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3258B - 一种行李箱及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李箱及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3258B
CN106983258B CN201710004517.1A CN201710004517A CN106983258B CN 106983258 B CN106983258 B CN 106983258B CN 201710004517 A CN201710004517 A CN 201710004517A CN 106983258 B CN106983258 B CN 1069832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gage case
panel
engaging portion
several
box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45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83258A (zh
Inventor
黄丽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8261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77411B/zh
Priority to CN201810827418.8A priority patent/CN109008123A/zh
Priority to CN201810827377.2A priority patent/CN1089260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3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3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83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32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4Trunks; Travelling bask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14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with built-in rolling means
    • A45C5/141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with built-in rolling means the rolling means being formed by the trunk itself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14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with built-in roll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001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04Fra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26Special adaptations of handles
    • A45C13/262Special adaptations of handles for wheeled lugg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38Luggage carri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38Luggage carriers
    • A45C13/385Luggage carriers with roll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4Trunks; Travelling baskets
    • A45C5/045Travelling bask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14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with built-in rolling means
    • A45C5/146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with built-in rolling means retrac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9/00Purses, Luggage or bags convertible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1Motorcycles with four or more whe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ppli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9/00Purses, Luggage or bags convertible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 A45C2009/002Purses, Luggage or bags convertible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into a sea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9/00Purses, Luggage or bags convertible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 A45C2009/005Purses, Luggage or bags convertible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into a vehicle, e.g. scoo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李箱及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该行李箱包括:箱体框架,其上设有若干个第一结合部以及若干个第三结合部;第一箱面,其上设有若干个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一结合部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第二箱面,其上设有若干个第四结合部,与所述第三结合部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箱面与所述第二箱面中至少一个由若干个面板组成;连接结构,将所述若干个面板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绳或若干个连接锁;若干个滚轮,设置在所述面板远离所述箱体框架的一面上。本发明的行李箱便于移动和使用,且可增加载货量,同时有效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行李箱及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李箱及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行李箱因其容量大且便于移动,几乎已经成为每个外出者的必备物品;但是行李箱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大,因此所需的生产厂房大,组装也往往需要特别的工具及技术员工。但现时劳工成本增长。每国家或地区的配套,例如材料,技术,人才,设备都各有优劣。
其次,产品体积大也使进出口其他国家的物流成本增加;各国家对成品的关税也很高;且组件在其他地区组装还经常碰到设备不够或训练熟手技工难的问题。
最后,无论是硬身或软身类的行李箱,应用上都分别有很多限制,载物空间少,不够坚固,不好拉,或不适合不同的软硬及有起伏的地面。
可见,现时的行李箱,在生产,进出口/销售,及用户使用,都有很多问题及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行李箱,包括:
箱体框架,其上设有若干个第一结合部以及若干个第三结合部;
第一箱面,其上设有若干个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一结合部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第二箱面,其上设有若干个第四结合部,与所述第三结合部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所述第一箱面与所述第二箱面中至少一个由若干个面板组成;
连接结构,将所述若干个面板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绳或若干个连接锁;
若干个滚轮,设置在所述面板远离所述箱体框架的一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面由若干个面板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面板分别为上面板、下面板以及位于上面板、下面板之间的若干个面板单元,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上面板、下面板以及若干个面板单元活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结合部以及第三结合部为铁板,所述第二结合部以及第四结合部为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结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一侧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结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箱面一侧的第一铰接部件,所述第一铰接部件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结合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另一侧的第一锁紧机构,所述第二结合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箱面另一侧的第一卡件,所述第一卡件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的第一锁孔、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的第一开关以及设置在第一锁孔内的第一锁件,所述第一锁件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卡件与所述第一锁孔配合,所述第一锁件用于将第一卡件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框架上位于所述第一开关处设有第一密码锁,所述第一密码锁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结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下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四结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面板下端的第二铰接部件,所述第二铰接部件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结合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上端的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四结合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面板上端的第二卡件,所述第二卡件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上端的第二锁孔、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顶部的第二开关以及设置在第二锁孔内的第二锁件,所述第二锁件与所述第二开关连接,所述第二卡件与所述第二锁孔配合,所述第二锁件用于将第二卡件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框架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关处设有第二密码锁,所述第二密码锁与所述第二开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绳,所述两个连接绳分别依次穿过所述若干个面板单元的两侧,且两个连接绳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面板的两个钩部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下面板的两个钩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面板单元的两侧分别具有供所述两个连接绳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朝向所述箱体框架的一面分别具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所述两个钩部,所述凹腔上设有凹腔盖。
进一步地,所述上面板的底部设有LED灯。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两个面板单元之间通过枢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若干个连接锁;所述面板单元包括第一边,所述上面板的底部、下面板的顶部以及面板单元的第一边都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若干个连接锁分别穿过所述上面板的第一通孔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的第一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面板单元的第一通孔、所述下面板的第一通孔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的第一通孔,将所述上面板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面板单元以及所述下面板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锁包括连接板以及可相互扣合的第一U型部与第二U型部,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两条边上设有中空管,用于供所述第一U型部与第二U型部的竖边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连接锁的连接板相对的两条边上的中空管分别穿过所述上面板的第一通孔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的第一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面板单元的第一通孔、所述下面板的第一通孔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至少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单元包括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边相邻;所述第二边上设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索带,用于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箱体框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面板单元中至少一个面板单元通过所述索带与所述箱体框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滚轮设置在所述面板单元远离所述箱体框架的一面上;所述滚轮至少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面板单元的两侧;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二箱面的横向轴线平行。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框架,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侧壁的平行的两个拉杆件及设置在两个拉杆件顶部的拉杆扶手。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侧壁的拉杆本体及设置在拉杆本体顶部的拉杆扶手。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扶手设有拉杆开关。
进一步地,还包括衣物箱,所述衣物箱收容在所述箱体框架内。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框架的两个侧壁分别具有朝上的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一滑动面板,所述滑动面板可在所述开口上滑动并与所述衣物箱的对应的侧面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面板设有取手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储物袋,所述储物袋的两侧分别设有侧兜,所述侧兜分别套在所述两个拉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袋可折叠,并可收容在所述箱体框架一侧的收容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袋未设置侧兜的其中一个面为翻折面,所述翻折面的底边与所述储物袋相连,且翻折面的侧边通过拉链与所述储物袋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T型带,所述T型带横边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储物袋的两侧,且T型带竖边固定在所述储物袋的底部,所述T型带靠近所述翻折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弹性带,所述若干弹性带用于套设到所述两个拉杆或用于套设到所述箱体框架,并可收容在所述箱体框架一侧的收容空间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拍摄平台,所述拍摄平台的两侧分别形成水平边用于搁置到所述两个拉杆的拉杆扶手,拍摄平台可收容在所述箱体框架一侧的收容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拍摄平台的至少一侧的水平边向下翻折形成竖直翻边,所述竖直翻边与对应的水平边一起形成卡位用于卡设到对应拉杆的拉杆扶手。
进一步地,所述拍摄平台具有放置区,所述放置区的一个角上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L型部件;所述放置区的内壁与相邻的所述L型部件之间形成第一L型放置槽,相邻的所述两个L型部件之间形成第二L型放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框架底部的四个角上分别安装第一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框架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轮架,所述轮架底部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框架的底部安装平衡车。
进一步地,还包括储物盒,所述箱体的底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储物盒可拆卸连接到所述安装腔。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盒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设有若干轴向间隔排列的卡口,所述安装腔的至少两个相对的内壁分别设有一卡件,所述卡件卡入对应的其中一个所述卡口以将所述储物盒连接到所述安装腔。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的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框架,还包括电动车模组,所述箱体框架的底部具有安装腔,所述电动车模组可拆卸连接到所述安装腔。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车模组包括外壳、安装到所述外壳内部的IC控制电路板、电机、电池以及安装到外壳底部的两侧的第二万向轮,所述电机和电池分别与所述IC控制电路板连接,所述IC控制电路板可智能终端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二万向轮与所述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设有若干轴向间隔排列的卡口,所述安装腔的至少两个相对的内壁分别设有一卡件,所述卡件卡入对应的其中一个所述卡口以将所述电动车模组连接到所述安装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IC控制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凹部,所述凹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二万向轮,且凹部内设有压力感应装置,所述压力感应装置与所述IC控制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设有陀螺仪,所述陀螺仪与所述IC控制电路板连接。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该行李箱包括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的底部安装电动车模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操作智能终端的控制APP,将该操作的移动模式的指令发送至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移动模式的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动车模组;
所述电动车模组接收所述移动模式的指令并根据所述移动模式的指令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行李箱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模式包括向前移动和向后移动,所述电动车模组接收所述向前移动的指令并根据所述向前移动的指令向前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行李箱向前移动,所述电动车模组接收所述向后移动的指令并根据所述向后移动的指令向后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行李箱向后移动,所述控制APP的界面设有与所述向前移动、向后移动对应的向前移动按键、向后移动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模式包括向左移动和向右移动,所述电动车模组接收所述向左移动的指令并根据所述向左移动的指令向左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行李箱向左移动,所述电动车模组接收所述向右移动的指令并根据所述向右移动的指令向右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行李箱向右移动,所述控制APP的界面设有与所述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对应的向左移动按键、向右移动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模式包括自动召唤,所述电动车模组接收所述自动召唤的指令并根据所述自动召唤的指令自动向智能终端的位置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行李箱向智能终端的位置移动,所述控制APP的界面设有与所述自动召唤对应的自动召唤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模式包括自动返回,所述电动车模组接收所述自动返回的指令根据所述自动返回的指令自动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带动所述行李箱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所述控制APP的界面设有与所述自动返回对应的自动返回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模式包括自动跟随,所述电动车模组接收所述自动跟随的指令并根据所述自动跟随的指令自动向智能终端方向跟随从而带动所述行李箱自动向智能终端方向跟随,所述控制APP的面设有与所述自动跟随对应的自动跟随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模式包括自由移动,所述电动车模组接收所述自由移动的指令并根据所述自由移动的指令在任意方向自由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行李箱在任意方向自由移动,所述控制APP的界面设有与所述自由移动对应的自由移动按键。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智能终端检测其与所述电动车模组之间的距离信息并在所述控制APP的界面显示所述距离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终端检测其与所述电动车模组之间的距离信息后,若所述距离信息大于预设的距离则发出报警。
本发明的行李箱,将箱体框架与箱面分开生产,更将箱面拆分成可用户自己组装的若干个面板;如此,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原料、技术水准及人工选择在该国家生产该行李箱的哪个部件。有些国家对成品关税高,此时可分别入口箱体框架及箱面于当地组装,无需特别场地,设备,或技术。这除了可应用到每个地区的生产优势,可减低生产成本,也为当地制业作出贡献。此外,面板上装有滚轮组,可以模拟坦克车辆可在不同地面灵活行使,同时瞬间增加载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李箱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行李箱的第一箱面打开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行李箱的第二箱面闭合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行李箱的第二箱面打开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行李箱的使用效果图;
图6是图3所示行李箱的第二箱面翻转180度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行李箱的第二箱面打开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行李箱的面板单元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锁连接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行李箱的连接锁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行李箱的面板单元与索带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李箱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行李箱的第一种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行李箱的第二种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14是图11所示行李箱的第三种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15是图11所示行李箱的衣物箱与箱体框架分开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1所示行李箱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1所示行李箱的储物袋的一种方案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储物袋的另一使用效果图;
图19是图11所示行李箱的储物袋的另一种方案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20是图11所示行李箱的拍摄平台的示意图;
图21是图11所示行李箱的箱体框架底部安装第一万向轮的一种方案的示意图;
图22是图11所示行李箱的箱体框架底部安装的储物盒的示意图;
图23是图11所示行李箱的箱体框架底部安装第一万向轮的另一种方案的示意图;
图24、图25是图11所示行李箱的箱体底部安装平衡车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李箱的示意图;
图27是图26所示行李箱的分解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9是图28所示的智能终端的控制APP界面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0是图28所示的智能终端的控制APP界面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1是图28所示的智能终端的控制APP界面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2是图28所示的智能终端的控制APP界面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框架10,其上设有若干个第一结合部以及若干个第三结合部。第一箱面11,其上设有若干个第二结合部,与第一结合部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第二箱面12,其上设有若干个第四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第一箱面11与第二箱面12中至少一个由若干个面板组成。连接结构,将若干个面板活动连接在一起,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绳或若干个连接锁。若干个滚轮,设置在面板远离箱体框架10的一面上。
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二箱面12由若干个面板组成。若干个面板分别为上面板13、下面板14以及位于上面板13、下面板14之间的若干个面板单元15,连接结构将上面板13、下面板14以及若干个面板单元15活动连接在一起。若干个滚轮16设置在面板单元15远离箱体框架10的一面上。滚轮16至少为两组,分别设置在面板单元15的两侧。滚轮16与第二箱面12的横向轴线平行。
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之间以及第三结合部与第四结合部之间连接的方式有两种方案。
在第一种方案中,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之间以及第三结合部与第四结合部之间都为磁铁连接。具体可以是第一结合部以及第三结合部为铁板,第二结合部以及第四结合部为磁铁,或者是其他磁铁连接的组合。第一结合部、第三结合部分别设置在箱体框架10用于与第一箱面11、第二箱面12接触的接触面上,第二结合部优选地设置在第一箱面11用于与箱体框架10接触的接触面的四个角上,第四结合部优选地设置在上面板、下面板、面板单元用于与箱体框架10接触的接触面的四个角上。
在第二种方案中,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之间以及第三结合部与第四结合部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下:
还是参考图2,第一结合部包括设置在箱体框架10一侧的第一连接件,第二结合部包括设置在第一箱面11一侧的第一铰接部件,第一铰接部件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到第一连接件。即第一箱面11的一侧与箱体框架10的一侧铰接。
第一结合部还包括设置在箱体框架10另一侧的第一锁紧机构,第二结合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箱面11另一侧的第一卡件,第一卡件与第一锁紧机构连接。
本实施例中,箱体框架10上设有两个第一结合部,相应地,第一箱面11上设有两个第二结合部,两个第一结合部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一锁紧机构沿箱体框架10轴向对称分布并分别位于箱体框架10的上端和下端,两个第二结合部的两个第一铰接部件、两个第一卡件173、175沿第一箱面11轴向对称分布并分别位于第一箱面11的上端和下端。其中,位于箱体框架10上端的第一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框架10用于与第一箱面11接触的接触面上端的第一锁孔171、设置在箱体框架10顶部的第一开关172以及设置在第一锁孔171内的第一锁件。第一锁件与第一开关172连接。位于第一箱面11上端的第一卡件173与第一锁孔171配合,第一锁件用于将第一卡件173锁紧。优选地,第一卡件173为U型结构,第一锁件的下端卡设在U型结构内,从而将第一卡件173锁紧。需要打开第一箱面11时,按下第一开关172,第一锁件与第一卡件173分离。
位于箱体框架10下端的第一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框架10用于与第一箱面11接触的接触面下端的第一锁孔174、设置在箱体框架10底部的第一开关以及设置在第一锁孔174内的第一锁件。第一锁件与第一开关连接。位于第一箱面11下端的第一卡件175与第一锁孔174配合,第一锁件用于将第一卡件175锁紧。同样,第一卡件175为U型结构,第一锁件的下端卡设在U型结构内,从而将第一卡件175锁紧。需要打开第一箱面11时,分别按下第一开关172、第一开关174,第一锁件与第一卡件173分离,第一锁件与第一卡件175分离,即可打开第一箱面11。
本实施例中,箱体框架10的顶部位于第一开关172处设有第一密码锁(图中未显示),第一密码锁与第一开关172连接。通过第一密码锁,用户可以设置密码开锁,从而保护行李箱内的物品。
参考图3和图4,第三结合部包括设置在箱体框架10下端的第二连接件,第四结合部包括设置在下面板14下端的第二铰接部件,第二铰接部件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到第二连接件。
第三结合部还包括设置在箱体框架10上端的第二锁紧机构,第四结合部还包括设置在上面板13上端的第二卡件,第二卡件与第二锁紧机构连接。
本实施例中,箱体框架10上设有两个第三结合部,相应地,上面板13、下面板14上分别设有两个第四结合部,两个第三结合部的两个第二连接件、两个第二锁紧机构都沿箱体框架10横向并排设置并位于箱体框架10上端、下端的两侧。两个第四结合部的两个第二铰接部件、两个第二卡件分别沿下面板14、上面板13横向并排设置并位于下面板14下端、上面板13上端的两侧。
其中,位于箱体框架10上端一侧的第二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框架10的用于与上面板13接触的接触面上端的第二锁孔181、设置在箱体框架10顶部的第二开关182以及设置在第二锁孔181内的第二锁件,第二锁件与第二开关182连接,位于上面板上端一侧的第二卡件与第二锁孔181配合,第二锁件用于将第二卡件锁紧。优选地,第二卡件为U型结构,第二锁件的下端卡设在U型结构内,从而将第二卡件锁紧。按下第二开关182,第二锁件与第二卡件分离。
位于箱体框架10上端另一侧的第二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框架10的用于与上面板13接触的接触面上端的第二锁孔183、设置在箱体框架10顶部的第二开关184以及设置在第二锁孔183内的第二锁件,第二锁件与第二开关184连接,位于上面板13上端另一侧的第二卡件与第二锁孔183配合,第二锁件用于将第二卡件锁紧。同样,第二卡件为U型结构,第二锁件的下端卡设在U型结构内,从而将第二卡件锁紧。当需要打开第二箱面12时,分别按下第二开关182、第二开关184,两个第二锁件分别与第二卡件分离,即可打开第二箱面12。
本实施例中,箱体框架10的顶部位于第二开关182处设有第二密码锁(图中未显示),第二密码锁与第二开关182连接。通过第二密码锁,用户可以设置密码开锁,从而保护行李箱内的物品。当然可以理解的,第二密码锁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开关184处,并与第二开关184连接,同样可以达到保护行李箱内的物品。
连接结构将上面板13、下面板14以及若干个面板单元15活动连接在一起的方式有两种实现方案,第一种方案如下:
还是参考图4,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件绳191,两个连接件绳191分别依次穿过若干个面板单元15的两侧,且两个连接件绳191的一端分别与上面板13的两个钩部2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下面板14的两个钩部21可拆卸连接。若干个面板单元15的两侧分别具有供两个连接件绳191穿过的通孔。优选地,连接件绳191为一钢绳,钢绳的两端分别挂接在上面板13的钩部21、下面板14的钩部21,方便拆卸。上面板13和下面板14朝向箱体框架10的一面分别具有凹腔22,凹腔22内设置上述的两个钩部21,且凹腔22上设有凹腔盖23,结构紧凑。
当打开第二箱面12时,面板单元15的滚轮会与地面接触,可以模拟坦克车辆在不同地面灵活行驶,用户可以单脚站在第二箱面12上,如图5所示,直接推着行李箱走;也可以双脚站在第二箱面12上,推着行李滑行,可以轻松地在推拉行李时亦能较快速地移动;用户也可以坐在箱体框架10的顶部,双脚搁置在第二箱面12上,由其他人推着走。当然也可以在第二箱面12上放置其他物品、行李等,这样行李箱相当于一个推车,可以装载更多的物品、行李等,增加了载货量。
当第二箱面12不需要装载其他物品、行李等时,即不需要使用到滚轮16,可以将连接绳191的两端分别从上面板13的钩部21、下面板14的钩部21拆卸下来,将面板单元15设置有若干个滚轮组16的一面翻转180度朝向箱体框架10,如图6所示,再将连接绳191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上面板13的钩部21、下面板14的钩部21,然后将上面板13锁紧在箱体框架10上,如图7所示,这样行李箱的体积就减小了,便于携带,同时可以防止弄脏滚轮16,便于行李箱的清洁。
相邻的两个面板单元15之间通过枢轴连接,因而其中一个面板单元15可以相对另一个面板单元15翻转90度,这样在第二箱面12装载物品、行李等时,翻转的面板单元15可以用于挡住物品、行李等,防止掉落。可根据第二箱面12放置的物品、行李等的实际大小,确定具体要翻转哪个面板单元15,使用灵活。本实施例中,面板单元15的数量为三个。面板单元15的数量可根据行李箱的实际尺寸进行设置。
上面板13的底部设有LED灯(图中未显示),可以用于夜晚、光线暗时的照明,也可以作为一个警告灯使用。
连接结构的第二种方案如下:
参考图8、图9和图10,连接结构包括若干个连接锁192。面板单元15包括第一边151,上面板13的底部、下面板14的顶部以及面板单元15的第一边151都设有第一通孔152。若干个连接锁192分别穿过上面板13的第一通孔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15的第一通孔152、相邻的两个面板单元15的第一通孔152、下面板14的第一通孔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15的第一通孔152,将上面板13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15、相邻的两个面板单元15以及下面板14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15连接在一起。
连接锁192包括连接板193以及可相互扣合的第一U型部194与第二U型部195,连接板192相对的两条边上设有中空管196,用于供第一U型部194与第二U型部195的竖边穿过。若干个连接锁192的连接板193相对的两条边上的中空管196分别穿过上面板13的第一通孔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15的第一通孔152、相邻的两个面板单元15的第一通孔152、下面板14的第一通孔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15的第一通孔152。在具体操作时,以相邻的两个面板单元15为例,先将连接板193相对的两条边上的中空管196分别穿过相邻两个面板单元15上的第一通孔152,然后将第一U型部194与第二U型部195的竖边穿过该中空管196并进行扣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以不设置中空管,则第一U型部194或第二U型部195的竖边穿过连接板193而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52至少为两个,例如是三个,该三个第一通孔152可以均匀分布在上面板13的底部、下面板14的顶部以及面板单元15的第一边151上。
面板单元15包括第二边153,与第一边151相邻,第二边153上设有第二通孔154;还包括索带197,索带197可以放置在箱体框架10内,在使用时,索带197可以穿过位于面板单元15第二边153上的第二通孔154以及设置在箱体框架10与该第二边153平行的边上的第三通孔,这样当可以加强第二箱面12与箱体框架10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其中只有一个面板单元15通过索带197与箱体框架10连接。
当然,连接结构将上面板13、下面板14以及若干个面板单元15连接在一起的实现方案还可以是第三种,例如连接结构为若干个磁性件,若干磁性件将上面板13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15、相邻的两个面板单元15、下面板14及与其相邻的面板单元15连接在一起,拆装方便。
本发明提供的行李箱,其箱体框架10坚固轻巧框架,行李箱具有由多个面板组成的箱面,不需要工具免技术安装。该行李箱商家可应个别国家的优势而生产箱体框架10或面板。例如:中国物料及生产配套完善可生产箱体框架10部分;欧美人工高但机器自动化技术成熟,则生产面板。有些国家对成品关税高,可分别入口主体及模块于当地组装,无需特别场地,设备,或技术。这除了可应用到每个地区的生产优势,可减低生产成本,也为当地制业作出贡献。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1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框架10、第一箱面11和第二箱面。本实施例中,第一箱面11、第二箱面与箱体框架10的结构、连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本发明还包括拉杆24,优选地,拉杆24为两个,平行设置,且分别设置在箱体框架10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现有设计的拉杆设置在第一箱面或第二箱面的一侧,而且都是只有一个,该种设计是因为用户在使用行李箱时,往往都是单手进行操作,但是用户在改变行李箱移动方向(比如拐弯)时,行李箱容易由于重心不稳而翻倒,而且使用者需要较大的腕力去改变行李箱的移动方向。而本发明设计的两个拉杆24,可以使使用者更轻松地改变行李箱的方向。当用户在直线移动行李箱时,亦可以只使用其中一个拉杆24,而把其他拉杆24缩回箱体框架10的侧壁。另外,当拉杆24均缩回箱体框架10的侧壁时,用户可以坐在箱体框架10的顶部休息,如图12所示。用户也可以拉出一个拉杆24做靠背用,如图13所示。用户还可以将拉杆24呈一高一低状态,如图14所示,此时,使用者可以跨坐在两个拉杆24之间,面朝向较高的拉杆24,即一个拉杆24作为扶手,另一个拉杆24作为椅背用。当打开第二箱面12、若干滚轮组16接触地面时,用户可以坐在箱体框架10的顶部,双脚搁置在第二箱面12上,推动其中一个拉杆24使行李箱移动。或者用户单脚站立在第二箱面12上,推动其中一个或两个拉杆24使行李箱移动.
拉杆24包括设置在箱体框架10侧壁的平行的两个拉杆件241及设置在两个拉杆件241顶部的拉杆扶手242。优选地,拉杆件24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可以理解的,拉杆件24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方形等其他形状。拉杆扶手242设有拉杆开关244。
本发明还包括衣物箱25,如图2和图15所示,衣物箱25收容在箱体框架10内,且衣物箱25的开口端朝向第一箱面11。衣物箱25可取出,便于清洁。衣物箱25的两侧设有取手位251,取手位251为两端为半圆的长方形通孔,方便取出衣物箱25。
箱体框架10的两个侧壁分别具有朝上的开口,开口内设有一滑动面板26,滑动面板26可在开口上滑动并与衣物箱25的对应的侧面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27。滑动面板26设有取手位261,取手位261为一圆孔。当将拉杆24拉出时,用户可将手指置于取手位261内并向上拉,即可拉出滑动面板26,这样就可以放置物品到收容空间27了。
参考图16,在另一种替换方案中,拉杆24包括拉杆本体243和拉杆扶手244,拉杆本体243为一板状结构,可增加拉杆24的强度。
参考图17,本发明还包括储物袋28。储物袋28的两侧分别设有侧兜29,侧兜29分别套在两个拉杆24上。储物袋28可用于放置随身包、小包、随身衣物等。
参考图18,本实施例中,储物袋28未设置侧兜29的其中一个面为翻折面30,翻折面30的底边与储物袋28相连,且翻折面30的侧边通过拉链与储物袋28相连。此外,还包括T型带31,T型带31横边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储物袋28的两侧,且T型带31竖边固定在储物袋28的底部,T型带31靠近翻折面30。当翻折面30翻折后,可以形成一个幼童的安全座椅。该翻折面30为硬纸板,而该储物袋28中与翻折面30相对的面则可以采用柔软的面料。
该储物袋28可折叠,折叠后可收容在箱体框架10一侧的收容空间27内。
参考图19,在另一种替换方案中,该储物袋28可用若干弹性带32替换。若干弹性带32套设到两个拉杆24则在拉杆24之间形成一个储物空间,同样可用于放置随身包、小包、随身衣物等。当不用放置随身包、小包、随身衣物等时,若干弹性32带可套设到箱体框架10以及第一箱面11和第二箱面12,用作固定带,用于绑住行李箱。
参考图20,本发明还包括拍摄平台33,拍摄平台33的两侧分别形成水平边331用于搁置到两个拉杆24的拉杆扶手242,拍摄平台33可收容在箱体框架10一侧的收容空间27内。拍摄平台33可以放置较大的相机或摄影机,在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推动行李箱来捕捉拍摄对象,轻松拍摄。拍摄平台33也可以放置一些其他小物品之类。
本实施例中,拍摄平台33的至少一侧的水平边331向下翻折形成竖直翻边332,竖直翻边332与对应的水平边331一起形成卡位用于卡设到对应拉杆24的拉杆扶手242。可以防止拍摄平台33掉落。
拍摄平台33具有放置区337,放置区337的一个角上设有若干顺次间隔排列的L型部件333。放置区337用于放置相机或摄影机等。放置区337的内壁与相邻的L型部件333之间形成第一L型放置槽334,相邻的两个L型部件333之间形成第二L型放置槽335。第一L型放置槽334和第二L型放置槽335都可用于放置手机、数据线等物品。
参考图21,箱体框架10底部的四个角上分别安装第一万向轮34,因而行李箱可在任意方向移动。
参考图22,还包括储物盒37,箱体框架10的底部具有安装腔38,如图21所示。储物盒37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设有若干轴向间隔排列的卡口371,安装腔38的至少两个相对的内壁分别设有一卡件381,卡件381卡入对应的其中一个卡口371以将储物盒37连接到安装腔38。本实施例中,卡口371的数量为三个。储物盒37的高度可以根据放置物品的高度进行调整。具体的方式是,假如卡件381目前是卡入对应的中间的卡口371,若要调低储物盒37的高度,则将卡件381卡入对应的下面一个卡口371,若要调高储物盒37的高度,则将卡件381卡入对应的上面一个卡口371,从而达到调整储物盒37高度的目的。
参考图23,在另一种替换方案中,箱体框架10底部的四个角上不安装第一万向轮34,而在箱体框架10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轮架35,轮架35底部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万向轮34。轮架35的设置可增加第一万向轮34的之间的宽度以及第一万向轮34的高度,可以使行李箱移动更稳定,同时更好的方便用户的乘坐。
参考图24和图25,箱体框架10的底部不安装第一万向轮34,也不安装储物盒37,而安装平衡车36。平衡车36更便于行李箱的移动,移动更安全。当第二箱面12打开供用户站立时,平衡车36的设置可以使用户更容易站立,更安全,更容易移动行李箱。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26和图2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框架10、第一箱面和第二箱面12。本实施例中,第一箱面、第二箱面12与箱体框架10的结构、连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箱体框架10底部的四个角上安装第一万向轮34;或者箱体框架10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轮架35,轮架35底部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万向轮34,如图23所示。
本发明还包括电动车模组39,箱体框架10的底部具有安装腔38,电动车模组39可拆卸连接到安装腔38。
具体的,电动车模组39包括外壳391、安装到外壳391内部的IC控制电路板、电机、电池以及安装到外壳391底部的两侧的第二万向轮392。电机和电池分别与IC控制电路板连接,IC控制电路板可与智能终端进行无线通信连接。第二万向轮392与电机连接且第二万向轮392的底部与第一万向轮34的底部平齐。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控制电动车模组39的移动及移动方向,从而带动行李箱移动,这样用户只需使用很小的力便可推动很重的行李箱,方便使用。当用户与行李箱间隔一定距离时,也可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控制行李箱朝用户移动。IC控制电路板可通过如蓝牙无线方式与智能终端进行通信连接,智能终端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也可以是一个遥控器,例如对于运动人士来说该遥控器可以固定在网球或羽毛球拍上。
外壳391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设有若干轴向间隔排列的卡口393,安装腔38的至少两个相对的内壁分别设有一卡件381,卡件381卡入对应的其中一个卡口393以将电动车模组39连接到安装腔38。本实施例中,卡口393的数量为三个。不同的行李箱,其第一万向轮34与箱体框架10底部的高度会不一样,该种设计可以调整电动车模组39的高度,从而使第二万向轮392的底部始终保持与第一万向轮34的底部平齐。具体的操作时,假如卡件381目前是卡入对应的中间的卡口393,若要调低电动车模组39的高度,则将卡件381卡入对应的下面一个卡口393,若要调高电动车模组39的高度,则将卡件381卡入对应的上面一个卡口393,从而可达到调整电动车模组39的高度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外壳391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距离传感器(图中未显示),距离传感器与IC控制电路板连接。优选地,外壳391底部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一个距离传感器。当行李箱向一个方向移动时,距离传感器可实时探测用户的步伐,当探测到用户保持规律移动时,发送用户的步伐信息至IC控制电路板,IC控制电路板经过数据分析后控制电机的转动,电机控制第二万向轮392和用户一样的速度和方向移动,这时,用户可以不必再推动行李箱,行李箱会保持和用户一样的速度和方向移动。当距离传感器探测到用户的步伐停下时,会发送用户的步伐停下信息至IC控制电路板,IC控制电路板经过数据分析后控制电机停下,电机控制第二万向轮392停下,行李箱停止移动。
本实施例中,外壳391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凹部394,凹部394用于安装第二万向轮392,且凹部394内设有压力感应装置(图中未显示),压力感应装置与IC控制电路板连接。当用户推动行李箱移动时,电动车模组39两侧的第二万向轮392的压力会不一样,即远离用户那一侧的电动车模组39的第二万向轮392的压力会大于靠近用户那一侧的电动车模组39的第二万向轮392的压力。这时,压力感应装置会感应到电动车模组39两侧的第二万向轮392的压力大小并发送至IC控制电路板,经过IC控制电路板数据分析后根据压力差控制电机转动,电机控制第二万向轮392朝压力大的方向移动,这样可以更加轻松推动行李箱。
本实施例中,外壳391内设有陀螺仪,陀螺仪与IC控制电路板连接。陀螺仪可以用于感应行李箱的倾斜角度。当行李箱倾向一侧时,陀螺仪会感应到行李箱的倾斜角度并发送倾斜角度信息至IC控制电路板,经IC控制电路板数据分析后控制电机转动,电机控制第二万向轮392转动至与行李箱的一侧垂直的位置,并朝行李箱倾向的一侧移动,这样可以防止行李箱倒下,并使用户轻松推动行李箱移动。
第四实施例
参考图2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该行李箱包括箱体框架、第一箱面和第二箱面,本实施例中,第一箱面、第二箱面与箱体框架的结构、连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箱体框架的底部安装电动车模组,箱体框架的底部与电动车模组的安装方式以及电动车模组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智能终端可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可以佩戴在用户的手腕上,也可以是一个遥控器,例如对于运动人士来说该遥控器可以固定在网球或羽毛球拍上。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操作智能终端的控制APP,将该操作的移动模式的指令发送至服务器;
S2、服务器将移动模式的指令发送至电动车模组;
S3、电动车模组接收移动模式的指令并根据移动模式的指令进行移动从而带动行李箱移动。
参考图29,为智能终端的控制APP的界面61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智能终端为手机60。移动模式包括向前移动、向后移动、自动召唤、自动返回和自动跟随。电动车模组接收向前移动的指令并根据向前移动的指令向前移动从而带动行李箱向前移动,电动车模组接收向后移动的指令并根据向后移动的指令向后移动从而带动行李箱向后移动,控制APP的界面61设有与向前移动、向后移动对应的向前移动按键62、向后移动按键63,例如向前移动按键62上用英文字母GO或front标识,向后移动按键63上用英文字母BACK标识。电动车模组接收自动召唤的指令并根据自动召唤的指令自动向智能终端的位置移动从而带动行李箱向智能终端的位置移动,控制APP的界面61设有与自动召唤对应的自动召唤按键64,例如自动召唤按键64上用英文字母auto summon标识。电动车模组接收自动返回的指令并根据自动返回的指令自动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带动行李箱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控制APP的界面61的设有与自动返回对应的自动返回按键65,例如自动返回按键65上用英文字母auto return标识。电动车模组接收自动跟随的指令并根据自动跟随的指令自动向智能终端方向跟随从而带动行李箱自动向智能终端方向跟随,控制APP的界面61设有与自动跟随对应的自动跟随按键66,例如自动跟随按键66上用英文字母auto follow标识。向前移动按键62、向后移动按键63、自动召唤按键64、自动返回按键65、自动跟随按键66在控制APP的界面61合理的分布。
通过按下或触摸控制APP的界面61上对应的移动模式的按键,则发送相应的移动模式的指令至服务器,从而电动车模组接收到移动模式的指令后进行相应的移动从而带动行李箱移动。比如,若要使行李箱向前移动,则按下或触摸控制APP的界面61的向前移动按键62,发送向前移动的指令至服务器,服务器将向前移动的指令发送至电动车模组,电动车模组接收向前移动的指令并根据向前移动的指令向前移动从而带动行李箱向前移动。
当电动车模组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时,若倾斜智能终端,则电动车模组在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的同时向智能终端倾斜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行李箱向前或向后移动的同时沿智能终端倾斜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智能终端检测其与电动车模组之间的距离信息并在控制APP的界面61显示距离信息,检测距离信息可通过蓝牙检测模块检测。智能终端检测其与电动车模组之间的距离信息后,若距离信息大于预设的距离则发出报警。本实施例中,预设的距离为10米。若智能终端检测其与电动车模组之间的距离超过10米,则在控制APP的界面61的显示警报,以提醒用户。控制APP的界面61显示距离信息和显示警报都通过控制APP的界面61的显示单元67显示,距离信息例如用EV distance:>10m标识,显示警报例如用红色的英文字母ALARM标识。
控制APP还包括快门控制模式,通过快门控制模式可以快门控制行李箱上的另一部智能终端或行李箱上的相机。用户操作智能终端的控制APP发送快门控制的指令至服务器,服务器将快门控制的指令发送至另一部智能终端或相机,另一部智能终端或相机接收快门控制的指令后进行快门动作。控制APP的界面61设有与快门控制对应的快门控制按键68,例如快门控制按键68为圆形按键。控制APP的界面61的各按键当然也可以用中文或其他文字来标识,以适应不同语言文字的需要。
参考图30,为智能终端的控制APP的界面61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移动模式不包括向前移动和向后移动,移动模式包括自由移动。电动车模组接收自由移动的指令并根据自由移动的指令在任意方向自由移动从而带动行李箱在任意方向自由移动,控制APP的界面61设有与自由移动对应的自由移动按键69。本实施例中,自由移动按键69为一圆形区域。用户将手指触摸并在控制APP的界面61的圆形区域内自由移动,发送自由移动的指令至服务器,服务器将自由移动的指令发送至电动车模组,电动车模组接收自由移动的指令并根据自由移动的指令在任意方向自由移动从而带动行李箱在任意方向自由移动。
参考图31,为智能终端的控制APP的界面61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移动模式还包括向左移动和向右移动,电动车模组接收向左移动的指令并根据向左移动的指令向左移动从而带动行李箱向左移动,电动车模组接收向右移动的指令并根据向右移动的指令向右移动从而带动行李箱向右移动,控制APP的界面61设有与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对应的向左移动按键71、向右移动按键72,例如向左移动按键71上用英文字母left标识,向右移动按键72上用英文字母right标识,向前移动按键73上用英文字母front标识,向后移动按键74上用英文字母back标识。向前移动按键73、向后移动按键74、向左移动按键71和向右移动按键72分布在一个方形平面内。
参考图32,为智能终端的控制APP的界面77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智能手环76或智能手表76,可佩戴在手腕75上。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移动模式包括自动召唤和自动返回。控制APP的界面77设有与自动召唤和自动返回对应的自动召唤按键78和自动返回按键79,例如自动召唤按键78上用英文字母auto summon标识,自动返回按键79上用英文字母auto return标识。其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框架,其上设有若干个第一结合部以及若干个第三结合部;
第一箱面,其上设有若干个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一结合部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第二箱面,其上设有若干个第四结合部,与所述第三结合部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箱面由若干个面板组成;
连接结构,将所述若干个面板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绳;
若干个滚轮,设置在所述面板远离所述箱体框架的一面上;
所述若干个面板分别为上面板、下面板以及位于上面板、下面板之间的若干个面板单元,所述两个连接绳分别依次穿过所述若干个面板单元的两侧,且两个连接绳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面板的两个钩部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下面板的两个钩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若干个滚轮设置在所述面板单元远离所述箱体框架的一面上;
所述上面板的底部设有LED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以及第三结合部为铁板,所述第二结合部以及第四结合部为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一侧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结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箱面一侧的第一铰接部件,所述第一铰接部件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另一侧的第一锁紧机构,所述第二结合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箱面另一侧的第一卡件,所述第一卡件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的第一锁孔、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的第一开关以及设置在第一锁孔内的第一锁件,所述第一锁件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卡件与所述第一锁孔配合,所述第一锁件用于将第一卡件锁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框架上位于所述第一开关处设有第一密码锁,所述第一密码锁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结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下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四结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面板下端的第二铰接部件,所述第二铰接部件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结合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上端的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四结合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面板上端的第二卡件,所述第二卡件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上端的第二锁孔、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顶部的第二开关以及设置在第二锁孔内的第二锁件,所述第二锁件与所述第二开关连接,所述第二卡件与所述第二锁孔配合,所述第二锁件用于将第二卡件锁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框架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关处设有第二密码锁,所述第二密码锁与所述第二开关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面板单元的两侧分别具有供所述两个连接绳穿过的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朝向所述箱体框架的一面分别具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所述两个钩部,所述凹腔上设有凹腔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两个面板单元之间通过枢轴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至少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面板单元的两侧;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二箱面的横向轴线平行。
CN201710004517.1A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行李箱及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832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6174.1A CN109077411B (zh)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行李箱
CN201810827418.8A CN109008123A (zh)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行李箱
CN201810827377.2A CN108926095A (zh)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HK16100241.9A HK1211410A2 (zh) 2016-01-11 2016-01-11 種行李箱
HK16100241.9 2016-01-1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27418.8A Division CN109008123A (zh)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行李箱
CN201810826174.1A Division CN109077411B (zh)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行李箱
CN201810827377.2A Division CN108926095A (zh)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3258A CN106983258A (zh) 2017-07-28
CN106983258B true CN106983258B (zh) 2019-12-03

Family

ID=55963549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2617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77411B (zh)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行李箱
CN201810827418.8A Pending CN109008123A (zh)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行李箱
CN20171000451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83258B (zh)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行李箱及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
CN201810827377.2A Pending CN108926095A (zh)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2617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77411B (zh)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行李箱
CN201810827418.8A Pending CN109008123A (zh)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行李箱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27377.2A Pending CN108926095A (zh) 2016-01-11 2017-01-04 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4) CN109077411B (zh)
AU (1) AU2017200166A1 (zh)
HK (1) HK1211410A2 (zh)
WO (1) WO20171221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3581A (zh) * 2017-07-06 2017-11-07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伴随旅行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WO2020140255A1 (en) * 2019-01-04 2020-07-09 Lingdo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Smart luggage system with camera installed in pull rod
CN110269346B (zh) * 2019-05-06 2021-06-18 南通喜腾箱包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爬楼行李箱
CN110549352B (zh) * 2019-09-30 2023-09-26 深圳银星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行李搬运方法及智能集成模块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1676U (zh) * 1992-01-04 1992-08-05 曾勇 折叠式多用旅行箱
CN2405464Y (zh) * 1999-12-15 2000-11-15 卓秀绒 行李箱
CN202060201U (zh) * 2011-05-20 2011-12-07 沛恩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行李箱结构
CN103584434A (zh) * 2013-10-16 2014-02-19 平湖市利群箱包有限公司 一种有凹陷条和密码锁的拉杆箱
CN203934784U (zh) * 2014-07-07 2014-11-12 瑞安市华冠箱包皮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箱包
CN104146467A (zh) * 2014-08-11 2014-11-19 江苏艾倍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定位的旅行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01152U (en) * 1994-01-18 1997-03-21 Samsonite Corp Retractable auxiliary luggage attachment mechanism and method
CN101579165A (zh) * 2009-06-25 2009-11-18 阮红菊 一种带有滑轮爬楼机构的旅行箱
CN201888380U (zh) * 2010-08-10 2011-07-06 贺礼 自行式旅行箱
CN202154192U (zh) * 2011-07-26 2012-03-07 无锡爱睿芯电子有限公司 多功能行李箱
CN203105980U (zh) * 2013-02-22 2013-08-07 杨文韬 一种旅行箱
CN203105983U (zh) * 2013-02-22 2013-08-07 杨文韬 一种行李箱
CN203217408U (zh) * 2013-04-15 2013-09-25 上海电机学院 自动跟随小车及自动跟随行李箱
KR20150136151A (ko) * 2014-05-26 2015-12-07 박창수 여행용 가방
CN204070961U (zh) * 2014-09-29 2015-01-07 胡文红 电动旅行箱平衡车
CN104433078A (zh) * 2014-11-29 2015-03-25 王玉林 一种智能体感电动旅行箱
CN104433113A (zh) * 2014-12-06 2015-03-25 深圳市卓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助力代步行李箱
CN204317762U (zh) * 2014-12-17 2015-05-13 杨永强 一种可骑乘双轮平衡式电动行李箱
CN104494749B (zh) * 2014-12-25 2016-09-21 东莞市乐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自平衡式双轮车
CN204409872U (zh) * 2015-02-09 2015-06-24 张斌 一种新型行李箱
CN204617313U (zh) * 2015-03-10 2015-09-09 深圳市汇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助力行李箱
CN104886901A (zh) * 2015-05-25 2015-09-09 俞金慧 一种空间可变式行李箱
CN204930660U (zh) * 2015-08-21 2016-01-06 中山市京之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丢失的箱包
CN105216887A (zh) * 2015-09-28 2016-01-06 苑雪山 一种便携式遥控代步跟随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1676U (zh) * 1992-01-04 1992-08-05 曾勇 折叠式多用旅行箱
CN2405464Y (zh) * 1999-12-15 2000-11-15 卓秀绒 行李箱
CN202060201U (zh) * 2011-05-20 2011-12-07 沛恩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行李箱结构
CN103584434A (zh) * 2013-10-16 2014-02-19 平湖市利群箱包有限公司 一种有凹陷条和密码锁的拉杆箱
CN203934784U (zh) * 2014-07-07 2014-11-12 瑞安市华冠箱包皮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箱包
CN104146467A (zh) * 2014-08-11 2014-11-19 江苏艾倍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定位的旅行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11410A2 (zh) 2016-05-20
CN109008123A (zh) 2018-12-18
CN108926095A (zh) 2018-12-04
AU2017200166A1 (en) 2017-07-27
CN109077411A (zh) 2018-12-25
CN109077411B (zh) 2020-10-09
WO2017122102A1 (zh) 2017-07-20
CN106983258A (zh) 2017-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3258B (zh) 一种行李箱及智能终端控制行李箱移动的方法
CN10810777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实现的共享智能雨伞及其应用系统
CN106724919B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烧烤装置
CN205845194U (zh) 一种充电宝租赁装置
CN207123902U (zh) 共享充电宝存取装置
CN207976960U (zh) 智能快递柜
CN109349779B (zh) 一种书包及其防盗系统
CN105762881A (zh) 一种带有摇表器的多功能充电装置
CN106782075B (zh) 一种电子信息显示设备
CN206771870U (zh) 智能冰箱的内部结构
CN206117226U (zh) 充电座及充电套装
CN205547727U (zh) 一种基于蓝牙定位的自动跟踪行李箱
CN104873000B (zh) 一种人体工程教学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7242775U (zh) 一种用于餐厅自动服务的送单送餐系统
CN205757869U (zh) 一种拉杆箱
CN109017958A (zh) 一种共享婴儿车
CN205873029U (zh) 悬臂垂直循环货柜
CN209579525U (zh) 一种用于缝隙找物取物装置
CN209351522U (zh) 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后门与侧门的连接机构
CN208842458U (zh) 一种共享婴儿车
CN203913769U (zh) 一种多功能的可爬梯行李箱
CN208623360U (zh) 一种水利系统轨道式自动监控装置
CN208425808U (zh) 一种用于商场的多功能导购展示架
CN206414070U (zh) 一种国际贸易展示柜
CN204949876U (zh) 可挂物品的拉杆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