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02A - 药物 - Google Patents

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02A
CN1070002A CN 91108598 CN91108598A CN1070002A CN 1070002 A CN1070002 A CN 1070002A CN 91108598 CN91108598 CN 91108598 CN 91108598 A CN91108598 A CN 91108598A CN 1070002 A CN1070002 A CN 10700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ammonium sulfate
formula
compound
damping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110859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T·赛姆
S·R·沃罗涅基
T·J·格林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echam Group PLC
Original Assignee
Beecham Group P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echam Group PLC filed Critical Beecham Group PLC
Priority to CN 9110859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0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备中间体的方法,该中间体可用于制备具 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制备一种中间体的方法,该中间体可用于制备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
EP-A-141927(Beecham集团公司)描述了化合物戊环佛尔(penciclovir)及其作为抗病毒剂的应用;EP-A-182024(Beecham集团公司)描述了其前药芬环佛尔(fam-ciclovir)。戊环佛尔和芬环佛尔分别具有式(A)和式(B):
Figure 91108598X_IMG3
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涉及式(C)的2-氨基-6-氯嘌呤与式(D)的侧链中间体的反应:
其中Q是一个离去基团,例如羟基或卤素(如碘或溴)。
式(D)的侧链中间体不易得到,是用一种多步合成法制得的。如果式(D)化合物中Q被乙酰氧基置换,即成为式(Ⅰ)化合物,则该化合物可以由市售的1,1,2-乙烷三羧酸三乙酯用经过修改的文献方法(W.J.Bailey等,J.Org.Chem.,1962)来制备,但是不可能将三个乙酰氧基之一选择性地转化为离去基团,因为这几个乙酰氧基均处于相似的化学环境中,因此化学水解法不大可能区分这些官能团。
Figure 91108598X_IMG5
现已发现了一种用微生物水解酶将式(Ⅰ)的三乙酸酯化合物转化成式(Ⅱ)的二乙酸酯的新方法。
Figure 91108598X_IMG6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如前面所限定的式(Ⅱ)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一种微生物水解酶处理如前面所限定的式(Ⅰ)化合物。
合适的微生物水解酶存在于包括青霉属和杆菌属在内的微生物中,特别是常现青霉(Penicillium    frequentans)IMI    92265。
根据所用微生物的本性,将微生物培养在营养肉汤或其它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10-50℃,优选20-40℃左右。反应可在该培养基内进行,也可在分离和转移细胞后在替换培养基或盐溶液中进行。另外,也可以在将细胞破碎并分级分离后使用纯化的或部分纯化的酶。
进行反应时的pH在3-10范围内,优选5.0-8.0,反应温度通常为10-40℃或20-40℃。
在硫酸铵(优选1M)存在下,酶转化反应的产率可以得到改进。
一般来说,细胞结合形式和无细胞形式的酶可进行固定化和再利用。在使用常现青霉IMI    92265的情况下,可进行多次再利用而不明显失活。底物浓度可以提高到1%(W/V)或更高。因此可以设想出一种连续的生产方法,即,使底物通过装在柱式环形反应器或类似反应器中的固定化酶。
通过用适宜的溶剂萃取来纯化产物,而后可以视需要而进行层析。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生成式(Ⅲ)副产物的量最小。
Figure 91108598X_IMG7
下列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应该认识到,通过用已知技术对微生物进行菌株改良,可以提高反应产率。
实施例1
常现青霉IMI    92265的培养
从常现青霉IMI 92265斜面取两环菌丝体,混入4ml 0.02%吐温80水溶液中,用2ml该悬浮液接种装在250ml锥形瓶中的40ml种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含有(W/V)玉米浆(4%)、糖浆(2.6%)、CaCO3(0.5%)和酒糟(Scotafeed)(2%),该培养基用去离子水配制,调至pH5.2。于28℃下以240转/分震荡72小时后,用1.5ml种子培养液接种装在250ml锥形瓶中的40ml生产培养基。此培养基含有(W/V)葡萄糖(3%)、营养肉汤(0.8%)、酵母提取物(0.2%)和麦芽汁(0.3%),用去离子水配制,调至pH5.6。将这些锥形瓶于28℃下以240转/分震荡培养72小时。
实施例2
用完整常现青霉IMI    92265细胞进行区域选择性酯水解
在实施例1得到的常现青霉IMI    92265培养摇瓶中,加入式(Ⅰ)的三乙酸酯,使底物最终浓度达到4mg/ml。然后于28℃下将摇瓶以240转/分震荡,离心,用氯仿萃取上清液,最后对产物进行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有机相。
底物与微生物一起保温6小时后,表明底物转化为二乙酸酯产物(Ⅱ)的转化率为15%,产物(Ⅱ)与其区域异构体(Ⅲ)之比为91∶9。保温9小时后,表明生成产物的转化率为6%,产物(Ⅱ)与其区域异构体(Ⅲ)之比为97∶3。
实施例3
从常现青霉IMI    92265中提取和部分纯化区域选择性酯酶
取1.6升实施例1得到的常现青霉IMI92265培养液,冷却至4℃后,离心(16,000×g,10分钟,4℃)分离出菌丝体。将生物量重新悬浮于PH7.5的0.1M    Tris缓冲液中使体积为650ml,以60ml细胞浆为一批,将细胞分批用法式压榨机(1250磅/平方英寸)破碎。离心(23,000×g,20分钟,4℃)后,加入1M氢氧化钠溶液将上清液调至PH7.1,并在搅拌下加入3.65g硫酸链霉素的5ml水溶液。在0℃下放置0.5小时后,将细胞提取液离心(39,000×g,20分,4℃),在分离出的上清液中于搅拌的同时加入固体硫酸铵,使硫酸铵饱和度达到60%。于0℃下放置15分钟后离心(23,000×g,10分钟,4℃),然后如上所述使分离出的上清液达到80%硫酸铵饱和。于0℃下放置15分钟后如前所述再次离心,分离出上清液后留下一种沉淀物,将该沉淀物溶解于7.5ml    25mM    Tris缓冲液(PH7.5)中。该溶液用葡聚糖凝胶PD10柱按制造厂家的说明书进行脱盐,用25mM    Tris缓冲液(PH7.5)洗脱。在脱盐后的蛋白制备物中补加去离子水使体积达到20ml,并将其加到用25mM    Tris缓冲液(PH7.5)预平衡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柱(DEAE-Trisacryl,7.5×1.8cm)上。用该平衡缓冲液进行洗脱,再用0-300mM硫酸铵在相同缓冲液中的溶液以线性梯度洗脱8小时。
用下列方法测定各柱级分的酯酶活性:使250μl蛋白柱级分与250μl浓度为4mg/ml的三乙酸酯(Ⅰ)溶液一起保温,三乙酸酯(Ⅰ)溶液用含有0.4M硫酸铵的0.2M    Tris缓冲液(PH7.5)配制。在室温下保温18小时后,将溶液用125μl氯仿萃取,氯仿萃取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分离出两个蛋白级分,其中由(Ⅰ)生成产物(Ⅱ)的转化率为80%,并且在二乙酸酯(Ⅱ)和(Ⅲ)的混合物中区域异构体(Ⅲ)的比例均未超过11%。蛋白柱级分根据需要用超滤法浓缩,用M.M.Bradford的方法(Anal.Biochem.,72:248-254,1974)测定蛋白浓度。
实施例4
用常现青霉IMI92665的酶制备物进行区域选择性酯水解
在125μl用1.2M    Tris缓冲液(PH    7.5)配制的4mg/ml三乙酸酯(Ⅰ)溶液中,加入250μl实施例3所述的蛋白浓度为2.67mg/ml的酶制备物,以及125μl用12mM    Tris缓冲液(PH    7.5)配制的4M硫酸铵溶液。小心混合后,将反应液于20℃下保温4小时,然后用125μl氯仿萃取产物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得底物(Ⅰ)转化为二乙酸酯(Ⅱ)的转化率为97%,产物(Ⅱ)与其区域异构体(Ⅲ)的比例为95∶5。
实施例5
硫酸铵对酶促酯水解的影响
用实施例3所述的步骤制得蛋白浓度为3.56mg/ml的酯酶制备物。从该制备物中取一份250μl的试样,分别加到两个5mg三乙酸酯(Ⅰ)和125μl    4M硫酸铵在12mM    Tris缓冲液(PH    7.5)中的溶液的混合物中,在另一个反应液中加入125μl    12mM    Tris缓冲液(PH    7.5)。
于20℃下小心混合19小时后,各反应液用250μl氯仿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有机相。在硫酸铵存在下进行的反应表明,三乙酸酯(Ⅰ)生成二乙酸酯(Ⅱ)的转化率为71%,而在没有硫酸铵存在时该转化率为28%。在有硫酸铵存在时,二乙酸酯(Ⅱ)与其区域异构体(Ⅲ)的比例为94∶6,而在没有硫酸铵存在时,该比例为82∶18。
实施例6
用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固定酯酶
按实施例3的方法制备蛋白浓度为1.74mg/ml的酶制备物,取1.25ml该制备物与1.25ml“偶联缓冲液”(0.1M碳酸氢钠和0.5M氯化钠的溶液,PH    8.3)混合。将此溶液在葡聚糖凝胶PD10柱上进行层析,得到3.5ml已去除Tris缓冲剂的酶溶液。
将此溶液加到0.6ml按制造厂商的说明书预先用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4B中。混合2小时后令凝胶沉降,弃去上清液。在凝胶中加入4ml用“偶联缓冲液”配制的0.1M甘氨酸,该悬浮液在室温下再混合1.5小时。然后将凝胶依次用“偶联缓冲液”、含0.5M氯化钠溶液的0.4M乙酸盐缓冲液(PH    4.0)和“偶联缓冲液”洗涤。凝胶于4℃下悬浮贮存。
实施例7
固定化区域选择性酯酶的反复使用
如实施例6所述制备凝胶固定化酶,每毫升凝胶固定5mg蛋白,取144ml固定化酶用等体积的含1M硫酸铵的0.1M    Tris缓冲液(pH7.5)洗涤。在凝胶中加入72ml    4M硫酸铵溶液和600mg三乙酸酯(Ⅰ)在72ml    0.4M    Tris缓冲液(pH7.5)中的溶液。
将反应混合物于14℃下振荡5小时,然后离心并除去上清液。固定化酶制备物进一步用含有1M硫酸铵的0.1M    Tris缓冲液(pH    7.5)洗涤,上清液合并后用氯仿萃取,干燥并蒸发后得到403mg澄清油状物。经证实,此油状物中所含的(Ⅱ)和(Ⅲ)的比例为94∶6。
将固定化酶重新悬浮于含有1M硫酸铵的0.1M    Tris缓冲液(pH7.5)中,并于4℃下贮存。同一批固化定酶如上所述再使用8次,每一次都得出类似的结果。
取一份凝胶固定化酶试样,在上述条件下使用16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到活性或区域选择性的下降。
实施例8
用苯基琼脂糖固定酯酶
在600μl固体苯基琼脂糖CL-4B凝胶中,加入625μl    4M硫酸铵溶液和625μl    0.4M    Tris缓冲液(pH7.5)。向其中加入1.25ml如实施例3制备的蛋白浓度为1.74mg/ml的酶制备物。将该悬浮液在室温下小心混合30分钟,离心,凝胶用4ml    1M硫酸铵在0.1M    Tris缓冲液(pH7.5)中的溶液洗涤两次。

Claims (5)

1、一种制备式(Ⅱ)化合物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用一种微生物水解酶处理式(Ⅰ)化合物。
Figure 91108598X_IMG2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微生物水解酶来自青霉属和杆菌属。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微生物水解酶来自常现青霉IMI9226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反应在硫酸铵存在下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酶被固定化并以连续生产方法再利用。
CN 91108598 1991-08-31 1991-08-31 药物 Pending CN10700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1108598 CN1070002A (zh) 1991-08-31 1991-08-31 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1108598 CN1070002A (zh) 1991-08-31 1991-08-31 药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02A true CN1070002A (zh) 1993-03-17

Family

ID=4909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1108598 Pending CN1070002A (zh) 1991-08-31 1991-08-31 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0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4468A (zh) 去酰基化头孢菌素的发酵生产的方法
CN100345974C (zh) S-(+)-2,2-二甲基环丙甲酰胺的微生物制备方法
FR2461753A1 (fr)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une cephalosporine par fermentation et micro-organisme destine a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JP3105986B2 (ja) 光学活性ハロヒドリンの製造法
CN1145703C (zh) 去酰基化头孢菌素的发酵生产的方法
CN1070002A (zh) 药物
CN102482687A (zh) 骨化三醇或骨化二醇的生产促进用缓冲液组合物及利用其的骨化三醇或骨化二醇的制造方法
CN1168822C (zh) 不动杆菌及采用该菌种拆分制备手性环戊烯酮的方法
US5326705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optically active 1,3-butandiol by asymmetric assimilation
CN1285729C (zh) 微生物法制备光学纯(r)-2-辛醇的方法及其专用微生物
CN1644012A (zh) 一株沙雷氏杆菌及其在制备地尔硫卓手性前体中的应用
AU645543B2 (en) Pharmaceuticals
CN1098354C (zh) 双酶催化法合成1-β-D-呋喃核糖苷-1,2,4-三氮唑-3-甲酰胺
JP3032817B2 (ja) キシログルカンオリゴ9糖の大量製造方法
JP3168203B2 (ja) (r)−エピハロヒドリンの製造法
JP2973669B2 (ja) (s)−(−)−2,3−ジハロ−1−プロパノールの製造法
JP3747640B2 (ja) 光学活性1,2−ジオール環状炭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法
JP3088205B2 (ja) 光学活性1,3−ブタンジオールの製法
JP2928613B2 (ja) 光学活性アミン類の製造方法
JP2946055B2 (ja) 光学活性(s)‐(+)‐3‐ハロ‐1,2―プロパンジオールの製造法
JPS6078596A (ja) 固定化酵素による光学活性オキサゾリジン誘導体の製造法
JPH06296499A (ja) 固定化酵素もしくは固定化微生物による光学活性インドリン−2−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方法
CN1292064C (zh) 一种微生物菌株及其用于转化头孢菌素c为脱乙酰头孢菌素c的方法
CN1282744C (zh) 微生物法制备光学纯(s)-2-辛醇的方法及其专用微生物
JPH1146793A (ja) 光学活性グリシドールの製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