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21327A - 一种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及采用此大豆粉的配合饲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及采用此大豆粉的配合饲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21327A
CN106721327A CN201710076797.7A CN201710076797A CN106721327A CN 106721327 A CN106721327 A CN 106721327A CN 201710076797 A CN201710076797 A CN 201710076797A CN 106721327 A CN106721327 A CN 106721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ybean
soy meal
feed
curing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67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21327B (zh
Inventor
唐香山
舒剑成
邓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RENSHE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RENSHE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RENSHE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RENSHE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767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213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21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21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21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213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豆粉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获取大豆加工原料,具体是:将大豆原料进行初步处理得到大豆加工原料;第二步:红外熟化,具体是:将第一步所得大豆加工原料送入红外烘焙装置中经过红外线辐射加热,得到熟化大豆料;第三步:后处理,具体是:将第二步所得熟化大豆料置于保温箱中保温;将保温后的大豆料经过后处理得到大豆粉。应用本发明的方法,效果是:工艺精简,工艺条件易控制;采用红外熟化步骤和保温步骤的结合,大大提高大豆粉的口感、营养价值等。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采用上述大豆粉制得的配合饲料,所述大豆粉的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10%‑22%。本发明所得配合饲料口感好、品质高。

Description

一种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及采用此大豆粉的配合饲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及采用此大豆粉的配合饲料。
背景技术
大豆是我国仔猪日粮中主要的蛋白饲料,一般占日粮配比的20%左右。大豆籽实中35%以上为蛋白质,是仔猪获取蛋白的主要来源。大豆的优点在于大豆蕴藏着极丰富的营养成分,但由于大豆内含有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尿素酶、血球凝集素等,这些抗营养因子不仅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而且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不可直接拿来喂饲,而是要通过热处理加工,使大豆中这些不利因子的含量降低低到一般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全脂大豆的加工工艺及相关因素初探[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3,3:45-46)。因此,需将大豆经热处理或酶处理等过程,以钝化这些抗营养因子,这样可以提高其在动物中的消化率,这就对饲料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减少或去除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膨化处理:大豆膨化是物料在膨化机中,通过螺杆的强制作用,经过挤压、剪切及加热,在高压高温的条件下完成多单元复合操作处理,经过瞬间膨化,产生多孔状物质。经过膨化加工后,原本不容易被动物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会变得味美酥香,便于食用和贮藏,大豆挤压膨化生产工艺是将调配好的物料在挤压套筒内通过螺杆进行挤压,使物料所受压力随着物料的逐步推移和挤压套筒内的空间缩小而不断增大,在移动过程中,物料在强大的揉合、剪切、磨擦等外力的作用下获得热量,导致物料温度骤然升高,使淀粉成分发生糊化;在挤压过程中,虽然物料中还有较高的水分,但是由于腔内的具有较高的压力,没有汽化的水分在物料从模孔挤出时,压强瞬间变低,水分变为水蒸汽使物料体积变大,这样就形成了膨化大豆。处理后的全脂膨化大豆可通过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等途径破坏抗营养因子,提高大豆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全脂膨化大豆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博览,2015,8:10-12)。但在膨化过程中存在原料的维生素容易被破坏、膨化成本高等不利因素。
2、生物发酵处理: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多种水解酶,可以减少或消除植物蛋白原料中的抗营养物质,有利于动物的消化吸收,且发酵产物具有独特的香味,对于幼龄动物具有较好的诱食效果。另外,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还将大部分动物不能直接利用的植酸等无机盐转化为细胞中的有机盐,不仅提高了利用率,还可降低饲料中总磷等的含量,减少饲料对养殖环境的污染。发酵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可以有效地减毒或去毒;二是能对多种抗营养因子产生减少或去除效果;三是对营养组分体外降解,大幅提高各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率;四是发酵处理可明显提高大豆的适口性,有一定的诱食效果。生物发酵法采用独特的菌种和发酵工艺,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分泌的蛋白酶使大豆蛋白被分解成小分子蛋白和小肽分子。生物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大量增殖,其结果不仅提高了发酵大豆蛋白基料的蛋白质水平,而且部分大豆蛋白质发酵时转化为菌体蛋白,这本身也改变了大豆蛋白质的营养品质(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J]:饲料与畜牧,2008,10:13-15)。目前,微生物发酵处理的大豆产品较多,但对产品的品质控制、发酵工艺参数控制以及规模化生产方面参差不齐,发酵产品的稳定性成为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
3、化学处理:化学处理的原理为化学物质与抗营养因子分子中的二硫键结合,使其分子结构改变而失去活性。使用的化学物质包括硫酸钠、硫酸铜、硫酸亚铁和其它一些硫酸盐。近年来,人们在用化学方法钝化抗营养因子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究表明,5%的尿素加20%水处理30d的效果最好,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降低78.55%,饲料中加入适量蛋氨酸或胆碱作为甲基供体,可使单宁甲基化,促使其排出体外(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J]:饲料与畜牧,2008,10:13-15)。用偏重亚硫酸钠(Na2S2O5)处理生豆粕,可使胰蛋白酶抑制活性(TIA)下降44.5%;用65%~70%的乙醇在70~80℃下处理后,大豆蛋白的抗原性可明显降低(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J]:饲料与畜牧,2008)。
化学方法对不同的抗营养因子均有一定的效果,可节省设备与资源,但最大的障碍是化学物质残留,影响饲料品质,降低适口性;且排出的脱毒液会污染环境,对动物机体也会产生毒害作用,因此生产中不应大量使用(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J]:饲料与畜牧,2008,10:13-15)。
随着我国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散养户和规模化猪场对仔猪的生长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目前的生产加工情况下,要想教槽料/乳猪料的性能上有较大的提高,饲料加工工艺和原料处理的创新对保证乳猪料品质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加工方便、工艺条件易控制以及产品营养价值高的混合饲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精简、工艺条件易控制且所得大豆粉营养价值高的大豆粉加工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大豆加工原料,具体是:将大豆原料进行初步处理得到大豆加工原料;
第二步:红外熟化,具体是:将第一步所得大豆加工原料送入红外烘焙装置中经过红外线辐射加热,得到熟化大豆料;
第三步:后处理,具体是:将第二步所得熟化大豆料置于保温箱中保温;将保温后的大豆料经过后处理得到大豆粉。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大豆原料为饲料用大豆二级以上,霉菌总数≤4×104个/kg,黄曲霉毒素≤30μg/kg,粗蛋白≥360g/kg;所述第一步中初步处理具体是:先采用震动分级筛将大豆原料去除杂质,后去大豆原料中的除石头和铁渣。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红外烘焙装置为燃气红外烘焙机,红外线辐射加热时间为30秒-60秒;所述熟化大豆料的表面温度为124℃-130℃。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燃气红外烘焙机通过天然气和空气按1:5-1:10的比例进行无焰燃烧从而实现红外加热,经过90-120秒使燃气红外烘焙机的内部温度达到750℃-930℃。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三步中保温的设备采用蒸汽夹套保温,保温温度为124℃-130℃,保温时间为10-20分钟;所述后处理包括冷却过程和粉碎过程,所述粉碎过程采用的设备为粉碎机,所述大豆粉的直径为1-2mm。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大豆粉加工方法包括三大步骤,工艺步骤精简,便于工业化应用;(2)本发明采用红外加热方式进行熟化,好处是:a、燃气红外辐射热量是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的,因此,红外加热时不需要任何媒介,热损失小,同时也不会产生任何废弃物污染周围环境;b、红外加热时间短、效率高、运转费用低;红外加热惯性小,容易实现智能控制(温度、产能可控),即红外加热是表面和内部同时加热的过程,物料受热均匀;c、红外烘焙技术有助于风味物质的形成,处理后的大豆气味芳香,饲料适口性好,动物采食量上升明显,既有助于提高饲料的香气,又能对仔猪产生很好的诱食效果;(3)本发明采用红外熟化步骤和保温步骤的结合,有两方面效果:一方面是提高蛋白利用率,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详情是:有助于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消除(如蛋白酶抑制剂的钝化、脂肪氧化酶与脲酶的失活等),使得大豆粉的品质更加稳定,此处具体是:红外高温使大豆内部温度瞬间升高,使脲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变性,即初步消除大豆中抗营养因子;而保温步骤的设计,是为了维持抗营养因子的变性状态,改变更为彻底,使这些抗营养因子难以恢复到活性状态,从而基本完全消除大豆中蛋白类抗营养因子;另一方面是起到高温杀菌的作用,降低了微生物污染的风险;(4)整个工艺步骤中的工艺参数容易控制,实现高效、高质量的大豆粉加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大豆粉制得的配合饲料,具体是:
一种配合饲料,包含上述的大豆粉,所述大豆粉的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10%-22%。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饲料为教槽料,所述大豆粉的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10%-15%。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饲料为乳猪料,所述大豆粉的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10%-22%。
采用本发明的配合饲料,提高配合饲料的品质,具体是:用于教槽料上时,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2g和19g,料肉比能下降0.1(P<0.05);用于乳猪料上时,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35g和75g,料肉比下降0.21。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一种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大豆加工原料:先将大豆原料进行初步处理得到大豆加工原料,具体是:大豆原料先过震动分级筛去除杂质;再将过筛后的大豆原料提升至储料仓,将储料仓中的大豆经过去石机和永磁筒除去大豆中的石头和铁渣,得到大豆加工原料;此处采用的大豆原料为饲料用大豆二级以上,霉菌总数≤4×104个/kg,黄曲霉毒素≤30μg/kg,粗蛋白≥360g/kg;
第二步、红外熟化:将第一步所得大豆加工原料送入红外烘焙装置中经过红外线辐射加热,得到熟化大豆料,具体是:将大豆加工原料送入燃气红外烘焙机,经过红外线辐射加热的时间总共为60秒,红外烘焙机利用天然气和空气按1:5-1:7的比例进行无焰燃烧从而实现红外加热,在30-90秒内使机器内温度达到750℃-930℃,得到表面温度为124℃的熟化大豆料;
第三步、后处理:将第二步所得熟化大豆料置于保温箱中保温;将保温后的大豆料经过后处理得到大豆粉,具体是:将第二步所得熟化大豆料置于保温箱(此处采用蒸汽夹套保温)中进行保温,保温温度为124℃,保温时间为20分钟;保温后的大豆料经过后处理得到大豆粉,后处理具体包括冷却过程和粉碎过程,具体是:保温后的大豆料流入冷却器,使其冷却至常温;再进入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机使用筛孔直径为1-2mm的大豆粉。
通过上述方法所得大豆粉的性能详见表7。
实施例2-实施例4:
实施例2-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红外线辐射时间、熟化大豆料的表面温度以及保温时间,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详见表1:
表1实施例1-实施例4的参数对比表
实施例2-实施例4所得大豆粉的性能详见表7。
实施例5-实施例8:
将实施例1-实施例4的大豆粉用来制作教槽料,教槽料的配方(重量配比)见如表2:
表2实施例5-实施例8的教槽料的配方(仅大豆粉不同)
原料 配比/%
大豆粉 15
小麦粉 6
碎米 15
五粮肽 10
玉米 31.5
进口渔粉1 4
血浆蛋白粉 1.5
新普乐 1.5
乳清粉L 5
葡萄糖 3
柠檬酸 1.5
赖氨酸98 0.3
氯化胆碱 0.1
精氨酸生素 0.05
利舒宝 0.05
食盐 0.2
KZ-220-5 5
采用实施例5-实施例8的教槽料进行为期14天的饲喂试验,具体是:选择90头22-23日龄左右断奶、体况良好的仔猪(平均体重6.04±0.25kg),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18头猪,分别饲喂现有技术中的日粮(15%普通大豆,标记为对照组1)、饲喂实施例5-实施例8的配合饲料(标记为试验组A1、B1、C1、D1),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对照组1和试验组A1、B1、C1、D1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3知,对照组1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分别为302g、219g、1.38;试验组(取平均值)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分别为304g、238g、1.28;与对照组1相比,本发明试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与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2g、19g,料肉比显著下降0.1(P<0.05)。
实施例9-实施例12:
将实施例1-实施例4的大豆粉分别用来制作乳猪料,乳猪料的配方(重量配比)如表4所示:
表4实施例9-实施例12的乳猪料的配方(仅大豆粉不同)
原料 配比/%
大豆粉 22
面粉 5
五粮肽 10
玉米 55.6
进口渔粉1 3
磷酸氢钙 1.15
赖氨酸98 0.4
蛋氨酸 0.05
苏氨酸 0.1
柠檬酸 1
利舒宝 0.05
氧化锌 0.25
食盐 0.4
M1004 0.4
V1006 0.6
面粉 5
五粮肽 10
采用实施例9-实施例12的乳猪料在猪场进行了为期10天的饲喂试验。选择40头平均体重在20kg左右的仔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每个组8头猪),分别饲喂现有技术中的乳猪多配方-骆驼161(标记为对照组2)、饲喂实施例9-实施例12的配合饲料(标记为试验组A2、B2、C2、D2),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对照组2和试验组A2、B2、C2、D2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试验组\指标 初体重/kg 末体重/kg 平均日采食量/g 平均日增重/g 料肉比 腹泻率/%
对照组2 20.22 25.85 1272 563 2.26 4
试验组A2 20.22 26.64 1316 642 2.05 0
试验组B2 20.22 26.72 1326 650 2.04 0
试验组C2 20.22 26.58 1297 636 2.04 0
试验组D2 20.22 26.47 1288 625 2.06 0
由表5知,对照组2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分别为1272g、563g、2.26;试验组(取平均值)的平均值(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分别为1307g、638g、2.05);与对照组2相比,本发明试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与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35g、75g,料肉比下降0.21。
对比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3:
对比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表6,如下:
表6对比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参数对比表
由表6可知,对比实施例1为普通加工大豆粉的方法,即无红外烘培也无保温步骤;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1比较,仅有红外烘培步骤,无保温步骤;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1比较,无红外烘培技术,仅有保温步骤。
实施例1-4与对比实施例1-3中所得大豆粉的干物质消化率、绝干物质消化能、能力消耗率以及蛋白质消化率情况详见表7。
表7实施例1-4以及对比实施例1-3所得大豆粉的性能统计表
由表7可知,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红外熟化步骤和保温步骤缺一不可,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大豆粉具有较高的干物质消化率、较高的绝干物质消化能、较高的能量消化率以及较高的蛋白消化率,效果明显优于现有技术(对比实施例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大豆加工原料,具体是:将大豆原料进行初步处理得到大豆加工原料;
第二步:红外熟化,具体是:将第一步所得大豆加工原料送入红外烘焙装置中经过红外线辐射加热,得到熟化大豆料;
第三步:后处理,具体是:将第二步所得熟化大豆料置于保温箱中保温;将保温后的大豆料经过后处理得到大豆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原料为饲料用大豆二级以上,霉菌总数≤4×104个/kg,黄曲霉毒素≤30μg/kg,粗蛋白≥360g/kg;所述第一步中初步处理具体是:先采用震动分级筛将大豆原料去除杂质,后去大豆原料中的除石头和铁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烘焙装置为燃气红外烘焙机,红外线辐射加热时间为30秒-60秒;所述熟化大豆料的表面温度为124℃-1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红外烘焙机通过天然气和空气按1:5-1:10的比例进行无焰燃烧从而实现红外加热,经过90-120秒使燃气红外烘焙机的内部温度达到750℃-9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保温的设备采用蒸汽夹套保温,保温温度为124℃-130℃,保温时间为10-20分钟;所述后处理包括冷却过程和粉碎过程,所述粉碎过程采用的设备为粉碎机,所述大豆粉的直径为1-2mm。
6.一种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大豆粉,所述大豆粉的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10%-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为教槽料,所述大豆粉的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10%-1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为乳猪料,所述大豆粉的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10%-22%。
CN201710076797.7A 2017-02-13 2017-02-13 一种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及采用此大豆粉的配合饲料 Active CN1067213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6797.7A CN106721327B (zh) 2017-02-13 2017-02-13 一种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及采用此大豆粉的配合饲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6797.7A CN106721327B (zh) 2017-02-13 2017-02-13 一种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及采用此大豆粉的配合饲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21327A true CN106721327A (zh) 2017-05-31
CN106721327B CN106721327B (zh) 2021-07-23

Family

ID=58956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6797.7A Active CN106721327B (zh) 2017-02-13 2017-02-13 一种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及采用此大豆粉的配合饲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2132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3549A (zh) * 2018-12-20 2019-03-15 湖南九鼎动物营养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烘焙大豆和烘焙大豆乳猪教槽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74936A (zh) * 2018-12-17 2019-06-14 武汉轻工大学 二次熟化制备饲料级全脂大豆粉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3159A (zh) * 2009-12-15 2010-05-12 宁夏大北农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乳猪饲料
CN103918881A (zh) * 2013-12-11 2014-07-16 上海新农饲料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红外线辐射能熟化谷物原料的加工工艺及熟化谷物原料在教槽料、保育料上的使用方法
CN105614927A (zh) * 2014-10-27 2016-06-01 天津天世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颗粒饲料机用后熟化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3159A (zh) * 2009-12-15 2010-05-12 宁夏大北农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乳猪饲料
CN103918881A (zh) * 2013-12-11 2014-07-16 上海新农饲料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红外线辐射能熟化谷物原料的加工工艺及熟化谷物原料在教槽料、保育料上的使用方法
CN105614927A (zh) * 2014-10-27 2016-06-01 天津天世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颗粒饲料机用后熟化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4936A (zh) * 2018-12-17 2019-06-14 武汉轻工大学 二次熟化制备饲料级全脂大豆粉的方法
CN109463549A (zh) * 2018-12-20 2019-03-15 湖南九鼎动物营养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烘焙大豆和烘焙大豆乳猪教槽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21327B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1174B (zh) 一种稻壳/秸秆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615672A (zh) 一种高品质酶解发酵豆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123093A (zh) 一种混合发酵杂粕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
JP2010029125A (ja) 飼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931882B (zh) 一种使用熟化谷物原料提高保育猪生产性能的保育饲料
CN102960538B (zh) 用火龙果果皮发酵的单细胞蛋白饲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9418538A (zh) 一种混合菌种固态发酵生产发酵豆粕的工艺
CN106721327A (zh) 一种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及采用此大豆粉的配合饲料
CN110292114A (zh) 一种可提高牦牛生长性能的发酵饲料
CN108112800A (zh) 一种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508674A (ja) 発酵グアーミ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4738311B (zh) 一种鱼浆发酵豆粕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5831415A (zh) 一种玉米粉的加工方法及采用此玉米粉的配合饲料
CN103918880B (zh) 一种使用熟化谷物原料提升乳仔猪生产性能的教槽料
CN108783052A (zh) 一种柴胡秸秆添加型畜禽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0123A (zh) 一种无豆粕家禽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0338A (zh) 一种促进动物生长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81914B1 (ko) 효모부산물을 이용한 기능성 발효 대두박의 제조 방법
CN110384179A (zh)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生产发酵白酒糟的方法、饲料添加剂及应用
CN109463549A (zh) 一种烘焙大豆和烘焙大豆乳猪教槽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97263A (zh) 单细胞蛋白饲草
CN109329604A (zh) 哺乳母猪中药促乳组合物、饲料及制备方法
CN108740437A (zh) 一种促进猪生长的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67076A (zh) 一种乳猪保育配合饲料
RU2543273C2 (ru)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энергопротеинового концентрат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