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5875A - 船形系列互通立交桥 - Google Patents
船形系列互通立交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35875A CN106835875A CN201710216215.0A CN201710216215A CN106835875A CN 106835875 A CN106835875 A CN 106835875A CN 201710216215 A CN201710216215 A CN 201710216215A CN 106835875 A CN106835875 A CN 1068358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idge
- viaduct
- ship shape
- platform
- ro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4—Road crossings on different levels;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different leve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船形系列互通立交桥,填补了桥梁领域的空白,是单位面积利用率高、成倍扩容车流量的新一代立交桥;有占地少、结构紧凑,节省大量建桥资金及维护费用;适宜新建船形立交桥和旧桥扩容改造;船形立交、多路并行、5级高差平台桥面、双跨越桥下纵横2路车流;3种12个出入口上下桥、疏解互通;4种16个平台变向变道、自动调整车流密度;桥上能左转、右转、掉头,直行,变道、向左、向右、分流彻底、规则性强、安全有序;免绿化、免占道维护;自然光采光照明;能够发挥船形立交桥、地面、地下通道、缓冲停车区兼公交换乘场、无缝对接城轨立交车站的4层立交桥特征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方案涉及立交桥领域,尤其涉及船形系列预应力混凝土立交桥和钢混箱梁桥的新建和传统旧桥的扩容改造领域。
背景技术
船形系列互通立交桥技术,是成倍扩容车流量的新一代优质立交桥,目前尚处于立交桥领域的空白;采用船形紧凑结构,解决了现有2类传统立交桥无法解决的问题:
1).解决了传统多叶形立交桥:苜宿叶式、喇叭式、叶式、迂回式4种桥,变异较多,结构松散、浪费面积大,造价高、出入口少、圆匝道转晕,标记不清、左转要反向右转,绿化维护量大,人车占道的安全隐患;走法各有不同、记忆难、上桥就晕,走错很难掉头,下个出口绕回,人力、能源、时间浪费严重。
2).解决了大圆环形立交,桥上车流通行能力差,扩容难;同平面车流交叉变道过多,分散注意力;圆形转晕,出入口少,易造成桥上拥堵和事故。
本技术方案是陆卫华先生等人经多年实践和研究,首创的发明专利,后人若有复制、抄袭主要内容再申请,均属侵权。
发明内容
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船形系列互通立交桥,能成倍扩容车流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建桥工程量小,新建桥及改建旧桥成本都较低;走法简单明了、驾驶去向直接、规则、规律性强;是分流彻底的多平台转向变道、多出入口上下桥、功能强大互通式技术;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立交桥或钢混箱梁立交桥的新建和传统旧立交桥扩容改造;解决了现有立交桥结构松散、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圆形转晕、记忆难、出入口少、通行能力弱、扩容难等缺点。
本立交桥,采取船形多路并行道路(1),船头船身双跨越下层2路纵横车流(1)(8),5级高差平台桥面(7)连接的4X4组平台(1)(2)(3)(4)用以变向变道;4X3组匝道口(5)(6)和桥侧辅路(9)以多种出入口上下桥,增加各平台的互通性;解决了传统立交桥只有单一出入口、经常堵在桥上的弊端;桥顶2个采光口节能照明;桥两侧缓冲停车区(11),公交城轨换乘站(12),扩展了本桥的预留功能。
本船形立交桥,船头4角设有4个船头平台(4),可向左转向,或掉头,是传统立交桥所没有的功能;船头4个角设有4个船头匝道口(5),右转上下桥,连接桥侧4个缓冲停车区(11)或公交城轨换乘站(12);
本桥桥颈平台(2)设有4个,是上桥的第1组平台,4个平台和道路中央各设有夹坡匝道口(6),均匀分布并夹于2主路和2辅路中间,单向2出2入,有规则连通上下桥,节约路面、避免交叉;与4个船头匝道口(5)形成上下桥的互补关系;共同连通桥上桥下;是有别于传统立交桥的又一显著特征;
桥身平台(3),设有4个,位于5级高差波浪圆弧桥面(7)的最高层,为有序设为2出2入,以方便变道进出主路、辅路,及提前准备变向、选择下一平台或匝道下桥而不凌乱;
桥身平台中部设有2个阳光采光口(10),不仅分割进出车辆,而且节能环保、提供照明,避免进出车辆光差暂盲,防止可能会出现事故而设置;
船形充分利用面积;免维护;免绿化停车、避免维护人员及设备绿化占路的危险;
船形立交桥,为人车分流,设有地下通道(13)、桥下通道(14),非机动车和行人与机动车完全没有交叉;
城铁立交车站与船形立交桥纵横两路形成一定偏角,桥墩可设置在船形立交桥中心隔离带,加强桥梁强度;缓冲停车区(11)、公交换乘场(12)、对接城轨立交车站的4层立交桥,方便私家车、公交、城轨的无缝换乘;图3、图4。
本船形立交桥,有强大的冗余度;若建桥或改造桥的时间和资金有限,可以精简部分配置、建筑面积和工程量,从而降低建设费用和造价;对功能影响不大,是本立交桥又一强大的特征;
根据车流量,横向减少平行车道的数量;纵向简化5级高差波浪形桥面(7),精简为一圆弧桥面;桥端0平面多路并行道路(1)和被跨越路面(8)接近同一平面,能减小下沉路面工程量,图1;
精简建设面积、降低新桥建设费用和改造费用;对4个船头匝道口(5)免建或封闭,图2;桥侧辅路(9)只建桥顶前一半辅路,图3,或取消辅路,图4;减免桥侧缓冲停车区(11)公交城轨换乘站(12)。
船形立交桥,解决了传统立交桥松散,造价高、占地巨大、无面积、缺钱改造,扩容困难、不能左转,圆形转晕、变异较多、走法复杂、走错掉头难、需绿化维护等弊端;
采用多出入口上下桥、多个平台,左右都可变向变道互通;减配后仍能保持其强大的扩容和疏解功能;节约大量建设资金和后期维护费用、保持高通行分流能力;又能加配上层城轨车站;简配桥下、地下通道设施,使其功能更加完备;是节约大量建设资金和后期维护费用、提高通行能力的优质立交桥。
附图说明
从说明书的主旨及使用优选实施和附图的描述来看,本设计方案的目的、特点和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所述立交桥,俯视图和立面图;
图2.示出了所述立交桥,立体图,(同摘要图);
图3.示出了所述立交桥,加城轨站、减半辅路立体图;
图4.示出了所述立交桥,加城轨站、减免辅路立体图;
图5.示出了所述立交桥,缓建或封闭船头匝道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方案所述的船形系列互通式立交桥实施进行说明。
如图1.~图5所示,采取船形多路并行道路(1),船头船身双跨越下层2路纵横车流(1)(8);5级高差平台桥面(7),采取5级高差、16个平台分流解堵:被跨越路面(8)为低于桥端基准路面的-1级平面,多路并行道路(1)为桥端1级基准,桥颈平台(2)为第2级,桥身平台(3)为第3级,船头平台(4)为第4级,每级平台并行路面,都创造了变向变道,自动调整车流密度,免遭堵塞的条件;12个出入口、3种方式上下桥:桥颈夹坡匝道口(6)、船头匝道口(5)和桥侧辅路(9),迅速分流出桥上的车流;解决了传统立交桥只有单一出入口、经常堵在桥上的弊端。
船头4角设有4个船头平台(4),可向左转向或掉头或右转上下桥,是传统立交桥所没有的功能;船头4个角设有4个船头匝道口(5),右转上下桥,直达桥侧的缓冲停车区(11)、公交城轨换乘站(12);预留扩展停车、换乘功能。
4个桥颈平台(2),道路中央平台各设有夹坡匝道口(6),均匀分布并夹于2主路和2辅路中间,单向2出2入,有规则连通上下桥,节约路面、避免交叉;与4个船头匝道口(5)、桥侧辅路(9)形成3种互补方式上下桥的直接通路;共同连通桥上桥下;是有别于传统立交桥的又一显著特征;
4个桥身平台(3),位于5级高差波浪圆弧桥面(7)的最高层,2出2入有序、方便变道、进出主路、辅路,提前变向准备、选择下一平台或匝道下桥。
桥身中部2个阳光采光口(10),取自阳光、节能环保、提供照明,避免司机进出桥因明暗光差的暂盲影响安全的事故,并起到分割车辆、变向变道的作用。
船形立交桥走法简单明了、驾驶去向直接、多出入口、多平台互通,规则性强、通畅分流;结构紧凑、面积充分利用;免绿化、免维护、避免车辆、人员及设备绿化占路的危险;保障人车安全、无障碍快速通行。
城铁立交车站与船形立交桥纵横两路形成一定偏角,桥墩可设置在船形立交桥中心隔离带上,加强桥梁强度;缓冲停车区(11)、公交换乘场(12)、对接城轨立交车站的4层立交桥,方便私家车、公交、城轨的无缝换乘;图3、图4。
本船形立交桥,有强大的冗余度;若建桥或改造桥的时间和资金有限,可以精简部分建筑面积和工程量配置,降低建设费用和造价;对功能影响小,是本立交桥又一强大的特征;
根据车流量,横向减少平行车道的数量;纵向简化5级高差波浪形桥面(7),精简为一圆弧桥面;桥端0平面多路并行道路(1)和被跨越路面(8)接近同一平面,能减小下沉路面工程量,图1;
精简建设面积、降低新桥建设费用和改造费用;对4个船头匝道口(5)可以选建或封闭,图5;桥侧辅路(9)可选建前半段辅路,图3,或取消辅路,图4;可取消预留的缓冲停车区(11)和的公交城轨换乘站(12)。
采用多出入口上下桥、多个平台,左右都可变向变道互通;减配后仍能保持其强大的扩容和疏解功能;节约大量建设资金和后期维护费用、保持高通行分流能力;又能加配上层城轨车站;简配桥下、地下通道设施,使其功能更加完备;是节约大量建设资金和后期维护费用、提高通行能力的优质立交桥。
船形系列互通立交桥,是成倍扩容车流量的新一代优质立交桥,填补了立交桥史的空白;解开了传统立交桥建设费用高、占地松散、扩容难、不能左转,圆形转晕、桥形变异多、记忆难、走法复杂、走错掉头难、出入口少、易堵在桥上的死结。
虽然在此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就可使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船形系列互通立交桥,其特征是外观似船形;其内外结构紧凑、面积利用充分;占地量小、建桥工程量少,节省资金和后期维护费用;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或钢混箱梁桥的新建和旧桥的扩容改造;船形立交桥采用多路并行路面(1)、5级高差平台桥面(7)双跨越2路纵横车流;4种类16个平台分流车辆,变向变道、自动调整各道车流密度;3种类12个出入口上下桥、疏解互通,成倍扩容车流数量;包括驾驶去向有序直接:桥上能左转、右转、掉头,直行,变道、向左、向右分流;规则性强、安全有序;免绿化、免占道维护;桥顶2个采光口节能照明;桥两侧缓冲停车区(11),公交城轨换乘站(12),扩展本桥的预留功能;地面地下通道(13)和桥下通道(14),及城轨立交桥车站形成4层完整立交桥体系;本船形立交桥是陆卫华先生等人经多年实践和研究经验首创的专利,后人若有复制、抄袭主要内容再申请,或未经授权使用本专利,均属侵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形立交桥,其特征是采取船头船身双跨越纵横2路车流,多路并行路面(1)被跨越路面(8);5级高差平台桥面(7)连接的4X4组平台:多路并行路面(1),桥颈平台(2),桥身平台(3),船头平台(4),变向变道、顺畅分流,增加各平台的互通性;连接3X4组匝道口:船头匝道口(5)、夹坡匝道口(6)和桥侧辅路(9)出入上下桥;解决了传统立交桥只有单一出入口、经常堵在桥上的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形立交桥,其特征是船头4角设有船头平台(4),有直接左转向和掉头功能;船头4角各设有4个右转上下桥的船头匝道口(5),可以上下桥和掉头,与桥侧辅路(9)4个口上下桥,连接桥侧缓冲停车区(11)、公交城轨换乘站(12);4个桥颈平台(2),及中央4个夹坡匝道口(6),2出2入,有规则上下桥、避免交叉,与桥侧辅路(9)的4个上下桥口,4个船头匝道口(5)形成12个互补连通关系上下桥;是有别于传统立交桥的又一显著特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形立交桥,其特征是4个桥身平台(3),位于5级高差平台桥面(7),2出2入,方便变道进出主路、辅路,及提前准备变向;桥身平台(3)桥顶中部设有2个自然光采光口(10),节能提供照明,减少光差暂盲,防止事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形立交桥,其特征是可以扩展其附加功能;设有地下通道(13)、桥下通道(14),非机动车和行人与机动车完全没有交叉;城铁立交车站与船形立交桥纵横两路形成一定偏角,桥墩可设置在船形立交桥中心隔离带,加强桥梁强度;缓冲停车区兼公交换乘场、无缝对接城轨立交车站的4层立交桥;图3、图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形立交桥,其特征是有强大的冗余度,可以精简部分配置,是本立交桥又一强大的特征;免维护;免绿化停车、避免维护人员及设备绿化占路的危险;若建桥或改造桥的时间和资金有限,减少部分建筑面积和工程量,降低建设费用和造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形立交桥,其特征是可以精简部分配置:横向减少平行车道的数量;纵向简化呈波浪形的5级高差平台桥面(7)为一整圆弧桥面;桥端多路并行道路(1)和被跨越路面(8)接近同一平面,能减小下沉路面工程量,图1;对4个船头匝道口(5)可免建或封闭,图2;桥侧辅路(9)省略后一半辅路,图3,或取消辅路,图4;减免预留的桥侧缓冲停车区(11)图1;公交、城轨换乘站(12);图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其特征在于尽管简配部分装备,仍能保持其强大的扩容和疏解功能;节约大量建设资金和后期维护费用、保持高通行分流能力;又能加配上层城轨车站及桥下、地下通道设施,使其功能完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16215.0A CN106835875A (zh) | 2017-04-05 | 2017-04-05 | 船形系列互通立交桥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16215.0A CN106835875A (zh) | 2017-04-05 | 2017-04-05 | 船形系列互通立交桥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35875A true CN106835875A (zh) | 2017-06-13 |
Family
ID=59141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16215.0A Pending CN106835875A (zh) | 2017-04-05 | 2017-04-05 | 船形系列互通立交桥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3587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38835A (zh) * | 2018-10-25 | 2019-02-15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路面带有高度差的公路及制作、使用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14474A1 (en) * | 2001-08-08 | 2003-02-20 | Bog Sung Kim | Four roads for performing smooth traffic flow |
CN1786346A (zh) * | 2005-12-02 | 2006-06-14 | 徐志力 | 一字形全互通单层立交桥 |
CN200943171Y (zh) * | 2004-09-06 | 2007-09-05 | 张航 | 全程串珠式全封闭超微型高速单层立交桥 |
CN102392401A (zh) * | 2011-11-01 | 2012-03-28 | 韩明友 | 利用u型回转桥实现平交路口车辆连续通行方法及桥梁 |
-
2017
- 2017-04-05 CN CN201710216215.0A patent/CN10683587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14474A1 (en) * | 2001-08-08 | 2003-02-20 | Bog Sung Kim | Four roads for performing smooth traffic flow |
CN200943171Y (zh) * | 2004-09-06 | 2007-09-05 | 张航 | 全程串珠式全封闭超微型高速单层立交桥 |
CN1786346A (zh) * | 2005-12-02 | 2006-06-14 | 徐志力 | 一字形全互通单层立交桥 |
CN102392401A (zh) * | 2011-11-01 | 2012-03-28 | 韩明友 | 利用u型回转桥实现平交路口车辆连续通行方法及桥梁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38835A (zh) * | 2018-10-25 | 2019-02-15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路面带有高度差的公路及制作、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1140926A1 (zh) | 左行制两个"y"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 |
CN200985480Y (zh) | 无障碍十字路口道路结构 | |
CN204417943U (zh) | 一种十字路口低矮型立交桥 | |
CN106835875A (zh) | 船形系列互通立交桥 | |
CN102787540B (zh) | 一种畅行立交桥 | |
CN108532389A (zh) | 一种十字路口立交桥 | |
CN1439558A (zh) | 叠式道路和叠式有轨电车以及列车防脱轨装置 | |
CN202559202U (zh) | 路网优化立交桥 | |
CN102400425B (zh) | 盘旋式立交桥 | |
CN209602887U (zh) | 一种无红灯十字路口立交桥 | |
CN101761007A (zh) | 改进的十字路口十六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隧凹桥 | |
CN102900000B (zh) | 全方位全直通直接左转右行立交桥 | |
CN202530349U (zh) | 一种免红绿灯的十字路口道路系统 | |
CN108755316A (zh) | 全互通环岛立交 | |
CN108978384A (zh) | 一种地上直行立交桥 | |
CN201305804Y (zh) | 改进的十字路口十六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隧凹桥 | |
CN202766940U (zh) | 一种能使车道上车辆不相交行车的道路设施 | |
CN107419627A (zh) | 一种机动车在交叉路口直行或先右转后左转法及特定车道 | |
CN201460335U (zh) | 城市道路地下停车库布局结构 | |
CN210797135U (zh) | 一种单线小高架交通系统 | |
CN209338933U (zh) | 紧凑型立交桥 | |
CN106065551A (zh) | 一种无需等待快速通过的十字路口 | |
CN207130557U (zh) | 交通十字路口人车分离无障碍两层畅通桥 | |
CN110029548A (zh) | 一种单线小高架交通系统 | |
CN101761006B (zh) | 改进的十字路口十六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隧凹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