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8842A - 电池冷却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冷却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8842A
CN106898842A CN201710166097.7A CN201710166097A CN106898842A CN 106898842 A CN106898842 A CN 106898842A CN 201710166097 A CN201710166097 A CN 201710166097A CN 106898842 A CN106898842 A CN 106898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ughter board
cooling plate
coolant
battery cooling
coolant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660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师绍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FA Automobil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TV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TV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TV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660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88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8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88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冷却板及其制造方法,属于电池领域。所述电池冷却板包括顺序连接的至少两个子板,所述电池冷却板上形成有冷却液流通通道,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顺序地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子板,并且每个所述子板分别包括冷却液流通区域,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中,每个所述子板还分别包括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的安装部,并且一个所述子板的所述安装部不延续至另一个子板的非安装部的位置;所述电池冷却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一、分别制造各个所述子板;步骤二、将所述至少两个子板顺序地连接,以形成所述电池冷却板。本发明的电池冷却板具有较好的冷却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冷却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冷却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电动汽车的电池组进行冷却的技术越来越引起重视,已知的一种冷却方法是将电池模组安装到设置有冷却液流通通道的电池冷却板上,通过冷却液的流动实现电池模组的散热冷却。
图1中显示了现有技术的电池冷却板10。所述电池冷却板10通过整体挤压成型的制造方法制造,为一体件,内部形成有冷却液流通通道11,冷却液能够在冷却液流通通道11中流动以对安装于电池冷却板10上的电池模组进行冷却。
电池冷却板经常需要同时冷却两个以上的电池模组。例如,在图1中,电池冷却板10可以对两个电池模组同时进行冷却,具体地,电池冷却板10包括第一部分A(图1中虚线框中的部分)和第二部分B(图1中虚线框以外的部分),以分别用于安装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并进行冷却。第一电池模组与第二电池模组采用位于电池冷却板10上的连续的冷却液流通通道11来进行冷却,即冷却液流通通道11通过电池冷却板10上的第一部分A和第二部分B,以通过其中流动的冷却液同时对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因此,电池冷却板10仅需要一个冷却剂(例如水、空气或者其它冷却液)入口和一个冷却剂出口即可。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池模组与第二电池模组常具有不同的尺寸,因此需要设置不同的安装部来将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安装于电池冷却板10上。仍然参见图1,例如,该示例中,第一部分A中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5,以安装第一电池模组,第二部分B中设置有第二安装部16,以安装第二电池模组。为了布置这些安装部,冷却液流通通道11必须进行避让,换言之,第一安装部15和第二安装部16只能布置在相邻的冷却液流通通道11之间的间隔位置或者是最外侧的冷却液流通通道11之外,而这将导致电池冷却板10的冷却效果变差。
具体地,由于电池冷却板10采用整体挤压成型的方式形成,因此,相邻冷却液流通通道11之间的间隔只能是连续的,为了布置用于不同电池模组的不同的安装部,将造成冷却液流通通道11之间的间隔位置的浪费。仍参见图1,在该电池冷却板10上,大部分相邻的冷却液流通通道11之间的第一间隔为12,第一间隔12制造的较薄,这对于散热是有利的,而为了布置第一安装部15,需要在相邻的两个冷却液流通通道11之间设置较宽的第二间隔13,这将降低第一部分A散热效果,而由于电池冷却板10是整体挤压成型的,因此第二间隔13也会延续到第二部分B上,从而同时也降低第二部分B的散热效果;同理,为了布置第二安装部16,还需要在相邻的两个冷却液流通通道11之间设置更宽的第三间隔14,并且第三间隔14会延续到第一部分A上,从而降低第一部分A的散热效果,进一步降低电池冷却板10的散热效果;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池冷却板10用于对更多不同规格的电池模组进行散热时,由于不同安装部的布置,对电池冷却板10散热的影响将更严重。
总之,根据现有技术制造的电池冷却板10,在用于对不同规格的电池模组散热时,会因为不同安装部的布置和冷却液流通通道11对安装部的避让,而造成冷却液流通通道11之间的间隔可能较大,在挤压成型时,一个电池模组的安装部会延续到其它电池模组的冷却位置(在此冷却位置可能其它电池模组没有安装需求),对其它电池模组的冷却造成不利影响,电池冷却板10的冷却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冷却效果的电池冷却板以及该电池冷却板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冷却板,所述电池冷却板包括顺序连接的至少两个子板,所述电池冷却板上形成有冷却液流通通道,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顺序地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子板,并且每个所述子板分别包括冷却液流通区域,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中,每个所述子板还分别包括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的安装部,并且一个所述子板的所述安装部不延续至另一个子板的非安装部的位置。
可选的,每个所述子板的冷却液流通区域中形成有彼此平行的多个冷却液流通槽、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液流通槽之间的间隔部以及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通槽端部的用于至少使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液流通槽连通以形成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的冷却液流通槽连通部。
可选的,在每个所述子板中,所述多个冷却液流通槽的宽度相等,并且不作为所述安装部的所述间隔部的宽度也相等。
可选的,不同所述子板的所述冷却液流通槽的宽度均相等,并且不同所述子板的不作为所述安装部的所述间隔部的宽度也相等。
可选的,顺序连接的两个所述子板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包括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子板的边缘延伸出的冷却液连通桥部,以使得两个所述子板的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通过所述冷却液连通桥部连通。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的外部。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包括螺栓孔。
可选的,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在每个所述子板上形成为曲线形。
可选的,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至少两个子板包括形成有所述入口端的第一子板和形成有所述出口端的第二子板。
本发明还提供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冷却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步骤一、分别制造各个所述子板;步骤二、将所述至少两个子板顺序地连接,以形成所述电池冷却板。
可选的,所述步骤一包括通过挤压成型分别制造各个所述子板;所述步骤二包括将所述至少两个子板通过摩擦焊方式焊接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电池冷却板采用至少两个子板连接的形式形成,每个所述子板分别用于对不同的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并且,将各个子板划分出冷却液流通区域,冷却液流通通道顺序地通过各个子板以经过整个电池冷却板,并且在各个子板中,冷却液流通通道位于冷却液流通区域中。这样的好处是,各个子板单独形成,并且各个子板中,用于冷却液流通的部分集中设置,也就是,设置冷却液流通区域,而冷却液流通通道位于冷却液流通区域中,其它布置结构(例如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的安装部)均可以设置在冷却液流通区域以外,当各个子板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池模组的散热冷却时,可以根据所对应电池模组独立地布置各个子板的安装部等,并且可以采用例如惯用的挤压成型的方式独立地制造各个子板,由于一个子板的安装部不延续至另一个子板的非安装部的位置,因此各个子板的安装部对其它子板的布置不产生影响,更有利于优化各个子板上的冷却液流通通道的布置方式,从而优化电池冷却板的冷却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池冷却板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现有技术的电池冷却板 11 现有技术的冷却液流通通道
A 第一部分 B 第二部分
12 第一间隔 13 第二间隔
14 第三间隔
15 第一安装部 16 第二安装部
20 本发明的电池冷却板 21 本发明的冷却液流通通道
22 冷却液流通槽 23 冷却液流通槽连通部
24 冷却液连通桥部
210 第一子板 220 第二子板
211 第一冷却液流通区域 221 第二冷却液流通区域
212 第一间隔部 222 第二间隔部
213 第一子板安装部 223 第二子板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冷却板,所述电池冷却板20包括顺序连接的至少两个子板,所述电池冷却板20上形成有冷却液流通通道21,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21顺序地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子板,并且每个所述子板分别包括冷却液流通区域,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21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中。
本发明的电池冷却板采用至少两个子板连接的形式形成,每个所述子板分别用于对不同的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并且,将各个子板划分出冷却液流通区域,冷却液流通通道21顺序地通过各个子板以经过整个电池冷却板10,并且在各个子板中,冷却液流通通道21位于冷却液流通区域中。这样的好处是,各个子板单独形成,并且各个子板中,用于冷却液流通的部分集中设置,也就是,设置冷却液流通区域,而冷却液流通通道21位于冷却液流通区域中,其它布置结构(例如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的安装部)均可以设置在冷却液流通区域以外,当各个子板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池模组的散热冷却时,可以根据所对应电池模组独立地布置各个子板的安装部等,并且可以采用例如惯用的挤压成型的方式独立地制造各个子板,一个子板的安装部不延续至另一个子板的非安装部的位置,各个子板的安装部对其它子板的布置不产生影响,更有利于优化各个子板上的冷却液流通通道21的布置方式,从而优化电池冷却板10的冷却性能。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的外部,这种情况下,在每个所述子板上,安装部的布置均不对冷却液流通区域以及其中的冷却液流通通道21的布置产生影响,例如,不需要为了避让安装部而使得相邻的冷却液流通通道21之间设置较宽的间隔以至于降低电池冷却板20的冷却性能,允许相邻的冷却液流通通道21均可采用较窄的间隔设置,以提升电池冷却板10的冷却性能。
通常,所述安装部包括螺栓孔,电池模组通过穿过所述螺栓孔的螺栓可拆卸地安装于电池冷却板20上以进行散热处理。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板,即使电池模组在安装时,需要类似于图1那样将安装部设置在相邻的冷却液流通通道21之间的间隔部位置,但由于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20独立挤压成型,因此各自的安装部能够不延续至相邻子板的非安装部位置,即,能够将图1中的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5的第二间隔13仅形成在第一部分A,而不会延续到第二部分B,同理,设置有第二安装部16的第三间隔14仅形成在第二部分B,而不会延续到第一部分A。只有当相邻子板的两个安装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即,两个子板的安装部是贯通的),一个子板的安装部才会延续至另一个子板,因此,这种一个子板的安装部不延续至另一个子板的非安装部的位置的设计,使得各个子板的安装部对其它子板的布置不产生影响,不需要使某一子板相邻的冷却液流通通道21之间设置较宽的间隔以用来避让其它子板的安装部而以至于降低所述某一子板的冷却性能,从而优化整个电池冷却板10的冷却性能。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每个所述子板的冷却液流通区域中形成有彼此平行的多个冷却液流通槽2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液流通槽22之间的间隔部以及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通槽22端部的用于至少使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液流通槽22连通以形成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21的冷却液流通槽连通部23。换言之,冷却液流通通道21包括位于冷却液流通区域中的通过冷却液流通槽连通部23连通的多个冷却液流通槽22,且该多个冷却液流通槽22彼此平行。
优选地,在每个所述子板中,所述多个冷却液流通槽22的宽度相等,并且不作为所述安装部的所述间隔部的宽度也相等,这种情况下,有利于保证各个子板的冷却液流通槽22中的冷却液匀速流动,冷却效果较稳定。
进一步优选地,不同所述子板的所述冷却液流通槽22的宽度均相等,并且不同所述子板的不作为所述安装部的所述间隔部的宽度也相等,有利于保证电池冷却板20的每个子板的冷却液流通槽22中的冷却液的更平稳地流动,从而使电池冷却板20的冷却效果更稳定。
具体地,作为相邻子板的冷却液流通区域的连通方式,本实施方式中,顺序连接的两个所述子板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包括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子板的边缘延伸出的冷却液连通桥部24,以使得两个所述子板的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通过所述冷却液连通桥部24连通。
作为一种选择,顺序连接的两个所述子板中,一者的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包括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子板的边缘延伸出的冷却液连通桥部24,所述冷却液连通桥部24连通至另一者的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
作为另一种选择,顺序连接的两个所述子板中,每个所述子板的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均包括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子板的边缘延伸出的冷却液连通桥部24,并且两个所述子板的所述冷却液连通桥部24彼此连通。
并且,为了获得更好地冷却效果,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21在每个所述子板上可以形成为曲线形(例如S形曲线)。
另外,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21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至少两个子板包括形成有所述入口端的第一子板210和形成有所述出口端的第二子板220,可选择地,电池冷却板2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20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子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冷却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步骤一、分别制造各个所述子板;步骤二、将所述至少两个子板顺序地连接,以形成所述电池冷却板20。对于所形成的电池冷却板20,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21顺序地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子板。
其中,所述步骤一可以包括通过挤压成型分别制造各个所述子板;所述步骤二可以包括将所述至少两个子板通过摩擦焊方式焊接连接,通过摩擦焊方式,使得各个子板的焊接接头质量较高,从而使子板连接处(焊缝)的强度与子板本体基本相等,电池冷却板20整体质量稳定、一致性好。
下面具体参见图2,对图2中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通过下文的详细描述,能够对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有更好地理解,但可以理解的是,下文的详细描述仅用于解释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2中的电池冷却板20包括两个子板,即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20,该两个子板通过图2中的虚线划分开,第一子板210可以用于安装第一电池模组,第二子板220可以用于安装第二电池模组,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20可以分别通过挤压成型制造,然后焊接连接形成电池冷却板20。
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20各自能够分别根据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尺寸而设计制造。第一子板210包括第一冷却液流通区域211和用于安装第一电池模组的第一子板安装部213,且该第一子板安装部213可以位于第一冷却液流通区域211的外围,因此第一冷却液流通区域211中相邻冷却液流通槽22之间的第一间隔部212的宽度较小且均相等,并且优选地,第一冷却液流通区域211中冷却液流通槽22的宽度也均相等;同理,第二子板220包括第二冷却液流通区域221和用于安装第二电池模组的第二子板安装部223,且该第二子板安装部223可以位于第二冷却液流通区域221的外围,因此第二冷却液流通区域221中相邻冷却液流通槽22之间的第二间隔部222的宽度较小且均相等,并且优选地,第二冷却液流通区域221中冷却液流通槽22的宽度也均相等;并且,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冷却液流通区域211中冷却液流通槽22和第二冷却液流通区域221中冷却液流通槽22的宽度均相等,且第一间隔部222与第二间隔部223的宽度均相等。并且,其中第一冷却液流通区域211和第二冷却液流通区域221均包括冷却液连通桥部24,然后,将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20可以通过摩擦焊的方式焊接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电池冷却板20,同时使得第一冷却液流通区域211和第二冷却液流通区域221的冷却液连通桥部24贯通成为一个完整的桥接部,当然,冷却液连通桥部24也可以仅形成于第一子板210或者第二子板220上。
冷却液按照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流动,首先通过第一子板210的入口端进入第一冷却液流通区域211,经过S形路径后经由冷却液连通桥部24进入第二子板220的第二冷却液流通区域221,再经S形路径后从第二子板220的出口端流出。
如此,第一子板210与第二子板220仍然采用一个完整连续的冷却液流通路径,同时第一子板210上的第一子板安装部213的存在不会对第二子板220上的冷却液流通槽22和第二间隔部222等的布置产生不利影响,即不会对第二子板220的冷却性能产生影响,同理,第二子板220上的第二子板安装部223的存在不会对第一子板210上的冷却液流通槽22和第一间隔部212等的布置产生不利影响,即不会对第一子板210的冷却性能产生影响。即使对于异形电池模组来说,例如需要在第一间隔部212布置安装部并由此需要将第一间隔部212加宽的情况,但所述加宽的第一间隔部212不会延续到第二子板220的未布置安装部的位置,因此不会影响第二子板220的冷却性能,反之亦然,因此,能够获得电池冷却板20的更好的整体冷却性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冷却板(20)包括顺序连接的至少两个子板,所述电池冷却板(20)上形成有冷却液流通通道(21),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21)顺序地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子板,并且每个所述子板分别包括冷却液流通区域,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21)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中,每个所述子板还分别包括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的安装部,并且一个所述子板的所述安装部不延续至另一个子板的非安装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板的冷却液流通区域中形成有彼此平行的多个冷却液流通槽(2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液流通槽(22)之间的间隔部以及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通槽(22)端部的用于至少使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液流通槽(22)连通以形成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21)的冷却液流通槽连通部(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子板中,所述多个冷却液流通槽(22)的宽度相等,并且不作为所述安装部的所述间隔部的宽度也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不同所述子板的所述冷却液流通槽(22)的宽度均相等,并且不同所述子板的不作为所述安装部的所述间隔部的宽度也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顺序连接的两个所述子板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包括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子板的边缘延伸出的冷却液连通桥部(24),以使得两个所述子板的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通过所述冷却液连通桥部(2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通区域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21)在每个所述子板上形成为曲线形。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通通道(21)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至少两个子板包括形成有所述入口端的第一子板(210)和形成有所述出口端的第二子板(220)。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冷却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步骤一、分别制造各个所述子板;步骤二、将所述至少两个子板顺序地连接,以形成所述电池冷却板(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冷却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通过挤压成型分别制造各个所述子板;所述步骤二包括将所述至少两个子板通过摩擦焊方式焊接连接。
CN201710166097.7A 2017-03-20 2017-03-20 电池冷却板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68988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6097.7A CN106898842A (zh) 2017-03-20 2017-03-20 电池冷却板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6097.7A CN106898842A (zh) 2017-03-20 2017-03-20 电池冷却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8842A true CN106898842A (zh) 2017-06-27

Family

ID=59192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66097.7A Pending CN106898842A (zh) 2017-03-20 2017-03-20 电池冷却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884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0307A (zh) * 2018-02-07 2019-04-02 骆驼集团武汉光谷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片
CN111326488A (zh) * 2018-12-14 2020-06-23 蜂巢电驱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以及车辆
CN113747761A (zh) * 2021-09-02 2021-12-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非等距并行通道双出口液冷板
WO2022041428A1 (zh) * 2020-08-31 2022-03-03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其冷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52796U (zh) * 2011-11-02 2012-07-25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及加热装置
CN104051813A (zh) * 2013-03-13 2014-09-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液体冷却的蓄电池模块
US20160134000A1 (en) * 2013-07-31 2016-05-12 Lg Chem, Ltd.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having coolant flow channel
CN105633505A (zh) * 2016-03-18 2016-06-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
CN105977581A (zh) * 2015-03-10 2016-09-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6025132A (zh) * 2016-07-05 2016-10-12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装置
CN206711997U (zh) * 2017-03-20 2017-12-05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冷却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52796U (zh) * 2011-11-02 2012-07-25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及加热装置
CN104051813A (zh) * 2013-03-13 2014-09-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液体冷却的蓄电池模块
DE102014102578A1 (de) * 2013-03-13 2014-10-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Flüssigkeitsgekühltes Batteriemodul
US20160134000A1 (en) * 2013-07-31 2016-05-12 Lg Chem, Ltd.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having coolant flow channel
CN105977581A (zh) * 2015-03-10 2016-09-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5633505A (zh) * 2016-03-18 2016-06-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
CN106025132A (zh) * 2016-07-05 2016-10-12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装置
CN206711997U (zh) * 2017-03-20 2017-12-05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冷却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0307A (zh) * 2018-02-07 2019-04-02 骆驼集团武汉光谷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片
CN111326488A (zh) * 2018-12-14 2020-06-23 蜂巢电驱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以及车辆
WO2022041428A1 (zh) * 2020-08-31 2022-03-03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其冷板
CN113747761A (zh) * 2021-09-02 2021-12-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非等距并行通道双出口液冷板
CN113747761B (zh) * 2021-09-02 2022-10-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非等距并行通道双出口液冷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8842A (zh) 电池冷却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6711997U (zh) 电池冷却板
CN204313038U (zh) 一种大功率led灯
CN208045561U (zh) 电池箱体、动力电池组件和车辆
CN206250182U (zh) 一种铜铝复合水冷板及水冷板基板
CN107787160A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水冷散热结构
CN108847509A (zh) 一种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
WO2016127633A1 (zh) 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
CN206441785U (zh) 一种电池托盘散热结构
CN108766946A (zh) 液冷散热装置及电机控制器
CN218101444U (zh) 冷却组件以及储能装置
CN107733134A (zh) 一种电机均匀冷却系统
CN106450567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8566769A (zh) 散热装置和变频器
CN207691578U (zh) 一种电机均匀冷却系统
CN217009315U (zh) 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CN214256990U (zh) 钎焊结合摩擦焊式水冷板
CN101153771A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板
CN206135191U (zh) 可扩型双面高效光纤激光器冷却系统
CN207611797U (zh) 车辆及其电池箱底板、电池箱箱体、电池箱
CN206471325U (zh) 液冷结构
CN203869569U (zh) 矩形开窗翅片、散热管及中冷器
CN205694046U (zh) 一种水冷式散热壳体
CN104768356A (zh) 一种应用3d打印技术的新型水冷板结构
CN105392313A (zh) 电机控制器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31

Address after: 511458 9, Nansha District Beach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9

Applicant after: Rui Chi intelligent automobile (Guang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6 8 floor 909, 105 building 3, Yao Yua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Music Automotive (Beijing)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1458 9, Nansha District Beach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9

Applicant after: Hengda Faraday future intelligent vehicle (Guangd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1458 9, Nansha District Beach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9

Applicant before: Rui Chi intelligent automobile (Guangzhou)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14

Address after: 100015 Building No. 7, 74, Jiuxianqiao Nor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001

Applicant after: FAFA Automobile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1458 9, Nansha District Beach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9

Applicant before: Hengda Faraday future intelligent vehicle (Guangdong)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