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47592B - 薄膜开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膜开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47592B
CN106847592B CN201710062503.5A CN201710062503A CN106847592B CN 106847592 B CN106847592 B CN 106847592B CN 201710062503 A CN201710062503 A CN 201710062503A CN 106847592 B CN106847592 B CN 1068475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ole
air passage
base material
mater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25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47592A (zh
Inventor
何斌圣
胡才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625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475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47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7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47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7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ayers, e.g. by their material 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contact space ve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8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e of rectilinearly movable switches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7/00Dimensions; Characteristics
    • H01H2227/02Vent op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9/00Manufacturing
    • H01H2229/024Packing between substrate and membrane
    • H01H2229/028Adhesive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薄膜开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薄膜开关结构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间隔层、粘合层、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疏水层。第二基材层设置于第一基材层之下。间隔层设置于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之间。粘合层粘合第一基材层、间隔层与第二基材层,并共同围绕出通气道。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分别连通通气道。疏水层形成于通气道的内表面。

Description

薄膜开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薄膜开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疏水层的薄膜开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薄膜开关结构为多层结构,在层与层的对接制程中,水汽或空气难免会进入或残留在薄膜开关结构的内部。此外,在最终的薄膜开关结构产品中,外界水汽也容易侵入到薄膜开关结构内部。这些侵入的水汽或空气容易导致薄膜开关结构的寿命降低及损坏。因此,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去改善前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薄膜开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可改善习知问题。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薄膜开关结构。薄膜开关结构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间隔层、粘合层、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疏水层。第二基材层设置于第一基材层之下。间隔层设置于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之间。粘合层粘合第一基材层、间隔层与第二基材层,并共同围绕出通气道。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分别连通通气道。疏水层形成于通气道的内表面。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疏水层形成于该粘合层和该间隔层的所有内侧面、该第一基材层的下表面、该间隔层的上表面、该第二基材层的上表面及该间隔层的下表面。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从该粘合层的侧面连通该通气道。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薄膜开关结构界定出轮廓边界,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位于该轮廓边界的两个对角处。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贯穿至少该第一基材层及该第二基材层的其中之一。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覆盖件,该覆盖件覆盖该第一通孔或该第二通孔,且该覆盖件具有连通该通气道的穿孔。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至少一弹性体,该至少一弹性体设置在该第一基材层之上;其中,该覆盖件的材质与该弹性体的材质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薄膜开关结构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第一粘合层粘合第一基材层与一间隔层,其中第一基材层包括两个第一突出部,第一粘合层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第一突出部的第一注入部;以第二粘合层粘合间隔层与第二基材层,其中间隔层位于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之间、第一粘合层与第二粘合层围绕出通气道,第二基材层包括两个第二突出部,第二粘合层包括两个第二注入部,两个第二注入部分别形成在两个第二突出部,且每一第二注入部与对应的第一注入部对接后形成与通气道连通的注入通道;通过两个注入通道其中之一注入疏水层于通气道内;以及,去除两个第一突出部、两个第二突出部、两个第一注入部及两个第二注入部,以露出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制造方法还包括:设置至少一弹性体在该第一基材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薄膜开关结构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基材层,其中第一基材层具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以第一粘合层粘合第一基材层与一间隔层;以第二粘合层粘合间隔层与第二基材层,其中第一粘合层、第二粘合层、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与间隔层围绕出通气道,且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连通通气道;以覆盖件覆盖第一通孔;于覆盖件形成连通通气道的穿孔;以及,通过穿孔注入疏水层于通气道内。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制造方法还包括:设置至少一弹性体在该第一基材层上;其中,以该覆盖件覆盖该第一通孔的步骤与该设置至少一弹性体在该第一基材层的步骤于同一制程中完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薄膜开关结构。薄膜开关结构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间隔层、上粘合层、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疏水层。第一基材层的下表面具有复数个上接点。第二基材层的上表面具有复数个下接点,且每一下接点位于对应的上接点的下方。间隔层设置于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之间,间隔层具有复数个开孔,间隔层的上表面具有粘合表面及通气道表面,通气道表面连接复数个开孔;当第一基材层被按压时,复数个上接点其中之一穿过对应的开孔而接触对应的下接点。上粘合层,覆盖粘合表面但暴露通气道表面,上粘合层使粘合表面粘合于第一基材层,使得在通气道表面和第一基材层之间形成上通气道,上通气道具有两个端点,且上通气道连通复数个开孔。第一通孔及一第二通孔,分别连通上通气道的两个端点。疏水层,形成于上通气道的内表面;当疏水层自第一通孔注入上通气道时,原本停留于上通气道内的空气自第二通孔排出。
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薄膜开关结构。薄膜开关结构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间隔层、下粘合层、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疏水层。第一基材层的下表面具有复数个上接点。第二基材层的上表面具有复数个下接点,且每一下接点位于对应的上接点的下方。间隔层设置于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之间,间隔层具有复数个开孔,间隔层下表面具有粘合表面及通气道表面,通气道表面连接些开孔;当第一基材层被按压时,复数个上接点其中之一穿过对应的开孔而接触对应的下接点。下粘合层,下粘合层覆盖粘合表面但暴露通气道表面,下粘合层使粘合表面粘合于第二基材层,使得在通气道表面与第二基材层之间形成下通气道,下通气道具有两个端点,且下通气道连通复数个开孔。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分别连通下通气道的两个端点。疏水层,形成于上通气道的内表面;当疏水层自第一通孔注入上通气道时,原本停留于上通气道内的空气自第二通孔排出。
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薄膜开关结构。薄膜开关结构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间隔层、上粘合层、下粘合层、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一疏水层。第一基材层的下表面具有数个上接点。第二基材层的上表面具有数个下接点,且每一下接点位于对应的上接点的下方。间隔层设置于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之间,间隔层具有复数个开孔及通道,间隔层具有上粘合表面及下粘合表面,通道连接数个开孔;当第一基材层被按压时,复数个上接点其中之一穿过对应的开孔而接触对应的下接点。上粘合层涂布该上粘合表面但暴露数个开孔及通道,上粘合层使上粘合表面粘合于第一基材层;下粘合层覆盖粘合表面但暴露数个开孔及通道,下粘合层使粘合表面粘合于第二基材层,复数个开孔及通道使得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之间形成通气道,通气道贯穿间隔层,通气道具有两个端点,且通气道连通复数个开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分别连通通气道的两个端点。疏水层形成于通气道内表面;当疏水层自第一通孔注入通气道时,原本停留于上通气道内的空气自第二通孔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薄膜开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藉由与通气道相连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其中之一注入疏水材料至薄膜开关结构的通气道中排出停留于通气道内的空气,且疏水材料在充满通气道后,经硬化或干燥成为固态的疏水层进一步的防止外界水汽对薄膜开关结构的损伤。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3B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结构的制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4A至图5B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结构的制作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至图3B,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结构100的制作过程的示意图。
首先,如图1A至图1C所示,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组合100’的俯视图,图1B绘示图1A的薄膜开关组合100’沿方向1B-1B’的剖视图,而图1C绘示图1A的薄膜开关组合100’的突出结构的示意图。在本步骤中,提供薄膜开关组合100’。
如图1B所示,薄膜开关组合100’包括第一基材层110、第二基材层120、间隔层130及粘合层140。第二基材层120设置于第一基材层110之下。间隔层130设置于第一基材层110与第二基材层120之间。粘合层140(如图1A所示的斜线所围绕的范围)粘合第一基材层110、间隔层130与第二基材层120,并共同围绕出通气道P1(如图1A所示的虚线所围绕的范围内)。
如图1B所示,第一基材层110具有至少一上接点112及下表面110b,其中至少一上接点112配置在下表面110b。第二基材层120具有至少一下接点122及上表面120u,其中至少一下接点122配置在上表面120u,且位于对应的上接点112的下方。间隔层130具有至少一开孔130a,至少一开孔130a可以是通气道P1的一部分。当第一基材层110被按压时,至少一上接点112的其中之一穿过对应的开孔130a而电性接触对应的下接点122,以输出触发讯号。
此外,如图1B所示,粘合层140包括第一粘合层141例如上粘合层及第二粘合层142例如下粘合层,其中第一粘合层141粘合第一基材层110与间隔层130,而第二粘合层142粘合间隔层130与第二基材层120。间隔层130的上表面包括第一粘合表面130u1或者上粘合表面130u1及第一通气道表面130u2,第一通气道表面130u2连接开孔130a。间隔层130的下表面包括第二粘合表面130b1或者下粘合表面130b1及第二通气道表面130b2,第二通气道表面130b2连接开孔130a。第一粘合层141覆盖第一粘合表面130u1但暴露第一通气道表面130u2,第一粘合层141使第一粘合表面130u1粘合于第一基材层110,使得在第一通气道表面130u2和第一基材层110之间形成上通气道P11。此外,第二粘合层142覆盖第二粘合表面130b1但暴露第二通气道表面130b2,第二粘合层142使第二粘合表面130b1粘合于第二基材层120,使得在第二通气道表面130b1与第二基材层120之间形成下通气道P12。在实施例中,通气道P1由间隔层130分隔,其中间隔层130上方的部分可界定为上通气道P11,而间隔层130下方的部分可界定为下通气道P12。
在薄膜开关组合100’的其中一种制作方式中,首先,提供第一基材层110、第二基材层120、间隔层130、第一粘合层141与第二粘合层142,如图1C所示,其中第一基材层110包括两个第一突出部111(图1C仅绘示出一个),第一粘合层141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第一突出部111的第一注入部1411(图1C仅绘示出一个),间隔层130包括两个间隔层突出部131(图1C仅绘示出一个),而第二基材层120包括两个第二突出部121(图1C仅绘示出一个),第二粘合层142包括两个第二注入部1421(图1C仅绘示出一个),两个第二注入部1421分别形成在两个第二突出部121的第二注入部1421。然后,以第一粘合层141粘合第一基材层110与间隔层130。接着,以第二粘合层142粘合间隔层130与第二基材层120,其中间隔层130位于第一基材层110与第二基材层120之间。在第一基材层110、第二基材层120、间隔层130、第一粘合层141与第二粘合层142彼此粘合后,第一基材层110、第二基材层120、间隔层130、第一粘合层141与第二粘合层142之间围绕出通气道P1,且第一突出部111、第一注入部1411、间隔层突出部131、第二突出部121与第二注入部1421构成突出结构S1,且每一第二注入部1421与对应的第一注入部1411对接后形成与通气道P1连通的注入通道P2。
在薄膜开关组合100’的另一种制作方式中,第一基材层110、第二基材层120、间隔层130、第一粘合层141与第二粘合层142也可以采用不同顺序制成。例如,可先以第二粘合层142粘合间隔层130与第二基材层120,然后再以第一粘合层141粘合第一基材层110与间隔层130。
然后,如图2A所示,其绘示注入疏水材料160’于图1C的注入通道P2内的示意图。在本步骤中,可使用注入器10,通过两个注入通道P2其中之一注入疏水材料160’于通气道P1内,其中注入器10例如是针筒或其它可储存疏水材料160’且可将疏水材料160’输入至通气道P1内的装置。疏水材料160’具有流动性,因此在流动后可充满整个通气道P1并覆盖在通气道P1的内表面上。此外,在注入器10的强制推动下,疏水材料160’可更快速地充满整个通气道P1。
接着,当疏水材料160’充满大部分或整个通气道P1后,可让疏水材料160’从两个注入通道P2其中之任一流出。举例来说,薄膜开关组合100’界定出轮廓边界B1(轮廓边界B1绘示于图1A)。两个突出结构S1位于轮廓边界B1的两个对角处,如此,当疏水材料160’从另一注入通道P2流出时,表示疏水材料160’已布满大部分或整个通气道P1,因此接着可让薄膜开关组合100’内的残存疏水材料160’通过两个注入通道P2的任一者流出。让残存疏水材料160’流出的方法例如是通气方式,即以气压推动残存疏水材料160’流出。
如图2B所示,其绘示图1B的通气道P1内形成有疏水层160的示意图。由于薄膜开关组合100’具有两个注入通道P2,因此疏水材料160’可从一个注入通道P2进入通气道P1,且能从另一注入通道P2流出通气道P1。当残存疏水材料160’完全流出后,留在通气道P1的内表面上的疏水材料160’在硬化后或干燥后成为固态的疏水层160。例如,疏水层160形成于粘合层140及间隔层130的所有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基材层110的所有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层130的所有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基材层120的所有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及/或间隔层130的所有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换言之,疏水层160形成在第一基材层110、第二基材层120、间隔层130及粘合层140与通气道P1及至少一开孔130a连通或连接的所有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此外,如图2B所示,疏水层160的厚度极薄,因此即使疏水层160本身是绝缘材料,然亦不影响至少一上接点112与至少一下接点121的电性接触。在一实施例中,疏水层160的厚度可介于0微米与1微米之间。
然后,如图3A及图3B所示,图3A绘示图1A的薄膜开关组合100’的突出结构S1被去除的示意图,而图3B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结构100的局部侧视图。在本步骤中,可采用刀具裁切或雷射切割,去除图1A的两个突出结构S1,以形成薄膜开关结构100。薄膜开关结构100露出第一通孔150a与第二通孔150b,其中第一通孔150a及第二通孔150b从粘合层140的侧面露出并连通通气道P1的二端点或端部,且第一通孔150a与第二通孔150b分别位于轮廓边界B1的二对角处。
由于疏水层160可以将通气道P1的水汽聚集后形成水滴。相较于水汽,水滴的流动性较佳,因此能顺利从第一通孔150a及/或第二通孔150b流出。此外,第一通孔150a及第二通孔150b附近的水汽在一进入到通气道P1后,由于疏水层160的特性,使这些水汽在深入通气道P1前即能形成流动性较佳的水滴,然后顺利从第一通孔150a及/或第二通孔150b流出。除此之外,因疏水层160可以将通气道P1的水汽聚集后形成水滴,也会发生水滴因为在第一通孔150a及/或第二通孔150b结合成珠状而无法进入通气道P1。
请参照图4A至图5B,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结构200的制作过程图。
首先,如图4A至图4B所示,图4A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组合200’的俯视图,而图4B绘示图4A的薄膜开关组合200’沿方向4B-4B’的剖视图。在本步骤中,提供薄膜开关组合200’。
薄膜开关组合200’包括第一基材层110、第二基材层120、间隔层130、粘合层140、第一通孔150a、第二通孔150b及覆盖件260。薄膜开关组合200’具有类似前述薄膜开关组合100’的结构,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组合200’的第一通孔150a及第二通孔150b贯穿第一基材层110,且薄膜开关组合200’更包括覆盖件260。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50a及第二通孔150b亦可贯穿第二基材层120;或者,第一通孔150a及第二通孔150b可分别贯穿第一基材层110及第二基材层120。覆盖件260覆盖第一通孔150a与第二通孔150b其中之一且具有连通通气道P1的穿孔260a。在另一实施例中,薄膜开关组合200’可省略覆盖件260。
此外,如图4A所示,薄膜开关组合200’还包括至少一弹性体(Rubber Dome)270。为避免图示过于复杂,图4A仅绘示一个弹性体270。弹性体270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0之上,且弹性体270可对应上接点112与下接点122的位置配置。弹性体270用以提供键帽(未绘示)弹性回复力,其中至少一支撑机构可配置在第一基材层110上,并用以连接或支撑键帽。当键帽受到按压时,支撑机构及弹性体变形,以允许键帽往下运动。当释放键帽时,弹性体270提供弹性回复力将键帽往上推。在一实施例中,覆盖件260的材质与弹性体270的材质可相同,然亦可相异。以材质相同来说,由于覆盖件260具有等同于弹性体270的优良弹性回复性,因此即使覆盖件260具有穿孔260a,常态下穿孔260a形同封闭,即穿孔260a经常性地封闭,避免外界水汽或灰尘通过侵入穿孔260a至通气道P1内。以材质种类来说,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体270例如是橡胶。
在薄膜开关组合200’的其中一种制作方式中,首先,提供第一基材层110、第二基材层120、间隔层130、第一粘合层141与第二粘合层142,其中第一基材层110具有第一通孔150a及第二通孔150b。然后,以第一粘合层141粘合第一基材层110与间隔层130。然后,以第二粘合层142粘合间隔层130与第二基材层120,其中第一粘合层141、第二粘合层142、第一基材层110、第二基材层120与间隔层130围绕出通气道P1,且第一通孔150a及第二通孔150b连通通气道P1。然后,以覆盖件260覆盖第一通孔150a。然后,可采用针刺方式,于覆盖件260形成连通通气道P1的穿孔260a,以形成如图4A及图4B所示的薄膜开关组合200’。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体270可与覆盖件260在同一制程中配置在第一基材层110上,然亦可在两个先、后制程中,分别配置弹性体270及覆盖件260,或分别配置覆盖件260及弹性体270。
在薄膜开关组合200’的另一种制作方式中,第一基材层110、第二基材层120、间隔层130、第一粘合层141与第二粘合层142也可以采用不同顺序制成。例如,可先以第二粘合层142粘合间隔层130与第二基材层120,然后再以第一粘合层141粘合第一基材层110与间隔层130。
然后,如图5A所示,其绘示注入疏水材料160’于通气道P1内的示意图。在本步骤中,可使用注入器10,通过覆盖件260的穿孔260a注入疏水材料160’于通气道P1内。疏水材料160’具有流动性,因此在流动后可充满整个通气道P1并覆盖在通气道P1的内表面上。此外,在注入器10的强制推动下,疏水材料160’可更快速地充满整个通气道P1。
接着,当疏水材料160’充满大部分或整个通气道P1后,可让疏水材料160’从第二通孔150b流出。如第4A图所示,由于第一通孔150a及第二通孔150b分别位于轮廓边界B1的二对角处,使当疏水材料160’从第二通孔150b流出时,表示疏水材料160’已布满大部分或整个通气道P1,因此接着可让薄膜开关组合200’内的残存疏水材料160’通过第二通孔150b流出。此外,当疏水材料160’自第一通孔150a注入上通气道P11时,原本停留于上通气道P11内的空气自第二通孔150b排出。
如图5B所示,其绘示图5B的通气道P1内形成有疏水层160的示意图。当残存疏水材料160’完全流出后,留在通气道P1的内表面上的疏水材料160’在硬化后或干燥后成为固态的疏水层160。例如,疏水层160形成于粘合层140及间隔层130的所有内侧面、第一基材层110的下表面、间隔层130的上表面、第二基材层120的上表面及间隔层130的下表面。或者,疏水层160形成在第一基材层110、第二基材层120、间隔层130及粘合层140与通气道P1连通或连接的所有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整体观之,请参照图1B、图1C、图2B及图3A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薄膜开关结构。第一基材层110的下表面具有复数个上接点112,第二基材层120的上表面具有复数个下接点122,且每一下接点122位于对应每一上接点112的下方,间隔层130设置于第一基材层110与第二基材层120之间,间隔层130具有复数个开孔130a及通道P2,所以当第一基材层110被按压时,复数个上接点112的其中之一穿过对应的开孔130a而接触对应的下接点122。此外,间隔层130具有第一粘合表面130b1及第二粘合表面130u1与第一通气道表面130b2及第二通气道表面130u2。通道P2连接复数个开孔130a。第一粘合层141与第二粘合层142涂布第一粘合表面130b1及第二粘合表面130u1但暴露复数个开孔130a、第一通气道表面130b2、第二通气道表面130u2及通道P2,第一粘合层141,使粘合表面130u1粘合于第一基材层110。第二粘合层142使粘合表面130b1粘合于第二基材层120,并形成复数个开孔130a。第一通气道表面130b2、第二通气道表面130u2及通道P2在第一基材层110与该第二基材层120之间形成通气道P1,且第一通孔150a与第二通孔150b分别连通通气道P1的两个端点。疏水层160形成于通气道P1的内表面,当疏水层160自第一通孔150a注入通气道P1时,原本停留于通气道P1内的空气自第二通孔150b排出。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薄膜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开关结构包括:
第一基材层;
第二基材层,该第二基材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材层之下;
间隔层,该间隔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材层与该第二基材层之间;
粘合层,该粘合层粘合该第一基材层、该间隔层与该第二基材层,并共同围绕出通气道;
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分别连通该通气道的两个端点;以及
疏水层,形成于该通气道的内表面;
其中,当该疏水层自该第一通孔注入该通气道时,该通气道内的空气自该第二通孔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疏水层形成于该粘合层和该间隔层的所有内侧面、该第一基材层的下表面、该间隔层的上表面、该第二基材层的上表面及该间隔层的下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从该粘合层的侧面连通该通气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开关结构界定出轮廓边界,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位于该轮廓边界的两个对角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贯穿至少该第一基材层及该第二基材层的其中之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覆盖件,该覆盖件覆盖该第一通孔或该第二通孔,且该覆盖件具有连通该通气道的穿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弹性体,该至少一弹性体设置在该第一基材层之上;
其中,该覆盖件的材质与该弹性体的材质相同。
8.一种薄膜开关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
以第一粘合层粘合第一基材层与一间隔层,其中该第一基材层包括两个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粘合层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该两个第一突出部的第一注入部;
以第二粘合层粘合该间隔层与第二基材层,其中该间隔层位于该第一基材层与该第二基材层之间、该第一粘合层与该第二粘合层围绕出通气道,该第二基材层包括两个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粘合层包括两个第二注入部,该两个第二注入部分别形成在该两个第二突出部,且每一该第二注入部与对应的该第一注入部对接后形成与该通气道连通的注入通道;
通过两个注入通道其中之一注入疏水层于该通气道内;以及
去除该两个第一突出部、该两个第二突出部、该两个第一注入部及该两个第二注入部,以露出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分别连通该通气道的两个端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括:
设置至少一弹性体在该第一基材层上。
10.一种薄膜开关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括:
提供第一基材层,其中该第一基材层具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
以第一粘合层粘合该第一基材层与间隔层;
以第二粘合层粘合该间隔层与第二基材层,其中该第一粘合层、该第二粘合层、该第一基材层、该第二基材层与该间隔层围绕出通气道,且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连通该通气道;
以覆盖件覆盖该第一通孔;
于该覆盖件形成连通该通气道的穿孔;以及
通过该穿孔注入疏水层于该通气道内,其中当该疏水层从该穿孔进入该第一通孔时,该通气道内的空气自该第二通孔排出,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连接该通气道的两个端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括:
设置至少一弹性体在该第一基材层上;
其中,以该覆盖件覆盖该第一通孔的步骤与该设置至少一弹性体在该第一基材层的步骤于同一制程中完成。
12.一种薄膜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开关结构包括:
第一基材层,该第一基材层的下表面具有复数个上接点;
第二基材层,该第二基材层的上表面具有复数个下接点,且每一该下接点位于对应的每一该上接点的下方;
间隔层,该间隔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材层与该第二基材层之间,该间隔层具有复数个开孔,该间隔层的上表面具有粘合表面及通气道表面,该通气道表面连接该复数个开孔,当该第一基材层被按压时,该复数个上接点的其中之一穿过对应的该开孔而接触对应的该下接点;
上粘合层,其覆盖该粘合表面但暴露该通气道表面,该上粘合层使该粘合表面粘合于该第一基材层,使得在该通气道表面和该第一基材层之间形成上通气道,该上通气道具有两个端点,且该上通气道连通该复数个开孔;
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分别连通该上通气道的该两个端点;以及
疏水层,该疏水层形成于该上通气道的内表面,当该疏水层自该第一通孔注入该上通气道时,该上通气道内的空气自该第二通孔排出。
13.一种薄膜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开关结构包括:
第一基材层,该第一基材层的下表面具有复数个上接点;
第二基材层,该第二基材层的上表面具有复数个下接点,且每一该下接点位于对应的该上接点的下方;
间隔层,该间隔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材层与该第二基材层之间,该间隔层具有复数个开孔,该间隔层下表面具有粘合表面及通气道表面,该通气道表面连接该复数个开孔,当该第一基材层被按压时,该复数个上接点其中之一穿过对应的该开孔而接触对应的该下接点;
下粘合层,该下粘合层覆盖该粘合表面但暴露该通气道表面,该下粘合层使该粘合表面粘合于该第二基材层,使得在该通气道表面与该第二基材层之间形成下通气道,该下通气道具有两个端点,且该下通气道连通该复数个开孔;
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分别连通该下通气道的该两个端点;以及
疏水层,该疏水层形成于该下通气道的内表面,当该疏水层自该第一通孔注入该下通气道时,该下通气道内的空气自该第二通孔排出。
14.一种薄膜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开关结构包括:
第一基材层,该第一基材层的下表面具有复数个上接点;
第二基材层,该第二基材层的上表面具有复数个下接点,且每一该下接点位于对应的该上接点的下方;
间隔层,该间隔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材层与该第二基材层之间,该间隔层具有复数个开孔及通道,该间隔层具有上粘合表面及下粘合表面,该通道连接该复数个开孔,当该第一基材层被按压时,该复数个上接点其中之一穿过对应的该开孔而接触对应的该下接点;
上粘合层,该上粘合层涂布该上粘合表面但暴露该复数个开孔及该通道,该上粘合层使该上粘合表面粘合于该第一基材层;
下粘合层,该下粘合层涂布该下粘合表面但暴露该复数个开孔及该通道,该下粘合层使该下粘合表面粘合于该第二基材层,该复数个开孔及该通道使得在该第一基材层与该第二基材层之间形成通气道,该通气道贯穿该间隔层,该通气道具有两个端点,且该通气道连通该复数个开孔;
第一通孔及一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分别连通该通气道的该两个端点;以及
疏水层,该疏水层形成于该通气道的内表面,当该疏水层自该第一通孔注入该通气道时,该通气道内的空气自该第二通孔排出。
CN201710062503.5A 2017-01-25 2017-01-25 薄膜开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847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2503.5A CN106847592B (zh) 2017-01-25 2017-01-25 薄膜开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2503.5A CN106847592B (zh) 2017-01-25 2017-01-25 薄膜开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7592A CN106847592A (zh) 2017-06-13
CN106847592B true CN106847592B (zh) 2019-09-27

Family

ID=59122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2503.5A Active CN106847592B (zh) 2017-01-25 2017-01-25 薄膜开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475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7515A (zh) 2020-05-07 2021-03-02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
CN214152760U (zh) * 2020-09-17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开关、薄膜开关按键及薄膜开关键盘
CN215377281U (zh) * 2021-08-11 2021-12-31 昆山兴协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开关
CN116567925B (zh) * 2023-06-21 2024-03-22 广东方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键芯的柔性电路板组件及键芯柔性电路板组件的制作工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6692A (zh) * 2000-04-18 2002-08-28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膜片开关
CN200990311Y (zh) * 2006-11-24 2007-12-12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开关防水结构
TW201417129A (zh) * 2012-10-24 2014-05-01 Ko Ja Cayman Co Ltd 兩層式薄膜鍵盤的薄膜電路製作方法及其結構
CN204130405U (zh) * 2014-08-13 2015-01-28 广东德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4308B2 (ja) * 1997-09-02 2004-10-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積層基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ータ入力装置
CN103745859A (zh) * 2014-01-26 2014-04-23 昆山兴协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6692A (zh) * 2000-04-18 2002-08-28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膜片开关
CN200990311Y (zh) * 2006-11-24 2007-12-12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开关防水结构
TW201417129A (zh) * 2012-10-24 2014-05-01 Ko Ja Cayman Co Ltd 兩層式薄膜鍵盤的薄膜電路製作方法及其結構
CN204130405U (zh) * 2014-08-13 2015-01-28 广东德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7592A (zh)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7592B (zh) 薄膜开关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1051306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bstrate integrated gasket
US9255719B2 (en) Ventilation member
JP2008529273A5 (zh)
WO2007066477A1 (ja) 通気フィルタ付き筐体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通気フィルタ付き筐体の製造方法
WO2008038690A1 (fr) Commutateur étanche à bouton-poussoir
US2015033085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ensor Housing and Corresponding Sensor Housing
JP6383200B2 (ja) プレート一体ガス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US20170183218A1 (en) Trapped membrane
WO2007001782A3 (en) Tunable antifuse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5837179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のハウジング部内の開口部の開放のための装置
US10391689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bstrate-integrated gasket
JP2001006490A (ja) 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
EP3257097A1 (en) Seal for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TWI610322B (zh) 薄膜開關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2741027A (zh) 制造以塑料物质注塑包封的部件的装置及注塑包封的部件
JP2015097144A5 (zh)
JP5202360B2 (ja) ガスケット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548351U (zh) 薄膜開關
CN108336248B (zh) 用于激光剥离制程的面板防护盖板及面板防护装置
CN205822271U (zh) 用于变形缝的主被动一体止水的外贴式止水带结构
CN206720732U (zh) Mems器件
JP2006164659A (ja) 燃料電池セル
KR102653935B1 (ko) 그라우팅 재료 주입용 지수판 및 그 연결부재
CN111303781B (zh) 粘结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