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6211B - 用于纱线测试设备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纱线测试设备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6211B
CN106796211B CN201680002659.8A CN201680002659A CN106796211B CN 106796211 B CN106796211 B CN 106796211B CN 201680002659 A CN201680002659 A CN 201680002659A CN 106796211 B CN106796211 B CN 1067962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lamping
equipment
conversion equipment
s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26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6211A (zh
Inventor
P·沙伊贝尔
马丁·库斯特
洛里斯·德弗里斯
B·凯勒
于尔克·芬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ster Technologies AG
Original Assignee
Uster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ster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Uster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06796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6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36Textiles
    • G01N33/365Filiform textiles, e.g. ya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8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delivery of a measured length of material, completion of winding of a package, or filling of a receptacle
    • B65H63/088Clamping devic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26Arrangements facilitating the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yarns or the like in connection with spinning or twi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8Thread sheet, e.g. sheet of parallel yarns or wi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16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formed to maintain a plurality of filaments in spaced re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提供用于在纱线测试设备中测试的多个纱线样本(9)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包含具有用于夹持纱线样本(9)的多个夹持位(4)的夹持设备(3)。每个夹持位(4)包含纱线入口孔眼(41)和两个对齐纱线夹(42,43)。纱线入口孔眼(41)和两个纱线夹(42,43)基本上互相间隔开地位于笔直夹持线(40)上。所有夹持位(4)的笔直夹持线(40)位于一个夹持平面(201)中。每个夹持位(4)的纱线入口孔眼(41)和纱线夹(42,43)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纱线样本(9)可以沿着基本上垂直于笔直夹持线(40)并且垂直于夹持平面(201)的插入方向插入纱线入口孔眼(41)和纱线夹(42,43)中。此外,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包含用于输送夹持设备(3)的输送设备(7)。本发明使纱线样本(9)插入纱线变换设备(2)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用于纱线测试设备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质量控制领域,如第一项权利要求前序部分所述,涉及用于纱线测试设备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本发明还涉及根据其他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该纱线测试设备。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测试器设计为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分立装置,并且因此可以使用在脱机操作中,例如织物实验室。
背景技术
纱线测试设备用来测试纱线的质量。旨在一方面实现要生产的织物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在以脱机方式获得的随机样本的基础上监控织物生产过程。
这种类型的已知纱线测试器根据连续流动原理操作,即要测试的纱线在单个测试运转中被从线轴拉出并且连续地经过在纱线测试器中的传感器装置以便于测量要确定的参数。这基本上是连续的过程。较新型的纱线测试设备可以连续自动处理多个纱线样本,其必须首先由操作者手动插入。然后样本的变换,各个纱线样本插入纱线通道以及测量过程都会自动进行,就操作者而言不需要任何干预。
具有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和自动纱线插入设备的纱线测试设备公开在US-3,805,607 A中。根据US-3,805,607 A的纱线变换设备是半自动的,其意味着实际上要测试的多个纱线样本需要被手动插入纱线变换设备,而然后纱线变换设备在测试操作中的位置可以自动对齐到纱线通道和插入设备。要测试的纱线设置在卷筒上,卷筒安装在靠近测试设备设置的卷筒滑轮上。线变换设备将多个纱线端部容纳在承载器上,在那里它们以等距并且相对于彼此互相平行的方式被夹持。每个纱线样本被夹持在两个对齐的纱线夹中,纱线夹设置在垂直堆叠的水平杆上。纱线夹包括两个圆筒,它们可沿着水平方向在相应杆上位移并且由预张紧压力弹簧相对于彼此按压,以便可以将纱线样本夹持在它们之间。承载器可以借由马达沿着水平方向被转移,其中用于喂给运动的棘齿机构确保相应的等距。设置在相应测试位置中的纱线样本由插入设备抓握在两个水平杆之间并且借由旋转运动自动地放置在测试设备的纱线通道中,在其上纱线测试可以开始。
US-2008/0209998 A1示出另一种具有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和自动插入设备的纱线测试设备,即本专利申请人的纱线测试设备TESTER 5。TESTER 5包括纱线变换设备,在其中每个纱线样本夹持在仅一个单独纱线夹中,其附接到纱线变换设备的竖直前表面。每个纱线夹包括两个弹簧加载板,纱线样本夹持在它们之间。板的夹持表面朝前表面方向平行,以便沿着平行于前表面的方向将纱线样本插入纱线夹中。插入设备不执行除了线性运动之外的任何旋转运动。
印度科印拜陀的Statex Engineering(P)有限公司的纱线测试设备StatexEvenness Tester-600包括具有多个彼此相邻布置的、用于纱线样本的夹持位的纱线变换设备。每个夹持位包括纱线入口孔眼和布置在纱线入口孔眼下游的两个纱线夹。纱线入口孔眼和两个纱线夹基本上位于纱线测试设备的前平面中,并且夹持的纱线样本从顶部竖直延伸到底部。如在TESTER 5中,板的夹持表面朝前表面方向平行,以便沿着平行于前表面的方向将纱线样本插入纱线夹中。
前述纱线变换设备的一个缺点在于笨重的特性以及在它的加载期间需要的显著时间量。操作者必须首先从后侧按照正确的顺序将所有纱线样本松弛地准备在纱线变换设备上。操作者然后绕着纱线测试设备走到它的前侧并且将每个已准备纱线的端部夹持在相应纱线夹中。为了夹持每个纱线端部,首先必须将它带到靠近它的纱线夹,平行于前平面对齐,并且最后平行于前平面位移到纱线夹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改进如从US-3,805,607 A、从纱线测试设备TESTER 5、或从纱线测试设备Statex Evenness Tester–600已知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具体地,纱线样本的插入应该更简单和更快。自动插入设备的抓握能力应该至少与根据现有技术的纱线变换设备一样可靠或者甚至比其更可靠。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纱线变换设备的纱线测试设备。
这些和其他发明目的由在第一项权利要求中限定的纱线变换设备和在其他权利要求中限定的纱线测试设备实现。有利实施例体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本发明基于的构思是将夹持纱线样本所需要的元件布置在笔直夹持线上,并且形式是纱线样本可以通过单手的简单动作来插入。纱线样本的插入方向垂直于由所有笔直夹持线限定的插入平面。所提及的用于夹持的元件涉及纱线入口孔眼和两个纱线夹。
根据本发明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用来供给用于在纱线测试设备中测试的多个纱线样本。它包含具一种夹持设备,其有彼此相邻固定布置并且互相间隔开用于夹持纱线样本的多个夹持位。每个夹持位包括纱线入口孔眼和布置在纱线入口孔眼下游的两个对齐纱线夹。纱线入口孔眼和两个纱线夹基本上互相间隔开地位于笔直夹持线上。所有夹持位的笔直夹持线位于夹持平面中。此外,纱线变换设备包含用于输送夹持设备的输送设备,夹持在任意其中一个夹持位的要检测的纱线样本通过输送设备可以被输送到预定测试位置。每个夹持位的纱线入口孔眼和纱线夹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纱线样本可以沿着基本上垂直于笔直夹持线并且垂直于夹持平面的插入方向插入纱线入口孔眼和纱线夹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纱线夹包含具有基本上互相平行夹持表面的一对夹持板,它们相互作用用于夹持纱线样本并且它们基本上垂直于夹持平面并且平行于笔直夹持线。夹持板优选地形成插入狭缝,其相对于插入方向敞开,纱线样本可以通过其被引导在夹持表面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位布置在平行于夹持平面的平坦承载板上。承载板优选地承载纱线夹。承载板可以包括从承载板的平面伸出的凸缘,该凸缘承载纱线入口孔眼。
如果纱线入口孔眼和两个纱线夹彼此互相对齐是有利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送设备以这样的形式形成,它产生夹持设备的线性位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纱线变换设备包含一种打开设备,其用于主动打开两个纱线夹的至少一个并且用于优选地主动和独立打开位于测试位置中的夹持位的两个纱线夹。打开设备可以包含气动驱动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纱线夹包含一对夹持板,其具有基本上相互平行的相互作用的夹持表面,还包括给夹持板施压的压力机构,其产生的压力用于夹持表面的相互施压。按压机构包含两个臂,每个臂承载其中一个夹持板,还有经由铰接轴线可旋转地连接两个臂的铰接部,以及用于施加扭矩在至少其中一个臂上的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纱线夹的两个臂每个被绕着平行于铰接轴线的轴线可旋转地安装,两个臂的至少一个还被垂直于铰接轴线可位移地安装,并且用于施加扭矩的部件施加力在被引导远离夹持板的铰接部上。用于施加扭矩的部件可以包含施加力在被引导远离夹持板的铰接部上的预张紧弹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纱线夹的夹持板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和引导在两个臂上,在闭合状态中两个夹持表面彼此相对平行并且防止夹持表面绕着垂直于相应夹持表面的轴线的相互旋转。
打开设备当被致动时可以施加与由用于施加扭矩的部件施加的扭矩相反的反扭矩,并且它的量比被施加在两个臂至少一个上的扭矩量大。打开设备优选地包括柱塞,其在打开设备逆着由弹簧施加的力致动并且因此使夹持表面互相远离时按压抵靠铰接部。
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测试设备使用来顺序测试多个纱线样本。它包含纱线通道,沿着纱线通道布置的至少一个传感器,用于测试纱线样本,和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用于提供多个在纱线测试设备中测试的纱线样本,以及自动插入设备,用于移除提供在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中的纱线样本中的一个并将其插入纱线通道。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是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
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测试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夹持平面以这样的方式倾斜,每个夹持位的纱线夹位于比相同夹持位的纱线入口孔眼更高高度上,并且它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在0°到45°之间,并且优选地为25°。夹持位优选地被水平互相相邻地布置,并且所有纱线入口孔眼位于相同水平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附接到纱线测试设备的顶板,并且以纱线测试设备的至少三分之一深度关于纱线测试设备的前部偏移到后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的输送设备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它产生夹持设备的线性位移并且线性位移的方向为垂直于纱线通道。线性位移的方向优选地为平行于由纱线测试设备的前部限定的前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自动插入设备包括用于抓握提供在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中的纱线样本的抓握部。抓握部一方面优选地可沿着为平行于纱线通道的方向线性位移,并且另一方面可绕着为垂直于纱线通道并且平行于由纱线测试设备的前部限定的前平面的旋转轴线旋转。
本发明使纱线样本插入纱线变换设备更加方便。操作者可以相应地从设置在纱线测试设备后面的纱线承载器拉出纱线样本的一个端部并且通过单手动作将它插入纱线变换设备。一旦操作者已经对所有纱线样本执行该过程,那么纱线变换设备就被完全装载并且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因此操作者在纱线变换设备的装载中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此外,纱线夹确保纱线样本的最佳夹持。每个纱线样本通过正确张力位于精确限定的位置上并且因此可以由插入设备可靠地抓握以便于插入纱线通道。在纱线样本由插入设备抓握之后,纱线夹主动打开,结果是,提高了将纱线插入纱线通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从前左侧以立体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测试设备。
图2从前右侧以立体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测试设备,视角为顶部。
图3以立体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变换设备的一部分。
图4以分解图表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变换设备的纱线夹。
图5表示图4的纱线夹的相应视图,即(a)在闭合状态中,(b)在打开状态中。
图6以沿着图2中的平面VI-VI的一部分的纵向剖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变换设备的一部分。
图7从下右侧以立体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变换设备的一部分。
图8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变换设备与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测试设备中的插入设备的相互布置。
图9示意性地表示夹持平面、笔直夹持线和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测试设备中的插入方向的相互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借由示例在从前左侧的视图中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测试设备1的实施例。纱线测试设备1具有前部11,纱线通道12沿着其延伸用于要测试的纱线样本(在图1中未示出)。用于将纱线样本插入纱线路径12中的自动插入设备13附接到纱线测试设备1的不同于前部11的一侧。为了插入测试材料通道12,测试材料由插入装置13的可位移和可旋转抓握器14抓握,并且由抓握器14的相应构件引导。
在测试过程期间,纱线样本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进入纱线通道12,其将在下面被更详细地描述。纱线样本经过在纱线通道12中的各个传感器。测试样本由传送设备15沿着纵向方向传送通过纱线通道12。纱线样本最后通过抽吸开口16离开纱线通道12。
纱线测试设备1具有塔状机构。塔状机构可以包括各种功能模块。在当前示例中第一功能模块17包含传送设备15和抽吸开口16。第二功能模块18包括用于检测纱线的均匀性的电容传感器组件19。设置在第二功能模块18上方的其他功能模块可以包含其他(例如,光学)传感器,但在图1中由于前盖看不到。
图2在从顶前右侧的视图中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变换设备2。它包含具有用于夹持纱线样本9的多个夹持位4的夹持设备3,该夹持位被互相固定相邻地布置并且互相间隔开。这里讨论的实施例包括24个夹持位4,它们以等间距方式布置在455mm的长度上,其中等间距因此为19.8mm。每个夹持位4包含纱线入口孔眼41和布置在纱线入口孔眼41下游的两个对齐纱线夹42、43。纱线入口孔眼41和两个纱线夹42、43基本上互相间隔开地布置在直线40上。两个纱线夹42、43使用来夹持纱线样本9。纱线入口孔眼41旨在预确定用于纱线样本9的粗略位置,并且旨在从垂直于纱线的纵向方向的张紧力释放第一纱线夹42。此外,每个夹持位4可以包含布置在两个纱线夹42、43下游的纱线出口孔眼44。然而,纱线出口孔眼44优选地位于笔直夹持线40下方并且不应该与运行中的纱线样本9发生互相作用。它仅使用来保持在限定位置中在空闲状态中夹持在夹持位4中的纱线样本9的自由端部。当沿着笔直夹持线40测量时,在四个部件41-44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假设为如下的值:纱线入口孔眼41-第一纱线夹42:在30mm到50mm之间,优选地为40mm;第一纱线夹42-第二纱线夹43:在50mm到90mm之间,优选地为70mm;第二纱线夹43-纱线出口孔眼44:在30mm到50mm之间,优选地为40mm。
在这里讨论的实施例中,夹持位4设置在基本上为矩形的平坦承载板30上。承载板30的长侧31水平地延伸。承载板30的短侧32设置为平行于笔直夹持线40并且相对于水平面倾斜25°,例如以这样的方式,纱线运行方向从底部到顶部横向地延伸。在该倾斜中,每个夹持位4的纱线夹42、43比相同夹持位4的纱线入口孔眼41高。夹持位4被水平互相相邻地布置,并且所有纱线入口孔眼41位于相同高度上。承载板30相对于纱线测试设备1的后侧沿着向下方向的倾斜促进了将纱线样本9插入夹持位4。为了发挥该简化的作用,承载板30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应该在0°到45°之间。承载板30也可以水平地放置(倾斜角度为0°),但是不应该倾斜到前侧,因为这样会使插入更困难。承载板30承载纱线夹42、43。当它的边缘设置在上游和下游时,它包括从它的平面伸出并且承载纱线入口孔眼41和纱线出口孔眼44的凸缘33、34。
图2表示在第一夹持位4中的纱线样本9。纱线样本9位于夹持位中的这部分的纵向方向与笔直夹持线40一致。纱线样本9在它在纱线测试设备1中的测试期间的运行方向由箭头91表示。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下游”和“上游”也涉及该运行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变换设备2还包含用于输送夹持设备3的输送设备7。输送设备7未示出在图2中并且在下面参考图7进行描述。在这里讨论的实施例中,夹持设备3的输送涉及线性位移。位移方向由双箭头76表示。它是水平的,平行于承载板30的长侧31并且垂直于笔直夹持线40。夹持设备3的输送使用来将要测试的纱线样本9带到测试位置,该纱线样本被夹持在任何其中一个夹持位4处。测试位置由纱线通道12在纱线测试设备1中的位置预确定。图2中所示的纱线样本9现在位于测试位置。处于与纱线通道12对齐的偏转轮82可以使位移测试位置中的纱线样本9偏转到纱线通道12。在完成测试之后用于切断纱线样本9的切割设备81可以设置在夹持设备3与偏转轮82之间。
图2还示出插入设备13的抓握器14,即在它抓握位于测试位置中的纱线样本9的位置中。抓握发生在两个纱线夹42、43之间。纱线样本9的位置最佳地限定在那里,并且纱线样本9在那里被紧紧地张紧,当它由两个纱线夹42、43夹持时。一旦抓握器14已经抓握纱线样本9,两个纱线夹42、43主动打开,并且纱线插入设备13引导被抓握的纱线样本9经由偏转轮82到抽吸开口16进入纱线通道12。
如图1和图2所示,纱线变换设备2附接到纱线测试设备1的顶板,并且以纱线测试设备1的至少三分之一并且优选地超过一半的深度相对于纱线测试设备1的前部11偏移到后部。这样从后部插入纱线样本9更加方便。
在这里讨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夹持设备3的所有纱线夹42、43是相同的并且因此可以用单个参考标记5表示。图3至图5表示纱线夹5的实施例的配置,其特别适合于使用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变换设备2中。纱线夹5包含具有基本上互相平行的夹持表面511、521的一对夹持板51、52,它们相互作用用于夹持纱线样本9(其示出在图2中,但未示出在图3至图5中)。夹持板51、52的上端联结地形成插入狭缝58,其具有基本上V型的剖面,是向上敞开的,并且朝向夹持表面511、521逐渐变细。插入狭缝58在插入期间将纱线样本9引导在夹持表面511、521之间。相互作用的夹持表面511、521的一个夹持表面511包含在其位于上游的一部分上的入口凹槽512。入口凹槽512接收纱线样本9并且当张力作用在沿着运行方向91的纱线样本9上时,阻止它滑出纱线夹5。
纱线夹5还包括铰接部55,其可绕着铰接轴线56旋转地连接两个臂53、54。销56作为铰接轴线使用。两个臂53、54每个以基本上矩形的方式成角度,并且在它远离铰接部55朝向的端部用来承载两个夹持板51、52的其中一个。当臂53、54绕着铰接轴线56旋转时,两个夹持板51、52朝向彼此或远离彼此运动。夹持板51、52每个借由球套接头安装在相应臂53、54上。该可旋转轴承确保两个夹持表面511、521在闭合状态中相对于彼此互相平行。球套接头包括固定到夹持板51、52的球513、523和形成在臂53、54中并且以这样的方式互相间隔开的两个套514、524,它们可以以夹持方式容纳球513、523。
两个夹持板51、52的一个夹持板51承载销515,其被引导在另一个夹持板52中的相应开口525中。垂直于纱线夹5的所述销515具有两个任务。首先,它限定夹持的或要夹持的纱线样本9的高度位置。其次,它确保安装在球套接头中的夹持板51、52彼此之间不能过强的扭转,使两个夹持表面511、521总是彼此大致保持平行。
夹持板51、52在它们的下端部带有一个或两个指状物516、526。所述指状物516、526互相接合并且以这样的方式互相作用,它们阻止夹持板51、52绕着由销515限定的轴线相互旋转。
在图4和图5中图示的纱线夹5的所有部件优选地由塑料材料通过注模成形生产。通过简单地装配五个部件51-54、56来实现纱线夹5的安装。
纱线夹5还包括给夹持板51、52施压的压力机构,其产生的压力用于夹持表面511、512的相互施压。在这里讨论的实施例中,压力机构包含两个臂53、54,铰接部55和预张紧张力弹簧57(见图3),其一方面连接到铰接部55的销56并且另一方面连接到保持器35。两个臂53、54每个绕着平行于铰接轴线56可旋转地安装在保持器35中。两个臂53、54的一个臂53还垂直于铰接轴线56可位移地安装在保持器35中以便于使两个臂53、54可绕着铰接轴线56旋转。通过它的预张紧,张力弹簧57沿着向下方向连续拉动铰接部55远离夹持板51、52。结果是,张力弹簧57连同保持器35一起施加扭矩在两个臂53、54的每个上。作为这些扭矩的结果,夹持板51、52通过它们的夹持表面511、521被相对于彼此按压。
保持器35从下侧紧固到承载板30。一对这种保持器35可以容纳例如六个纱线夹5,以致于根据图2的纱线变换设备2需要八对保持器35。承载板30包括用于纱线夹5的相应通道,其使铰接部55可以从下方进入。
为了打开纱线夹5,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变换设备2装备有主动打开设备6,其将参考图6和图7进行解释。打开设备6在承载板30下方附接在测试位置下。它包含柱塞64,其在致动打开设备6时从下方按压在纱线夹5的铰接部55上。柱塞64的压力反作用于张力弹簧57的张力并且比所述张力大。结果是,柱塞64因此连同保持器35一起施加反扭矩在两个臂53、54每个上,其与由张力弹簧57施加的扭矩相反并且比所述扭矩量大。反扭矩使两个夹持板51、52移动远离彼此,从而打开纱线夹5。在图6中在测试位置中的两个纱线夹42、43因此示出在打开状态中。柱塞64被撤回用于闭合纱线夹5,于是张力弹簧57的动作再次开始和按压夹持板51、52抵靠在一起。柱塞64经由释放弹簧65由气动驱动气缸62驱动。给两个纱线夹42、43每个提供独立的气动驱动气缸62、63(参见图7)和独立的柱塞。驱动气缸62、63可以被单独和互相独立地触发,以便可以单独和互相独立地打开和闭合两个纱线夹42、43。
主要参考图7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变换设备2的输送设备7。输送设备7使用于夹持设备3的前后移动76。在从下方的视图中,如图7所示,示出了齿条74,其固定到承载板30平行于它的长侧31的底部侧。可以经由传动齿轮72通过马达71驱动并且与齿条74啮合的齿轮73可旋转地安装在纱线测试设备1的框架壳体上的盖板10上,所述盖板10固定安装在纱线测试设备1的框架壳体上。任何一般已知的齿轮可以使用来替代传动齿轮72。承载板30可在线性引导器75内相对于测试设备1的框架壳体位移。马达71、传动齿轮72、齿轮73、齿条74和线性引导器75是输送设备7的部件。输送设备7可以自动地被触发,例如通过可以设置在纱线测试设备1中或所述设备外侧的控制单元(未示出)。替代地或附加地,输送设备7可以被手动地触发。按钮(未示出)可以附接到输送设备7或纱线测试设备1对后者变形的任何其他部件,其致动触发了夹持设备3关于一个或多个夹持位的位移。
图8示意性地表示纱线变换设备2与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测试设备1中的插入设备13的相互布置。为了更好地理解,推荐连同图1的立体图一起观看该示意图。在该示例中假设为直线的纱线通道12基本上沿着方向z垂直和向下地延伸。纱线测试设备1的前部11限定由轴线x和z定义并且包含纱线通道12的前平面111。夹持设备3的位移方向76为平行于方向x,即垂直于纱线通道12并且平行于前平面111。插入设备13的抓握器14一方面可沿着为平行于纱线通道12和方向z的方向101位移。该位移基本上是线性的,除了纱线通道12的潜在轻微弯曲之外。另一方面,插入设备13的抓握器14可绕着为垂直于纱线通道12并且平行于前平面111的旋转轴线102旋转,其由双箭头103指示。也可以说旋转轴线102为平行于夹持设备3的位移方向76并且平行于方向x。在其中发生抓握器14的旋转103的旋转平面因此由轴线y和z限定并且垂直于前平面111地竖立。
图9示意性地表示夹持平面201、笔直夹持线40和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变换设备2中的插入方向202的相互布置。为了更好地理解,推荐连同图2的立体图一起观看该示意图。夹持平面201是所有夹持位4的笔直夹持线40(参见图2)位于其中的平面。夹持平面201因此为平行于图2实施例的承载板30。纱线样本9沿着插入方向202插入纱线入口孔眼41和纱线夹42、43中。根据本发明,每个夹持位4的纱线入口孔眼41和纱线夹42、43以这样的方式形成,插入方向202基本上垂直于笔直夹持线40并且垂直于夹持平面201地延伸。这样简化了纱线样本9的手动插入。
下面将描述纱线变换设备2的功能。
纱线变换设备2必须在由测试设备1测试纱线样本9之前被装载。操作者位于纱线测试设备1后面,即操作者基本上朝向纱线测试设备1与前部11相反的后侧。所有纱线夹42、43在装载期间被闭合。操作者从设置在纱线测试设备1后面的纱线承载器拉动纱线样本9的相应端部并且通过单手运动将它放入纱线变换设备2中。以这样的方式实现该简单和省时的插入,纱线入口孔眼41和纱线夹42、43设置在笔直夹持线40上,并且插入方向202垂直于笔直夹持线40以及垂直于夹持平面201地延伸。纱线夹5的夹持表面511、521为垂直于夹持平面201并且平行于笔直夹持线40,其使能够沿着前述插入方向202插入纱线样本9。此外,在纱线夹5的上端部处的插入狭缝58使从上面即沿着插入方向202插入更加方便。
当要测试的纱线样本9夹持在夹持位4中时,可以开始由测试设备1测试纱线样本。处于测试位置中的纱线夹42、43在空闲状态中被闭合,并且先前插入的纱线样本9夹持在纱线夹42、43之间。一旦抓握器14已经抓握夹持在测试位置中的纱线样本9,打开设备6被致动,即以这样的方式给两个气动驱动气缸62、63供应压缩空气,两个柱塞64按压抵靠两个纱线夹42、43的相应铰接部55。结果两个纱线夹42、43打开,并且纱线样本9可以由插入设备13从夹持位4获取。纱线样本9的移出基本上沿着与插入方向202相反的方向。在从夹持位4移出之后,插入设备13将纱线样本9插入纱线通道12中。抓握纱线样本9的抓握器14为此以大约100°扭转到前面,以大约60cm沿着向下方向(沿着+z方向)位移,并且沿着向下方向进一步以大约140°扭转。然后纱线样本9的端部位于抽吸开口16的区域中。纱线样本9被抓握器14释放,并被吸入抽吸开口16。抓握器14扭转回去并且向上位移(沿着-z方向)。在操作状态中,在此期间纱线样本9由传送设备15传送通过纱线通道12并且由传感器19检测,两个纱线夹42、43必须保持打开以便于避免阻碍纱线样本9自由运行通过夹持位4。
在测试结束之后,传送设备15停止并且纱线样本9仍然竖立。纱线夹42、43现在再次闭合,以便它们再次夹持纱线样本9。致动切割设备81并且切割在夹持位4下游的纱线样本9,其中抓握器14沿着向下方向将纱线样本9按压到切割设备81中。输送设备7然后使夹持设备3位移一定距离直到下一个要测试的纱线样本位于测试位置处。替代地,不需要位移夹持设备3,可以再次测试相同的纱线样本9。一旦下一个要测试的纱线样本位于测试位置中,纱线变换设备2准备用于新的测试周期。
可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讨论的实施例。本发明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推出其他变形,它们也属于本发明的主题。
附图标记列表
1 测试设备
10 盖板
11 前部
12 纱线通道
13 插入设备
14 抓握器
15 传送设备
16 抽吸开口
17,18 功能模块
19 电容传感器组件
2 纱线变换设备
3 夹持设备
30 承载板
31 承载板的长侧
32 承载板的短侧
33,34 在承载板上的凸缘
35 用于纱线夹的保持器
4 夹持位
40 笔直夹持线
41 纱线入口孔眼
42,43 纱线夹
44 纱线出口孔眼
5 纱线夹
51,52 夹持板
511,521 夹持表面
513,523 球套接头的球
514,524 球套接头的套
515 销
525 开口
516,526 指状物
53,54 臂
55 铰接部
56 铰接轴线,销
57 张紧弹簧
58 插入狭缝
6 打开设备
62,63 气动驱动气缸
64 柱塞
65 释放弹簧
7 输送设备
71 马达
72 传动齿轮
73 齿轮
74 齿条
76 夹持设备的位移方向
81 切割设备
82 偏转轮
9 纱线样本
91 纱线样本的运行方向
101 插入设备的位移方向
102 插入设备的旋转轴线
103 插入设备的旋转
111 前平面
201 夹持平面
202 插入方向

Claims (16)

1.一种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用于提供用于在纱线测试设备(1)中测试的多个纱线样本(9),包含
具有彼此相邻固定布置用于夹持纱线样本(9)的多个互相间隔开夹持位(4)的夹持设备(3),其中
每个夹持位(4)包含纱线入口孔眼(41)和布置在纱线入口孔眼(41)
下游的两个对齐纱线夹(42,43),
纱线入口孔眼(41)和两个纱线夹(42,43)基本上位于在互相间隔开的每个夹持位(4)中的笔直夹持线(40)上,以及
所有夹持位(4)的笔直夹持线(40)位于一个夹持平面(201)中,以及用于传送夹持设备(3)的输送设备(7),要检测和夹持在任意其中一个夹持位(4)的纱线样本(9)通过输送设备(7)可以被传送到预定测试位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夹持位(4)的纱线入口孔眼(41)和纱线夹(42,43)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纱线样本(9)可以沿着基本上垂直于笔直夹持线(40)并且垂直于夹持平面(201)的插入方向插入纱线入口孔眼(41)和纱线夹(42,43)中,每个纱线夹(42,43)包含具有基本上互相平行并且相互作用用于夹持纱线样本(9)的夹持表面(511,521)的一对夹持板(51,52),该夹持表面(511,521)基本上为垂直于夹持平面(201)并且平行于笔直夹持线(40),以及纱线变换设备(2)包含用于主动打开两个纱线夹(42,43)中的至少一个的打开设备(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其中夹持板(51,52)形成插入狭缝(58),其与插入方向(202)反向敞开,纱线样本(9)可以通过其被引导在夹持表面(511,5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其中夹持位(4)布置在为平行于夹持平面(201)的平坦承载板(3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其中承载板(30)承载纱线夹(42,43),并且包括从承载板(30)的平面伸出并且承载纱线入口孔眼(41)的凸缘(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其中纱线入口孔眼(41)和两个纱线夹(42,43)在每个夹持位(4)中彼此互相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其中输送设备(7)以这样的形式形成,它产生夹持设备(3)的线性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其中打开设备(6)形成为用于主动和独立打开位于测试位置中的夹持位(4)的两个纱线夹(42,43)。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其中每个纱线夹(42,43,5)都包括给夹持板(51,52)施压的压力机构(53-57),其产生的压力用于夹持表面(511,521)的相互施压,该压力机构(53-57)包含两个臂(53,54),其每个承载两个夹持板(51,52)的其中一个,
经由铰接轴线(56)可旋转地连接两个臂的铰接部(55),以及
用于施加扭矩在两个臂(53,54)的至少一个上的部件(57)。
9.一种用于顺序测试多个纱线样本(9)的纱线测试设备(1),包括
纱线通道(12),
沿着纱线通道(12)布置用于测试纱线样本(9)的至少一个传感器(19),用于提供用于在纱线测试设备(1)中测试的多个纱线样本(9)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以及
用于移除提供在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中的其中一个纱线样本(9)和用于将它插入纱线通道(12)中自动插入设备(13),
其特征在于
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是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纱线测试设备(1),其中夹持平面(201)以这样的方式倾斜,每个夹持位(4)的纱线夹(42,43)位于比相同夹持位(4)的纱线入口孔眼(41)更高高度上,并且它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在0°到45°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纱线测试设备(1),其中夹持平面(201)以这样的方式倾斜,它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25°。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测试设备(1),其中夹持位(4)被水平互相相邻地布置,并且所有纱线入口孔眼(41)位于相同高度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测试设备(1),其中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附接到纱线测试设备(1)的顶板上,并且相对于纱线测试设备(1)的前部以纱线测试设备(1)的至少三分之一深度向后部偏移。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之一所述的纱线测试设备(1),其中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的输送设备(7)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它产生夹持设备(3)的线性位移并且线性位移的方向(76)为垂直于纱线通道(1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纱线测试设备(1),其中线性位移的方向(76)为平行于由纱线测试设备(1)的前部(11)限定的前平面(111)。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测试设备(1),其中自动插入设备(13)包括用于抓握提供在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2)中的纱线样本(9)的抓握部(14),并且抓握部(14)一方面可沿着为平行于纱线通道(12)的方向(101)位移,并且另一方面可绕着为垂直于纱线通道(12)并且平行于由纱线测试设备(1)的前部(11)限定的前平面(111)的旋转轴线(102)旋转。
CN201680002659.8A 2015-03-20 2016-03-11 用于纱线测试设备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 Active CN1067962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00410/15 2015-03-20
CH4102015 2015-03-20
PCT/CH2016/000045 WO2016149845A1 (de) 2015-03-20 2016-03-11 Halbautomatische garnwechselvorrichtung für ein garnprüfgerä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6211A CN106796211A (zh) 2017-05-31
CN106796211B true CN106796211B (zh) 2019-08-23

Family

ID=52823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2659.8A Active CN106796211B (zh) 2015-03-20 2016-03-11 用于纱线测试设备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164707B1 (zh)
CN (1) CN106796211B (zh)
WO (2) WO201614984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76929A (en) * 1963-09-19 1967-07-26 Ramon Balaguer Golobart Device for clamping and releasing weft yarns
CH519717A (de) * 1970-08-04 1972-02-29 Zellweger Uster Ag Garnwechselvorrichtung und Verwendung derselben
US3805607A (en) * 1971-08-27 1974-04-23 Zellweger Uster Ag Yarn changing mechanism
DE4131021C1 (en) * 1991-09-18 1992-12-10 Elite-Diamant Gmbh Flachstrickmaschinen- Und Fahrradwerke Chemnitz, O-9030 Chemnitz, De Yarn clamp esp.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s with flat carriages - includes spreader cotter on yarn guide support, tilt with pin, and pair of clamping sides, one with slit and other with engaging rod to clasp yarn
JP3263748B2 (ja) * 1992-07-10 2002-03-11 ツエルヴエーゲル・ウステル・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糸試験機に糸を挿入するための機構
DE4437026C2 (de) * 1994-10-17 1998-12-03 Hoechst Trevira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Bestücken eines Apparates zur Charakterisierung mechanischer und/oder geometrischer Eigenschaften von Stapelfaserproben
ATE293713T1 (de) * 2000-10-18 2005-05-15 Iropa Ag Liefergerät
DE10393916D2 (de) * 2002-10-10 2005-08-25 Dornier Gmbh Lindauer Verfahren zum Steuern von Komponenten eines Arbeitsmittels in Webmaschinen und Webmaschine zur Verfahrensdurchführung
JP2005042260A (ja) * 2003-07-24 2005-02-17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丸編機における給糸切換装置及び方法
ITUD20040113A1 (it) * 2004-05-28 2004-08-28 Gianluca Fabris Dispositivo e procedimento per la giunzione
EP1913381B1 (de) 2005-07-30 2015-09-09 Uster Technologies AG Garnprüfgerät
CN101256154A (zh) * 2007-03-02 2008-09-03 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数码织物密度检测仪及测试方法
JP5126590B2 (ja) * 2008-02-14 2013-01-2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品質測定器及び糸巻取機
CH703267A1 (de) * 2010-06-09 2011-12-15 Uster Technologies Ag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von merkmalen eines gar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6211A (zh) 2017-05-31
WO2016149846A1 (de) 2016-09-29
EP3164707B1 (de) 2019-04-03
EP3164707A1 (de) 2017-05-10
WO2016149845A1 (de) 2016-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03988A2 (de)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von Festigkeitseigenschaften von langgestrecktem, textilem Prüfgut
DE1610288B1 (de) Zufuehrvorrichtung fuer waeschestuecke zu einer buegelmaschine oder dergleichen
CN106796211B (zh) 用于纱线测试设备的半自动纱线变换设备
US3902750A (en) Device for gripping pieces of cloth fabric or the like
EP2336420A2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eines Wäschestücks zu einer Mangel oder dergleichen
DE60131254T2 (de) Einfädelvorrichtung für strickmaschinen
CN103015078A (zh) 具有织物拉紧装置的刺绣机
US2952851A (en) Self-loading fastener means
CN106716126B (zh) 具有纱线插入设备的纱线测试设备
DE7727206U1 (de) Naehaggregat mit einer absatzweise verschiebbaren naehguteinspannvorrichtung
KR100654753B1 (ko) 의류용 장식구슬을 원사에 자동으로 꿰는 장치
CN105862272B (zh) 用于移动工件的托板驱动系统
EP0585555A2 (de) Mechanismus zum Einlegen eines Fadens in ein Garnprüfgerät
CH687540A5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von Festigkeitseigenschaften der Kettfaeden einer Webkette.
CN209027935U (zh) 一种可调节拉伸角度的拉链往复疲劳试验机
US403065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licing tire cord fabric
DE171010C (zh)
WO1991010610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übergabe von bekleidungsstücken an transportbügel
CN204964298U (zh) 织物强伸性测试预张力夹装置
JPS596914A (ja) プレ−トフイルタ−
DE2231987C3 (de) Vorrichtung zum Prüfen der Nahtfestigkeit von Textilstoffen
DE244665C (zh)
DE3709413A1 (de) Vorrichtung zum anbringen einer den anfang eines bandfoermigen materials fuehrenden klammer an ein schleppband
US6086271A (en) Photographic material grasping and dragging device for photographic material develop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of photographic paper
DE275004C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