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42877A - 描绘装置及其描绘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描绘装置及其描绘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42877A
CN106942877A CN201710009504.3A CN201710009504A CN106942877A CN 106942877 A CN106942877 A CN 106942877A CN 201710009504 A CN201710009504 A CN 201710009504A CN 106942877 A CN106942877 A CN 106942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wide
drawing apparatus
curve information
datum cur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95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42877B (zh
Inventor
山崎修
山崎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42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2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42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2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06T7/62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of area, perimeter, diameter or volu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9/00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imp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9/00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implements
    • A45D29/22Finger-sup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34/00Container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liquid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perfumes
    • A45D34/04Appli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 e.g. using roller or bal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06T7/64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of convexity or concav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06T7/73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G06T7/74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involving reference images or patch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20Image preprocessing
    • G06V10/255Detecting or recognising potential candidate objects based on visual cues, e.g. sha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07Static hand or a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9/00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implements
    • A45D2029/005Printing or stamping devices for applying images or ornaments to n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4/00Other cosmetic or toiletry articles, e.g. for hairdressers' rooms
    • A45D44/005Other cosmetic or toiletry articles, e.g. for hairdressers' rooms for selecting or displaying personal cosmetic colours or hairsty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08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96Human being; Pers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描绘装置及描绘装置的描绘方法,描绘装置具备:载置台,载置具有甲部的手的指部或脚的指部即描绘对象;图像取得部,取得由摄影部从一个方向对甲部摄影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和控制部,以使摄影部设置在相对载置于载置台的甲部的宽度方向的顶点位置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离开了摄影距离的摄影位置的方式配置图像取得部,基于图像取得部取得的在所述摄影位置由摄影部摄影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取得所述图像中的与甲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第一端部对应的位置、以及第一端部与顶点位置之间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高度即第一甲高,基于所述位置、第一甲高及摄影距离,推测甲部的从第一端部起至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为止的距离,作为第一甲宽。

Description

描绘装置及其描绘控制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对应的日本申请为申请号:特愿2016-000891,申请日:平成28年1月6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描绘装置及描绘装置的描绘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描绘装置,具备用于将指部锁定的支架,以便能够保持要描绘的甲部所属的指部,对所保持的指部的甲部描绘设计画。这样的描绘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194838号公报中有记载。
若上述文献所记载的描绘装置那样设置用于保持指部的构造,则能够使甲部位于对于形成美甲设计而言适当的位置。
在此,为了对甲部形成漂亮的设计,不仅需要使甲部位于适当的位置,而且还需要正确地求出甲部的状态(弯曲状态及轮廓等)。
然而,在沿着指部长度方向详细地实测沿甲宽方向的弯曲形状而想要正确地得到甲部的实际的轮廓形状的情况下,为了得到该轮廓形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描绘装置及其描绘控制方法,其优点为,不用沿着指部长度方向详细地实测甲部形状,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得到与实测了甲部的情况接近的甲部的轮廓形状。
用于获得上述优点的本发明的描绘装置具备:载置台,载置具有成为描绘对象的甲部的手的指部或者脚的指部;图像取得部,取得由摄影部从一个方向摄影到的、包含所述描绘对象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摄影部设置于相对载置于所述载置台的所述甲部的宽度方向的顶点位置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分离的摄影位置的方式配置所述图像取得部,基于所述图像取得部所取得的、在所述摄影位置由所述摄影部摄影到的所述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取得所述甲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的第一端部在所述图像中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顶点位置之间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距离,至少基于所述位置、所述距离、以及所述摄影位置与所述顶点位置之间的摄影距离,推测所述甲部的从所述第一端部起至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为止的距离,作为第一甲宽。
用于得到上述优点的本发明的描绘装置的描绘控制方法中,所述描绘装置具备:载置台,载置具有成为描绘对象的甲部的手的指部或者脚的指部;以及图像取得部,取得由摄影部从一个方向摄影到的、包含所述描绘对象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该描绘控制方法包括:以使所述摄影部设置于相对载置于所述载置台的所述甲部的宽度方向的顶点位置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分离的摄影位置的方式配置所述图像取得部的步骤;基于所述图像取得部所取得的在所述摄影位置由所述摄影部摄影到的所述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取得所述甲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的第一端部在所述图像中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顶点位置之间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距离,至少基于所述位置、所述距离、以及所述摄影位置与所述顶点位置之间的摄影距离,推测所述甲部的从所述第一端部起至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为止的距离,作为第一甲宽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绘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中的描绘装置的壳体用A-A线切断来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绘装置的第一指部插入部沿着右侧壁的内面切断来观察左侧壁侧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绘装置的主要构成的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绘装置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绘装置的图像上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甲部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的求解方法的图。
图8是表示利用光切法求出的在甲部的图像上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位置处的甲部的截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基准曲线信息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对应于曲面等级准备了多个的基准曲线信息的图。
图11A、图11B是用于说明甲部的整体的弯曲形状的趋势的图,图11A是从上方观察甲部的俯视图,图11B是甲部的截面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沿着指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P处的甲部的实际甲宽的推测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描绘装置及其描绘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整个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编号。
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描绘装置说明以手的指部的甲部(即手指甲)为描绘对象来对其进行描绘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描绘对象不限于手的指部的甲部,例如也可以以脚的指部的甲部(即脚指甲)为描绘对象。
(描绘装置的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描绘装置10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描绘装置的壳体用A-A线切断来观察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描绘装置10具备描绘功能,是对人的指部12的甲部11实施美甲设计的装置。
描绘装置10具备箱状的壳体20,在该壳体20的上表面(顶板),设置有显示部21及操作部22。在显示部21,显示有描绘的进展状况、给用户的消息等。操作部22由用户操作,进行各种输入操作。
在壳体20的正面部20a的下部中央,开设有第一指部插入部23的插入口23a,在该第一指部插入部23的下侧,开设有第二指部插入部25的插入口25a。
第二指部插入部25是供属于一只手的指部当中除了作为描绘对象的指部12以外的指部插入的空间,从壳体20的正面部20a朝向作为指部12的插入方向的里侧而形成,并且,是相对于壳体20的内部空间独立(不连通)的空间。
如图2所示那样,在壳体20内的下部,设置有指部载置台26。
在指部载置台26的上表面(载置面26a),设置有指部保持壳体30。
指部保持壳体30的内部空间是用于形成第一指部插入部23(指部插入部)的空间,如后述那样,在该空间内配置有指部保持部31。
在壳体20内的上部,固定板17以能够向描绘装置10的宽度方向及进深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
在该固定板17,以在描绘装置10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状态而固定有具有笔式绘图部13及喷墨部15的描绘部14、图像取得部16及干燥机50。
因此,若固定板17沿描绘装置10的宽度方向及进深方向移动,则具有笔式绘图部13及喷墨部15的描绘部14、图像取得部16及干燥机50与固定板17一起沿描绘装置10的宽度方向及进深方向移动。
另外,图2示出了使笔式绘图部13相对于指部保持壳体30的开口部38向铅垂上方进行了移动时的描绘装置10的内部的状态。
笔式绘图部13是对甲部11的表面描绘例如底油的部分,具备对甲部11实施描绘的笔13a,通过步进电机等驱动单元13使笔13a在铅垂方向上自如升降。
因此,结合上述的固定板17的移动,笔式绘图部13能够在描绘装置10的宽度方向、进深方向及铅垂方向上自如移动。笔13a移动到位于指部保持壳体30的开口部38的正上方之后,在使笔13a下降成笔13a的笔尖与甲部11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能够通过笔13a的笔尖对甲部11的表面实施描绘。
喷墨部15例如是对甲部11的表面进行设计印刷的部分,具备喷墨头15a、墨盒15b。
喷墨部15也与笔式绘图部13同样伴随着固定板17的移动而移动到指部保持壳体30的开口部38的正上方的状态下,能够用喷墨头15a对甲部11的表面实施所希望的设计。
图像取得部16例如具有取得甲部11的图像的摄像机(摄影部)16a及光源16c,作为取得包含成为描绘对象的甲部11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取得单元起作用。该摄像机16a可以预先固定地设置于图像取得部16,也可以仅在使用摄像机16a时与图像取得部16连接而安装。
然后,通过对包含甲部11的指部12的图像进行解析,取得甲部11的甲宽W。
由图像取得部16取得的图像数据还用于取得表示甲部11位于第一指部插入部23的何处的信息。
图像取得部16的光源16c具有出射例如直线状的光(以下记作线光)的功能,在使用光切法来取得甲部11的甲高方向的形状的情况下,沿着甲部11的宽度方向对甲部11照射线光。
摄像机(摄影部)16a对甲部11从一定的摄影方向(与后述的识别基准面正交的方向)进行摄影。
在使用光切法来取得甲部11的甲高方向的形状的情况下,摄像机16a在由光源16c照射线光的状态下,以包含在甲部11上形成的线状像(测定用像)的方式对甲部11进行摄影。图像取得部16基于由此取得的图像数据中的上述的线状像的形状,进行基于光切法的处理,由此取得甲部11的甲高方向的形状。
干燥机50如上述那样,能够与固定板17一体地移动。干燥机50移动到指部保持壳体30的开口部38的正上方,朝向甲部11的表面吹出干燥用空气,由此通过暖风使涂敷于甲部11的油墨干燥。
(指部保持壳体的构成)
图3是将第一指部插入部23沿着右侧壁的内面切断而观察左侧壁侧的截面图。
用于形成第一指部插入部23的指部保持壳体30如图3所示,以使指部12的前端部露出且将指部12包围的方式作为整体呈筒状。
具体地说,指部保持壳体30包括:下壁32;左右的侧壁33、34,从该下壁32的左右两端部向铅垂上方延伸;上壁35,将左右的侧壁33、34的上端部彼此连结;以及里壁36,在左右的侧壁33、34将指部12的插入方向的里侧的端部彼此连结。
并且,在里壁36的上端部,设置有用于载置甲部11的甲尖部11a的甲部载置部37。
在上壁35与里壁36之间,在使被插入的指部12的甲部11向铅垂上方露出的位置处,形成有开口部38。
进而,在下壁32形成有用于向指部保持部31供给或排出空气的贯通孔32a。
如图3所示,图像取得部16的摄像机16a配置成从光轴16b与载置面26a大致垂直的一定的摄影方向对甲部11进行摄影。
光源16c配置成光轴16d相对于摄像机16a的光轴16b成为倾斜的朝向,从倾斜上方向对甲部11照射线光。在此,将摄像机16a的光轴16b与光源16的光轴16d之间的角度设为θ。
摄像机16a通过线光照到甲部11而以包含形成在甲部11上的线(测定用像)的方式对甲部11的整体及指部12的一部分进行摄影。
图像取得部16基于由摄像机16a摄影而取得的图像数据,使用由线光形成的线的形状和角度θ,进行基于光切法的处理,由此取得甲部11的被照到线光的部位的、从载置面26a向甲部11的高度方向的、沿着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形状。
(指部保持部的构成)
在指部保持壳体30的内部设置有指部保持部31。该指部保持部31在与指部保持壳体30的上壁35之间抑制指部12的移动。
具体地说,指部保持部31由通过流体的供排气而膨胀或萎缩的袋状构件构成,配置成使用于向该袋状构件内进行流体的供排气的流路31a位于下壁32所设置的贯通孔32a。
在该流路31a连接有未图示的用于进行流体的供排气的管的一端41,若经由该管向指部保持部31供给了流体则指部保持部31膨胀,如图3所示那样,以使甲部11位于规定的高度位置的方式在该管向指部保持部31与指部保持壳体30的上壁35之间固定有指部12。
另一方面,若经由该管从指部保持部31对流体进行排气,则指部保持部31萎缩而指部12的固定被解除。
图4是表示描绘装置10的主要构成的框图。
如图4所示,描绘装置10除了上述的具有笔式绘图部13及喷墨部15的描绘部14、由摄像机16a及光源16c构成的图像取得部16、由液晶显示监视器等构成的显示部21、操作部22及干燥机50之外,还具备用于存储处理程序及后面说明的基准曲线信息等的存储部60、以及基于处理程序来控制各种动作的由CPU等构成的控制部70,这些部分经由总线而相互连接。
存储部60例如是具有ROM(Read Only Memory)、闪存等的构成,被分成了:保存有用于实现描绘装置10的各种功能的处理程序等的程序区域;保存有在对甲部11形成美甲设计的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后面说明的基准曲线信息)等的数据区域;以及临时存储在形成美甲设计的处理过程中生成的作业数据等的工作区域。
以下,关于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描绘装置10,包含具体的动作在内,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5是用于说明描绘装置10的一系列的处理的流程图。
(开始)
描绘对象的指部12插入到第一指部插入部23,用户对操作部22进行操作,发出描绘装置10的动作开始的指示后,根据处理程序,控制部70的控制开始,描绘装置10的动作开始。
(步骤S1)
首先,若描绘装置10的动作开始,则控制部70如图3所示那样,执行使指部保持部31膨胀的动作,以使甲部11位于规定的高度位置的方式将指部12固定于指部保持部31与指部保持壳体30的上壁35之间。
(步骤S2)
若结束了指部12的固定,则控制部70根据由图像取得部16取得的图像数据,基于图像解析程序,在甲部11的图像上,求出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甲部11上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的位置PS。
然后,调整摄像机16a及光源16c的位置,将摄像机16a配置于如下位置(摄影位置),该位置为从甲部11上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位置PS沿着甲部11的宽度方向引划的线的正上方,且为使图像取得部16的中心位置成为沿着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中的高度方向的顶点位置的正上方的位置。
然后,沿着甲部11上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位置PS或其附近的甲部11的宽度方向从光源16c照射了线光的状态下,使图像取得部16作为图像取得单元起作用,使图像取得部16取得包含甲部11的指部12的图像数据。
另外,控制部70在如上述那样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图像上的甲宽W时,基于图像解析程序,作为甲宽取得单元起作用。
另外,图像上的甲宽W是基于从图像取得部16至识别基准面的距离(摄影距离)CH及图像取得部16的摄像机16a的未图示的镜头所具有视角、甲宽W相对于图像整体的相对大小等而进行运算处理、并换算成了识别基准面上的实际尺寸后的值。
但是,如后述那样,这样求出的图像上的甲宽W是与甲部11的实际的宽度不同的值。
图6是示出了在图像上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的图,参照该图6来具体地进行说明。
对于图像赋予了以甲部11的宽度方向为X轴的XY坐标时,甲部11的图像上的甲宽W定义为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的甲部11的一侧端部的位置与另一侧端部的位置的差分。
然后,将图像中的位于最左侧的甲部11的端部的位置PS(参照X1)和位于最右侧的甲部11的位置(参照X2)连结起来的图像上的甲宽W的部位,作为在图像上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
然后,使图像取得部16取得对与该最大宽度WM的线上或者其附近对应的甲部11上的位置从光源16c照射了线光的状态下的包含甲部11的指部12的图像数据。
然后,控制部70根据用于进行依据光切法的处理的程序,来作为取得甲部11的高度的甲高取得单元来起作用,取得从与图像上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或者其附近对应的甲部11上的位置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起算的实际的最大甲高(第一甲高)RHM。
(步骤S3)
在此,图像上的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位置比甲部的实际的端部的位置更靠甲部11的内侧。
这是因为,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是弯曲的,位于相对于图像取得部16的摄像机16a的光轴16b呈一定角度的位置的被摄影体即使离摄像机16a的距离不同,在取得的图像上也成为相同的位置。
因此,在步骤S3中,控制部70作为推测从图像数据取得的甲部11的图像上的甲宽W与实际的甲宽RW的差δ、将该差δ加在图像上的甲宽W中来取得实际的甲宽RW的甲宽推测单元起作用,进行求出与该图像上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或者其附近对应的甲部11上的位置处的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宽(第一甲宽)RWM的处理。
具体而言,参照图7对求解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的求解方法的图。
图7所示的甲部11是与在甲部11的图像上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参照图6)的部位对应的甲部11上的位置处的、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在图7中,点O表示图像取得部16中的摄像机(摄影部)16a的中心位置。
图7中,识别基准面是成为所取得的图像数据的基准的虚拟面,其面方向与摄像机16a的摄影方向正交,是与沿着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中的高度方向的顶点位置(点C)相切的面。
角度θα是图像取得部16所具备的摄像机16a的未图示的镜头所具有的视角。
图7所示的甲部11是以图像上的甲宽W的最大宽度WM为基础而描绘出来的,图像上的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位置位于点B(第一位置)。该点B的位置对应于图6中的位置PS。
然而,如上述那样,该图像上的成为甲部11的端部的点B比甲部11的实际的端部的位置靠内侧,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实际的端部存在于点A。即,点B是从图像取得部16的摄像机16a中的点O朝向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实际的端部即点A引划的直线OA(虚拟直线L1)与识别基准面交叉的位置。
然后,在将直线OB延长来考虑三角形BAD时,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实际的端部的位置位于考虑了三角形BAD的边BD与步骤S2中求出的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高RHM相等的三角形时的点A。
在此,直线OC(虚拟直线L3)和直线BD(虚拟直线L4)相对于识别基准面垂直,且被相互平行地引划。因此,角度θ1和与其为同位角的角度θ2相互相等,三角形OBC与三角形BAD为相似关系。
因此,有下式成立:直线BC的长度:直线AD的长度=直线OC的长度:直线BD的长度。
由此,直线AD的长度=直线BD的长度×[直线BC的长度/直线OC的长度]。
并且,直线OC的长度是图像取得单元即图像取得部16的摄像机16a与识别基准面之间的距离(摄影距离)CH,这是在描绘装置10的构成中预先设定的值。
直线BC的长度是从图像数据取得的甲部11的图像上的甲宽W的最大宽度WM的一半的值W1。直线BD的长度是步骤S2中取得的甲部11的、点C相对于点A的高度,是点A与点C之间的沿着摄像机16a的摄影方向的距离,与实际的最大甲高RHM相等。
而且,直线AD的长度等于从图像数据取得的甲部11的图像上的甲宽W的最大宽度WM和与成为该最大宽度WM的部位对应的甲部11上的位置处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之差δ的一半。
据此,从图像数据取得的甲部11的图像上的甲宽W的最大宽度WM和与成为该最大宽度WM的部位对应的甲部11上的位置处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之差δ当将从图像数据取得的甲部11的图像上的甲宽W的最大宽度WM的一半的值设为宽度W1时,能够通过δ=(最大甲高RHM×[宽度W1/距离CH])×2来求解。求解该δ的式子中,右边的值全部是已知的值,因此能够求出δ的值。
另外,上述计算式中,省略了应代入计算式中的值的单位的表示,计算时当然可以转换各值的单位,代入计算式的值例如是将全部单位统一为mm或μm而计算的。
换句话说,作为甲宽推测单元起作用的控制部70在步骤S3中执行如下处理:基于从图像数据取得的图像上的甲宽W的最大宽度WM的一半的值W1、从作为图像取得单元的图像取得部16的摄像机16a起至识别基准面为止的距离CH、以及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高RHM,推测从图像数据取得的甲部11的图像上的甲宽W的最大宽度WM和与成为该最大宽度WM的部位对应的甲部11上的位置处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之差δ,对从图像数据取得的甲部11的最大宽度WM加上差δ,求出(推测)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
(步骤S4)
接下来,控制部70将通过在步骤S2中进行了光切法时求出的甲部11的图像上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的、从甲部11的端部起的距离成为规定的距离XX的位置处的实际的甲高Z1除以距离XX而求出的斜率的值,作为曲面等级来求出,选择与该曲面等级对应的基准曲线信息。此时,控制部70作为基准曲线信息选择单元起作用。
参照图8具体地说明该步骤S4的处理。
图8是与图7同样地示出了甲部的11的截面的截面图,用光切法求出的甲部11的图像上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位置处的甲部11的截面图。
图8中,以甲部11的一侧端部为基准,用X轴表示甲部的宽度方向,用Z轴表示甲高方向。
光切法是能够得到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实际的甲高的值的测定手法,因此,根据该测定结果,能够取得甲部11的图像上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的、从甲部11的端部起的距离成为规定的距离XX的位置(例如从图像数据取得的甲部11的最大宽度WM的十分之一的位置)处的实际的甲高Z1。
然后,将通过该实际的甲高Z1除以规定的距离XX而求出的斜率的值,定义为曲面等级。
另外,实测了很多甲部11的弯曲形状的结果表明,这样求出的斜率的值适于对甲部11的整体的弯曲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因此将该斜率的值定义为曲面等级。
另外,还能够根据甲部11的图像数据,将甲部11的图像上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例如八分之一的位置处的斜率的值定义为曲面等级。规定的距离XX设定为从甲部11的端部起为容易评价甲部11的端部的弯曲形状的范围内的距离即可。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描绘装置10将基准曲线信息存储于存储部60,以下对该基准曲线信息进行说明。
基准曲线信息如上述那样,在存储部60内设置有多个,以便能够对应于曲面等级而被选择。
为了易于理解基准曲线信息是什么,首先说明1个基准曲线信息,然后说明准备了多个的基准曲线信息有何不同。
图9是用于说明基准曲线信息的图。
图9是对应于甲部的截面的图。图9的甲部是基于大量的甲部的数据而制作出的基准甲部11’。
然后,为了表现该基准甲部11’,如图9所示,基准曲线信息为,以将基准甲部11’的两端用直线连结起来的、高度为0的高度基准位置(参照点划线)为基准,记录了基准甲部11’的宽度方向(纸面左右方向)的各位置处的高度的值。
具体来看为,基准曲线信息为,将从基准甲部11’的左右一侧端部(图中左侧的端部)起至左右另一侧端部(图中右侧的端部)为止设为基准甲部11’的宽度即基准宽度BCW,用分割分界线S1~S79以均等间隔将该基准宽度BCW分割为多个,对基准甲部11’的一侧端部及另一侧端部、以及用各分割分界线S1~S79分割的各边界位置赋予编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准甲部11’的宽度设为8mm,以0.1mm间距(参照位置)的均等间隔设置边界位置,将一侧端部(图中左侧的端部)的编号设为0,依次朝向另一侧端部(图中右侧的端部)而编号增加,另一侧端部的编号为80。
换句话说,从基准甲部11’的一侧端部朝向另一侧端部,对基准甲部11’的一侧端部、用各分割分界线S1~S79以均等间隔分割的多个边界位置及另一侧端部赋予编号。
然后,赋予这样的表示位置的编号,并且,作为表示沿着基准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形状的数据,对各编号赋予了甲高h0、h1、h2、h3,……、h78、h79、h80。
这样的对与基准甲部11’有关的甲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甲高的变化进行了记录的信息为基准曲线信息。
在甲部11中的成为最大甲宽RWM的部位,修正该基准曲线信息,作为与实测情况接近的甲部11的弯曲形状来应用,并且,利用该修正后的基准曲线信息,在甲部11中的、相对于在甲部11的图像上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甲部11上的位置而言沿着指部12的长度方向不同的位置P,取得(推测)与实测的情况接近的甲部11的弯曲形状。
这样,不用沿着指部12的长度方向来详细地实测甲部11的宽度及沿着甲部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形状,就能够得到与实测的情况接近的甲部11的弯曲形状。
然而,仅通过1个基准曲线信息是很难对应于各种甲部11的形状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那样,将上述的曲面等级分成了弯曲程度相互不同的曲面等级1至曲面等级5,与各个曲面等级对应地,在存储部60中预先存储与图9所说明的同样的5个基准曲线信息。另外,在图10中省略了与图9的表对应的记载。
因此,曲面等级1至曲面等级5之中,对应于上述的曲面等级,选择与甲部11的实际的弯曲形状最近似的基准曲线信息。
另外,关于使用基准曲线信息来求出甲部11的实际的弯曲形状的手法,留待后述。
如上述那样,若在步骤S4中选择了基准曲线信息,则进入步骤S5。
在此,为了易于理解步骤S5以后的处理内容,在说明步骤S5之前,先说明该选择的基准曲线信息如何被活用、如何求出与实际实测甲部11的情况接近的甲部11的整体的弯曲形状。
图11A、图11B是用于说明甲部11的整体的弯曲形状的趋势的图。
图11A是从上方观察甲部11的俯视图,图11B是甲部11的截面图。
图11A、图11B中,将沿着指部12的长度方向的方向设为Y轴,将甲部11的宽度方向设为X轴,将甲高方向设为Z轴来进行表示。
图11A中示出了甲部11的实际的宽度成为最大甲宽RWM(图像上成为最大宽度WM)的位置PS(第一位置)、甲部11的实际的宽度成为不同于最大甲宽RWM的甲宽PRW的、与甲部11的实际的宽度成为最大甲宽RWM的位置不同的位置P。
然后,图11B中,用点线示出了表示该甲部11中的成为最大甲宽RWM(最大宽度WM)的位置PS的甲部11的宽度方向上的甲高的变化,用实线示出了表示位置P处的甲部11的宽度方向上的甲高的变化的曲线。
如图11A所示,甲部11中的成为最大甲宽RWM的部位(图像上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的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端部(图中左侧的端部)位于X轴上的原点X1,另一侧端部(图中右侧的端部)位于X轴上的X7的位置。
另外,对X1至X7的位置进行表示的多个点线的X轴方向的间隔一定。
位置P的、甲部11的实际的宽度成为甲宽PRW的位置处的甲部11的一侧端部(图中左侧的端部)位于X轴上的X2,另一侧端部(图中右侧的端部)位于X轴上的X6。
换句话说,位置P的甲部11的端部(两端)的位置在X轴方向来看从成为最大甲宽RWM的位置(图像上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的甲部的端部(两端)的位置(X1,X7)朝向甲部11的中央侧以1刻度的量更靠近内侧。
图11B中也是,位置P的甲部11的端部(两端)的位置(X2,X6)在X轴方向来看从成为最大甲宽RWM的位置(图像上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的甲部的端部(两端)的位置(X1,X7)朝向甲部11的中央侧以1刻度的量更靠近内侧。
这样,图11B中,位置P处的甲部11的端部的位置,与甲部11的成为最大甲宽RWM的位置处的甲部11的端部的位置,是不同位置,根据这样的图11B可知,位置P处的沿着甲部1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弯曲形状接近于甲部11的成为最大甲宽RWM的位置(图像上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的沿着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弯曲形状。
因此,如果能够求出甲部11的成为最大甲宽RWM的位置(图像上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处的甲部11的弯曲形状(甲部11的宽度方向上的甲高变化)、以及甲部11的实际的轮廓,那么根据这些,能够推测出甲部11的实际的整体的形状。
换句话说,在从甲部11的成为最大甲宽RWM的位置(图像上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沿指部12的长度方向偏移了的位置,观察图11可知,甲部11的轮廓的X轴方向的长度逐渐比最大甲宽RWM变短。因此,作为从甲部11中的成为最大甲宽RWM的位置沿指部12的长度方向进行了偏移的位置的弯曲形状,应用成为最大甲宽RWM的位置处的甲部11的弯曲形状当中的、甲部11的轮廓的X轴方向的长度比最大甲宽RWM短的范围的形状。
然后,如果推测出了沿着指部12的长度方向的位置P处的甲部11的实际的甲宽PRW,那么对该位置P的甲部11的图像上的甲宽PW应用推测出的甲宽PRW,就能够推测出甲部11的从上方观察的实际的轮廓。
另一方面,在步骤S3中,已经得到了图像上的甲部11的甲宽W的最大宽度WM的位置处的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的推测值。
据此,作为步骤S5以下的主要处理,根据基准曲线信息,作为甲部11的图像上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部位的甲部11的实际的宽度为最大甲宽RWM,推测该位置处的弯曲形状,并推测沿着指部12的长度方向的位置P处的甲部11的实际的甲宽PRW。
据此,以下,再次参照图5的流程图说明进行这些处理的步骤S5以后的步骤。
(步骤S5)
在步骤S5中,控制部70作为取得对从图像数据取得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位置处的甲部11的实际的宽度方向的甲高变化进行了推测的曲线信息的曲线信息取得单元起作用,取得该甲部11的最大甲宽RWM的位置或者其附近处的弯曲形状(曲线信息)。
此时,从图像数据取得的图像上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位置处的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与基准曲线信息的基准甲部11’的宽度即基准宽度BCW,通常是不同的,因此,首先进行使该宽度方向一致的处理。
具体地说,作为曲线信息取得单元起作用的控制部70将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分割成与基准曲线信息相同的份数,从该分割的甲部11的一侧端部至甲部11的另一侧端部,赋予与基准曲线信息同样的编号。
换句话说,在基准曲线信息中成为将基准甲部11’的宽度方向以均等间隔进行了80份分割的状态的情况下,以与其同样的状态,设为将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用分割分界线T1~T79以均等间隔进行了80份分割的状态。然后,以使一侧的甲部11的端部的位置的编号为0、依次朝向另一侧端部而对分割分界线T1~T79的各位置赋予编号、使另一侧的甲部11的端部的位置的编号成为80的方式,进行编号赋予。
这样赋予的编号为曲线信息的编号。
另外,此时,与图9同样,各编号也被赋予了相对于甲部11的一侧端部的位置信息。
然后,作为与基准曲线信息为相同编号的编号的曲线信息的甲高,应用相同编号的基准曲线信息的甲高的值(参照图9的h0~h80),由此向曲线信息导入宽度方向上的甲高的变化。
此时,不是原样应用基准曲线信息的甲高(参照图9的h0~h80)的值,而是使用乘以系数F进行了甲高的修正的修正后的基准曲线信息。
该系数F对应于以使基准曲线信息中的甲宽与甲部11的实际的宽度匹配的方式进行了修正时的修正后的最大高度HM与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高RHM之差。
即,基准曲线信息中的基准甲部11’的宽度被设定为8mm,最大高度为HM时,对基准曲线信息中的曲线沿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放大或者缩小与RWM的基准曲线信息中的甲宽的比率(RWM/8mm)地进行修正,以便该宽度与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对应。
然后,计算修正后的基准曲线信息中的修正后的最大高度HMA与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高RHM的比率(RHM/HMA)。算出的比率为系数F。
这样求出修正后的基准曲线信息后,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S6)
接下来,控制部70作为甲宽推测单元起作用,取得指部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与图像上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位置不同的位置P处的甲部11的实际的甲宽PRW。
此时,首先,控制部70使图像上的甲部11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位置的甲宽W向甲部的实际的宽度即最大甲宽RWM扩张,作为与相对于该扩张的甲部11的宽度而言的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甲高有关的信息,应用步骤S5中求出的修正后的基准曲线信息。
具体而言,图12是用于说明沿着指部12的长度方向的位置P处的甲部11的实际的甲宽的推测方法的图,参照该图12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图像上的甲部11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位置PS,使甲部11的一侧端部及另一侧端部各自的位置向外侧扩张了步骤S3中说明了求解方法的差δ/2后的位置,成为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的端部的位置。
因此,若这样决定甲部11的实际的端部的位置,对其分配曲线信息,则与甲部11的下方所示的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高度的变化建立了对应。
在此,位置P为当使甲部11的甲宽W成为最大宽度WM的位置PS的甲宽W向甲部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扩张、且使将该扩张后的甲部的宽度分割成与基准曲线信息相同份数时的分割分界线T1~T79在附图上沿指部12的长度方向进行了延长时,与图像上的甲部11的轮廓交叉的位置。
然后,例如能够推测出,若位置P为P’的位置,将该位置P’处的图像上的甲宽W设为甲宽PW,则该部位的甲部11的实际的截面能够如图12的右侧的图那样表示。
该图12的右侧的图为与图7同样的图,将甲部11作为图像上的甲宽PW进行描绘,因此甲宽PW成为比甲部11的实际宽度小的宽度。
换句话说,参照图7已进行了描述,在图像上,点B为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端部,但是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实际的端部比其更靠外侧,甲部11的实际的端部为直线OB(虚拟直线L1)的延长线上的点A,该点A的位置在具有与角度θ1相同的角度θ2的三角形BAD中位于能够描绘直线BD(虚拟直线L4)的长度成为L的三角形的位置。
长度L是从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高RHM减去点A的位置的高度后的值。在此,点D的高度根据与位置P’对应的曲线信息,为h3。然后,点A的位置是比点D的高度稍微低的位置。然而,点D的高度与点A的高度之差通常只有少许。因此,能够将点A的位置的高度视为h3。因此,长度L能够作为从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高RHM减去h3后的值来求出。
然后,直线BC的长度作为图像上的位置P’处的甲宽PW的一半的值W2(=PW/2)来求出,直线OC(虚拟直线L3)的长度为距离CH。
因此,通过进行与图7所说明同样的计算,能够求出直线AD的长度,该直线AD的长度的2倍相当于位置P’处的图像上的甲部11的甲宽PW与该甲宽PW的部位的甲部11的实际的甲宽PRW之差Pδ。
具体地说,差Pδ能够作为Pδ=(值L×[值W2/距离CH])×2来求出,因此位置P’处的甲部11的实际的甲宽PRW通过对位置P’处的图像上的甲部11的甲宽PW加上差Pδ来求出。
并且,该计算也能够在位置P为P’以外的位置P处进行。
因此,能够推测沿着指部12的长度方向的各位置P处的甲部11的实际的甲宽PRW。
(步骤S7)
在此前的步骤中已经得到了甲部11的实际的最大甲宽RWM及位置P处的甲部11的实际的甲宽PRW,因此,在步骤S7中基于这些取得甲部11的实际的轮廓。
具体地说,控制部70作为轮廓取得单元起作用,基于这些的甲宽,将图像上的甲部11的各位置处的甲宽W置换成实际的甲宽(最大甲宽RWM及甲宽PRW),取得其轮廓。
(步骤S8)
在此前的步骤中已经取得了甲部11的实际的轮廓,因此在步骤S8中控制部70作为甲部形状取得单元起作用,如上述那样,基于甲部的轮廓和曲线信息,取得甲部的实际的整体的形状(轮廓形状)。
(步骤S9)
然后,在最后的步骤的步骤S9中,描绘部14基于由甲部形状取得单元取得的甲部的整体的形状,对甲部形成设计,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另外,该一系列的处理为对1个甲部11的美甲设计的形成处理。因此,在对其他指部12的甲部11形成美甲设计的情况下,再次执行从开始起至结束为止的一系列的处理。
在以上那样的一系列的处理中,测定甲部11的实际的形状仅当实施步骤S2中的光切法时进行,因此,不需要实际沿着指部长度方向详细地测定沿着甲部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形状。因此,与实际测定沿着甲部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缩短处理时间。
以上详述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使用光切法测定了沿着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形状。但是,测定沿着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形状的手法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将测定沿着甲部11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形状的方法置换为其他方法。
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步骤S1至步骤S9的流程也可以不是当前的顺序,对于更换步骤的顺序也没问题的步骤,也可以进行顺序的更换。
这样,本发明不限于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这样的变更及变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容易得到的。

Claims (12)

1.一种描绘装置,其中,
具备:
载置台,载置具有甲部的手的指部或者脚的指部即描绘对象;
图像取得部,取得由设置在相对载置于所述载置台的所述描绘对象的所述甲部的顶点位置沿着一个方向离开的摄影位置、且所述摄影位置与所述顶点位置之间的距离成为摄影距离的摄影部对所述甲部从所述一个方向摄影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
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取得所述图像中的与所述甲部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第一端部对应的第一位置,
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取得所述顶点位置的从所述甲部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起算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高度即第一甲高,
基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甲高及所述摄影距离,推测所述甲部的从所述第一端部起至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为止的距离,作为第一甲宽。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描绘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
作为所述甲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图像中的位置,取得从所述摄影部朝向所述甲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第一端部引划的虚拟直线与识别基准面交叉的第一交叉位置来作为所述第一位置,该识别基准面相切于所述甲部的顶点位置且面方向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
基于所述摄影距离、所述第一交叉位置及所述第一甲高,推测所述第一甲宽。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描绘装置,其中,
具有弯曲程度相互不同的多个基准曲线信息,
所述控制部,
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取得所述甲部的从所述第一端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一个方向的弯曲形状,
从所述多个基准曲线信息选择与所述取得的所述甲部的所述弯曲形状对应的特定的基准曲线信息,
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取得从所述图像取得部朝向所述甲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不同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引划的虚拟直线与所述识别基准面交叉的第二交叉位置,
基于所述特定的基准曲线信息及所述第二交叉位置,推测从所述甲部的所述第二端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处的、从所述第二端部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距离的最大值,作为第二甲高,
基于所述摄影距离、所述第二交叉位置及所述第二甲高,推测从所述甲部的所述第二端部至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二甲宽。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描绘装置,其中,
具有对所述甲部实施描绘的描绘部,
所述控制部,
基于所述特定的基准曲线信息、所述推测出的所述第一甲宽及所述第二甲宽,取得所述甲部的整体的形状,
控制所述描绘部,使得基于所述取得的所述甲部的整体的形状对所述甲部实施描绘。
5.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描绘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
以使所述特定的基准曲线信息中的高度的最大值与所述第一甲高匹配的方式对所述特定的基准曲线信息进行修正,
基于进行了所述修正的修正后的特定的基准曲线,推测所述第二甲高。
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描绘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包括在所述甲部上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形成为线状的测定用像,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测定用像的形状,取得所述甲部的高度的所述第一甲高。
7.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描绘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在所述图像上,在所述甲部的长度方向上,设定为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成为最大的位置。
8.一种描绘装置的描绘控制方法,所述描绘装置具备:载置台,载置具有甲部的手的指部或者脚的指部即描绘对象;以及图像取得部,取得由设置在相对载置于所述载置台的所述描绘对象的所述甲部的顶点位置沿着一个方向离开的摄影位置、且所述摄影位置与所述顶点位置之间的距离成为摄影距离的摄影部对所述描绘对象从所述一个方向摄影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其中,该描绘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取得所述图像中的与所述甲部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第一端部对应的第一位置的步骤;
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取得所述顶点位置的从所述甲部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起算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高度即第一甲高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甲高及所述摄影距离,推测所述甲部的从所述第一端部起至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为止的距离,作为第一甲宽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8记载的描绘装置的描绘控制方法,其中,
推测所述第一甲宽的步骤包括:
作为所述甲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图像中的位置,取得从所述摄影部朝向所述甲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第一端部引划的虚拟直线与识别基准面交叉的第一交叉位置来作为所述第一位置的步骤,该识别基准面相切于所述甲部的顶点位置且面方向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以及
基于所述摄影距离、所述第一交叉位置及所述第一甲高,推测所述第一甲宽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描绘装置的描绘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描绘装置具有弯曲程度相互不同的多个基准曲线信息,
该描绘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取得所述甲部的从所述第一端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一个方向的弯曲形状的步骤;
从所述多个基准曲线信息选择与所述取得的所述甲部的所述弯曲形状对应的特定的基准曲线信息的步骤;
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取得从所述图像取得部朝向所述甲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不同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引划的虚拟直线与所述识别基准面交叉的第二交叉位置的步骤;
基于所述特定的基准曲线信息及所述第二交叉位置,推测从所述甲部的所述第二端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处的、从所述第二端部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距离的最大值,作为第二甲高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摄影距离、所述第二交叉位置及所述第二甲高,推测从所述甲部的所述第二端部至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二甲宽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0记载的描绘装置的描绘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描绘装置具有对所述描绘对象实施描绘的描绘部,
该描绘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特定的基准曲线信息、所述推测出的所述第一甲宽及所述第二甲宽,取得所述甲部的整体的形状的步骤;以及
控制所述描绘部,使得基于所述取得的所述甲部的整体的形状对所述甲部实施描绘的步骤。
12.如权利要求10记载的描绘装置的描绘控制方法,其中,
推测所述甲部的所述第二甲宽的步骤包括:
以使所述特定的基准曲线信息中的高度的最大值与所述第一甲高匹配的方式对所述特定的基准曲线信息进行修正的步骤;以及
基于进行了所述修正的修正后的特定的基准曲线,推测所述第二甲高的步骤。
CN201710009504.3A 2016-01-06 2017-01-06 描绘装置及其描绘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9428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0891 2016-01-06
JP2016000891A JP6699176B2 (ja) 2016-01-06 2016-01-06 描画装置、その描画制御方法及び描画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2877A true CN106942877A (zh) 2017-07-14
CN106942877B CN106942877B (zh) 2020-09-15

Family

ID=59226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9504.3A Active CN106942877B (zh) 2016-01-06 2017-01-06 描绘装置及其描绘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93651A1 (zh)
JP (1) JP6699176B2 (zh)
CN (1) CN10694287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7526A (zh) * 2019-11-22 2020-04-21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04439A (zh) * 2018-11-30 2020-11-27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13320297A (zh) * 2020-02-28 2021-08-3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记录有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印刷控制装置
US20220400829A1 (en) * 2017-01-31 2022-12-22 Nailomatic Ltd. Automated nail polish application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2299B2 (ja) * 2017-06-29 2022-02-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ネイルプリント装置及びネイルプリント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067036B2 (ja) * 2017-11-30 2022-05-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描画装置及び描画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9085795B (zh) * 2018-07-17 2020-01-21 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太极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指位置识别的美甲彩绘机控制方法
US20200105007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Mani.M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del reconstruction using photogrammetry
JP6973437B2 (ja) 2019-03-25 2021-11-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IL292623B2 (en) 2019-10-29 2023-11-01 Nailpro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nail care
CN116080282A (zh) * 2020-05-14 2023-05-09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JP7201011B2 (ja) * 2020-05-14 2023-01-1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61512B2 (ja) * 2020-10-09 2022-10-26 菊水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爪の採寸方法、ネイルシール製造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ネイルシール製造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5724B1 (en) * 1998-12-25 2003-02-25 Kabushiki Kaisha Atlus Nail ornamenting device
WO2004089136A1 (ja) * 2003-04-04 2004-10-21 Tokai Co., Ltd. 手又は足の立体計測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2285224A (zh) * 2010-06-10 2011-12-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指甲打印装置及打印控制方法
CN102555525A (zh) * 2010-10-28 2012-07-1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指甲印刷装置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02756557A (zh) * 2011-04-28 2012-10-3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02774130A (zh) * 2011-05-09 2012-11-14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具备对手指指甲实施印刷的印刷头的指甲印刷装置及印刷控制方法
US20130121560A1 (en) * 2011-11-14 2013-05-16 Ryusuke Hirai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method of processing imag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04042025A (zh) * 2013-03-14 2014-09-17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甲部打印装置及甲部打印装置的印刷方法
JP2014171699A (ja) * 2013-03-11 2014-09-22 Casio Comput Co Ltd ネイルプリント装置及びネイルプリント装置の印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5860A (en) * 1999-01-14 2000-03-14 Belquette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fingernail art
JP4551626B2 (ja) * 2002-04-04 2010-09-29 香川県 手の立体計測法及び立体計測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5724B1 (en) * 1998-12-25 2003-02-25 Kabushiki Kaisha Atlus Nail ornamenting device
WO2004089136A1 (ja) * 2003-04-04 2004-10-21 Tokai Co., Ltd. 手又は足の立体計測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2285224A (zh) * 2010-06-10 2011-12-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指甲打印装置及打印控制方法
CN102555525A (zh) * 2010-10-28 2012-07-1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指甲印刷装置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02756557A (zh) * 2011-04-28 2012-10-3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02774130A (zh) * 2011-05-09 2012-11-14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具备对手指指甲实施印刷的印刷头的指甲印刷装置及印刷控制方法
US20130121560A1 (en) * 2011-11-14 2013-05-16 Ryusuke Hirai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method of processing imag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2014171699A (ja) * 2013-03-11 2014-09-22 Casio Comput Co Ltd ネイルプリント装置及びネイルプリント装置の印刷方法
CN104042025A (zh) * 2013-03-14 2014-09-17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甲部打印装置及甲部打印装置的印刷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400829A1 (en) * 2017-01-31 2022-12-22 Nailomatic Ltd. Automated nail polish application apparatus
CN112004439A (zh) * 2018-11-30 2020-11-27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11047526A (zh) * 2019-11-22 2020-04-21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47526B (zh) * 2019-11-22 2023-09-26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20297A (zh) * 2020-02-28 2021-08-3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记录有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印刷控制装置
CN113320297B (zh) * 2020-02-28 2023-02-2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记录有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印刷控制装置
US11604953B2 (en) 2020-02-28 2023-03-14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nt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of printing devic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and printing control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21305A (ja) 2017-07-13
CN106942877B (zh) 2020-09-15
US20170193651A1 (en) 2017-07-06
JP6699176B2 (ja) 2020-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2877A (zh) 描绘装置及其描绘控制方法
JP7177411B2 (ja) 描画装置
AU2004309696B2 (en) Information I/O method using dot pattern
US8269766B2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shape data,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shape data, and three-dimensional shape data generating program
US20030058259A1 (en) Morphing method for structure shape, its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040174516A1 (en) Distance measuring method and image input device with distance measuring function
CN108364319A (zh) 尺度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WO2003089874A1 (en) Camera corrector
JP2004506215A (ja) 3次元再構成のためのストラップダウンシステム
CN109203723B (zh) 美甲打印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8604374A (zh) 一种图像检测方法及终端
CN104729417A (zh) 带有参照物的图像的距离确定方法
US2022035857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valuating a size of a garment
CN110378972A (zh) 一种内参标定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472706A (zh) 变形加工支持系统以及变形加工支持方法
JP2007286715A (ja) 画像合成装置及び画像合成プログラム
CN107867094A (zh) 打印装置、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10895823A (zh) 一种三维模型的纹理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2006099602A (ja) 画像構成方法、指紋画像構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59041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2296761A (ja) パターン測定方法、及びパターン測定装置
JP4907412B2 (ja) 画像作成装置、画像作成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13379692B (zh) 校准om和sem坐标关系的方法和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7377079B2 (ja) 縫い針検査装置
KR101180756B1 (ko) 항공촬영화상의 보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