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61569A - 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61569A
CN106861569A CN201710295436.1A CN201710295436A CN106861569A CN 106861569 A CN106861569 A CN 106861569A CN 201710295436 A CN201710295436 A CN 201710295436A CN 106861569 A CN106861569 A CN 106861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balloon
uniguide
gas
solution
pipe f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954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61569B (zh
Inventor
黄超伯
唐国胜
郭中富
许芊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2954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615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61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61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61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615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3/00Colloid chemistry, e.g. the production of colloidal materials or their solu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2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4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by physical processes, e.g. drying, spray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icro-Caps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包括,将保护气体推入制备装置中;将溶液滴入到制备装置中;滴入的溶液在接收装置溶液中固化成球,即得目标微球。本发明开创了一种利用气体来制备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尤其是多面异向微球,实验设备简易,容易组装,所用材料均为无污染可降解材料,所使用的方法简单、绿色、制备迅速、粒径均一,基于这些优点,用此方法制备的各异向微球会有更广泛的潜在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Janus是古罗马神话中具有前后两张脸的神(两面神),用于表示微粒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特性的术语,1991年Degennes在诺贝尔获奖致辞中首次提出。这一术语被后来形象化地表示具有不同特性的非中心对称的颗粒,即Janus Particle。事实上,这种非对称或非均匀球并非是完全意义上形貌和形状的非对称,而且包含微球两面在化学组成及性能方面不对称性,Janus微球特殊的结构和表面化学组成有各向异性使其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如Janus微球可在力学性能、磁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表面亲/疏水性、等方面表现出各项异性。因此,改性微球的各异向性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比如自组装、组织工程、光子器件、药物递送等领域。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对Janus微球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同时,随着Janus微球的发展,各异向微球的制备也越来越多的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由于其能负载更多有用的信息和具有更多的物理化学性质。
传统的各异向微球制备方法包括微流体合成法、模板导向自组装法以及溶胶-凝胶法等。而传统的方法在制备工艺上略显复杂,而且由于要利用持续相或有机溶剂等会引入杂质、不够绿色,而且后处理及固化、分离的步骤较为复杂,这就限制了其在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所以简单的绿色的新方法建立势在必行,同时,新方法的开发及多面微球合成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海藻酸钠(ALG)又称海藻胶、褐藻酸钠等,海藻酸钠是海藻细胞壁和细胞间质的主要成分,海藻酸分子是由β-D-甘露糖醛酸(M)和α-L-古洛糖醛酸(G)2种单体组成的嵌段线性聚合物,海藻酸钠易溶于水,是一种电荷密度很高的聚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微球制备的技术空白,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保护气体推入制备装置中;将溶液滴入到制备装置中;滴入的溶液在接收装置溶液中固化成球,即得目标微球。
作为本发明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保护气体,其为氮气,通过制备装置的第三单向管输送至异径管部件,且保护气体流速为0.2~0.8L/min,推送气体的推气泵的速度为2mL/h。
作为本发明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溶液,其为纯海藻酸钠及0.2%的四氧化三铁溶液和2%海藻酸钠溶液的混合溶液,所述纯海藻酸钠通过制备装置的第一单向管输送至异径管部件,流速为2mL/h;所述0.2%的四氧化三铁溶液和2%海藻酸钠溶液的混合溶液通过第二单向管输送至异径管部件,且流速为2mL/h。
作为本发明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接收装置溶液,其为1%氯化钙溶液,放置在所述制备装置的下方,接收滴落的目标微球;所述目标微球,其为均质球、2、3、4、5、6、7、8面异向微球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包括:单向管部件,呈中空结构,包括第一单向管、第二单向管和第三单向管,所述第一单向管和第一管件相接,所述第二单向管和第二管件相接,所述第三单向管和所述第三管件相接;异径管部件,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二管件和所述第一管件外切,且两者的出水端在同一个平面上;连接部件,包括压套和密封圈,所述压套设置与所述单向管部件的外部,包括第一斜齿和内螺纹,所述第一斜齿设置于所述压套外侧边缘,所述内螺纹设于所述压套的内侧,所述密封圈放置于所述单向管部件带有外螺纹的一侧,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两者的底端相接,形成第一容置空间;以及,盖体,套设于所述异径管部件的外部,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三管件,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下端,且其与所述异径管部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三管件与所述盖体相接,与所述单向管部件相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单向管的外侧端口处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单向管的外侧端口处设有第二凸起和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三单向管的外侧端口处设有第三凸起和第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使得所述压套和所述第一单向管连接;所述异径管部件插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所述压套与所述单向管部件旋紧。
作为本发明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圆环上端等间隔的设有凹槽,相邻所述凹槽之间的第四凸块从连接处向外倾斜。
作为本发明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垫圈,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通过第四凸块对所述垫圈的挤压,使所述单向管部件和所述异径管部件连接更为紧固。
作为本发明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圆环内侧设有第五凸起块,呈三角状,用顶角压住所述垫圈;所述第二圆环上端设有槽口,槽口处设有第六凸起块,其在装配后顶住所述异径管部件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压圈,内部设有倾斜坡的第二斜齿,与所述第一斜齿相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开创了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尤其是多面异向微球,所使用的方法简单、绿色、制备迅速、粒径均一,基于这些优点,用此方法制备的各异向微球会有更广泛的潜在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单向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所述异径管部件的整体结构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所述密封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所述压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所述密封圈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整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所述密封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所述密封圈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所述密封圈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所述密封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所述压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如图14并参见图1~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将保护气体推入制备装置中;
第二步,将溶液滴入到制备装置中;
第三步,滴入的溶液在接收装置溶液中固化成球,即得目标微球。
第一步在制备装置中通入保护气体,这里的保护气体可以是氮气,保护气体从制备装置的第三单向管103传输到异径管部件200中,保护气体输送的流速为0.2~0.8L/min。
第二步中所说的溶液可以是纯海藻酸钠及0.2%的四氧化三铁溶液和2%海藻酸钠溶液的混合溶液,这里在2%海藻酸钠溶液中滴加了0.2%的四氧化三铁溶液的意义是:为了表征微球的成功制备。为了分析能最佳的表征处微球大小形状的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先配置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操作为,分别称取0.1g、0.5g、1g、2g、3g的海藻酸钠,分别溶于50ml蒸馏水中,即得到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再各加入四氧化三铁,通过观察海藻酸钠浓度对微球大小形状的影响,选出合适的海藻酸钠浓度为2%,将配置好浓度为2%的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0.2%的四氧化三铁混合溶液,通过制备装置的第二单向管102输送至异径管部件200,再将纯海藻酸钠通过制备装置的第一单向管101输送至异径管部件200。
第三步中的接收装置溶液可以为氯化钙溶液,配置氯化钙溶液,是准确称量1g的氯化钙,溶于100mL的蒸馏水中,得到1%的氯化钙溶液。将接收装置溶液放置在制备装置的下面,用来接收滴落的溶液,滴落的溶液在接收装置里汇聚成球溶液,即目标微球。
当将纯海藻酸钠及0.2%的四氧化三铁溶液、2%海藻酸钠溶液的混合溶液通过制备装置滴入到异径管部件200后,对微球大小调控,调节流速,开启推进泵,调节推进速度分别将氮气的流速设置为0.2L/min、0.4L/min、0.6L/min、0.8L/min、1L/min,推进泵的速度为2mL/h,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球,并记录微球的大小,用于分析氮气流速和微球大小的关系。通过观察用1%的氯化钙溶液作为接收装置,能立即固化成球。通过调整气流的速度,可以得到尺寸分布在50微米-1000微米范围内直径分布的微球,粒径的分布和氮气流速的关系,当氮气流速0.2L/min时微球直径为940±5μm,微球大小均一,形状规则,随着流速的增加到0.8,直径为165±2μm,微球的直径显著下降,但形状依然规则且大小均一,当流速增加到1.0时,微球的直径可达到50微米左右,但微球形状规则程度有所下降。所以将氮气流速设置在0.2~0.8L/min之间,推进泵的速度是2mL/h,得到均质微球。
较佳的,制备八面异向微球时,将所述流速设置为0.6L/min,推进泵的速度为2mL/h,制备装置的第一单向管101和第二单向管102分别间隔通纯海藻酸钠和0.2%的四氧化三铁溶液、2%海藻酸钠溶液的混合溶液。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利用气体制备海藻酸钠均质微球的方法,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制备海藻酸钠微球。制备海藻酸钠微球包括配置海藻酸钠溶液、配置氯化钙溶液、用制备海藻酸钠均质微球的装置制备所述海藻酸钠微球。
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时,先配置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具体操作为,分别称取0.1g、0.5g、1g、2g、3g的海藻酸钠,分别溶于50ml蒸馏水中,即得到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再各加入四氧化三铁(配成0.2%的四氧化三铁溶液),这里加入四氧化三铁的意义是:为了表征微球的成功制备。通过观察海藻酸钠浓度对微球大小形状的影响,选出合适的海藻酸钠浓度为2%,并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
配置氯化钙溶液,是准确称量1g的氯化钙,溶于100mL的蒸馏水中,得到1%的氯化钙溶液。
用制备海藻酸钠均质微球的装置制备所述海藻酸钠微球,是利用气体制备海藻酸钠均质微球的装置将含有四氧化三铁的海藻酸钠溶液通入,并开通气体(以氮气为例)后,调节流速,开启推进泵,调节推进速度,用氯化钙溶液进行接收,得到海藻酸钠微球。
其次,对微球大小调控,是开通气体(以氮气为例)后,调节流速,开启推进泵,调节推进速度,用氯化钙溶液进行接收,分别将氮气的流速设置为0.2L/min、0.4L/min、0.6L/min、0.8L/min、1L/min,推进泵的速度为2mL/h,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球,并记录微球的大小,用于分析氮气流速和微球大小的关系。通过观察用1%的氯化钙溶液作为接收装置,液滴滴落在氯化钙溶液中,立即固化成球。通过调整气流的速度,可以得到尺寸分布在50微米-1000微米范围内直径分布的微球,粒径的分布和氮气流速的关系,当氮气流速0.2L/min时微球直径为940±5μm,微球大小均一,形状规则,随着流速的增加到0.8,直径为165±2μm,微球的直径显著下降,但形状依然规则且大小均一,当流速增加到1.0时,微球的直径可达到50微米左右,但微球形状规则程度有所下降。所以将氮气流速设置在0.2~0.8L/min之间,推进泵的速度是2mL/h,得到均质微球。
最后,制备八面异向微球,将所述流速设置为0.6L/min,推进泵的速度为2mL/h,所述制备海藻酸钠均质微球的装置的8个芯针头分别间隔通海藻酸钠和混有四氧化三铁的海藻酸钠溶液。
实施例2: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利用气体制备壳聚糖均质微球的方法,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制备壳聚糖微球。制备壳聚糖微球包括配置壳聚糖溶液、配置氢氧化钠溶液、用制备壳聚糖均质微球的装置制备所述壳聚糖微球。
配置壳聚糖溶液时,先配置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具体操作为,分别称取0.1g、0.5g、1g、2g、3g的海藻酸钠,分别溶于60ml 2%醋酸水溶液中,即得到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再各加入四氧化三铁纳米微球(配成0.2%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微球溶液),这里加入纳米四氧化三铁微球的意义是:为了表征微球的成功制备。通过观察壳聚糖浓度对微球大小形状的影响,选出合适的海藻酸钠浓度为3.33%,并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壳聚糖溶液的浓度。
配置氢氧化钠溶液,准确称量3g的氢氧化钠,溶于100mL的蒸馏水中,得到3%的氢氧化钠溶液。
用制备壳聚糖均质微球的装置制备所述壳聚糖微球,是利用气体制备壳聚糖均质微球的装置将含有四氧化三铁的壳聚糖溶液通入,并开通气体(以氮气为例)后,调节流速,开启推进泵,调节推进速度,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接收,得到壳聚糖微球。
其次,对微球大小调控,是开通气体(以氮气为例)后,调节流速,开启推进泵,调节推进速度,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接收,分别将氮气的流速设置为0.2L/min-1L/min,推进泵的速度为2mL/h,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球,并记录微球的大小,用于分析氮气流速和微球大小的关系。通过观察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接收装置,液滴滴落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立即固化成球。
最后,制备八面异向微球,将所述流速设置为0.6L/min,推进泵的速度为2mL/h,所述制备壳聚糖均质微球的装置的8个芯针头分别间隔通壳聚糖溶液和混有四氧化三铁的壳聚糖溶液。
实施例3:
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利用气体制备聚丙烯腈(PAN)均质微球的方法,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制备PAN微球。制备PAN微球包括配置PAN溶液、准备蒸馏水,用制备PAN均质微球的装置制备所述PAN微球。
配置PAN溶液时,先配置不同浓度的PAN溶液,具体操作为,分别称取0.1g、0.5g、1.0g、1.5g、2.0g的PAN,分别溶于5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即得到不同浓度的PAN溶液,再各加入纳米荧光微球(配成0.2%的纳米荧光微球溶液),这里加入荧光微球的意义是:为了表征微球的成功制备。通过观察PAN浓度对微球大小形状的影响,选出合适的PAN浓度为10%,并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PAN溶液的浓度,同时准备蒸馏水备用。
用制备PAN均质微球的装置制备所述PAN微球,是利用气体制备PAN均质微球的装置PAN溶液通入,并开通气体(以氮气为例)后,调节流速,开启推进泵,调节推进速度,用蒸馏水溶液进行接收,得到PAN微球。
其次,对微球大小调控,是开通气体(以氮气为例)后,调节流速,开启推进泵,调节推进速度,用蒸馏水进行接收,分别将氮气的流速设置为0.2L/min、0.4L/min、0.6L/min、0.8L/min、1.0L/min、1.2L/min,推进泵的速度为2mL/h,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球,并记录微球的大小,用于分析氮气流速和微球大小的关系。通过观察用蒸馏水作为接收装置,液滴滴落在蒸馏水溶液中,立即固化成球。
最后,制备八面异向微球,将所述流速设置为0.6L/min,推进泵的速度为2mL/h,所述制备PAN均质微球的装置的8个芯针头分别间隔通PAN和溶有纳米荧光微球的PAN溶液。
实施例4:
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利用气体制备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均质微球的方法,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制备CAP微球。制备海藻酸钠微球包括配置CAP溶液、准备蒸馏水,用制备CAP均质微球的装置制备所述CAP微球。
配置CAP溶液时,先配置不同浓度的CAP溶液,具体操作为,分别称取1g、3g、5g、10g、15g的CAP,分别溶于5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即得到不同浓度的CAP溶液,再各加入纳米荧光微球(配成0.2%的纳米荧光微球溶液),这里加入荧光微球的意义是:为了表征微球的成功制备。通过观察CAP浓度对微球大小形状的影响,选出合适的CAP浓度为10%,并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CAP溶液的浓度,同时准备蒸馏水备用。
用制备CAP均质微球的装置制备所述CAP微球,是利用气体制备CAP均质微球的装置CAP溶液通入,并开通气体(以氮气为例)后,调节流速,开启推进泵,调节推进速度,用蒸馏水溶液进行接收,得到CAP微球。
其次,对微球大小调控,是开通气体(以氮气为例)后,调节流速,开启推进泵,调节推进速度,用蒸馏水进行接收,分别将氮气的流速设置为0.2L/min、0.4L/min、0.6L/min、0.8L/min、1.0L/min、1.2L/min、1.4L/min、1.6L/min1.8L/min、2.0L/min,推进泵的速度为2mL/h,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球,并记录微球的大小,用于分析氮气流速和微球大小的关系。通过观察用蒸馏水作为接收装置,液滴滴落在蒸馏水溶液中,立即固化成球。
最后,制备八面异向微球,将所述流速设置为0.6L/min,推进泵的速度为2mL/h,所述制备CAP均质微球的装置的8个芯针头分别间隔通海藻酸钠和混有四氧化三铁的海藻酸钠溶液。
实施例5:
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利用气体制备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均质微球的方法,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制备CA微球。制备CA微球包括配置CA溶液、准备蒸馏水,用制备CA均质微球的装置制备所述CA微球。
配置CA溶液时,先配置不同浓度的CA溶液,具体操作为,分别称取1g、3g、5g、8g、10g的CA,分别溶于5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即得到不同浓度的CA溶液,再各加入纳米荧光微球(配成0.2%的纳米荧光微球溶液),这里加入荧光微球的意义是:为了表征微球的成功制备。通过观察CA浓度对微球大小形状的影响,选出合适的CA浓度为10%,并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同时准备蒸馏水备用。
用制备CA均质微球的装置制备所述CA微球,是利用气体制备CA均质微球的装置CA溶液通入,并开通气体(以氮气为例)后,调节流速,开启推进泵,调节推进速度,用蒸馏水溶液进行接收,得到CA微球。
其次,对微球大小调控,是开通气体(以氮气为例)后,调节流速,开启推进泵,调节推进速度,用蒸馏水进行接收,分别将氮气的流速设置为0.2L/min、0.4L/min、0.6L/min、0.8L/min、1.0L/min、1.2L/min、1.4L/min、1.6L/min1.8L/min、2.0L/min,推进泵的速度为2mL/h,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球,并记录微球的大小,用于分析氮气流速和微球大小的关系。通过观察用蒸馏水作为接收装置,液滴滴落在蒸馏水溶液中,立即固化成球。
最后,制备八面异向微球,将所述流速设置为0.6L/min,推进泵的速度为2mL/h,所述制备CA均质微球的装置的8个芯针头分别间隔通CA和溶有荧光纳米微球CA溶液。
而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图1示出了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主体包括单向管部件100、异径管部件200、连接部件300和盖体400,具体方案:单向管部件100呈中空结构,包括第一单向管101、第二单向管102和第三单向管103,纯海藻酸钠通过制备装置的第一单向管101输送至异径管部件200,2%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0.2%的四氧化三铁混合溶液,通过制备装置的第二单向管102输送至异径管部件200。在第一单向管101的外侧端口处设有第一凸起101a和第一外螺纹101b,第二单向管102的外侧端口处设有第二凸起102a和第二外螺纹102b,第三单向管103的外侧端口处设有第三凸起103a和第三外螺纹103b,参照图2,以第一单向管101为例示出第一凸起101a和第一外螺纹101b(第二凸起102a和第二外螺纹102b、第一凸起101a和第一外螺纹101b未在图中表示,结构和第一凸起101a和第一外螺纹101b类似)。参照图3,异径管部件200包括第一管件201和第二管件202,且两者的管径大小相同,在该实施例中,4个第一管件201和4个第二管件202组成异径管部件200,其中,4个第二管件202与4个第一管件201均外切,形成一个“花”状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第二管件202更好的与单向管部件100相接,第二管件202上半段呈弯曲状,下半段与第一管件201平行。当第一管件201和第二管件202有液体滴入时,液体在出口端汇合。连接部件300包括压套301和密封圈303,参照图5,压套301设置在单向管部件100的外部,包括第一斜齿301a和内螺纹301b,第一斜齿301a设置于压套301的外侧边缘,内螺纹301b设于压套301的内侧,密封圈303放置于单向管部件100带有外螺纹的一侧,例如,密封圈303放置于第一单向管101的第一外螺纹101b处(与此类此的,放置于第二外螺纹102b处,不赘述)。参照图4和图6,密封圈303包括第一圆环303a和第二圆环303b,两者底端相接,形成第一容置空间G。参照图7,盖体400套设于异径管部件200的外部,异径管部件200上的第一管件201和第二管件202通过盖体400的孔紧密相接,包括第一通道401和第三管件402,第一通道401设置在盖体400的下端,保护气体(氮气)从第三管件402通入第一通道401,进入制备装置,且与异径管部件200的第二管件202之间存在间隙,这里所说的间隙不能太大,要使得当第一管件201和第二管件202中的液体在出液口汇合的同时,第三管件402进入第一通道401,并在端口于它们一起汇合,成八面球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管101和第一管件201相接,第二单向管102和第二管件202相接,第三单向管103和第三管件402相接。将密封圈303分别放入第一单向管101带有第一外螺纹101b一侧的内壁中,第二单向管102带有第二外螺纹102b的内壁中,以及,第三单向管103带有第三外螺纹103b的内壁中。第一管件201和第二管件202分别插入与之配对的连接部件300的第一容置空间G中,最后压套301通过内螺纹301b分别与第一单向管101的第一外螺纹101b、第二单向管102的第二外螺纹102b和第三单向管103的第三外螺纹103b相配合。盖体400套设于异径管部件200的外部,其第一通道401通过第三单向管103向异径管部件200中通入保护气体(氮气)使得第一管件201、第二管件202通过的液体在最后的出口端一起汇合,使得最后滴落的液体呈八面球体。
图8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圆环303b上端等间隔的设有凹槽303c,每两个相邻凹槽303c之间的第四凸块303d从连接处“向外倾斜”,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倾斜”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使第四凸块303d产生塑性变形。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按冲压加工温度分为热冲压和冷冲压,前者适合变形抗力高,塑性较差的板料加工,后者则在室温下进行,是薄板常用的冲压方法。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具体地,在单向管部件100和异径管部件200之间,设有连接部件300。连接部件300包括压套301和密封圈303,封圈303分为第一圆环303a和第二圆环303b,两者底端相接,形成第一容置空间G,第二圆环303b上端等间隔的设有凹槽303c,每两个相邻凹槽303c之间的第四凸块303d从连接处“向外倾斜”,在连接部件300分别将第一单向管101和第一管件201相接,第二单向管102和第二管件202相接,第三单向管103和第三管件402相接,先将密封圈303带有第四凸块303d端,沿着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的内壁,放入到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中,第四凸块303d抵触在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的内壁上,使得其与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紧密配合。再将第一管件201(或者第二管件202,或者第三管件402)插入到第一容置空间G中。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的第一外螺纹101b(或者第二外螺纹102b,或者第三外螺纹103b)与压套301的内螺纹301b配合旋紧,直至压套301抵触至第一凸起101a(或者第二凸起102a,或者第三凸起103a)处,停止旋转,此时,压套301将密封圈303、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与第一管件201(或者第二管件202,或者第三管件402)压紧,使其连接固定。
参照图9,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和第二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连接部件300还包括垫圈304,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G中,通过第四凸块303d对垫圈304的挤压,使单向管部件100和所述异径管部件200连接更为紧固。具体地,在单向管部件100和异径管部件200之间,设有连接部件300,图9以第一单向管101和第一管件201相连接为例,第二单向管102与第二管件202的连接,第三单向管103与第三管件402的连接均类似,未用示意图再次说明。连接部件300包括压套301、内螺纹301b、密封圈303和垫圈304,封圈303分为第一圆环303a和第二圆环303b,两者底端相接,形成第一容置空间G,第二圆环303b上端等间隔的设有凹槽303c,每两个相邻凹槽303c之间的第四凸块303d从连接处“向外倾斜”,在连接部件300分别将第一单向管101和第一管件201相接,第二单向管102和第二管件202相接,第三单向管103和第三管件402相接,先将密封圈303带有第四凸块303d端,沿着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的内壁,放入到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中,第四凸块303d抵触在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的内壁上,使得其与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紧密配合。垫圈304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G中,且置于第一管件201(或者第二管件202,或者第三管件402)的外侧,当压套301的内螺纹301b与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的第一外螺纹101b(或者第二外螺纹102b,或者第三外螺纹103b)配合时,第四凸块303d对垫圈304的挤压,使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和第一管件201(或者第二管件202,或者第三管件402)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压套301旋紧至压套301抵触至第一凸起101a(或者第二凸起102a,或者第三凸起103a)处,停止旋转,此时,压套301将密封圈303、单向管部件100和异径管部件200压紧,使其连接固定。
图10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二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四凸块303d内侧设有呈三角状的第五凸起块303e。具体地,在单向管部件100和异径管部件200之间,设有连接部件300。连接部件300包括压套301、内螺纹301b、密封圈303和垫圈304,封圈303分为第一圆环303a和第二圆环303b,两者底端相接,形成第一容置空间G,第二圆环303b上端等间隔的设有凹槽303c,每两个相邻凹槽303c之间的第四凸块303d从连接处“向外倾斜”,在连接部件300分别将第一单向管101和第一管件201相接,第二单向管102和第二管件202相接,第三单向管103和第三管件402相接,先将密封圈303带有第四凸块303d端,沿着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的内壁,放入到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中,第四凸块303d抵触在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的内壁上,使得其与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紧密配合。垫圈304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G中,且置于第一管件201(或者第二管件202,或者第三管件402)的外侧,当压套301的第一外螺纹101b(或者第二外螺纹102b,或者第三外螺纹103b)与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的内螺纹301b配合时,第四凸块303d对垫圈304的挤压,使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和第一管件201(或者第二管件202,或者第三管件402)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压套301旋紧至压套301抵触至第一凸起101a(或者第二凸起102a,或者第三凸起103a)处,停止旋转,密封圈303分为第一圆环303a和第二圆环303b,两者底端相接,形成第一容置空间G,第二圆环303b上端等间隔的设有凹槽303c,每两个相邻凹槽303c之间的第四凸块303d从连接处“向外倾斜”,在连接部件300连接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和第一管件201(或者第二管件202,或者第三管件402)时,先将密封圈303带有第四凸块303d端,沿着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的内壁,放入到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中,第四凸块303d抵触在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的内壁上,将垫圈304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G中,且置于第一管件201(或者第二管件202,或者第三管件402)的外侧,其中,第四凸块303d内侧设有呈三角状的第五凸起块303e,第五凸起块303e的顶角压住垫圈304,使得密封圈303、垫圈304、单向管部件100和异径管部件200更为紧密的连接。
图11~图13为本发明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的第五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前面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11和图12,第一圆环303a上端设有槽口,槽口处设有第六凸起块303f。具体实施方案为:密封圈303分为第一圆环303a和第二圆环303b,两者底端相接,形成第一容置空间G,第二圆环303b上端等间隔的设有凹槽303c,每两个相邻凹槽303c之间的第四凸块303d从连接处“向外倾斜”,第四凸块303d内侧设有呈三角状的第五凸起块303e,第五凸起块303e的顶角压住垫圈304,第一圆环303a上端设有槽口,槽口处设有第六凸起块303f,将垫圈304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G中,且置于第一管件201(或者第二管件202,或者第三管件402)的外侧。在连接部件300连接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和第一管件201(或者第二管件202,或者第三管件402)时,先将密封圈303带有第四凸块303d端,沿着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的内壁,放入到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中,第四凸块303d抵触在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的内壁上,第五凸起块303e的顶角压住垫圈304,第六凸起块303f抵触在第一管件201(或者第二管件202,或者第三管件402)的内部,这样压缩的物件更为紧凑,被挤压后使得第一管件201(或者第二管件202,或者第三管件402)与第一单向管101(或者第二单向管102,或者第三单向管103)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较佳的,参照图13,在压套301的外侧边缘设有带有倾斜坡的第一斜齿301a,与连接部件300设有的压圈305中设在内部倾斜坡的第二斜齿305a配合,第一斜齿301a和第二斜齿305a设为带有倾斜破的意义是:压套301设置在外边,在使用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时,小孩看到可能会去拧开或者拧松,为了防止随意被拧开,在压套301设有压圈305,两者因为齿轮上带有坡度,在拧开时,需要先按一下,再旋转才能松开。
应理解的是,该申请不限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明的或在图中例示的细节或方法。还应理解的是,本文中所采用的措辞和术语仅是出于描述目的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制的。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保护气体推入制备装置中;
将溶液滴入到制备装置中;
滴入的溶液在接收装置溶液中固化成球,即得目标微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体,其为氮气,通过制备装置的第三单向管(103)输送至异径管部件(200),且保护气体流速为0.2~0.8L/min,推送气体的推气泵的速度为2mL/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其为纯海藻酸钠及0.2%的四氧化三铁溶液、2%海藻酸钠溶液的混合溶液,
所述纯海藻酸钠通过制备装置的第一单向管(101)输送至异径管部件(200),流速为2mL/h;
所述0.2%的四氧化三铁溶液和2%海藻酸钠溶液的混合溶液通过第二单向管(102)输送至异径管部件(200),流速为2mL/h。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溶液,其为1%氯化钙溶液,放置在所述制备装置的下方,接收滴落的目标微球;
所述目标微球,其为均质球、2、3、4、5、6、7、8面异向微球中的一种。
5.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向管部件(100),呈中空结构,包括第一单向管(101)、第二单向管(102)和第三单向管(103),所述第一单向管(101)和第一管件(201)相接,所述第二单向管(102)和第二管件(202)相接,所述第三单向管(103)和所述第三管件(402)相接;
异径管部件(200),包括第一管件(201)和第二管件(202),所述第二管件(202)和所述第一管件(201)外切,且两者的出水端在同一个平面上;
连接部件(300),包括压套(301)和密封圈(303),所述压套(301)设置与所述单向管部件(100)的外部,包括第一斜齿(301a)和内螺纹(301b),所述第一斜齿(301a)设置于所述压套(301)外侧边缘,所述内螺纹(301b)设于所述压套(301)的内侧,所述密封圈(303)放置于所述单向管部件(100)带有外螺纹的一侧,包括第一圆环(303a)和第二圆环(303b),两者的底端相接,形成第一容置空间(G);以及,
盖体(400),套设于所述异径管部件(200)的外部,包括第一通道(401)和第三管件(402),所述第一通道(401)设置于所述盖体(400)的下端,且其与所述异径管部件(200)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三管件(402)与所述盖体(400)相接,与所述单向管部件(100)相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管(101)的外侧端口处设有第一凸起(101a)和第一外螺纹(101b),所述第二单向管(102)的外侧端口处设有第二凸起(102a)和第二外螺纹(102b),所述第三单向管(103)的外侧端口处设有第三凸起(103a)和第三外螺纹(103b);
所述内螺纹(301b)与所述第一外螺纹(101a)配合,使得所述压套(301)和所述第一单向管(101)连接;
所述异径管部件(200)插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G)中,所述压套(301)与所述单向管部件(100)旋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环(303b)上端等间隔的设有凹槽(303c),相邻所述凹槽(303c)之间的第四凸块(303d)从连接处向外倾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300)还包括垫圈(304),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G)中,通过第四凸块(303d)对所述垫圈(304)的挤压,使所述单向管部件(100)和所述异径管部件(200)连接更为紧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环(303b)内侧设有第五凸起块(303e),呈三角状,用顶角压住所述垫圈(304);
所述第二圆环(303b)上端设有槽口,槽口处设有第六凸起块(303f),其在装配后顶住所述异径管部件(200)的内部。
10.如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300)还包括压圈(305),内部设有倾斜坡的第二斜齿(305a),与所述第一斜齿(301a)相配合。
CN201710295436.1A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615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95436.1A CN106861569B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95436.1A CN106861569B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61569A true CN106861569A (zh) 2017-06-20
CN106861569B CN106861569B (zh) 2019-10-11

Family

ID=59161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9543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61569B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6156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5169A (zh) * 2017-11-07 2018-02-23 南京林业大学 含plga纳米微粒的海藻酸钠载药复合栓塞微球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11589386A (zh) * 2020-05-25 2020-08-2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可控多形貌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1588853A (zh) * 2020-06-01 2020-08-2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化疗-光疗协同抗肿瘤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632561A (zh) * 2020-06-01 2020-09-0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气辅法制备多面异向编码微球的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09222A1 (de) * 2003-03-03 2004-09-16 Linde Ag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r Schutzgasatmosphäre bei industrieller Bearbeitung
CN102070864A (zh) * 2010-12-18 2011-05-25 四川大学 一种纳米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磁性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65418B (zh) * 2007-12-19 2011-06-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888670A (zh) * 2015-06-05 2015-09-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气-液微流道制备天然高分子双层微胶囊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09222A1 (de) * 2003-03-03 2004-09-16 Linde Ag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r Schutzgasatmosphäre bei industrieller Bearbeitung
CN101465418B (zh) * 2007-12-19 2011-06-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070864A (zh) * 2010-12-18 2011-05-25 四川大学 一种纳米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磁性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8670A (zh) * 2015-06-05 2015-09-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气-液微流道制备天然高分子双层微胶囊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5169A (zh) * 2017-11-07 2018-02-23 南京林业大学 含plga纳米微粒的海藻酸钠载药复合栓塞微球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07715169B (zh) * 2017-11-07 2021-11-23 南京林业大学 含plga纳米微粒的海藻酸钠载药复合栓塞微球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11589386A (zh) * 2020-05-25 2020-08-2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可控多形貌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1588853A (zh) * 2020-06-01 2020-08-2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化疗-光疗协同抗肿瘤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632561A (zh) * 2020-06-01 2020-09-0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气辅法制备多面异向编码微球的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61569B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1569A (zh) 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微球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Désert et al. Synthesis and site‐specific functionalization of tetravalent, hexavalent, and dodecavalent silica particles
CN208330327U (zh) 一种可视化模拟化学压裂相变材料自支撑分布的实验装置
CN101279232B (zh) 基于微流体的微球制备方法
CN102794119B (zh) 一种单分散乳液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Microfluidic‐Spinning‐Directed Microreactors Toward Generation of Multiple Nanocrystals Loaded Anisotropic Fluorescent Microfibers
CN103203463A (zh) 二硫化钼纳米片/银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233434A (zh) 一种制备纳米/微米金分级结构材料的方法
CN101783217A (zh) 具有二氧化硅包覆的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3623746B (zh) 超临界-溶剂热相结合制备纳米材料的装置及方法
CN101985777B (zh) 一种喇叭状静电纺丝喷头
CN106109440A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及海藻酸盐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8555309A (zh) 一种尺寸可控的单分散金纳米颗粒的微流控制备技术
CN108525622B (zh) 一种多级反应微流控装置及其制备纳米材料的应用
CN105771826B (zh) 制备高粘度微乳化液滴的系统及方法
Liu et al. Polymeriza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fabrication: A versatile microfluidic technique to prepare microfibers with various cross sectional shapes and structures
Xu et al.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monodispersed calcium alginate microbeads in a novel microfluidic system
CN106825605B (zh)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制备金纳米簇的方法
CN113049454B (zh) 微通道中多相乳液动态界面张力测算方法
CN106492716A (zh) 一体式双重乳粒发生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110899703B (zh) 一种高空隙率金属膜的制备方法
CN113245533B (zh) 一种压力机大型传动螺母磨损修复方法
CN205517628U (zh) 双回程管式超临界水反应装置
Kim et al. PDMS-based Screw-wall Microfluidic Channel Forming a Turbulent Flow at Low Reynold Number
CN207778022U (zh) 一种高气油比区块油气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