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5716A - 车辆用座垫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5716A
CN106985716A CN201610955318.4A CN201610955318A CN106985716A CN 106985716 A CN106985716 A CN 106985716A CN 201610955318 A CN201610955318 A CN 201610955318A CN 106985716 A CN106985716 A CN 106985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pad
vehicle
packing material
hol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553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诘贵志
茂木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014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7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5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5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2Thigh-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Abstract

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扩散的车辆用座垫。解决手段:在垫子主体形成有具备在外面(背面)开放的开放部的孔部。将具有弹性的填充材料填充至孔部,且填充材料含有VOC的吸附剂。使侵入孔部的内面与填充材料之间的空气与吸附剂接触,从而使VOC被吸附剂捕捉,捕捉有VOC的空气从开放部被排出,因此能够抑制VOC扩散。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垫,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抑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扩散的车辆用座垫。
背景技术
车辆用座垫有时会残存有原料中所含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或者吸附大气中的VOC。由于VOC是污染车内并引起头痛或头晕等的物质,因此,要求垫子能够防止残存的VOC或吸附的VOC的扩散。作为抑制VOC扩散的技术,已知有如下技术,即,将由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剂的透气性材质构成的背面材料通过一体成型(嵌件成型)或粘接与垫子的背面一体化,通过垫子的压缩及解除压缩,使车内及垫子内的空气通过背面材料(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8-360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通过一体成型(嵌件成型)或粘接来使背面材料与垫子一体化,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原料或粘接剂的浸渍,使背面材料的透气性变差,从而捕捉背面材料中所含的吸附剂的VOC的能力降低。另外,由于与垫子一体化的背面材料难以更换,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随着背面材料中所含的吸附剂捕捉VOC,吸附剂的能力会随时间推移而降低。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吸附剂的捕捉VOC的能力降低,并能够抑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扩散的车辆用座垫。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垫,在垫子主体形成有孔部,该孔部具备在外面开放的开放部。由于孔部中填充有具有弹性的填充材料,填充材料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吸附剂,因此能够使侵入孔部的内面与填充材料之间的空气接触吸附剂,从而使VOC被吸附剂捕捉。由于捕捉到VOC的空气会从开放部被排出,因此具有能够抑制VOC扩散的效果。
由于填充材料以可装卸的方式填充至孔部,因此在捕捉VOC而使吸附剂的能力降低时,能够卸下填充材料并更换为新的填充材料。通过更换填充材料,能够维持吸附剂捕捉VOC的能力,因此具有能够防止吸附剂捕捉VOC的能力随时间推移而降低的效果。
根据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垫,由于在面向正常就坐的乘员的垫子主体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形成有开放部,因此能够通过乘员的负荷使垫子主体弹性变形,使空气向形成在垫子主体的背面的开放部移动。由于能够确保与填充材料接触的空气量,因此除了第一方案的效果之外,还具有能够确保吸附剂的捕捉VOC的能力的效果。
根据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座垫,由于垫子主体的底部在垫子主体的背面与表面之间封闭孔部,因此能够以垫子主体的弹性从底部向开放部挤出空气。由于能够使从底部被挤出的空气与填充材料接触,因此除了第二方案的效果之外,还具有能够使残存在垫子主体中的VOC易于被吸附剂捕捉的效果。
根据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座垫,由于填充材料具有透气性,因此不仅会使空气与填充材料的外表面接触,使VOC被存在于填充材料的外表面的吸附剂捕捉,还能够使空气接触填充材料的内部,使VOC被存在于填充材料内部的吸附剂捕捉。因此,除了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任意一个的效果之外,还具有能够提高填充材料所含有的吸附剂的捕捉VOC的能力的效果。
根据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座垫,由于开放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有盖部,因此除了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任意一个的效果之外,还具有能够通过盖部防止孔部中填充的填充材料脱落的效果。
根据第六方案的车辆用座垫,垫子主体中,由于狭小部,垂直于孔部的深度方向的截面随着趋向开放部而逐渐减小,因此,除了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任意一个的效果之外,还具有狭小部能够使孔部中填充的填充材料不易脱落的效果。
根据第七方案的车辆用座垫,由于垫子主体中是避开配置在框架上的弹簧部件的位置来设置开放部,因此,不妨碍弹簧部件便能够更换填充材料。因此,除了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任意一个的效果之外,还具有能够易于更换填充材料的效果。
根据第八方案的车辆用座垫,垫子主体在支承正常就坐的乘员的臀部、大腿、躯干中的任意一个的位置形成有孔部。由于能够通过乘员负荷的移动来确保侵入孔部的空气量,因此,除了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任意一个的效果之外,还具有能够易于使空气中的VOC被吸附剂捕捉的效果。
根据第九方案的车辆用座垫,由于盖部是使垫子主体的一部分从开放部的边缘向孔部的中心呈凸缘状突出,因此,除了第五方案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可无需准备与垫子主体分开的作为独立部件的盖部的效果。由于形成有沿周向分割盖部的断开处,因此还具有能够在将所成型的垫子主体从成型模具中脱模时,易于使盖部弹性变形,使得盖部不会破损的效果。
根据第十方案的车辆用座垫,填充材料是刚性低于垫子主体的固体棉(固綿)。因此,能够抑制就坐乘员受到的压迫感,除了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的任意一个的效果之外,还具有能够对舒适度进行调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垫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车辆用座垫的截面图。
图3是框架的俯视图。
图4是车辆用座椅的截面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座垫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5的Ⅵ-Ⅵ线的车辆用座垫的截面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座垫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7的Ⅷ-Ⅷ线的车辆用座垫的截面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座垫的俯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箭头X-X线的车辆用座垫的截面图。
图11是沿图10的箭头Ⅺ-Ⅺ线的车辆用座垫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50、60、70 车辆用座垫
11 垫子主体
12 表面(外面的一部分)
13 背面(外面的一部分)
14 孔部
15、62、63 开放部
16 底部
20、64 填充材料
30 框架
35 弹簧部件
36 乘员
42、71 盖部
61 孔部(狭小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垫10(以下称为“座垫”)的俯视图。座垫10是减轻来自路面的振动,且降低驾驶时的左右摇晃的部件,其被设置在车体(未图示)上。座垫10是成为车辆用座椅的椅背或座部的基材,由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合成树脂制的发泡体形成垫子主体11。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成为座部的座垫10(缓冲垫)进行了图示。垫子主体11是支承乘员的部件,在左右两处埋入有填充材料20。
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车辆用座垫(座垫)10的截面图。座垫10具备由面向正常就坐的乘员(未图示)的表面12以及位于表面12的内侧的背面13所包围的垫子主体11,垫子主体11的背面13上形成有底孔部14。孔部14具备向背面13开放的开放部15、以及在表面12与背面13之间封闭孔部14的底部16。在本实施方式中,开放部15形成为直径约为5cm的圆形,但也可以对开放部15的尺寸或形状进行适当设定。
设置与使垫子主体11发泡成型的成型模具对应的凸起,从而能够通过该凸起,在与垫子主体11成型的同时,形成孔部14。在该情况下,切削已成型的孔部14的内面,削掉成型时产生的皮层(Skin layer),从而能够在孔部14的内面形成切削面。另外,也可以在使垫子主体11发泡成型之后,通过钻孔加工形成孔部14。若对已发泡成型的垫子主体11进行钻孔加工(切削加工)形成孔部14,则能够使得在孔部14的内面(切削面)不存在皮层。
座垫10在垫子主体11的背面13设置有背面材料17。背面材料17是用于防止垫子主体11与车体侧的框架(未图示)直接接触的部件,由织造布、非织造布、粗毛毡等构成。在使垫子主体11发泡成型之后,可以通过粘接使背面材料17与垫子主体11一体化。另外,也可以通过嵌件成型将其与垫子主体11一体成型。背面材料17上形成有切除部18,其以比形成在垫子主体11上的孔部14的开放部15略大一圈的方式被切下。由于形成有切除部18,因此即使垫子主体11的背面13被背面材料17覆盖,也能够使开放部15从切除部18暴露出来。
垫子主体11在孔部14以可装卸的方式填充有填充材料20。填充材料20是具有弹性的部件,其含有捕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吸附剂。填充材料20由发泡体或立体网状体形成。填充材料20可以适当设定相对于垫子主体11的硬度。通过将填充材料20与垫子主体11设为同等硬度,能够减轻由填充材料20被埋入垫子主体11所导致的不适感。通过使填充材料20比垫子主体11硬,从而确保就坐时的舒适性,并且提高座垫10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稳定感。通过使填充材料20比垫子主体11软,从而能够减轻垫子主体11带来的压迫感。
发泡体是具有连续气泡或独立气泡的软质合成树脂制泡沫,例如有再生聚氨酯(チップウレタン)(将发泡体的尾料粉碎并混合粘接剂,在水蒸气下压缩成型)等可回收材料、板状聚氨酯(将成型的发泡体切断而成)、模具聚氨酯(用专用的成型模具发泡成型)等。由于发泡体具有连续气泡或独立气泡,因此能够在气泡的内表面担载吸附剂。其中优选使用具有连续气泡的发泡体。其原因在于,通过连续气泡可获得透气性,同时还能够增大比表面积,因此能够增加吸附剂的担载量,从而能够对通过填充材料20的气体中所含的VOC进行吸附。
立体网状体是由三维地互相交织的多根纤维形成的立体结构体。立体网状体由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棉、毛、人造纤维、尼龙、聚酯等纤维形成,具有透气性及弹性。作为使纤维互相交织的手段,会采用加入蒸汽、热、压力的任意一种以上来使纤维缩绒的手段、如针刺式等那样将纤维机械地互相交织的手段、使用各种粘合剂来压接使纤维相互粘接的手段、热压使纤维自身溶解来使纤维相互粘接的手段等。作为立体网状体,例示有固体棉、BREATHAIR(ブレスエアー)(注册商标)等。
立体网状体优选使用固体棉。固体棉是对形成主体的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的短纤维实施粘接处理而成的。作为粘接处理,例示有使用粘合纤维(Binder fiber)的热粘合法、使用乳液粘合剂的树脂粘合法。其原因在于,由于固体棉与短纤维粘接,因此能够确保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透气性,从而能够使每单位体积的吸附剂的担载量比发泡体多。在本实施方式中,填充材料20由比垫子主体11的刚性低(弹性伸缩性小)的固体棉形成。
作为吸附剂,只要能够吸附VOC即可,并未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吸附且分解VOC的吸附剂。吸附剂可以列举有例如胺类、亚胺类、脒类等,尤其优选具有二价铁及螯合剂、引起希夫反应的氨基的吸附剂等。除VOC的吸附剂之外,填充材料20还可以同时含有吸附或吸附分解除VOC以外的气味成分的物质。
使填充材料20中含有吸附剂的方法列举有,将吸附剂涂布于填充材料20,或者将填充材料20浸入吸附剂溶液中的方法。也可以由通过含浸等预先附着吸附剂的纤维等来形成填充材料20。
参照图3及图4,对座垫10与框架30的关系进行说明。图3是框架30的俯视图。图3通过虚线图示出框架30所支承的座垫10、以及正常就坐的乘员36。框架30是设置在车体(未图示)中的部件,其支承座垫10。
如图3所示,框架30具备:将车体的前后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作为长度方向配置的左右一对的横框架31、使横框架31的前端侧彼此在车辆宽度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连接的前框架32、以及使横框架31的后端侧彼此在车辆宽度方向连接的杆33。横框架31以可倾倒的方式对安装有支撑乘员36的躯干(后背)的背垫37(参照图4)的后框架34进行支承。框架30在前框架32与杆33之间拉伸设置有多个弹簧部件35。将弹簧部件35在车体的前后方向做成重复S字形状的方波形状,在车辆宽度方向邻接的弹簧部件35之间设置有间隙,分别地,其前端被固定在前框架32上,其后端被固定在杆33上。弹簧部件35避开座垫10的填充材料20(开放部15)的位置进行配置。填充材料20配置在支承乘员36的臀部或大腿的部位(被臀部或大腿压迫的垫子主体11的部分)。
图4是车体(未图示)的前后方向上的车辆用座椅40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车辆用座椅40具备:框架30、以及用表皮材料41来覆盖垫子主体11的表面12(参照图2)的座垫10。车辆用座椅40在与垫子主体11一体化的背面材料17与弹簧部件35之间夹有盖部42。盖部42是具有透气性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非织造布构成。为了防止填充至孔部14中的填充材料20脱落,盖部42以覆盖开放部15(参照图2)的方式,形成为比开放部25大的片状。由于盖部42被夹在与垫子主体11一体化的背面材料17与弹簧部件35之间,因此能够防止盖部42从车辆用座椅40落下。
如上所述,座垫10在垫子主体11上形成有孔部14,该孔部14具备在背面13开放的开放部15。具有弹性的填充材料20被填充至孔部14中,由于填充材料20含有VOC的吸附剂,因此能够使侵入孔部14的内面与填充材料20之间的空气接触吸附剂,从而使VOC被吸附剂捕捉。由于捕捉了VOC的空气会从开放部15被排出,因此能够抑制VOC扩散。
由于填充材料20以可装卸的方式填充至孔部14中,因此在捕捉VOC而使吸附剂的能力降低时,移动盖部42使开放部15露出,从而能够卸下填充材料20并更换为新的填充材料20。通过更换填充材料20,能够维持捕捉VOC的能力,因此能够防止吸附剂捕捉VOC的能力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填充材料20可以在车检时等进行更换。
由于填充材料20具有从垫子主体11的背面13到底部16的厚度,因此能够确保在孔部14的内面与填充材料20之间侵入的空气与填充材料20接触的路径。若能够延长与填充材料20接触的路径,则能够提高空气中所含的VOC与填充材料20所含有的吸附剂接触的几率,因此能够确保吸附剂的吸附VOC的效果。
由于在垫子主体11的背面13形成有开放部15,因此,能够通过乘员36的负荷使垫子主体11弹性变形,并通过垫子主体11的压缩及复原,使车内及垫子主体11内的空气通过在垫子主体11的背面13所形成的开放部15进行移动。由于能够确保与填充材料20接触的空气量,因此能够确保吸附剂的捕捉VOC的能力。
由于垫子主体11中底部16会在垫子主体11的背面13与表面12之间封闭孔部14,因此能够以垫子主体11的弹性从底部16向开放部15挤出空气。由于能够使从底部16被挤出的空气与填充材料20接触,因此能够易于使残存在垫子主体11中的VOC(来自垫子主体11的原料的VOC)被吸附剂捕捉。
若孔部14的内面(孔部14的内周面及底部16)为切削面,则相较于在孔部14的内面具有皮层的情况,能够增加从垫子主体11通过孔部14向开放部15挤出的空气量。其结果为,会从孔部14的内面向填充材料20挤出含有残存在垫子主体11中的VOC(来自垫子主体11的原料的VOC)的空气,从而能够使VOC易于被吸附剂捕捉。
由于填充材料20具有透气性,因此,不仅会使空气与填充材料20的外表面接触并使VOC被存在于填充材料20的外表面的吸附剂捕捉,还能够使空气通过填充材料20的厚度方向,从而使VOC被存在于填充材料20的内部的吸附剂捕捉。由于能够扩大填充材料20的比表面积,因此可以提高填充材料20所含有的吸附剂的捕捉VOC的能力。
设置在框架30上的座垫10中,由于具有透气性的盖部42覆盖开放部15,因此能够使得填充至孔部14的填充材料20不会脱落。由于盖部42被夹在框架30的弹簧部件35与垫子主体11之间,因此能够通过弹簧部件35防止盖部42脱落。若移动盖部42,则能够使开放部15露出,因此填充材料20的更换容易。可以在更换填充材料20后移动盖部42,从而封闭开放部15。
垫子主体11中,由于避开配置在框架30上的弹簧部件35的位置来设置开放部15,因此在将座垫10安装在框架30上的状态下,不妨碍弹簧部件35便能够更换填充材料20。由于在更换填充材料20时,可以不从框架30卸下座垫10,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填充材料20的更换作业。通过更换填充材料20,不仅是残存在垫子主体11中的VOC(来自垫子主体11的原料的VOC),还能够捕捉将垫子主体11安装在车体(未图示)上之后所吸附的VOC并抑制其向车内扩散。
由于垫子主体11在支承正常就坐的乘员36的臀部或大腿的位置形成有孔部14,因此通过乘员36负荷的移动来使空气移动,从而能够确保侵入孔部14中的空气量。因此,能够易于使空气中的VOC被吸附剂捕捉。由于填充材料20由固体棉构成,因此将确保每单位体积吸附剂的担载量和透气性,从而能够提高VOC的吸附能力。由于填充材料20由刚性低于垫子主体11的固体棉形成,因此能够抑制乘员36所受到的压迫感,从而能够对舒适度进行调整。
接着,参照图5及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底部16将形成于垫子主体11的背面13的孔部14完全封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底部16封闭孔部14的一部分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以下的说明。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垫(座垫)50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5的Ⅵ-Ⅵ线的车辆用座垫(座垫)50的截面图。
如图5所示,座垫50在垫子主体11上形成有连通路51。如图6所示,连通路51是从垫子主体11的表面12到孔部14的底部16贯通垫子主体11的孔。连通路51被设定为其粗细比底部16的尺寸要小。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路51的截面形成为圆形,在整个垫子主体11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为一样的粗细。由于在底部16形成有截面积小于底部16的面积的连通路51,因此通过连通路51孔部14的一部分会在表面12开放,底部16封闭孔部14的一部分。
座垫50中由于表面12和孔部14通过连通路51连通,因此能够使空气从表面12向孔部14流通,或者从孔部14向表面12流通。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垫10,由于通过连通路51能够易于使空气向孔部14流通,因此可以提高空气中所含的VOC与填充材料20所含有的吸附剂接触的几率。因此,能够提高吸附剂吸附VOC的效果。
由于表面12的开口面积比底部16的面积小,因此连通路51能够使乘员36不易感到不适感。由于连通路51的截面积比底部16的面积小,因此可以确保能够以垫子主体11的弹性从底部16向开放部15挤出的空气量。因此,能够兼顾乘员36的舒适度和吸附剂捕捉VOC的效果。
接着,参照图7及图8,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孔部14具有底部1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孔部61在垫子主体11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以下的说明。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垫(座垫)60的俯视图,图8是沿图7的Ⅷ-Ⅷ线的车辆用座垫(座垫)60的截面图。
如图7及图8所示,座垫60形成有沿厚度方向从垫子主体11的表面12贯通至背面13的孔部61,在孔部61中填充有填充材料64。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61形成于垫子主体11的前后两处,填充材料64由刚性低于垫子主体11(弹性伸缩性小)的固体棉构成。填充材料64含有VOC的吸附剂。
孔部61具备在垫子主体11的表面12开放的开放部62、以及在背面13开放的开放部63。由于开放部63的面积被设定为比开放部62的面积小,因此孔部61的内周面中,形成垂直于孔部61的深度方向的截面形随着趋向开放部63而逐渐变小的狭小部。填充至孔部61的填充材料64形成为与孔部61的形状对应的圆锥台状。在座垫60被安装至车体中时,由于垫子主体11的表面12被表皮材料(未图示)覆盖,因此通过表皮材料,能够防止填充至孔部61的填充材料64从开放部62脱落。在座垫60被安装至车体中时,开放部63被具有透气性的盖部(未图示)覆盖。
座垫60中,由于孔部61沿厚度方向贯通垫子主体11,因此相较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座垫10、50,能够增加填充至孔部61的填充材料64的体积。若能够增加填充材料64的体积,则能够增大填充材料64所含有的吸附剂的量,从而能够增大填充材料64(吸附剂)所吸附的VOC的量。
由于垫子主体11形成有孔部61(狭小部),因此可以使填充材料64不易从垫子主体11的背面13的开放部63脱落。可以利用垫子主体11及填充材料64的弹性来更换填充材料64。
填充材料64被配置在垫子主体11的前后两处,配置在前方的填充材料64位于支承乘员36的大腿的部位。由于填充材料64的刚性低于垫子主体11(弹性伸缩性小),因此即使乘员36的脚力不足,也能够易于踩下刹车踏板或油门踏板。因此,能够减轻乘员36在长时间驾驶时的疲劳感。
参照图9至图11,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有与垫子主体11分开的作为独立部件的盖部4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垫子主体11与盖部71一体化的车辆用座垫70进行了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以下的说明。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垫(座垫)70的俯视图,图10是沿图9的箭头X-X线的座垫70的截面图,图11是沿图10的箭头Ⅺ-Ⅺ线的座垫70的截面图。在图10及图11中,省略填充材料20的图示。
如图9所示,座垫70在形成于垫子主体11上的孔部14设置有盖部71。如图10所示,盖部71是从孔部14周围(开放部15的边缘)向孔部14的中心呈凸缘状伸出的部位,其与垫子主体11形成为一体。背面材料17的切除部18的边缘配置在盖部71的根部。如图11所示,盖部71形成为将孔部14的内周分成两部分的扇形,并在沿周向邻接的两处形成有断开处72。
由于座垫70形成有覆盖开放部15的一部分(内边缘)的盖部71,因此能够使开放部15的面积比孔部14的截面积小出与盖部71突出相应的量。其结果为,通过盖部71,能够使填充至孔部14中的填充材料20不会脱落。由于盖部71具有与垫子主体11相同的弹性,因此利用盖部71的弹性能够使填充材料20的装卸作业变得容易。
由于盖部71与垫子主体11形成为一体,因此可以无需准备与垫子主体11分开的作为独立部件的盖材料(盖部),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另外,由于可以无需将呈独立部件的盖材料(盖部)固定在垫子主体11上的作业,因此能够简化座垫70的装配作业。
由于背面材料17被配置到盖部71的根部,因此能够提高盖部71的强度。盖部71不易变形,从而能够使得填充至孔部14的填充材料20不会落下。由于盖部71形成有断开处72,因此在从成型模具(未图示)中取出已成型的垫子主体11时,能够使盖部71易于弹性变形,从而使得盖部71不会破损。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容易地推测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进变形。例如,可以对孔部14、61的数量、位置进行适当设定。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车辆用座垫10、50、60为乘员36所坐的缓冲垫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将车辆用座垫10、50、60应用于支撑乘员36的后背的背垫。在背垫的情况下当然也能够通过设置填充材料来捕捉VOC。即使在车辆用座垫10、50、60为背垫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开安装在后框架34(参照图4)中的弹簧部件(未图示)的位置,来配置填充材料。另外,即使在车辆用座垫10、50、60为背垫的情况下,也优选在支承正常就坐的乘员36的躯干的位置形成孔部14、61。这是因为,通过乘员36的负荷的移动,来使垫子主体11压缩及复原,从而确保侵入孔部14、61的空气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盖部42夹在弹簧部件35与垫子主体11之间来进行固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手段来固定盖部42。作为其他手段,例如列举了设置将盖部42卡止在垫子主体11或背面材料17上的卡止件,并通过该卡止件来固定盖部42的手段。作为卡止件,例示有钩环扣件、按扣、纽扣。在设置有卡止件的情况下,盖部42的尺寸在开放部15的尺寸的基础上,只要具有安装卡止件的余量即可。若盖部大致为能够避开弹簧部件35的位置来进行固定的尺寸,则能够易于在更换填充材料20时卸下盖部。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由具有透气性的非织造布来形成盖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用具有透气性的织造布或网等来代替非织造布形成盖部。另外,在将宽度比开放部15窄的带状部件用于盖部的情况下,盖部无需透气性。这是因为,当盖部的宽度比填充材料20窄时,则将使填充材料20与外部空气接触,而不会遮挡盖部。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连通路51形成为一样粗细的截面圆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由于连通路51用于使空气在孔部14流通,因此能够对连通路51的粗细或形状进行适当设定。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对贯通垫子主体11的孔部61的内周面形成为锥形的情况(狭小部)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当然也可以通过使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座垫10、50的孔部14形成为随着趋向开放部15而逐渐变小的锥形的方式来设置狭小部。在孔部14设置狭小部时,填充材料20形成为与孔部14的形状对应的圆锥台状。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对贯通垫子主体11的孔部61的内周面沿整个垫子主体11的厚度方向形成为锥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在孔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设置凹处或凸起,通过该凹处或凸起在孔部设置局部的狭小部。在孔部的一部分设置凹处或凸起等的狭小部时,填充材料设置有与在孔部的一部分所形成的凹处或凸起等对应的凹凸。由于孔部的狭小部与填充材料的凹凸卡合,因此能够使填充材料不易脱落。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在开放部15的周向上的两处形成有断开处72的盖部71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断开处72的数量或尺寸可以根据开放部15的形状或尺寸来进行适当设定。此外,若断开处72的数量在1个以上,则能够在从模型中取出垫子主体11时,使盖部71不易破损。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座垫,其为被框架支承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具备垫子主体和填充材料,
所述垫子主体形成有具备在外面开放的开放部的孔部;
所述填充材料具有弹性,其以可装卸的方式填充至所述垫子主体的孔部,
所述填充材料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部形成在面向正常就坐的乘员的所述垫子主体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子主体具备在所述垫子主体的背面与表面之间封闭所述孔部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材料具有透气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具备覆盖所述开放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子主体具备垂直于所述孔部的深度方向的截面随着趋向所述开放部而逐渐变小的狭小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子主体中所述开放部避开配置在所述框架上的弹簧部件的位置来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子主体中所述孔部形成于支承正常就坐的乘员的臀部、大腿、躯干的任意一个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是使所述垫子主体的一部分从所述开放部的边缘向所述孔部的中心呈凸缘状突出,
并且形成有沿周向分割所述盖部的断开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材料为刚性低于所述垫子主体的固体棉。
CN201610955318.4A 2015-11-30 2016-10-27 车辆用座垫 Pending CN1069857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1456.9A CN110667446B (zh) 2015-11-30 2016-10-27 车辆用座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3823A JP6606414B2 (ja) 2015-11-30 2015-11-30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
JP2015-233823 2015-11-3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1456.9A Division CN110667446B (zh) 2015-11-30 2016-10-27 车辆用座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5716A true CN106985716A (zh) 2017-07-28

Family

ID=5901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5318.4A Pending CN106985716A (zh) 2015-11-30 2016-10-27 车辆用座垫
CN20191100145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67446B (zh) 2015-11-30 2016-10-27 车辆用座垫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145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67446B (zh) 2015-11-30 2016-10-27 车辆用座垫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06414B2 (zh)
CN (2) CN1069857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809A (zh) * 2017-10-09 2019-04-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可适应和可重新配置的乘员支撑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5460B2 (ja) * 2017-12-14 2021-07-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シート、及び、パッド振動特性の調整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2337A (zh) * 2010-11-03 2012-05-16 重庆晨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具有吸附功能的车用座椅
JP2013099996A (ja) * 2011-11-08 2013-05-23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CN203142449U (zh) * 2013-02-25 2013-08-21 广州东风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可消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通风座椅垫结构
CN203472465U (zh) * 2013-08-08 2014-03-12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导气消滤驱动装置及汽车座椅
CN203995822U (zh) * 2014-08-06 2014-12-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多功能汽车坐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710A (ja) * 1997-07-24 1999-02-09 Bridgestone Corp 着座センサ付き座席
TWM241044U (en) * 2003-08-18 2004-08-21 Lai-Jin Chen Structure of anti-detachment nipple
JP2007006911A (ja) * 2003-10-07 2007-01-18 Bridgestone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
JP4595746B2 (ja) * 2005-08-25 2010-12-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
JP4916808B2 (ja) * 2006-08-04 2012-04-18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CN201124782Y (zh) * 2007-08-30 2008-10-01 程方法 一种竹炭汽车座垫
CN201483433U (zh) * 2009-06-04 2010-05-26 聂羽鹏 具防止脱落用套筒控制构造
JP5505404B2 (ja) * 2011-12-14 2014-05-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5951434B2 (ja) * 2012-10-02 2016-07-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03042961B (zh) * 2012-12-24 2016-03-02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座椅垫及汽车座椅
CN103909853A (zh) * 2014-04-10 2014-07-09 江苏同康特种活性炭纤维面料有限公司 环保型汽车座垫
CN204805147U (zh) * 2015-06-23 2015-11-25 晋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风扇的防漏油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2337A (zh) * 2010-11-03 2012-05-16 重庆晨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具有吸附功能的车用座椅
JP2013099996A (ja) * 2011-11-08 2013-05-23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CN203142449U (zh) * 2013-02-25 2013-08-21 广州东风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可消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通风座椅垫结构
CN203472465U (zh) * 2013-08-08 2014-03-12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导气消滤驱动装置及汽车座椅
CN203995822U (zh) * 2014-08-06 2014-12-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多功能汽车坐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809A (zh) * 2017-10-09 2019-04-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可适应和可重新配置的乘员支撑结构
CN109624809B (zh) * 2017-10-09 2022-04-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可适应和可重新配置的乘员支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06414B2 (ja) 2019-11-13
JP2017100518A (ja) 2017-06-08
CN110667446B (zh) 2022-03-08
CN110667446A (zh) 2020-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37842B2 (ja) クッション要素の製造方法
KR20010031346A (ko) 망형상 표피를 갖는 쿠션부재 및 시트
US20190061850A1 (en) Memory saddle with double elastic foam assembly for vibration absorption
DE102013112699B4 (de) Sitz für ein Fahrzeug
EP2070763A3 (en) Pieces for skin members of vehicular sea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998921B (zh) 座椅垫以及座椅垫的制造方法
CN106985716A (zh) 车辆用座垫
JP2011529353A (ja) クッション部材、特に自動車用で、異なる硬度領域のあるシートクッション部材またはヘッドレストクッション部材、並びにクッション部材および車両シートおよび/またはヘッドレストの製造方法。
CN102756677B (zh) 车辆座椅与生产一种装软垫的车辆座椅部件的方法
JP6188218B2 (ja) シート用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US20160295931A1 (en) Hard protective pad for pants
JP2015112231A (ja) シート用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KR20140073592A (ko) 차량 시트 쿠션
DE102013112347A1 (de) Verstärkte Platte zum Absorbieren und Blockieren von Geräuschen für ein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DE4127337A1 (de) Sitz, insbesondere fue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polsterung
EP1755919B1 (de) Sitzeinsatz,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sitz eines kraftfahrzeugs oder eines flugzeugs
DE102005055921A1 (de) Motorradsitz
DE202017004704U1 (de) Fahrradsattel sowie Sattelpolster
EP0110144A2 (de) Sitzaufbau
DE102014216450A1 (de) Polsterteil
JP4073006B2 (ja) パッド材
CN108569173B (zh) 四件式扶手总成及其制造方法
JP2022526121A (ja) 自己膨張式板材成形
CN205632212U (zh) 一种可水洗的环保座垫
KR102071847B1 (ko) 자동차 시트용 다중망 적층 이경도 완충체 및 그 제조용 금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Hyogo

Applicant after: TOYO TYR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yo Tire Rubber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