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12725B - 散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12725B
CN106812725B CN201510846695.XA CN201510846695A CN106812725B CN 106812725 B CN106812725 B CN 106812725B CN 201510846695 A CN201510846695 A CN 201510846695A CN 106812725 B CN106812725 B CN 1068127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guide cover
wind guide
outer edg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466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12725A (zh
Inventor
丁国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8466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12725B/zh
Priority to US15/140,454 priority patent/US9720466B2/en
Publication of CN106812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2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12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2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组件,设置于携带型计算设备内。散热组件包含风扇件、第一壳体以及至少一导流板。风扇件包含风扇壳体以及风扇扇叶部件。风扇壳体包含第一导风盖以及第二导风盖。第二导风盖设置于第一导风盖上,第二导风盖具有风扇主进风口。风扇扇叶部件设置于第一导风盖以及第二导风盖之间,且枢接风扇壳体于第二导风盖。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导风盖远离第一导风盖的一侧。第一壳体与风扇件间形成进风通道。至少一导流板设置于第二导风盖以及第一壳体之间。至少一导流板自风扇主进风口的外边缘朝向进风通道的外边缘延伸并远离风扇主进风口。

Description

散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携带型计算装置中的散热组件,特别是有关于携带型计算装置中的静音型风扇散热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携带型计算装置,如笔记本电脑(Notebook)等,正常运转时,其中的机械件等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噪音产生,像是风扇的扇叶或马达震动等,都属于较窄频的纯音,而不太会被听觉神经给感知到,或长时间运转的情况下会容易被听觉神经当成背景音而忽略。因此,窄频的纯音所形成的噪音较不易影响到使用者或使用者周遭的人。然而,当携带型计算装置的风扇转动时,空气受压力吸引而流入风扇散热,于流入风扇的过程中,流动的空气会产生风切流场。如此一来,风扇的风切流场会产生较宽带的风切流场音,由宽带的声音所形成的噪音较容易让听觉神经感知,进一步会影响到使用者或使用者周遭的人。甚至,因为一般携带型计算装置的风扇多半直接嵌入系统而无任何风扇进气导引的设计,使得进入风扇的风切流场可能会有受到阻碍而产生乱流的情况,让风扇的风切流场有机会制造更大的噪音。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架构,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方式被发展完成。因此,如何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也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技术实施例是有关于一种设置于携带型计算设备内的散热组件,其利用设置至少一导流板于风扇件与第一壳体所形成的进风通道中,导引进入风扇件的流场,使得流场能依照导流板的导引方向进入风扇件,让进入风扇件的风切流场减弱,且同时减少乱流的产生。如此一来,可降低或避免散热组件因风切流场所产生的广域的风切流场音,使散热组件较为静音。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组件,设置于携带型计算设备内。散热组件包含风扇件、第一壳体以及至少一导流板。风扇件包含风扇壳体以及风扇扇叶部件。风扇壳体包含第一导风盖以及第二导风盖。第二导风盖设置于第一导风盖上,第二导风盖具有风扇主进风口。风扇扇叶部件设置于第一导风盖以及第二导风盖之间,且枢接风扇壳体于第二导风盖。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导风盖远离第一导风盖的一侧。第一壳体与风扇件间形成进风通道。至少一导流板设置于第二导风盖以及第一壳体之间。至少一导流板自风扇主进风口的外边缘朝向进风通道的外边缘延伸并远离风扇主进风口。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进风信道沿第一壳体以及风扇件的迭构方向具有第一距离,至少一导流板沿迭构方向的厚度大于第一距离的50%。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至少一导流板自风扇主进风口的外边缘朝向进风通道的外边缘延伸一长度,其长度大于风扇主进风口的外边缘沿其长度的延伸方向至进风通道的外边缘间的第二距离的50%。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至少一导流板自风扇主进风口的外边缘开始,沿风扇主进风口的外边缘的切线方向,朝向进风通道的外边缘延伸。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进风通道具有颈部(neck)以及舌点,舌点位于进风通道的颈部的外边缘上。该风扇主进风口具有圆心。至少一导流板其中之一,自圆心与舌点所形成的线段与风扇主进风口的外边缘相交形成的交点开始,沿着切线方向朝向进风通道的外边缘延伸。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散热组件自圆心与舌点形成的线段与风扇主进风口的外边缘相交所形成的交点开始,分割风扇主进风口的外边缘成至少两个曲线段,且至少一导流板自每一相邻的两曲线段的交点开始,朝向进风通道的外边缘延伸。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风扇主进风口的外边缘可等分成两曲线段。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至少一导流板设置于第一壳体朝向第二导风盖的表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壳体具有多个进风口,连通第一壳体远离风扇件的一侧与进风通道。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散热组件更包含第二壳体,设置于风扇件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且第二壳体与风扇件的第一导风盖间形成出风通道。第一导风盖具有风扇主出风口,连通出风通道。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散热组件的上视透视图。
图2绘示依据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散热组件沿图1中1-1’线段的侧视剖面图。
图3绘示依据本发明另外多个实施方式的散热组件的侧视剖面图。
图4绘示依据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散热组件的上视透视图。
除非有其他表示,在不同图式中相同的号码与符号通常被当作相对应的部件。该些图示的绘示为清楚表达该些实施方式的相关关联而非绘示该实际尺寸。
组件标号说明:
100:散热组件
120:风扇件
122:风扇壳体
124:风扇扇叶部件
126:第一导风盖
128:第二导风盖
130:风扇主进风口
132:外边缘
134:交点
135:曲线段
136:曲线段
137:曲线段
138:曲线段
139:风扇主出风口
140:第一壳体
142:进风口
150:进风通道
152:外边缘
154:舌点
160:导流板
170:出风通道
180:第二壳体
190:颈部
200:散热组件
300:散热组件
320:曲线段
340:曲线段
A:迭构方向
h:第一距离
C1:圆心
D1:线段
W1:最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当一个组件被称为『在…上』时,它可泛指该组件直接在其他组件上,也可以是有其他组件存在于两者之中。相反地,当一个组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组件,它是不能有其他组件存在于两者的中间。如本文所用,词汇『及/或』包含了列出的关联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图1依据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绘示散热组件100的上视透视图。图2绘示依据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散热组件100沿图1中1-1’线段的侧视剖面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散热组件100包含风扇件120、第一壳体140以及至少一导流板160。风扇件120包含风扇壳体122以及风扇扇叶部件124。风扇壳体122包含第一导风盖126以及第二导风盖128。第二导风盖128设置于第一导风盖126上,第二导风盖128具有风扇主进风口130。在多个实施方式中,风扇壳体122于第一导风盖126以及第二导风盖128之间可更包含侧壁结构,分别连接并分隔第一导风盖126以及第二导风盖128。风扇扇叶部件124设置于第一导风盖126以及第二导风盖128之间,且枢接风扇壳体122于第二导风盖128。在多个实施方式中,风扇扇叶部件124包含多个扇叶,且扇叶自风扇扇叶部件124枢接于第二导风盖128处朝向风扇壳体122的侧壁结构延伸。在多个实施方式中,风扇扇叶部件124延伸方向可为直线或曲线。第一壳体140设置于第二导风盖128远离第一导风盖126的一侧。第一壳体140与风扇件120间形成进风通道150。至少一导流板160设置于第二导风盖128以及第一壳体140之间。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导流板160可设置于第一壳体140朝向第二导风盖128的表面。至少一导流板160自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朝向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延伸并远离风扇主进风口130。
由于设置于携带型计算设备内的散热组件100于风扇件120与第一壳体140所形成的进风通道150中,设置有至少一导流板160。导流板160自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朝向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延伸并远离风扇主进风口130。因此,导流板160可至少导引部分自进风通道150进入风扇件120的空气流场,使得进入风扇件120的空气流场能依照导流板160的导引方向进入风扇件120,让空气进入风扇件120的风切流场减弱,且同时减少空气因未受导引而产生的乱流。如此一来,可降低或避免散热组件100因风切流场所产生的广域的风切流场音,进一步使散热组件100较为静音。
参照图2,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进风信道150沿第一壳体140以及风扇件120的迭构方向A具有第一距离h,至少一导流板160沿迭构方向A的厚度大于第一距离h的50%,有较佳的空气流场导引效果。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导流板160沿第一壳体140以及风扇件120的迭构方向A遮蔽进风通道150的至少部分,然而,导流板160不会完全遮蔽沿迭构方向A的高度h。如此一来,可于导引空气以及维持进风通道150的截面积两者之间,取得较佳的组合。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述的至少一导流板160间仍具有一定的间隔,且沿第一壳体140以及风扇件120的迭构方向A遮蔽进风通道150的部分,非完全遮蔽沿迭构方向A的进风通道150。如此一来,可减少或避免散热组件100因设置导流板160于进风通道150中,导致进风通道150的截面积缩减,使得空气自进风通道150进入风扇件120的流场路径于被缩减的情况下,而较难进入。应了解到,此处所述的至少一导流板160所设置的方式,仅为示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只要空气仍可自进风通道150被风扇件120所产生的压力差吸引,而依照导流板160的引导进入风扇件120即可。
参照图1,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导流板160自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朝向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延伸长度L1。长度L1可大于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沿长度L1延伸至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间的距离L2的50%,有较佳的空气流场导引效果。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导流板160自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朝向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延伸时,为沿直线延伸。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导流板160自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朝向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延伸时,为沿流线型的曲线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图1以及图2中所绘示的导流板160的延伸方式仅为示例,为标示及示意清楚,而非按照其实际的比例去绘示,且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导流板160的结构不限于直线长条状的结构,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视实际需要,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下,做适度的修改或替代,只要在具导引空气自进风通道150进入风扇件120的功能的情况下,能够最大化进风通道150的截面积即可。甚或,在部分的实施方式中,导流板160也可延伸至风扇主进风口130沿迭构方向A投影的范围内。
图3绘示依据本发明另外多个实施方式的散热组件200的侧视剖面图。在另外的多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导流板160可设置于第二导风盖128朝向第一壳体140的表面。在另外的多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导流板160可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140的表面朝向第二导风盖128或第二导风盖128朝向第一壳体140的表面(图未绘示)。
参照图1,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导流板160自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开始,沿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的切线方向,朝向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延伸。如此一来,导流板160可较佳的减少或避免空气自进风通道150进入风扇主进风口130时,产生的风切流场。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进风通道150具有颈部190以及舌点154。颈部190为进风通道150具有最窄宽度W1的位置。舌点154位于进风通道150的颈部190的外边缘152上。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形成圆形曲线,且具有一圆心C1。连接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形成的圆形曲线的圆心C1与舌点154形成一线段D1。至少一导流板160其中之一,自圆心C1与舌点154所形成的线段D1与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相交形成的交点134开始,朝向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延伸。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导流板160朝向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延伸时,导流板160为沿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的切线方向延伸。
由于颈部190为进风通道150具有最窄宽度W1的位置,当空气流场自进风通道190中较宽的位置行经进风信道150的颈部190时,空气流场向较窄的颈部190汇集,根据流体特性,此时空气流场的速度增加较剧烈,易于颈部190的位置产生较强的风切流场,进而产生较多噪音。然而,散热组件100可藉由自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的圆心C1与舌点154所形成的线段D1与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相交形成的交点134开始,朝向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延伸形成导流板160,使得空气流场在进入颈部190时,经导流板160导引,而可较佳的减少或避免空气通过进风通道150的颈部190时,所产生的风切流场。
换句话说,如图1所示,此处所述的颈部190,为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沿垂直迭构方向A的平面上具有最小截面积的位置。如此一来,空气流场可藉由颈部190的截面积缩减,加压空气进入风扇主进风口130,使得空气流场更容易流通进入风扇主进风口130,且能自风扇主进风口130携带走更多的热。然而,截面积缩减将导致通过进风通道150至颈部190的空气流场,于速度上有剧烈的增加,此一速度变化产生风切流场。应了解到,此处所述的至少一导流板160所设置的方式,仅为示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只要空气可受导流板160导引,使得空气流场进入颈部190时的速度变化较为和缓即可。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散热组件100自圆心C1与舌点154形成的线段D1与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相交所形成的交点134开始,分割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成至少两个曲线段,像是曲线段135、曲线段136、曲线段137以及曲线段138,且至少一导流板160自每一相邻的两曲线段的交点开始,朝向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延伸。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导流板160朝向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延伸时,导流板160为沿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的切线方向延伸。
图4依据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绘示散热组件300的上视透视图。在多个实施方式中,散热组件300自圆心C1与舌点154形成的线段D1与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相交所形成的交点134开始,等分风扇主进风口130的外边缘132成曲线段320以及曲线段340,且导流板160自曲线段320以及曲线段340的交点开始,分别朝向进风通道150的外边缘152延伸。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40可具有多个进风口142,连通第一壳体140远离风扇件120的一侧与进风通道150。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42导引空气进入风扇件120的风扇主进风口130。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散热组件100可更包含第二壳体180,设置于风扇件120远离第一壳体140的一侧。第二壳体180与风扇件120的第一导风盖126间形成出风通道170。第一导风盖126具有风扇主出风口139,连通出风通道170。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组件,设置于携带型计算设备内。散热组件包含风扇件、第一壳体以及至少一导流板。风扇件包含风扇壳体以及风扇扇叶部件。风扇壳体包含第一导风盖以及第二导风盖。第二导风盖设置于第一导风盖上,第二导风盖具有风扇主进风口。风扇扇叶部件设置于第一导风盖以及第二导风盖之间,且枢接风扇壳体于第二导风盖。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导风盖远离第一导风盖的一侧。第一壳体与风扇件间形成进风通道。至少一导流板设置于第二导风盖以及第一壳体之间。至少一导流板自风扇主进风口的外边缘朝向进风通道的外边缘延伸并远离风扇主进风口,且于沿第一壳体以及风扇件的迭构方向遮蔽至少部分的进风通道。藉由设置导流板于第二导风盖以及第一壳体之间的进风通道,可降低或减少空气自进风通道进入风扇件时所产生的风切流场,进而降低风切流场所产生的噪音,使散热组件达到静因的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8)

1.一种散热组件,设置于一携带型计算设备内,其特征为,该散热组件包含:
一风扇件,该风扇件包含:
一风扇壳体,包含:
一第一导风盖;以及
一第二导风盖,设置于该第一导风盖上,该第二导风盖具有一风扇主进风口;以及
一风扇扇叶部件,设置于该第一导风盖以及该第二导风盖之间,且枢接该风扇壳体于该第二导风盖;
一第一壳体,设置于该第二导风盖远离该第一导风盖的一侧,该第一壳体与该风扇件间形成一进风通道;以及
至少一导流板,设置于该第二导风盖以及该第一壳体之间,该至少一导流板自该风扇主进风口的一外边缘朝向该进风通道的一外边缘延伸并远离该风扇主进风口;该至少一导流板自该风扇主进风口的该外边缘开始,沿该风扇主进风口的该外边缘的一切线方向,朝向该进风通道的该外边缘延伸;
该进风通道具有一颈部以及一舌点,该舌点位于该进风通道的该颈部的该外边缘上,该风扇主进风口具有一圆心,其中该至少一导流板其中之一,自该圆心与该舌点所形成的一线段与该风扇主进风口的该外边缘相交形成的一交点开始,沿着该切线方向朝向该进风通道的该外边缘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为,该进风通道沿该第一壳体以及该风扇件的一迭构方向具有一第一距离,该至少一导流板沿该迭构方向的一厚度大于该第一距离的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为,该至少一导流板自该风扇主进风口的该外边缘朝向该进风通道的该外边缘延伸一长度,该长度大于该风扇主进风口的该外边缘沿该长度的延伸方向至该进风通道的该外边缘间的一第二距离的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为,自该圆心与该舌点形成的该线段与该风扇主进风口的该外边缘相交所形成的该交点开始,分割该风扇主进风口的该外边缘成至少两个曲线段,以及该至少一导流板自每一相邻的该两个曲线段的一交点开始,朝向该进风通道的该外边缘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为,该风扇主进风口的该外边缘等分成两曲线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为,该至少一导流板设置于该第一壳体朝向该第二导风盖的一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为,该第一壳体具有多个进风口,连通该第一壳体远离该风扇件的一侧与该进风通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为,该散热组件更包含一第二壳体,设置于该风扇件远离该第一壳体的一侧,且该第二壳体与该风扇件的该第一导风盖间形成一出风通道,其中该第一导风盖具有一风扇主出风口,连通该出风通道。
CN201510846695.XA 2015-11-27 2015-11-27 散热组件 Active CN106812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6695.XA CN106812725B (zh) 2015-11-27 2015-11-27 散热组件
US15/140,454 US9720466B2 (en) 2015-11-27 2016-04-27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6695.XA CN106812725B (zh) 2015-11-27 2015-11-27 散热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2725A CN106812725A (zh) 2017-06-09
CN106812725B true CN106812725B (zh) 2019-07-23

Family

ID=58777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46695.XA Active CN106812725B (zh) 2015-11-27 2015-11-27 散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720466B2 (zh)
CN (1) CN1068127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4353B (zh) * 2018-03-28 2019-07-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風扇模組及電子裝置
JP7268117B1 (ja) 2021-11-11 2023-05-02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2449C (zh) * 2005-01-19 2008-11-1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
CN203051230U (zh) * 2012-12-06 2013-07-10 嵊州市远见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抽油烟机的风机蜗壳中间板导叶进风结构
CN103327788A (zh) * 2012-03-22 2013-09-25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4948B2 (ja) * 2003-09-16 2007-10-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802617B2 (en) * 2006-07-14 2010-09-28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CN101382154B (zh) * 2007-09-07 2011-06-0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离心风扇
CN101413508B (zh) * 2007-10-19 2012-06-13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及使用该散热模组的电子装置
TWM341877U (en) * 2007-10-24 2008-10-01 Akust Technology Co Ltd Heat sink fan stand for memory card
TWM333479U (en) * 2007-11-01 2008-06-01 Asustek Comp Inc Electrical fan and board card
CN101592165A (zh) * 2008-05-26 2009-12-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组件
TWI344076B (en) * 2008-05-29 2011-06-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the casing structure thereof
US7684187B1 (en) * 2008-09-17 2010-03-23 Celsia Technologies Taiwan, Inc.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8083479B2 (en) * 2008-12-15 2011-12-27 Enermax Technology Corporation Heat dissipating fan structure of dual motor
TWI353510B (en) * 2009-01-23 2011-12-01 Asustek Comp Inc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CN101848621B (zh) * 2009-03-24 2012-06-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器
CN102022386B (zh) * 2009-09-21 2014-10-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固定装置
TW201112933A (en) * 2009-09-28 2011-04-01 Yu-Nung Shen A radiator apparatus and a module using the same
TW201120320A (en) * 2009-12-07 2011-06-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an module and heat disspation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TWM391269U (en) * 2010-03-16 2010-10-21 Wistron Corp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heat dissipat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airflow from flowing back
US8488320B2 (en) * 2010-05-26 2013-07-16 Amtek Semiconductors Co., Ltd. Semiconductor package having a cooling fan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8858040B2 (en) * 2010-08-23 2014-10-14 Cooliance, Inc. Cooling methodology for high brightness light emitting diodes
TW201212802A (en) * 2010-09-07 2012-03-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TWI488374B (zh) * 2011-12-11 2015-06-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擴充座
JP5306511B1 (ja) * 2012-04-27 2013-10-0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8854819B2 (en) * 2012-07-03 2014-10-07 Dong Guan Yung Teng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Cooling device
CN103593022A (zh) * 2012-08-15 2014-02-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9298232B2 (en) * 2012-12-28 2016-03-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2449C (zh) * 2005-01-19 2008-11-1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
CN103327788A (zh) * 2012-03-22 2013-09-25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3327787A (zh) * 2012-03-22 2013-09-25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3051230U (zh) * 2012-12-06 2013-07-10 嵊州市远见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抽油烟机的风机蜗壳中间板导叶进风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20466B2 (en) 2017-08-01
CN106812725A (zh) 2017-06-09
US20170153676A1 (en)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7749B (zh) 风扇组件及其扇框
CN106812725B (zh) 散热组件
CN104110401B (zh) 离心式风扇
TWI490412B (zh) 離心式風扇
CN203642431U (zh) 柜机蜗壳及空调柜机
CN203770237U (zh) 鼓风机
CN105179214B (zh) 一种气泵
DE502008001195D1 (de) Mähdrescher mit Reinigungsgebläse
CN105091118B (zh) 一种空调器
TW201233910A (en) Horizontal convection fan and the frame thereof
CN208421720U (zh) 一种办公室用计算机主机保护装置
JP6386877B2 (ja) 空気吹出装置
CN207609539U (zh) 发电机/空压机降噪冷却装置
CN205349754U (zh) 压缩机的压缩机构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06094454U (zh) 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JP2009299907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SG130179A1 (en) Particle extracting device of hard disk drive and hard disk driv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343874A1 (en) Advection Fan and A Fan Frame Thereof
CN209695073U (zh) 具有降噪结构的负压装置
CN209354359U (zh) 一种消音器和压缩机
CN207064345U (zh) 风扇
TWI594110B (zh) 散熱組件
US11131324B2 (en) Fan housing for reduced noise
CN208822703U (zh) 一种集成溢水功能的呼吸器
JP2020134014A (ja) 室外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