。
图5是表示变速机构54上设置有离合器90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在该例子中,由能够控制滑移率的离合器90和不具有可动引导叶片的液力偶合器91构成变速机构54。离合器90包括多个离合器板90a,并且包括按压这些离合器板90a使其相互接触的离合器活塞90b。另外,液力偶合器91包括泵轮91a,涡轮91b以及固定引导叶片91c。另外,离合器90的输入侧与控制用输入轴51连接,输出侧经由中间轴90c与液力偶合器91的泵轮91a连接。并且,液力偶合器91的涡轮91b与控制用输出轴52连接。
在该例子中,控制装置60通过控制离合器活塞90b的按压力来控制离合器90的滑移率,由此,相对于控制用输入轴51的恒定的转速,使中间轴90c的转速变化。液力偶合器91吸收离合器90在转速变化中的振动,以使转速平稳地变化,并且将基于液力偶合器91的特性的扭矩的旋转动力向控制用输出轴52传递。这样一来,可变速装置1也可以是将能够控制滑移率的离合器90设置于变速机构54的装置,在该情况下,也能发挥与图1~4所示的例子相同的功能。此外,根据使用条件,也可以省略液力偶合器91,仅由离合器90构成变速机构54。
图6是表示设置有多个变速控制机构50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图。这样一来,也可以设置多个变速控制机构50,在该情况下,可以从多个变速控制机构50同时将控制动力向行星齿轮机构40输入,可以将一方作为备用来交替地使用多个变速控制机构50。另外,在交替地使用多个变速控制机构50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用于切换与输入轴20的连接或被连接的离合装置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变速控制机构50中的变速机构54与输入轴20设置在不同的轴上,能够提高了各部件的配置自由度,因此,即便多个变速控制机构50为多个,也能够容易且有效地配置。另外,通过设置多个变速控制机构50,能够延长可变速装置1的寿命,或者能够容易地从故障中迅速恢复。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可变速装置1包括:输入轴20,从外部输入旋转动力;输出轴30,向外部输出旋转动力;行星齿轮机构40,内齿轮41、太阳齿轮42以及行星架44中的任意两个与输入轴20以及输出轴30连接;变速控制机构50,使内齿轮41、太阳齿轮42以及行星架44中的没有与输入轴20或者输出轴30连接构件的转速变化,变速控制机构50包括:控制用输入轴51以及控制用输出轴52,它们与输入轴20设置在不同的轴上;输入侧传递机构53,将输入轴20的旋转动力的一部分向控制用输入轴51传递;变速机构54,向控制用输出轴52传递控制用输入轴51的旋转动力,并且使控制用输出轴52的转速变化;输出侧传递机构55,向内齿轮41、太阳齿轮42以及行星架44中没有与输入轴20或者输出轴30连接的构件传递控制用输出轴52的旋转动力。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合适地设定分配于变速控制机构50的旋转动力的转速,并且提高了可变速装置1的各部件的配置自由度,因此,能够容易进行符合使用条件的最佳设计,从而能够比以往更高效地构成可变速装置1。
另外,输入侧传递机构53构成为,控制用输入轴51的转速比输入轴20的转速高。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尺寸小的液力偶合器适用于变速控制机构50,因此,能够高效且紧凑地构成可变速装置1。
另外,变速机构54相对于行星齿轮机构40在输入轴20的轴向上偏移配置。通过这样配置,既能够实现将变速机构54与行星齿轮机构40设置在不同的轴上所带来的高效率,又能够缩短可变速装置1的宽度方向尺寸或者高度方向尺寸。
另外,变速机构54由液力偶合器构成或者包括液力偶合器91。通过这种结构,能够进行无振动且平滑的变速,并且利用液力偶合器的特性能够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以及变速效率。
另外,构成变速机构54的液力偶合器包括可动引导叶片54d。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仅由液力偶合器构成变速机构54,因此,能够更加紧凑化地构成可变速装置1。
另外,变速机构54也可以包括能够控制滑移率的离合器90。即便如此,也能够发挥与包括可动引导叶片54d的情况相同的功能。
另外,输入侧传递机构53由具有空转齿轮53c的齿轮组构成。通过这种结构,与输入轴20和控制用输入轴51的轴间距离无关,能够合适地设定控制用输入轴51的转速,因此,既能够维持高效率,又能够提高各部件的配置自由度。即,能够容易进行最佳设计。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可变速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可变速装置1的各部件的形状及配置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形状及配置结构,能够采用其他任意形状以及配置结构。
另外,控制用输入轴51以及控制用输出轴52并不限定于与输入轴20大致平行地配置,例如,通过在输入侧传递机构53以及输出侧传递机构55设置锥齿轮等,也能够使控制用输入轴51以及控制用输出轴52以与输入轴20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
另外,输入侧传递机构53也可以不包括空转齿轮,输出侧传递机构55、输入侧偏移传递机构70以及输出侧偏移传递机构80也可以包括空转齿轮。另外,构成输入侧传递机构53、输出侧传递机构55、输入侧偏移传递机构70以及输出侧偏移传递机构80的齿轮个数没有特别的限制。而且,输入侧传递机构53、输出侧传递机构55、输入侧偏移传递机构70以及输出侧偏移传递机构80也可以由例如链传递机构或带传递机构等齿轮组以外的已知的传递机构构成。
另外,变速机构54并不限定于通过具有可动引导叶片54d的液力偶合器或者能够控制滑移率的离合器90使控制用输出轴52的转速变化的机构,例如,也可以通过行星齿轮机构或差动齿轮机构等其他已知的机构使控制用输出轴52的转速变化的机构。另外,也可以在与离合器90一起设置的液力偶合器91上设置可动引导叶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作用以及效果只不过是本发明所产生的最合适的作用以及效果,本发明的作用以及效果并不限定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可变速装置能够在各种产业机械、输送机械等,需要进行随着变速的动力传递的何种领域中利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可变速装置
20 输入轴
30 输出轴
40 行星齿轮机构
41 内齿轮
42 太阳齿轮
44 行星架
50 变速控制机构
51 控制用输入轴
52 控制用输出轴
53 输入侧传递机构
54 变速机构
54d 可动引导叶片
55 输出侧传递机构
90 离合器
91 液力耦合器

Claims (7)

1.一种可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输入轴,从外部输入旋转动力,
输出轴,向外部输出旋转动力,
行星齿轮机构,内齿轮、太阳齿轮以及行星架中任意两个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连接,
变速控制机构,使所述内齿轮、所述太阳齿轮以及所述行星架中没有与所述输入轴或者所述输出轴连接的构件的转速变化;
所述变速控制机构包括:
控制用输入轴以及控制用输出轴,它们与所述输入轴设置在不同的轴上,
输入侧传递机构,向所述控制用输入轴传递所述输入轴的旋转动力的一部分,
变速机构,向所述控制用输出轴传递所述控制用输入轴的旋转动力,并且使所述控制用输出轴的转速变化,
输出侧传递机构,向所述内齿轮、所述太阳齿轮以及所述行星架中没有与所述输入轴或者所述输出轴连接的构件传递所述控制用输出轴的旋转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侧传递机构构成为,所述控制用输入轴的转速比所述输入轴的转速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机构相对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在所述输入轴的轴向上偏移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机构包括液力偶合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力偶合器包括可动引导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机构包括能够控制滑移率的离合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侧传递机构由具有空转齿轮的齿轮组构成。
CN201580063757.8A 2014-12-08 2015-12-07 可变速装置 Active CN1070028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7752 2014-12-08
JP2014247752A JP5778844B1 (ja) 2014-12-08 2014-12-08 可変速装置
PCT/JP2015/084332 WO2016093200A1 (ja) 2014-12-08 2015-12-07 可変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2831A true CN107002831A (zh) 2017-08-01
CN107002831B CN107002831B (zh) 2019-07-30

Family

ID=54192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3757.8A Active CN107002831B (zh) 2014-12-08 2015-12-07 可变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78844B1 (zh)
CN (1) CN107002831B (zh)
RU (1) RU2668772C1 (zh)
WO (1) WO20160932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24864A1 (de) 2020-09-24 2022-03-24 Voith Patent Gmbh Monitoring von regelbaren Getrieben
WO2022124930A1 (ru) * 2021-07-26 2022-06-16 Григор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ДЫБА Бесступенчатая трансмиссия с вариатором
DE102022120840A1 (de) 2022-08-18 2024-02-29 Voith Patent Gmbh Hydrodynamisch-mechanische Kraf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DE102023100468A1 (de) 2023-01-11 2024-07-11 Voith Patent Gmbh Verbesserte Lagerung für Planetenräd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801A (zh) * 1996-10-04 1998-05-06 崔泰守 无级变速装置
CN1263587A (zh) * 1998-04-08 2000-08-16 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 车辆的多挡液压机械式传动装置
WO2009113348A1 (ja) * 2008-03-13 2009-09-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413066A1 (zh) * 1971-11-09 1974-01-30
JPS60196449A (ja) * 1984-03-19 1985-10-04 Ube Ind Ltd 定速駆動装置
SU1276531A1 (ru) * 1985-07-24 1986-12-15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Р-6194 Гидромеханическа передача
JPH02125127A (ja) * 1988-11-02 1990-05-14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変速装置
FR2658890B1 (fr) * 1990-02-28 1994-09-30 Antonov Roumen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a rapport variable, en particulier pour l'automobile.
JPH05172206A (ja) * 1991-11-27 1993-07-09 Hitachi Ltd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5164205A (ja) * 1991-12-16 1993-06-29 Hino Motors Ltd 無段変速装置
US5322484A (en) * 1992-12-22 1994-06-21 Dana Corporation Locking differential with clutch activated by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coupling
DE4321755B4 (de) * 1993-06-30 2006-07-27 Harald Von Hacht Vegetative Antriebskonzeption mit Hilfe eines stufenlosen servomechanischen Getrieb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801A (zh) * 1996-10-04 1998-05-06 崔泰守 无级变速装置
CN1263587A (zh) * 1998-04-08 2000-08-16 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 车辆的多挡液压机械式传动装置
WO2009113348A1 (ja) * 2008-03-13 2009-09-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1965273A (zh) * 2008-03-13 2011-02-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78844B1 (ja) 2015-09-16
JP2016109217A (ja) 2016-06-20
RU2668772C1 (ru) 2018-10-02
CN107002831B (zh) 2019-07-30
WO2016093200A1 (ja) 2016-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19784A1 (en) Powertrain of two speed transmission for electric-only vehicle
CN205089929U (zh) 一种机液混合驱动式变速箱
CN107002831A (zh) 可变速装置
EP2374647A1 (en) Dual gear train driving structure at input side of basin-type gear
CN206708333U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JP2001329948A (ja) ポンプ駆動装置
CN105247985A (zh) 一种机液混合驱动式原位转向变速箱
CN205780633U (zh) 一种新型单离合两档变速器
CN109882559A (zh) 一种用于收获机械的行走变速箱
KR101301859B1 (ko) 콤바인용 미션
CN102696352B (zh) 用于收获机械的带无级增扭机构的变速箱总成
KR102201663B1 (ko) 하이드로스태틱 어셈블리
CN104797859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205179643U (zh) 一种机液混合驱动式原位转向变速箱
KR20100015712A (ko) 무단 변속 장치 어셈블리
US9470292B2 (en) Dual clutch type power transmission with alternative torque transmission path providing alternative ratios
JP4901382B2 (ja) トラクタの変速伝動装置
CN106641117A (zh) 一种可变速比的双螺杆挤出机减速箱
CN206360696U (zh) 一种基于液压闭式传动系统无级变速采煤机截割部
CN102937177B (zh) 双动力输出的农机变速箱
CN104747663A (zh) 一种新型的农耕拖拉机
CN205155044U (zh) 一种原位转向变速箱
CN104065240B (zh) 永磁无级变速减速机
US8721490B2 (en) Planetary drive system
KR101454552B1 (ko) 무단변속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