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及其端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罐体与端框无法焊接连接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罐式集装箱端框,包括:两立柱、下鞍座、设置在所述两立柱底端的底角件和设置在所述两立柱顶端的顶角件;所述下鞍座位于所述两立柱之间且所述下鞍座的两端固定或一体成型在两立柱的中部区域偏下位置,所述下鞍座形成有用以承托罐体底壁的下凹的弧形承托面;所述两立柱和/或底角件面向所述下鞍座的一侧与所述下鞍座之间均连接有支撑件。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两立柱上端之间的端上梁。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还包括位于所述两立柱之间并在所述下鞍座上方的上鞍座,所述上鞍座的两端固定或一体成型在两立柱的中部区域偏上位置;所述上鞍座形成有上凹的弧形接触面,以固定罐体顶部。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两立柱之间还固定连接一抱箍,所述抱箍呈上凹的弧形,其两端分别与两立柱连接以固定罐体顶部。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件为一支撑杆或多个相互连接的支撑块。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杆呈水平状态连接在立柱和所述下鞍座之间。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水平面向上或向下倾斜而连接在立柱和所述下鞍座之间。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下鞍座具有面向端框的底外侧的梯形槽式的外板,所述外板具有一水平的外底壁和相对于外底壁倾斜的两外侧壁;所述支撑件分别连接在所述两外侧壁上。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下鞍座的外底壁高于所述两立柱底端的底角件的底壁。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下鞍座包括分别立设在端框前后方向两侧的两鞍座封板,所述两鞍座封板的上表面呈弧形,构成用于支撑罐体底壁的所述弧形承托面。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两立柱均为直立柱,所述顶角件的吊装孔和所述底角件的栓固孔均向内偏离立柱的轴向。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顶角件的顶面设置有吊装孔,所述底角件的底面设置有栓固孔;所述两立柱靠近底端的位置均沿相向方向向内偏折,使得所述两立柱底端间的距离小于两立柱中部间的距离。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两立柱靠近顶端的位置均沿相向方向向内偏折,使得所述两立柱顶端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两立柱中部间的距离。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两立柱相对内侧的中部位置均凹设一弧形凹槽,所述立柱上的弧形凹槽与所述下鞍座上的弧形承托面对接并平滑过渡以共同支撑并固定罐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两个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罐体两端位置的端框,所述端框为上述的罐式集装箱端框,所述端框用于支撑所述罐体的两端。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罐体的两端底部位置固定或一体成型的多个凸起,所述凸起卡入在所述下鞍座的两鞍座封板之间,或夹在所述下鞍座的前后两侧,以限制罐体前后移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罐式集装箱端框内设置有鞍座,从而在端框内至少可以形成一弧形的承托面,罐体可以与该承托面相连接并位于该承托面之上,解决了罐体和端框的可靠连接问题,使其可以满足各种使用工况要求,特别是铁路运输的要求,即便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也能有效保护罐体而不至于脱落或发生框架扭曲。
通过上下两个鞍座紧配合而抱住罐体,使得鞍座在承受罐体重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罐体抗纵向冲击载荷的性能。
下鞍座承受罐体的重量以传递垂向重力载荷至端框,并通过端框传递至半挂车上,避免端框因载荷过大而产生变形。
本发明罐式集装箱端框为整体结构件,制造简单,轻量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一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罐式集装箱及其端框的结构、功能和原理作出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阅图1至图2B,本实施例的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1和设置在靠近罐体两端的端框2,端框2用于支撑罐体1的两端。罐体1的两端底部位置固定或一体成型的多个凸起1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罐体1与端框2材质不同,不能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焊接连接。
端框2包括:两立柱21、连接在两立柱21上端之间的端上梁24、上鞍座26下鞍座27,立柱21的底端和顶端分别固定有顶角件25和底角件23,顶角件25的顶面设置有吊装孔(图中未示出),底角件23的底面设置有栓固孔(图中未示出)。
下鞍座27位于两立柱21之间且下鞍座27的两端固定或一体成型在两立柱21的中部区域偏下位置,下鞍座27形成有用以承托罐体1底壁的下凹的弧形承托面;两立柱21和底角件23面向下鞍座27的一侧与下鞍座27之间均连接有支撑杆221。
在实际使用中,两立柱21面向下鞍座27的一侧,或底角件23面向下鞍座27的一侧与支撑杆221连接,此处不作限定。
上鞍座26位于两立柱21之间并在下鞍座27的上方,上鞍座26的两端固定或一体成型在两立柱21的中部区域偏上位置;上鞍座26形成有上凹的弧形接触面,以固定罐体顶部;上鞍座26顶部与端上梁24连接。
两立柱21相对内侧的中部位置均凹设一弧形凹槽,立柱21上的弧形凹槽分别与下鞍座27上的弧形承托面和上鞍座26的弧形接触面对接并平滑过渡,以共同支撑并固定罐体。
两立柱21、上鞍座26和下鞍座27构成一封闭卡环,该封闭卡环具有朝向四方框内侧的圆形的承托面29,在与罐体连接时,该封闭卡环用以供罐体端部穿入其中,并通过该卡环的承托面29与罐体过盈配合而将罐体的端部固定在端框2上。
下鞍座27具有面向端框2内侧的圆弧形的内板和面向端框2的底外侧的梯形槽式的外板,该外板具有水平的外底壁271和相对于外底壁271倾斜的两外侧壁272;下鞍座27还包括分别立设在端框2前后方向两侧的两鞍座封板273,两鞍座封板273的上表面呈弧形,构成用于支撑罐体1底壁的弧形承托面。罐体1上的凸起11可以卡接在下鞍座27的前后两侧以限制罐体1前后移动,如图2A所述。
在实际使用中,下鞍座27上具有面向端框2内侧的圆弧形的内板可以省略,此时,罐体1上的凸起11还可以卡接在下鞍座27的两鞍座封板273之间以限制罐体前后移动,如图2B所述。
支撑杆221呈水平状态连接在立柱21和下鞍座27之间,其中,支撑杆221的一端分别连接左右两侧的立柱21,支撑杆221的另一端则分别连接下鞍座27的两外侧壁272,下鞍座27的外底壁271向下超出支撑杆221,使得下鞍座27与两侧底角件23之间的支撑杆221的下方区域形成一避开槽28,该避开槽28能够避免支撑杆221在罐式集装箱吊装堆码或装车过程中因对位不准而被撞击。
在实际使用中,支撑杆221还可以是多个相互连接的支撑块或者是其他的支撑件,此处不作限定。
下鞍座27的外底壁271略高于两立柱21底端的底角件23的底壁。
在实际的使用中,下鞍座27的外底壁271还可以齐平于两立柱21底端的底角件23的底壁,原因是:用于承载罐式集装箱的半挂车的车架上其横梁和纵梁的上表面常常是齐平的情况,若下鞍座27的外底壁271齐平于两立柱21底端的底角件23的底壁时,端框2的底角件23与半挂车上的角锁配合安装,使得端框2的底角件23底面与半挂车上的角锁顶面作为第一载荷传递区,将罐体的重量传递至半挂车上;下鞍座27的外底壁271与半挂车上的纵梁接触,使得下鞍座27的外底壁271和半挂车上的纵梁上表面作为第二载荷传递区,将罐体的重量传递至半挂车上。
本实施例的端框2为匹配交换体罐的超宽端框,其两立柱21之间的间距大于标准端框的两立柱间的间距,而立柱21为直立柱,如果立柱21顶端和底端的角件为标准角件,则两顶角件25的吊装孔距将大于ISO标准吊具的吊装孔距,同样,两底角件23的堆码孔也无法与通用挂车上的角锁对位,为克服该缺陷,本实施例的顶角件25和底角件23均为加宽角件,且顶角件25的吊装孔和底角件23的栓固孔均向内偏离立柱21的轴向,从而使两顶角件25的吊装孔之间的间距与ISO标准吊具尺寸相匹配,两底角件23的栓固孔之间的间距与通用半挂车的角锁相匹配。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端上梁24可以省略。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鞍座26可以省略,两立柱21和下鞍座27一起承托罐体,该结构减轻了端框2的重量,结构更加简单。
在其他实施例中,抱箍代替上鞍座26,该抱箍固定连接在两立柱21之间,抱箍的下表面呈上凹的弧形,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立柱21的中部且相对的两对侧面上以固定罐体顶部。
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有抱箍的实施例,也可将端上梁省去。
实施例二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的端框2与实施例一中的端框2差别在于两支撑杆221的结构。两支撑杆221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而连接在立柱21和下鞍座27之间。端框2的下部,即每一个支撑杆221和与其相邻的下鞍座27的外侧壁272形成避开槽28a,该避开槽28a比上述实施例的避开槽28尺寸更大,进一步减少了罐箱运营中支撑杆221受撞击损坏的机会,降低罐箱的使用维护成本。
在实际使用中,两支撑杆221相对于水平面还可以是向下倾斜而连接在立柱21和下鞍座27之间,即支撑杆221与立柱21连接的一端高度大于支撑杆221与下鞍座27连接的一端高度。
实施例三
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的端框2与实施例一中的端框2差别在于立柱21、顶角件25和底角件23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两立柱21靠近顶端的位置和底端的位置均沿相向方向向内偏折,使得两立柱21顶端间的距离和底端间的距离小于两立柱21中部间的距离;顶角件25和底角件23为ISO标准件。该立柱21的结构使两立柱21顶端安装的顶角件25的吊装孔间距离和两立柱21底端安装的底角件23的栓固孔之间的距离符合ISO标准吊具的距离,省略对顶角件25和底角件23的改装,节省了成本。
实施例四
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的端框2与实施例一中的端框2差别在于立柱21和底角件23的结构。本实施例的两立柱21靠近底端的位置均沿相向方向向内偏折,使得两立柱21底端间的距离小于两立柱21中部间的距离;底角件23为ISO标准件。该立柱21的结构使两立柱21底端安装的底角件23的栓固孔之间的距离符合ISO标准吊具的距离,省略对顶角件25的改装,节省了成本。
实施例五
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的端框2与实施例一中的端框2差别在于立柱21和顶角件25的结构。本实施例的两立柱21靠近顶端的位置均沿相向方向向内偏折,使得两立柱21顶端间的距离小于两立柱21中部间的距离;顶角件25为ISO标准件。该立柱21的结构使立柱21顶端安装的顶角件25的吊装孔之间的距离符合ISO标准吊具的距离,省略对顶角件25的改装,节省了成本。
实施例六
参阅图9,本实施例中的端框2与实施例三中的端框2差别在于两支撑杆221的结构。两支撑杆221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而连接在立柱21和下鞍座27之间。端框2的下部,即每一个支撑杆221和与其相邻的下鞍座27的外侧壁272形成避开槽28a,该避开槽28a的尺寸较大,进一步减少了罐箱运营中支撑杆221受撞击损坏的机会,降低罐箱的使用维护成本。
在实际使用中,两支撑杆221还可以是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而连接在立柱21和下鞍座27之间。
本发明的罐式集装箱端框,可以将罐体的两端卡合使端框的圆形承托面与罐体过盈配合,避免了因罐体和端框之间不能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仍能达到罐体与端框有效连接;下鞍座承受罐体的重量以传递垂向重力载荷至端框;针对本发明非标准的罐式集装箱,通过对端框的立柱、顶角件和底角件的结构上的改进和配合使其达到ISO标准吊装吊具的要求,从而可以使罐式集装箱能承受运输、起吊、堆码等各项使用工况的载荷,保证功能的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罐式集装箱适合陆路和铁路运输的要求,在事故状态时,该罐式集装箱端框可以有效保护罐体不至于脱落或发生框架扭曲。本发明罐式集装箱端框为整体结构件,制造简单,轻量化。
虽然已参照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