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14527A - 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14527A
CN106814527A CN201610860477.6A CN201610860477A CN106814527A CN 106814527 A CN106814527 A CN 106814527A CN 201610860477 A CN201610860477 A CN 201610860477A CN 106814527 A CN106814527 A CN 106814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il
projecting apparatus
optic modulating
maintai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604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14527B (zh
Inventor
门谷典和
户塚贵大
松本健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991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3114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991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6195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814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4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14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4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5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2Adjusting of projection optic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投影仪,能够对多个冷却对象供给冷却气体。本发明的投影仪具有:光源;光调制装置,其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投影光学装置,其对被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进行投影;光路变更元件(变换元件(5)),其配置在光调制装置与投影光学装置之间,通过摆动来变更被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的光路;以及冷却装置(4),其冷却光调制装置和光路变更元件(变换元件(5))。

Description

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这样的投影仪,该投影仪具备:照明装置;光调制装置,其对从该照明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并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以及投影光学装置,其将该图像放大投影在银幕等被投影面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投影仪具有:分色光学装置,其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分离为红、绿和蓝的各色光;3个液晶面板,它们针对分离出的各个色光而设置;棱镜,其将被该3个液晶面板调制后的色光合成;上述投影光学装置,其对合成后的光进行投影;以及冷却装置,其将从壳体外部导入的空气输送至液晶面板,以对该液晶面板进行冷却。这些部分中,冷却装置根据液晶面板的数量而设置,该各冷却风扇分别独立地向所对应的液晶面板输送冷却空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12003号公报
另外,近年来,在投影仪方面也期望投影图像的高分辨率化。由此,相比于液晶面板等光调制装置的分辨率,为了提高所投影的图像的分辨率,考虑在该棱镜与投影光学装置之间设置用于变更该光的光路的光路变更元件,改变从光调制装置射出的影像光的光轴的方案。
可是,由于上述光路变更元件配置在棱镜与投影光学装置之间,因此,专利文献1所述的投影仪的冷却装置无法对该光路变更元件进行冷却。此外,存在下述这样的问题:由于投影仪的大型化和高亮度化而使光路变更元件大型化,由于伴随着该光路变更元件的驱动的发热而导致该光路变更元件的功能降低。
因此,要求一种能够对光调制装置和光路变更元件等多个冷却对象供给冷却气体的投影仪。
此外,存在下述担忧:具有光路变更元件的投影仪例如被使用于户外等的活动会场时,基于烟雾等的油脂或灰尘会附着于该光路变更元件上。这种情况下,存在对光路变更元件的驱动带来影响的问题。
因此,谋求一种使灰尘等难以附着于光路变更元件上的投影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对多个冷却对象供给冷却气体的投影仪,此外,提供能够抑制灰尘附着于光路变更元件上的投影仪。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具有:光源;光调制装置,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投影光学装置,其对被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进行投影;光路变更元件,其配置在所述光调制装置与所述投影光学装置之间,通过摆动来变更被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的光路;以及冷却装置,其冷却所述光调制装置和所述光路变更元件。
作为上述光路变更元件,可以例示出变更所入射的光的光路的变换元件。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由于能够对作为多个冷却对象的光调制装置和光路变更元件供给冷却气体,因此,能够抑制光调制装置的温度上升的情况。此外,由于利用冷却装置来冷却光路变更元件,因此,能够抑制该光路变更元件的温度由于从光调制装置入射的光而上升的情况。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投影仪具有: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和光合成装置,其将被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合成并射出,所述投影光学装置对从所述光合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投影,所述光路变更元件配置在所述光合成装置与所述投影光学装置之间。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由于光路变更元件配置在光合成装置与投影光学装置之间,因此,当该光路变更元件被冷却时,光合成装置也能够与该光路变更元件一同冷却。因此,能够抑制该光路变更元件的温度由于从光合成装置入射的光而上升的情况。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冷却装置具有:冷却风扇,其送出冷却气体;和管道部件,其使来自所述冷却风扇的所述冷却气体流通至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所述管道部件具有送出口,该送出口使所述冷却气体朝向所述光路变更元件流通。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使冷却气体流通至光调制装置的管道部件具有送出口,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冷却光路变更元件的冷却装置。由此,能够实现冷却装置的小型化,进而,能够使投影仪小型化。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光路变更元件具有:永久磁铁;光学部件,其借助所述永久磁铁而摆动,变更所入射的光的光路;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永久磁铁;以及一对线圈,它们隔着所述永久磁铁而配置在所述保持部上。
在此,当对隔着永久磁铁而配置的一对线圈供给电力时,使永久磁铁移位,进而,产生使光路变更元件移位的磁力,并且,该线圈的温度上升。这样,当线圈的温度上升时,存在产生磁力的线圈的磁力减弱的情况。
对此,根据上述一个形态,由于对光路变更元件供给冷却气体,因此,能够抑制光路变更元件、即光路变更元件所具有的一对线圈的温度上升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设置于光路变更元件的线圈的磁力的降低,因此,能够使该光路变更元件的驱动稳定化。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光路变更元件具有线圈保持部,所述线圈保持部保持所述一对线圈并被安装于所述保持部上,所述送出口使所述冷却气体的至少一部分流通至所述线圈保持部。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在利用线圈保持部将线圈保持在光路变更元件的保持部的状态下进行固定,使冷却气体的至少一部分流通至该线圈保持部,因此,能够可靠地对线圈保持部进行冷却。因此,通过冷却线圈保持部,能够冷却由该线圈保持部保持的线圈,能够抑制该线圈的温度上升的情况。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线圈保持部具有散热部。
并且,作为上述散热部,可以例示出翅片等。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线圈保持部具有散热部,因此,线圈保持部的散热量比不具有该散热部的线圈保持部的散热量大。由此,通过对线圈保持部的散热部供给冷却气体,能够更可靠地对线圈保持部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可靠地冷却由线圈保持部保持的线圈,能够抑制该线圈的温度上升的情况。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线圈保持部具有向所述送出口侧延伸的延伸部。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线圈保持部具有延伸部,因此,具有该延伸部的线圈保持部的散热面积比不具有该延伸部的线圈保持部的散热面积大。由此,由于对线圈保持部(延伸部)供给冷却气体,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对线圈保持部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可靠地冷却由线圈保持部保持的线圈,能够抑制该线圈的温度上升的情况。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光合成装置具有:3个入射面,经过了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的光入射到所述3个入射面;和1个射出面,其供从所述3个入射面入射并被合成后的光射出,所述管道部件具有多个管道,所述多个管道与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中的各光调制装置对应地设置,将在内部流通的所述冷却气体送出至对应的所述光调制装置,所述多个管道中的与隔着所述光合成装置而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一侧的光调制装置对应的管道具有分流部,所述分流部使在内部流通的所述冷却气体分流,并使该冷却气体从所述送出口送出。
并且,作为上述光合成装置,可以例示出十字分色棱镜。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能够经由与隔着光合成装置而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一侧的光调制装置对应的2个管道将冷却气体供给至该光调制装置和光路变更元件。即,由于从2个送出口对光路变更元件供给冷却气体,因此,能够可靠地对光路变更元件进行冷却。此外,无需进一步设置使冷却气体流通至光路变更元件的管道,就能够对光调制装置和光路变更元件供给冷却气体,因此,能够使冷却装置小型化,进而,能够使投影仪小型化。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光路变更元件具有2个包含所述永久磁铁和所述一对线圈的摆动部件,隔着所述光合成装置而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一侧的光调制装置中,在一方的光调制装置侧配置有一方的所述摆动部件,在另一方的光调制装置侧配置有另一方的所述摆动部件,从相对于所述光学部件的光的入射方向侧观察时,一方的所述摆动部件配置在隔着所述光学部件而与另一方的所述摆动部件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一方的摆动部件与一方的光调制装置的位置接近,另一方的摆动部件与另一方光调制装置的位置接近。因此,对置配置的光调制装置中的各个光调制装置与上述各个摆动部件的位置接近,因此,能够简易地构成使冷却气体从与该接近配置的光调制装置对应的管道部流通至摆动部件的分流部。此外,能够缩短从该管道的分流部至送出口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在该管道中流通的冷却气体的流通速度的降低。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对光路变更元件进行冷却。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具有:光源;光调制装置,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投影光学装置,其对被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进行投影;光路变更元件,其配置在所述光调制装置与所述投影光学装置之间,通过摆动来变更被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的光路;外装壳体,其构成外装;以及内部壳体,其在内部配置有所述光路变更元件。
作为上述光路变更元件,可以例示出变更所入射的光的光路的变换元件。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由于光路变更元件配置在内部壳体内,因此,能够抑制灰尘附着于光路变更元件上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从投影仪投影的图像的亮度。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光调制装置配置在所述内部壳体内。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由于光调制装置和光路变更元件配置在内部壳体内,因此,能够抑制灰尘附着于光调制装置和光路变更元件上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从投影仪投影的图像的亮度。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投影仪具有: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和光合成装置,其将被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合成并射出,所述投影光学装置对从所述光合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投影,所述光合成装置配置在所述内部壳体内。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由于多个光调制装置、光路变更元件和光合成装置配置在内部壳体内,因此,能够抑制灰尘附着于上述光调制装置、光路变更元件和光合成装置上的情况。因此,能够提高从投影仪投影的图像的亮度和彩度。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投影仪具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配置在所述内部壳体内,支承所述光合成装置,所述光路变更元件具有:永久磁铁;光学部件,其借助所述永久磁铁而摆动,变更所入射的光的光路;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永久磁铁;
一对线圈,它们隔着所述永久磁铁而配置在所述保持部上;线圈保持部,其保持所述一对线圈;以及热传导部,其与所述线圈保持部接触,所述热传导部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
在此,当对隔着永久磁铁而配置的一对线圈供给电力时,使永久磁铁移位,进而,产生使光路变更元件移位的磁力,并且,该线圈的温度上升。这样,当线圈的温度上升时,存在产生磁力的线圈的磁力减弱的情况。
对此,根据上述一个形态,固定于光路变更元件的线圈保持部的热传导部与支承部件接触,因此,在上述线圈的热上升了的情况下,该线圈的热经由热传导部而被传导至支承部件。由此,能够抑制光路变更元件所具有的一对线圈的温度上升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设置于光路变更元件的线圈的磁力的降低,因此,能够使该光路变更元件的驱动稳定化。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内部壳体是密闭壳体,所述光合成装置具有第1支承面和第2支承面,所述第1支承面和所述第2支承面位于彼此相反的一侧并与所述支承部件连接,所述支承部件具有:第1支承部,其与所述第1支承面连接;和第2支承部,其与所述第2支承面连接,所述热传导部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所述第1支承部和所述第2支承部中的至少一方接触。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由于支承光合成装置的第1支承面和第2支承面的第1支承部和第2支承部中的至少一方与热传导部接触,因此,在上述线圈的热上升了的情况下,该线圈的热经由热传导部而被传导至支承部件。由此,能够抑制光路变更元件所具有的一对线圈的温度上升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设置于光路变更元件的线圈的磁力的降低,因此,能够使该光路变更元件的驱动稳定化。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热传导部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所述内部壳体接触。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热传导部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内部壳体接触,因此,在上述线圈的热上升了的情况下,该线圈的热经由热传导部而被传导至内部壳体。由此,能够抑制光路变更元件所具有的一对线圈的温度上升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设置于光路变更元件的线圈的磁力的降低,因此,能够使该光路变更元件的驱动稳定化。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内部壳体具有与所述热传导部接触的热传导部位。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热传导部与内部壳体的热传导部位接触,因此,在上述线圈的热上升了的情况下,该线圈的热经由热传导部而被传导至内部壳体的热传导部位。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光路变更元件所具有的一对线圈的温度上升的情况。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设置于光路变更元件的线圈的磁力的降低,因此,能够可靠地使该光路变更元件的驱动稳定化。
在上述一个形态中,优选的是,所述投影仪具有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配置在所述内部壳体内,使该内部壳体内的冷却气体循环,所述冷却气体的一部分流通至所述支承部件。
根据上述一个形态,由于冷却装置配置在内部壳体内,因此,能够对配置在该内部壳体内的光调制装置、光路变更装置和光合成装置进行冷却。此外,由于冷却气体流通至经由热传导部被传导了线圈的热的支承部件,因此,能够可靠地对支承部件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抑制光路变更元件所具有的一对线圈的温度上升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外观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电光学装置和冷却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光学装置和冷却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从光入射侧观察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换元件的立体图。
图6是从光射出侧观察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换元件的平面图。
图7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换元件的侧视图。
图8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换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平面图。
图11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光学装置、变换元件和冷却装置的红色光侧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光学装置、变换元件和冷却装置的蓝色光侧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变换元件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变换元件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外观的概要立体图。
图16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从光入射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变换元件的平面图。
图18是从光射出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变换元件的平面图。
图1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变换元件的侧视图。
图20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变换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循环冷却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投影仪;31:照明装置(光源);341、341R、341B、341G:液晶面板(光调制装置);345:色合成装置(光合成装置);3453、3454、3455:面(入射面);3456:面(射出面);35:投影光学装置;4:冷却装置;41、41B、41G、41R:冷却风扇;42:管道部件;43:第1管道部(管道);431、451:分流部;433、453:送出口;44:第2管道部(管道);45:第3管道部(管道);4371、4571:面(分流部);4372、4572:开口部(分流部);5、5A、5B:变换元件;51:光学部件;52:框部(保持部);53、531、532:永久磁铁(摆动部件);54:第1框架(保持部);55:第2框架(保持部);56、57、56A、56B:一对线圈保持部(摆动部件);561、562、571、572、561A、561B、562B、571B、572B:线圈保持部;56A1:延伸部;56B1、57B1:翅片(散热部);CL:空心线圈(一对线圈、摆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投影仪的外观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概要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是下述这样的投影型显示装置:对从后述的照明装置31射出的光进行调制,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并将该图像放大投影在银幕等被投影面上。
后面详述,该投影仪1具有变换(shift)元件5,该变换元件5用于变更所入射的光的光路,冷却装置具有这样的功能:除了冷却后述的光调制装置外,还冷却该变换元件5。
如图1所示,这样的投影仪1具有构成外装的外装壳体2。
外装壳体2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顶面部21、底面部22、正面部23、背面部24以及左右的侧面部25、26。
在顶面部21形成有开口部(省略图示),该开口部用于在外装壳体2内拆装后述的光源装置31A、31B,该开口部被罩部件212覆盖。
虽然省略了图示,在底面部22设置有腿部,在将投影仪1载置于设置台等的设置面上时,该腿部与该设置面接触。
在正面部23形成有开口部231,该开口部231供后述的构成图像形成装置3的投影光学装置35的一部分露出。
除这些部分外,虽然省略图示,在右侧的侧面部26形成有用于将外装壳体2外的空气导入到内部的导入口,并在左侧的侧面部25形成有用于将外装壳体2内的空气排出至外部的排气口。
[投影仪的内部结构]
图2是示出投影仪1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投影仪1除了具有上述外装壳体2外,还具有配置在该外装壳体2内的图像形成装置3和冷却装置4。此外,虽然省略图示,投影仪1还具有对该投影仪1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以及对构成该投影仪1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3形成与从上述控制装置输入的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并对该图像进行投影。该图像形成装置3具有照明装置31、均匀化装置32、分色装置33、电光学装置34、投影光学装置35以及光学部件用壳体36。
这些部分中,光学部件用壳体36是在内部设定了照明光轴Ax的箱状壳体,照明装置31、均匀化装置32及分色装置33配置在光学部件用壳体36内的照明光轴Ax上的位置。此外,电光学装置34和投影光学装置35虽然位于光学部件用壳体36外,但与该照明光轴Ax相应地配置。
照明装置31具有:一对光源装置31A、31B,它们彼此对置地配置;和反射镜31C,其配置在该一对光源装置31A、31B之间。
一对光源装置31A、31B分别具有:光源灯311和反射器312;以及收纳体313,其在内部收纳有上述光源灯311和反射器312。并且,上述光源装置31A、31B朝向反射镜31C射出光。
反射镜31C使分别从光源装置31A、31B入射的光向同一方向反射,由此,使该光入射到均匀化装置32。
均匀化装置32用于使与从照明装置31射出的光束的中心轴垂直的垂直面内的照度均匀化。该均匀化装置32具有影视过滤器(cinema filter)321、第1透镜阵列322、紫外线过滤器323、第2透镜阵列324、偏振光转换元件325以及重叠透镜326。
这些部分中,偏振光转换元件325是将所入射的光的偏振方向一致为一种的元件。
分色装置33将从均匀化装置32入射的光束分离为红色(R)、绿色(G)、蓝色(B)这3个色光。该分色装置33具有二向色镜331、332、反射镜333~336及中继透镜337~339。
电光学装置34在根据图像信息对被分离出的各色光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各色光合成。该电光学装置34具有:场透镜340;分别针对每个色光设置的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341(分别将红色、绿色及蓝色用的液晶面板设为341R、341G、341B)、入射侧偏振光板342和射出侧偏振光板343;光学补偿板344;以及1个色合成装置345。这些部分中,色合成装置345相当于本发明的光合成装置。
变换元件5通过使利用色合成装置345射出的光的光路周期性地错开来提高投影图像的分辨率。
后面详述上述电光学装置34和变换元件5的结构。
投影光学装置35是将由色合成装置345合成的光束(形成图像的光束)放大投影在上述被投影面上的投影镜头。作为这样的投影光学装置35,可以采用在镜筒内配置有多个透镜的组透镜。
并且,在以下的附图和说明中,Z方向表示从色合成装置345射出的光的行进方向(投影方向),X方向和Y方向表示与该Z方向垂直、且彼此垂直的方向。这些方向中,在以平面观察时Z方向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式来配置投影仪1的情况下,Y方向表示与铅直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上方(即,从外装壳体2的底面部22朝向顶面部21的方向),X方向表示从Z方向侧(光的行进方向侧)观察时从左朝向右的方向。
[电光学装置的结构]
图3是电光学装置34和冷却装置4的立体图,图4是从Y方向侧观察电光学装置34和冷却装置4的平面图。并且,在图3和图4中,示出了卸下场透镜340后的状态下的电光学装置34。
电光学装置34的结构要素中,各液晶面板341(341R、341G、341B)、射出侧偏振光板343和光学补偿板344借助保持部件安装于色合成装置345,如图3和图4所示,这些部件构成了一体化的棱镜单元。
构成该棱镜单元的色合成装置345由大致四棱柱的十字分色棱镜构成。该色合成装置345具有6个面3451~3456。棱镜基座347U、347L(参照图3和图11)分别与这些面中的色合成装置345的Y方向侧的面3451和与Y方向侧相反的一侧的面3452抵接,从而支承该色合成装置345。
此外,色合成装置345的X方向侧的面3453、X方向侧的相反一侧的面3454和Z方向侧的相反一侧的面3455分别是红、蓝和绿的调制光的入射面,Z方向侧的面3456是射出面。液晶面板341R、341G、341B以与上述各入射面(面3453~3455)对置的方式由保持部件346(红色用保持部件346R、绿色用保持部件346G、红色用保持部件346B)保持,由此,液晶面板341、入射侧偏振光板342、射出侧偏振光板343和光学补偿板344被一体化。
[变换元件的结构]
图5是从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观察固定部件360和变换元件5的立体图。
固定部件360构成光学部件用壳体36的一部分,是固定有变换元件5的部位。该固定部件360在光学部件用壳体36中配置在与投影光学装置35对置的位置。如图5所示,在该固定部件360的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3601上固定有变换元件5。具体而言,变换元件5被固定于固定部件360,由此,变换元件5在配置于色合成装置345与投影光学装置35之间的状态下被固定。
图6是从Z方向侧观察变换元件5的平面图,图7是从X方向侧观察变换元件5的侧视图,图8是变换元件5的分解立体图。
变换元件5相当于本发明的光路变更元件,具有下述功能:该变换元件5通过摆动来变更(变换)入射到该变换元件5并从该变换元件5射出的光的光路。如图5~图8所示,这样的变换元件5具有光学部件51、框部52、永久磁铁53、第1框架54、第2框架55以及一对线圈保持部56、57。
这些部分中的光学部件51是由具有透光性的透光性部件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矩形板状的玻璃构成的。
[框部的结构]
框部52具有保持光学部件51和永久磁铁53的功能。如图5所示,该框部52构成为具有4个角部CR1~CR4的矩形板状。如图8所示,在该框部52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供上述光学部件51嵌入的开口部521。此外,在框部52的开口部521的Y方向侧的位置和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供永久磁铁53嵌入的嵌合槽522、523。这些嵌合槽522、523中的嵌合槽522形成在比嵌合槽523靠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位置。
此外,在框部52上的嵌合槽522的Y方向侧、且在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端缘处形成有朝向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突出的定位突起524,在框部52上的嵌合槽523的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且在X方向侧的端缘处形成有朝向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突出的定位突起525。而且,在框部52的Z方向侧的面上,在与上述定位突起524、525分别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朝向Z方向侧突出的定位突起526、527。
换而言之,Y方向侧的定位突起524、526形成在框部52的4个角部CR1~CR4中的角部CR3附近,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定位突起525、527形成在成为该角部CR3的对角的角部CR2附近。
如图8所示,永久磁铁53形成为棱柱状。永久磁铁53(永久磁铁531)嵌合于嵌合槽522中,永久磁铁53(永久磁铁532)嵌合于嵌合槽523中。这样,将永久磁铁531、532固定于框部52。
[第1框架的结构]
第1框架54配置在框部52的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具有与第2框架55一起夹持该框部52的功能。该第1框架54形成为矩形板状,在该第1框架54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541。该开口部541形成为与上述光学部件51大致相同的形状。由此,使得从开口部541入射的光入射到光学部件51。
此外,在第1框架54的Y方向侧、且在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端缘处形成有贯穿孔542,在第1框架54的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且在X方向侧的端缘处形成有贯穿孔543。上述框部52的定位突起524分别插入于贯穿孔542中,定位突起525分别插入于贯穿孔543中。
[第2框架的结构]
第2框架55配置在框部52的Z方向侧,具有与第1框架54一起夹持该框部52的功能。该第2框架55形成为矩形板状,在该第2框架55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551。该开口部551形成为与上述光学部件51大致相同的形状。
此外,在第2框架55的Y方向侧、且在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端缘处形成有贯穿孔552,在第2框架55的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且在X方向侧的端缘处形成有贯穿孔553。上述框部52的定位突起526贯插于该贯穿孔552中,定位突起527贯插于贯穿孔553中。
而且,第2框架55具有延伸部554~557,所述延伸部554~557从第2框架55的各个角部向第2框架55的外侧延伸。在这些延伸部554~557上形成有供螺钉S1分别贯插的贯穿孔5541、5551、5561、5571。通过使这些螺钉S1与固定部件360螺合,由此,如图5所示地将变换元件5固定于固定部件360。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1框架54和第2框架55夹持框部52。并且,框部52、第1框架54和第2框架55相当于本发明的框部。
[线圈保持部的结构]
一对线圈保持部56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在内部具有相当于本发明的线圈的空心线圈CL。通过对该空心线圈CL供给电力,该空心线圈CL使永久磁铁53移位,进而产生使变换元件5移位的磁力。其中,一对线圈保持部56具有:固定于第1框架54的线圈保持部561;和固定于第2框架55的线圈保持部562。
在这些线圈保持部561、562分别形成有孔部5611、5621。框部52的定位突起524经由第1框架54的贯穿孔542而嵌入于该孔部5611中。另一方面,框部52的定位突起526经由第2框架55的贯穿孔552而嵌入于孔部5621中。由此,将线圈保持部561固定于第1框架54,并将线圈保持部562固定于第2框架55。
另一方面,一对线圈保持部57具有:固定于第1框架54的线圈保持部571;和固定于第2框架55的线圈保持部572。在这些线圈保持部571、572分别形成有孔部5711、5721。框部52的定位突起525经由第1框架54的贯穿孔543而嵌入于该孔部5711中。另一方面,框部52的定位突起527经由第2框架55的贯穿孔553而嵌入于孔部5721中。由此,将线圈保持部571固定于第1框架54,并将线圈保持部572固定于第2框架55。
并且,一对线圈保持部56、一对线圈保持部56所具有的空心线圈CL和永久磁铁531相当于本发明的一方的摆动部件,一对线圈保持部57、一对线圈保持部57所具有的空心线圈CL和永久磁铁532相当于本发明的另一方的摆动部件。
这样,一对线圈保持部56的线圈保持部561和线圈保持部562被配置在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角部CR3附近,并且,被配置在重叠的位置和方向上。另一方面,在沿着Z方向观察变换元件5的情况下,一对线圈保持部57的线圈保持部571和线圈保持部572被配置在X方向侧且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角部CR2附近,并且,被配置在重叠的位置和方向上。换而言之,从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观察固定于固定部件360的变换元件5时,一对线圈保持部56配置在液晶面板341B侧,一对线圈保持部57配置在液晶面板341R侧。
并且,上述框部52、第1框架54、第2框架55、一对线圈保持部56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是由具有热传导性的金属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铝构成的。由此,在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该空心线圈CL的热被传导至框部52、第1框架54、第2框架55、一对线圈保持部56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各个部分。
此外,安装于固定部件360的电力供给部3602与上述线圈保持部561、562、571、572分别连接(参照图5)。该电力供给部3602通过经由各个线圈保持部561、562、571、572对空心线圈CL供给电力而使永久磁铁531、532移位,进而,产生使变换元件5移位的磁力。
具体而言,安装于框部52的永久磁铁531、532移位时,变换元件5在沿着图6所示的转动角L1相对于固定部件360的面3601接近和远离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来变更嵌入于框部52的开口部521中的光学部件51的角度。
换而言之,通过对线圈保持部561、562、571、572分别供给电力,能够变更入射到光学部件51并从该光学部件51射出的光的光路。
[冷却装置的结构]
图9是从Y方向侧观察冷却装置4时的立体图,图10是从Y方向侧观察冷却装置4时的平面图。
冷却装置4具有输送冷却气体以冷却液晶面板341(341R、341G、341B)和变换元件5的功能。如图9和图10所示,该冷却装置4具有冷却风扇41(将与液晶面板341R、341G、341B分别对应的冷却风扇设为冷却风扇41R、41G、41B)和管道部件42。其中,冷却风扇41抽吸该冷却风扇41周围的冷却气体,并经由管道部件42将冷却气体供给至各液晶面板341和变换元件5。
并且,该冷却风扇41由多叶片式风扇构成。可是,并不限于此,冷却风扇41也可以由轴流风扇构成。
[管道部件的结构]
管道部件42除了将从各冷却风扇41送出的冷却气体向分别对应的液晶面板341、入射侧偏振光板342、射出侧偏振光板343和光学补偿板344引导外,还向变换元件5引导。该管道部件42具有第1管道部43、第2管道部44、第3管道部45和连接部46。
[第1管道部的结构]
第1管道部43具有将来自冷却风扇41R的冷却气体供给至液晶面板341R和变换元件5的线圈保持部57的功能。该第1管道部43具有:分流部431;送出口432,其将由该分流部431分流出的一部分冷却气体向红色用的液晶面板341R送出;和送出口433,其将分流出的另一部分冷却气体向变换元件5的线圈保持部57送出。
第1管道部43的X方向侧的端部434与冷却风扇41R的排出口连接。此外,第1管道部43的突出部435为向Y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在该突出部435的Y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上述送出口432。在该突出部435的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整流部436。该整流部436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具有使来自冷却风扇41R的冷却气体顺畅地朝向Y方向流通的功能。
此外,送出口432配置在与上述液晶面板341R对应的位置。由此,使得冷却气体经由该送出口432朝向液晶面板341R流通。
此外,如图9和图10所示,第1管道部43具有从分流部431向Z方向侧延伸的延伸部437。在该延伸部437形成有上述送出口433。在该延伸部437的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4371上形成有开口部4372。从上述冷却风扇41R供给的冷却气体的一部分向该开口部4372流通。即,分流部431由上述面4371和开口部4372构成。
此外,送出口433相当于本发明的送出口,配置在与上述变换元件5的线圈保持部57对置的位置。
[第2管道部的结构]
第2管道部44具有使来自冷却风扇41G的冷却气体供给至液晶面板341G的功能。该第2管道部44具有将冷却气体向绿色用的液晶面板341G送出的送出口442。
该第2管道部44的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444与冷却风扇41G的排出口连接。此外,在第2管道部44的突出部445形成有上述送出口442。在该突出部445的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整流部446。该整流部446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具有使来自冷却风扇41G的冷却气体顺畅地朝向Y方向流通的功能。
此外,送出口442配置在与上述液晶面板341G对应的位置。由此,使得冷却气体经由该送出口442朝向液晶面板341G流通。
[第3管道部的结构]
第3管道部45具有使来自冷却风扇41B的冷却气体供给至液晶面板341B和变换元件5的线圈保持部56的功能。该第3管道部45具有:分流部451;送出口452,其将由该分流部451分流出的一部分冷却气体向蓝色用的液晶面板341B送出;和送出口453,其将分流出的另一部分冷却气体向变换元件5的线圈保持部56送出。
第3管道部45的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454与冷却风扇41B的排出口连接。此外,第3管道部45的突出部455为向Y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在该突出部455的Y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上述送出口452。在该突出部455的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整流部456。该整流部456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具有使来自冷却风扇41B的冷却气体顺畅地朝向Y方向流通的功能。
此外,送出口452配置在与上述液晶面板341B对应的位置。由此,使得冷却气体经由该送出口452朝向液晶面板341B流通。
此外,如图9和图10所示,第3管道部45具有从分流部451向Z方向侧延伸的延伸部457。在该延伸部457形成有上述送出口453。在该延伸部457的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4571上形成有开口部4572。从上述冷却风扇41B供给的冷却气体的一部分向该开口部4572流通。即,分流部451由上述面4571和开口部4572构成。
此外,送出口453相当于本发明的送出口,配置在与上述变换元件5的线圈保持部56对置的位置。
[冷却气体的流通方向]
图11是示出利用图4所示的虚线A1-A1将电光学装置34和冷却装置4切断后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利用图4所示的虚线B1-B1将电光学装置34和冷却装置4切断后的截面的剖视图。
如图11和图12所示,从上述冷却风扇41G送出的冷却气体经由第2管道部44被从送出口442朝向Y方向送出,被供给至液晶面板341G。
如图11所示,从冷却风扇41R送出的冷却气体被导入第1管道部43内。该冷却气体中的、由分流部431分流出的一部分冷却气体被从送出口432朝向Y方向送出,被供给至液晶面板341R。另一方面,由分流部431分流出的另一部分冷却气体冷却气体沿延伸部437流通,并从形成于该延伸部437的送出口433朝向Y方向送出,被供给至变换元件5的X方向侧的区域。
在此,如图11所示,在延伸部437的Z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Z方向倾斜的整流部4373。因此,在延伸部437中流通的冷却气体在被从送出口433送出时,向Z方向侧扩展地被送出。具体而言,从送出口433送出的冷却气体向变换元件5的Z方向侧的面和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流通。更详细来说,从送出口433送出的冷却气体向线圈保持部571的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和线圈保持部572的Z方向侧的面流通。
如图12所示,从冷却风扇41B送出的冷却气体被导入第3管道部45内。该冷却气体中的、由分流部451分流出的一部分冷却气体被从送出口452朝向Y方向送出,被供给至液晶面板341B。另一方面,由分流部451分流出的另一部分冷却气体冷却气体沿延伸部457流通,并从形成于该延伸部457的送出口453朝向Y方向送出,被供给至变换元件5的X方向侧的区域。
在此,如图12所示,在延伸部457的Z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Z方向倾斜的整流部4573。因此,在延伸部457中流通的冷却气体在被从送出口453送出时,向Z方向侧扩展地被送出。具体而言,从送出口453送出的冷却气体向变换元件5的Z方向侧的面和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流通。
这样,流通至变换元件5的X方向侧的区域和X方向侧的相反一侧的区域的冷却气体分别沿着线圈保持部56、57流通,由此对这些线圈保持部56、57(特别是空心线圈CL)进行冷却,此外,还对被该线圈保持部56、57隔着的永久磁铁53进行冷却。这样,能够冷却变换元件5,使该变换元件5的驱动稳定化。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具有以下效果。
由于能够对作为多个冷却对象的液晶面板341和变换元件5供给冷却气体,因此,能够抑制液晶面板341的温度上升的情况。此外,由于利用冷却装置4来冷却变换元件5,因此,能够抑制该变换元件5的温度由于从液晶面板341入射的光而上升的情况。
由于变换元件5配置在色合成装置345与投影光学装置35之间,因此,该变换元件5被冷却时,色合成装置345也能够与该变换元件5一同冷却。因此,能够抑制该变换元件5的温度由于从色合成装置345入射的光而上升的情况。
使冷却气体流通至液晶面板341的管道部件42具有送出口433、453,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冷却变换元件5的冷却装置。由此,能够实现冷却装置4的小型化,进而,能够使投影仪1小型化。
在此,当对隔着永久磁铁53而配置的一对空心线圈CL供给电力时,使永久磁铁53移位,进而,产生使变换元件5移位的磁力,并且,该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这样,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时,存在产生磁力的空心线圈CL的磁力减弱的情况。
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对变换元件5供给冷却气体,因此,能够抑制变换元件5、即变换元件5所具有的一对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设置于变换元件5的空心线圈CL的磁力的降低,因此,能够使该变换元件5的驱动稳定化。
在利用一对线圈保持部56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保持空心线圈CL的状态下将空心线圈CL固定在构成变换元件5的保持部的第1框架54和第2框架55上,冷却气体的至少一部分流通至该线圈保持部56、57,因此,能够可靠地对线圈保持部56、57进行冷却。因此,通过冷却线圈保持部56、57,能够冷却由该线圈保持部56、57保持的空心线圈CL,能够抑制该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的情况。
能够经由2个管道部43、45将冷却气体供给至该液晶面板341R、341B和变换元件5,其中,该2个管道部43、45与隔着色合成装置345而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一侧的液晶面板341R、341B对应。即,由于从2个送出口433、453对变换元件5供给冷却气体,因此,能够可靠地对变换元件5进行冷却。此外,无需进一步设置使冷却气体流通至变换元件5的管道,就能够对液晶面板341和变换元件5供给冷却气体,因此,能够使冷却装置4小型化,进而,能够使投影仪1小型化。
构成一方的摆动部件的空心线圈CL、一对线圈保持部56和永久磁铁531与一方的液晶面板341B的位置接近,构成另一方的摆动部件的空心线圈CL、一对线圈保持部57和永久磁铁532与另一方的液晶面板341R的位置接近。因此,由于对置配置的液晶面板341R、341B中的各个液晶面板与上述各个摆动部件的位置接近,因此,能够简易地构成使冷却气体从与该接近配置的液晶面板341R、341B对应的管道部43、45流通至摆动部件的分流部431、451。此外,能够缩短该管道部43、45的分流部431、451至送出口433、453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在该管道部43、45中流通的冷却气体的流通速度的降低。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对变换元件5进行冷却。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A虽然具有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但在构成电光学装置的变换元件的形状不同这方面与上述投影仪1不同。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已经进行了说明的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A的变换元件5A的立体图。
变换元件5A相当于本发明的光路变更元件,具有变更所入射的光的光路的功能。如图13所示,这样的变换元件5A具有光学部件51、框部52、永久磁铁53(省略图示)、第1框架54、第2框架55、以及一对线圈保持部56A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在本实施方式中,只有线圈保持部56A的结构不同,因此,以下仅对该线圈保持部56A详细进行说明。
一对线圈保持部56A与上述线圈保持部56相同地,在内部具有空心线圈CL,由具有热传导性的铝构成。此外,如图13所示,一对线圈保持部56A中的、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线圈保持部561A构成为大致L字状。具体而言,线圈保持部561A具有延伸部56A1,该延伸部56A1沿着第1框架54的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边缘向送出口453侧、即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延伸。根据该结构,线圈保持部561A的散热面积比其他线圈保持部562、571、572的散热面积变大。
从送出口453对这样的线圈保持部561A送出冷却气体时,冷却气体沿着该线圈保持部561A的延伸部56A1的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流通,从而对该线圈保持部561A进行冷却。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A除了起到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效果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与从送出口433至线圈保持部57的距离相比,从送出口453至线圈保持部56的距离较大。此外,冷却了线圈保持部57而温度上升了的冷却气体的一部分有可能会流通至线圈保持部56。根据这些情况,可以想象,线圈保持部56的冷却效率会比线圈保持部57的冷却效率低。
在此,由于线圈保持部561A具有延伸部56A1,因此,具有该延伸部56A1的线圈保持部561A的散热面积比不具有该延伸部56A1的上述线圈保持部561的散热面积大。由此,由于对线圈保持部561A(延伸部56A1)供给冷却气体,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对线圈保持部561A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可靠地冷却由线圈保持部561A保持的空心线圈CL,能够抑制该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的情况。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B虽然具有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但在构成电光学装置的变换元件的形状不同这方面与上述投影仪1不同。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已经进行了说明的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B的变换元件5B的立体图。
变换元件5B相当于本发明的光路变更元件,具有变更所入射的光的光路的功能。如图14所示,这样的变换元件5B具有光学部件51、框部52、永久磁铁(省略图示)、第1框架54、第2框架55、以及一对线圈保持部56B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B。在本实施方式中,只有线圈保持部56B、57B的结构不同,因此,以下仅对该线圈保持部56B、57B进行详细说明。
一对线圈保持部56B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B与上述线圈保持部56相同地,在内部具有空心线圈CL,并由具有热传导性的铝构成。此外,这些线圈保持部561B、562B的各个线圈保持部具有相当于本发明的散热部的多个矩形板状的翅片56B1。另一方面,线圈保持部571B、572B也分别具有多个矩形板状的翅片57B1。根据该结构,一对线圈保持部56B、57B的散热面积比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一对线圈保持部56、57的散热面积变大。
当从送出口433、453对这样的一对线圈保持部56B、57B送出冷却气体时,冷却气体在该一对线圈保持部56B、57B的多个翅片56B1、57B1的之间流通,从而对该一对线圈保持部56B、57B进行冷却。
[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B除了起到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效果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一对线圈保持部56B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B具有翅片56B1、57B1作为散热部,因此,一对线圈保持部56B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B的散热量比不具有该翅片56B1、57B1的线圈保持部56、57的散热量大。由此,通过对一对线圈保持部56B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B的翅片56B1、57B1供给冷却气体,能够更可靠地对一对线圈保持部56B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B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可靠地冷却由一对线圈保持部56B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B保持的空心线圈CL,能够抑制该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的情况。
[实施方式的变形]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或改良等包含于本发明的内容。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4具有分别与第1~第3管道部43~45连接的冷却风扇41R、41G、41B。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冷却风扇41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2个。该情况下,只要能够对第1~第3管道部43~45供给冷却气体,第1~第3管道部43~45可以是任何形状。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变换元件5具有光学部件51、框部52、永久磁铁53、第1框架54、第2框架55以及一对线圈保持部56、57。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第1框架54和第2框架55也可以形成为一体。此外,虽然具有一对线圈保持部56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但也可以仅具有任意一方。
即,只要能够对由线圈保持部56、57保持的空心线圈CL供给电力,使变换元件5摆动而变更入射到上述光学部件51的光的光路,则可以是任何结构。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空心线圈CL被保持于各线圈保持部56、57。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空心线圈CL也可以是直接固定于第1框架54和第2框架55的结构。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色合成装置345由十字分色棱镜构成。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色合成装置345只要能够将从液晶面板341入射的光合成,可以是任何形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一对线圈保持部56配置在第1框架54的角部CR3附近,即,从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观察变换元件5时,配置在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位置,一对线圈保持部57配置在第1框架54的角部CR2附近,即,配置在X方向侧且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位置。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一对线圈保持部56与一对线圈保持部57的位置相反。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换元件5、5A、5B分别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仅在第1管道部43和第3管道部45设置有分流部431、451。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2管道部44设置分流部,从该分流部对变换元件5供给冷却气体。该情况下,无需设置固定色合成装置345的棱镜基座347L,只要构成送出口来代替连接部46即可。由此,从在第1~第3管道部43~45中分别流通的冷却气体分流出的冷却气体被供给至变换元件5的大致整个区域,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对变换元件5进行冷却。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一对线圈保持部56、57、56A、56B、57B保持空心线圈CL。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一对线圈保持部56、57、56A、56B、57B也可以保持铁心线圈。即,只要是通过供给电力能够产生磁力的部件,线圈的形状和种类可以是任何形状和种类。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上述框部52、第1框架54、第2框架55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6、57、56A、56B、57B由铝构成。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不限于铝,只要具有热传导性,上述框部52、第1框架54、第2框架55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6、57、56A、56B、57B可以由任何材料构成。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突出部435、445、455的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整流部436、446、456。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该整流部436、446、456也可以例如是外装壳体2的内表面,该情况下,通过将管道部件42安装于该内表面上来形成各管道部。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线圈保持部561A具有延伸部56A1。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线圈保持部562也具有与该线圈保持部561A相同的延伸部。而且,线圈保持部571、572也可以相同地具有延伸部。此外,也可以在具有这些延伸部的线圈保持部561A、562、571、572分别进一步设置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翅片56B1、57B1。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一对线圈保持部56B、57B都是具有翅片56B1、57B1的散热片形状。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仅在安装于第1框架54上的线圈保持部561B、571B设置翅片56B1、57B1,也可以仅在安装于第2框架55上的线圈保持部562B、572B设置翅片56B1、57B1。即,只要在线圈保持部561B、562B、571B、572B中的任意一个线圈保持部设置有翅片56B1、57B1即可。
此外,翅片56B1、57B1的形状不限于矩形板状,可以是任何形状,也可以针对各个线圈保持部561B、562B、571B、572B设置不同形状的翅片。总之,只要线圈保持部561B、562B、571B、572B的散热面积扩大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光调制装置使用了透过型的液晶面板341(341R、341G、341B)。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来代替透过型的液晶面板341(341R、341G、341B)。该情况下,无需设置分色装置33,可以利用该色合成装置345来执行色分离和色合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投影仪1具有3个液晶面板341(341R、341G、341B),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对使用2个以下或4个以上液晶面板的投影仪应用本发明。
此外,也可以使用DMD(数字微镜元件)等来代替液晶面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投影仪1具有一对光源装置31A、31B。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光源装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4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图像形成装置3的配置为图2所示的配置。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上述图像形成装置配置成大致L字型或大致U字型。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投影仪的外观结构]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C的概要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C是下述这样的投影型显示装置:对从后述的照明装置31射出的光进行调制,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并将该图像放大投影在银幕等被投影面上。
后面详述,该投影仪1C具有变换元件,该变换元件用于变更所入射的光的光路,循环冷却装置具有这样的功能:除了循环冷却后述的光调制装置外,还循环冷却该变换元件。
如图15所示,这样的投影仪1C具有构成外装的外装壳体2。
外装壳体2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顶面部21、底面部22、正面部23、背面部24、以及左侧面部25和右侧面部26。
在顶面部21形成有开口部(省略图示),该开口部用于在外装壳体2内拆装后述的光源装置31A、31B,该开口部由罩部件212覆盖。
虽然省略了图示,在底面部22设置有腿部,在将投影仪1载置于设置台等的设置面上时,该腿部与该设置面接触。
在正面部23形成有开口部231,该开口部231供后述的构成图像形成装置3的投影光学装置35的一部分露出。
除这些部分外,虽然省略图示,在右侧面部26形成有将外装壳体2外的空气导入到内部的导入口,并在左侧面部25形成有用于将外装壳体2内的空气排出至外部的排气口。
[投影仪的内部结构]
图16是示出投影仪1C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投影仪1C除了具有上述外装壳体2外,还具有配置在该外装壳体2内的图像形成装置3和循环冷却装置4C。此外,虽然省略图示,投影仪1C还具有对该投影仪1C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以及对构成该投影仪1C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3形成与从上述控制装置输入的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并对该图像进行投影。该图像形成装置3具有照明装置31、均匀化装置32、分色装置33、电光学装置34、投影光学装置35以及光学部件用壳体36。
其中,光学部件用壳体36是在内部设定了照明光轴Ax的箱状壳体,照明装置31、均匀化装置32及分色装置33配置在光学部件用壳体36内的照明光轴Ax上的位置。此外,电光学装置34和投影光学装置35虽然位于光学部件用壳体36外,但与该照明光轴Ax对应地配置。
照明装置31具有:一对光源装置31A、31B,它们彼此对置地配置;和反射镜31C,其配置在该一对光源装置31A、31B之间。
一对光源装置31A、31B分别具有:光源灯311和反射器312;以及收纳体313,其在内部收纳有上述光源灯311和反射器312。并且,上述光源装置31A、31B朝向反射镜31C射出光。
反射镜31C使分别从光源装置31A、31B入射的光向同一方向反射,由此,使该光入射到均匀化装置32。
均匀化装置32用于使与从照明装置31射出的光束的中心轴垂直的垂直面内的照度均匀化。该均匀化装置32具有影视过滤器321、第1透镜阵列322、紫外线过滤器323、第2透镜阵列324、偏振光转换元件325以及重叠透镜326。
其中,偏振光转换元件325是将所入射的光的偏振方向一致为一种的元件。
分色装置33将从均匀化装置32入射的光束分离为红色(R)、绿色(G)、蓝色(B)这3个色光。该分色装置33具有二向色镜331、332、反射镜333~336及中继透镜337~339。
电光学装置34在根据图像信息对分离出的各色光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各色光合成。该电光学装置34具有:场透镜340;分别针对每个色光设置的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341(分别将红色、绿色及蓝色用的液晶面板设为341R、341G、341B)、入射侧偏振光板342和射出侧偏振光板343;光学补偿板344;以及1个色合成装置345。其中,色合成装置345相当于本发明的光合成装置,从该色合成装置345射出的光入射到后述的变换元件5C。
循环冷却装置4C具有冷却电光学装置34和变换元件5C的功能。
变换元件5C通过使由色合成装置345射出的光的光路周期性地错开来提高投影图像的分辨率。
石英扩散板6用于使从变换元件5C射出并入射到该石英扩散板6的光向投影光学装置35扩散地射出。
并且,后面详述上述循环冷却装置4C和变换元件5C的结构。
投影光学装置35是将由色合成装置345合成的光束(形成图像的光束)放大投影在上述被投影面上的投影镜头。作为这样的投影光学装置35,可以采用在镜筒内配置有多个透镜的组透镜。
[变换元件的结构]
图17是从该变换元件5C的光入射侧观察变换元件5C时的平面图,图18从光射出侧观察变换元件5C时的平面图。此外,图19是示出变换元件5C的侧视图,图20是示出变换元件5C的分解立体图。
变换元件5C相当于本发明的光路变更元件,具有下述功能:变更(变换)入射到该变换元件5C并从该变换元件5C射出的光的光路。如图17~图20所示,这样的变换元件5C具有光学部件51、框部52C、永久磁铁53、第1框架54C、第2框架55C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6C、57C。
其中,光学部件51是由具有透光性的透光性部件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矩形板状的玻璃构成的。
并且,在以下的附图和说明中,将从该色合成装置345射出并入射到变换元件5C的光的行进方向(投影方向)作为Z方向,将分别与该Z方向垂直且彼此垂直的方向作为X方向和Y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观察时以Z方向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式来配置投影仪1C的情况下,将与铅直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上方(即,从外装壳体2的底面部22朝向顶面部21的方向)作为Y方向,将从Z方向侧(光的行进方向侧)观察时从左朝向右的方向(即,从外装壳体2的左侧面部25朝向右侧面部26的方向)作为X方向。
[框部的结构]
框部52C具有保持光学部件51和永久磁铁53的功能。如图20所示,该框部52C构成为具有4个角部CR1~CR4的矩形板状。在该框部52C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供上述光学部件51嵌入的开口部521。此外,在框部52C的开口部521的Y方向侧的位置和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供永久磁铁53嵌入的嵌合槽522、523。这些嵌合槽522、523中的嵌合槽522形成在比嵌合槽523靠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位置。
此外,在框部52C上的嵌合槽522的Y方向侧、且在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端缘处形成有朝向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突出的定位突起524,在框部52C上的嵌合槽523的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且在X方向侧的端缘处形成有朝向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突出的定位突起525。而且,在框部52C的Z方向侧的面上,在与上述定位突起524、525分别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朝向Z方向侧突出的定位突起526、527。
换而言之,Y方向侧的定位突起524、526形成在框部52C的4个角部CR1~CR4中的角部CR3附近,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定位突起525、527形成在成为该角部CR3的对角的角部CR2附近。
如图20所示,永久磁铁53形成为棱柱状。永久磁铁53(永久磁铁531)嵌合于嵌合槽522中,永久磁铁53(永久磁铁532)嵌合于嵌合槽523中。这样,将永久磁铁531、532固定于框部52C。
[第1框架的结构]
第1框架54C配置在框部52C的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具有与第2框架55C一起夹持该框部52C的功能。该第1框架54C形成为矩形板状,在该第1框架54C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541。该开口部541形成为与上述光学部件51大致相同的形状。由此,从开口部541入射的光被入射到光学部件51。
此外,在第1框架54C的Y方向侧、且在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端缘处形成有贯穿孔542,在第1框架54C的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且在X方向侧的端缘处形成有贯穿孔543。上述框部52C的定位突起524分别插入于贯穿孔542中,定位突起525分别插入于贯穿孔543中。
[第2框架的结构]
第2框架55C配置在框部52C的Z方向侧,具有与第1框架54C一起夹持该框部52C的功能。该第2框架55C形成为矩形板状,在该第2框架55C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551。该开口部551形成为与上述光学部件51大致相同的形状。
此外,在第2框架55C的Y方向侧、且在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端缘处形成有贯穿孔552,在第2框架55C的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且在X方向侧的端缘处形成有贯穿孔553。上述框部52C的定位突起526贯插于该贯穿孔552中,定位突起527贯插于贯穿孔553中。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1框架54C和第2框架55C夹持框部52C。并且,框部52C、第1框架54C和第2框架55C相当于本发明的保持部。
[线圈保持部的结构]
一对线圈保持部56C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C在内部具有相当于本发明的线圈的空心线圈CL。通过对该空心线圈CL供给电力,该空心线圈CL使永久磁铁53移位,进而产生使变换元件5C移位的磁力。其中,一对线圈保持部56C具有:固定于第1框架54C的线圈保持部561C;和固定于第2框架55C的线圈保持部562C。
在这些线圈保持部561C、562C分别形成有孔部5611、5621。框部52C的定位突起524经由第1框架54C的贯穿孔542而嵌入于该孔部5611中。另一方面,框部52C的定位突起526经由第2框架55C的贯穿孔552而嵌入于该孔部5621中。由此,将线圈保持部561C固定于第1框架54C,并将线圈保持部562C固定于第2框架55C。
另一方面,一对线圈保持部57C具有:固定于第1框架54C的线圈保持部571C;和固定于第2框架55C的线圈保持部572C。在这些线圈保持部571C、572C分别形成有孔部5711、5721。框部52C的定位突起525经由第1框架54C的贯穿孔543而嵌入于该孔部5711中。另一方面,框部52C的定位突起527经由第2框架55C的贯穿孔553而嵌入于该孔部5721中。由此,将线圈保持部571C固定于第1框架54C,并将线圈保持部572C固定于第2框架55C。
这样,一对线圈保持部56C的线圈保持部561C和线圈保持部562C被配置在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角部CR3附近,并且,被配置在重叠的位置和方向上。另一方面,在沿着Z方向观察变换元件5C的情况下,一对线圈保持部57C的线圈保持部571C和线圈保持部572C被配置在X方向侧且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角部CR2附近,并且,被配置在重叠的位置和方向上。换而言之,从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观察变换元件5C时,一对线圈保持部56C配置在液晶面板341B侧,一对线圈保持部57C配置在液晶面板341R侧。
并且,上述框部52C、第1框架54C、第2框架55C、一对线圈保持部56C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C是由具有热传导性的金属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铝构成的。由此,在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该空心线圈CL的热被传导至框部52C、第1框架54C、第2框架55C、一对线圈保持部56C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C各个部分。
此外,电力供给部(省略图示)与上述线圈保持部561C、562C、571C、572C分别连接。该电力供给部通过经由各个线圈保持部561C、562C、571C、572C对空心线圈CL供给电力而使永久磁铁531、532移位,进而,产生使变换元件5C移位的磁力。
具体而言,当安装于框部52C的永久磁铁531、532移位时,变换元件5C在沿着图17和图18所示的转动角L1接近和远离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来变更嵌入于框部52C的开口部521中的光学部件51的角度。
换而言之,通过对线圈保持部561C、562C、571C、572C分别供给电力,能够变更入射到光学部件51并从该光学部件51射出的光的光路。
[循环冷却装置的结构]
图21是示出循环冷却装置4C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并且,在图21中,为了容易理解说明,省略构成电光学装置34的液晶面板341G和与该液晶面板341G对应的场透镜340、入射侧偏振光板342和射出侧偏振光板343、光学补偿板344以外的图示。
循环冷却装置4C具有相当于本发明的内部壳体的密闭壳体41C,并具有冷却配置在该密闭壳体41C内的电光学装置34和变换元件5C的功能。这样的循环冷却装置4C除了具有上述密闭壳体41C外,还具有棱镜基座42C、第1风扇43C、第2风扇44C和散热片45C。
在将上述变换元件5C配置在密闭壳体41C内时,将热传导部TC1~TC4分别固定于上述线圈保持部561C、562C、571C、572C。该热传导部TC1~TC4由具有热传导性的热传导片构成。因此,当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时,线圈保持部561C、562C、571C、572C的热被传导至热传导部TC1~TC4。
[密闭壳体的结构]
密闭壳体41C配置在外装壳体2内,是内部收纳有构成电光学装置34的液晶面板341、入射侧偏振光板342、射出侧偏振光板343、光学补偿板344、色合成装置345、保持部件346和变换元件5C的箱型壳体。该密闭壳体41C具有使该密闭壳体41C外的气体难以流入内部的密闭结构。换而言之,液晶面板341、入射侧偏振光板342、射出侧偏振光板343、光学补偿板344、色合成装置345、保持部件346和变换元件5C被大致密闭在密闭壳体41C内。
该密闭壳体41C具有顶面部41a、底面部41b、第1侧面部41c、第2侧面部41d以及X方向侧和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第3和第4侧面部(省略图示)。该密闭壳体41C具有:构成顶面部41a、底面部41b、第1侧面部41c以及上述第3侧面部和第4侧面部的壳体部411;以及构成第2侧面部41d的板状部412和石英扩散板6。
其中,壳体部411由树脂等构成。在构成该壳体部411的第1侧面部41c的大致中央部分处形成有开口部4111。与液晶面板341G对应的场透镜340嵌入于该开口部4111。此外,在上述第3侧面部的大致中央部分和第4侧面部的大致中央部分处也分别形成有开口部,并且,与液晶面板341R、341B对应的场透镜340嵌入于该开口部。由此,由分色装置33分离出的各色光经由该场透镜340入射到液晶面板341。
板状部412构成密闭壳体41C的第2侧面部41d的一部分,在该板状部412的大致中央部分处形成有开口部4121。上述石英扩散板6嵌入于该开口部4121。此外,板状部412是由具有热传导性的金属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铝构成的。
此外,热传导部TC1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板状部412的位于Y方向侧的第1部位4122接触,热传导部TC2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板状部412的位于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第2部位4123接触。此外,棱镜基座42U被固定于第1部位4122,棱镜基座42L被固定于第2部位4123。因此,当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时,线圈保持部562C、572C的热被传导至热传导部TC1、TC2,该热传导部TC1、TC2的热被传导至板状部412。
并且,第1部位4122和第2部位4123相当于本发明的热传导性部位。
[棱镜基座的结构]
在此,电光学装置34的结构要素中,各液晶面板341(341R、341G、341B)、射出侧偏振光板343和光学补偿板344借助保持部件346被安装于色合成装置345,构成了一体化的棱镜单元。构成该棱镜单元的色合成装置345由大致四棱柱的十字分色棱镜构成。该色合成装置345除了具有供从液晶面板341射出的光分别单独入射的3个入射面和射出从该入射面入射而合成后的光的1个射出面外,还具有第1支承面3451C和第2支承面3452C,所述第1支承面3451C和第2支承面3452C分别与多个入射面和射出面交叉,位于彼此相反的一侧并与棱镜基座42C连接。
棱镜基座42C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承部件,具有通过支承色合成装置345而将上述棱镜单元固定在密闭壳体41C内的功能。该棱镜基座42C是由具有热传导性的金属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铝构成的。此外,棱镜基座42C具有: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支承部的棱镜基座42U;和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支承部的棱镜基座42L。
如图21所示,这些棱镜基座42U、42L分别具有大致L字状的支承部421U、421L和延伸部422U、422L,延伸部422U、422L从该支承部421U、421L的端部向Z方向延伸。
色合成装置345的Y方向侧的面即第1支承面3451C与棱镜基座42U的支承部421U的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抵接,热传导部TC3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支承部421U的Z方向侧的面接触。此外,延伸部422U的Z方向侧的端部被固定于板状部412的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上。
另一方面,色合成装置345的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即第2支承面3452C与棱镜基座42L的支承部421L的Y方向的面抵接,热传导部TC4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支承部421L的Z方向侧的面接触。此外,延伸部422L的Z方向侧的端部被固定于板状部412的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上。
根据该结构,棱镜单元(色合成装置345)被固定于密闭壳体41C内,并且,来自热传导部TC3、TC4的热被传导至棱镜基座42U、42L。
此外,在棱镜基座42U、42L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散热翅片。通过设置该散热翅片,能够扩大与从后述的第1风扇43C排出的冷却气体接触的接触面积,能够高效地冷却从热传导部TC3、TC4传导来的热。
[冷却风扇的结构]
第1风扇43C由多叶片式风扇构成,相当于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一部分。如图21所示,该第1风扇43C配置在底面部41b上的第1侧面部41c侧。该第1风扇43C被配置成进气面431C朝向Y方向。此外,排气面432C朝向Z方向侧进行配置。因此,当第1风扇43C驱动时,从进气面431C抽吸密闭壳体41C内的冷却气体,并将该冷却气体从排气面432C朝向Z方向排出。此外,利用未图示的管道将从排气面432C排出的冷却气体的一部分向Y方向分流,被分流出的冷却气体对液晶面板341、入射侧偏振光板342、射出侧偏振光板343等进行冷却。
第2风扇44C由轴流风扇构成,相当于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一部分。该第2风扇44C配置在密闭壳体41C内的顶面部41a与第1侧面部41c之间。该第2风扇44C被配置成进气面441C朝向Y方向。此外,与进气面441C对置的排气面442C朝向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进行配置。即,以使第1风扇43C的进气面431C与第2风扇44C的排气面442C对置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当第2风扇44C驱动时,从第2风扇44C的进气面441C抽吸的密闭壳体41C内的冷却气体从排气面442C朝向第1风扇43C被排出,利用第1风扇43C抽吸该冷却气体。
并且,虽然第1风扇43C和第2风扇44C分别由多叶片式风扇和轴流风扇构成,但并不限于此,可以都由多叶片式风扇构成,也可以都由轴流风扇构成。
[散热片的结构]
散热片45C具有使与该散热片45C连接的部位的温度降低的功能。该散热片45C与密闭壳体41C的顶面部41a连接。由此,在密闭壳体41C内的与散热片45C对置的位置流通的冷却气体被该散热片45C冷却。
[冷却气体的循环流路]
在这样的结构的循环冷却装置4C中,当第1风扇43C驱动时,从进气面431C吸入的冷却气体被从排气面432C排出,沿着底面部41b流通。沿着该底面部41b流通的冷却气体与第2侧面部41d冲突,朝向Y方向、即顶面部41a流通。在该冷却气体从底面部41b向顶面部41a流通的过程中,变换元件5C、棱镜基座42U、42L、上述棱镜单元和板状部412被该冷却气体冷却。然后,冷却了上述变换元件5C、棱镜基座42U、42L、上述棱镜单元和板状部412后的冷却气体由于来自第2风扇44C的进气面441C的抽吸而沿着顶面部41a流通。在该过程中,该冷却气体被上述散热片45C冷却,并被第2风扇44C抽吸。然后,该冷却气体从第2风扇44C的排气面442C朝向第1风扇43C被排出,从第1风扇43C的进气面431C被抽吸。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通过第1风扇43C和第2风扇44C的驱动而使得密闭壳体41C内的冷却气体顺时针地循环。这样,被传导了来自线圈保持部562C、572C和热传导部TC1、TC2的热的板状部412被冷却。此外,被传导了来自线圈保持部561C、571C和热传导部TC3、TC4的热的棱镜基座42U、42L被冷却。由此,从空心线圈CL传导来的热被释放,进而,空心线圈CL被冷却。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C具有以下效果。
由于多个液晶面板341R、341G、341B、变换元件5C和色合成装置345被配置在密闭壳体41C内,因此,能够抑制灰尘附着于上述液晶面板341、色合成装置345和变换元件5C的情况。因此,能够提高从投影仪1C投影的图像的亮度和彩度。
在此,对隔着永久磁铁53而配置的一对空心线圈CL供给电力时,使永久磁铁53移位,进而,产生使变换元件5C移位的磁力,并且,该一对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这样,当一对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时,存在产生磁力的一对空心线圈CL的磁力减弱的情况。
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固定于变换元件5C的线圈保持部561C、562C、571C、572C的热传导部TC1~TC4与作为支承部件的棱镜基座42C接触,因此,在上述空心线圈CL的热上升了的情况下,该空心线圈CL的热经由热传导部而被传导至支承部件。由此,能够抑制变换元件5C所具有的一对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设置于变换元件5C的空心线圈CL的磁力的降低,因此,能够使该变换元件5C的驱动稳定化。
由于支承色合成装置345的第1支承面3451C和第2支承面3452C的支承部421U、421L与热传导部TC3、TC4接触,因此,在上述空心线圈CL的热上升了的情况下,该空心线圈CL的热经由热传导部TC3、TC4而被传导至棱镜基座42C。由此,能够抑制变换元件5C所具有的一对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设置于变换元件5C的空心线圈CL的磁力的降低,因此,能够使该变换元件5C的驱动稳定化。
由于热传导部TC1、TC2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密闭壳体41C接触,更具体来说是与该密闭壳体41C的具有热传导性的第1部位4122和第2部位4123接触,因此,在上述空心线圈CL的热上升了的情况下,该空心线圈CL的热经由热传导部TC1、TC2而被传导至密闭壳体41C的板状部412。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变换元件5C所具有的一对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的情况。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设置于变换元件5C的空心线圈CL的磁力的降低,因此,能够可靠地使该变换元件5C的驱动稳定化。
由于在密闭壳体41C内配置有作为冷却装置的第1风扇43C,因此,能够冷却配置在该密闭壳体41C内的液晶面板341、变换元件5C和色合成装置345。此外,由于冷却气体流通至经由热传导部TC1~TC4被传导了空心线圈CL的热的棱镜基座42C,因此,能够可靠地对棱镜基座42C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抑制变换元件5C所具有的一对空心线圈CL的温度上升的情况。
[实施方式的变形]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或改良等包含于本发明的内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变换元件5C、色合成装置345和液晶面板341配置在密闭壳体41C内。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密闭壳体41C内仅配置变换元件5C,也可以在密闭壳体41C内仅配置变换元件5C和液晶面板341。总之,只要将变换元件5C配置在密闭壳体41C内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密闭壳体41C被大致密闭。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密闭壳体41C也可以不密闭、而是从该没有被密闭的部位供给冷却气体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线圈保持部561C、562C、571C、572C固定有热传导部TC1~TC4。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热传导部TC1~TC4,而是使线圈保持部561C、562C、571C、572C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棱镜基座42C和板状部412直接接触。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热传导部TC1~TC4由具有热传导性的热传导片构成。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不限于固体,热传导部TC1~TC4也可以由具有热传导性的润滑脂(grease)等构成。即,热传导部TC1~TC4只要具有热传导性,可以由任何物质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热传导部TC1、TC2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接触的板状部412的第1部位4122和第2部位4123具有热传导性。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板状部412也可以由树脂等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热传导部TC1、TC2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板状部412接触。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仅使热传导部TC1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板状部412接触,也可以仅使热传导部TC2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板状部412接触。该情况下,例如,热传导部TC1、TC2的未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板状部412接触的部位也可以由不具有热传导性的物质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循环冷却装置4C具有第1风扇43C和第2风扇44C。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循环冷却装置4C也可以仅具有第1风扇43C和第2风扇44C中的任意一个风扇。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冷却配置在密闭壳体41C中的液晶面板341、色合成装置345和变换元件5C。此外,在密闭壳体41C内也可以不具有第1风扇43C和第2风扇44C。该情况下,例如,可以在密闭壳体41C外连接散热片,并利用冷却风扇从该密闭壳体41C外进行冷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循环冷却装置4C的散热片45C与顶面部41a连接。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散热片45C也可以设置于底面部41b、第1侧面部41c和第2侧面部41d中的任意一个部分。而且,散热片45C也可以不是1个,可以分别设置于底面部41b、第1侧面部41c和第2侧面部41d,并且,还可以不设置散热片45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棱镜基座42U、42L。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具有棱镜基座42U、42L中的任意一方。特别是,如果仅具有棱镜基座42U,则能够使来自底面部41b的冷却气体进一步流通至变换元件5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棱镜基座42U、42L所支承的第1支承面3451C和第2支承面3452C是色合成装置345的Y方向侧的面和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棱镜基座42U、42L也可以支承色合成装置345的X方向侧的面和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该情况下,只要将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341R、341B配置成与上述第1支承面3451C和第2支承面3452C对置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中,变换元件5C具有光学部件51、框部52C、永久磁铁53、第1框架54C、第2框架55C以及一对线圈保持部56C、57C。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第1框架54C和第2框架55C也可以形成为一体。此外,虽然具有一对线圈保持部56C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7C,但也可以仅具有任意一方。
即,只要能够对由线圈保持部56C、57C保持的空心线圈CL供给电力而使变换元件51摆动,变更入射到上述光学部件51的光的光路,则可以是任何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中,变换元件5C形成为图17~图20所示的结构。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只要能够利用螺线管等使光学部件51摆动来变更所入射的光的光路,则可以是任何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侧面部41d由板状部412和石英扩散板6构成。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代替石英扩散板6,也可以由仅使来自变换元件5C光通过的透光性部件构成。
上述实施方式中,空心线圈CL被各线圈保持部56C、57C保持。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空心线圈CL也可以是直接固定于第1框架54C和第2框架55C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中,色合成装置345由十字分色棱镜构成。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色合成装置345只要能够将从液晶面板341入射的光合成,则可以是任何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对线圈保持部56C配置在第1框架54C的角部CR3附近,即,从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观察变换元件5C时,配置在X方向的相反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位置,一对线圈保持部57C配置在第1框架54C的角部CR2附近,即,配置在X方向侧且Y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位置。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一对线圈保持部56C与一对线圈保持部57C的位置相反。
上述实施方式中,一对线圈保持部56C、57C保持空心线圈CL。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一对线圈保持部56C、57C也可以保持铁心线圈。即,只要是通过供给电力能够产生磁力的部件,线圈的形状和种类可以是任何形状和种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框部52C、第1框架54C、第2框架55C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6C、57C由铝构成。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不限于铝,只要具有热传导性,上述框部52C、第1框架54C、第2框架55C和一对线圈保持部56C、57C也可以由任何材料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光调制装置使用了透过型的液晶面板341(341R、341G、341B)。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来代替透过型的液晶面板341(341R、341G、341B)。该情况下,无需设置分色装置33,可以利用该色合成装置345来执行色分离和色合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投影仪1C具有3个液晶面板341(341R、341G、341B),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对使用2个以下或4个以上液晶面板的投影仪应用本发明。
此外,也可以使用DMD(数字微镜元件)等来代替液晶面板34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投影仪1C具有一对光源装置31A、31B。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光源装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4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图像形成装置3的配置为图16所示的配置。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上述图像形成装置配置成大致L字型或大致U字型。

Claims (17)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有:
光源;
光调制装置,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
投影光学装置,其对被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进行投影;
光路变更元件,其配置在所述光调制装置与所述投影光学装置之间,通过摆动来变更被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的光路;以及
冷却装置,其冷却所述光调制装置和所述光路变更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有:
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和
光合成装置,其将被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合成并射出,
所述投影光学装置对从所述光合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投影,
所述光路变更元件配置在所述光合成装置与所述投影光学装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具有:
冷却风扇,其送出冷却气体;和
管道部件,其使来自所述冷却风扇的所述冷却气体流通至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
所述管道部件具有送出口,该送出口使所述冷却气体朝向所述光路变更元件流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路变更元件具有:
永久磁铁;
光学部件,其借助所述永久磁铁而摆动,变更所入射的光的光路;
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永久磁铁;以及
一对线圈,它们隔着所述永久磁铁而配置在所述保持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路变更元件具有线圈保持部,所述线圈保持部保持所述一对线圈并被安装于所述保持部上,
所述送出口使所述冷却气体的至少一部分流通至所述线圈保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保持部具有散热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保持部具有向所述送出口侧延伸的延伸部。
8.根据权利要求3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合成装置具有:
3个入射面,经过了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的光入射到所述3个入射面;和
1个射出面,其供从所述3个入射面入射并被合成后的光射出,
所述管道部件具有多个管道,所述多个管道与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中的各光调制装置对应地设置,将在内部流通的所述冷却气体送出至对应的所述光调制装置,
所述多个管道中的与隔着所述光合成装置而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一侧的光调制装置对应的管道具有分流部,所述分流部使在内部流通的所述冷却气体分流,并使该冷却气体从所述送出口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路变更元件具有2个包含所述永久磁铁和所述一对线圈的摆动部件,
隔着所述光合成装置而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一侧的光调制装置中,
在一方的光调制装置侧配置有一方的所述摆动部件,在另一方的光调制装置侧配置有另一方的所述摆动部件,
从相对于所述光学部件的光的入射方向侧观察时,一方的所述摆动部件配置在隔着所述光学部件而与另一方的所述摆动部件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10.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有:
光源;
光调制装置,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
投影光学装置,其对被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进行投影;
光路变更元件,其配置在所述光调制装置与所述投影光学装置之间,通过摆动来变更被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的光路;
外装壳体,其构成外装;以及
内部壳体,其在内部配置有所述光路变更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调制装置配置在所述内部壳体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有:
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和
光合成装置,其将被多个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合成并射出,
所述投影光学装置对从所述光合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投影,
所述光合成装置配置在所述内部壳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配置在所述内部壳体内,支承所述光合成装置,
所述光路变更元件具有:
永久磁铁;
光学部件,其借助所述永久磁铁而摆动,变更所入射的光的光路;
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永久磁铁;
一对线圈,它们隔着所述永久磁铁而配置在所述保持部上;
线圈保持部,其保持所述一对线圈;以及
热传导部,其与所述线圈保持部接触,
所述热传导部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壳体是密闭壳体,
所述光合成装置具有第1支承面和第2支承面,所述第1支承面和所述第2支承面位于彼此相反的一侧并与所述支承部件连接,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
第1支承部,其与所述第1支承面连接;和
第2支承部,其与所述第2支承面连接,
所述热传导部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所述第1支承部和所述第2支承部中的至少一方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导部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方式与所述内部壳体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壳体具有与所述热传导部接触的热传导性部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有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配置在所述内部壳体内,使该内部壳体内的冷却气体循环,
所述冷却气体的一部分流通至所述支承部件。
CN201610860477.6A 2015-10-07 2016-09-28 投影仪 Active CN1068145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9158A JP6631145B2 (ja) 2015-10-07 2015-10-07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5-199158 2015-10-07
JP2015199157A JP6661950B2 (ja) 2015-10-07 2015-10-07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5-199157 2015-10-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4527A true CN106814527A (zh) 2017-06-09
CN106814527B CN106814527B (zh) 2019-04-23

Family

ID=58500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0477.6A Active CN106814527B (zh) 2015-10-07 2016-09-28 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10462436B2 (zh)
CN (1) CN10681452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6071A (zh) * 2017-12-27 2019-07-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US10788739B2 (en) 2018-11-16 2020-09-29 Coretr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engine module
CN112424689A (zh) * 2018-05-25 2021-02-26 夏普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4527B (zh) * 2015-10-07 2019-04-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US10054847B1 (en) * 2017-05-04 2018-08-21 Hui Zhao Angularly rotary projector
JP6887114B2 (ja) * 2017-06-01 2021-06-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3521A (zh) * 2003-05-30 2005-02-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具备该冷却装置的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N1918907A (zh) * 2004-06-14 2007-02-21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JP2008170774A (ja) * 2007-01-12 2008-07-24 Sony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リア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CN102207666A (zh) * 2010-03-30 2011-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3231B2 (en) * 2000-02-14 2006-09-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ot-sequential color display system
JP2001312003A (ja) 2000-04-28 2001-11-09 Nippon Avionics Co Ltd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TWI243276B (en) * 2004-11-12 2005-11-11 Young Optics Inc Imaging displacement module and optical projection device
JP2007206567A (ja) 2006-02-03 2007-08-16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の製造方法
KR20070100579A (ko) 2006-04-07 2007-10-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화소 증진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영상투사장치
TWM327045U (en) * 2007-06-05 2008-02-11 Young Optics Inc Imaging displacement module
JP2011180241A (ja) * 2010-02-26 2011-09-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5685692B2 (ja) 2011-05-25 2015-03-18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投射型液晶映像装置
JP5898526B2 (ja) 2012-02-29 2016-04-06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DE102013014266A1 (de) * 2013-08-27 2015-03-05 Liebherr-Verzahntechnik Gmbh Verkettungssystem für Obertransfereinrichtungen
CN106814527B (zh) * 2015-10-07 2019-04-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3521A (zh) * 2003-05-30 2005-02-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具备该冷却装置的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N1918907A (zh) * 2004-06-14 2007-02-21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JP2008170774A (ja) * 2007-01-12 2008-07-24 Sony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リア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CN102207666A (zh) * 2010-03-30 2011-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6071A (zh) * 2017-12-27 2019-07-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CN109976071B (zh) * 2017-12-27 2022-03-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CN112424689A (zh) * 2018-05-25 2021-02-26 夏普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CN112424688A (zh) * 2018-05-25 2021-02-26 夏普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CN112424688B (zh) * 2018-05-25 2022-03-01 夏普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US11415869B2 (en) 2018-05-25 2022-08-16 Sharp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jectors
US10788739B2 (en) 2018-11-16 2020-09-29 Coretr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engine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95897A1 (en) 2020-06-18
US10462436B2 (en) 2019-10-29
US20190327456A1 (en) 2019-10-24
US10616538B2 (en) 2020-04-07
US10848722B2 (en) 2020-11-24
US20170104965A1 (en) 2017-04-13
CN106814527B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4527B (zh) 投影仪
US6428170B1 (en) Optical projector with image enlarging and projecting capability and heat insulating and cooling means
JP3572982B2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US7384155B2 (en) Image display
CN100478776C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JP2001209126A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US7073912B2 (en) Optical parts casing and projector
US6961165B2 (en) Optical modulation device holding body,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JP4023314B2 (ja) 光学部品用筐体、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US6568813B1 (en) Projector having an upper cooling fan
JP2004354853A (ja) 冷却装置、この冷却装置を備えた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US7210796B2 (en) Optical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CN107621747A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CN104216207A (zh) 投影机
TWI282902B (en) Projector with rotatable lens module
JP3610813B2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6291906B2 (ja) 光源用ハウジング、光源装置、画像投射装置
CN100412686C (zh) 投影仪及其冷却系统
JP663114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6249527A (zh) 光路变更装置和投影仪
CN107966873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JP4466147B2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6661950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4085726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6683288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