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73780A - 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技术 - Google Patents
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973780A CN106973780A CN201710189983.1A CN201710189983A CN106973780A CN 106973780 A CN106973780 A CN 106973780A CN 201710189983 A CN201710189983 A CN 201710189983A CN 106973780 A CN106973780 A CN 1069737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nd
- long
- algae
- net
- lev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3/00—Cultivation of seaweed or alga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的方法,属于海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1)选择池塘;(2)清池;(3)搭建遮阳棚;(4)铺垫附着基;(5)低位池消毒;(6)种苗投放;(7)养殖管理;(8)采收。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方法是:在低位池或高位池的池底选择粒度1‑3毫米的碎石或碎珊瑚石或孔径5‑25毫米的塑料平网或2‑3针遮阳网作为附着基,利用遮阳率70%‑95%的遮阳网调控光照强度,调控水位至10‑30厘米,以按100‑150克/平方米的密度撒播长茎葡萄蕨藻种苗,种苗定植后将水位调至50‑75厘米,长茎葡萄蕨藻生长期间根据其生长状况适当施加尿素,用量为14‑43公斤/亩(水位按1米计),或氮磷比为7‑9∶1的复合肥,用量为20‑50公斤/亩(水位按1米计),养殖3‑4个月即可采收。本发明不仅可降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成本、提高沿海居民的收入,还可修复沿海生态系统,同时利用数量众多的闲置水产动物养殖池塘,可实现长茎葡萄蕨藻的规模养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池塘养殖长茎葡萄蕨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 J.Agardh)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蕨藻科(Caulerpaceae)、蕨藻属(Caulerpa),主要生长于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海区水流较缓的沙地或礁石,是一种暖温性大型经济绿藻。因其具有浑圆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外观犹如葡萄,故又称海葡萄。海葡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在食品、医药、保健、生态修复等各方面都极具开发潜力。在食用方面,长茎葡萄蕨藻不仅含有大量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以及磷、钙、镁等微量元素,而且不含胆固醇,其营养价值远高于其他海藻和蔬菜。此外,长茎葡萄蕨藻还具有独特的食用口感,被誉为“绿色鱼子酱”,是潜在的高营养价值保健品。
我国对长茎葡萄蕨藻引种和养殖起步较晚,导致其人工养殖技术基础相对薄弱,远落后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目前,国内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方法是利用水泥池养殖,养殖成本高且难以规模养殖,条件稍有不适即会出现死亡,尚难以实现全年生产,影响产品的稳定供应。因此,开发新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方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海岸线漫长,养殖区广阔,近年来水产动物的密集养殖使海岸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病害频发,水产养殖业遭遇瓶颈,造成沿海地区大量水产动物养殖池塘闲置,而利用池塘养殖长茎葡萄蕨藻技术的开发不但能提高低位池利用率及沿海居民收入,而且对修复沿海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并可实现长茎葡萄蕨藻规模化养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池塘养殖长茎葡萄蕨藻的方法,其可降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成本、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池塘利用率及沿海居民收入,还可修复沿海生态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池塘选择:地点必须靠近未受污染的海水供应源,不受洪灾影响,水质清澈无污染,常年盐度较高,有纳潮或沙滤进水和排水的设计。
(2)清理池塘:放干池塘残余水体,对池塘周围的草本植物、杂藻垃圾及池底浮泥进行清理,日晒10-15天。
(3)遮阳棚搭建:选取渡锌钢管、聚乙烯网和聚乙烯绳组成承重支架,在池塘上部覆盖遮阳网。
(4)附着基选择:选择碎石或碎珊瑚石或塑料平网或遮阳网铺在池底作为长茎葡萄蕨藻的附着基。
(5)池塘消毒:注入海水,水位10-20厘米,按漂白粉3-6公斤/亩和杂鱼净200-400克/亩投放量对池底进行消毒,浸池3天后排干消毒水体
(6)种苗投放:池塘内注入过滤的海水,选取长茎葡萄蕨藻苗种进行撒播,定植3-5天。
(7)养殖管理:长茎葡萄蕨藻苗种定植后,缓慢向池塘注入海水提高池塘水位至50-75厘米,根据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状况适当施加尿素或氮磷复合肥,及时清除其他杂藻,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池塘水位。
(8)长茎葡萄蕨藻采收:长茎葡萄蕨藻养殖3-4个月后即可选择具有浑圆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的直立枝进行采收。
所述步骤1)中,池塘包括低位池和高位池。
所述步骤3)中,根据当地日照光强不同所选遮阳网的遮阳率为70%-95%;镀锌钢管直径40-50mm,厚度为1-2mm,长度为2.5-3.5m;聚乙烯绳,股数1300~1500股;聚乙烯网绳股数90~120股,网孔大小12-15cm×12-15cm。
所述步骤4)中,碎石或碎珊瑚石的粒度为1-3毫米;塑料平网孔径为5-25毫米;遮阳网为2-3针遮阳网。
所述步骤6)中,种苗投放时池塘水位为10-30厘米,投苗密度为100-150克/平方米。
所述步骤7)中,尿素施用量为14-43公斤/亩(水位按1米计),或氮磷比为7-9∶1的复合肥。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改变水产养殖池塘的传统用途,提高了低位池利用率,为沿海居民提供了多种养殖模式的选择。
(2)本发明利用现有闲置的水产养殖池塘养殖长茎葡萄蕨藻,养殖工艺简便易行,海葡萄养殖成本低,可提高沿海居民的收入。
(3)目前闲置的池塘面积大、数量多,利用本发明可规模养殖长茎葡萄蕨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低位池养殖长茎葡萄蕨藻
低位池的选择原则:应远离水产养殖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海域周围;远离淡水源,如河流和溪流;理化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池塘水常年盐度应不低于30‰;泥巴层较厚,柔软肥沃;底部深度必须等于或只是稍微高于零潮位,有纳潮和排水的设计,低位池能够涨潮进水,退潮排水。
清理低位池:放干低位池残余水体,对低位池坝体周围的草本植物进行清理,后通过高压枪进行喷射池塘底部,清洗遗留下的杂藻、杂鱼、浮泥,留下的软泥巴厚度在5cm左右,池塘水排干,爆嗮15天。
遮阳棚搭建:选取长3米镀锌钢管为支撑,管壁厚度为1.5mm,管口直径为60厘米,钢管底部为斜口,每隔4米插入一根钢管,深度为1米,并用水泥固定,将池底分割成4米×4米的正方形,选用1500股聚乙烯绳作为横梁,将网孔大小12cm×12cm聚乙烯网固定在钢管顶部,选择遮阳率为80%的遮阳网铺在聚乙烯网上并用250股聚乙烯绳作为绑绳固定遮阳网。
附着基选择:选择粒度为1毫米的碎石铺在池底,厚度为1厘米。
低位池消毒:附着基铺好后,将低位池中注入海水,水位10厘米,按漂白粉6公斤/亩和杂鱼净400克/亩投放量对池底进行消毒,浸池3天后排干消毒水体。
种苗投放:通过沙滤井向低位池内注入过滤的海水,水位达到20厘米时,选取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作为苗种进行撒播,投苗密度为100克/平方米。为防止底部底泥翻滚,覆盖苗种,撒播时应乘座在泡沫船上。种植后一天后进行检查,对未种植长茎葡萄蕨藻的区域应及时补种以保证均匀生长。
养殖管理:长茎葡萄蕨藻苗种定植4天后,缓慢向低位池注入过滤海水提高低位池水位至50厘米,长茎葡萄蕨藻生长1个月后按20公斤/亩的用量施加尿素,及时清除其他杂藻,如遇大雨或暴雨天气,提前通过水泵进水的方式抬高水位至80厘米。
采收:长茎葡萄蕨藻养殖3个月后,从低位池中收集长茎葡萄蕨藻,从中选择具有浑圆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的直立枝作为成品进行采收,消毒海水漂洗、暂养、晾干、包装。
实施例2:高位池养殖长茎葡萄蕨藻
高位池的选择原则:应远离水产养殖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海域周围;远离淡水源,如河流和溪流;理化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池塘水常年盐度应不低于30‰;底部深度必须高于零潮位,防渗漏措施齐全,有过滤进水和排水的设计。
清理高位池:放干高位池残余水体,对低位池坝体周围的草本植物进行清理,后通过高压枪进行喷射池塘底部,清洗遗留下的杂藻、杂鱼、浮泥,池塘水排干,爆晒15天。
遮阳棚搭建:选取长2.5米镀锌钢管为支撑,管壁厚度为1.5mm,管口直径为40厘米,钢管底部为平口,每隔4米用水泥墩固定一根钢管,深度为0.5米,将池底分割成4米×4米的正方形,选用1500股聚乙烯绳作为横梁,将网孔大小14cm×14cm聚乙烯网固定在钢管顶部,选择遮阳率为85%的遮阳网铺在聚乙烯网上并用250股聚乙烯绳作为绑绳固定遮阳网。
附着基选择:选择孔径为10毫米塑料平网铺在池底。
低位池消毒:附着基铺好后,将高位池中注入海水,水位5厘米,按漂白粉4公斤/亩和杂鱼净300克/亩投放量对池底进行消毒,浸池3天后排干消毒水体。
种苗投放:通过沙滤井向高位池内注入过滤的海水,水位达到20厘米时,选取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作为苗种进行撒播,投苗密度为120克/平方米。为防止底部底泥翻滚,覆盖苗种,撒播时应乘座在泡沫船上。种植后一天后进行检查,对未种植长茎葡萄蕨藻的区域应及时补种以保证均匀生长。
养殖管理:长茎葡萄蕨藻苗种定植4天后,缓慢向低位池注入过滤海水提高低位池水位至50厘米,长茎葡萄蕨藻生长1个月后按25公斤/亩的用量施加氮磷比为8∶1的复合肥,及时清除其他杂藻,如遇大雨或暴雨天气,提前通过水泵进水的方式抬高水位至100厘米。
采收:长茎葡萄蕨藻养殖3个月后,从低位池中收集长茎葡萄蕨藻,从中选择具有浑圆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的直立枝作为成品进行采收,消毒海水漂洗、暂养、晾干、包装。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选择:地点必须靠近未受污染的海水供应源,不受洪灾影响,水质清澈无污染,常年盐度较高,有纳潮或沙滤进水和排水的设计。
(2)清理池塘:放干池塘残余水体,对池塘周围的草本植物、杂藻垃圾及池底浮泥进行清理,日晒10-15天。
(3)遮阳棚搭建:选取渡锌钢管、聚乙烯网和聚乙烯绳组成承重支架,在池塘上部覆盖遮阳网。
(4)附着基选择:选择碎石或碎珊瑚石或塑料平网或遮阳网铺在池底作为长茎葡萄蕨藻的附着基。
(5)池塘消毒:注入海水,水位10-20厘米,按漂白粉3-6公斤/亩和杂鱼净200-400克/亩投放量对池底进行消毒,浸池3天后排干消毒水体
(6)种苗投放:池塘内注入过滤的海水,选取长茎葡萄蕨藻苗种进行撒播,定植3-5天。
(7)养殖管理:长茎葡萄蕨藻苗种定植后,缓慢向池塘注入海水提高池塘水位至50-75厘米,根据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状况适当施加尿素或氮磷复合肥,及时清除其他杂藻,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池塘水位。
(8)长茎葡萄蕨藻采收:长茎葡萄蕨藻养殖3-4个月后即可选择具有浑圆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的直立枝进行采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池塘包括低位池和高位池。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根据当地日照光强不同所选遮阳网的遮阳率为70%-9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碎石或碎珊瑚石的粒度为1-3毫米;塑料平网孔径为5-25毫米;遮阳网为2-3针遮阳网。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种苗投放时池塘水位为10-30厘米,投苗密度为100-150克/平方米。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尿素施用量为14-43公斤/亩(水位按1米计),或氮磷比为7-9∶1的复合肥施用量为20-50公斤/亩(水位按1米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89983.1A CN106973780A (zh) | 2017-03-12 | 2017-03-12 | 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89983.1A CN106973780A (zh) | 2017-03-12 | 2017-03-12 | 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73780A true CN106973780A (zh) | 2017-07-25 |
Family
ID=5933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89983.1A Pending CN106973780A (zh) | 2017-03-12 | 2017-03-12 | 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973780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47622A (zh) * | 2017-07-27 | 2017-11-17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一种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及其养殖方法 |
CN107432242A (zh) * | 2017-07-27 | 2017-12-05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一种长茎葡萄蕨藻的立式多层养殖装置及其养殖方法 |
CN111109069A (zh) * | 2020-01-21 | 2020-05-08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利用人工有性繁育生产长茎葡萄蕨藻种苗的方法 |
CN113661914A (zh) * | 2021-08-18 | 2021-11-19 |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一种用于绿海龟人工繁育的海藻养殖方法及装置 |
CN114982628A (zh) * | 2022-07-01 | 2022-09-02 | 海南春蕾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促进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养殖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7563A (zh) * | 2007-05-31 | 2007-10-24 | 金坛市绿源特种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蟹池综合生态养殖新方法 |
JP2007330119A (ja) * | 2006-06-13 | 2007-12-27 | Takasu Ai System:Kk | 海ぶどうの養殖装置及び海ぶどうの養殖方法 |
CN103931480A (zh) * | 2014-04-09 | 2014-07-23 | 青岛海葡萄有机绿藻研发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长茎葡萄厥藻的高效繁育及陆基养殖方法 |
CN105684878A (zh) * | 2016-02-16 | 2016-06-22 | 福建港德水产有限公司 | 一种长茎葡萄蕨藻人工生态养殖方法 |
CN105724284A (zh) * | 2016-02-16 | 2016-07-06 | 福建港德水产有限公司 | 一种海马与长茎葡萄蕨藻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
CN105746330A (zh) * | 2016-01-29 | 2016-07-13 |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 一种龙须菜的池塘养殖方法 |
-
2017
- 2017-03-12 CN CN201710189983.1A patent/CN10697378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330119A (ja) * | 2006-06-13 | 2007-12-27 | Takasu Ai System:Kk | 海ぶどうの養殖装置及び海ぶどうの養殖方法 |
CN101057563A (zh) * | 2007-05-31 | 2007-10-24 | 金坛市绿源特种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蟹池综合生态养殖新方法 |
CN103931480A (zh) * | 2014-04-09 | 2014-07-23 | 青岛海葡萄有机绿藻研发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长茎葡萄厥藻的高效繁育及陆基养殖方法 |
CN105746330A (zh) * | 2016-01-29 | 2016-07-13 |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 一种龙须菜的池塘养殖方法 |
CN105684878A (zh) * | 2016-02-16 | 2016-06-22 | 福建港德水产有限公司 | 一种长茎葡萄蕨藻人工生态养殖方法 |
CN105724284A (zh) * | 2016-02-16 | 2016-07-06 | 福建港德水产有限公司 | 一种海马与长茎葡萄蕨藻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唐文浩等: "《海南高位池海水养殖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31 May 2007, 海南出版社 * |
姜芳燕等: "长茎葡萄蕨藻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
林国清: "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技术初探", 《科学养鱼》 * |
谭围等: "长茎葡萄蕨藻室外水泥池养殖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47622A (zh) * | 2017-07-27 | 2017-11-17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一种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及其养殖方法 |
CN107432242A (zh) * | 2017-07-27 | 2017-12-05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一种长茎葡萄蕨藻的立式多层养殖装置及其养殖方法 |
WO2019019663A1 (zh) * | 2017-07-27 | 2019-01-31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一种长茎葡萄蕨藻的立式多层养殖装置及其养殖方法 |
CN111109069A (zh) * | 2020-01-21 | 2020-05-08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利用人工有性繁育生产长茎葡萄蕨藻种苗的方法 |
CN111109069B (zh) * | 2020-01-21 | 2021-11-09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利用人工有性繁育生产长茎葡萄蕨藻种苗的方法 |
CN113661914A (zh) * | 2021-08-18 | 2021-11-19 |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一种用于绿海龟人工繁育的海藻养殖方法及装置 |
CN114982628A (zh) * | 2022-07-01 | 2022-09-02 | 海南春蕾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促进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养殖方法 |
CN114982628B (zh) * | 2022-07-01 | 2023-08-18 | 海南春蕾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促进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养殖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75575B (zh) | 一种南美白对虾淡水湖泊的养殖方法 | |
CN102771377B (zh) | 一种可食用马尾藻的人工育苗及栽培方法 | |
CN101955261B (zh) | 一种湖滨湿地生态修复方法 | |
CN104430079B (zh) | 蔬菜、水稻、花卉种植与网箱套养结合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1480147B (zh) | 一种红树植物的水上栽培方法 | |
CN106973780A (zh) | 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技术 | |
CN106242064B (zh) | 一种高水力负荷人工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法 | |
CN103004551A (zh) | 一种群体栽植红树混交林的方法 | |
CN102206005A (zh) | 一种河道生态反应器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
CN101306880B (zh) | 水上套作栽培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 |
CN114620837B (zh) | 以狐尾藻为优势种的微咸水湖泊复合生态修复系统重建方法 | |
CN104160864A (zh) | 可移动沉水植物草坪块生产方法 | |
CN106973775A (zh) | 水面旋转载体农渔立体生产自动化系统 | |
CN102138512A (zh) | 一种固着生活型海藻幼苗海面撒播方法 | |
CN104488480A (zh) | 一种水上花卉的栽培方法 | |
CN101381164A (zh) | 基于池塘的网箱式生物浮筏种植青饲料和净化水质方法 | |
CN109429860A (zh) | 红树林中植物秋茄果实的育苗方法 | |
CN103598149B (zh) | 光裸方格星虫幼苗海区中间培育方法 | |
CN101898834A (zh) | 人工栽培的水下草坪 | |
CN107265646A (zh) | 一种控制城市景观水体蓝藻水华爆发的方法 | |
CN203922856U (zh) | 简易水下草坪 | |
CN203985221U (zh) | 可移动沉水植物草坪块种植床 | |
CN102823531A (zh) | 一种日本囊对虾室外越冬养殖方法 | |
CN102633367A (zh) | 利用中华萍蓬草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 |
CN101921020A (zh) | 一种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