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5888B -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5888B
CN106965888B CN201710086447.9A CN201710086447A CN106965888B CN 106965888 B CN106965888 B CN 106965888B CN 201710086447 A CN201710086447 A CN 201710086447A CN 106965888 B CN106965888 B CN 1069658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rotating
vehicle body
wheelchai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64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65888A (zh
Inventor
何振显
张树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 Zhenxian
Original Assignee
He Zhenxi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 Zhenxian filed Critical He Zhenxian
Priority to CN2017100864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658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65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5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65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5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23Tricy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abled riders, e.g. personal mobility type vehicles with three wheels
    • B62K5/025Tricy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abled riders, e.g. personal mobility type vehicles with three wheels power-dri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4/0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cycles by electric m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包括前车轮、后车轮、车身主体、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的转动支架,车身主体上设有定位平台,转动支架靠近前车轮一侧设有上铰接点和下铰接点,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与对应一侧的车身主体的后侧下部相铰接,一U形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一转接板固接,转接板转动连接在车身主体的左右两侧上,U形转动杆上设有左右两个后压轮,在转动支架的上铰接点与转接板之间连接有驱动杆件,两个转接板上还分别设有前压轮,车身主体后侧的下边缘转动连接有后挡板,在后挡板与转接板之间设有拉杆。本发明结构简单,残疾驾驶人可坐在轮椅上手动独立完成上下车并使轮椅可靠定位,以方便残疾人独自驾车出行。

Description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合于坐轮椅的残疾人驾驶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下肢不健全的残疾人通常都是依靠轮椅行动的,轮椅一般包括椅身、设置在椅身左右两侧的大车轮、设置在大车轮外侧的驱动轮圈、设置在椅身前侧的左右两个小车轮,坐在轮椅的椅身上的残疾人可通过双手转动驱动轮圈,带动大车轮转动,从而实现轮椅的移动,并通过控制左右大车轮的转速控制轮椅的方向。轮椅随人可解决残疾人的基本行动问题,但是其速度慢,特别是,残疾人需要消耗较大的体力,因此,不适合较长距离的出行。为此,人们在手动的轮椅上设置蓄电池和相应的电机,将手动轮椅制成电动轮椅,从而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的出行,有利于增加残疾人的行动范围。但是,电动的轮椅毕竟不是机动车,其行驶里程有限,行驶速度较慢,因而使残疾人还是无法具有较大的出行范围。现在,随着国家交通法规和相应政策的调整,残疾人已经可以申请驾照并驾驶适合于残疾人使用的专用小型客车了。由于适合残疾人驾驶的客车的销量有限,因此,目前基本上是通过将普通的自动挡小轿车或面包车之类的小型客车进行改装,以便使残疾人驾驶者可通过手动控制刹车、油门等机构。但是,残疾人在使用这类机动车时仍然存在如下缺陷:上下车困难,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残疾人难以独立地上下车一通过自己驾车出行,并且及时勉强上车进入驾驶位后,也很难再将轮椅放入车内,从而使驾驶者在到达目的地后无法用轮椅走动。
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了一种“装在专用车上的轮椅定位台”,其公告号为CN101953736B,该发明包括机械升降装置和台架,台架通过滑轮和导轨水平活动连接在车体上,机械升降装置装在台架上,轮椅活动连接在机械升降装置上,并通过机械升降装置和台架定位在驾驶员位置的下方或台架饺接在机械升降装置上,机械升降装置装在车体上,轮椅活动连接在台架上并通过台架和机载升降装置定位在驾驶员位置的下方。当乘坐轮椅的驾驶人需要进入驾驶位置时,需先将轮椅移动到车体旁侧,然后使台架横向移出车体,机械升降装置则使乘坐有驾驶人的轮椅上升至台架位置,然后台架横向移动复位,使驾驶人连通轮椅一起进入车体的驾驶位置,以便于残疾人独立上下车。然而该发明需要有复杂的机械升降装置以及台架、滑轨机构,并且还需要配置相应的电动或者液压、气动装置,因此价格昂贵不利于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残疾人专用机动车或者用于残疾人机动车的轮椅升降定位装置所存在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利于推广使用等问题,提供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其结构简单,并且残疾驾驶人可坐在轮椅上手动独立完成上下车并使轮椅可靠定位,以方便残疾人独自驾车出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包括车身、设置在车身前部中间位置的前车轮、设置在车身后部左右两侧的后车轮,前车轮的轮轴上设有可控制前车轮转向的前叉,所述车身包括与前叉相连接的车身主体、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的左右两个转动支架,所述车身主体上设有一个用于定位轮椅的定位平台以及可使定位平台上的轮椅定位的定位机构,车身主体的后侧设有轮椅入口,转动支架靠近前车轮一侧设有上铰接点和下铰接点,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与对应一侧的车身主体的后侧下部相铰接,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个U形转动杆,U形转动杆前侧的两端分别与一转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转接板转动连接在车身主体上部的左右两侧上,U形转动杆上设有左右两个后压轮,在转动支架的上铰接点与转接板之间连接有具有缓冲作用的驱动杆件,两个转接板上还分别设有前压轮,车身主体后侧的轮椅入口下边缘转动连接有后挡板,在后挡板与转接板之间设有拉杆,当U形转动杆向上翻转时,转接板转动,驱动杆件拉动转动支架向前转动,从而使铰接在下铰接点上的车身主体的后侧向下转动而靠近地面,拉杆则推动后挡板向下翻转并搭接在地面上。
本发明的可采用电池驱动的电动车,以方便残疾人的驾驶,并有利于确保驾驶的安全性。当残疾人需要出行时,可先乘坐轮椅移动至车身的旁侧,然后将U形转动支杆向上转动90度左右至进出状态,此时车身主体后侧的轮椅入口处于打开状态,而转接板则跟随U形转动支杆一起转动,并通过驱动杆件向前拉动转动支架,使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向下转动,这样,与下铰接点铰接的车身主体后侧向下转动而降低高度,此时的车身主体上的定位平台后侧呈向下倾斜状;与此同时,转接板通过拉杆推动后挡板向后侧翻转并倾斜地搭接在地面上,从而使地面与车身的定位平台之间形成一个顺滑的过渡,此时驾驶者即可乘坐轮椅通过后挡板方便地进入到车身的定位平台上。然后驾驶者可手动向下翻转U形转动支杆,此时前压轮、后压轮分别向下转动压住轮椅大车轮的前后两侧,从而使轮椅在定位平台上可靠定位。与此同时,U形转动支杆通过转接板使驱动杆件向后推动转动支架,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向上转动,这样,与下铰接点铰接的车身主体后侧向上转动而恢复原来的高度,此时车身主体上的定位平台恢复水平状态,既有利于轮椅的定位,同时可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过低的车身与地面的障碍物发生碰撞刮擦。另外,转接板通过拉杆拉动后挡板向前侧翻转并封堵车身的轮椅入口,此时驾驶者即可坐在轮椅上安全地驾驶车辆。特别是,U形转动支杆在转动时可形成一个杠杆效应,从而使驾驶者可轻松地将车身主体连同轮椅和自身一起向上抬起。另外,本发明通过简单地机械杠杆结构使定位平台在驾驶者进出车身时可同步地降低和抬高,从而极大地方便驾驶者乘坐轮椅进入到车身的定位平台上,同时确保车辆的正常行驶,并且轮椅的定位和定位平台的升降同步实现,便于驾驶者的操作。而具有缓冲作用的驱动杆件可有效地缓解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杆件通过避震器与转接板相连接。
本发明中的前车轮和后车轮是通过相互铰接的车身主体以及转动支架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当车辆在行驶时,车身主体受到轮椅以及驾驶者的重力作用而具有向下倾斜转动的趋势,此时连接在车身主体上的转接板与转动支架的上铰接点之间的驱动杆件既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车身主体向下倾斜转动。而在驱动杆件上设置避震器,使驱动杆件具有弹性伸缩的缓冲作用,从而可有效地缓解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支架为竖直设置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后侧的顶角与对应一侧的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上铰接点设置在转动支架上靠近前车轮一侧的上顶角处,下铰接点设置在转动支架上靠近前车轮一侧的下顶角处。
三角形的转动支架具有极高的强度、刚性和结构稳定性,既有利于简化结构,同时可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U形转动杆包括左右两侧可伸缩的直杆和连接在左右两侧直杆的端部之间的横杆,所述后压轮设置在对应一侧的直杆上,所述后挡板上设有定位卡勾,当直杆的长度缩短时,所述横杆进入定位卡勾内。
当我们缩短直杆的长度时,即可调整后压轮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以便使前、后压轮能可靠地压紧轮椅的大车轮,确保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能可靠地定位在车身的定位平台上。与此同时,横杆进入定位卡勾内使U形转动杆可靠定位,避免U形转动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动向上翻转。
作为优选,所述直杆包括前直杆、后直杆以及同轴地连接在前、后直杆之间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前、后直杆螺纹连接,并且调节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调节杆的中部设有转动手柄。
当我们通过转动手柄正向地转动调节杆时,调节杆前后两端的前直杆以及后直杆即可相互靠近,从而调整后压轮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以便使前、后压轮能可靠地压紧轮椅的大车轮,并且使横杆方便地卡位到定位卡勾内。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手柄包括一个中心设有套接通孔的转动壳体、径向地设置在转动壳体外侧壁上的把手,转动壳体内设有正六棱柱状的摩擦空腔,摩擦空腔内设有圆环形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六个沿径向延伸并贯通内圆周面的径向滑槽,并且六个径向滑槽在固定支架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径向滑槽内分别设有可径向滑动的摩擦块,所述调节杆穿过转动壳体的套接通孔,调节杆的圆周面与摩擦块的内侧面相接触,固定支架上还设有定位槽,转动壳体上则设有与调节杆平行的转向轴,转向轴上径向地设有可伸缩的拨动杆,所述拨动杆的外端卡位在定位槽内,从而使摩擦块的外侧面与摩擦空腔对应的内侧壁相接触。
我们知道,调节杆的圆周面与正六棱柱状的摩擦空腔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在摩擦空腔的顶角处最大,而在内侧壁的中点处最小。可伸缩的拨动杆可推动固定支架转动,从而带动六个摩擦块一起从对应摩擦空腔顶角的间隙最大处向对应侧边中点的间隙最小处转动,从而使摩擦块卡死在间隙较小一侧,摩擦块的内侧面与调节杆的外侧面相贴合,摩擦块的外侧面则与摩擦空腔对应的侧壁相贴合。当我们通过把手正向转动转动壳体时,摩擦块形成一种向着间隙最小一侧移动的趋势,从而可依靠摩擦块和调节杆以及摩擦空腔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调节杆转动;当我们反向转动转动壳体时,摩擦块形成相对摩擦空腔移动至顶角的间隙最大处的趋势,此时的摩擦块与调节杆之间形成打滑,从而使转动壳体可轻松地反向转动,而调节杆则保持静止。当我们不断地正、方向转动转动壳体时,即可方便地使调节杆实现快速的正向转动,从而定位轮椅。当我们需要方向地转动转动壳体时,只需转动转向轴,从而带动拨动杆转动,使摩擦块贴合在摩擦空腔顶角另一侧的侧壁上,此时我们反向转动转动壳体,即可带动调节杆反向转动,而正向转动转动壳体时,摩擦块与调节杆之间则会出现打滑现象,从而方便地实现调节杆的正、反向转动。
作为优选,述转向轴穿出转动壳体的外端设有转向旋钮,拨动杆则包括径向地固定连接在转向轴上的固定杆体,在固定杆体上套设有伸缩套杆,在伸缩套杆内设有抵压固定杆体的压簧。
固定杆体和伸缩套杆之间可形成轴向移动,同时使压簧能稳定可靠地定位,从而显著地简化拨动杆的结构以及装配。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普及推广,并且残疾驾驶人可坐在轮椅上手动独立完成上下车并使轮椅可靠定位,以方便残疾人独自驾车出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U形转动杆处于行驶状态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U形转动杆处于进出状态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U形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转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转动手柄的轴向剖视图。
图6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车身 11、前叉 12、车身主体 121、定位平台 122、轮椅入口 123、铰接点13、转动支架 131、上铰接点 132、下铰接点 14、后挡板 141、过渡平板 142、侧挡板 143、定位卡勾 2、前车轮 3、后车轮 4、U形转动杆 41、直杆 411、前直杆 412、后直杆 413、调节杆 42、横杆 43、转接板 44、前压轮 45、后压轮 5、驱动杆件 51、避震器 6、拉杆 7、转动手柄 71、转动壳体 711、摩擦空腔712、套接通孔 72、把手 73、固定支架 731、径向滑槽 732、定位槽 74、摩擦块 75、转向轴 76、转向旋钮 77、拨动杆 771、固定杆体 772、伸缩套杆773、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包括车身1、设置在车身前部的前车轮2、设置在车身后部的后车轮3以及可控制前车轮转向的前叉11。为了简化结构并降低成本,前车轮为一个,设置在车身前部的中间位置,前叉向下的叉部则连接在在前车轮的轮轴上,后车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车身后部的左右两侧,从而构成一个三轮车。另外,前车轮上设置可由蓄电池驱动的轮毂电机,从而构成电动三轮车,以便使残疾人驾驶者能经济、安全的驾车出行,同时方便驾驶。可以理解的是我们需要设置相应的蓄电池以及控制器,由于电动自行车或电动三轮车已经是成熟的现有技术,因此,上述内容不再具体描述。
为了方便残疾人乘坐轮椅驾驶车辆,本发明的车身包括与前叉转动连接的车身主体12、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的左右两个转动支架13,驾驶者可通过转动前叉使前车轮转向。车身主体采用开放式的框架结构,具体包括左右两侧的竖直的侧框架、连接在左右侧框架的下部之间的底部框架,从而使车身主体的横向截面呈U形,在底部框架上铺设地板,从而构成一个用于定位轮椅的定位平台121,并在车身主体的后侧形成一个轮椅入口122。此外,转动支架为竖直设置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后侧的顶角与对应一侧的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在转动支架上靠近前车轮一侧的上顶角处设置上铰接点131,在转动支架上靠近前车轮一侧的下顶角处设置下铰接点132,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与对应一侧的车身主体的后侧下部相铰接,从而构成一个可弯折的车身,并使前车轮、后车轮连接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将前车轮一侧定义为前侧、后车轮一侧定义为后侧,并相应地确定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
另外,我们还需要设置可使轮椅可靠地定位在定位平台上的定位机构,具体地,定位机构包括一个U形转动杆4,U形转动杆则包括左右两侧的直杆41和一体地连接在左右两侧直杆的后端之间的横杆42,U形转动杆两侧直杆的前端部分别与一竖直的转接板43固定连接,两个转接板则分别转动连接在车身主体上部的左右两侧的铰接点123上,从而使U形转动杆可通过转接板向上转动至进出状态,或向下转动至大致水平的行驶状态。还有,在U形转动杆上左右两侧的直杆上分别设置一个可转动的后压轮45,在左右两侧的转接板上分别设置可转动的前压轮44,前、后压轮的圆周面上设置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压紧槽。此外,在转动支架的上铰接点与转接板之间还需要连接有驱动杆件5,而车身主体后侧的轮椅入口下边缘处转动连接有后挡板14,该后挡板由转动连接在轮椅入口下边缘处的过渡平板141、过渡平板左右两侧竖直的侧挡板142构成,从而使后挡板的横截面呈U形,在转接板与后挡板上对应的侧挡板之间设置拉杆6。
当残疾人需要出行时,可先乘坐轮椅移动至车身的旁侧,然后扶住U形转动支杆的直杆将U形转动支杆向上转动90度左右至进出状态,此时车身主体后侧的轮椅入口处于打开状态,而转接板则跟随U形转动支杆一起转动,并通过驱动杆件向前拉动转动支架,使转动支架围绕后车轮的轮轴向下转动,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随之向下转动,这样,与下铰接点铰接的车身主体围绕前车轮的轮轴向下转动而降低高度,使车身主体上的定位平台后侧呈向下倾斜状;与此同时,转接板通过拉杆推动后挡板向后侧翻转并倾斜地搭接在地面上,从而使定位平台通过搭接在地面的过渡平板与地面形成一个顺滑的过渡,过渡平板与定位平台共同构成一个坡度较小的斜坡,此时驾驶者即可乘坐轮椅通过后挡板的过渡平板方便地进入到车身的定位平台上。然后驾驶者可手动向下翻转U形转动支杆至大致水平的行驶状态,从而带动转接板一起转动,此时设置在转接板上的前压轮、以及U形转动支杆上的后压轮分别向下转动而压住轮椅大车轮的前后两侧,前、后压轮圆周面上的压紧槽则卡住大车轮,从而使轮椅在定位平台上可靠定位。当然,我们也可使前、后压轮的位置与大车轮外侧的驱动轮圈相对应,从而使前、后压轮圆周面上的压紧槽卡住驱动轮圈。与此同时,U形转动支杆通过转接板使驱动杆件向后推动转动支架,使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向上转动,这样,与下铰接点铰接的车身主体后侧向上转动而恢复原来的高度,此时车身主体上的定位平台恢复水平状态,有利于轮椅的定位,并且可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过低的车身与地面的障碍物发生碰撞刮擦。此外,转接板通过拉杆拉动后挡板向前侧翻转并封堵车身的轮椅入口,此时驾驶者即可坐在轮椅上安全地驾驶车辆。由于U形转动支杆在转动时可形成一个杠杆效应,因而驾驶者可轻松地将车身主体连同轮椅和自身一起向上抬起。
为了确保轮椅的可靠定位,如图3所示,U形转动支杆中的直杆包括前直杆411、后直杆412以及同轴地连接在前、后直杆之间的调节杆413,在前直杆、后直杆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螺纹孔,并且前直杆、后直杆上的螺纹孔的旋向相反,调节杆两端的则设置旋向相反的外螺纹,调节杆与前、后直杆螺纹连接,在调节杆的中部设置转动手柄7。这样,当我们通过转动手柄转动调节杆时,调节杆前后两端的前、后直杆即可相互靠近或分开,从而使直杆构成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杆,进而调整后压轮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以便使前、后压轮能可靠地压紧轮椅的大车轮,适应不同轮椅的大车轮,确保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能可靠地定位在车身的定位平台上。另外,我们还可在后挡板的过渡平板后边缘中部设置一个定位卡勾143。这样,当U形转动支杆处于向上翻转的进出状态时,后挡板向下转动与地面搭接,定位卡勾的开口朝向地面;当轮椅进入定位平台、U形转动支杆向下转动至大致水平的行驶状态时,后挡板向上翻转封堵车身的轮椅入口,此时定位卡勾的开口朝向后侧,驾驶者通过转动手柄转动调节杆,从而缩短直杆的长度,一方面使前、后压轮可靠地压紧轮椅的大车轮,另一方面,使横杆向前移动进入开口向后的定位卡勾内,使U形转动支杆可靠定位,避免U形转动支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动向上翻转打开。
特别地,我们可通过合理设计,使得U形转动支杆向上转动至进出状态时,驱动杆件的轴线位于转接板与车身主体铰接点的上方;当U形转动支杆逐渐向下转动时,驱动杆件的轴线则逐步靠近转接板与车身主体的铰接点;当U形转动支杆转动至转接板与车身主体的铰接点位于驱动杆件的轴线上时,驱动杆件刚好处于死点位置,当U形转动支杆继续向下转动至大致水平的行驶状态时,驱动杆件越过死点位置,此时直杆的轴线位于转接板与车身主体铰接点的上方,而驱动杆件的轴线则位于转接板与车身主体的铰接点的下方。也就是说,载有驾驶者的轮椅的重力作用在定位平台上,从而对车身主体产生一个向下转动的扭矩,进而对转动支架形成一个向前转动的扭矩,此时的驱动杆件受到转动支架的挤压作用,驱动杆件即可对转接板形成一个扭矩,使得与转接板相连接的U形转动支杆形成一个向下转动的扭矩,进而对U形转动支杆形成一种自锁,可确保U形转动支杆不会自行打开。
进一步地,驱动杆件可通过避震器51与转接板相连接。避震器可采用现有的摩托车用避震器,驱动杆与避震器的一端固定连接,避震器的另一端则与转接板相铰接。当然,我们也可将长度合适的避震器作为驱动杆件,避震器的两端分别与转接板、转动支架的上铰接点铰接。这样,驱动杆件即可具有避震缓冲作用。当驾驶者乘坐轮椅定位在定位平台上驾驶车辆行驶时,驱动杆件受到转动支架的挤压作用,也就是说,连接在转接板与转动支架的上铰接点之间的驱动杆件起到支撑作用,而避震器使驱动杆件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作用,从而可有效地缓解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为了方便U形转动支杆上直杆的调节,如图4、图5、图6所示,转动手柄包括一个转动壳体71、径向地设置在转动壳体外侧壁上的把手72,转动壳体内设置摩擦空腔711,摩擦空腔呈正六棱柱状,从而具有六个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平面内侧壁。转动壳体的中心设置同轴地贯通摩擦空腔的套接通孔712,摩擦空腔内同轴地设置圆环形的固定支架73,固定支架的外圆周面上设置六个沿径向延伸并贯通固定支架的内圆周面的径向滑槽731,径向滑槽的横截面呈矩形,六个径向滑槽在固定支架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径向滑槽内分别设置可径向滑动的摩擦块74,摩擦块为适配在径向滑槽内的长方体,并且摩擦块上靠近套接通孔轴线一侧的内侧面为外凸的圆柱面,摩擦块上靠近摩擦空腔内侧壁一侧的外侧面为外凸的圆柱面,内、外侧面的轴线与套接通孔的轴线相平行。调节杆穿过转动壳体的套接通孔,调节杆的圆周面与六个摩擦块的内侧面相接触。此外,固定支架的外圆周面上还需设置定位槽732,转动壳体上则设置与调节杆平行的转向轴75,转向轴上径向地设置可伸缩的拨动杆77,拨动杆的外端卡位在定位槽内,从而使拨动杆受到挤压而缩短。依靠拨动杆的弹力,推动固定支架围绕调节杆转动,使六个摩擦块的外侧面与摩擦空腔对应的内侧壁相接触。
我们知道,调节杆的圆周面与正六棱柱状的摩擦空腔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在摩擦空腔的顶角处最大,而在内侧壁的中点处最小。由于调节杆的圆周面与摩擦空腔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在摩擦空腔的顶角处最大,因此,我们可方便地将固定支架装入摩擦空腔内,并使摩擦块刚好对应摩擦空腔的顶角,然后将调节杆穿过套接通孔,此时的摩擦块与调节杆以及摩擦空腔具有一个间隙。而可伸缩的拨动杆的外端卡位在固定支架的定位槽内时,即可推动固定支架转动,从而带动六个摩擦块一起转动,此时摩擦块从对应摩擦空腔顶角的间隙最大处向对应内侧壁中点的间隙最小处转动,从而使摩擦块卡死在间隙较小一侧,摩擦块的内侧面与调节杆的外侧面相接触,摩擦块的外侧面则与摩擦空腔对应的内侧壁相接触。当我们通过把手正向转动转动壳体时,摩擦块形成一种向着间隙最小一侧移动的趋势,从而可依靠摩擦块和调节杆以及摩擦空腔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调节杆转动,使直杆的长度缩短;当我们反向转动转动壳体时,摩擦块形成相对摩擦空腔移动至顶角的间隙最大处的趋势,此时的摩擦块与调节杆之间形成打滑,从而使转动壳体可轻松地反向转动,而调节杆则保持静止。当我们不断地正、反向转动转动壳体时,即可方便地使调节杆实现快速的正向转动,从而定位轮椅。当我们需要方向地转动转动壳体时,只需转动转向轴,从而带动拨动杆转动,使摩擦块越过摩擦空腔的顶角后与摩擦空腔顶角另一侧的内侧壁相接触。与前述相类似地,此时我们反向转动转动壳体,即可带动调节杆反向转动,而正向转动转动壳体时,摩擦块与调节杆之间则会出现打滑现象,从而方便地实现调节杆的正、反向转动。
最后,转向轴穿出转动壳体的外端可设置一个转向旋钮76,以便通过转向旋钮转动转向轴。而拨动杆则包括径向地固定连接在转向轴上的固定杆体771,在固定杆体上套设一个伸缩套杆772,固定杆体和伸缩套杆之间形成轴向移动连接,在伸缩套杆内设置抵压固定杆体的压簧773。当我们转动转向旋钮时,即可驱动转向轴转动,进而使拨动杆带动固定支架转动,此时拨动杆的轴线逐步靠近转向轴的轴心与固定支架的轴心之间的连线,拨动杆则受到压缩而缩短;当拨动杆的轴线和转向轴的轴心与固定支架的轴心之间的连线相重合时,拨动杆的长度最短;当继续转动转向旋钮时,拨动杆的轴线和转向轴的轴心与固定支架的轴心之间的连线形成一个夹角,此时拨动杆的压簧通过伸缩套杆对固定支架产生一个扭矩,从而使固定支架反向转动,确保摩擦块的外侧面与摩擦空腔的内侧壁可靠接触,而摩擦块的内侧面与调节杆的圆周面可靠接触。

Claims (4)

1.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包括车身、设置在车身前部中间位置的前车轮、设置在车身后部左右两侧的后车轮,前车轮的轮轴上设有可控制前车轮转向的前叉,其特征是,所述车身包括与前叉相连接的车身主体、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的左右两个转动支架,所述车身主体上设有一个用于定位轮椅的定位平台以及可使定位平台上的轮椅定位的定位机构,车身主体的后侧设有轮椅入口,转动支架靠近前车轮一侧设有上铰接点和下铰接点,转动支架的下铰接点与对应一侧的车身主体的后侧下部相铰接,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个U形转动杆,U形转动杆前侧的两端分别与一转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转接板转动连接在车身主体上部的左右两侧上,U形转动杆上设有左右两个后压轮,在转动支架的上铰接点与转接板之间连接有具有缓冲作用的驱动杆件,两个转接板上还分别设有前压轮,车身主体后侧的轮椅入口下边缘转动连接有后挡板,在后挡板与转接板之间设有拉杆,当U形转动杆向上翻转时,转接板转动,驱动杆件拉动转动支架向前转动,从而使铰接在下铰接点上的车身主体的后侧向下转动而靠近地面,拉杆则推动后挡板向下翻转并搭接在地面上,所述U形转动杆包括左右两侧可伸缩的直杆和连接在左右两侧直杆的端部之间的横杆,所述后压轮设置在对应一侧的直杆上,所述后挡板上设有定位卡勾,当直杆的长度缩短时,所述横杆进入定位卡勾内,所述直杆包括前直杆、后直杆以及同轴地连接在前、后直杆之间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前、后直杆螺纹连接,并且调节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调节杆的中部设有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包括一个中心设有套接通孔的转动壳体、径向地设置在转动壳体外侧壁上的把手,转动壳体内设有正六棱柱状的摩擦空腔,摩擦空腔内设有圆环形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六个沿径向延伸并贯通内圆周面的径向滑槽,并且六个径向滑槽在固定支架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径向滑槽内分别设有可径向滑动的摩擦块,所述调节杆穿过转动壳体的套接通孔,调节杆的圆周面与摩擦块的内侧面相接触,固定支架上还设有定位槽,转动壳体上则设有与调节杆平行的转向轴,转向轴上径向地设有可伸缩的拨动杆,所述拨动杆的外端卡位在定位槽内,从而使摩擦块的外侧面与摩擦空腔对应的内侧壁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杆件通过避震器与转接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支架为竖直设置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后侧的顶角与对应一侧的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上铰接点设置在转动支架上靠近前车轮一侧的上顶角处,下铰接点设置在转动支架上靠近前车轮一侧的下顶角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其特征是,所述转向轴穿出转动壳体的外端设有转向旋钮,拨动杆则包括径向地固定连接在转向轴上的固定杆体,在固定杆体上套设有伸缩套杆,在伸缩套杆内设有抵压固定杆体的压簧。
CN201710086447.9A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 Active CN1069658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6447.9A CN106965888B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6447.9A CN106965888B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5888A CN106965888A (zh) 2017-07-21
CN106965888B true CN106965888B (zh) 2022-04-12

Family

ID=59334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6447.9A Active CN106965888B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658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4261B (zh) * 2021-11-10 2023-08-08 南京领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腿脚不便病人用多功能电车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36670A (en) * 1978-11-28 1980-07-02 Kurs P Invalid carriage
US5305845A (en) * 1991-08-05 1994-04-26 Freewiel Techniek Wheelchair shuttle
ES2113776A1 (es) * 1994-03-28 1998-05-01 Nunez Gonzalez Carlos Vehiculo automovil para discapacitados fisicos autodesplazados en silla de ruedas.
CN101933868A (zh) * 2010-07-08 2011-01-05 武汉贝特威尔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残疾人代步用三轮车
CN201888886U (zh) * 2010-08-29 2011-07-06 胡达广 装在专用车上的轮椅定位台
CN102923225A (zh) * 2012-10-25 2013-02-13 赵剑 一种乘坐轮椅驾驶的三轮车
CN103057630A (zh) * 2013-01-04 2013-04-24 常州市劲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残疾人电动车
CN206520699U (zh) * 2017-02-17 2017-09-26 何振显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36670A (en) * 1978-11-28 1980-07-02 Kurs P Invalid carriage
US5305845A (en) * 1991-08-05 1994-04-26 Freewiel Techniek Wheelchair shuttle
ES2113776A1 (es) * 1994-03-28 1998-05-01 Nunez Gonzalez Carlos Vehiculo automovil para discapacitados fisicos autodesplazados en silla de ruedas.
CN101933868A (zh) * 2010-07-08 2011-01-05 武汉贝特威尔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残疾人代步用三轮车
CN201888886U (zh) * 2010-08-29 2011-07-06 胡达广 装在专用车上的轮椅定位台
CN102923225A (zh) * 2012-10-25 2013-02-13 赵剑 一种乘坐轮椅驾驶的三轮车
CN103057630A (zh) * 2013-01-04 2013-04-24 常州市劲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残疾人电动车
CN206520699U (zh) * 2017-02-17 2017-09-26 何振显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5888A (zh) 2017-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96627U (zh) 轻便四轮电瓶车
TWI501897B (zh) Personal transport vehicle
US6685208B1 (en) Balance system for an enclosed fore-and-aft wheeled vehicle
TWM554444U (zh) 一種代步健身多用電動自行車
KR101382632B1 (ko) 접이식 전동 보행 보조차
CN102697609B (zh) 电动轮椅及其转向控制装置
CN106965888B (zh)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
CN203815742U (zh) 舒适电动轮椅
CN204096005U (zh) 座椅转向自行车
CN204821886U (zh) 一种站立式自行车
CN104873343B (zh) 一种单手前操控手摇轮椅
CN108622234A (zh) 双模式电动平衡车及其模式转换方法
CN102824251A (zh) 电动轮椅
CN202682210U (zh) 折叠电动轮椅
CN206520699U (zh) 一种残疾人专用机动车
CN204674731U (zh) 便捷式电动车
CN204296963U (zh) 一种手摇电动助力三轮车
CN205256553U (zh) 一种折叠式电动车
CN204951383U (zh) 一种单手前操控手摇轮椅
CN213892759U (zh) 一种新型的电动代步小车
CN112265595B (zh) 装有电动起降轮的自行车
CN211633974U (zh) 中置驱动电动轮椅
CN201244139Y (zh) 电动手推两用轮椅
CN210555357U (zh) 一种老年代步车
CN2933360Y (zh) 一种电动手摇两用轮椅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