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2641B - 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 - Google Patents

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2641B
CN106992641B CN201710311529.9A CN201710311529A CN106992641B CN 106992641 B CN106992641 B CN 106992641B CN 201710311529 A CN201710311529 A CN 201710311529A CN 106992641 B CN106992641 B CN 106992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guide
guide rail
rotor
positioning block
scri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115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2641A (zh
Inventor
柳政
朱丹
朱海
高晨
范再春
杨宇
季斌
相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urbine & Electric Machine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urbine & Electric Machine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urbine & Electric Machine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urbine & Electric Machine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115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926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92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2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2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2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6Centering rotors within the stator; Balancing r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包括用于设置在汽轮机转子表面的转子划线定位块、设置在转子划线定位块上的第一滑动导轨、转子划线滑动块和设置在转子划线滑动块上的第二滑动导轨,转子划线滑动块可相对转子划线定位块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第一滑动导轨和第二滑动导轨的运动方向相同,并且转子划线滑动块相对于转子划线定位块运动的方向与第一滑动导轨运动的方向垂直,第一滑动导轨和第二滑动导轨上均设置有划线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者远离高温的汽封套筒,确保操作者在相对较为适宜的环境下对汽封套筒划线,更加精确的定位了汽封套筒和转子在装配过程中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Description

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属于电力能源行业中的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转子是汽轮机的重要部件,转子上的汽封套筒与转子热烘烘套装配要求高,需要两者精确的定位,汽轮机转子上设置有叶轮端面件,汽封套筒上开设有与叶轮端面件相配合的键槽,装配时叶轮端面件与键槽相配合。
汽封套筒上的键槽在热烘时划出用于铣出键槽的基准线,再在机床上铣出键槽。但是由于热烘烘套时的温度很高,划线工难以将烘套装配好的汽封套筒上面的键槽对着转子相应的位置划线。由于划线工作无法精确的反映汽封套筒和转子在装配时的相对位置,所以容易造成划线位置不精确,直接导致装配位置不准确,在转子运转过程中会发生抖动、震动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汽封套筒在热烘烘套时温度过高而划线位置不准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包括用于设置在汽轮机转子表面的转子划线定位块、设置在转子划线定位块上并且与转子划线定位块构成水平移动副的第一滑动导轨、转子划线滑动块和设置在转子划线滑动块上并且与转子划线滑动块构成水平移动副的第二滑动导轨,所述的转子划线滑动块可相对转子划线定位块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和第二滑动导轨的运动方向相同,并且转子划线滑动块相对于转子划线定位块运动的方向与第一滑动导轨运动的方向垂直,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和第二滑动导轨上均设置有划线笔,所述的划线笔与第一滑动导轨和第二滑动导轨垂直。本发明通过推动第一滑动导轨和第二滑动导轨,用第一滑动导轨和第二滑动导轨上的划线笔在汽封套筒上划线,而人远离高温的汽封套筒,转子划线定位块与转子划线滑动块相对运动,调整第一滑动导轨和第二滑动导轨之间的距离,以使用不同型号的汽封套筒的划线,由于操作人员远离高温的汽封套筒,可保持划线更准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转子划线定位块成L形,其包括水平定位块单元和竖直定位块单元,所述的水平定位块单元用于设置在汽轮机转子表面,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滑动设置在竖直定位块单元上。本发明中水平定位块单元用于转子划线定位块的固定,竖直定位块单元用于对第一滑动导轨的运动进行导向和限位,第一滑动导轨只有一个面与水平定位块单元接触,便于划线笔安装在第一滑动导轨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转子划线滑动块成L形,其包括水平滑动导轨单元和竖直滑动导轨单元,所述的第二滑动导轨滑动设置在竖直滑动导轨单元上。本申请中的水平滑动导轨单元用于与转子划线定位块先对运动,竖直滑动导轨单元用于对第二滑动导轨的运动进行导向和限位,第二滑动导轨只有一个面与水平滑动导轨单元接触,便于划线笔安装在第二滑动导轨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水平定位块单元上设置两根以上的滑动导杆,所述的水平滑动导轨单元滑动设置在滑动导杆上。本申请中通过滑动导杆与水平滑动导轨单元相配合实现水平滑动导轨单元相对于水平定位块单元的运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容易实现,成本较低。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水平定位块单元上靠近水平滑动导轨单元的一侧设置矩形凸板,所述的矩形凸板上开有第一盲孔,所述的滑动导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盲孔内。本申请中通过开设第一盲孔,将滑动导杆设置在盲孔内,一方面对滑动导杆进行固定,另一方面,防止滑动导杆轴向运动,穿透矩形凸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为L形,所述的竖直定位块单元上靠近竖直滑动导轨单元的一侧开有与第一滑动导轨相配合的L形的第一滑动导槽,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设置在第一滑动导槽内。本发明中L形的第一滑动凹槽和L形的第一滑动导轨相配合,对第一滑动导轨进行限位,使第一滑动导轨除了沿其长度方向运动外,不会与竖直定位块单元相脱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竖直定位块单元上远离竖直滑动导轨单元的一侧开有与第一滑动导槽相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的第一螺纹孔内设置第一固定螺栓,第一固定螺栓的端部与第一滑动导轨相抵接。本申请中通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一固定螺栓相配合,第一固定螺栓的端部抵住第一滑动导轨,防止第一滑动导轨在第一滑动凹槽内晃动,进一步的提高划线的精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滑动导轨成L形,所述的竖直滑动导轨单元上靠近竖直定位块单元的一侧开有与第二滑动导轨相配合的L形的第二滑动导槽,所述的第二滑动导轨设置在第二滑动导槽内。本发明中L形的第二滑动凹槽额L形的第二滑动导轨相配合,对第二滑动导轨进行限位,使第二滑动导轨除了沿其长度方向运动外,不会与竖直滑动导轨单元相脱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竖直滑动导轨单元上远离竖直定位块单元的一侧开有与第二滑动导槽相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的第二螺纹孔内设置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的第二固定螺栓的端部与第二滑动导轨相抵接。本申请通过第二螺纹孔与第二固定螺栓相配合,第二固定螺栓的端部抵住第二滑动导轨,防止第二滑动导轨在第二滑动凹槽内晃动,更一步的提高划线的精度。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水平定位块单元的底部开有多个第二盲孔,所述的第二盲孔内安装用于将水平定位块单元设置在汽轮机转子表面上的吸附件。本申请中通过开设第二盲孔并在第二盲孔内设置吸附件,用于将水平定位块单元设置在汽轮机专利表面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者远离高温的汽封套筒,确保操作者在相对较为适宜的环境下对汽封套筒划线,更加精确的定位了汽封套筒和转子在装配过程中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减小了装配过程中误差,避免了因装配误差过大在后面而引起转子运行过程中抖动、震动等现象;同时也改善了划线工的工作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划线工在此工步的工作效率,本申请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汽封套筒的划线工作,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反映本发明中转子划线定位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反映本发明中转子划线定位块的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反映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转子划线定位块;1-1、水平定位块单元;1-2、竖直定位块单元;2、第一滑动导轨;3、转子划线滑动块;3-1、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2、竖直滑动导轨单元;4、第二滑动导轨;5、滑动导杆;6、矩形凸板;7、第一盲孔;8、第一滑动导槽;9、第一螺纹孔;10、第二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6所示的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配合汽轮机转子使用,本申请的划线工装包括用于设置在汽轮机转子表面的转子划线定位块1、设置在转子划线定位块1上并且与转子划线定位块1构成水平移动副的第一滑动导轨2、转子划线滑动块3和设置在转子划线滑动块3上并且与转子划线滑动块3构成水平移动副的第二滑动导轨4,所述的转子划线滑动块3可相对转子划线定位块1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2和第二滑动导轨4的运动方向相同,并且转子划线滑动块3相对于转子划线定位块1运动的方向与第一滑动导轨2运动的方向垂直,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2和第二滑动导轨4上均设置有划线笔(图中未示出),所述的划线笔与第一滑动导轨2和第二滑动导轨4垂直。本申请中的第一滑动导轨2靠近转子划线滑动块3的侧面与转子划线滑动块3之间的距离为a1(a1大于0),转子划线定位块1靠近转子划线滑动块3的侧面与转子划线滑动块3的距离为a2(a1大于0),a1大于a2,并且a1与a2的差值为b1(b1大于0),本申请中划线笔的最大直径为b1,由此可保证划线笔画出的线条与第一滑动导轨2靠近第二滑动导轨4的侧面共面,最大限度的提高第一划线笔画出直线的精度;本申请中第二滑动导轨4靠近第一滑动导轨2一侧的侧面与第一滑动导轨的距离为a3(a3大于0),转子划线滑动块3靠近第一滑动导轨2的一侧的侧面与第一滑动导轨2之间的距离为a4(a4大于0),a3大于a4,并且a3与a4的差值也为b1,本申请中的b1取5mm。
本申请中所述的转子划线定位块1成L形,转子划线定位块1包括水平定位块单元1-1和竖直定位块单元1-2,水平定位块单元1-1的下端和竖直定位块单元1-2的一端相固定,本申请优选的水平定位块单元1-1和竖直定位块单元1-2一体成型,以保持整个转子划线定位块1整体的刚性和稳定性,所述的水平定位块单元1-1用于设置在汽轮机转子表面,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2滑动设置在竖直定位块单元1-2上。本申请中设置在第一滑动导轨2上的划线笔的笔尖朝向水平定位块单元1-1的一侧。
本申请中所述的转子划线滑动块3成L形,转子划线滑动块3包括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和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的下端和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的一端固定,本实施例优选的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和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一体成型,以保持转子划线滑动块3整体的刚醒和稳定性,所述的第二滑动导轨4滑动设置在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上。本申请中设置在第二滑动导轨4上的划线笔的笔尖朝向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的一侧。本申请中优选的设置在第一滑动导轨2上的划线笔与设置在第二滑动导轨4上的划线笔的结构与尺寸均相同,本申请中划线笔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比如质地较硬的钢,其画出的线为划痕。
本申请中所述的水平定位块单元1-1上设置两根以上的滑动导杆5,本实施例优选的滑动导杆5的数量为三根,所述的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上开有贯穿其两端的通孔,所述的滑动导杆5设置在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上的通孔内并且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可沿着滑动导杆5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本申请中优选的通孔的直径为7mm。
本申请优选的在所述的水平定位块单元1-1上靠近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的一侧设置矩形凸板6,所述的矩形凸板6上开有第一盲孔7,所述的滑动导杆5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盲孔7内。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盲孔7内设置内螺纹,所述的滑动导杆5与第一盲孔7相配合的一端设置外螺纹,所述的外螺纹与第一盲孔7的内螺纹相配合,实现第一盲孔7与滑动导杆5的固定,本申请中滑动导杆5与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上的通孔相配合的部分的直径大于设置有外螺纹的部分的直径,并且滑动导杆5远离水平定位块单元1-1的一端直径最大,并且该端的直径大于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上的通孔的直径,防止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在沿着滑动导杆5运动时与滑动导杆5相脱离。本申请中第一盲孔7的直径5mm,深度为30mm,相邻的两个第一盲孔7之间的距离为15mm,第一盲孔7的开口处设置斜角,便于滑动导杆5的安装。
本申请中的滑动导杆5设置螺纹的部分直径为5mm,可与第一盲孔7构成螺纹螺纹副,实现滑动导杆5的固定,滑动导杆5用于设置在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上的通孔内的部分为光杆,该处的直径为7mm,并且与通孔的直径相等。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2为L形,所述的竖直定位块单元1-2上靠近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的一侧开有与第一滑动导轨2相配合并且贯穿竖直定位块单元1-2两端的L形的第一滑动导槽8,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2设置在第一滑动导槽8内,所述的竖直定位块单元1-2上远离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的一侧开有与第一滑动导槽8相通的第一螺纹孔9,所述的第一螺纹孔9内设置第一固定螺栓(图中未示出),第一固定螺栓的端部与第一滑动导轨2相抵接,本申请中第一螺纹孔9的直径为6mm。本申请中的抵接是指第一固定螺栓靠近第一滑动导轨2的一端抵住第一滑动导轨2,使第一滑动导轨2与第一滑动导槽8接触良好,防止第一滑动导轨2在第一滑动导槽8内发生晃动,影响划线的精确程度。
所述的第二滑动导轨4成L形,所述的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上靠近竖直定位块单元1-2的一侧开有与第二滑动导轨4相配合的L形的第二滑动导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的第二滑动导轨4设置在第二滑动导槽内,所述的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上远离竖直定位块单元1-2的一侧开有与第二滑动导槽相通的第二螺纹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的第二螺纹孔内设置第二固定螺栓(图中未示出),所述的第二固定螺栓的端部与第二滑动导轨4相抵接,本申请中第二螺纹孔的直径与第一螺纹孔9的直径相同,均为6mm。
所述的水平定位块单元1-1的底部开有多个第二盲孔10,本发明优选的第二盲孔10的数量为四个,第二盲孔10的直径是12mm,深度为10mm,相邻的两个第二盲孔10之间的距离为34mm,所述的第二盲孔10内安装用于将水平定位块单元1-1设置在汽轮机转子表面上的吸附件(图中未示出)。本申请中的吸附件优选的采用磁铁,本申请中采用的磁铁为圆柱形,磁铁与第二盲孔10过盈配合,使得磁铁紧密的设置在第二盲孔10内,汽轮机转子的材质是金属,磁铁吸引金属材质的汽轮机转子,实现水平定位块单元1-1固定在汽轮机转子上。
汽封套筒上有两个缺口,缺口的宽度与本申请中水平定位块单元1-1和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的宽度相等,使用本申请时,先将水平定位块单元1-1吸附在电机转子上,使本申请中的水平定位块单元1-1远离竖直定位块单元1-2的一端和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远离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汽封套筒上的两个缺口内,实现水平定位块单元1-1和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的定位,推动第一滑动导轨2,第一滑动导轨2上的划线笔在汽封套筒上沿着第一滑动导轨2的长度方向画出直线,推动第二滑动导轨4,第二滑动导轨4上的划线笔在汽封套筒上沿着第二滑动导轨4的长度方向画出另一条直线,在以画出的两条直线为基准,在机床上铣出所需的键槽。本申请中第一滑动导轨2和第二滑动导轨4可分别先后运动先后划出两条直线,第一滑动导轨2和第二滑动导轨4也可同时运动,同时划出两条直线划痕。本申请中第一滑动导轨2和第二滑动导轨4有人工推动划线,当然本申请中的第一滑动导轨2和第二滑动导轨4远离划线笔的一端可由一根伸缩杆连接,伸缩杆连接诸如油缸等驱动机构,实现划线的自动化。本申请中根据汽封套筒的型号不同,汽封套筒上的缺口的距离也不同,通过调整水平定位块单元1-1和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之间的相对距离,使水平定位块单元1-1和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的一端分别位于两个缺口内,实现本发明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汽封套筒。
以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既能实现。而且本发明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Claims (6)

1.一种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汽轮机转子表面的转子划线定位块(1)、设置在转子划线定位块(1)上并且与转子划线定位块(1)构成水平移动副的第一滑动导轨(2)、转子划线滑动块(3)和设置在转子划线滑动块(3)上并且与转子划线滑动块(3)构成水平移动副的第二滑动导轨(4),所述的转子划线滑动块(3)可相对转子划线定位块(1)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2)和第二滑动导轨(4)的运动方向相同,并且转子划线滑动块(3)相对于转子划线定位块(1)运动的方向与第一滑动导轨(2)运动的方向垂直,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2)和第二滑动导轨(4)上均设置有划线笔,所述的划线笔与第一滑动导轨(2)和第二滑动导轨(4)垂直;
所述的转子划线定位块(1)成L形,其包括水平定位块单元(1-1)和竖直定位块单元(1-2),所述的水平定位块单元(1-1)用于设置在汽轮机转子表面,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2)滑动设置在竖直定位块单元(1-2)上;
所述的转子划线滑动块(3)成L形,其包括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和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所述的第二滑动导轨(4)滑动设置在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上;
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2)为L形,所述的竖直定位块单元(1-2)上靠近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的一侧开有与第一滑动导轨(2)相配合的L形的第一滑动导槽(8),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2)设置在第一滑动导槽(8)内;
所述的第二滑动导轨(4)成L形,所述的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上靠近竖直定位块单元(1-2)的一侧开有与第二滑动导轨(4)相配合的L形的第二滑动导槽,所述的第二滑动导轨(4)设置在第二滑动导槽内;
水平定位块单元(1-1)和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的宽度与汽封套筒上的两个缺口的宽度相等,并且在使用状态下,水平定位块单元(1-1)和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的一端分别位于汽封套筒上的两个缺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定位块单元(1-1)上设置两根以上的滑动导杆(5),所述的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滑动设置在滑动导杆(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定位块单元(1-1)上靠近水平滑动导轨单元(3-1)的一侧设置矩形凸板(6),所述的矩形凸板(6)上开有第一盲孔(7),所述的滑动导杆(5)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盲孔(7)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定位块单元(1-2)上远离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的一侧开有与第一滑动导槽(8)相通的第一螺纹孔(9),所述的第一螺纹孔(9)内设置第一固定螺栓,第一固定螺栓的端部与第一滑动导轨(2)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滑动导轨单元(3-2)上远离竖直定位块单元(1-2)的一侧开有与第二滑动导槽相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的第二螺纹孔内设置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的第二固定螺栓的端部与第二滑动导轨(4)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定位块单元(1-1)的底部开有多个第二盲孔(10),所述的第二盲孔(10)内安装用于将水平定位块单元(1-1)设置在汽轮机转子表面上的吸附件。
CN201710311529.9A 2017-05-05 2017-05-05 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 Active CN1069926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1529.9A CN106992641B (zh) 2017-05-05 2017-05-05 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1529.9A CN106992641B (zh) 2017-05-05 2017-05-05 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2641A CN106992641A (zh) 2017-07-28
CN106992641B true CN106992641B (zh) 2023-05-05

Family

ID=59417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1529.9A Active CN106992641B (zh) 2017-05-05 2017-05-05 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9264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3300B (zh) * 2011-10-09 2013-09-25 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坐标划线装置
CN103659160A (zh) * 2013-11-22 2014-03-26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高温合金gh901材质的汽轮机汽封套筒的粗车方法
CN104057435B (zh) * 2014-03-07 2017-03-01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零件划中心线装置
CN204195749U (zh) * 2014-11-10 2015-03-11 重庆市西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发动机缸体划线台
CN106181952B (zh) * 2016-08-31 2019-05-17 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筒体划线通用装置
CN206743070U (zh) * 2017-05-05 2017-12-12 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2641A (zh) 2017-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1069B (zh) 通用型测量装置及其定位机构
CN105890499A (zh) 一种孔深度检具
CN206841042U (zh) 一种精确定位的木板雕刻装置
CN204262779U (zh) 轴类件钻模定位工装
CN203245761U (zh) 一种推拉式定位装置
CN203281934U (zh) 一种销轴径向钻孔定位装置
CN106992641B (zh) 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
CN202052967U (zh) 一种钻床夹具
CN203779179U (zh) 调节偏心轴零件定位偏心距的机加工夹具
CN203266623U (zh) 矩形母线搭接快速划线模板
CN100450711C (zh) 机床单向寻边装置
CN204354117U (zh) 一种圆柱圆心快速定位装置
CN111469107A (zh) 一种箱体划线装置
CN102601421B (zh) 气缸盖钻导柱孔校正工具的使用方法
CN206743070U (zh) 转子烘套汽封套筒划线工装
CN208602179U (zh) 一种广角辅助制图工具
CN204397881U (zh) 一种可调节的划线器
CN203857905U (zh) 检测飞轮销孔和过钉孔组位置度的检具
CN203046631U (zh) 一种工程圆规
CN205968893U (zh) 二维浮动定位工作台和轴系类机械零件组装机
CN205940980U (zh) 一种消除齿轮测量仪器中导轨与滑板间隙的结构
CN109202101B (zh) 一种圆钢的端部车削装置
CN208780106U (zh) 一种简易的钻头顶角测量装置
CN204019035U (zh) 一种用于陶瓷过滤器加工工艺的定位装置
CN106112068A (zh) 减速机矩形箱体端面钻孔定位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