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47031A -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47031A
CN106947031A CN201710229854.0A CN201710229854A CN106947031A CN 106947031 A CN106947031 A CN 106947031A CN 201710229854 A CN201710229854 A CN 201710229854A CN 106947031 A CN106947031 A CN 106947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monomer
ester
flame retardant
vi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298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47031B (zh
Inventor
王启瑶
冯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sheng Poly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ouke Aidi Polymer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ouke Aidi Polymer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ouke Aidi Polymer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298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470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47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7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47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7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siloxanes
    • C08F283/1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siloxanes on to polysilox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08F2/24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 C08F2/26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anio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08F2/24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 C08F2/28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catio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08F2/24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 C08F2/30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non-io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8Polymerisation using regulators, e.g. chain terminating agents, e.g. telo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20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unsaturated aliphatic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塑料助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有机硅氧烷单体混合均匀,加入到溶解有催化剂和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反应,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2)将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用碱液调节pH值,然后加入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再加入引发剂、交联剂和链转移剂,反应,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3)将聚合物乳液稀释后,加入破乳剂破乳,离心后烘干粉碎,制得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本发明制得的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抗滴落效果好,且不影响高分子材料高聚物力学性能,还能改善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等。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助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高分子材料高聚物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大多数高分子材料高聚物都是易燃的,在可燃固体火灾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阻燃型的高分子材料高聚物成为材料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添加型阻燃剂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目前,添加型阻燃剂的年使用量超过100万吨。其中:(1)无机阻燃剂如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虽然同时具有阻燃和抑烟作用且燃烧时不产生有毒气体和腐蚀性气体,但因所需的添加量较大而严重影响被阻燃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加工性能。(2)有机卤系阻燃剂虽然具有高阻燃效率和高性价比等特点,但因其起阻燃作用的HX是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对环境和人体有害,因此其应用领域已受到限制,已逐渐被淘汰。(3)无卤阻燃剂(IFR)具有低烟、无毒等优点,IFR以磷、氮、碳为主要核心成份,在受热时会产生协同阻燃效应;复配的IFR通常以聚磷酸(APP)为酸源,以双氰胺(MEL)为发泡剂,以季戊四醇(PER)为成炭剂,受高热时可生成均匀致密的炭质泡沫层,可隔热、隔氧、抑烟、防熔滴,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但该类阻燃剂多为亲水性的,与高聚物基材相容性差,且所需的添加量较大,影响了阻燃高分子材料高聚物的物理性能,因此也不能满足高分子材料的需求。(4)有机硅阻燃剂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高效、低毒、防熔滴、环境友好的无卤阻燃剂,也是一种成炭型抑烟剂。有机硅阻燃剂在赋予基材优异的阻燃性能之外,还能改善基材的加工性能、耐热性能等;但因价格较贵,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据英国《聚合物降解与稳定》(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90: 523-534, 2005)介绍,加入占体系总质量40%的由双氰胺硫酸铵和季戊四醇组成的膨胀阻燃剂所制得的阻燃聚丙烯才能达到UL-94V0级别,但因添加膨胀阻燃剂的总量较大而会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和断裂强度下降。
据美国《聚合物科学杂志》(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A: Polymerchemistry 42: 6163-6173, 2004)介绍,将有机蒙脱土与膨胀型阻燃剂协效阻燃聚丙烯时,当有机蒙脱土质量占体系总质量百分含量比为4%时,可以明显降低阻燃聚丙烯的热释放速率;但随着有机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超过4%后)因团聚加剧,其阻燃效果反而下降。另外,现有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得含有氮磷类膨胀阻燃剂或者含有氮磷类膨胀阻燃剂和阻燃增效剂的阻燃聚合物虽然具有低烟无毒和耐溶滴等特性,但阻燃效果仍不够理想,耐溶滴性还有待提高,且因所需添加的阻燃剂量较大而会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断裂强度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间歇法的单体加入方式,简化了聚合反应过程,提高了整体反应效率,步骤简单,操作控制方便,质量稳定,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该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抗滴落效果好,且不影响高分子材料高聚物力学性能,还能改善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等。
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应用,该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应用于聚碳酸酯中阻燃效果好,且可以明显改善基体树脂的抗滴落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有机硅氧烷单体混合均匀,加入到溶解有催化剂和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在30~80℃温度下反应5~10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其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的总质量为水质量的40%~60%,催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1%~5%,乳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1%~20%;
(2)将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用碱液调节pH值至9~12,然后加入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再加入引发剂、交联剂和链转移剂,于75~90℃温度下搅拌反应5~10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其中,含氟苯乙烯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5%-15%,共聚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40%~70%,引发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1%-0.8%,交联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2%-0.6%,链转移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1%-0.5%;
(3)将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的固含量稀释后,加入破乳剂破乳,离心后烘干粉碎,制得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其中,破乳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质量的0.5-3倍。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由苯基硅氧烷单体、环状硅氧烷单体和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以重量比4-8:2-6:0.1-1.0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通过采用苯基硅氧烷单体、环状硅氧烷单体和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作为有机硅氧烷单体复配使用,并控制其重量比为4-8:2-6:0.1-1.0,可以提高树脂的防水性、防油性、防雾性、防污性、去污性、耐湿性、润滑性、耐磨耗性、防粘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耐擦伤性。
优选的,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三苯基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和三苯基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苯基硅氧烷单体,可以提高树脂的氧化稳定性、耐热性、耐燃性、抗紫外性和耐化学性。优选的,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是由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以重量比0.5-1.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为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三氢三甲基环三硅氧烷、三甲基三苯基环三硅氧烷、三甲基三乙烯基环三硅氧烷、三乙烯基三苯基环三硅氧烷、四氢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四甲基四苯基环四硅氧烷、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四乙烯基四苯基环四硅氧烷、八苯基环四硅氧烷、八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二乙基六甲基环四硅氧烷、二乙烯基六甲基环四硅氧烷、二苯基六甲基环四硅氧烷、乙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和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环状硅氧烷单体,可以控制聚合物的粒径,从而提高树脂的阻燃性和抗冲击强度。优选的,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为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是由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以重量比1:1.5-2.5:0.8-1.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乙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乙烯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对乙烯基苯基甲基甲氧基硅烷、对乙烯基苯基乙基甲氧基硅烷、(1-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对乙烯基苯基)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对乙烯基苯甲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烯丙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烯丙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二甲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乙氧基二甲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二乙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氧基乙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乙氧基二乙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乙氧基乙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可以作为偶联剂使用,用于在有机聚硅氧烷的侧链或末端导入乙烯基聚合性官能团的成分,该乙烯基聚合性官能团作为与由共聚单体形成的共聚聚合物化学结合时的接枝活性点而发挥作用。优选的,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二甲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乙氧基二乙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是由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二甲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乙氧基二乙基硅烷以重量比1:1.5-2.5:2-4组成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催化剂为酸性催化剂,所述酸性催化剂为烷基磺酸类、烯基磺酸类、芳基磺酸类、无机酸类和其它有机酸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烷基磺酸类为甲基磺酸、三氟甲基磺酸、乙基磺酸、羟乙基磺酸、丙基磺酸和1-丁基磺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烯基磺酸类为乙烯基磺酸、丙烯磺酸和甲基丙烯磺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芳基磺酸类为苯磺酸、甲基苯磺酸、二甲基苯磺酸、乙基苯磺酸、二乙基苯磺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酸类为盐酸、氢溴酸、硫酸、硝酸和磷酸的至少一种;所述其它有机酸类为甲酸、乙酸、羟基乙酸、乳酸、丙二酸、富马酸和马来酸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酸性催化剂,容易使有机聚硅氧烷乳液的粒径分布窄,另外,容易减少由有机聚硅氧烷的乳化剂成分引起的树脂外观不良的现象,还可以提高树脂在低温时的冲击强度。优选的,所述酸性催化剂为甲基磺酸、乙烯磺酸、苯磺酸、甲基苯磺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酸性催化剂是由甲基磺酸、甲基苯磺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以重量比0.4-0.8:0.8-1.2:1组成的混合物。
乳化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乳化剂,其乳化效果好,有利于有机硅氧烷单体、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的乳化分散,加快反应进行。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更为优选的,所述乳化剂是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重量比1-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烷基三甲基季铵盐、二烷基二甲基季铵盐、苄基烷基二甲基季铵盐、单烷基季铵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季铵盐、N-烷基二乙醇胺盐、聚乙烯多胺盐、吡啶盐、咪唑啉和吗啉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乳化效果好,有利于有机硅氧烷单体、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的乳化分散,加快反应进行。优选的,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单烷基季铵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季铵盐和N-烷基二乙醇胺盐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由烷基三甲基季铵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季铵盐和N-烷基二乙醇胺盐以重量比1.2-1.6:1.8-2.6: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烷基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酸盐、硫酸烷基氢酯、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氢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氢酯、N-酰基牛磺酸、烷基苯磺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酯、α-烯烃磺酸酯、烷基萘磺酸酯、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酯、磺基琥珀酸二烷基酯、磺基琥珀酸单烷基酯、聚氧乙烯烷基醚酯、N-酰基氨基酸盐和烷基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乳化效果好,有利于有机硅氧烷单体、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的乳化分散,加快反应进行。优选的,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苯磺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酯和磺基琥珀酸单烷基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由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酯和磺基琥珀酸单烷基酯以重量比0.5-1.5:1.4-2.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异构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三甲基壬醇聚氧乙烯醚、甘油单酸硬脂酸酯、脂肪酸聚氧乙烯酸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醋、聚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脂肪酸酯和聚氧乙烯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乳化效果好,有利于有机硅氧烷单体、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的乳化分散,加快反应进行。优选的,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甘油单酸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和聚氧乙烯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由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甘油单酸硬脂酸酯和聚氧乙烯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以重量比1:0.8-1.2:1.6-2.4组成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含氟苯乙烯单体为对氟苯乙烯、五氟苯乙烯、3-(三氟甲基)苯乙烯、4-(三氟甲基)苯乙烯、3,5-二(三氟甲基)苯乙烯和2,3,4,5,6-五(三氟甲基)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含氟苯乙烯单体,可以改良热塑性树脂的熔融特性,改良滑动性、耐擦伤性、防水性、防油性、耐污性、耐指纹性等表面特性,还可以提高燃烧时的抗滴落性、能够防止热塑性树脂成形体燃烧时的火势蔓延等优异效果。优选的,所述含氟苯乙烯单体为对氟苯乙烯、五氟苯乙烯和2,3,4,5,6-五(三氟甲基)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含氟苯乙烯单体是由对氟苯乙烯、五氟苯乙烯和2,3,4,5,6-五(三氟甲基)苯乙烯以重量比0.5-1.5:1.5-2.5:1组成的混合物。
共聚单体为苯乙烯类单体、丙烯腈类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烯基类单体、不饱和羧酸类单体和马来酰亚胺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共聚单体,与有机硅氧烷单体、含氟苯乙烯单体聚合,可以提高树脂的阻燃性、耐热性和抗冲击性能。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为苯乙烯类单体、丙烯腈类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苯乙烯类单体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α-乙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和邻叔丁基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丙烯腈类单体为丙烯腈和/或甲基丙烯腈;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正戊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月桂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和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烯基类单体为乙烯、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和5-乙烯基-2-降冰片烯、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胺、乙烯基咪唑、乙酸乙烯酯、乙烯基烷基醚、乙烯基呋喃、N-乙烯基咔唑、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乙酸乙烯酯、乙烯基烷基醚、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氰尿酸三烯丙酯、异氰尿酸三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马来酸二烯丙酯、醋酸乙烯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和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不饱和羧酸类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和衣康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马来酰亚胺类单体为马来酰亚胺、N-甲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N-(2-甲基苯基)马来酰亚胺、N-(4-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和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苯乙烯类单体、丙烯腈类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烯基类单体、不饱和羧酸类单体和马来酰亚胺类单体,与有机硅氧烷单体、含氟苯乙烯单体聚合,可以提高树脂的阻燃性、耐热性和抗冲击性能。
更为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是由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以重量比1:0.4-0.8:1.5-2.5:2-4组成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和氧化还原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引发剂,其引发效果好,可以引发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能提高有机硅氧烷单体、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的聚合速率。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和/或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戊酸叔丁基酯、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和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中的至少一种;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偶氮类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和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中的至少一种;氧化还原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蔗糖、叔丁基过氧化氢/雕白块、叔丁基过氧化氢/焦亚硫酸钠、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过氧化氢/酒石酸、过氧化氢/吊白块、过硫酸铵/硫酸亚铁、过氧化氢/硫酸亚铁、过氧化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过氧化苯甲酰//N,N-二乙基苯胺、过氧化苯甲酰/焦磷酸亚铁、过硫酸钾/硝酸银、过硫酸盐/硫醇、异丙苯过氧化氢/氯化亚铁、过硫酸钾/氯化亚铁、过氧化氢/氯化亚铁和异丙苯过氧化氢/四乙烯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和氧化还原引发剂,其引发效果好,可以引发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提高有机硅氧烷单体、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的聚合速率。
更为优选的,所述引发剂是由过氧化苯甲酰、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以重量比1.5-2.5:1:0.8-1.2组成的混合物。
交联剂为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马来酸烯丙酯、富马酸二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 4-丁二醇酯、二烯丙基胺、三烯丙基胺、二乙烯基苯、三乙烯基苯、二甲基丙烯酸-1, 6-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交联剂,能在线型分子间起架桥作用,促进或调节聚合物分子链间共价键或离子键形成,从而使多个线型分子相互键合交联成网状结构的物质,可以提高树脂的阻燃性和抗冲击性能。优选的,所述交联剂为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和二乙烯基苯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交联剂是由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以重量比1-2:0.8-1.2:1组成的混合物。
链转移剂为叔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硫醇、正十四烷基硫醇和正己基硫醇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链转移剂,能有效地使链增长自由基发生自由基转移,可以调整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或接枝率。优选的,所述链转移剂为叔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硫醇和正十四烷基硫醇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链转移剂是由叔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硫醇和正十四烷基硫醇以重量比1.5-2.5:0.4-0.8:1组成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破乳剂为金属盐溶液和/或水溶性有机溶剂,所述金属盐溶液为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镁、乙酸钾、乙酸钠、乙酸铵、乙酸镁、乙酸钙、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铵、硫酸钙和硫酸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水溶性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乙酸和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破乳剂,其破乳效果好,能破坏反应液的乳化状态,便于反应产物的分离纯化。优选的,所述破乳剂为氯化钙、乙酸镁、硫酸钙和硫酸镁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破乳剂是由氯化钙、乙酸镁和硫酸镁以重量比1-2:0.5-1.5:1组成的混合物。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应用,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应用于聚碳酸酯。
优选的,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添加量为聚碳酸酯总质量的0.1-0.5w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间歇法的单体加入方式,简化了聚合反应过程,提高了整体反应效率,步骤简单,操作控制方便,质量稳定,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抗滴落效果好,且不影响高分子材料高聚物力学性能,还能改善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等。
本发明的阻燃剂通过采用含氟聚合物,可以改良热塑性树脂的熔融特性,改良滑动性、耐擦伤性、防水性、防油性、耐污性、耐指纹性等表面特性。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了含氟聚合物,从而改良了含氟聚合物在热塑性树脂中的分散性,改善了透光率、特别是近红外透光率、以及阻燃性或外观不良、强度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阻燃剂通过采用含氟聚合物,可以提高燃烧时的抗滴落性、能够防止热塑性树脂成形体燃烧时的火势蔓延等优异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含有含氟聚合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混合有机聚硅氧烷,有机聚硅氧烷作为含氟聚合物分散剂有效地发挥功能,提高含氟聚合物在热塑性树脂中的相容性、分散性,从而可以提高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近红外区域的透光率,此外也可以提高阻燃性,另外还可以改善外观不良或强度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阻燃剂可以提高树脂的防水性、防油性、防雾性、防污性、去污性、耐湿性、润滑性、耐磨耗性、防粘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耐擦伤性,且不会损害树脂的透明性、耐热性和耐冲击性特性。
本发明的阻燃剂应用于聚碳酸酯,其透明性、耐冲击性等机械物性、耐热性优异,并且防水性、防油性、防雾性、防污性、去污性、耐湿性、润滑性、耐磨耗性、防粘性、耐化学药品性、耐擦伤性等表面特性得到改善,另外也不存在脱气或金属模具污染性的问题,能够以高生产率、良好的成品率进行制造,作为汽车材料、电气电子设备材料、住宅材料、其他工业领域中的部件制造用材料等,特别是作为计算机、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移动电话、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信息设备等的部件、或片材、膜部件在工业上极其有用。
本发明的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应用于聚碳酸酯中阻燃效果好,且可以明显改善基体树脂的抗滴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有机硅氧烷单体混合均匀,加入到溶解有催化剂和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在30℃温度下反应10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其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的总质量为水质量的40%,催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1%,乳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1%;
(2)将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用碱液调节pH值至9,然后加入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再加入引发剂、交联剂和链转移剂,于75℃温度下搅拌反应10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其中,含氟苯乙烯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5%,共聚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40%,引发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1%,交联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2%,链转移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1%;
(3)将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的固含量稀释后,加入破乳剂破乳,离心后烘干粉碎,制得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其中,破乳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质量的0.5倍。
所述步骤(1)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由苯基硅氧烷单体、环状硅氧烷单体和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以重量比4:2:0.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为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或三氢三甲基环三硅氧烷;
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乙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乙烯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
所述步骤(1)中,催化剂为酸性催化剂,所述酸性催化剂为烷基磺酸类;所述烷基磺酸类为甲基磺酸、三氟甲基磺酸、乙基磺酸、羟乙基磺酸、丙基磺酸或1-丁基磺酸;
所述乳化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烷基三甲基季铵盐、二烷基二甲基季铵盐、苄基烷基二甲基季铵盐、单烷基季铵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季铵盐、N- 烷基二乙醇胺盐、聚乙烯多胺盐、吡啶盐、咪唑啉或吗啉。
所述步骤(2)中,含氟苯乙烯单体为对氟苯乙烯;
共聚单体为苯乙烯类单体;所述苯乙烯类单体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α-乙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邻叔丁基苯乙烯、嗅苯乙烯、氯苯乙烯或三氯苯乙烯。
所述步骤(2)中,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戊酸叔丁基酯、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或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
交联剂为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马来酸烯丙酯或富马酸二烯丙酯;
链转移剂为叔十二烷基硫醇。
所述步骤(3)中,破乳剂为氯化钙。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应用,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应用于聚碳酸酯。
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添加量为聚碳酸酯总质量的0.1wt%。
实施例2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有机硅氧烷单体混合均匀,加入到溶解有催化剂和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在40℃温度下反应8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其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的总质量为水质量的45%,催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2%,乳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5%;
(2)将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用碱液调节pH值至10,然后加入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再加入引发剂、交联剂和链转移剂,于78℃温度下搅拌反应8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其中,含氟苯乙烯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8%,共聚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50%,引发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3%,交联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4%,链转移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2%;
(3)将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的固含量稀释后,加入破乳剂破乳,离心后烘干粉碎,制得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其中,破乳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质量的1倍。
所述步骤(1)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由苯基硅氧烷单体、环状硅氧烷单体和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以重量比5:3:0.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为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为三甲基三苯基环三硅氧烷、三甲基三乙烯基环三硅氧烷、三乙烯基三苯基环三硅氧烷或四氢四甲基环四硅氧烷;
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为乙烯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对乙烯基苯基甲基甲氧基硅烷、对乙烯基苯基乙基甲氧基硅烷、(1-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或2-(对乙烯基苯基)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所述步骤(1)中,催化剂为酸性催化剂,所述酸性催化剂为烯基磺酸类;所述烯基磺酸类为乙烯基磺酸、丙烯磺酸或甲基丙烯磺酸;
所述乳化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烷基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酸盐、硫酸烷基氢酯、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氢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氢酯、N-酰基牛磺酸、烷基苯磺酸酯或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酯。
所述步骤(2)中,含氟苯乙烯单体为五氟苯乙烯;
共聚单体为丙烯腈类单体;所述丙烯腈类单体为丙烯腈和/或甲基丙烯腈。
所述步骤(2)中,引发剂为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交联剂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或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
链转移剂为正辛基硫醇。
所述步骤(3)中,破乳剂为氯化钠。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应用,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应用于聚碳酸酯。
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添加量为聚碳酸酯总质量的0.2wt%。
实施例3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有机硅氧烷单体混合均匀,加入到溶解有催化剂和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在55℃温度下反应7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其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的总质量为水质量的50%,催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3%,乳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10%;
(2)将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用碱液调节pH值至10.5,然后加入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再加入引发剂、交联剂和链转移剂,于82℃温度下搅拌反应7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其中,含氟苯乙烯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10%,共聚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55%,引发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5%,交联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4%,链转移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3%;
(3)将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的固含量稀释后,加入破乳剂破乳,离心后烘干粉碎,制得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其中,破乳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质量的1.5倍。
所述步骤(1)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由苯基硅氧烷单体、环状硅氧烷单体和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以重量比6:4:0.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为三苯基甲氧基硅烷;
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为四甲基四苯基环四硅氧烷、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四乙烯基四苯基环四硅氧烷或八苯基环四硅氧烷;
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为3-(对乙烯基苯甲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烯丙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或烯丙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
所述步骤(1)中,催化剂为酸性催化剂,所述酸性催化剂为芳基磺酸类;所述芳基磺酸类为苯磺酸、甲基苯磺酸、二甲基苯磺酸、乙基苯磺酸、二乙基苯磺酸或十二烷基苯磺酸;
所述乳化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α- 烯烃磺酸酯、烷基萘磺酸酯、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酯、磺基琥珀酸二烷基酯、磺基琥珀酸单烷基酯、聚氧乙烯烷基醚酯、N- 酰基氨基酸盐或烷基磷酸酯。
所述步骤(2)中,含氟苯乙烯单体为3-(三氟甲基)苯乙烯;
共聚单体为丙烯酸酯类单体;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正戊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或丙烯酸月桂酯。
所述步骤(2)中,引发剂为偶氮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或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
交联剂为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 4-丁二醇酯或二甲基丙烯酸-1, 6-己二醇酯;
链转移剂为正十四烷基硫醇。
所述步骤(3)中,破乳剂为乙酸镁。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应用,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应用于聚碳酸酯。
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添加量为聚碳酸酯总质量的0.3wt%。
实施例4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有机硅氧烷单体混合均匀,加入到溶解有催化剂和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在70℃温度下反应6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其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的总质量为水质量的55%,催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4%,乳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15%;
(2)将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用碱液调节pH值至11,然后加入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再加入引发剂、交联剂和链转移剂,于86℃温度下搅拌反应6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其中,含氟苯乙烯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12%,共聚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60%,引发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6%,交联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5%,链转移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4%;
(3)将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的固含量稀释后,加入破乳剂破乳,离心后烘干粉碎,制得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其中,破乳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质量的2倍。
所述步骤(1)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由苯基硅氧烷单体、环状硅氧烷单体和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以重量比7:5:0.8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为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为八苯基环四硅氧烷、八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二乙基六甲基环四硅氧烷或二乙烯基六甲基环四硅氧烷;
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为γ-巯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二甲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乙氧基二甲基硅烷或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
所述步骤(1)中,催化剂为酸性催化剂,所述酸性催化剂为无机酸类;所述无机酸类为盐酸、氢溴酸、硫酸、硝酸或磷酸;
所述乳化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异构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三甲基壬醇聚氧乙烯醚、甘油单酸硬脂酸酯或脂肪酸聚氧乙烯酸酯。
所述步骤(2)中,含氟苯乙烯单体为4-(三氟甲基)苯乙烯或3,5-二(三氟甲基)苯乙烯;
共聚单体为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或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所述步骤(2)中,引发剂为氧化还原引发剂;氧化还原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蔗糖、叔丁基过氧化氢/雕白块、叔丁基过氧化氢/焦亚硫酸钠、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过氧化氢/酒石酸、过氧化氢/吊白块、过硫酸铵/硫酸亚铁或过氧化氢/硫酸亚铁;
交联剂为二烯丙基胺、三烯丙基胺、二乙烯基苯或三乙烯基苯;
链转移剂为正己基硫醇。
所述步骤(3)中,破乳剂为硫酸钙。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应用,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应用于聚碳酸酯。
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添加量为聚碳酸酯总质量的0.4wt%。
实施例5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有机硅氧烷单体混合均匀,加入到溶解有催化剂和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在80℃温度下反应5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其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的总质量为水质量的60%,催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5%,乳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20%;
(2)将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用碱液调节pH值至12,然后加入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再加入引发剂、交联剂和链转移剂,于90℃温度下搅拌反应5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其中,含氟苯乙烯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15%,共聚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70%,引发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8%,交联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6%,链转移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5%;
(3)将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的固含量稀释后,加入破乳剂破乳,离心后烘干粉碎,制得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其中,破乳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质量的3倍。
所述步骤(1)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由苯基硅氧烷单体、环状硅氧烷单体和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以重量比8:6:1.0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为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或三苯基乙氧基硅烷;
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为二苯基六甲基环四硅氧烷、乙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或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
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二乙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氧基乙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乙氧基二乙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乙氧基乙基硅烷或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所述步骤(1)中,催化剂为酸性催化剂,所述酸性催化剂为其它有机酸类;所述其它有机酸类为甲酸、乙酸、羟基乙酸、乳酸、丙二酸、富马酸或马来酸;
所述乳化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醋、聚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脂肪酸酯或聚氧乙烯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
所述步骤(2)中,含氟苯乙烯单体为2,3,4,5,6-五(三氟甲基)苯乙烯;
共聚单体为烯基类单体、不饱和羧酸类单体或马来酰亚胺类单体;所述烯基类单体为乙烯、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和5-乙烯基-2-降冰片烯、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胺、乙烯基咪唑、乙酸乙烯酯、乙烯基烷基醚、乙烯基呋喃、N-乙烯基咔唑、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乙酸乙烯酯、乙烯基烷基醚、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氰尿酸三烯丙酯、异氰尿酸三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马来酸二烯丙酯、醋酸乙烯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或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所述不饱和羧酸类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或衣康酸;所述马来酰亚胺类单体为马来酰亚胺、N-甲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N-(2-甲基苯基)马来酰亚胺、N-(4-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或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
所述步骤(2)中,引发剂为氧化还原引发剂;氧化还原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过氧化苯甲酰//N,N-二乙基苯胺、过氧化苯甲酰/焦磷酸亚铁、过硫酸钾/硝酸银、过硫酸盐/硫醇、异丙苯过氧化氢/氯化亚铁、过硫酸钾/氯化亚铁、过氧化氢/氯化亚铁或异丙苯过氧化氢/四乙烯亚胺;
交联剂为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或三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链转移剂为叔十二烷基硫醇。
所述步骤(3)中,破乳剂为硫酸镁。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应用,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应用于聚碳酸酯。
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添加量为聚碳酸酯总质量的0.5wt%。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是由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以重量比0.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是由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以重量比1:1.5:0.8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是由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二甲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乙氧基二乙基硅烷以重量比1:1.5-2.5:2-4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酸性催化剂是由盐酸、硫酸和磷酸以重量比0.4:0.8: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乳化剂是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重量比1: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由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酯和磺基琥珀酸单烷基酯以重量比0.5:1.4: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由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甘油单酸硬脂酸酯和聚氧乙烯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以重量比1:0.8:1.6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含氟苯乙烯单体是由对氟苯乙烯、五氟苯乙烯和2,3,4,5,6-五(三氟甲基)苯乙烯以重量比0.5:1.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共聚单体是由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以重量比1:0.4:1.5: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引发剂是由过氧化苯甲酰、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以重量比1.5:1:0.8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交联剂是由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以重量比1-2:0.8: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链转移剂是由叔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硫醇和正十四烷基硫醇以重量比1.5:0.4: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破乳剂是由氯化钙、乙酸镁和硫酸镁以重量比1:0.5:1组成的混合物。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是由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以重量比0.8: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是由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以重量比1:1.8:0.9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是由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二甲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乙氧基二乙基硅烷以重量比1:1.8:2.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酸性催化剂是由盐酸、硫酸和磷酸以重量比0.5:0.9: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乳化剂是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重量比1.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由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酯和磺基琥珀酸单烷基酯以重量比0.8:1.1.6: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由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甘油单酸硬脂酸酯和聚氧乙烯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以重量比1:0.9:1.8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含氟苯乙烯单体是由对氟苯乙烯、五氟苯乙烯和2,3,4,5,6-五(三氟甲基)苯乙烯以重量比0.8:1.8: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共聚单体是由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以重量比1:0.5:1.8:2.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引发剂是由过氧化苯甲酰、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以重量比1.8:1:0.9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交联剂是由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以重量比1.2:0.9: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链转移剂是由叔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硫醇和正十四烷基硫醇以重量比1.8:0.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破乳剂是由氯化钙、乙酸镁和硫酸镁以重量比1.2:0.8:1组成的混合物。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是由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以重量比1: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是由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以重量比1: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是由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二甲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乙氧基二乙基硅烷以重量比1:2: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酸性催化剂是由盐酸、硫酸和磷酸以重量比0.6:1: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乳化剂是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重量比1.5: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由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酯和磺基琥珀酸单烷基酯以重量比1:1.1.8: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由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甘油单酸硬脂酸酯和聚氧乙烯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以重量比1:1: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含氟苯乙烯单体是由对氟苯乙烯、五氟苯乙烯和2,3,4,5,6-五(三氟甲基)苯乙烯以重量比1: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共聚单体是由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以重量比1:0.6:2: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引发剂是由过氧化苯甲酰、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以重量比2:1: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交联剂是由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以重量比1.5:1: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链转移剂是由叔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硫醇和正十四烷基硫醇以重量比2:0.6: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破乳剂是由氯化钙、乙酸镁和硫酸镁以重量比1.5:1:1组成的混合物。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是由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以重量比1.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是由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以重量比1:2.2:1.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是由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二甲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乙氧基二乙基硅烷以重量比1:2.2:3.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酸性催化剂是由盐酸、硫酸和磷酸以重量比0.7:1.1: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乳化剂是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重量比1.8: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由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酯和磺基琥珀酸单烷基酯以重量比1.2: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由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甘油单酸硬脂酸酯和聚氧乙烯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以重量比1:1.1:2.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含氟苯乙烯单体是由对氟苯乙烯、五氟苯乙烯和2,3,4,5,6-五(三氟甲基)苯乙烯以重量比1.2:2.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共聚单体是由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以重量比1:0.7:2.2:3.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引发剂是由过氧化苯甲酰、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以重量比2.2:1:1.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交联剂是由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以重量比1.8:1.1: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链转移剂是由叔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硫醇和正十四烷基硫醇以重量比2.2:0.7: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破乳剂是由氯化钙、乙酸镁和硫酸镁以重量比1.8:1.2:1组成的混合物。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是由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以重量比1.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是由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以重量比1:2.5:1.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是由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二甲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乙氧基二乙基硅烷以重量比1:2.5:2-4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酸性催化剂是由盐酸、硫酸和磷酸以重量比0.8:1.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乳化剂是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由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酯和磺基琥珀酸单烷基酯以重量比1.5:1.2.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由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甘油单酸硬脂酸酯和聚氧乙烯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以重量比1:1.2:2.4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含氟苯乙烯单体是由对氟苯乙烯、五氟苯乙烯和2,3,4,5,6-五(三氟甲基)苯乙烯以重量比1.5:2.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共聚单体是由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以重量比1:0.8:2.5:4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引发剂是由过氧化苯甲酰、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以重量比2.5:1:1.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交联剂是由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以重量比2:1.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链转移剂是由叔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硫醇和正十四烷基硫醇以重量比2.5:0.8: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破乳剂是由氯化钙、乙酸镁和硫酸镁以重量比2:1.5:1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应用于聚碳酸酯中,阻燃性能测试可以达到1.6mmUL94V-0级,阻燃效果好,抗滴落效果好,且不影响高分子材料高聚物力学性能,还能改善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等。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有机硅氧烷单体混合均匀,加入到溶解有催化剂和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在30~80℃温度下反应5~10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其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的总质量为水质量的40%~60%,催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1%~5%,乳化剂的用量为有机硅氧烷单体质量的1%~20%;
(2)将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用碱液调节pH值至9~12,然后加入含氟苯乙烯单体和共聚单体,再加入引发剂、交联剂和链转移剂,于75~90℃温度下搅拌反应5~10h,得到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其中,含氟苯乙烯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5%-15%,共聚单体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40%~70%,引发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1%-0.8%,交联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2%-0.6%,链转移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核乳液质量的0.1%-0.5%;
(3)将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稀释后,加入破乳剂破乳,离心后烘干粉碎,制得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其中,破乳剂的用量为有机聚硅氧烷接枝含氟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质量的0.5-3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有机硅氧烷单体由苯基硅氧烷单体、环状硅氧烷单体和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以重量比4-8:2-6:0.1-1.0组成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基硅氧烷单体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三苯基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和三苯基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环状硅氧烷单体为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三氢三甲基环三硅氧烷、三甲基三苯基环三硅氧烷、三甲基三乙烯基环三硅氧烷、三乙烯基三苯基环三硅氧烷、四氢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四甲基四苯基环四硅氧烷、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四乙烯基四苯基环四硅氧烷、八苯基环四硅氧烷、八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二乙基六甲基环四硅氧烷、二乙烯基六甲基环四硅氧烷、二苯基六甲基环四硅氧烷、乙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和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乙烯基硅氧烷单体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乙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乙烯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对乙烯基苯基甲基甲氧基硅烷、对乙烯基苯基乙基甲氧基硅烷、(1-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对乙烯基苯基)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对乙烯基苯甲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烯丙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烯丙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二甲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乙氧基二甲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二乙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氧基乙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乙氧基二乙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乙氧基乙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催化剂为酸性催化剂,所述酸性催化剂为烷基磺酸类、烯基磺酸类、芳基磺酸类、无机酸类和其它有机酸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烷基磺酸类为甲基磺酸、三氟甲基磺酸、乙基磺酸、羟乙基磺酸、丙基磺酸和1-丁基磺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烯基磺酸类为乙烯基磺酸、丙烯磺酸和甲基丙烯磺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芳基磺酸类为苯磺酸、甲基苯磺酸、二甲基苯磺酸、乙基苯磺酸、二乙基苯磺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酸类为盐酸、氢溴酸、硫酸、硝酸和磷酸的至少一种;所述其它有机酸类为甲酸、乙酸、羟基乙酸、乳酸、丙二酸、富马酸和马来酸的至少一种;
乳化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烷基三甲基季铵盐、二烷基二甲基季铵盐、苄基烷基二甲基季铵盐、单烷基季铵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季铵盐、N-烷基二乙醇胺盐、聚乙烯多胺盐、吡啶盐、咪唑啉和吗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烷基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酸盐、硫酸烷基氢酯、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氢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氢酯、N-酰基牛磺酸、烷基苯磺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酯、α-烯烃磺酸酯、烷基萘磺酸酯、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酯、磺基琥珀酸二烷基酯、磺基琥珀酸单烷基酯、聚氧乙烯烷基醚酯、N-酰基氨基酸盐和烷基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异构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三甲基壬醇聚氧乙烯醚、甘油单酸硬脂酸酯、脂肪酸聚氧乙烯酸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醋、聚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脂肪酸酯和聚氧乙烯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含氟苯乙烯单体为对氟苯乙烯、五氟苯乙烯、3-(三氟甲基)苯乙烯、4-(三氟甲基)苯乙烯、3,5-二(三氟甲基)苯乙烯和2,3,4,5,6-五(三氟甲基)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共聚单体为苯乙烯类单体、丙烯腈类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烯基类单体、不饱和羧酸类单体和马来酰亚胺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苯乙烯类单体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α-乙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和邻叔丁基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丙烯腈类单体为丙烯腈和/或甲基丙烯腈;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正戊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月桂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和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烯基类单体为乙烯、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和5-乙烯基-2-降冰片烯、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胺、乙烯基咪唑、乙酸乙烯酯、乙烯基烷基醚、乙烯基呋喃、N-乙烯基咔唑、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乙酸乙烯酯、乙烯基烷基醚、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氰尿酸三烯丙酯、异氰尿酸三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马来酸二烯丙酯、醋酸乙烯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和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不饱和羧酸类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和衣康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马来酰亚胺类单体为马来酰亚胺、N-甲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N-(2-甲基苯基)马来酰亚胺、N-(4-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和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和氧化还原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戊酸叔丁基酯、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和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中的至少一种;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偶氮类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和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中的至少一种;氧化还原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蔗糖、叔丁基过氧化氢/雕白块、叔丁基过氧化氢/焦亚硫酸钠、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过氧化氢/酒石酸、过氧化氢/吊白块、过硫酸铵/硫酸亚铁、过氧化氢/硫酸亚铁、过氧化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过氧化苯甲酰//N,N-二乙基苯胺、过氧化苯甲酰/焦磷酸亚铁、过硫酸钾/硝酸银、过硫酸盐/硫醇、异丙苯过氧化氢/氯化亚铁、过硫酸钾/氯化亚铁、过氧化氢/氯化亚铁和异丙苯过氧化氢/四乙烯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交联剂为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马来酸烯丙酯、富马酸二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 4-丁二醇酯、二烯丙基胺、三烯丙基胺、二乙烯基苯、三乙烯基苯、二甲基丙烯酸-1, 6-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链转移剂为叔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硫醇、正十四烷基硫醇和正己基硫醇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破乳剂为金属盐溶液和/或水溶性有机溶剂,所述金属盐溶液为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镁、乙酸钾、乙酸钠、乙酸铵、乙酸镁、乙酸钙、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铵、硫酸钙和硫酸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水溶性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乙酸和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应用于聚碳酸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的添加量为聚碳酸酯总质量的0.1-0.5wt%。
CN201710229854.0A 2017-04-10 2017-04-10 一种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069470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9854.0A CN106947031B (zh) 2017-04-10 2017-04-10 一种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9854.0A CN106947031B (zh) 2017-04-10 2017-04-10 一种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7031A true CN106947031A (zh) 2017-07-14
CN106947031B CN106947031B (zh) 2019-06-04

Family

ID=59475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29854.0A Active CN106947031B (zh) 2017-04-10 2017-04-10 一种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4703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9352A (zh) * 2017-12-29 2018-06-29 安徽兴乐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器材用塑料壳体的制备方法
CN109293853A (zh) * 2018-09-11 2019-02-01 铨盛聚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环氧基团的有机硅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5801A (zh) * 2018-09-30 2019-02-01 兰溪泛仕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疏水防水乳液
CN109320772A (zh) * 2018-09-11 2019-02-12 广东优科艾迪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机硅和无机硅的抗滴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1790A (zh) * 2018-11-30 2019-04-19 金旸(厦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阻燃持久稳定性聚碳酸酯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69762A (zh) * 2020-04-22 2020-06-12 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装置结垢物去除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6936A (zh) * 2007-12-10 2009-06-17 华南理工大学 阻燃界面改性剂与制备方法及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03025798A (zh) * 2010-07-21 2013-04-03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具有改善阻燃性的有机硅聚酰亚胺组合物
CN103333478A (zh) * 2013-06-26 2013-10-02 江苏启蓝新材料有限公司 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29082A (zh) * 2013-05-17 2016-01-06 佳能株式会社 阻燃性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6936A (zh) * 2007-12-10 2009-06-17 华南理工大学 阻燃界面改性剂与制备方法及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03025798A (zh) * 2010-07-21 2013-04-03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具有改善阻燃性的有机硅聚酰亚胺组合物
CN105229082A (zh) * 2013-05-17 2016-01-06 佳能株式会社 阻燃性组合物
CN103333478A (zh) * 2013-06-26 2013-10-02 江苏启蓝新材料有限公司 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9352A (zh) * 2017-12-29 2018-06-29 安徽兴乐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器材用塑料壳体的制备方法
CN108219352B (zh) * 2017-12-29 2020-11-03 宿州青果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器材用塑料壳体的制备方法
CN109293853A (zh) * 2018-09-11 2019-02-01 铨盛聚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环氧基团的有机硅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20772A (zh) * 2018-09-11 2019-02-12 广东优科艾迪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机硅和无机硅的抗滴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5801A (zh) * 2018-09-30 2019-02-01 兰溪泛仕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疏水防水乳液
CN109651790A (zh) * 2018-11-30 2019-04-19 金旸(厦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阻燃持久稳定性聚碳酸酯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69762A (zh) * 2020-04-22 2020-06-12 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装置结垢物去除剂的制备方法
CN111269762B (zh) * 2020-04-22 2021-06-25 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装置结垢物去除剂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7031B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7031A (zh) 一种新型含氟硅氧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947035A (zh) 一种抗滴落型有机倍半硅氧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957396A (zh) 一种自清洁耐磨型有机硅增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866971A (zh) 一种耐候耐低温型有机硅抗冲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408513B (zh) 磷酸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US4885209A (en) Thermoplastic silicon rubber graft polymers (II)
CN112194760B (zh) 聚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US20070213474A1 (en) Polysiloxane graft polymer
CN104945578B (zh) 一种抗滴落、热塑化的橡胶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TWI263661B (en) Flameproof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s
CA2521747A1 (en) Polyorganosiloxane-containing graft copolymer, resin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polyorganosiloxane emulsions
CN106519144A (zh) 乙烯基系接枝共聚物和含有其的树脂组合物、及乙烯基系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8570222A (zh) 白石墨烯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56429A (zh) 一种适用温度范围广的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S62101639A (ja) 相互浸透ポリマ−ネツトワ−クラテツクス
WO1999041315A1 (fr) Emulsions aqueuses contenant des particules de caoutchouc de silicone
US4865917A (en) Thermoplastic silicone rubber graft polymers (I)
CN108424488B (zh) 一种抗污、耐水硅丙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03542B (zh) 一种耐热阻燃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73119B (zh) 一种高聚合度聚氯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1503544B (zh) 一种提高了光泽度的耐热阻燃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12261B (zh) 一种阻燃型丙烯酸酯细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03546B (zh) 耐候型耐热阻燃树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1503545B (zh) 一种提高了光泽度的含卤素取代基马来酰亚胺类耐热阻燃树脂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54995B (zh) 一种具有阻燃和增韧效果的有机包覆SiO2粒子的制备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07

Address after: 523000 Dongcheng Street Niushan External Economic Industrial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Quansheng Poly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Guangdong Youke Aidi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on the first floor of Quansheng Industrial Incubation Park C, No. 1 Shengyuan Road, Yayuan Industrial Zone, Nancheng Distric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YOUKE AIDI POLYMER MATERIAL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000 No. 15, Niushan Weixing Road, Dong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EVERSUN POLYCARBON SCI & TECH Corp.

Address before: 523000 Dongcheng Street Niushan External Economic Industrial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EVERSUN POLYCARBON SCI & TECH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