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55157A - 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55157A
CN106755157A CN201611238388.4A CN201611238388A CN106755157A CN 106755157 A CN106755157 A CN 106755157A CN 201611238388 A CN201611238388 A CN 201611238388A CN 106755157 A CN106755157 A CN 106755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artic acid
enzyme
reaction
alanine
ga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383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毅
张飞
冯杰
潘声龙
马德金
杨为华
穆晓玲
张雪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BBCA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BBCA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BBCA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BBCA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383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551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55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551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3/00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13/04Alpha- or beta- amino acids
    • C12P13/20Aspartic acid; Asparag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3/00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13/04Alpha- or beta- amino acids
    • C12P13/06Alanine; Leucine; Isoleucine; Serine; Homoserine

Landscapes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包括:以顺酐为原料加热水合制得马来酸溶液,向其中加入马来酸异构酶和L‑天冬氨酸酶,所得酶转化液经过滤、浓缩脱氨后,以马来酸溶液作为酸化剂调pH至L‑天冬氨酸等电点2.8,结晶析出L‑天冬氨酸。进一步利用L‑天冬氨酸脱羧酶,将L‑天冬氨酸转化为L‑丙氨酸。本发明采用双酶法一步反应制备L‑天冬氨酸,工艺简便,转化率高,可有效控制副产物苹果酸的产生,产品质量好;以马来酸作为酸化剂等点结晶制备L‑天冬氨酸,结晶母液可用作酶反应底物循环利用,大大降低废水排放量,符合绿色环保理念。此外,采用酶法进一步将L‑天冬氨酸转化为L‑丙氨酸,使整套工艺获得的产品多元化,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工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L-丙氨酸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异臭,带有甜味。化学性能稳定,易溶于水(16.5%,25℃),不溶于乙醚或丙酮。分解温度为297℃,等电点5.79,pKa-COOH=2.34,pKa-NH3=9.60,[α]25D+14.6(C=0.5~2.0g/ml,5mol/L HCl)。5%L-丙氨酸水溶液的pH值为5.5-7.0。化学结构式为:
L-丙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O2N,分子量89.09,包括α-丙氨酸和β-丙氨酸两种同分异构体。
L-丙氨酸是人体非必需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甘氨酸的氨基转移至丙酮酸而成。在葡萄糖-丙氨酸循环中,保持低血氨水平。丙氨酸是血液中氮的优良运输工具。另外,L-丙氨酸是一种有效生糖氨基酸。丙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目前,它主要用于生化研究、组织培养、肝功能测定,作为增味剂,可增加调味品的调味效果,还可用作酸味矫正剂,改善有机酸的酸味。
L-丙氨酸自1993年开始在国内小批量生产,1993-2013年采用的技术主要是酶催化技术,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利用L-天门冬氨酸-β-脱羧酶进行催化,脱去L-天门冬氨酸β位上的羧基生成L-丙氨酸。期间,由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从日本引进该技术,并进行技术改进。
从2013年开始,采用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主要原料为葡萄糖,旨在替代价格较高的L-天门冬氨酸原料,降低L-丙氨酸的生产成本。
目前,国内L-丙氨酸实际生产的企业有三家,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能20000t/a)、烟台恒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产能2600t/a)和淮北新旗氨基酸有限公司(产能4000t/a)。德国BASF公司年需求量在4000吨以上,主要用于合成日化产品,该公司2014年1-5月份总计进口L-丙氨酸超过2000吨。美国年需求量约为2000吨,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剂。其它国家和地区年需求量约为2000吨,主要用于医药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国外正在开发环保新材料聚合乳酸,该产品需要L-丙氨酸作为助剂,一旦市场推广应用,将会极大拓展L-丙氨酸的应用市场空间。
L-天冬氨酸又称L-天门冬氨酸,是一种酸性氨基酸,其化学名为L(+)-氨基丁二酸,分子式为C4H7NO4,分子量133.1,化学结构式为:
L-天冬氨酸生产应用十分广泛,因其具有酸味,可作为酸味调节剂,其具有两个羧基,容易生产稳定的天冬氨酸盐,适用于各种食品的营养强化和风味调节,如天冬氨酸钠是一种鲜味剂,也可以与呈味核苷酸等联用,具有解除人体疲劳的作用。L-天冬氨酸作为主要原料可以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阿斯巴甜作为代替蔗糖的首选甜味剂,欧美国家需求强劲。天冬氨酸能调节脑和神经的代谢功能,其左旋体L-天冬氨酸广泛用做氨解毒剂,肝机能促进剂,疲劳恢复剂等医药用品和各种清凉饮料的添加剂;其外消旋体DL-天冬氨酸(DL-Asp)可用于合成DL-天冬氨酸钾镁盐(脉安定),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绞痛、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DL-天冬氨酸还可作为合成多肽的原料,其氨基酸的取代衍生物(NMDLA)可以作为治疗神经类疾病和大脑疾病的药物,如天冬氨酸的衍生物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能明显增强视神经单元放电单元的兴奋作用,可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神经递质受体之一。
L-天冬氨酸的工业生产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早期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法,即以糖类物质为基础原料,通过细胞的新陈代谢来积累,再经过适当的提取精制工艺而制成。由于该工艺生产周期长,副产物多且技术风险大,导致生产成本高。随着生物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固定化酶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到了八十年代,由于采用酶法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富马酸能得以大量廉价生产,据此开发出以固定化酶法进行生产的技术,并且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发酵工艺,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方法。该工艺设备投入多,技术要求高,使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成为关键;而固定化酶法由于自身工艺上的限制,决定了其无法进一步降低成本。
由于L-天冬氨酸主要用于食品添加剂、合成阿斯巴甜、丙氨酸、聚天冬氨酸方面,而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逐年加大,尤其是阿斯巴甜,目前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在使用,产量已增至1.8万t/a。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对低热量食品的需求不断加大,阿斯巴甜作为代替蔗糖的首选甜味剂,欧美国家需求强劲。L-天冬氨酸在我国的生产历史不长,规模化生产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合计年生产能力约在8~10万吨左右,但生产规模在5000吨以上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厂家。近几年由于L-天冬氨酸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大幅度增长,尤其在合成阿斯巴甜和聚天冬氨酸方面,国际国内需求量的增加导致产量也在逐年增加,有较大的潜在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
目前生产L-天冬氨酸的工艺多以富马酸为原料经过酶转化获得L-天冬氨酸,其中富马酸由马来酸经过异构化获得,但异构化过程副产物苹果酸的含量较高,需进行多步分离纯化得到富马酸,利用此种工艺生产L-天冬氨酸较为繁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从顺酐一步酶转化法获得L-天冬氨酸,中间不经过富马酸过程,工艺简便,转化率高,产品质量好,同时采用膜分离技术对L-天冬氨酸结晶母液进行净化,去除杂质和无机盐,母液可重复循环套用,废水排放量低,L-天冬氨酸收率高。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顺酐为原料,加热进行水合反应得到马来酸溶液;
S2、向马来酸溶液中加入马来酸异构酶和L-天冬氨酸酶,在一定pH值下进行酶转化反应,所得酶转化液依次经过微孔过滤、纳滤膜过滤;
S3、滤液经浓缩脱氨后,以马来酸溶液作为酸化剂调pH值至L-天冬氨酸等电点2.8,采用连续等电结晶的方式结晶析出L-天冬氨酸,晶浆液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制得L-天冬氨酸晶体。
S4、为了进一步制备L-丙氨酸,向细菌发酵产生的pH8.8-9.0的L-天冬氨酸脱羧酶发酵液中加入上述制得的L-天冬氨酸晶体,采用少量多次连续性投料方式,于48-50℃反应60-72h,控制反应体系pH值不低于6.5;反应结束后,离心收集沉淀(湿晶体),用水洗涤,烘干即得L-丙氨酸成品,产品质量标准达到国家标准。
S1具体为:称取一定量顺酐加水于20-80℃(优选60℃)溶解,得到15-80%(优选60%)的马来酸溶液。
S2具体步骤如下:
S21、将马来酸溶液加入酶反应釜中,调节反应釜温度为30-50℃,用氨水调pH值至7.0-9.0,作为反应底物。
S22、按反应底物体积的2%-30%分别加入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L-天冬氨酸酶酶液,于30-50℃反应8-18h,然后加热至80-105℃保持30-60min(优选80℃保持30min),对酶进行灭活,得到酶转化液。其中,所述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L-天冬氨酸酶酶液的酶活力分别为120-150U/mL。
S23、酶转化液依次经过陶瓷膜微孔过滤及纳滤膜过滤。
其中,S23中使用0.05-0.2μm孔径的陶瓷膜过滤,进膜压力0.2-0.3MPa,出膜压力0.15-0.2Mpa,运行温度50-70℃,收集微滤液,然后采用截留分子量0.5-3KD的纳滤膜过滤,以去除大分子蛋白、色素及无机盐等杂质,膜运行压力15-20MPa,运行温度40-45℃,收集滤液。
S3具体步骤如下:
S31、滤液用旋转蒸发器在60-70℃下进行真空浓缩脱氨,真空度为-0.08~-0.09Mpa,浓缩至固含量25-30%(优选25%);
S32、所得浓缩液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浓缩液加入结晶釜中,于50-70℃(优选60℃)条件下,流加浓度15-80%的马来酸溶液至pH2.8;然后流加另一份浓缩液,同时流加浓度15-80%的马来酸溶液,使结晶釜中体系pH值始终维持在2.8,直至浓缩液流加完毕;
S33、待体系温度降至15-35℃,所得晶浆液用离心机进行离心,沉淀加水洗涤,收集湿晶体,干燥后即得L-天冬氨酸晶体。
其中,S33中水的用量为晶浆液体积的7%-10%。
S33中所得湿晶体用流化床于50-60℃烘干。制得的L-天冬氨酸晶体为白色针状,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前述的方法,S4中向细菌(例如芽孢杆菌)发酵产生的pH8.8-9.0的L-天冬氨酸脱羧酶发酵液中加入上述制得的L-天冬氨酸晶体,料液比为(1±0.5)g:100mL。优选地,按照20g-30g/次/5min的投料速度投入L-天冬氨酸脱羧酶液中。
前述方法还包括对S3中晶浆液离心后所得母液以及水洗后所得洗液进行合并、浓缩,重新作为反应底物进行循环利用的步骤。具体方法如下:将所得母液与洗液合并,然后用旋转蒸发器在60-70℃下进行真空浓缩,真空度为-0.08~-0.09Mpa,浓缩至马来酸含量15-80%,再用氨水调pH值至7.0-9.0,作为反应底物循环套用。
本发明所用马来酸异构酶、L-天冬氨酸酶购自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L-天冬氨酸脱羧酶由淮北新旗氨基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本发明采用双酶法一步反应制备L-天冬氨酸,工艺简便,转化率达98%以上,可有效控制副产物苹果酸的产生,产品质量好;采用膜分离技术对L-天冬氨酸酶转化液进行净化,除杂,同时利用马来酸作为酸化剂等点结晶制备L-天冬氨酸,结晶母液可用作酶反应底物反复套用,实现了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的循环生产,大大降低废水排放量,符合绿色环保理念。此外,利用L-天冬氨酸脱羧酶,进一步将L-天冬氨酸转化为L-丙氨酸,使整套工艺获得的产品多元化,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
本发明中涉及到的百分号“%”,若未特别说明,是指质量百分比;但溶液的百分比,除另有规定外,是指100m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克数。
实施例1-3中涉及到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L-天冬氨酸酶酶液,其酶活力分别为120-150U/mL。
实施例1 L-天冬氨酸的制备
1)将顺酐加纯水于60℃水浴搅拌溶解,配制成浓度为60%的马来酸溶液备用。
2)将步骤1)所得马来酸溶液加入50L酶反应釜,调节反应温度40℃,用30%氨水调节pH值,控制在7.0-9.0,作为反应底物。按反应底物的体积计算,分别加入8%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10%L-天冬氨酸酶酶液进行反应,于40℃反应12h,反应终点转化液加热至80℃并保持30min。
3)将步骤2)所得酶反应液使用0.05-0.2μm孔径的陶瓷膜过滤,进膜压力0.3MPa,出膜压力0.15Mpa,运行温度60℃,收集过滤清液。
4)将步骤3)所得微滤液使用截留分子量0.5-3.0KD的纳滤膜过滤,去除大分子蛋白、色素及无机盐,收集滤液,膜运行压力18MPa,温度42℃。
5)将步骤4)所得纳滤液使用旋转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脱氨,真空度为-0.08~-0.09Mpa,温度65℃,浓缩至固含量25%。
6)将步骤5)所得浓缩液1L加入体积为5L的1号结晶釜,搅拌加热维持结晶釜温度为60℃,流加60%的马来酸溶液至pH2.8时停止流加,60℃保温2h后一边流加浓缩液,一边流加60%的马来酸溶液,控制1号结晶釜中pH始终维持在2.8,直至1号结晶釜满后,打开溢流阀使1号结晶釜中的晶浆液溢流至体积为50L的2号结晶釜,打开2号结晶釜降温水阀门控制2号结晶釜温度在18℃。
7)将步骤6)所得全部晶浆液用离心机进行离心,沉淀加水洗涤,洗水加量为晶浆液体积的7%-10%,收集湿晶体、离心所得母液和洗水。
8)将晶体用流化床于55℃烘干后得到含量为98.7%的L-天冬氨酸成品。
实施例2 L-天冬氨酸的制备
1)将顺酐加纯水于60℃水浴搅拌溶解,配制成浓度为15%的马来酸溶液备用。
2)将步骤1)所得马来酸溶液加入50L酶反应釜,调节反应温度40℃,用30%氨水调节pH值,控制在7.0-9.0,作为反应底物,按反应底物的体积计算,按反应底物的体积计算,分别加入10%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15%L-天冬氨酸酶酶液进行反应,于40℃反应10h,反应终点转化液加热至105℃并保持30min灭活。
3)将步骤2)所得酶反应液使用0.05-0.2μm孔径的陶瓷膜过滤,进膜压力0.2MPa,出膜压力0.15Mpa,运行温度50℃,收集过滤清液。
4)将步骤3)所得微滤液使用截留分子量0.5-3.0KD的纳滤膜过滤,去除大分子蛋白、色素及无机盐,收集滤液,膜运行压力15MPa,温度40℃。
5)将步骤4)所得纳滤液使用旋转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脱氨,真空度为-0.08~-0.09Mpa,温度60℃,浓缩至固含量25%。
6)将步骤5)所得浓缩液1L加入体积为5L的1号结晶釜,搅拌加热维持结晶釜温度于60℃,流加60%的马来酸溶液至pH3.0时停止流加,60℃保温2h后一边流加浓缩液,一边流加40%的马来酸溶液,控制1号结晶釜中pH始终维持在3.0,直至1号结晶釜满后,打开溢流阀使1号结晶釜中的晶浆液溢流至体积为50L的2号结晶釜,打开2号结晶釜降温水阀门控制2号结晶釜温度在15℃。
7)将步骤6)所得全部晶浆液用离心机进行离心,沉淀加水洗涤,洗水加量为晶浆液体积的7%-10%,收集湿晶体、离心所得母液和洗水。
8)将晶体用流化床于50-60℃烘干后得到含量为98.8%的L-天冬氨酸成品。
实施例3 L-天冬氨酸的制备
1)将顺酐加纯水于60℃水浴搅拌溶解,配制成浓度为60%的马来酸溶液备用。
2))将步骤1)所得马来酸溶液加入50L酶反应釜,调节反应温度40℃,用30%氨水调节pH值,控制在7.0-9.0,作为反应底物,按反应底物的体积计算,按反应底物的体积计算,分别加入8%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10%L-天冬氨酸酶酶液进行反应,于40℃反应16h,反应终点转化液加热至90℃并保持60min灭活。
3)将步骤2)所得酶反应液使用0.05-0.2μm孔径的陶瓷膜过滤,进膜压力0.3MPa,出膜压力0.2Mpa,运行温度70℃,收集过滤清液。
4)将步骤3)所得微滤液使用截留分子量0.5-3.0KD的纳滤膜过滤,去除大分子蛋白、色素及无机盐,收集滤液,膜运行压力20MPa,温度45℃。
5)将步骤4)所得纳滤液使用旋转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脱氨,真空度为-0.08~-0.09Mpa,温度70℃,浓缩至固含量25%。
6)将步骤5)所得浓缩液1L加入体积为5L的1号结晶釜,搅拌加热维持结晶釜温度于60℃,流加60%的马来酸溶液至pH2.8时停止流加,60℃保温2h后一边流加浓缩液,一边流加50%的马来酸溶液,控制1号结晶釜中pH始终维持在2.8,直至1号结晶釜满后,打开溢流阀使1号结晶釜中的晶浆液溢流至体积为50L的2号结晶釜,打开2号结晶釜降温水阀门控制2号结晶釜温度在15℃。
7)将步骤6)所得全部晶浆液用离心机进行离心,沉淀加水洗涤,洗水加量为晶浆液体积的7%-10%,收集湿晶体、离心所得母液和洗水。
8)将晶体用流化床于50-60℃烘干后得到含量为99.0%的L-天冬氨酸成品。
实施例4 L-丙氨酸的制备
1、按实施例1步骤1)~7)进行操作,将离心所得母液与洗水合并,然后用旋转蒸发器在60-70℃下进行真空浓缩,真空度为-0.08~-0.09Mpa,浓缩至马来酸含量为60%,再用氨水调pH值至7.0-9.0,作为反应底物循环套用。再按反应底物体积的12%加入发酵获得的马来酸异构酶和L-天冬氨酸酶酶发酵液(发酵液酶活力分别为120-150U/mL)反应,反应时间10h,反应终点转化液加热至80℃并保持30min。
2、将步骤1所得酶反应液使用0.05-0.2μm孔径的陶瓷膜过滤,进膜压力0.3MPa,出膜压力0.15Mpa,运行温度60℃,收集过滤清液。
3、将步骤2所得微滤液使用截留分子量0.5-3.0KD的纳滤膜过滤,去除大分子蛋白、色素及无机盐,收集滤液,膜运行压力18MPa,温度42℃。
4、将步骤3所得纳滤液使用旋转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脱氨,真空度为-0.08~-0.09Mpa,温度65℃,浓缩至固含量25%。
5、将步骤5)所得浓缩液1L加入体积为5L的1号结晶釜,搅拌加热维持结晶釜温度于60℃,流加60%的马来酸溶液至pH2.8时停止流加,60℃保温2h后一边流加浓缩液,一边流加50%的马来酸溶液,控制1号结晶釜中pH始终维持在2.8,直至1号结晶釜满后,打开溢流阀使1号结晶釜中的晶浆液溢流至体积为50L的2号结晶釜,打开2号结晶釜降温水阀门控制2号结晶釜温度在15℃。
6、将步骤5所得全部晶浆液用离心机进行离心,沉淀加水洗涤,洗水加量为晶浆液体积的7%-10%,收集湿晶体、离心所得母液和洗水。
7、将晶体用流化床于55℃烘干后得到含量为98.8%的L-天冬氨酸成品。
8、取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的L-天冬氨酸脱羧酶发酵液5L(pH值8.98),酶发酵液采用水浴升温至48℃,将步骤7获得的L-天冬氨酸成品按照20g-30g/次/5min的投料速度投入L-天冬氨酸脱羧酶发酵液中,共加入L-天冬氨酸4000克,控制酶反应温度48℃,反应pH值不低于6.5,酶转化周期65h。反应结束后,通过离心机分离酶反应液,湿晶体用纯水洗涤,烘干后包装得L-丙氨酸成品。反应转化率>99.5%,L-丙氨酸收率>95%。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顺酐为原料,加热进行水合反应得到马来酸溶液;
S2、向马来酸溶液中加入马来酸异构酶和L-天冬氨酸酶,在一定pH值下进行酶转化反应,所得酶转化液依次经过微孔过滤、纳滤膜过滤;
S3、滤液经浓缩脱氨后,以马来酸溶液作为酸化剂调pH值至L-天冬氨酸等电点2.8,采用连续等电结晶的方式结晶析出L-天冬氨酸,晶浆液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制得L-天冬氨酸晶体;
S4、向细菌发酵产生的pH8.8-9.0的L-天冬氨酸脱羧酶发酵液中加入上述制得的L-天冬氨酸晶体,采用少量多次连续性投料方式,于48-50℃反应60-72h,控制反应体系pH值不低于6.5;反应结束后,离心收集沉淀,用水洗涤,烘干即得L-丙氨酸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具体为:称取一定量顺酐加水于20-80℃溶解,得到15-80%的马来酸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具体步骤如下:
S21、将马来酸溶液加入酶反应釜中,调节反应釜温度为30-50℃,用氨水调pH值至7.0-9.0,作为反应底物;
S22、按反应底物体积的2%-30%分别加入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L-天冬氨酸酶酶液,于30-50℃反应8-18h,然后加热至80-105℃保持30-60min,对酶进行灭活,得到酶转化液;其中,所述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L-天冬氨酸酶酶液的酶活力分别为120-150U/mL;
S23、酶转化液依次经过陶瓷膜微孔过滤及纳滤膜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3中使用0.05-0.2μm孔径的陶瓷膜过滤,进膜压力0.2-0.3MPa,出膜压力0.15-0.2Mpa,运行温度50-70℃,收集微滤液,然后采用截留分子量0.5-3KD的纳滤膜过滤,膜运行压力15-20MPa,运行温度40-45℃,收集滤液。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具体步骤如下:
S31、滤液用旋转蒸发器在60-70℃下进行真空浓缩脱氨,真空度为-0.08~-0.09Mpa,浓缩至固含量25-30%;
S32、所得浓缩液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浓缩液加入结晶釜中,于50-70℃条件下,流加浓度15-80%的马来酸溶液至pH2.8;然后流加另一份浓缩液,同时流加浓度15-80%的马来酸溶液,使结晶釜中体系pH值始终维持在2.8,直至浓缩液流加完毕;
S33、待体系温度降至15-35℃,所得晶浆液用离心机进行离心,沉淀加水洗涤,收集湿晶体,干燥后即得L-天冬氨酸晶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3中水的用量为晶浆液体积的7%-10%。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3中所得湿晶体用流化床于50-60℃烘干。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向芽孢杆菌发酵产生的pH8.8-9.0的L-天冬氨酸脱羧酶发酵液中加入上述制得的L-天冬氨酸晶体,料液比为(1±0.5)g:100mL。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S3中晶浆液离心后所得母液以及水洗后所得洗液进行合并、浓缩,重新作为反应底物进行循环利用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得母液与洗液合并,然后用旋转蒸发器在60-70℃下进行真空浓缩,真空度为-0.08~-0.09Mpa,浓缩至马来酸含量15-80%,再用氨水调pH值至7.0-9.0,作为反应底物循环套用。
CN201611238388.4A 2016-12-28 2016-12-28 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 Pending CN1067551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38388.4A CN106755157A (zh) 2016-12-28 2016-12-28 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38388.4A CN106755157A (zh) 2016-12-28 2016-12-28 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55157A true CN106755157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925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38388.4A Pending CN106755157A (zh) 2016-12-28 2016-12-28 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5515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6639A (zh) * 2020-10-15 2020-12-25 吉源(淮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天门冬氨酸的制备方法
CN112661962A (zh) * 2020-12-24 2021-04-16 山东泰和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顺酐氨化母液的处理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3231A1 (en) * 1994-05-20 1995-11-22 Nippon Shokubai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L-aspartic acid
JPH09322791A (ja) * 1996-06-06 1997-12-16 Mitsubishi Chem Corp L−アスパラギン酸の製造方法
CN1235641A (zh) * 1996-11-01 1999-11-17 索罗蒂亚公司 制备l-天冬氨酸的改进方法
CN102690762A (zh) * 2012-06-25 2012-09-26 烟台恒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游离细胞法生物转化l-天冬氨酸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CN103525880A (zh) * 2013-10-17 2014-01-22 张家港市华昌药业有限公司 顺酐废渣用于制备天冬氨酸的用途和利用顺酐废渣制备天冬氨酸的方法
CN106222210A (zh) * 2016-07-28 2016-12-14 山东金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肠杆菌生产l‑丙氨酸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3231A1 (en) * 1994-05-20 1995-11-22 Nippon Shokubai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L-aspartic acid
JPH09322791A (ja) * 1996-06-06 1997-12-16 Mitsubishi Chem Corp L−アスパラギン酸の製造方法
CN1235641A (zh) * 1996-11-01 1999-11-17 索罗蒂亚公司 制备l-天冬氨酸的改进方法
CN102690762A (zh) * 2012-06-25 2012-09-26 烟台恒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游离细胞法生物转化l-天冬氨酸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CN103525880A (zh) * 2013-10-17 2014-01-22 张家港市华昌药业有限公司 顺酐废渣用于制备天冬氨酸的用途和利用顺酐废渣制备天冬氨酸的方法
CN106222210A (zh) * 2016-07-28 2016-12-14 山东金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肠杆菌生产l‑丙氨酸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启圣等: "《新型实用过滤技术》", 31 July 2011, 冶金工业出版社 *
余蓉: "《生物化学》", 31 August 2015,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吴月等: "L-天冬氨酸结晶过程",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
居乃琥: "《酶工程手册》", 31 August 2011,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陈宁等: "《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酶工程》", 30 June 2011,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6639A (zh) * 2020-10-15 2020-12-25 吉源(淮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天门冬氨酸的制备方法
CN112661962A (zh) * 2020-12-24 2021-04-16 山东泰和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顺酐氨化母液的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6779B (zh) 生物法制备γ-氨基丁酸的方法
CN108285912B (zh) 一种发酵制备提取医药级缬氨酸的方法
CN105693592B (zh) 一种从发酵液中带菌结晶高效提取l-色氨酸的工艺方法
CN106117072B (zh) 一种左旋多巴结晶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80245A (zh) 一种从西瓜中提纯瓜氨酸的方法
CN101781190B (zh) 从柠檬酸发酵液中提取精制柠檬酸的方法
CN104212870A (zh) 一种发酵生产赖氨酸盐酸盐的工艺
CN103966274A (zh) 一种以水产品及其加工下脚料为原料生物转化生产γ-氨基丁酸的方法
CN104561202B (zh) 一种酶催化合成丙谷二肽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系统
CN102557970B (zh) 一种无水甜菜碱的制备方法
CN108285913B (zh) 一种制备提取l-谷氨酰胺的工艺
CN109517857B (zh) 一种发酵和提取纯化l-亮氨酸的方法
CN106755157A (zh) 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
CN102020593B (zh) 从发酵液中直接结晶制备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的工艺
CN101538595B (zh) 利用屎肠球菌分步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的方法
CN109628518B (zh) 一种生产和提取l-谷氨酰胺的方法
CN103387502B (zh) 从l-丙氨酸发酵液中提取l-丙氨酸的方法
CN107201384A (zh) 一种从d-乳酸钠发酵液中分离提取d-乳酸的方法
CN102864190A (zh) γ-氨基丁酸的生产方法
CN107760735A (zh) 一种从电渗析淡水中分离l‑谷氨酸的方法
CN104789607B (zh) 一种发酵‑分离耦合制备乳酸和/或乳酸盐的方法
CN103992964B (zh) 一种耐高pH值菌种及发酵法生产赖氨酸方法
CN104694614B (zh) 一种l-色氨酸的提取工艺
CN104557578A (zh) 一种改进的微生物发酵缬氨酸提取工艺并制备叶面肥的方法
CN105837460B (zh) 从糖蜜发酵谷氨酸发酵液分离提取谷氨酸的清洁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