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64200A - 一种车辆地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地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64200A
CN106864200A CN201611209422.5A CN201611209422A CN106864200A CN 106864200 A CN106864200 A CN 106864200A CN 201611209422 A CN201611209422 A CN 201611209422A CN 106864200 A CN106864200 A CN 106864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rew module
radiator
floor
floo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94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宇畅
江洪
朱文婷
胡琳
李伟成
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uanxiao Fire Truck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uanxiao Fire Truck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uanxiao Fire Truck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uanxiao Fire Truck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094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642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64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642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 B60H1/06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directly from main radi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54Load carrying floors for commercial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地暖系统,包括散热器和固定于乘员舱底部的地板框架层,地板框架层为水平布置在乘员舱墙体内侧的平面框架结构,该地板框架层上设有用于安装散热器的安装结构,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地板框架层构成乘员舱地板,且所述散热器与发动机循环冷却水管路连通,使该管路中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器传递至乘员舱的舱内空间,该系统通过对乘员舱的地板进行加热,使热量逐步均匀地传递至舱内空间,解决了现有车辆采用出风口无法对脚部位置进行供暖的问题,使乘员舱空间内温度均匀,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对改善车辆驾驶室及乘员舱的乘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地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地暖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空调系统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空调装置已成为衡量汽车功能是否齐全的标志之一,目前车辆驾驶室或乘员舱使用的取暖空调设备均采用散热器加热或冷却空气的方式达到对舱内空间取暖或降温的目的,车辆的驾驶室或乘员舱通过其自身骨架固定于底盘车架上,空调系统布置在驾驶室或乘员舱外侧,空调系统将制冷、加热或净化后的空气通过风道输送至驾驶室,并通过出风口与驾驶室连通。
消防车辆或其他特种作业车辆的取暖空调设备也采用通过散热器加热空气的方式进行保温调节,不管是驾驶室还是乘员舱内的取暖空调系统均是由风机通过散热器向驾驶室及乘员舱内吹热气达到取暖效果,由于驾驶室或乘员舱的结构为密封空间,四周为围合的墙体,底部为密封的地板,顶部同样是封闭结构,在墙体上开设有窗户(使用空调制暖时关闭),散热器的结构包括散热部和布置于散热部内侧的传热管路,加热媒介经过管路对散热片进行加热,被加热后的散热片释放热量。取暖空调系统的具体工作方式为:将发动机冷却循环水引入布置于散热器内部的传热管路中,使散热器受热后散发热量,再使用鼓风机对散热器吹风,空气经过散热器热交换加热后,吹向乘员舱空间内,出风口的位置不均匀地布置在乘员舱墙体上,且出风口的位置靠近地板。由于受到出风口位置布置的影响,乘员舱内各区域得到的加热效果不均匀,使得温度传感器所感知的数值极不准确,取暖舒适性较差,而且只能手动控制开关。
同时,由于热空气密度相对普通空气的密度更小,被加热的空气在运动、流通过程中,基本上是从驾驶室的底部向顶部扩散。受限于目前的取暖加热方式,现有的取暖空调系统无法使热空气覆盖在靠近地板的位置,从地板面向上20cm的高度空间范围内,温度较低,而人的脚部处在这个区域内,众所周知,人的脚部位置的温度影响着全身的血液循环,脚部位置受冷会影响人体全身的温度变化及温度感受。由于目前的消防作业等特殊车辆的取暖方式不合理,同时自动化控制程度低,使得车辆驾驶室及乘员舱乘坐环境极不舒适,亟待提高。
另外,采取鼓风机和散热器的取暖结构方式,在安装空间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占用空间大,安装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车辆中采用出风口向乘员舱内供应热空气的方式进行取暖的方式所存在的温度不均匀、无法对脚部位置供暖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地暖系统,该系统通过对乘员舱的地板进行加热,使热量逐步均匀地传递至舱内空间,解决了现有车辆采用出风口无法对脚部位置进行供暖的问题,使乘员舱空间内温度均匀,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对改善车辆驾驶室及乘员舱的乘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地暖系统,包括散热器和固定于乘员舱底部的地板框架层,所述地板框架层为水平布置在乘员舱墙体内侧的平面框架结构,该地板框架层上设有用于安装散热器的安装结构,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地板框架层构成乘员舱地板,且所述散热器与发动机循环冷却水管路连通,使该管路中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器传递至乘员舱的舱内空间。
所述散热器内部布置有用于和发动机循环冷却水管路连通的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外侧周围布置有散热部,散热器与发动机循环冷却水管路连通,并通过循环管路进行热量交换,使散热器的散热部向乘员舱内部空间内传递、散发热量,该车辆地暖系统通过设置散热器,并将该散热器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地板框架层上,使散热器与地板框架结构一起构成乘员舱地板,散热器作为整个地板或地板的一部分,通过散热器的散热部向乘员舱内部空间传递热量,从而使驾驶室或乘员舱内的温度均匀,并且有效实现对脚部位置供暖,改变了现有消防作业等特殊车辆采用出风口进行取暖的方式,使取暖方式合理、高效。
由于散热器构成地板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散热器直接向乘员舱内部空间散热,这种散热方式使热量从整个散热器表面散发出来,保证了驾乘人员的脚部位置处于热量覆盖区域,非常舒适。同时,由于乘员舱底部的空气受热,热空气会从乘员舱的底部空间向上部空间逐步上升,使乘员舱内部所有区域均匀加热,温度传感器所感知的数值比较准确,取暖舒适性非常好。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为平面散热器,所述地板框架层的安装结构为开设在平面框架结构上的安装孔,使所述平面散热器以镶嵌方式水平安装在地板框架层内。所述平面散热器为整体形状为板面结构的散热器,该散热器具有一定厚度,其板面侧设置散热片,散热器通过散热片散发热量,从而使平面散热器的整个板面方向散发热量。地板框架层固定在驾驶室底部位置,其外部形状与驾驶室的墙体围合形成的形状相适配,使其便于安装在驾驶室底部的墙体内侧,和驾驶室墙体构成整体的驾驶室框架结构,在地板框架层的中间位置开设安装孔,用于安装平面散热器,采取这种结构,使平面散热器以镶嵌的方式水平安装于安装孔内,有效降低平面散热器和地板框架层组装后的整体厚度,使平面散热器占用更少的空间位置。另外,将平面散热器水平安装布置,不仅使其起到散热作用,同时用作驾驶室的地板,节约了大量的安装空间,使平面散热器占用更少的车辆安装空间。
优选的,所述地板框架层的上平面与平面散热器的上表面平齐。采取这种结构,使地板框架层与平面散热器构成驾驶室的地板整体结构后,其上表面为平整状态,用作驾驶室地板,不需要再额外拼接地板就能使驾驶室地板处于平整状态,可以节省材料,避免浪费,同时避免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
优选的,所述地板框架层下方还设置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固定于乘员舱底部骨架上,该隔音层的材质为隔热材料。由于平面散热器内布置有循环管路,发动机循环冷却水在管路中流动换热时,会产生噪声,在地板框架层下方布置隔音层,能有效隔绝冷却水在管路中流动产生的噪声,同时,由于地板框架层安装有平面散热器,平面散热器散发的热量部分会传递至地板框架层下方,将隔音层的材质设置为隔热材料,能有效阻止平面散热器散发的热量流失至地板框架层下方,从而达到提高热能利用效率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隔音层和地板框架层之间还设置有热能反射层。采取这种结构,使布置于地板框架层中间的平面散热器释放的热量主要从平面散热器上方散发,当平面散热器的散发的热量从下方散发出时,热量在热能反射层的反射作用下,改变方向,重新从平面散热器的上方散发出,极大地提高了平面散热器热能的利用效率。
优选的,所述热能反射层为单面反射,包括反射面和非反射面,所述热能反射层的上表面为反射面,下表面为非反射面。由于平面散热器位于热能反射层上方,只有热能反射层上表面的反射面起到反射作用,从而将热能反射层设置为单面反射,其反射面为热能反射层的上表面,避免了将反射层布置于上、下两个表面造成浪费,降低了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优选的,所述平面散热器上方还设置有用于传导热量的导热层,该导热层为花纹防滑铝板。设置导热层,通过平面散热器与导热层的热交换使热量传递至乘员舱内空气,达到取暖升温的目的,导热层使用花纹防滑铝板,能有效防止驾乘人员滑道,起到安全保障作用,同时使用铝板,能有效传递热量,保证乘员舱内的温度处于设定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平面散热器的传热管路两端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和进水管路,所述回水管路为循环水从平面散热器流回发动机的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为循环水从发动机流至平面散热器的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上连接有增压水泵和控制出水管路打开或关闭的电动阀。设置电动阀,根据取暖需要打开或关闭电动阀,使平面散热器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增压水泵用于向管路中的冷却水增加压力,使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水流动速度更快,增加冷却水的热交换效率,保证整个乘员舱地不安系统的正常运行。
优选的,车辆地暖系统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阀和增压水泵打开或关闭的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固定于乘员舱墙体上。通过设置温度开关,并预先设置好启动温度开关的温度标准值,当乘员舱内的温度低于标准值时,通过温度开关自动打开增加水泵和电动阀,发动机冷却循环水通过出水管、电动阀和增压水泵进入平面散热器,再通过平面散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乘员舱内空气,同时失去热量的冷却循环水通过发动机冷却循环水的进水管进入发动机回水端口。当室内温度高于标准值时,温控开关控制电动阀及增压水泵关闭,整个系统停止工作,使乘员舱内的温度保持恒定,避免了采用手动控制开关,提高了地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对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驾驶室,该驾驶室上布置有车辆地暖系统,该车辆地暖系统布置于驾驶室底部,且位于驾驶室墙体内部,所述车辆地暖系统包括散热器,并将该散热器作为驾驶室地板或驾驶室地板的一部分。将车辆地暖系统应用于驾驶室或乘员舱,利用发动机冷却循环水的热能,通过平面散热器将热量输送至驾驶室或乘员舱内,把平面散热器做成地板,使得地暖空调系统不再需要鼓风机,节省了大量的安装空间。由于散热器是一块平板,基本不影响内部空间的布置,而且由于散热器是地板的一部分,热量最大限度的均匀分布到地板上,然后很舒适的传导给驾驶室或乘员舱内部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车辆地暖系统通过设置散热器,并将该散热器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地板框架层上,使散热器与地板框架结构一起构成乘员舱地板,散热器作为整个地板或地板的一部分,通过散热器的散热部向乘员舱内部空间传递热量,从而使驾驶室或乘员舱内的温度均匀,并且有效实现对脚部位置供暖,改变了现有消防作业等特殊车辆采用出风口进行取暖的方式,使取暖方式合理、高效。同时,由于乘员舱底部的空气受热,热空气会从乘员舱的底部空间向上部空间逐步上升,使乘员舱内部所有区域均匀加热,温度传感器所感知的数值比较准确,取暖舒适性非常好;
2、通过在地板框架层上开设安装孔,并将平面结构形式的散热器安装于该安装孔内,地板框架层的上平面与平面散热器的上表面平齐,使平面散热器安装于安装孔内,有效降低平面散热器和地板框架层组装后的整体厚度,使平面散热器占用更少的空间位置,同时地板框架层与平面散热器组装成整体结构后,其上表面为平整结构,用作驾驶室地板,不需要再额外拼接地板就能使驾驶室地板处于平整状态,可以节省材料,避免浪费,同时避免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
3、在地板框架层下方布置隔音层,能有效隔绝冷却水在管路中流动产生的噪声,同时将隔音层的材质设置为隔热材料,能有效阻止平面散热器散发的热量流失至地板框架层下方,从而达到提高热能利用效率的目的;
4、在平面散热器上面布置导热层,通过平面散热器与导热层的热交换使热量传递至乘员舱内空气,达到取暖升温的目的,导热层使用花纹防滑铝板,能有效防止驾乘人员滑道,起到安全保障作用,同时使用铝板,能有效传递热量,保证乘员舱内的温度处于设定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车辆地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车辆地暖系统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辆地暖系统安装于乘员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乘员舱墙体,2-座椅,3-温控开关,4-导热层,5-平面散热器,6-回水管路,7-进水管路,8-增压水泵,9-中间管,10-电动阀,11-地板框架层,12-热能反射层,13-隔音层,14-电源线,15-温控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消防车的乘员舱场合。
如图1-3所示,车辆地暖系统,包括散热器和固定于乘员舱底部的地板框架层11,所述地板框架层11为水平布置在乘员舱墙体1内侧的平面框架结构,该地板框架层11上设有用于安装散热器的安装结构,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地板框架层11构成乘员舱地板,且所述散热器与发动机循环冷却水管路连通,使该管路中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器传递至乘员舱的舱内空间。
所述散热器内部布置有用于和发动机循环冷却水管路连通的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外侧周围布置有散热部,散热器与发动机循环冷却水管路连通,并通过循环管路进行热量交换,使散热器的散热部向乘员舱内部空间内传递、散发热量,该车辆地暖系统通过设置散热器,并将该散热器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地板框架层11上,通过散热器的散热部向乘员舱内部空间传递热量,从而使驾驶室或乘员舱内的温度均匀,并且有效实现对脚部位置供暖,改变了现有消防作业等特殊车辆采用出风口进行取暖的方式,使取暖方式合理、高效。
由于乘员舱的地板上还安装有座椅2,散热器与地板框架层11构成乘员舱整体地板结构时,散热器可以全部作为地板散发热量,也可以作为地板的一部分散发热量,当散热器作为整个地板时,能有效增大乘员舱内的散热面积,使乘员舱整个地板均散发热量,对座椅也同时进行加热,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散热器可以作为地板的一部分时,安装有座椅2的地板处为地板框架层,而不是散热器。
由于散热器构成地板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散热器直接向乘员舱内部空间散热,这种散热方式使热量从整个散热器表面散发出来,保证了驾乘人员的脚部位置处于热量覆盖区域,非常舒适。同时,由于乘员舱底部的空气受热,热空气会从乘员舱的底部空间向上部空间逐步上升,使乘员舱内部所有区域均匀加热,温度传感器所感知的数值比较准确,取暖舒适性非常好。
散热器为平面散热器5,地板框架层11的安装结构为开设在平面框架结构上的安装孔16,使所述平面散热器5以镶嵌方式水平安装在地板框架层内11,所述平面散热器5为整体形状为板面结构的散热器,该散热器具有一定厚度,其板面侧设置散热片,散热器通过散热片散发热量,从而使平面散热器的整个板面方向散发热量。地板框架层固定在驾驶室底部位置,其外部形状与驾驶室的墙体围合形成的形状相适配,使其便于安装在驾驶室底部的墙体内侧,和驾驶室墙体构成整体的驾驶室框架结构,在地板框架层的中间位置开设安装孔,用于安装平面散热器,采取这种结构,使平面散热器以镶嵌的方式水平安装于安装孔内,有效降低平面散热器和地板框架层组装后的整体厚度,使平面散热器占用更少的空间位置。另外,将平面散热器水平安装布置,不仅使其起到散热作用,同时用作驾驶室的地板,节约了大量的安装空间,使平面散热器占用更少的车辆安装空间。
地板框架层11的上平面与平面散热器5的上表面平齐,采取这种结构,使地板框架层11与平面散热器5构成驾驶室的地板整体结构后,其上表面为平整状态,用作驾驶室地板,不需要再额外拼接地板就能保证驾驶室地板处于平整状态,可以节省材料,避免浪费,同时避免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
地板框架层11的下方还设置有隔音层13,所述隔音层13固定于乘员舱底部的骨架上,该隔音层13的材质为隔热材料,由于平面散热器5内布置有循环管路,发动机循环冷却水在管路中流动换热时,会产生噪声,在地板框架层11的下方布置隔音层13,能有效隔绝冷却水在管路中流动产生的噪声,同时,由于地板框架层11上安装有平面散热器5,平面散热器5散发的热量部分会传递至地板框架层11下方,将隔音层13的材质设置为隔热材料,能有效阻止平面散热器5散发的热量流失至地板框架层11的下方,从而达到提高热能利用效率的目的。
隔音层13和地板框架层11之间还设置有热能反射层12,布置热能反射层12,使布置于地板框架层11中间的平面散热器5释放的热量主要从平面散热器5上方散发,当平面散热器5的散发的热量从下方散发出时,热量在热能反射层12的反射作用下,改变方向,重新从平面散热器5的上方散发出,极大地提高了平面散热器热能的利用效率。
热能反射层12为单面反射,包括反射面和非反射面,所述热能反射层12的上表面为反射面,下表面为非反射面,由于平面散热器5位于热能反射层上方,只有热能反射层12上表面的反射面起到反射作用,从而将热能反射层设置为单面反射,其反射面为热能反射层的上表面,避免了将反射层布置于上、下两个表面造成浪费,降低了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平面散热器5的传热管路两端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6和进水管路7,所述回水管路6为循环水从平面散热器5流回发动机的管路,所述进水管路7为循环水从发动机流至平面散热器5的管路,所述进水管路7上连接有增压水泵8和控制出水管路打开或关闭的电动阀10,进水管路7和回水管路6各自的一端分别接于散热器的两端,回水管路6的另一端与发动机冷却水回水管路相接,进水管路7的另一端与增压水泵8的出水口相接,从发动机冷却水的出水口过来的管路与电动阀10联接,然后通过中间管9与增压水泵8的进水口相接,设置电动阀10,根据取暖需要打开或关闭电动阀10,使平面散热器5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增压水泵8用于向管路中的冷却水增加压力,使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水流动速度更快,增加冷却水的热交换效率,保证整个乘员舱地不安系统的正常运行。
车辆地暖系统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阀10和增压水泵8打开或关闭的温控开关3,电动阀10通过电源线14连接至电源,所述温控开关3同时连接至电动阀10和增压水泵8,同时温控开关3通过温控线束15的连接,固定在乘员舱墙体1上,同时增压通过设置温度开关3,并预先设置好启动温度开关的温度标准值,当乘员舱内的温度低于标准值(如15℃)时,通过温度开关3自动打开增压水泵8和电动阀10,发动机冷却循环水通过进水管路、电动阀10和增压水泵8进入平面散热器,再通过平面散热器5将热量传递给乘员舱内空气,同时失去热量的冷却循环水通过回水管路6进入发动机回水端口。当室内温度高于标准值(如25℃)时,温控开关3控制电动阀10及增压水泵8关闭,整个系统停止工作,使乘员舱内的温度保持恒定,避免了采用手动控制开关,提高了地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将温控开关布置于乘员舱或驾驶室内,便于进行自动化控制或手动控制。
平面散热器5上方还设置有用于传导热量的导热层4,该导热层4为花纹防滑铝板,设置导热层4,通过平面散热器5与导热层4的热交换使热量传递至乘员舱内空气,达到取暖升温的目的,导热层4使用花纹防滑铝板,能有效防止驾乘人员滑道,起到安全保障作用,同时使用铝板,能有效传递热量,保证乘员舱内的温度处于设定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车辆地暖系统通过设置散热器,并将该散热器安装在地板框架层上,使散热器与地板框架结构一起构成乘员舱地板整体结构,散热器作为整个地板或地板的一部分,通过散热器的散热部向乘员舱内部空间传递热量,从而使驾驶室或乘员舱内的温度均匀,并且有效实现对脚部位置供暖,改变了现有消防作业等特殊车辆采用出风口进行取暖的方式,使取暖方式合理、高效。同时,由于乘员舱底部的空气受热,热空气会从乘员舱的底部空间向上部空间逐步上升,使乘员舱内部所有区域均匀加热,温度传感器所感知的数值比较准确,取暖舒适性非常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应用于消防车上。
如图3所示,车辆驾驶室,包括驾驶室墙体1、驾驶室地板以及布置在驾驶室地板上的座椅,所述驾驶室内还布置有车辆地暖系统,该车辆地暖系统布置于驾驶室底部,包括散热器和固定于乘员舱底部的地板框架层,所述地板框架层为水平布置在乘员舱墙体内侧的平面框架结构,该地板框架层上设有用于安装散热器的安装结构,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地板框架层构成乘员舱地板,且所述散热器与发动机循环冷却水管路连通,使该管路中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器传递至乘员舱的舱内空间。
散热器采用平面散热器,散热器结构和实施例1中的结构相同,作为驾驶室地板或驾驶室地板的一部分,平面散热器的传热管路两端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6和进水管路7,所述回水管路6为循环水从平面散热器流回发动机的管路,所述进水管路7为循环水从发动机流至平面散热器的管路,所述进水管路7上连接有增压水泵8和控制出水管路打开或关闭的电动阀10,进水管路7和回水管路6各自的一端分别接于散热器的两端,回水管路6的另一端与发动机冷却水回水管路相接,进水管路7的另一端与增压水泵8的出水口相接,从发动机冷却水的出水口过来的管路与电动阀10联接,然后通过中间管9与增压水泵8的进水口相接,设置电动阀,根据取暖需要打开或关闭电动阀,使平面散热器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增压水泵用于向管路中的冷却水增加压力,使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水流动速度更快,增加冷却水的热交换效率,保证整个乘员舱地不安系统的正常运行。
车辆地暖系统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阀10和增压水泵8打开或关闭的温控开关3,电动阀10通过电源线14连接至电源,所述温控开关3同时连接至电动阀10和增压水泵8,同时温控开关3通过温控线束15的连接,固定在乘员舱墙体1上,同时增压通过设置温度开关3,并预先设置好启动温度开关的温度标准值,当乘员舱内的温度低于标准值(如15℃)时,通过温度开关3自动打开增压水泵8和电动阀10,发动机冷却循环水通过进水管路、电动阀10和增压水泵8进入平面散热器,再通过平面散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乘员舱内空气,同时失去热量的冷却循环水通过回水管路6进入发动机回水端口。当室内温度高于标准值(如25℃)时,温控开关3控制电动阀10及增压水泵8关闭,整个系统停止工作,使乘员舱内的温度保持恒定,避免了采用手动控制开关,提高了地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将温控开关布置于乘员舱或驾驶室内,便于进行自动化控制或手动控制。
本实施例的驾驶室,通过将车辆地暖系统应用在驾驶室地板上,利用发动机冷却循环水的热能,通过平面散热器将热量输送至驾驶室或乘员舱内,把平面散热器做成地板,使得地暖空调系统不再需要鼓风机,节省了大量的安装空间。由于散热器是一块平板,基本不影响内部空间的布置,而且由于散热器是地板的一部分,热量最大限度的均匀分布到地板上,然后很舒适的传导给驾驶室或乘员舱内部空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和固定于乘员舱底部的地板框架层,所述地板框架层为水平布置在乘员舱墙体内侧的平面框架结构,该地板框架层上设有用于安装散热器的安装结构,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地板框架层构成乘员舱地板,且所述散热器与发动机循环冷却水管路连通,使该管路中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器传递至乘员舱的舱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为平面散热器,所述地板框架层的安装结构为开设在平面框架结构上的安装孔,使所述平面散热器以镶嵌方式水平安装在地板框架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框架层的上平面与平面散热器的上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框架层下方还设置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固定于乘员舱底部骨架上,该隔音层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层和地板框架层之间还设置有热能反射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反射层为单面反射,包括反射面和非反射面,所述热能反射层的上表面为反射面,下表面为非反射面。
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辆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散热器上方还设置有用于传导热量的导热层,该导热层为花纹防滑铝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散热器的传热管路两端分别连接有回水管路和进水管路,所述回水管路为循环水从平面散热器流回发动机的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为循环水从发动机流至平面散热器的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上连接有增压水泵和控制出水管路打开或关闭的电动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地暖系统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阀和增压水泵打开或关闭的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固定于乘员舱墙体上。
10.一种车辆驾驶室,其特征在于,该驾驶室上布置有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地暖系统,该车辆地暖系统安装于驾驶室底部,且位于驾驶室墙体内部。
CN201611209422.5A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车辆地暖系统 Pending CN1068642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9422.5A CN106864200A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车辆地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9422.5A CN106864200A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车辆地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64200A true CN106864200A (zh) 2017-06-20

Family

ID=59165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9422.5A Pending CN106864200A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车辆地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6420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6495A (zh) * 2017-10-24 2018-03-30 广东银泽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节能汽车地热设备
CN108081909A (zh) * 2017-12-20 2018-05-29 厦门伟特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客车恒温供暖控制系统
CN109334545A (zh) * 2018-10-25 2019-02-15 临泉县赛莱斯农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牲畜运输农用车
CN110525170A (zh) * 2018-05-25 2019-12-03 江苏秋实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水暖功能的汽车空调
CN113580884A (zh) * 2021-08-23 2021-11-02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一种发动机冷却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8310A (zh) * 2003-05-08 2004-11-24 刘克余 汽车车厢采暖装置
CN200951706Y (zh) * 2006-06-26 2007-09-26 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 空调客车用水暖暖气散热装置
CN200971033Y (zh) * 2006-11-28 2007-11-07 白志光 车用地热式取暖器
CN102390235A (zh) * 2011-09-27 2012-03-2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采暖系统
CN202896230U (zh) * 2012-07-24 2013-04-24 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驾驶员脚部循环取暖系统
CN202986744U (zh) * 2012-08-28 2013-06-1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辐射制热系统
CN103640453A (zh) * 2013-12-18 2014-03-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地毯辐射采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8310A (zh) * 2003-05-08 2004-11-24 刘克余 汽车车厢采暖装置
CN200951706Y (zh) * 2006-06-26 2007-09-26 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 空调客车用水暖暖气散热装置
CN200971033Y (zh) * 2006-11-28 2007-11-07 白志光 车用地热式取暖器
CN102390235A (zh) * 2011-09-27 2012-03-2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采暖系统
CN202896230U (zh) * 2012-07-24 2013-04-24 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驾驶员脚部循环取暖系统
CN202986744U (zh) * 2012-08-28 2013-06-1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辐射制热系统
CN103640453A (zh) * 2013-12-18 2014-03-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地毯辐射采暖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6495A (zh) * 2017-10-24 2018-03-30 广东银泽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节能汽车地热设备
CN108081909A (zh) * 2017-12-20 2018-05-29 厦门伟特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客车恒温供暖控制系统
CN110525170A (zh) * 2018-05-25 2019-12-03 江苏秋实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水暖功能的汽车空调
CN109334545A (zh) * 2018-10-25 2019-02-15 临泉县赛莱斯农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牲畜运输农用车
CN113580884A (zh) * 2021-08-23 2021-11-02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一种发动机冷却结构
CN113580884B (zh) * 2021-08-23 2023-09-19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一种发动机冷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4200A (zh) 一种车辆地暖系统
CN102390235B (zh) 一种汽车采暖系统
CN106467005A (zh) 用于车辆的气候控制系统
CN105980203B (zh) 通风系统
KR20120064439A (ko) 차량의 냉난방 통풍시트 모듈
WO2012056303A1 (en) An air-conditioned seat for a cabin of a vehicle
KR101745108B1 (ko) 운전자 전용 시트공조 장치 및 시트 공조 제어방법
US20220371396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lectric vehicle platforms
KR101595170B1 (ko) 가열, 방출 및 공기 조화 시스템을 위한 보충적인 가열 및 냉각 공급원들
CN108382163A (zh) 一种节能型新能源电动汽车采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2563954A (zh) 空气调节器
JP2011143911A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JP2008230601A (ja) 車両用エア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ユニット
JPS62191212A (ja) 自動車用シ−トの冷暖房装置
CN107351639A (zh) 一种采用毛细管网辐射末端的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CN113276744A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电动车
CN102008196A (zh) 一种垫子调温器
CN116080352A (zh) 混合动力车
CN201120860Y (zh) 汽车座椅温度调整装置
CN207207816U (zh) 扭曲管式智能冷暖汽车座垫
CN206856436U (zh) 一种降低电池电力消耗的电动乘用客车车载空调系统
CN208439012U (zh) 一种节能型新能源电动汽车采暖系统
CN201559554U (zh) 驾驶座加温系统
RU2142371C1 (ru) Система локального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салона автомобиля
CN203651393U (zh) 一种汽车后部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