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10466B - 一种由苯胺和尿素直接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由苯胺和尿素直接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10466B
CN106810466B CN201611264449.4A CN201611264449A CN106810466B CN 106810466 B CN106810466 B CN 106810466B CN 201611264449 A CN201611264449 A CN 201611264449A CN 106810466 B CN106810466 B CN 106810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iline
phenyl carbamate
methyl phenyl
urea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644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10466A (zh
Inventor
李会泉
王利国
陈家强
贺鹏
贾中宝
龙世良
曹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644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104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10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0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10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0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9/00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carbamic acid,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269/04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carbamic acid,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from amines with formation of carbamate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苯胺和尿素直接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包括,(1)将尿素与苯胺反应生成的产物与甲醇混合形成反应混合物;(2)将所述反应混合物与有机溶剂混合形成反应体系;(3)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控制压力为0.5‑4MPa,加热所述反应体系至120‑210℃,并维持10‑300min,得到苯氨基甲酸甲酯粗品;(4)对所述苯氨基甲酸甲酯粗品进行分离,得到苯氨基甲酸甲酯。上述方法简化了操作流程,可使合成工艺连续进行,实现不间断生产,有利于工业化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由苯胺和尿素直接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异氰酸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例如,单异氰酸酯可制成一系列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二官能团及以上的多异氰酸酯可用于合成一系列性能优良的聚氨酯泡沫塑料、橡胶、弹力纤维、涂料、胶粘剂、合成革、人造木材等,其中的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尤其重要,已广泛应用于合成皮革、纤维、涂料和塑料等领域,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制皮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其相关配件的市场需求量增加,使得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的需要迅速扩大。
多异氰酸酯一般由化工合成的方法制得,其中苯氨基甲酸甲酯是非光气法合成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工艺包括,苯胺与氨基甲酸甲酯或者碳酸二甲酯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单苯基脲与甲醇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二苯基脲与甲醇或者碳酸二甲酯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528741A公开了一种由苯脲与甲醇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其采用单苯基脲和甲醇在氧化铅、TiO或者ZnO下催化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其中在TiO-ZnO复合催化下能够实现MPC收率67%,在ZnO催化下能够实现单苯基脲转化率89%,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71%,但该工艺存在大量副产物,导致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差。中国专利文献公开CN 106146353 A公开了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的另一种方法,能够实现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达到98%以上,为了达到上述高产率,其必须采用高纯度的二苯基脲与甲醇醇解反应,为此在采用尿素和苯胺反应得到二苯基脲粗产物时,其必须分离纯化得到二苯基脲固体,因此采取了蒸发结晶等工艺进行纯化,造成整个工艺操作繁琐且投资偏高,由于存在固体操作使其自动化程度偏低,同时经实际实验验证该工艺中产品浓度偏低,停留时间过长,导致该工艺的能耗偏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工艺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成本高等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操作过程简单、可实现连续化生产的苯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方法。
为此,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由苯胺和尿素直接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包括,(1)将尿素与苯胺反应生成的产物与甲醇混合形成反应混合物;(2)将所述反应混合物与有机溶剂混合形成反应体系;(3)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控制压力为0.5-4MPa,加热所述反应体系至120-210℃,并维持10-300min,得到苯氨基甲酸甲酯粗品;(4)对所述苯氨基甲酸甲酯粗品进行分离,得到苯氨基甲酸甲酯。
上述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为直链烷烃、环烷烃、卤代烷烃、二甲苯、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一氯联苯、二苯基甲烷、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环烷油或十氢化萘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所述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0-90%。
上述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还包括排除氨气的过程。
上述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中,所述甲醇的加入量为所述反应混合物总质量的18-85%。
上述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加热所述反应体系至160-180℃。
上述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维持10-60min。
上述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氩气、氦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中,所述反应体系设置于密闭容器内部,并向所述密闭容器内通入和排出气体来实现所述排除氨气的过程,所述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氩气、氦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气体流速为每分钟0.01-2.00个所述密闭容器的容积。
上述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中,所述反应体系设置于密闭容器内部,通过向所述密闭容器内部通入和排出若干次惰性气体,以排除所述密闭容器内部的空气。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由苯胺和尿素直接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使尿素与苯胺反应生成的产物在特定的有机溶积中直接与甲醇反应,减少了尿素与苯胺反应生成的副产物对后续反应的影响,从而不需要将尿素与苯胺反应的副产物苯胺氧化物、缩二脲等及过量的苯胺进行分离排除,在避免了对尿素与苯胺反应生成的产物的纯化步骤的情况下,仍然不降低氨基甲酸甲酯的收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需要对原料进行纯化才能提高产品收率的技术偏见,简化了操作流程,可使合成工艺连续进行,实现不间断生产,有利于工业化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1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相关计算方法如下:
单苯基脲转化率=(反应产物A中单苯基脲的量-反应产物B中单苯基脲的量)÷反应产物A中单苯基脲的量×100%
二苯基脲转化率=(反应产物A中二苯基脲的量-反应产物B中二苯基脲的量)÷反应产物A中二苯基脲的量×100%
总的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反应产物B中苯氨基甲酸甲酯的量÷(反应产物A中单苯基脲的量×单苯基脲转化率+反应产物A中二苯基脲的量×二苯基脲转化率)×100%
在二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的反应中副产物N-甲基苯胺选择性=反应产物B中N-甲基苯胺的量÷(反应产物A中二苯基脲的量×二苯基脲转化率)×100%
整体工艺中苯氨基甲酸甲酯的选择性=循环选择性×分配系数=[二苯基脲占单苯脲和二苯基脲的分数+(100%-N-甲基苯胺选择性)]×单苯基脲占单苯脲和二苯基脲的分数×100%
实施例1
将42.4g尿素和157.6g苯胺加入到1L高压反应分离装置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毕收集到138.7g反应产物A,对该反应产物A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其中单苯基脲为22.7%,二苯基脲为71.8%,苯胺为5.1%,苯胺氧化物和碳酸铵小于0.1%;称量90g甲醇加入到上述的反应产物A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00g氯苯,密封反应装置,并向其中通入流速为200ml/min的氮气,并控制反应装置的压力为2.3MPa,并加热至175℃。在175℃下停留40min,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常温,最后打开装置,收集到268.5g反应产物B,对该反应产物B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产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单苯基脲检测不到、二苯基脲占0.52%、苯氨基甲酸甲酯占37.65%、苯胺占19.57%、N-甲基苯胺占0.02%、N,N-二甲基苯胺检测不到,经计算得到单苯基脲转化率为100%,二苯基脲转化率为98.6%,总的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为96.3%,在二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副产物N-甲基苯胺选择性为0.1%,在单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为88.6%,苯胺选择性为11.4%,也就是说有11.4%单苯基脲与甲醇反应生成苯胺和碳酸二甲酯,由于苯胺能够循环使用,所以此工艺能够实现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大于99.9%。
对反应产物B进行分离,得到甲醇和苯胺,最后用旋转降膜蒸发器分离精制苯氨基甲酸甲酯,得到纯度大于99.9%的苯氨基甲酸甲酯。
实施例2
将60.0g尿素和204.6g苯胺加入到1L高压反应分离装置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毕收集到189.5g反应产物A,对该反应产物A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其中单苯基脲质量百分数为28.7%,二苯基脲质量百分数为66.8%,苯胺质量百分数为4.3%。称量63.8g甲醇加入到上述的反应产物A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邻二氯苯300g,密封反应装置,向其中通入流速为10ml/min的氮气,并控制反应装置的压力为2.5MPa,并加热至175℃。在175℃下停留40min,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常温,最后打开装置,收集到548.3g反应产物B,对该反应产物B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其中单苯基脲检测不到、二苯基脲占0.21%、苯氨基甲酸甲酯占26.18%、苯胺占17.49%、N-甲基苯胺占0.01%、N,N-二甲基苯胺检测不到,计算后得到,单苯基脲转化率为100%,二苯基脲转化率为99.1%,总的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为95.9%,在单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为89.7%,苯胺选择性为10.3%,也就是说有10.3%单苯基脲与甲醇反应生成苯胺和碳酸二甲酯。由于苯胺能够循环使用,所以此工艺能够实现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接近100%。
对反应产物B进行分离,得到甲醇和苯胺,最后减压精馏分离精制苯氨基甲酸甲酯,得到纯度大于99.9%的苯氨基甲酸甲酯。
实施例3
将50.0g尿素和186.0g苯胺加入到1L高压反应分离装置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毕收集到174.2g反应产物A,对该反应产物A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称量40.0g甲醇加入到上述的反应产物A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200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密封反应装置,并向其中通入流速为600ml/min的氮气,并控制反应装置的压力为4MPa,并加热至200℃。在200℃下停留20min,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常温,最后打开装置,收集到408.9g反应产物B,对该反应产物B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产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单苯基脲检测不到、二苯基脲占0.23%、苯氨基甲酸甲酯占29.21%、苯胺占21.50%、N-甲基苯胺占0.21%、N,N-二甲基苯胺检测不到,经计算得到单苯基脲转化率为100%,二苯基脲转化率为97.4%,总的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为96.8%,在二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为88.5%,副产物N-甲基苯胺选择性为1.4%,在单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为88.5%,苯胺选择性为11.5%,也就是说有11.5%单苯基脲与甲醇反应生成苯胺和碳酸二甲酯,由于苯胺能够循环使用,所以此工艺能够实现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99.0%。
对反应产物B进行分离,依次得到甲醇和苯胺,最后分子精馏分离精制苯氨基甲酸甲酯,得到纯度大于99.9%的苯氨基甲酸甲酯。
实施例4
将50.0g尿素和201.5g苯胺加入到1L高压反应分离装置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毕收集到188.9g反应产物A,对该反应产物A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称量79.9g甲醇加入到上述的反应产物A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00g一氯联苯,密封反应装置,并向其中通入流速为2000ml/min的氮气,并控制反应装置的压力为3MPa,并加热至120℃。在210℃下停留300min,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常温,最后打开装置,收集到555.1g反应产物B,对该反应产物B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产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单苯基脲检测不到、二苯基脲占0.23%、苯氨基甲酸甲酯占22.11%、苯胺占16.56%、N-甲基苯胺占0.61%、N,N-二甲基苯胺检测不到,经计算得到单苯基脲转化率为100%,二苯基脲转化率为99.2%,总的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为98.3%,在二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为100%,副产物N-甲基苯胺选择性为4.1%,在单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为76.3%,苯胺选择性为24.7%,也就是说有24.7%单苯基脲与甲醇反应生成苯胺和碳酸二甲酯,由于苯胺能够循环使用,所以此工艺能够实现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96.2%。
对反应产物B进行分离,得到甲醇和苯胺,最后用旋转降膜蒸发器分离精制苯氨基甲酸甲酯,得到纯度大于99.9%的苯氨基甲酸甲酯。
实施例5
将120.0g尿素和483.6g苯胺加入到2L高压反应分离装置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毕收集到482.3g反应产物A,对该反应产物A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称量254.0g甲醇加入到上述的反应产物A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500.0g环烷油,密封反应装置,并向其中通入流速为1200ml/min的氮气,并控制反应装置的压力为2.5MPa,并加热至170℃。在170℃下停留120min,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常温,最后打开装置,收集到1123.8g反应产物B,对该反应产物B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产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单苯基脲检测不到、二苯基脲占0.22%、苯氨基甲酸甲酯占26.48%、苯胺占21.58%、N-甲基苯胺占0.05%、N,N-二甲基苯胺检测不到,经计算得到单苯基脲转化率为100%,二苯基脲转化率为99.4%,总的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为99.9%,在二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副产物N-甲基苯胺选择性为0.3%,在单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为84.0%,苯胺选择性为16.0%,也就是说有16.0%单苯基脲与甲醇反应生成苯胺和碳酸二甲酯。由于苯胺能够循环使用,所以此工艺能够实现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99.7%。
对反应产物B进行分离,得到甲醇和苯胺,最后用分子精馏分离精制苯氨基甲酸甲酯,得到纯度大于99.9%的苯氨基甲酸甲酯。
实施例6
将150.0g尿素和581.3g苯胺加入到2L高压反应分离装置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毕收集到642.8g反应产物A,对该反应产物A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称量239.7g甲醇加入到上述的反应产物A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500g十氢化萘,密封反应装置,并向其中通入流速为900ml/min的氮气,并控制反应装置的压力为2.2MPa,并加热至160℃。在160℃下停留300min,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常温,最后打开装置,收集到1248.2g反应产物B,对该反应产物B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产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单苯基脲检测不到、二苯基脲占0.21%、苯氨基甲酸甲酯占30.02%、苯胺占27.42%、N-甲基苯胺占0.08%、N,N-二甲基苯胺检测不到,经计算得到单苯基脲转化率为100%,二苯基脲转化率为99.5%,总的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为99.9%,在二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副产物N-甲基苯胺选择性为0.4%,在单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为75.8%,苯胺选择性为24.2%,也就是说有24.2%单苯基脲与甲醇反应生成苯胺和碳酸二甲酯。由于苯胺能够循环使用,所以此工艺能够实现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99.6%。
对反应产物B进行分离,得到甲醇和苯胺,最后用减压精馏分离精制苯氨基甲酸甲酯,得到纯度大于99.9%的苯氨基甲酸甲酯。
实施例7
将42.4g尿素和157.6g苯胺加入到1L高压反应分离装置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毕收集到138.7g反应产物A,对该反应产物A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其中单苯基脲为22.7%,二苯基脲为71.8%,苯胺为5.1%,苯胺氧化物和碳酸铵小于0.1%;称量90g甲醇加入到上述的反应产物A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00g氯苯,密封反应装置,冲入氮气,置换所述密封反应装置内的空气,重复控制三次后,保留装置内为2MPa,并加热至175℃。在175℃下停留40min,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常温,最后打开装置,收集到268.5g反应产物B,对该反应产物B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产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单苯基脲检测不到、二苯基脲占0.52%、苯氨基甲酸甲酯占37.65%、苯胺占19.57%、N-甲基苯胺占0.02%、N,N-二甲基苯胺检测不到,经计算得到单苯基脲转化率为100%,二苯基脲转化率为98.6%,总的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为96.3%,在二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副产物N-甲基苯胺选择性为0.1%,在单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为88.6%,苯胺选择性为11.4%,也就是说有11.4%单苯基脲与甲醇反应生成苯胺和碳酸二甲酯,由于苯胺能够循环使用,所以此工艺能够实现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大于99.9%。
对反应产物B进行分离,得到甲醇和苯胺,最后用旋转降膜蒸发器分离精制苯氨基甲酸甲酯,得到纯度大于99.9%的苯氨基甲酸甲酯。
实施例8
将尿素和苯胺加入到高压反应分离装置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毕收集反应产物A,称量并对该反应产物A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将甲醇加入到上述的反应产物A中混合均匀,其中甲醇的加入量为甲醇与反应产物A总质量的85%,然后加入二苯基甲烷,其中二苯基甲烷的加入量为甲醇、反应产物A和二苯基甲烷总质量的10%,密封反应装置,并向其中通入流速为120ml/min的氮气,并控制反应装置的压力为1MPa,并加热至180℃。在180℃下停留120min,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常温,最后打开装置,收集到反应产物B,称量并对该反应产物B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产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单苯基脲检测不到、二苯基脲占0.22%、苯氨基甲酸甲酯占26.48%、苯胺占21.58%、N-甲基苯胺占0.05%、N,N-二甲基苯胺检测不到,经计算得到单苯基脲转化率为100%,二苯基脲转化率为99.5%,总的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为99.9%,在二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副产物N-甲基苯胺选择性为0.3%,在单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为84.0%,苯胺选择性为16.0%,也就是说有16.0%单苯基脲与甲醇反应生成苯胺和碳酸二甲酯。由于苯胺能够循环使用,所以此工艺能够实现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99.7%。
对反应产物B进行分离,得到甲醇和苯胺,最后用减压精馏分离精制苯氨基甲酸甲酯,得到纯度大于99.9%的苯氨基甲酸甲酯。
实施例9
将尿素和苯胺加入到高压反应分离装置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毕收集到反应产物A,称量并对该反应产物A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将甲醇加入到上述的反应产物A中混合均匀,其中甲醇的加入量为甲醇与反应产物A总质量的60%,然后加入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其中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加入量为甲醇、反应产物A和二苯基甲烷总质量的20%,密封反应装置,并向其中通入流速为800ml/min的氮气,并控制反应装置的压力为3MPa,并加热至180℃。在180℃下停留90min,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常温,最后打开装置,收集到反应产物B,称量并对该反应产物B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得到产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单苯基脲检测不到、二苯基脲占0.23%、苯氨基甲酸甲酯占22.11%、苯胺占16.56%、N-甲基苯胺占0.61%、N,N-二甲基苯胺检测不到,经计算得到单苯基脲转化率为100%,二苯基脲转化率为99.2%,总的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为98.3%,在二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为100%,副产物N-甲基苯胺选择性为4.1%,在单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为76.3%,苯胺选择性为24.7%,也就是说有24.7%单苯基脲与甲醇反应生成苯胺和碳酸二甲酯,由于苯胺能够循环使用,所以此工艺能够实现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96.2%。
对反应产物B进行分离,得到甲醇和苯胺,最后分子精馏分离精制苯氨基甲酸甲酯,得到纯度大于99.9%的苯氨基甲酸甲酯。
实施例10
将尿素和苯胺加入到高压反应分离装置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毕收集到反应产物A,称量并对该反应产物A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其中单苯基脲质量百分数为28.5%,二苯基脲质量百分数为67%,苯胺质量百分数为4.1%。将甲醇加入到上述的反应产物A中混合均匀,其中甲醇的加入量为甲醇与反应产物A总质量的90%,然后加入环乙烷,其中环乙烷的加入量为甲醇、反应产物A和环乙烷总质量的10%,,密封反应装置,冲入氮气,置换所述密封反应装置内的空气,重复控制三次后,保留装置内为3MPa,,并加热至175℃。在175℃下停留40min,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常温,最后打开装置,收集到反应产物B,称量并对该反应产物B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其中单苯基脲检测不到、二苯基脲占0.21%、苯氨基甲酸甲酯占26.18%、苯胺占17.49%、N-甲基苯胺占0.01%、N,N-二甲基苯胺检测不到,计算后得到,单苯基脲转化率为100%,二苯基脲转化率为99.1%,总的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为95.9%,在单苯基脲醇解制备苯氨基甲酸甲酯中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为89.7%,苯胺选择性为10.3%,也就是说有10.3%单苯基脲与甲醇反应生成苯胺和碳酸二甲酯。由于苯胺能够循环使用,所以此工艺能够实现苯氨基甲酸甲酯选择性接近100%。
对反应产物B进行分离,得到甲醇和苯胺,最后用旋转降膜蒸发器分离精制苯氨基甲酸甲酯,得到纯度大于99.9%的苯氨基甲酸甲酯。
实施例11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连续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图,150℃的尿素与苯胺分别以21kg/h和79kg/h的速率输送至3m3混合脲合成釜,该釜为反应分离釜,尿素与苯胺在该釜内反应。反应物料输送至6m3苯氨基甲酸甲酯合成釜,同时170℃的甲醇和邻二氯苯分别以55.8kg/h和135.6Kg/h的速率被输送至苯氨基甲酸甲酯合成釜,甲醇与反应物料在釜内混合,釜内恒定反应温度175℃,压力2.5MPa,反应生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然后反应生成物经过甲醇闪蒸罐将甲醇分离,再经过苯胺分离塔,彻底将甲醇和苯胺与苯氨基甲酸甲酯分离,最后粗苯氨基甲酸甲酯经过MPC精制塔精制,从塔顶能够收集到纯苯氨基甲酸甲酯,经测定其纯度大于99.9%。
其中,混合脲合成釜排出反应物料的流速为79.8kg/h,其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二苯基脲占90.2%,苯胺占7.9%,单苯基脲占1.9%,从苯氨基甲酸甲酯合成釜下端排出反应生成物的流速为265.8kg/h,其组成为:二苯基脲占0.54%,苯氨基甲酸甲酯占19.35%,N-甲基苯胺占0.05%,甲醇占0.05%,折算成反应效果:二苯基脲转化率为98.0%,单苯基脲转化率为100.0%,总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为97.5%,N-甲基苯胺收率为0.2%,苯氨基甲酸甲酯循环收率大于99.8%。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由苯胺和尿素直接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包括,
(1)将尿素与苯胺反应生成的混合物与甲醇混合形成反应混合物,所述甲醇的加入量为所述反应混合物总质量的18-85%,所述尿素与苯胺的用量分别为:
尿素(g) 苯胺(g) 42.4 157.6 60.0 204.6 50.0 186.0 50.0 201.5 120.0 483.6 150.0 581.3 42.4 157.6
(2)将所述反应混合物与有机溶剂混合形成反应体系,所述有机溶剂为直链烷烃、环烷烃、卤代烷烃、二甲苯、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一氯联苯、二苯基甲烷、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环烷油或十氢化萘中的一种或几种;
(3)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控制压力为0.5-4MPa,加热所述反应体系至120-210℃,并维持10-300min,得到苯氨基甲酸甲酯粗品;
(4)对所述苯氨基甲酸甲酯粗品进行分离,得到苯氨基甲酸甲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所述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还包括排除氨气的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加热所述反应体系至160-1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维持10-60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氩气、氦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体系设置于密闭容器内部,并向所述密闭容器内通入和排出气体来实现所述排除氨气的过程,所述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氩气、氦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气体流速为每分钟0.01-2个所述密闭容器的容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体系设置于密闭容器内部,通过向所述密闭容器内部通入和排出若干次惰性气体,以排除所述密闭容器内部的空气。
CN201611264449.4A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由苯胺和尿素直接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 Active CN1068104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4449.4A CN106810466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由苯胺和尿素直接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4449.4A CN106810466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由苯胺和尿素直接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0466A CN106810466A (zh) 2017-06-09
CN106810466B true CN106810466B (zh) 2019-05-10

Family

ID=59110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64449.4A Active CN106810466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由苯胺和尿素直接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104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0605B (zh) * 2019-10-11 2021-08-24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一种氨基甲酸甲酯的生产方法
CN115069174B (zh) * 2022-07-05 2023-10-3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利用dmc羰化合成pdc的反应装置及反应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8741A (zh) * 2003-09-25 2004-09-15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由苯脲和甲醇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
CN102190602A (zh) * 2010-03-10 2011-09-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苯氨基甲酸酯连续反应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33231A1 (en) * 1994-09-29 1996-03-30 Kuen-Yuan Hwang Process for preparing carbonate compounds
CN101130508B (zh) * 2006-08-22 2011-05-04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常压条件下合成苯氨基甲酸酯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8741A (zh) * 2003-09-25 2004-09-15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由苯脲和甲醇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
CN102190602A (zh) * 2010-03-10 2011-09-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苯氨基甲酸酯连续反应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0466A (zh) 2017-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74176B (zh) 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0466B (zh) 一种由苯胺和尿素直接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
Alferov et al. One-pot synthesis of dimethyl hexane-1, 6-diyldicarbamate from CO2, methanol, and diamine over CeO2 catalysts: a route to an isocyanate-free feedstock for polyurethanes
RU2012107413A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дифенилкарбоната
CN102989506A (zh) 一种新型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DE50306115D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isocyanaten und reaktionsvorrichtung
CN104529763A (zh) 反应精馏隔壁塔合成甲酸乙酯的工艺及其设备
CN103936623B (zh) 利用甲苯二胺和碳酸二甲酯制备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工艺
CN103804236B (zh) 一种加压热解制备异氰酸酯的设备及方法
CN101440035A (zh) 一种合成有机碳酸酯的方法
CN103896978A (zh) 一种制备高纯度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方法
CN104624231B (zh) 一种用于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SE451141B (sv) Sett och framstella brensleblandning av metanol och hogre alkoholer
CN102503909A (zh) 含叔胺脲衍生物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2006013A2 (en) Mixture for carbon dioxide recovery/utiliz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CN102702476A (zh) 一种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缩二脲的制备方法
CN103193675A (zh) 一种甲基丙烯酸乙酯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KR102524773B1 (ko) 퓨린 유도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2924497A (zh) 一种制备饱和烃基烷氧基硅烷的方法
CN102250051A (zh) 一种碳酸甘油酯的制备方法
CN108017556A (zh) 一种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用封闭剂的合成新方法
US11180440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isophorone diamine by means of hydrogenation reduction of isophorone nitrile imine
KR20220101115A (ko) 하이드록삼산의 합성을 위한 연속 유동 프로세스
CN112961061A (zh) 一种用两个固定床反应器连续催化反应制备n-甲基-1,3-丙二胺的工艺
CN106083584A (zh) 一种以苯酚为原材料的氯甲酸苯酯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