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46106B - 电梯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46106B
CN106946106B CN201610007363.7A CN201610007363A CN106946106B CN 106946106 B CN106946106 B CN 106946106B CN 201610007363 A CN201610007363 A CN 201610007363A CN 106946106 B CN106946106 B CN 1069461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display
cage
mentioned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73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46106A (zh
Inventor
浅野宜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073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461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46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6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46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6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23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i.e. lay-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66B3/02Position or depth indi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1)具备显示控制部(1B),该显示控制部(1B)根据对多个轿厢(2U、2D)与能够停止的楼层的组合进行切换的多个运转模式中的当前所选择的运转模式和电梯(2)的运转状态,来决定用于在利用电梯(2)的建筑物内的各层的电梯厅中显示的包括轿厢(2U、2D)中的1个轿厢的楼层位置的显示内容,并使建筑物内的各层的电梯厅的显示部(4‑1~4‑n)显示所决定的显示内容。

Description

电梯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适于上下连接多个轿厢而进行升降的电梯的电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中,除了包括1个轿厢的单层电梯以外,还存在2个轿厢在上下方向上连接而构成的双层电梯。该双层电梯虽然占地面积与单层电梯相同,但却能够实现更大量的输送,主要被用作超高层建筑物等建筑物内的纵向的交通手段。
在建筑物内进行电梯的乘降的电梯厅中,有时会设置显示电梯当时所处的楼层的被称作所谓的电梯厅指示器的显示器。在双层电梯的情况下,由于1台电梯具有2个轿厢,所以每台电梯需要有上轿厢用和下轿厢用的2个上述电梯厅指示器,这会额外花费作为装备的成本。
除此之外,在取代仅使用双层电梯的上下轿厢的一方来进行运转的单运转和/或例如将上轿厢分配给偶数层、将下轿厢分配给奇数层而将停止层固定化的双运转而不对上轿厢和下轿厢的停止层进行限制而是灵活应对的半双运转中,利用者无法根据指示器的内容来判断实际上是上下轿厢的哪个轿厢响应需要作业(job)的层,也有可能引起混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控制装置,针对上下连接多个轿厢而运用的电梯的运用,在各层的电梯厅中能够以更少的显示容量进行合适的显示。
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是对在上下方向上连接有多个轿厢室的电梯进行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该电梯控制装置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根据对上述多个轿厢室与能够停止的楼层的组合进行切换的多个运转模式中的当时所选择的运转模式和上述电梯的运转状态,来决定用于在利用上述电梯的建筑物内的各层的电梯厅中显示的包括上述多个轿厢室中的1个轿厢的楼层位置的显示内容,并使上述建筑物内的各层的电梯厅的显示部显示所决定的显示内容。
根据上述结构,针对上下连接多个轿厢而进行运用的电梯的运用,在各层的电梯厅中,能够以更少的显示容量进行合适的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整体的结构的图。
图2是例示该实施方式的设置于建筑物各层的电梯厅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部所执行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4A、图4B、图4C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的半双运转模式下与乘用轿厢的升降相应的各楼层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的第1转变例的图。
图5A、图5B、图5C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的半双运转模式下与乘用轿厢的升降相应的各楼层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的第2转变例的图。
图6A、图6B、图6C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的半双运转模式下与乘用轿厢的升降相应的各楼层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的第3转变例的图。
图7A、图7B、图7C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的半双运转模式下与乘用轿厢的升降相应的各楼层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的第4转变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整体的结构的图。此外,在此所说的“电梯”基本上是指“乘用轿厢”,在存在多台电梯的情况下也会采用“号机”这种说法,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而设为一台电梯。
在该图中,1是电梯控制部,2是上下2层构造的乘用轿厢。在此,将乘用轿厢2的上方轿厢称作上轿厢2U,将下方轿厢称作下轿厢2D。乘用轿厢2在n层高的建筑物的升降路R内上下行驶。
上述电梯控制部1具有行驶控制部1A和显示控制部1B。行驶控制部1A控制乘用轿厢2在上下方向上的行驶和停止。显示控制部1B控制上轿厢2U、下轿厢2D内的各显示操作部3U、3D和构成设置于各楼层的电梯厅的显示操作部的显示面板4-1~4-n、厅按钮5-1~5-n。
包括行驶控制部1A和显示控制部1B的电梯控制部1由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机构构成。在该计算机内部,从存储有动作程序、各种固定数据等的程序存储器读取CPU所需的程序、数据等,将其解压并存储于工作存储器,在此基础上,通过依次执行工作存储器上的程序来执行各种控制动作。
图2是示出与厅按钮5-1~5-n一起设置于上述各楼层的显示面板4-1(~4-n)(以下记作“显示面板4”)的具体例的图。在该图中,显示面板4具有层数显示部4F和行进方向显示部4D,层数显示部4F包括与楼层数n相应的1位~3位(在图中为2位)的7段显示器,行进方向显示部4D包括表示乘用轿厢2的行进方向的上下方向的箭头。
构成上述层数显示部4F和行进方向显示部4D的各段设为由单个或多个LED(发光二极管)和表面侧的扩散板构成,使显示面板4整体尽量简单而制造成本低。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层数显示部4F和行进方向显示部4D合起来由具有背光灯的段型或点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构成。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显示控制部1B的基本的控制动作的流程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电梯控制部1的显示控制部1B与行驶控制部1A对乘用轿厢2的动作控制平行地执行的显示面板4-1~4-n的显示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在处理开始时,显示控制部1B从行驶控制部1A输入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和下轿厢2D的当前时刻的楼层位置的信息(步骤S101)。
之后,同样从行驶控制部1A输入该时刻的乘用轿厢2的行驶方式和加减速状态的信息,即:是处于上升期间,还是处于停止期间,还是处于下降期间,若处于上升期间或下降期间,则进一步输入是正在加速/减速,还是正在进行定速行驶的信息,特别地,若正在减速,则输入与接下来要停止的楼层对应的上轿厢2U或下轿厢2D的信息(步骤S102)。
进而,显示控制部1B从与上述行驶控制部1A相独立地设置的运转模式控制部(未图示)输入表示在该时刻所设定的行驶方式的运转模式的信息(步骤S103)。
具体而言,从运转模式控制部向显示控制部1B输入是仅使用上轿厢2U和下轿厢2D的一方(例如,仅使用下轿厢2D)的“单运转模式”、将上轿厢2U和下轿厢2D分别限定为例如向偶数层和奇数层停靠的“双运转模式”、以及在该时刻适当使上轿厢2U和下轿厢2D向任意层停靠的“半双运转模式”中的哪一个模式的信息。
在此,在存在对多个电梯进行群管理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未图示)的情况下,由整合在该群管理控制装置内的运转模式控制部向每个号机的电梯控制装置内的显示控制部提供运转模式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电梯控制装置1对一台电梯2的行驶进行控制的结构,运转模式的信息设为从与行驶控制部1A相独立地设置的运转模式控制部提供给显示控制部1B。
此外,若将上述步骤S101中的上轿厢2U、下轿厢2D的位置信息的输入频度设为f1,将上述步骤S102中的行驶方式和行驶状态的信息的输入频度设为f2,将上述步骤S103中的运转模式的信息的输入频度设为f3时,则不是“f1=f2=f3”而是“f1>f2>f3”。
关于输入频度更低的信息,也可以将上次输入的内容保持在显示控制部1B内并加以引用。
基于在上述步骤S101~S103中输入的各信息,在显示控制部1B中判断是否成为了更新显示面板4-1~4-n中的显示内容的定时(步骤S104)。
在此,所谓更新显示内容的定时,包括如下情况:该时刻的上轿厢2U和下轿厢2D的位置信息与刚才的内容不同的情况、乘用轿厢2的行驶方式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乘用轿厢2从定速行驶转变成了减速行驶的情况、乘用轿厢2从停止状态转变成了加速行驶的情况、以及切换了运转模式的情况。
在上述步骤S104中判断为没有成为更新显示面板4-1~4-n中的显示内容的定时的情况下(步骤S104的否),显示控制部1B再次返回到从上述步骤S101起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步骤S104中判断为成为了更新显示面板4-1~4-n中的显示内容的定时的情况下(步骤S104的是),显示控制部1B接下来判断该时刻的乘用轿厢2的运转模式是否是仅使用下轿厢2D的“单运转模式”(步骤S105)。
在判断为是“单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5的是),显示控制部1B使各层的显示面板4-1~4-n的层数显示部4F都显示下轿厢2D的楼层位置,并且,若乘用轿厢2处于上升期间则在行进方向显示部4D中都显示向上箭头“↑”,若处于下降期间则显示向下箭头“↓”(步骤S106),之后,返回到从上述步骤S101起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步骤S105中判断为乘用轿厢2的运转模式不是“单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5的否),显示控制部1B接下来判断该时刻的乘用轿厢2的运转模式是否是将上轿厢2U和下轿厢2D分别限定为例如向偶数层和奇数层停靠的“双运转模式”(步骤S107)。
在判断为是“双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7的是),显示控制部1B使各层的显示面板4-1~4-n分别显示会停止的轿厢室的楼层位置,例如,若是奇数层则显示下轿厢2D的楼层位置,若是偶数层则显示上轿厢2U的楼层位置,并且,若乘用轿厢2处于上升期间则在行进方向显示部4D中显示向上箭头“↑”,若处于下降期间则显示向下箭头“↓”(步骤S108),之后,返回到从上述步骤S101起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步骤S107中判断为乘用轿厢2的运转模式也不是“双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7的否),则运转模式是在该时刻适当使上轿厢2U和下轿厢2D向任意层停靠的“半双运转模式”。显示控制部1B针对确定了上轿厢2U或下轿厢2D的停止的楼层,分别显示要停止的一侧的轿厢的楼层位置(步骤S109)。
在该情况下,在该建筑物的最下层物理上仅能利用下轿厢2D、最上层物理上仅能利用上轿厢2U的情况下,在这些层的显示面板4中,显示相应的轿厢的该时刻的楼层位置。
除此之外,在乘用轿厢2处于减速期间、且从行驶控制部1A提供了接下来要停止的楼层的信息的情况下,在该楼层中,使显示面板4的层数显示部4F显示所分配的上轿厢2U或下轿厢2D的该时刻的楼层位置。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接下来要停止的楼层的确定,设为在朝向该楼层的停止而开始减速的定时进行。
之后,关于确定了轿厢停止的楼层以外的没有确定轿厢停止的所有楼层的显示面板4的显示,显示控制部1B首先根据刚才输入的乘用轿厢2的行驶方式的信息,判断乘用轿厢2是否处于上升期间(步骤S110)。
在判断为乘用轿厢2处于上升期间的情况下(步骤S110的是),显示控制部1B使在刚才的步骤S109中判断为确定了轿厢停止的楼层以外的没有确定轿厢停止的各楼层的显示面板4的层数显示部4F显示上轿厢2U的该时刻的楼层位置。并且,显示控制部1B使所有楼层的显示面板4-1~4-n的行进方向显示部4D都显示向上箭头“↑”(步骤S111),之后,返回到从上述步骤S101起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步骤S110中判断为乘用轿厢2不处于上升期间的情况下(步骤S110的否),显示控制部1B接下来判断乘用轿厢2是否处于下降期间(步骤S112)。
在判断为乘用轿厢2处于下降期间的情况下(步骤S112的是),显示控制部1B在没有确定轿厢停止的楼层中显示下轿厢2D的楼层位置,并且,使所有楼层的显示面板4-1~4-n的行进方向显示部4D都显示向下箭头“↓”(步骤S113),之后,返回到从上述步骤S101起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步骤S112中判断为乘用轿厢2也不处于下降期间的情况下(步骤S112的否),则在该时刻乘用轿厢2处于停止期间。显示控制部1B使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所停止的楼层的显示面板4的层数显示部4F显示该楼层位置(例如,若停靠于4层则显示“4”),使下轿厢2D所停止的楼层的显示面板4的层数显示部4F显示该楼层位置(例如,若停靠于3层则显示“3”)(步骤S114),之后,返回到从上述步骤S101起的处理。
另外,在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和下轿厢2D所停靠的楼层以外的楼层中,例如,若接下来的行驶方式是向上行驶,则使各楼层的显示面板4的层数显示部4F显示上轿厢2U的该时刻的楼层位置,若是向下行驶,则显示下轿厢2D的该时刻的楼层位置。
接着,通过图4A、图4B、图4C、图5A、图5B、图5C、图6A、图6B、图6C、图7A、图7B以及图7C,对半双运转模式下的与具体的乘用轿厢2的升降相应的各楼层的显示面板4的显示的转变进行说明。在此,对在没有地下层的地上1层~15层的建筑物中,在15层的上部形成有能够供上轿厢2U退避的突出设置空间(在图中记为“突”)以使得乘用轿厢2的下轿厢2D也能够停靠于最上层即15层的情况进行例示。另一方面,仅下轿厢2D能够停靠于最下层即1层。
图4A、图4B以及图4C是示出在半双运转模式下与乘用轿厢的升降相应的各楼层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的第1转变例的图。在该图中,例示了上升中的乘用轿厢2在暂时停止后再次上升的情况下的各层的显示面板4(4-1~4-15)的显示内容。
在图4A中,示出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大致处于4层、下轿厢2D大致处于3层的楼层位置且正在上升的状态。在此,在最下层即1层中,按照上述步骤S109的处理,在显示面板4-1的层数显示部4F中显示下轿厢2D的楼层位置“3”。另外,在剩下的2层~15层的显示面板4-2~4-15的层数显示部4F中,按照上述步骤S111的处理,显示上轿厢2U的楼层位置“4”。另外,在各层的显示面板4-1~4-15的行进方向显示部4D中,显示向上的箭头“↑”。
之后,如图4B所示,在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停靠于5层、下轿厢2D停靠于4层的过程中,在开始减速的时刻,将4层的显示面板4-4中的层数显示部4F的显示从上轿厢2U的楼层位置切换为下轿厢2D的楼层位置而使其为“4”。在乘用轿厢2停止的时刻,在1层的显示面板4-1和4层的显示面板4-4的各层数显示部4F中显示楼层位置“4”,其他层的显示面板4-2、4-3、4-5~4-15的层数显示部4F都显示楼层位置“5”。
在该情况下,在4层的显示面板4-4的层数显示部4F进行显示时,确定下轿厢2D要停靠于4层,在上升速度开始减速的时刻判断为显示更新的定时而进行如上述图3所示的处理。通过该处理步骤,表示要停靠于4层的信息被提供给显示控制部1B,在上述步骤S109中,显示控制部1B在4层的显示面板4-4的层数显示部4F中提早将“4”的显示暂时固定化,因此,通过避免显示内容以“3→4→5→4”的方式转变而是以“3→4→4”(看上去是“3→4”)的方式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处于4层的电梯厅的人不会看到显示而混乱。
在接下来的图4C中,示出在乘用轿厢2开始上升的时刻上轿厢2U大致处于5层、下轿厢2D大致处于4的楼层位置且正在上升的状态。在此,在最下层即1层中,按照上述步骤S109的处理,在显示面板4-1的层数显示部4F中显示下轿厢2D的楼层位置“4”。另外,在剩下的2层~15层的显示面板4-2~4-15的层数显示部4F中,也包括4层的显示面板4-4在内,按照上述步骤S111的处理而显示上轿厢2U的楼层位置“5”。另外,在各层的显示面板4-1~4-15的行进方向显示部4D中显示向上的箭头“↑”。
在乘用轿厢2开始上升的时刻,显示控制部1B将开始加速判断为显示定时而切换成如上所述的显示内容。之后,在上轿厢2U的楼层位置接近6层而在2层以上的显示面板4-2~4-15的层数显示部4F中显示上轿厢2U的楼层位置“6”以前,在4层的显示面板4-4的层数显示部4F中也从上述图4B所示的状态“4”切换为“5”。
因此,能够避免4层的显示面板4-4的层数显示部4F中的显示内容以“4→6”的方式不自然地转变,能够成为“4→5→6”而进行自然的层数显示。
图5A、图5B以及图5C是示出在半双运转模式下与乘用轿厢的升降相应的各楼层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的第2转变例的图。在该图中,例示了在乘用轿厢2上升期间通过上轿厢2U内的显示操作部3U、下轿厢2D内的显示操作部3D连续向特定层进行了轿厢呼叫的情况下的各层的显示面板4(4-1~4-15)中的显示内容。
在图5A中,示出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大致处于4层、下轿厢2D大致处于3层的楼层位置且正在上升、并且通过上轿厢2U内的显示操作部3U向10层进行了轿厢呼叫的操作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行驶控制部1A以使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停靠于10层的方式进行分配,并进行行驶控制。
在此,在最下层即1层中,按照上述步骤S109的处理,在显示面板4-1中显示下轿厢2D的楼层位置“3”。另外,在剩下的2层~15层的显示面板4-2~4-15的各层数显示部4F中,按照上述步骤S111的处理,显示上轿厢2U的楼层位置“4”。另外,在各层的显示面板4-1~4-15的各行进方向显示部4D中,显示向上的箭头“↑”。
之后,如图5B所示,假设在乘用轿厢2进一步上升的过程中,在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大致通过5层、下轿厢2D大致通过4层的时刻,进一步通过下轿厢2D内的显示操作部3D向9层进行了轿厢呼叫的操作。
在该情况下,虽然在下轿厢2D中利用行驶控制部1A向9层登记轿厢呼叫,但在该时刻,由于还存在上轿厢2U停止于9层的可能性,所以9层的显示面板4-9的层数显示部4F仍显示上轿厢2U的楼层位置“5”。
图5C示出乘用轿厢2进一步上升而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大致通过7层、下轿厢2D大致通过6层,且为了使上轿厢2U在10层停止而开始减速的时刻的状态。
在上述步骤S104中将减速的开始判断为显示定时而执行显示控制部1B的处理。由于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要停止于10层、下轿厢2D联动地要停止于9层,并且与向9层的轿厢呼叫对应地登记了下轿厢2D,所以9层的显示面板4-9的层数显示部4F的显示从上轿厢2U切换为下轿厢2D而成为“6”。
在该情况下,通过避免9层的显示面板4-9的层数显示部4F的显示内容以“5→6→7→6”的方式转变,而是以“5→6→6→6”(看上去是“5→6”)的方式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处于9层的电梯厅的人不会看到显示而混乱。
图6A、图6B以及图6C是示出在半双运转模式下与乘用轿厢的升降相应的各楼层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的第3转变例的图。在该图中,例示了在通过上轿厢2U内的显示操作部3U向特定层进行呼叫而乘用轿厢2正在上升时,进一步在上层的电梯厅进行了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的各层的显示面板4(4-1~4-15)的显示内容。
在图6A中,示出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大致处于4层、下轿厢2D大概处于3层的楼层位置且正在上升,并且通过上轿厢2U内的显示操作部3U向13层进行了轿厢呼叫的操作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行驶控制部1A以使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停靠于13层的方式进行分配,并进行行驶控制。
在此,在最下层即1层中,按照上述步骤S109的处理,在显示面板4-1中显示下轿厢2D的楼层位置“3”。另外,在剩下的2层~15层的显示面板4-2~4-15中,按照上述步骤S111的处理,显示上轿厢2U的楼层位置“4”。另外,在各层的显示面板4-1~4-15的行进方向显示部4D中,显示向上的箭头“↑”。
之后,如图6B所示,假设在乘用轿厢2进一步上升的过程中,在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大致通过5层、下轿厢2D大致通过4层的时刻,通过设置于6层的电梯厅的厅按钮5-6进行了向上的乘梯处呼叫。
在该情况下,虽然由行驶控制部1A以使得下轿厢2D停靠于6层的方式进行分配,但在乘用轿厢2开始减速之前,6层的显示面板4-6的层数显示部4F仍显示上轿厢2U的楼层位置“5”。
图6C示出乘用轿厢2进一步上升而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大致处于7层附近、下轿厢2D大致处于6层附近,并且为了使下轿厢2D在6层停止而正在减速的状态。
在上述步骤S104中将减速的开始判断为显示定时而执行显示控制部1B的处理。由于与6层处的向上呼叫对应地登记了下轿厢2D,所以6层的显示面板4-6的层数显示部4F的显示从上轿厢2U切换为下轿厢2D而成为“6”。
在该情况下,通过避免6层的显示面板4-6的层数显示部4F的显示内容以“5→6→7→6”的方式转变,而是以“5→6→6→6”(看上去是“5→6”)的方式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处于6层的电梯厅的人不会看到显示而混乱。
图7A、图7B以及图7C是示出在半双运转模式下与乘用轿厢的升降相应的各楼层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的第4转变例的图。在该图中,例示了在乘用轿厢2根据电梯厅的厅按钮5操作而上升的期间,进一步根据其他层的电梯厅的厅按钮5操作而发出了呼叫的情况下的各层的显示面板4(4-1~4-15)中的显示内容。
在图7A中,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大致处于4层,下轿厢2D大致处于3层的楼层位置,并且正在上升。假设首先通过8层的电梯厅的厅按钮5-8进行了向上的乘梯处呼叫,行驶控制部1A以使得下轿厢2D停靠于8层的方式进行了分配。假设之后进一步通过7层的电梯厅的厅按钮5-7也进行了向上的乘梯处呼叫,行驶控制部1A以使得上轿厢2U停靠于7层的方式进行了分配。
在此,在最下层即1层中,按照上述步骤S109的处理,在显示面板4-1中显示下轿厢2D的楼层位置“3”。另外,在剩下的2层~15层的显示面板4-2~4-15中,按照上述步骤S111的处理,显示上轿厢2U的楼层位置“4”。另外,在各层的显示面板4-1~4-15的行进方向显示部4D中,显示向上的箭头“↑”。
之后,如图7B所示,假设在乘用轿厢2进一步上升的过程中,在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大致通过5层、下轿厢2D大致通过4层的时刻,由行驶控制部1A实施了分配的变更。
在该情况下,虽然由行驶控制部1A以使得上轿厢2U停靠于8层、下轿厢2D停靠于7层的方式进行分配,但在乘用轿厢2开始减速之前,7层的显示面板4-7和8层的显示面板4-8的层数显示部4F都还是显示上轿厢2U的楼层位置“5”。
图7C示出乘用轿厢2进一步上升而乘用轿厢2的上轿厢2U大致处于8层附近、下轿厢2D大致处于7层附近,并且为了使乘用轿厢2停止而正在减速的状态。
在上述步骤S104中将减速的开始判断为显示定时而执行显示控制部1B的处理。与8层处的向上呼叫对应地登记了上轿厢2U,与7层处的向上呼叫对应地登记了下轿厢2D。因此,8层的显示面板4-8的层数显示部4F的显示成为上轿厢2U的楼层位置“8”,并且7层的显示面板4-7的层数显示部4F的显示从上轿厢2U切换为下轿厢2D的楼层位置而成为“7”。
在该情况下,通过避免7层的显示面板4-7的层数显示部4F的显示内容以“6→7→8→7”的方式转变,而是以“6→7→7→7”(看上去是“6→7”)的方式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处于7层的电梯厅的人不会看到显示而混乱。
此外,虽然上述图4~图7均对乘用轿厢2进行向上行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如在图3的控制处理中所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在进行向下行驶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同样的概念而适用。
如以上所详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上下连接多个轿厢而运用的电梯的运用,在各层的电梯厅中,能够以更少的显示容量避免不自然的显示内容的转变而进行合适的显示。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所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或主旨内,并且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对在上下方向上连接有多个轿厢室的电梯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根据对上述多个轿厢室与能够停止的楼层的组合进行切换的多个运转模式中的当时所选择的表示乘用轿厢的行驶方式的运转模式和上述电梯的运转状态的双方,来决定用于在利用上述电梯的建筑物内的各层的电梯厅中显示的表示上述多个轿厢室中的1个轿厢的楼层位置和乘用轿厢的行进方向的显示内容,并使上述建筑物内的各层的电梯厅的显示部显示所决定的显示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控制部,根据上述电梯的运转状态,对决定了轿厢室接下来要停止的楼层之后的定时进行响应而更新上述显示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控制部,根据上述电梯的运转状态,对决定了轿厢室接下来要停止的楼层、且轿厢室从停止状态开始加速之后的定时进行响应而更新上述显示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控制部,根据上述电梯的运转状态,对朝向轿厢室接下来要停止的楼层开始减速的定时进行响应而更新上述显示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控制部,在上述运转模式是不对上述多个轿厢室各自停止的楼层进行限制的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电梯的运转状态来决定上述显示内容。
CN201610007363.7A 2016-01-06 2016-01-06 电梯控制装置 Active CN106946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7363.7A CN106946106B (zh) 2016-01-06 2016-01-06 电梯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7363.7A CN106946106B (zh) 2016-01-06 2016-01-06 电梯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6106A CN106946106A (zh) 2017-07-14
CN106946106B true CN106946106B (zh) 2019-09-06

Family

ID=59465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7363.7A Active CN106946106B (zh) 2016-01-06 2016-01-06 电梯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46106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6693A (zh) * 2011-04-14 2013-1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2927A (ja) * 1991-12-16 1993-06-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乗場操作盤
JPH07133082A (ja) * 1993-11-10 1995-05-23 Toshiba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JP3900762B2 (ja) * 1999-11-11 2007-04-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複数かご連結エレベーターを含む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698004B2 (ja) * 2000-08-16 2011-06-0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
JP4577972B2 (ja) * 2000-10-19 2010-11-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6693A (zh) * 2011-04-14 2013-1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6106A (zh) 2017-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34483B2 (ja) 仮想乗客トラヒックを生成するエレベータ群制御方法
JP577406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装置
CN101323406B (zh) 用于确定电梯轿厢组任意瞬时的总峰值功耗的方法和系统
KR101596184B1 (ko) 엘리베이터 그룹 관리 장치
JP200104843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かご割当て制御方法
JP2008503421A (ja) 昇降路内に複数のかご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1126770B (zh) 一种跨层穿梭车仓储系统的任务调度方法
CA2042971C (en) Group control for lifts with double cages with immediate allocation of target calls
JP2011111253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CN107010496A (zh) 包括动态电梯轿厢呼叫调度的电梯系统
CA2472532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operated with zoning and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CN105793180A (zh)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系统
CN106946106B (zh) 电梯控制装置
CN105492359B (zh) 多层板电梯分配控制
KR20090087073A (ko) 엘리베이터의 행선층 표시 장치
JPH0243187A (ja) 群管理制御方式エレベータ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7055692A (ja) シングルシャフト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群管理装置
CN105253726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控制系统
JP2012197142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5531336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587978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WO2006082729A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2076840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場表示装置
CN106853929A (zh) 电梯控制装置
JP2017172313A (ja) 機械式駐車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090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