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1252A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1252A
CN106981252A CN201710413667.8A CN201710413667A CN106981252A CN 106981252 A CN106981252 A CN 106981252A CN 201710413667 A CN201710413667 A CN 201710413667A CN 106981252 A CN106981252 A CN 106981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public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control circuit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136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81252B (zh
Inventor
李元行
陈国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1366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812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1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1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81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12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多个公共电极;2kn根引线,引线与公共电极通过多个过孔电连接,每个公共电极与2k根引线电连接,k为自然数;其中,以所述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为对称轴,所述多个过孔呈轴对称的方式分布。本发明与每个公共电极电连接的引线关于该公共电极的中心线轴对称,由于同一公共电极行上的每个公共电极,其过孔和引线的设置方式近似,均在公共电极的相同区域内,使得在公共电极行的延伸方向上,公共电极两个侧边的电位相同,即确保了同一公共电极行中的相邻的公共电极边界区域的电位相同,提高了公共电极不同区域电位的均一化,减少甚至消除了显示画面上的竖纹,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将公共电极层分割成了多个公共电极,以将该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其中,每个公共电极都通过一条引线与驱动芯片电连接,以接收驱动芯片输出的公共电压信号和触控信号。
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在显示过程中,显示画面上会出现竖纹,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减少了显示画面上的竖纹,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边框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多个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以m行×n列的方式呈阵列式排布,m和n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
2kn根引线,所述引线与所述公共电极通过多个过孔电连接,每个所述公共电极与2k根引线电连接,k为自然数;
其中,以所述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为对称轴,所述多个过孔呈轴对称的方式分布,所述对称轴与该公共电极所在的公共电极列的延伸方向平行;对于每个公共电极,以所述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为界,位于所述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一侧的过孔为第一过孔,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中心线另一侧的过孔为第二过孔;对于每个公共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过孔的引线为第一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过孔的引线为第二引线。
优选的,对于第i列公共电极列内的1~m/2行的第一公共电极组和第i列公共电极列内的m/2~m行的第二公共电极组,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组的第一过孔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列的中心线的第一侧,且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组的第一过孔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列的中心线的第二侧,其中,1≤i≤n。
优选的,所述第i+1列公共电极列中的第一过孔与第i列公共电极列的第一过孔的分布方式相同。
优选的,对于第i列公共电极列和第i+1列公共电极列,以所述第i列公共电极列中和第i+1列公共电极列的边界线为对称轴,所述第i列公共电极列中的第一过孔与第i+1列公共电极列的第一过孔呈轴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引线之间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所述公共电极的材料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以使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引线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引线之间的第一绝缘层;
位于所述公共电极背离所述引线一侧的像素电极;
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第二绝缘层;
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子过孔、第二子过孔、第三子过孔和第四子过孔,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五子过孔和第六子过孔,所述第一子过孔和所述第二子过孔与所述公共电极连通,所述第三子过孔与所述第五子过孔连通至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四子过孔与所述第六子过孔连通至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一过孔包括所述第一子过孔、第三子过孔和第五子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包括所述第二子过孔、第四子过孔和第六子过孔;
与所述像素电极同层设置的导电材料穿过所述第一子过孔和第二子过孔与所述公共电极电连接,且与所述像素电极同层设置的导电材料穿过所述第三子过孔和第五子过孔与所述第一引线电连接,与所述像素电极同层设置的导电材料穿过所述第四子过孔与所述第六子过孔所述第二引线电连接,以使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引线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引线的设置方式为:在所述引线所在的导电层上,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连接公共电压,且所述第一引线和/或第二引线在经过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极的过孔后终止,且所述第一引线和/或第二引线的第二端在其终止处悬空设置。
优选的,所述引线的设置方式为:在所述引线所在的导电层上,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连接公共电压,且所述第一引线和/或所述第二引线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一引线和/或第二引线在经过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极的过孔后中断。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kn根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或者,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驱动芯片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相对的两侧边。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一开关、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一公共信号线;
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kn根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引线的设置方式为:在所述引线所在的导电层上,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连接公共电压,且所述第一引线连续的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
此时,所述第二引线的设置方式为:
所述第二引线在经过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极的过孔后终止,且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二端在其终止处悬空设置;
或者,所述第二引线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且所述第二引线在经过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极的过孔后中断;
或者,所述第二引线连续的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kn根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二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一开关、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一公共信号线;
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kn根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以及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均连续的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时,所述驱动芯片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且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kn根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二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或者,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相对的两侧边。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时,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对侧;
或者,当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相对的两侧边时,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
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顶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驱动芯片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底端。
优选的,k=1。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阶段包括显示时段和触控时段,在所述触控时段,所述多个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多个过孔,使该显示面板上的每个公共电极至少电连接两根引线,以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多个过孔呈轴对称的方式分布,也就是说,与每个公共电极电连接的引线关于该公共电极的中心线轴对称,由于同一公共电极行上的每个公共电极,其过孔和引线的设置方式近似,均在公共电极的相同区域内,使得在公共电极行的延伸方向上,公共电极两个侧边的电位相同,即确保了同一公共电极行中的相邻的公共电极边界区域的电位相同,提高了公共电极不同区域电位的均一化,减少甚至消除了显示画面上的竖纹,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显示面板中,同一公共电极行中,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过孔位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两个公共电极上的横向电位的变化曲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同一公共电极行中,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过孔位置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两个公共电极上的横向电位的变化曲线;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中,显示画面会出现竖纹,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发明人发现,显示画面出现竖纹的原因在于,在垂直于引线延伸的方向上(以下简称横向),自与引线电连接的过孔处延伸,公共电极上的电位会随着与过孔距离的增大而逐渐衰减。
具体的,参考图1-图3,图1为现有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边框区域,显示区域上设置有多个公共电极11,以及与多个公共电极11电连接的多根引线13,引线13通过过孔12与公共电极11电连接,在垂直于显示区域的方向上,过孔12的投影落在公共电极12所在区域上,边框区域设置有驱动芯片14,用来控制公共电极的工作状态。
图2为同一公共电极行中,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11a、11b的过孔位置的俯视图,以公共电极11a、11b的过孔设置于公共电极的左侧为例,图3为图2中的两个公共电极上的横向电位的变化曲线。图2和图3中,以公共电极行的延伸方向为X轴,以公共电极左侧为X轴原点,Vn是公共电极11a左侧边缘的电位,Vn’是公共电极11a右侧边缘的电位,Vn+1是公共电极11b左侧边缘的电位,Vn+1’是公共电极11b右侧边缘的电位。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同一个公共电极上的不同位置的电位是不同的,由于公共电极本身的阻抗较大,导致距离过孔和引线越远的位置,电位就会越低,由于公共电极上电位的这种横向差异,使得同一公共电极行中,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之间,二者交界的边界处的电位大小差别较大,从而导致显示画面存在灰阶的差异,即显示画面中出现竖纹等,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阶段包括显示区域和边框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以m行×n列的方式呈阵列式排布,m和n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
2kn根引线,所述引线与所述公共电极通过设置于所述公共电极上的多个过孔电连接,每个所述公共电极与2k根引线电连接,k为自然数;
其中,以所述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为对称轴,所述公共电极上的多个过孔呈轴对称的方式分布,所述对称轴与该公共电极所在的公共电极列的延伸方向平行;对于每个公共电极,以所述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为界,位于所述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一侧的过孔为第一过孔,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中心线另一侧的过孔为第二过孔;对于每个公共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过孔的引线为第一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过孔的引线为第二引线。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多个过孔,使该显示面板上的每个公共电极至少电连接两根引线,以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多个过孔呈轴对称的方式分布,也就是说,与每个公共电极电连接的引线关于该公共电极的中心线轴对称,由于同一公共电极行上的每个公共电极,其过孔和引线的设置方式近似,均在公共电极的相同区域内,使得在公共电极行的延伸方向上,公共电极两个侧边的电位相同,即确保了同一公共电极行中,相邻的公共电极边界区域的电位相同,提高了公共电极边界区域电位的均一化,减少甚至消除了显示画面上的竖纹,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边框区域,该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多个公共电极21,所述公共电极21以m行×n列的方式呈阵列式排布,m和n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
2kn根引线23,所述引线23与所述公共电极21通过多个过孔22电连接,每个所述公共电极21与2k根引线电连接,k为自然数。图4中仅以k=1,即每个公共电极电连接2根引线为例进行说明。
此外,该显示面板还包括控制电路24和驱动芯片25,用于控制公共电极的工作状态。
其中,以所述公共电极21的中心线20(如图4中虚线所示)为对称轴,所述多个过孔22呈轴对称的方式分布,该对称轴与该公共电极所在的公共电极列的延伸方向平行。
对于每个公共电极,以所述公共电极的中心线20为界,位于所述公共电极的中心线20一侧的过孔为第一过孔221,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中心线20另一侧的过孔为第二过孔222;对于每个公共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过孔221的引线为第一引线231,电连接所述第二过孔222的引线为第二引线232。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每个公共电极而言,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过孔221和第二过孔222的数量,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均可以为任意多个,本实施例中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的数量相同,二者为以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为对称轴,以轴对称的方式排布,其中,图4中仅以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均为两个为例进行说明。
并且,对于同一列的公共电极而言,同一列的公共电极的中心线重叠,如图4中所示,但同一列的公共电极中,并非每个公共电极的第一过孔均位于中心线20的同一侧,相应的,也并非每个公共电极的第二过孔均位于中心线20的同一侧。也就是说,在同一列的公共电极中,一部分公共电极的第一过孔可以位于中心线20的一侧,另一部分公共电极的第一过孔位于中心线的另一侧,相应的,第二过孔与第一过孔轴对称设置。
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对于第i列公共电极列内的1~m/2行的第一公共电极组和第i列公共电极列内的m/2~m行的第二公共电极组,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组的第一过孔221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列的中心线20的第一侧,且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组的第一过孔221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列的中心线20的第二侧,其中,1≤i≤n。相应的,第一公共电极组的第二过孔222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列的中心线20的第二侧,且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组的第二过孔222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列的中心线20的第一侧。以图4中的中心线20的左侧为第一侧,中心线20的右侧为第二侧为例。
也就是说,同一列公共电极列中,第一过孔的连线2210和第二过孔的连线2220呈交叉状态。需要说的是,第一过孔的连线2210和第二过孔的连线2220仅是用来示意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大概位置和排布趋势,并非严格的将同一公共电极列中的第一过孔或第二过孔连接起来,如图4所示,第一过孔的2210和第二过孔的连线2220上并未真正连接有多个第一过孔或第二过孔。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于一个显示面板来说,公共电极行和公共电极列的数量很多,对于第一公共电极组和第二公共电极组的划分方式来说,两个公共电极组中包含的公共电极行的数量并非严格相等,并且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公共电极行的数量为奇数还是偶数。如公共电极行的数量为偶数,则两个公共电极组中包含的公共电极行的数量可以相同,此时,第一过孔的连线2210和第二过孔的连线2220的交点可大致位于两个公共电极组的交界处;如公共电极行的数量为奇数,则两个公共电极组中包含的公共电极行的数量可以不同,此时,此时,第一过孔的连线2210和第二过孔的连线2220的交点可大致位于第(m+1)/2个公共电极行中的公共电极处。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同一公共电极列上的过孔的连线也同样与公共电极列的延伸方向呈一定角度倾斜,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同一公共电极列中的公共电极均能够在同一金属层上,通过引线与控制电路或驱动芯片电连接,并确保连接同一公共电极列的引线能够错开,避免引线间的相互影响。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过孔的连线2210和第二过孔的连线2220呈交叉状态,也是为了满足在同一金属层上,确保同一公共电极列中的公共电极均能够通过第一引线231或第二引线232,与控制电路或驱动芯片电连接。
对于相邻的两列公共电极列来说,第一过孔(或第二过孔)的分布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相邻的两列公共电极列中,第一过孔(或第二过孔)的分布方式相同时,即第i+1列公共电极列中的第一过孔与第i列公共电极列的第一过孔的分布方式相同,相应的,第i+1列公共电极列中的第二过孔与第i列公共电极列的第二过孔的分布方式相同,此时,在整个显示区域上,多个第一过孔的连线2210相互平行,多个第二过孔的连线2220相互平行。
以图1中的过孔排列为例,现有技术中相邻公共电极列上的过孔的连线相互平行,而本实施例中,相较于图1中的现有技术来说,在每个公共电极对应的区域,增加了第二过孔,从而使位于同一公共电极行的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交界区域的电位相同或相近,减少了显示过程中的竖纹。
当相邻的两列公共电极列中,第一过孔(或第二过孔)的分布方式不同时,即第i+1列公共电极列中的第一过孔与第i列公共电极列的第一过孔的分布方式不同,即,对于第i列公共电极列和第i+1列公共电极列,以所述第i列公共电极列和第i+1列公共电极列的边界线为对称轴,所述第i列公共电极列中的第一过孔与第i+1列公共电极列的第一过孔呈轴对称分布。此时,在整个显示区域上,多个第一过孔的连线2210为多个连续的W形,同样的,多个第二过孔的连线2220也为多个连续的W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公共电极的电位均衡,过孔并非直接穿透公共电极,而是位于公共电极的上方或下方的绝缘层上。本实施例中关于过孔的设置方式,即公共电极与引线电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常用的有图7和图8中所示的两种,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为通过设置于公共电极与引线之间的绝缘层上的过孔,直接实现公共电极与引线电连接的方式,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由下到上依次包括:
基板101,基板101通常为玻璃基板;
设置于基板101表面上的缓冲层102,缓冲层102为绝缘材料;
设置于缓冲层102表面上的半导体层108,便于后续形成薄膜晶体管;
设置于半导体层108表面上的第一介质层103;
设置于介质层103表面上的栅极109;
设置于栅极109表面上的第二介质层104;
设置于第二介质层104表面上的源极110和漏极111;
设置于源极110和漏极111表面上的平坦化层105,平坦化层105也为绝缘材料;
设置于平坦化层105表面上的触控走线层,该触控走线层上具有多根引线,所述多根引线包括多根第一引线114和多根第二引线115;
设置于触控走线层表面上的第一绝缘层106,该第一绝缘层106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过孔117和所述第二过孔118;
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06表面上的公共电极层,该公共电极层上包括多个公共电极116。在沉积公共电极材料过程中,公共电极材料穿过第一过孔117,使得公共电极106与第一引线114电连接,公共电极材料穿过第二过孔118,使得公共电极106与第二引线115电连接,即,通过第一过孔117和第二过孔118,以使所述公共电极106与触控电极层上的引线电连接。
此外,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公共电极层表面上的第二绝缘层107,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07表面上的像素电极112,像素电极112通过穿透第二绝缘层107、第一绝缘层106及平坦化层105的第三过孔113,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111电连接,由薄膜晶体管的漏极111为像素电极提供数据驱动信号。
图7中仅以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在触控走线层上方的情况进行举例说明,对于公共电极层设置于触控走线层下方的显示面板,只要是通过位于公共电极和引线之间的绝缘层上的过孔,来实现公共电极与引线电连接,也同样落入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的连接方式,在形成第一过孔117和第二过孔118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次光刻和刻蚀工艺,在形成第三过孔113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次光刻和刻蚀工艺。
如图8所示,为采用跨桥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公共电极与引线电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绝缘层107上设置有第一子过孔119、第二子过孔120、第三子过孔121和第四子过孔122,所述第一绝缘层106上设置有第五子过孔123和第六子过孔124,所述第一子过孔119和所述第二子过孔120位于公共电极116正上方,与所述公共电极116连通,所述第三子过孔121与所述第五子过孔123连通至所述第一引线114,所述第四子过孔122与所述第六子过孔124连通至所述第二引线115。
与所述像素电极112同层设置的导电材料穿过所述第一子过孔119和第二子过孔120与所述公共电极116电连接,且与所述像素电极112同层设置的导电材料穿过所述第三子过孔121和第五子过孔123与所述第一引线114电连接,与所述像素电极112同层设置的导电材料穿过所述第四子过孔122与所述第六子过孔124所述第二引线电115连接,以使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引线电连接。
也就是说,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的结构为跨桥结构,其中,第一过孔包括所述第一子过孔119、第三子过孔121、第五子过孔123,以及与像素电极112同层设置且与像素电极112材料相同的第一连接部125,所述第二过孔包括所述第二子过孔120、第四子过孔122、第六子过孔124,以及与像素电极112同层设置且与像素电极112材料相同的第二连接部126,第一连接部125和第二连接部126与像素电极在同一光刻下形成。
图8中的显示面板结构中,第一子过孔119、第三子过孔121、第五子过孔123、第二子过孔120、第四子过孔122、第六子过孔124,以及第三过孔113,可以在同一光刻-刻蚀过程中形成,即在形成第二绝缘层107之后,使用一个光罩,进行一次光刻和刻蚀过程,即可形成这些过孔。也就是说,图8中采用跨桥结构实现公共电极和引线电连接的方式,相较于图7,节省了一个光罩,以及一次光刻-刻蚀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走线层中的引线多采用金属材料,因此,引线在基板上的投影均与位于像素电极间的黑色矩阵在基板上的投影重合,即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引线被黑色矩阵遮挡。
下面结合控制电路和驱动芯片,对本实施例中引线的设置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控制电路24,所述第一控制电路24与kn根所述第二引线232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21提供公共电压;
驱动芯片25,所述驱动芯片25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231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21提供公共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控制电路24包括多个第一开关M1、第一控制信号线242和第一公共信号线241。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M1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242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M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241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kn根所述第二引线232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驱动芯片25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242、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241、kn根所述第一引线231的第一端电连接,以通过第一控制线242和第一公共信号线241为第二引线232提供公共电压,并通过第二引线232将该公共电压传递给公共电极21,并直接由驱动芯片25为第一引线231提供公共电压,并通过第一引线231将该公共电压传递给公共电极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引线231和第二引线232均可以直接与驱动芯片25电连接,由驱动芯片统一为第一引线231和第二引线232提供公共电压,但这样设置会导致直接与驱动芯片25电连接的引线过多,增加了驱动芯片引线连接区域的工艺复杂度。因此,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第一控制电路24,由第一控制电路24为第二引线提供公共电压,而驱动芯片仅需引出两根导线(即第一公共信号线和第一控制信号线)即可,从而降低了驱动芯片引线连接区域的工艺复杂度。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24与所述驱动芯片25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相对的两侧边(如图4所示)。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电路24与所述驱动芯片25可以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即将第一控制电路24设置在驱动芯片25的绑定区,以利于窄边框设计,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理论上,对于多根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来说,只要能够将公共电压传递到公共电极上的功能即可,对引线的长度和设计方式并无过多限定。本实施例中引线的设计可以有多种方式,举例来说,可以包括如图4-图6所示的三种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行一一说明。
如图4所示,引线的设置方式为:在引线所在的导电层(即触控走线层)上,所述第一引线231和第二引线232的第一端用于在显示时段连接公共电压,且所述第一引线231和/或第二引线232在经过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极的过孔后终止,且所述第一引线231和/或第二引线232的第二端在其终止处悬空设置,这种设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引线材料。
如图5所示,引线的设置方式为:在所述引线所在的导电层(即触控走线层)上,所述第一引线231和第二引线232的第一端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连接公共电压,且所述第一引线231和所述第二引线232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即第一引线231和第二引线232不存在中断的情况。由于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在显示区域的长度相同或相近,即对公共电压的消耗相近,这种设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传递到公共电极的公共电压相近,并且,整个面板的形貌上和各区域介电常数更加均匀一致,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面板显示的均一性。
如图6所示,引线的设置方式为:在所述引线所在的导电层(即触控走线层)上,所述第一引线231和第二引线232的第一端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连接公共电压,且所述第一引线231和/或所述第二引线232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但所述第一引线231和/或第二引线232在经过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极的过孔后中断。即便金属引线的电阻较低,但公共电位在引线的两端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衰减,为了避免多余的金属引线对公共电压的消耗,图6中将引线中断,但为了确保整个面板形貌上和各区域介电常数的一致,还需要引线的均匀设置,即仅是中断引线,而非如图4中仅设置半段的引线。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显示面板,通过多个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使该显示面板上的每个公共电极至少电连接两根引线,以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多个过孔呈轴对称的方式分布,也就是说,与每个公共电极电连接的引线关于该公共电极的中心线轴对称,由于同一公共电极行上的每个公共电极,其过孔和引线的设置方式近似,均在公共电极的相同区域内,使得在公共电极行的延伸方向上,公共电极两个侧边的电位相同,即确保了同一公共电极行中,相邻的公共电极边界区域的电位相同,提高了公共电极边界区域电位的均一化,减少甚至消除了显示画面上的竖纹,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如图9和图10所示,进一步验证了本实施例的效果,图9为本实施例中的同一公共电极行中,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21a、21b的过孔位置的俯视图,图10为图9中的两个公共电极上的横向电位的变化曲线。图9和图10中,以公共电极行的延伸方向为X轴,以公共电极左侧为X轴原点,Vn是公共电极21a左侧边缘的电位,Vn’是公共电极21a右侧边缘的电位,Vn+1是公共电极21b左侧边缘的电位,Vn+1’是公共电极21b右侧边缘的电位。
从图10中可以看出,相较于图3中,同一公共电极上的电位更加均匀,尤其是在两个相邻公共电极的交界处,二者的电位基本相同,从而在根本上减少了显示画面这的竖纹,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1和图12,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共电极两侧的电位均一性,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控制电路24,所述第一控制电路24与kn根所述第二引线232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第二控制电路26,所述第二控制电路26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231的第二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驱动芯片25,所述驱动芯片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具体的,与上一实施例类似,第一控制电路24包括多个第一开关M1、第一控制信号线242和第一公共信号线241;
所述第一开关M1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242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M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241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M1的第二端与kn根所述第二引线232的第一端电连接,以为第二引线232提供公共电压;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26包括多个第二开关M2,所述第二开关M2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242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M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241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M2的第二端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231的第二端电连接,以为第一引线231提供公共电压;
所述驱动芯片25,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以及kn根第一引线231的第一端电连接,以为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提供驱动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上的公共电压均来自于驱动芯片,并同样经过一个开关传递过来,从而进一步确保了传递到第一引线和第一引线的过程中,电压的衰减更近似,以确保公共电极两侧的电压更加相近。
需要说明的是,与上一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24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26可以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如图11所示),以利于窄边框。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24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26还可以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相对的两侧边,如图12所示,以减少同一侧边电路的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控制电路26与第一控制电路24分别位于边框区域相对的两侧边,而驱动电路还和其中一个控制电路位于同一侧边时,如第一控制电路24位于显示面板的底部边框,第二控制电路26位于显示面板的顶部边框,而驱动芯片25同样位于显示面板的底部边框时,第一控制电路24可以与驱动芯片25一起,设置于驱动芯片25的绑定区,且驱动芯片部分或全部覆盖第一控制电路,其设置形式可以如图13所示,此时,不额外占用空间,可以相对减小显示面板的尺寸。也可以如图12所示,将第一控制电路24设置在驱动芯片25的绑定区和公共电极所在的显示区域之间的区域,以降低非显示区域的面积,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仅以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贯穿显示区域的顶部和底部的设置方式为例,对控制电路的设计形式进行说明,以上实施例中公开的其它引线的设置方式,均可以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设计方式相结合。
并且,本实施例中仅以控制电路、驱动芯片设计在相对的侧边为例进行说明,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驱动芯片可以随机设置在显示面板边框区域的任意一侧边,只要能够满足各自的功能即可。
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驱动芯片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控制电路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二端电连接,即第一引线的两端分别接收来自驱动芯片的公共电压,以及来自第二控制电路的公共电压,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公共电极四个边缘区域的电位的均一性。并且,由于控制电路以及驱动芯片向各个公共电极输入的公共电压均相同,因此,在改善显示画面竖纹的基础上,也同样改善了显示画面横纹的问题。
具体的,虽然驱动芯片25向引线输入的公共电压在向远离驱动芯片25的一端传输的过程中会衰减,导致远离驱动芯片25的公共电极21的电压小于靠近驱动芯片25的公共电极21,使得各个公共电极21的电位不均一,但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控制电路26通过第一公共信号线和导通的第二开关将所有的公共电极21连接在一起,且驱动芯片25通过第一公共信号线和导通的第二开关向第一引线的第二端输入公共电压,从而实现了显示面板内各个公共电极21的均一化显示。其次,由于第一控制电路24和第二控制电路26向各个公共电极21输入的公共电压相同,且第二控制电路26向第一引线第二端输入的公共电压和驱动芯片25向第一引线第一端输入的公共电压相同,因此,可以消除显示画面横纹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所述引线的设置方式为:在所述引线所在的导电层(即触控走线层)上,所述第一引线231和第二引线232的第一端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连接公共电压,且所述第一引231线连续的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而此时,所述第二引线的设置方式可以为以下三种形式中的任意形式:
所述第二引线232在经过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极21的过孔后终止,且所述第二引线232的第二端在其终止处悬空设置,参照图4中第二引线的设置方式;
或者,所述第二引线232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且所述第二引线232在经过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极的过孔后中断,参照图6中第二引线的设置方式;
或者,所述第二引线连续的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参照图5和图11中的第二引线的设置方式。
与上一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位于所述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或者,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相对的两侧边。
并且,当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时,所述驱动芯片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对侧,如图11所示。
或者,当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相对的两侧边时,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如图12所示,第二控制电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顶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驱动芯片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底端。
进一步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共电极四个边缘区域电位的均一性,在图11所示的基础上,还可将第二引线的第二端也与驱动芯片相连。即,当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均连续的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时,第一控制电路24与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控制电路26与第一引线的第二端电连接,驱动芯片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且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kn根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二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设计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将驱动芯片设计在与控制电路相对的另一侧边,如图11所示的控制电路和驱动芯片的设计方式。并且,需要将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均设置为图12中所示的方式,即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均贯穿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且中间不中断。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3,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第一控制电路24位于驱动芯片25所在的绑定区,且驱动芯片25部分或全部覆盖第一控制电路24,此时,第一控制电路24不额外占用空间,可以相对减小显示面板的尺寸。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2,第一控制电路24位于驱动芯片25所在的绑定区和公共电极21所在的显示区之间的区域,以降低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面积,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设计。
并且,参考图13,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栅极线29、多条数据线30、由多条栅极线29和多条数据线30绝缘交叉限定出的多个像素单元27和栅极驱动电路28,每个像素单元27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其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栅极线29相连,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对应的数据线30相连,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对应的像素电极相连。此外,栅极驱动电路28与多条栅极线29相连,栅极驱动电路28用于依次向多条栅极线29依次输入扫描信号,控制与栅极线29相连的薄膜晶体管开启。所有的数据线30与驱动芯片25相连,驱动芯片25还用于向多条数据线30输入数据驱动信号,数据线30在薄膜晶体管导通的情况下向像素电极输入数据驱动信号。其中,公共电极21覆盖多个像素单元27,该公共电极21和像素电极构成驱动像素单元27进行图像显示的电场。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工作阶段包括显示时段和触控时段,在所述触控时段,所述多个公共电极21复用为触控电极。并且,多个公共电极21呈阵列式排布,以实现自电容式触控。
基于此,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阶段还包括触控时段。具体地,显示面板的一帧扫描时间包括显示时段和触控时段。在触控时段,在第一控制信号线的控制下,第一开关关闭,对于包括第二控制电路的方案来说,此时第二开关也关闭。也就是说,在触控时段,驱动芯片25不向公共电极输送公共电压,以避免公共电压和控制电路影响触控电极即公共电极21进行触摸位置的检测。
在进行触摸位置检测时,驱动芯片25向触控电极即公共电极21输入检测信号,并检测触控电极输出的感应信号,当显示面板上无触摸时,触控电极与地之间的电容不会发生变化,当显示面板上有触摸时,触摸位置处的触控电极与地之间的电容会发生变化,该位置处的触控电极输出的感应信号也会发生变化,驱动芯片25检测到该触控电极输出的感应信号变化后,会根据该触控电极在触控电极阵列中的横纵坐标确定触摸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参考图14,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
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等用到显示面板的任意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图14中仅以该显示装置为手机作为示例。
本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上,每个公共电极上设置多个过孔,且每个公共电极至少电连接两根引线,以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多个过孔呈轴对称的方式分布,即,同一公共电极行上的每个公共电极,其过孔和引线的设置方式近似,均在公共电极的相同区域内,使得在公共电极行的延伸方向上,公共电极两个侧边的电位相同,即确保了同一公共电极行中的相邻的公共电极边界区域的电位相同,提高了公共电极不同区域电位的均一化,减少甚至消除了显示画面上的竖纹,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边框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多个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以m行×n列的方式呈阵列式排布,m和n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
2kn根引线,所述引线与所述公共电极通过多个过孔电连接,每个所述公共电极与2k根引线电连接,k为自然数;
其中,以所述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为对称轴,所述多个过孔呈轴对称的方式分布,所述对称轴与该公共电极所在的公共电极列的延伸方向平行;对于每个公共电极,以所述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为界,位于所述公共电极的中心线一侧的过孔为第一过孔,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中心线另一侧的过孔为第二过孔;对于每个公共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过孔的引线为第一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过孔的引线为第二引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于第i列公共电极列内的1~m/2行的第一公共电极组和第i列公共电极列内的m/2~m行的第二公共电极组,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组的第一过孔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列的中心线的第一侧,且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组的第一过孔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列的中心线的第二侧,其中,1≤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1列公共电极列中的第一过孔与第i列公共电极列的第一过孔的分布方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于第i列公共电极列和第i+1列公共电极列,以所述第i列公共电极列中和第i+1列公共电极列的边界线为对称轴,所述第i列公共电极列中的第一过孔与第i+1列公共电极列的第一过孔呈轴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引线之间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所述公共电极的材料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以使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引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引线之间的第一绝缘层;
位于所述公共电极背离所述引线一侧的像素电极;
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第二绝缘层;
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子过孔、第二子过孔、第三子过孔和第四子过孔,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五子过孔和第六子过孔,所述第一子过孔和所述第二子过孔与所述公共电极连通,所述第三子过孔与所述第五子过孔连通至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四子过孔与所述第六子过孔连通至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一过孔包括所述第一子过孔、第三子过孔和第五子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包括所述第二子过孔、第四子过孔和第六子过孔;
与所述像素电极同层设置的导电材料穿过所述第一子过孔和第二子过孔与所述公共电极电连接,且与所述像素电极同层设置的导电材料穿过所述第三子过孔和第五子过孔与所述第一引线电连接,与所述像素电极同层设置的导电材料穿过所述第四子过孔与所述第六子过孔所述第二引线电连接,以使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引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的设置方式为:在所述引线所在的导电层上,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连接公共电压,且所述第一引线和/或第二引线在经过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极的过孔后终止,且所述第一引线和/或第二引线的第二端在其终止处悬空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的设置方式为:在所述引线所在的导电层上,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连接公共电压,且所述第一引线和/或所述第二引线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一引线和/或第二引线在经过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极的过孔后中断。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kn根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或者,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驱动芯片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相对的两侧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一开关、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一公共信号线;
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kn根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的设置方式为:在所述引线所在的导电层上,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连接公共电压,且所述第一引线连续的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
此时,所述第二引线的设置方式为:
所述第二引线在经过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极的过孔后终止,且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二端在其终止处悬空设置;
或者,所述第二引线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且所述第二引线在经过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极的过孔后中断;
或者,所述第二引线连续的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kn根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二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一开关、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一公共信号线;
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kn根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以及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均连续的贯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顶端和底端时,所述驱动芯片与kn根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电连接,且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kn根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二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显示时段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或者,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相对的两侧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时,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对侧;
或者,当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相对的两侧边时,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同一侧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顶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驱动芯片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底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k=1。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阶段包括显示时段和触控时段,在所述触控时段,所述多个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
2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710413667.8A 2017-06-05 2017-06-05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9812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3667.8A CN106981252B (zh) 2017-06-05 2017-06-05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3667.8A CN106981252B (zh) 2017-06-05 2017-06-05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1252A true CN106981252A (zh) 2017-07-25
CN106981252B CN106981252B (zh) 2019-04-05

Family

ID=59344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13667.8A Active CN106981252B (zh) 2017-06-05 2017-06-05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81252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7365A (zh) * 2017-08-24 2018-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装置及驱动方法
GB2557403A (en) * 2016-09-30 2018-06-20 Lg Display Co Ltd In-cell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628020A (zh) * 2018-05-23 2018-10-0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041476A1 (zh) * 2017-08-30 2019-03-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US10473965B2 (en) 2017-08-30 2019-11-1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panel
CN111524461A (zh) * 2020-04-27 2020-08-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US10768462B2 (en) 2016-09-30 2020-09-08 Lg Display Co., Ltd. In-cell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20529048A (ja) * 2017-08-02 2020-10-01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ふん▼有限公司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タッチ制御アレイ基板及びタッチ制御表示装置
CN112684931A (zh) * 2020-12-28 2021-04-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185052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355690A (zh) * 2022-03-16 2022-04-1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1650695B2 (en) 2021-08-10 2023-05-1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a sens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11966134B2 (en) 2022-03-16 2024-04-23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63910A (ko) * 2002-01-24 2003-07-31 엘지.필립스디스플레이(주) 화상표시장치
CN102360145A (zh) * 2011-09-30 2012-02-22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2306075U (zh) * 2011-09-30 2012-07-04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4699351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5047722A (zh) * 2015-08-19 2015-1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CN105589597A (zh) * 2015-12-14 2016-05-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基板、触控显示基板的触控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6200179A (zh) * 2016-08-31 2016-12-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液晶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63910A (ko) * 2002-01-24 2003-07-31 엘지.필립스디스플레이(주) 화상표시장치
CN102360145A (zh) * 2011-09-30 2012-02-22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2306075U (zh) * 2011-09-30 2012-07-04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4699351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5047722A (zh) * 2015-08-19 2015-1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CN105589597A (zh) * 2015-12-14 2016-05-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基板、触控显示基板的触控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6200179A (zh) * 2016-08-31 2016-12-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液晶显示器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68462B2 (en) 2016-09-30 2020-09-08 Lg Display Co., Ltd. In-cell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GB2557403A (en) * 2016-09-30 2018-06-20 Lg Display Co Ltd In-cell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GB2557403B (en) * 2016-09-30 2019-10-09 Lg Display Co Ltd In-cell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7188088B2 (ja) 2017-08-02 2022-12-13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ふん▼有限公司 タッチ制御アレイ基板及びタッチ制御表示装置
JP2020529048A (ja) * 2017-08-02 2020-10-01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ふん▼有限公司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タッチ制御アレイ基板及びタッチ制御表示装置
CN107577365B (zh) * 2017-08-24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7577365A (zh) * 2017-08-24 2018-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装置及驱动方法
US10691239B2 (en) 2017-08-24 2020-06-2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473965B2 (en) 2017-08-30 2019-11-1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panel
WO2019041476A1 (zh) * 2017-08-30 2019-03-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08628020A (zh) * 2018-05-23 2018-10-0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185052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1803281B2 (en) 2020-03-18 2023-10-31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524461A (zh) * 2020-04-27 2020-08-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84931A (zh) * 2020-12-28 2021-04-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84931B (zh) * 2020-12-28 2023-10-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50695B2 (en) 2021-08-10 2023-05-1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a sens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14355690A (zh) * 2022-03-16 2022-04-1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55690B (zh) * 2022-03-16 2022-05-2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1966134B2 (en) 2022-03-16 2024-04-23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1252B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125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049799B (zh) 一种阵列基板、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503633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699321B (zh) 触控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4698666B (zh) 阵列基板、触控面板、触控装置、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JP6161782B2 (ja) 静電容量式インセル型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08549170B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07221536A (zh) 阵列基板、异形显示器及显示装置
CN107870492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4793421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699312B (zh) 一种触摸屏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206619595U (zh) 显示面板
CN103488009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206322134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CN107145014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5093606B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8319397A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装置
CN206248976U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05375424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807756A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JP2018531429A (ja) 広視野角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06783895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4280959B (zh)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99353A (zh) 阵列基板、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317123B (zh) 像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