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3075B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3075B
CN106933075B CN201610906530.1A CN201610906530A CN106933075B CN 106933075 B CN106933075 B CN 106933075B CN 201610906530 A CN201610906530 A CN 201610906530A CN 106933075 B CN106933075 B CN 1069330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ge
mentioned
original copy
thin slice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065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33075A (zh
Inventor
田代道子
天日绘美
仲西真
仲西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933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3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33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3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69Selecting a particular reproducing mode from amongst a plurality of modes, e.g. paper saving or normal, or simplex or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496Changing the task performed, e.g. reading and transmitting, receiving and reproducing, cop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抑制印刷出印刷结果与用于确认页指定而印刷的印刷品重复的印刷品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接受处理部、第1印刷处理部、第2印刷处理部。所述接受处理部接受指定含有多页的原稿中的适用预先设定的印刷条件的指定页的操作。所述第1印刷处理部印刷所述原稿中的含有所述指定页的部分原稿。所述第2印刷处理部根据所述第1印刷处理部进行印刷后进行的预先设定的确认操作,印刷所述原稿中的除所述部分原稿以外的其余原稿。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之类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分别从原稿的每一页读取图像数据,基于读取的图像数据将原稿的每一页分别印刷于薄片。另外,已知有能够在用户指定的原稿页之前插入衬纸来印刷原稿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已知有能够以用户指定的原稿页始终配置于薄片的表面的方式印刷原稿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些图像形成装置中,由用户指定原稿的页,进而执行原稿的印刷处理。例如,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确认页指定是否无误,在执行印刷处理之前,印刷指定页及其前一页。
不过,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印刷处理中印刷的印刷品的一部分的印刷结果与用于确认页指定而印刷的印刷品重复。在这种情况下,在印刷处理中,印刷出印刷结果与用于确认页指定而印刷的印刷品重复的印刷品较为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印刷出印刷结果与用于确认页指定而印刷的印刷品重复的印刷品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接受处理部,接受指定含有多页的原稿中的适用预先设定的印刷条件的指定页的操作;第1印刷处理部,印刷所述原稿中的含有所述指定页的部分原稿;第2印刷处理部,根据所述第1印刷处理部进行印刷后进行的预先设定的确认操作,印刷所述原稿中的除所述部分原稿以外的其余原稿;放置薄片的多个薄片放置部;以及薄片输送部,从多个所述薄片放置部将薄片向排出部输送,所述第1印刷处理部和所述第2印刷处理部在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从预先选择的所述薄片放置部输送的薄片的单面或者双面上印刷所述原稿的页,所述印刷条件包括第1印刷条件、第2印刷条件、第3印刷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1印刷条件是在所述指定页的印刷以及所述指定页的前页的印刷期间的时刻,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从与所述选择不同的其他所述薄片放置部将薄片向所述排出部排出,所述第2印刷条件是在从与所述选择不同的所述薄片放置部输送的薄片上印刷所述指定页,所述第3印刷条件是当在由所述薄片输送部输送的薄片中所述指定页的印刷位置被设定在薄片的背面的情况下,将所述指定页的所述印刷位置的设定变更为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随后输送的薄片的表面。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图像形成方法,通过图像形成装置来执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放置薄片的多个薄片放置部;以及薄片输送部,从多个所述薄片放置部将薄片向排出部输送,所述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1步骤,接受指定含有多页的原稿中的适用预先设定的印刷条件的指定页的操作;第2步骤,印刷所述原稿中的含有所述指定页的部分原稿;以及第3步骤,根据在所述第2步骤中进行印刷后进行的预先设定的确认操作,印刷所述原稿中的除所述部分原稿以外的其余原稿,在所述第2步骤和所述第3步骤中,在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从预先选择的所述薄片放置部输送的薄片的单面或者双面上印刷所述原稿的页,所述印刷条件包括第1印刷条件、第2印刷条件、第3印刷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1印刷条件是在所述指定页的印刷以及所述指定页的前页的印刷期间的时刻,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从与所述选择不同的其他所述薄片放置部将薄片向所述排出部排出,所述第2印刷条件是在从与所述选择不同的所述薄片放置部输送的薄片上印刷所述指定页,所述第3印刷条件是当在由所述薄片输送部输送的薄片中所述指定页的印刷位置被设定在薄片的背面的情况下,将所述指定页的所述印刷位置的设定变更为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随后输送的薄片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能够抑制印刷出印刷结果与用于确认页指定而印刷的印刷品重复的印刷品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3为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印刷控制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为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印刷的印刷品的一例的图。
图5为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印刷的印刷品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便于理解本发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而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图像形成装置10的概略结构]
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在此,图1为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ADF1、图像读取部2、图像形成部3、供纸部4、控制部5以及操作显示部6。图像形成装置10为具有从原稿读取图像数据的扫描功能以及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打印功能,并且具有传真功能或者复印功能等多种功能的复合机。另外,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打印装置、传真装置以及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ADF1具备未图示的原稿设置部、多个输送辊、原稿压板以及排纸部,是输送由图像读取部2读取的原稿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部2具备未图示的原稿台、光源、多个反光镜、光学透镜以及CCD(Charge Coupled Device),能够从原稿读取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部3能够基于由图像读取部2读取的图像数据,执行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彩色或者黑白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印刷处理)。另外,图像形成部3还能够基于从外部的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执行上述印刷处理。
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3如图1所示,具备多个图像形成单元31~34、光扫描装置(LSU)35、中间转印带36、二次转印辊37、定影装置38以及排纸托盘39。图像形成单元31为与C(青色)对应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32为与M(品红色)对应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33为与Y(黄色)对应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34为与K(黑色)对应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31~34分别具备感光鼓、带电装置、显影装置、一次转印辊以及清洁装置等。
光扫描装置35通过将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分别向上述感光鼓照射而分别在上述感光鼓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然后,通过上述显影装置分别在上述感光鼓上显影的各色的调色剂像,在向中间转印带36中间转印后,通过二次转印辊37被转印至从供纸部4供给的薄片。然后,转印有调色剂像的上述薄片通过定影装置38而使调色剂像熔融定影,由此形成彩色图像,向排纸托盘39排出。
供纸部4输送由图像形成部3形成图像的薄片。具体而言,供纸部4如图1所示,具备第1供纸盒41、第2供纸盒42、手动托盘43、第1输送路44、第2输送路45以及切换部件46。
在第1供纸盒41、第2供纸盒42以及手动托盘43放置薄片。供纸部4从第1供纸盒41、第2供纸盒42以及手动托盘43向排纸托盘39输送薄片。在此,供纸部4为本发明中的薄片输送部的一例。另外,排纸托盘39为本发明中的排出部的一例。另外,第1供纸盒41、第2供纸盒42以及手动托盘43为本发明中的多个薄片放置部的一例。另外,第1供纸盒41为本发明中的第1薄片放置部的一例。另外,手动托盘43为本发明中的第2薄片放置部的一例。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第1供纸盒41、第2供纸盒42以及手动托盘43统一称为薄片放置部的情况。
第1输送路44为从第1供纸盒41、第2供纸盒42以及手动托盘43至排纸托盘39的薄片的输送路径,通过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框体内的一对输送引导部件形成。在第1输送路44设置有包括搓纸棍、对准辊、排出辊44A的多个辊。在供纸部4中,多个上述辊通过从未图示的马达传递来的驱动力而旋转,将放置在第1供纸盒41、第2供纸盒42、以及手动托盘43的薄片输送至排纸托盘39。
第2输送路45为连接第1输送路44中的定影装置38的下游侧与上述对准辊的上游侧的薄片的输送路径,由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框体内的一对输送引导部件形成。在第2输送路45设置有输送薄片的多个辊。切换部件46设置于第1输送路44中的下游侧的与第2输送路45的合流部,能够将第1输送路44以及第2输送路45中的任意一方开放,并且将另一方关闭。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能够对由供纸部4输送的薄片的双面进行印刷。具体而言,控制部5在对薄片的双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在由图像形成部3形成图像后的薄片的后端通过上述合流部的时刻使切换部件46动作,关闭第1输送路44并且开放第2输送路45。接着,控制部5在第2输送路45开放后,使排出辊44A反转。由此,薄片向第2输送路45送出,以表面与背面翻转的状态被输送至图像形成部3的图像形成位置。
控制部5具备未图示的CPU、ROM、RAM以及EEPROM等控制设备。上述CPU为执行各种运算处理的处理器。上述ROM为预先存储用于使上述CPU执行各种处理的控制程序等信息的非易失性的存储部。上述RAM为易失性的存储部,上述EEPROM为非易失性的存储部。上述RAM以及上述EEPROM被作为上述CPU执行的各种处理的临时存储器(作业区域)使用。在控制部5中,通过上述CPU执行预先存储于上述ROM的各种控制程序。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控制部5得以统一控制。此外,控制部5也可以由集成电路(ASIC)等电子电路构成,还可以是与统一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控制部分开设置的控制部。
操作显示部6具有根据来自控制部5的控制指示显示各种信息的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以及根据用户的操作向控制部5输入各种信息的操作按键或者触摸面板等操作部。
另外,已知有能够在用户指定的原稿页之前插入衬纸来印刷原稿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已知有能够以用户指定的原稿页始终配置于薄片的表面的方式印刷原稿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些图像形成装置中,由用户指定原稿的页,进而执行原稿的上述印刷处理。例如,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确认页指定是否无误,在执行上述印刷处理之前,印刷指定页及其前一页。
在此,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上述印刷处理中印刷的印刷品的一部分的印刷结果与用于确认页指定而印刷的印刷品重复。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印刷处理中,印刷出印刷结果与用于确认页指定而印刷的印刷品重复的印刷品较为浪费。对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能够抑制印刷出印刷结果与用于确认页指定而印刷的印刷品重复的印刷品。
具体而言,在控制部5的上述ROM中预先存储用于使上述CPU执行后述的印刷控制处理(参照图3的流程图)的印刷控制程序。此外,上述印刷控制程序也可以记录在CD、DVD、闪存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并从上述记录介质读取后安装于上述EEPROM等存储部。
此外,控制部5如图2所示,包括读取处理部51、第1接受处理部52、取得处理部53、第1印刷处理部54、第2接受处理部55、报告处理部56、第2印刷处理部57以及第3印刷处理部58。具体而言,控制部5使用上述CPU执行存储于上述ROM的上述印刷控制程序。由此,控制部5能够作为读取处理部51、第1接受处理部52、取得处理部53、第1印刷处理部54、第2接受处理部55、报告处理部56、第2印刷处理部57以及第3印刷处理部58发挥功能。
读取处理部51对ADF1以及图像读取部2进行控制,执行读取放置于ADF1的上述原稿设置部的原稿的每一页的图像的图像读取处理。具体而言,读取处理部51控制ADF1,依次输送放置于上述原稿设置部的多页的原稿。另外,读取处理部51控制图像读取部2,从由ADF1输送的原稿读取每一页的图像。
第1接受处理部52接受在包含多页的原稿中指定适用预先设定的印刷条件的指定页的操作。例如,第1接受处理部52接受在包含由读取处理部51读取的多页的原稿中指定适用上述印刷条件的上述指定页的操作。在此,第1接受处理部52为本发明中的接受处理部的一例。
例如,第1接受处理部52将在上述指定页的指定操作中使用的设定操作画面显示于操作显示部6。例如,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中,能够通过上述印刷条件的设定以及输入原稿的页数来进行上述指定操作。另外,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中,作为原稿的印刷模式,可以设定单面印刷以及双面印刷中的任意一个。另外,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中,能够进行基于所设定的上述印刷模式、上述印刷条件、以及上述指定页的由第1印刷处理部54进行的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
在此,上述印刷条件包括第1印刷条件、第2印刷条件、以及第3印刷条件。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可以仅设定上述印刷条件中的上述第1印刷条件、上述第2印刷条件以及上述第3印刷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个。
上述第1印刷条件如下:在上述指定页的印刷以及上述指定页的前页的印刷期间的时刻,通过供纸部4从与作为在印刷中使用的薄片的输送源预先选择的上述薄片放置部不同的其他上述薄片放置部,将薄片向排纸托盘39排出。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第1供纸盒41被预先选择为在印刷中使用的薄片的输送源。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第2供纸盒42被设定为与第1供纸盒41不同的其他上述薄片放置部。
例如,当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中分别将上述印刷条件设定为上述第1印刷条件、将上述印刷模式设定为单面印刷并进行上述指定操作来印刷原稿的情况下,输出如下印刷品:在印刷上述指定页的薄片与印刷上述指定页的前页的薄片之间插入放置于第2供纸盒42的薄片。
另外,当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中分别将上述印刷条件设定为上述第1印刷条件、将上述印刷模式设定为双面印刷并进行上述指定操作来印刷原稿的情况下,根据上述指定页在薄片中的印刷位置被设定在薄片的表面以及背面中的哪一面,印刷结果不同。具体而言,当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被设定在薄片的表面的情况下,输出如下印刷品:在上述指定页被印刷于表面的薄片与上述指定页的前页被印刷于背面的薄片之间插入放置于第2供纸盒42的薄片。另外,当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被设定在薄片的背面的情况下,输出如下印刷品: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变更为由供纸部4随后输送来的薄片的表面,在上述指定页被印刷于表面的薄片与上述指定页的前页被印刷于表面的薄片之间插入放置于第2供纸盒42的薄片。
上述第2印刷条件如下:在从与作为在印刷中使用的薄片的输送源预先选择的第1供纸盒41不同的第2供纸盒42输送来的薄片上,印刷上述指定页。
例如,当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中分别将上述印刷条件设定为上述第2印刷条件、将上述印刷模式设定为单面印刷并进行上述指定操作来印刷原稿的情况下,输出如下印刷品:上述指定页被印刷在放置于第2供纸盒42的薄片上。
另外,当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中分别将上述印刷条件设定为上述第2印刷条件、将上述印刷模式设定为双面印刷并进行上述指定操作来印刷原稿的情况下,根据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被设定在薄片的表面以及背面中的哪一面,印刷结果不同。具体而言,当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被设定在薄片的表面的情况下,输出如下印刷品:上述指定页被印刷在放置于第2供纸盒42的薄片的表面。另外,当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被设定在薄片的背面的情况下,输出如下印刷品: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变更为由供纸部4随后输送来的薄片的表面,并且上述指定页被印刷在放置于第2供纸盒42的薄片的表面。
上述第3印刷条件如下:当上述指定页在由供纸部4输送来的薄片中的上述印刷位置被设定在薄片的背面的情况下,将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的设定变更为由供纸部4随后输送的薄片的表面。此外,上述第3印刷条件可以仅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中上述印刷模式被设定为双面印刷的情况下设定。
取得处理部53取得由上述指定操作指定的上述指定页的前页以及下页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即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例如,取得处理部53在上述印刷模式被设定为单面印刷以及双面印刷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也取得上述指定页的前页即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例如,取得处理部53基于由读取处理部51读取的原稿中的上述第1参照页的图像数据所含的每个像素的浓度,取得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
此外,取得处理部53在上述印刷模式被设定为单面印刷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指定页的下页作为上述第1参照页而取得印字率,也可以将上述指定页的前页以及下页双方作为上述第1参照页而取得印字率。
第1印刷处理部54印刷原稿中的包含上述指定页的部分原稿。例如,第1印刷处理部54根据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设定的上述印刷模式,在通过供纸部4从作为在印刷中使用的薄片的输送源而预先选择的第1供纸盒41输送来的薄片的单面或者双面,印刷由读取处理部51读取的原稿中的上述部分原稿。
在此,在上述印刷模式被设定为单面印刷的情况下,根据由取得处理部53取得的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是否超出预先设定的阈值,上述部分原稿的范围不同。具体而言,在由取得处理部53取得的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超出上述阈值的情况下,上述部分原稿包括上述指定页以及上述第1参照页。另外,在由取得处理部53取得的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为上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上述部分原稿包括上述指定页以及上述第1参照页,并且包括上述第1参照页的前页或者下页的第2参照页。例如,上述阈值可以根据用户对操作显示部6的操作而任意设定。
此外,在上述第1参照页为上述指定页的前页的情况下,上述第2参照页是上述第1参照页的前页。另外,在上述第1参照页为上述指定页的下页的情况下,上述第2参照页是上述第1参照页的下页。另外,在上述第1参照页为上述指定页的前页以及下页的情况下,上述第2参照页是上述指定页的前页即上述第1参照页的前页以及上述指定页的下页即上述第1参照页的下页。
另外,在上述印刷模式被设定为双面印刷的情况下,根据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是否从薄片的背面变更为表面、以及由取得处理部53取得的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是否超出上述阈值,上述部分原稿的范围不同。具体而言,在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变更的情况下,且在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超出上述阈值的情况下,上述部分原稿包括上述指定页、上述指定页的下页、以及上述指定页的前页即上述第1参照页。另外,在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变更的情况下,且在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为上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上述部分原稿包括上述指定页、上述指定页的下页、上述指定页的前页即上述第1参照页、上述第1参照页的前页即上述第2参照页、以及上述第2参照页的前页。另外,在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未变更的情况下,上述部分原稿包括上述指定页、上述指定页的下页、上述指定页的前页即上述第1参照页、以及上述第1参照页的前页即上述第2参照页。
例如,第1印刷处理部54基于由读取处理部5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以及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设定的上述印刷模式、上述印刷条件和上述指定页,针对原稿的每一页生成设定印刷时刻、印刷的薄片的供纸源、以及薄片中的上述印刷位置的第1印刷数据。
此外,第1印刷处理部54在上述印刷模式被设定为单面印刷的情况下,基于由取得处理部53取得的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确定上述部分原稿的范围,并基于上述第1印刷数据印刷范围被确定的上述部分原稿。另外,第1印刷处理部54在上述印刷模式被设定为双面印刷的情况下,基于由取得处理部53取得的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以及上述第1印刷数据确定上述部分原稿的范围,并基于上述第1印刷数据印刷范围被确定的上述部分原稿。
此外,第1印刷处理部54在存在多个上述指定页的情况下,印刷与多个上述指定页分别对应的上述部分原稿。另外,第1印刷处理部54在上述印刷条件被设定为上述第1印刷条件的情况下,即使上述部分原稿包括上述指定页以及上述指定页的前页,也不以向上述指定页与上述指定页的前页之间插入放置于第2供纸盒42的薄片的方式印刷上述部分原稿。
第2接受处理部55在由第1印刷处理部54印刷上述部分原稿后,接受由上述指定操作指定的上述指定页的确认操作以及变更操作。例如,第2接受处理部55将在上述指定页的上述确认操作以及上述变更操作中使用的设定变更画面显示于操作显示部6。在此,上述确认操作为本发明中的预先设定的确认操作的一例。另外,上述变更操作为本发明中的预先设定的变更操作的一例。
当在上述设定变更画面中接受了上述确认操作的情况下,报告处理部56报告提示将由第1印刷处理部54印刷的上述部分原稿放置于手动托盘43的第1消息。
例如,报告处理部56将含有上述第1消息的第1报告画面显示于操作显示部6。例如,在上述第1报告画面中,能够进行基于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设定的上述印刷模式、上述印刷条件以及上述指定页的由第2印刷处理部57进行的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
另外,当根据在上述设定变更画面中接受的上述变更操作上述指定页被变更的情况下,报告处理部56报告能够识别由第1印刷处理部54印刷的上述部分原稿中的印刷结果根据上述变更操作而变化的变更原稿的原稿识别信息,并且报告提示从上述部分原稿中除去上述变更原稿并放置于手动托盘43的第2消息。在此,上述第2消息为本发明中的消息的一例。
例如,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上述印刷模式被设定为单面印刷或者双面印刷、上述印刷条件被设定为上述第2印刷条件的情况下,且当通过上述变更操作使上述指定页变更的情况下,由上述变更操作变更前的上述指定页的印刷结果根据上述变更操作变化。
另外,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上述印刷模式被设定为双面印刷、上述印刷条件被设定为上述第1印刷条件或者上述第3印刷条件的情况下,且在通过上述变更操作使上述指定页由上述印刷位置设定在薄片的表面的页变更为上述印刷位置设定在薄片的背面的页的情况下,以及使上述指定页由上述印刷位置设定在薄片的背面的页变更为上述印刷位置设定在薄片的表面的页的情况下,由上述变更操作变更前的上述指定页的印刷结果有时根据上述变更操作而变化。
例如,上述原稿识别信息为上述变更原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图像。另外,上述原稿识别信息也可以是由第1印刷处理部54印刷的印刷品向排纸托盘39排出的排出顺序。
例如,报告处理部56将含有上述原稿识别信息以及上述第2消息的第2报告画面显示于操作显示部6。例如,在上述第2报告画面中,能够进行基于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设定的上述印刷模式和上述印刷条件、以及根据在上述设定变更画面接受的上述变更操作而变更的上述指定页的由第3印刷处理部58进行的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
第2印刷处理部57根据由第1印刷处理部54进行印刷后进行的上述确认操作,印刷原稿中的除上述部分原稿以外的其余原稿。例如,第2印刷处理部57根据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设定的上述印刷模式,在通过供纸部4从作为在印刷中使用的薄片的输送源而预先选择的第1供纸盒41输送的薄片的单面或者双面,印刷上述其余原稿。
例如,第2印刷处理部57基于上述第1印刷数据,印刷上述其余原稿。
在此,第2印刷处理部57在上述部分原稿的前页被印刷后或者上述部分原稿的下页被印刷前的时刻,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向排纸托盘39排出与由第1印刷处理部54印刷的上述部分原稿的印刷页数相同页数的薄片。例如,在上述部分原稿包括原稿的最初的页的情况下,第2印刷处理部57在上述部分原稿的下页被印刷前的时刻,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将薄片向排纸托盘39排出。另外,在上述部分原稿包括原稿的最后的页的情况下,第2印刷处理部57在上述部分原稿的前页被印刷后的时刻,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将薄片向排纸托盘39排出。另外,在上述部分原稿不包括原稿的最初的页以及最后的页的任意页的情况下,第2印刷处理部57在上述部分原稿的前页被印刷后的时刻,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将薄片向排纸托盘39排出。
例如,第2印刷处理部57在基于上述第1印刷数据取得的上述部分原稿的印刷时刻,代替上述部分原稿的印刷,而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将与由第1印刷处理部54印刷的上述部分原稿的印刷页数相同页数的薄片向排纸托盘39排出。另外,在上述印刷条件被设定为上述第1印刷条件的情况下,第2印刷处理部57根据基于上述第1印刷数据取得的上述指定页的印刷时刻,通过供纸部4从第2供纸盒42将薄片向排纸托盘39排出。
在根据由第1印刷处理部54进行印刷后进行的上述变更操作上述指定页被变更的情况下,第3印刷处理部58印刷上述其余原稿与上述变更原稿,上述变更原稿是上述部分原稿中的印刷结果根据上述变更操作而变化的原稿。例如,第3印刷处理部58根据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设定的上述印刷模式,在通过供纸部4从作为在印刷中使用的薄片的输送源而预先选择的第1供纸盒41输送的薄片的单面或者双面,印刷上述其余原稿以及上述变更原稿。
例如,第3印刷处理部58基于由读取处理部5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设定的上述印刷模式和上述印刷条件、以及根据在上述设定变更画面接受的上述变更操作而变更的上述指定页,针对原稿的每一页生成设定印刷时刻、印刷的薄片的供纸源、以及薄片中的上述印刷位置的第2印刷数据。接下来,第3印刷处理部58基于上述第1印刷数据以及上述第2印刷数据从上述部分原稿确定上述变更原稿,以及上述部分原稿中的除上述变更原稿以外的不变原稿。然后,第3印刷处理部58基于上述第2印刷数据印刷上述其余原稿以及被确定的上述变更原稿。
在此,第3印刷处理部58在上述部分原稿中的除上述变更原稿以外的上述不变原稿的前页被印刷后或者上述不变原稿的下页被印刷前的时刻,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向排纸托盘39排出与由第1印刷处理部54印刷的上述不变原稿的印刷页数相同页数的薄片。例如,在上述不变原稿包括原稿的最初的页的情况下,第3印刷处理部58在上述不变原稿的下页被印刷前的时刻,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向排纸托盘39排出薄片。另外,在上述不变原稿包括原稿的最后的页的情况下,第3印刷处理部58在上述不变原稿的前页被印刷后的时刻,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将薄片向排纸托盘39排出。另外,在上述不变原稿不包括原稿的最初的页以及最后的页的任意页的情况下,第3印刷处理部58在上述不变原稿的前页被印刷后的时刻,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将薄片向排纸托盘39排出。
例如,第3印刷处理部58在基于上述第2印刷数据取得的上述不变原稿的印刷时刻,代替上述不变原稿的印刷,而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向排纸托盘39排出与由第1印刷处理部54印刷的上述不变原稿的印刷页数相同页数的薄片。另外,在上述印刷条件被设定为上述第1印刷条件的情况下,第3印刷处理部58根据基于上述第2印刷数据取得的上述指定页的印刷时刻,通过供纸部4将薄片从第2供纸盒42向排纸托盘39排出。
[印刷控制处理]
以下,参照图3对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由控制部5执行的印刷控制处理的顺序的一例进行说明。在此,步骤S1、S2···表示由控制部5执行的处理顺序(步骤)的编号。此外,上述印刷控制处理当在操作显示部6中存在指示上述印刷控制处理的执行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被执行。
<步骤S1>
首先,在步骤S1中,控制部5控制ADF1以及图像读取部2,执行读取放置于ADF1的上述原稿设置部的原稿的每一页的图像的上述图像读取处理。在此,步骤S1的处理由控制部5的读取处理部51执行。
此外,控制部5也可以执行从与图像形成装置10连接的USB存储器等存储部取得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来代替步骤S1的处理。
<步骤S2>
在步骤S2中,控制部5将上述设定操作画面显示于操作显示部6,接受上述印刷模式的设定操作、上述印刷条件的设定操作以及上述指定页的上述指定操作。另外,控制部5在上述设定操作画面中,接受基于设定的上述印刷模式、上述印刷条件以及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在此,步骤S2的处理为本发明中的第1步骤的一例,由控制部5的第1接受处理部52执行。
<步骤S3>
在步骤S3中,控制部5判断在步骤S2中所显示的上述设定操作画面中是否进行了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
在此,控制部5在判断为进行了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时(S3的“是”侧),使处理移至步骤S4。另外,未进行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时(S3的“否”侧),控制部5在步骤S3中待机至进行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
<步骤S4>
在步骤S4中,控制部5取得在步骤S2中显示的上述设定操作画面所设定的上述指定页的前页即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在此,步骤S4的处理由控制部5的取得处理部53执行。此外,也可以省略步骤S4的处理。
<步骤S5>
在步骤S5中,控制部5印刷在步骤S1中读取的原稿中的包括上述指定页的上述部分原稿。在此,步骤S5的处理为本发明中的第2步骤的一例,由控制部5的第1印刷处理部54执行。
例如,控制部5基于在步骤S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以及在步骤S2中显示的上述设定操作画面设定的上述印刷模式、上述印刷条件和上述指定页,生成上述第1印刷数据。然后,控制部5在上述印刷模式被设定为单面印刷的情况下,基于在步骤S4取得的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确定上述部分原稿的范围,并基于上述第1印刷数据印刷范围被确定的上述部分原稿。另外,控制部5在上述印刷模式被设定为双面印刷的情况下,基于在步骤S4中取得的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以及上述第1印刷数据确定上述部分原稿的范围,并基于上述第1印刷数据印刷范围被确定的上述部分原稿。
在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当在步骤S4中取得的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为上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上述部分原稿的范围被扩展至上述第2参照页。由此,避免了由于上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偏低而难以进行基于上述第1参照页的内容的上述指定页的指定是否有误的确认作业。
此外,当省略步骤S4的处理的情况下,在上述印刷模式被设定为单面印刷的情况下,上述部分原稿的范围成为上述指定页以及上述第1参照页。另外,在上述印刷模式被设定为双面印刷的情况下,上述部分原稿的范围根据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是否从薄片的背面变更为表面而不同。具体而言,在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变更的情况下,上述部分原稿的范围为上述指定页、上述指定页的下页、以及上述指定页的前页即上述第1参照页。另外,在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印刷位置未变更的情况下,上述部分原稿的范围为上述指定页、上述指定页的下页、上述指定页的前页即上述第1参照页、以及上述第1参照页的前页即上述第2参照页。
此外,控制部5在存在多页上述指定页的情况下,印刷与多个上述指定页分别对应的上述部分原稿。另外,控制部5在上述印刷条件被设定为上述第1印刷条件的情况下,即便在上述部分原稿包括上述指定页以及上述指定页的前页的情况下,也不向上述指定页与上述指定页的前页之间插入放置于第2供纸盒42的薄片地印刷上述部分原稿。
另外,当在步骤S2所显示的上述设定操作画面中未设定上述指定页的情况下,控制部5印刷在步骤S1读取的原稿并结束上述印刷控制处理。
<步骤S6>
在步骤S6中,控制部5将上述设定变更画面显示于操作显示部6,接受通过上述指定操作指定的上述指定页的上述确认操作以及上述变更操作。在此,步骤S6的处理由控制部5的第2接受处理部55执行。
<步骤S7>
在步骤S7中,控制部5判断在步骤S6所显示的上述设定变更画面中是否进行了上述变更操作。
在此,控制部5在判断为进行了上述变更操作时(S7的“是”侧),使处理移至步骤S71。另外,在未进行上述变更操作时(S7的“否”侧),控制部5使处理移至步骤S8。
<步骤S8>
在步骤S8中,控制部5判断在步骤S6所显示的上述设定变更画面中是否进行了上述确认操作。
在此,控制部5在判断为进行了上述确认操作时(S8的“是”侧),使处理移至步骤S9。另外,在未进行上述确认操作时(S8的“否”侧),控制部5使处理移至步骤S7,待机至进行上述变更操作或者上述确认操作。
<步骤S9>
在步骤S9中,控制部5将含有上述第1消息的上述第1报告画面显示于操作显示部6来进行报告,上述第1消息提示将在步骤S5中印刷的上述部分原稿放置于手动托盘43。在此,步骤S9的处理由控制部5的报告处理部56执行。
<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控制部5判断在步骤S9中所显示的上述第1报告画面中是否进行了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
在此,控制部5在判断为进行了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时(S10的“是”侧),使处理移至步骤S11。另外,在未进行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时(S10的“否”侧),控制部5在步骤S10中待机至进行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
此外,也可以省略步骤S9以及步骤S10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5在步骤S8中判断为进行了上述确认操作时(S8的“是”侧),使处理移至步骤S11。
<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5印刷在步骤S1中读取的原稿中的、除在步骤S5中印刷的上述部分原稿以外的上述其余原稿。在此,步骤S11的处理为本发明中的第3步骤的一例,由控制部5的第2印刷处理部57执行。
例如,控制部5基于上述第1印刷数据印刷上述其余原稿。
在此,控制部5在基于上述第1印刷数据取得的上述部分原稿的印刷时刻,代替上述部分原稿的印刷,而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将与在步骤S5印刷的上述部分原稿的印刷页数相同页数的薄片向排纸托盘39排出。由此,能够减少向在步骤S11印刷的上述其余原稿中的适当的部位插入在步骤S5中印刷的上述部分原稿的用户的麻烦。
另外,在上述印刷条件被设定为上述第1印刷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5根据基于上述第1印刷数据取得的上述指定页的印刷时刻,通过供纸部4从第2供纸盒42向排纸托盘39排出薄片。
此外,在步骤S11中,也可以省略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将薄片向排纸托盘39排出的处理。
<步骤S71>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7中判断为进行了上述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5执行步骤S71的处理。在步骤S71中,控制部5将含有可识别上述变更原稿的上述原稿识别信息以及提示从上述部分原稿除去上述变更原稿并放置于手动托盘43的上述第2消息的上述第2报告画面显示于操作显示部6来进行报告。在此,步骤S71的处理由控制部5的报告处理部56执行。由此,能够减少从在步骤S5中印刷的上述部分原稿识别并除去上述变更原稿的用户的麻烦。
<步骤S72>
在步骤S72中,控制部5判断在步骤S71显示的上述第2报告画面中是否进行了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
在此,控制部5在判断为进行了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时(S72的“是”侧),使处理移至步骤S73。另外,在未进行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时(S72的“否”侧),控制部5在步骤S72中待机至进行上述印刷处理的执行操作。
此外,也可以省略步骤S71以及步骤S72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5在判断为在步骤S7中进行了上述变更操作时(S7的“是”侧),使处理移至步骤S73。
<步骤S73>
在步骤S73中,控制部5印刷在步骤S1中读取的原稿中的、除去在步骤S5中印刷的上述部分原稿以外的上述其余原稿和上述部分原稿中的印刷结果根据上述变更操作而变化的上述变更原稿。在此,步骤S73的处理由控制部5的第3印刷处理部58执行。由此,即使在进行了上述变更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印刷出印刷结果与上述部分原稿重复的印刷品。
例如,控制部5基于在步骤S1中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在步骤S2中显示的上述设定操作画面设定的上述印刷模式和上述印刷条件、以及根据在步骤S6中显示的上述设定变更画面接受的上述变更操作变更的上述指定页,生成上述第2印刷数据。接下来,控制部5基于上述第1印刷数据以及上述第2印刷数据,从上述部分原稿确定上述变更原稿以及上述不变原稿。然后,控制部5基于上述第2印刷数据印刷上述其余原稿以及被确定的上述变更原稿。
在此,控制部5在基于上述第2印刷数据取得的上述不变原稿的印刷时刻,代替上述不变原稿的印刷,而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向排纸托盘39排出与在步骤S5印刷的上述不变原稿的印刷页数相同页数的薄片。由此,能够减少向在步骤S73印刷的上述其余原稿以及上述变更原稿中的适当的部位插入在步骤S5中印刷的上述不变原稿的用户的麻烦。
另外,在上述印刷条件被设定为上述第1印刷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5根据基于上述第2印刷数据取得的上述指定页的印刷时刻,通过供纸部4从第2供纸盒42向排纸托盘39排出薄片。
此外,在步骤S73中,也可以省略通过供纸部4从手动托盘43向排纸托盘39排出薄片的处理。
在此,参照图4对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通过上述印刷控制处理的执行而印刷的上述部分原稿以及上述其余原稿进行说明。在此,图4为表示含有通过上述第1印刷数据印刷的上述部分原稿以及上述其余原稿的印刷品P100的图。印刷品P100包括薄片P11~P20。
此外,在图4中,薄片P11~P20分别具有表面P11A~P20A以及背面P11B~P20B。另外,在图4中,对薄片的表面P11A~P20A以及背面P11B~P20B分别标注的编号表示在表面P11A~P20A以及背面P11B~P20B分别印刷的原稿的页编号。另外,图4中的阴影表示上述指定页。另外,图4中的点划线表示部分原稿P101~P103各自的范围。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下述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上述印刷控制处理中读取18页的原稿,将上述印刷模式设定为双面印刷,将上述印刷条件设定为上述第3印刷条件,将上述指定页设定为4、10、15页。另外,假设图4所示的第3页的原稿的印字率低于上述阈值,第9页以及第14页的原稿的印字率超出上述阈值来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分别将上述印刷模式设定为双面印刷、上述印刷条件设定为上述第3印刷条件、上述指定页设定为4、10、15页并印刷18页的原稿的情况下,在薄片的表面P11A~P20A以及背面P11B~P20B分别顺序分配原稿的各页并印刷。
在此,第4页的原稿的本来的上述印刷位置为薄片P12的背面P12B,而第4页的原稿被设定为上述指定页。因此,在上述第1印刷数据中,第4页的原稿的上述印刷位置由薄片P12的背面P12B变更为由供纸部4随后输送的薄片P13的表面P13A。另外,随着第4页的原稿的上述印刷位置的变更,第5页以后的原稿的上述印刷位置也变更。由此,被设定为上述指定页的第10页的原稿的上述印刷位置由薄片P15的背面P15B变更为薄片P16的表面P16A。另外,被设定为上述指定页的第15页的原稿的上述印刷位置由薄片P18的表面P18A变更为背面P18B。因此,在上述第1印刷数据中,第15页的原稿的上述印刷位置由薄片P18的背面P18B变更为薄片P19的表面P19A。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含有第4页的原稿(上述指定页)的部分原稿P101,印刷出第1页的原稿(上述第2参照页的前页)印刷于表面P11A且第2页的原稿(上述第2参照页)印刷于背面P11B的薄片P11、第3页的原稿(上述第1参照页)印刷于表面P12A的薄片P12、以及第4页的原稿(上述指定页)印刷于表面P13A且第5页的原稿(上述指定页的下页)印刷于背面P13B的薄片P13。另外,作为含有第10页的原稿(上述指定页)的部分原稿P102,印刷出第8页的原稿(上述第2参照页)印刷于表面P15A且第9页的原稿(上述第1参照页)印刷于背面P15B的薄片P15、以及第10页的原稿(上述指定页)印刷于表面P16A且第11页的原稿(上述指定页的下页)印刷于背面P16B的薄片P16。另外,作为含有第15页的原稿(上述指定页)的部分原稿P103,印刷出第14页的原稿(上述第1参照页)印刷于表面P18A的薄片P18、以及第15页的原稿(上述指定页)印刷于表面P19A且第16页的原稿(上述指定页的下页)印刷于背面P19B的薄片P19。
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未进行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变更操作的情况下,作为上述其余原稿印刷出第6页的原稿印刷于表面P14A且第7页的原稿印刷于背面P14B的薄片P14、第12页的原稿印刷于表面P17A且第13页的原稿印刷于背面P17B的薄片P17、第17页的原稿印刷于表面P20A且第18页的原稿印刷于背面P20B的薄片P20。
接下来,参照图5对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进行了上述指定页的上述变更操作的情况下的上述其余原稿、上述变更原稿以及上述不变原稿进行说明。在此,图5为表示包含通过上述第1印刷数据印刷的上述不变原稿、以及通过上述第2印刷数据印刷的上述其余原稿和上述变更原稿的印刷品P200的图。印刷品P200包含薄片P11、薄片P16、薄片P18~P19以及薄片P21~P26。此外,图5中的双点划线表示不变原稿P201~P203各自的范围。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上述指定页由第4页的原稿变更设定为第5页的原稿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上述指定页由第4页的原稿被变更设定为第5页的原稿,由此使得图4中所示的部分原稿P101中的第3页~第5页的原稿的印刷结果变化。因此,控制部5将第1页~第2页的原稿确定为不变原稿P201。另外,控制部5将第3页~第5页的原稿确定为上述变更原稿,同第6页的上述其余原稿一起印刷于薄片P21以及薄片P22。
另外,如图5所示,上述指定页由第4页的原稿被变更设定为第5页的原稿,由此使得图4所示的部分原稿P102中的第8页~第9页的原稿的印刷结果变化。因此,控制部5将第10页~第11页的原稿确定为不变原稿P202。另外,控制部5将第8页~第9页的原稿确定为上述变更原稿,同第7页的上述其余原稿一起印刷于薄片P23以及薄片P24。
另外,如图5所示,在上述指定页由第4页的原稿被变更设定为第5页的原稿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部分原稿P103中所含的第14页~第16页的原稿的印刷结果无变化。因此,控制部5将第14页~第16页的原稿确定为不变原稿P203。另外,控制部5将第12页~第13页的上述其余原稿印刷于薄片P25,将第17页~第18页的上述其余原稿印刷于薄片P26。
这样,在上述印刷控制处理中,当在印刷上述部分原稿后,接受了上述确认操作的情况下,印刷除上述部分原稿以外的上述其余原稿,上述部分原稿用于确认在含有多页的原稿中指定适用上述印刷条件的上述指定页的上述指定操作是否有错误。由此,能够抑制印刷出印刷结果与用于确认页指定而印刷的印刷品重复的印刷品。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接受处理部,接受指定含有多页的原稿中的适用预先设定的印刷条件的指定页的操作;
第1印刷处理部,印刷所述原稿中的含有所述指定页的部分原稿;以及
第2印刷处理部,根据所述第1印刷处理部进行印刷后进行的预先设定的确认操作,印刷所述原稿中的除所述部分原稿以外的其余原稿,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
放置薄片的多个薄片放置部;以及
薄片输送部,从多个所述薄片放置部将薄片向排出部输送,
所述第1印刷处理部和所述第2印刷处理部在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从预先选择的所述薄片放置部输送的薄片的单面或者双面上印刷所述原稿的页,
所述印刷条件包括第1印刷条件、第2印刷条件、第3印刷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1印刷条件是在所述指定页的印刷以及所述指定页的前页的印刷期间的时刻,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从与所述选择不同的其他所述薄片放置部将薄片向所述排出部排出,所述第2印刷条件是在从与所述选择不同的所述薄片放置部输送的薄片上印刷所述指定页,所述第3印刷条件是当在由所述薄片输送部输送的薄片中所述指定页的印刷位置被设定在薄片的背面的情况下,将所述指定页的所述印刷位置的设定变更为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随后输送的薄片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印刷处理部和所述第2印刷处理部在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从多个所述薄片放置部中预定的第1薄片放置部输送的薄片上印刷所述原稿的页,
所述第2印刷处理部在所述部分原稿的前页被印刷后或者所述部分原稿的下页被印刷前的时刻,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从多个所述薄片放置部中与所述第1薄片放置部不同的第2薄片放置部,将与所述第1印刷处理部印刷的所述部分原稿的印刷页数相同页数的薄片向所述排出部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3印刷处理部,当根据所述第1印刷处理部进行印刷后进行的预先设定的变更操作所述指定页被变更的情况下,所述第3印刷处理部印刷所述其余原稿与变更原稿,所述变更原稿是所述部分原稿中的印刷结果根据所述变更操作而变化的原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印刷处理部和所述第3印刷处理部在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从多个所述薄片放置部中预定的第1薄片放置部输送的薄片上印刷所述原稿的页,
所述第3印刷处理部在所述部分原稿中的除所述变更原稿以外的不变原稿的前页被印刷后或者所述不变原稿的下页被印刷前的时刻,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从多个所述薄片放置部中与所述第1薄片放置部不同的第2薄片放置部,将与所述第1印刷处理部印刷的所述不变原稿的印刷页数相同页数的薄片向所述排出部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报告处理部,当根据所述变更操作所述指定页被变更的情况下,所述报告处理部报告可识别所述变更原稿的原稿识别信息,并且报告提示从所述部分原稿除去所述变更原稿并放置于所述第2薄片放置部的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取得处理部,所述取得处理部取得所述指定页的前页以及下页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个即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
所述部分原稿在所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超出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包括所述指定页以及所述第1参照页,在所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为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包括所述指定页以及所述第1参照页,并且还包括所述第1参照页的前页或者下页的第2参照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处理部在所述原稿被双面印刷的情况下,取得所述指定页的前页即所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
所述部分原稿在所述指定页的所述印刷位置被变更的情况下且所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超出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包括所述指定页、所述指定页的下页、以及所述第1参照页,在所述指定页的所述印刷位置被变更的情况下且所述第1参照页的印字率为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包括所述指定页、所述指定页的下页、所述第1参照页、所述第2参照页、以及所述第2参照页的前页,在所述指定页的所述印刷位置未变更的情况下,包括所述指定页、所述指定页的下页、所述第1参照页、以及所述第2参照页。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图像读取部,所述图像读取部能够从所述原稿读取图像数据。
9.一种图像形成方法,通过图像形成装置来执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放置薄片的多个薄片放置部;以及薄片输送部,从多个所述薄片放置部将薄片向排出部输送,所述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1步骤,接受指定含有多页的原稿中的适用预先设定的印刷条件的指定页的操作;
第2步骤,印刷所述原稿中的含有所述指定页的部分原稿;以及
第3步骤,根据在所述第2步骤中进行印刷后进行的预先设定的确认操作,印刷所述原稿中的除所述部分原稿以外的其余原稿,
在所述第2步骤和所述第3步骤中,在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从预先选择的所述薄片放置部输送的薄片的单面或者双面上印刷所述原稿的页,
所述印刷条件包括第1印刷条件、第2印刷条件、第3印刷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1印刷条件是在所述指定页的印刷以及所述指定页的前页的印刷期间的时刻,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从与所述选择不同的其他所述薄片放置部将薄片向所述排出部排出,所述第2印刷条件是在从与所述选择不同的所述薄片放置部输送的薄片上印刷所述指定页,所述第3印刷条件是当在由所述薄片输送部输送的薄片中所述指定页的印刷位置被设定在薄片的背面的情况下,将所述指定页的所述印刷位置的设定变更为通过所述薄片输送部随后输送的薄片的表面。
CN201610906530.1A 2015-10-19 2016-10-18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69330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5210A JP6418128B2 (ja) 2015-10-19 2015-10-19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2015-205210 2015-10-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3075A CN106933075A (zh) 2017-07-07
CN106933075B true CN106933075B (zh) 2019-04-16

Family

ID=58524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6530.1A Active CN106933075B (zh) 2015-10-19 2016-10-18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54124B2 (zh)
JP (1) JP6418128B2 (zh)
CN (1) CN1069330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77203A1 (ja) * 2020-03-03 2021-09-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読取制御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4548A (zh) * 2007-07-26 2009-01-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1480B2 (ja) 2001-09-26 2007-04-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269989B2 (en) * 2004-09-28 2012-09-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system, printing apparatus, document replacement apparatus, and printer driver
JP5208283B2 (ja) * 2009-12-08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67985A (ja) * 2010-02-19 2011-09-0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文書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39952B2 (ja) * 2011-12-28 2014-07-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4548A (zh) * 2007-07-26 2009-01-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3075A (zh) 2017-07-07
US20170111541A1 (en) 2017-04-20
JP6418128B2 (ja) 2018-11-07
JP2017079342A (ja) 2017-04-27
US9854124B2 (en)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69795B2 (en) Copier/printer with improved productivity
US9285739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JP69924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プログラム
US11455717B2 (en) Inspection device comparing a scan image to a reference ima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for inspection device
CN110022416A (zh) 预览显示装置、复合机及预览显示方法
CN107145046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管理装置
CN106933075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704527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管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控制方法
JP20071877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976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35457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output sheet bundles inserted with tabbed sheets, and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for
JP2007013566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7319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test print page insertion program
JP52120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179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49927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80739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8089415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JP20201110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紙挿入制御方法及び用紙挿入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61430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593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3106110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54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33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30048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