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96779A -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96779A
CN106696779A CN201510779631.2A CN201510779631A CN106696779A CN 106696779 A CN106696779 A CN 106696779A CN 201510779631 A CN201510779631 A CN 201510779631A CN 106696779 A CN106696779 A CN 106696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device
trigger
holding
headrest
trigge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796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96779B (zh
Inventor
刘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di AG
Original Assignee
Aud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di AG filed Critical Audi AG
Priority to CN2015107796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96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96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6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96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6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8Head-res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e.g.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20),其包括:壳体元件(22);触发元件(24),其被构造成在静止位置和触发位置之间可移动且可移动地安装至壳体元件(22);旋转装置(26),其被构造成响应于触发元件(24)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触发位置而使附接的头枕(16)从起始位置移动至安全位置,由此,安全装置(20)被设计成在安装位置安装在机动车辆上,其中安装位置关于纵向车辆方向被限定,且触发元件(24)被构造成通过在纵向车辆方向上作用于触发元件(24)上的惯性力而相对于壳体元件(22)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触发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US 2005/0035642 A1描述了一种在碰撞的情况下自动向前倾斜从而使乘客免受可能的挥鞭样损伤的头枕。头枕包括为弹簧受载的倾斜机构。倾斜机构通过从传感器获得脉冲的电磁体致动。传感器可以是例如加速传感器,其用作用于检测追尾碰撞的装置。利用来自这种传感器的脉冲触发倾斜机构是不利的,因为这会导致反应时间过长而不能极好地保护乘客免受挥鞭样损伤。
DE 103 02 778 A1描述了在侧向碰撞车辆的情况下允许头枕的侧部自动侧向倾斜靠近乘客的头部的机构。通过在横向车辆方向上作用于解锁机构上的惯性力触发头枕侧部的倾斜。然而,这种头枕不能保护乘客免受因追尾碰撞导致的挥鞭样损伤。
DE 10 2004 023 395 B3公开了一种带有在汽车追尾碰撞的情况下能使头枕向前倾斜的倾斜机构的头枕。通过致动器触发头枕的倾斜。头枕还包括将头枕锁定在向前倾斜位置上的锁定机构。在碰撞的情况下,通过致动器触发头枕的倾斜可能会太慢而不能极好地保护乘客且会存在可靠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通过该安全装置,可增加机动车辆的安全性和特殊可靠性。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特殊安全性的机动车辆。
此目的通过具有本发明特征的安全装置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将在本申请中阐述。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包括壳体元件。此外,该安全装置包括可移动地安装至壳体元件且被构造成在静止位置和触发位置之间可移动的触发元件。这意味着触发元件相对于壳体元件在静止位置和触发位置之间移动。此外,安全装置包括被构造成响应于触发元件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触发位置而使得附接的头枕从起始位置移动至安全位置的旋转装置(tilting device)。起始位置是如由例如乘客配置的头枕的常规位置。比起在起始位置,头枕在安全位置至少部分地更靠近坐在头枕前方的乘客的头部。典型地,为了在追尾碰撞的情况下防止乘客免受挥鞭样损伤,当头枕从其起始位置移动至其安全位置时,头枕相对于座椅的靠背向前倾斜5-10度。这样会使得头枕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坐在头枕前方的乘客的头部移动大约2-4cm。
还被称为追尾或后方碰撞的追尾碰撞是撞车的特殊形式。追尾碰撞指汽车撞击其前方较慢速移动的汽车。被撞汽车因该撞击而向前加速。由于惯性力,被撞击汽车中的乘客的头部因追尾碰撞而相对于其座椅的靠背而相应地向后加速。这会造成所谓的挥鞭样损伤。
例如,头枕通常附接至没有安全装置的相应机动车辆座椅的靠背时,该头枕可通过相同的杆附接至旋转装置。旋转机构可通过在杆的附接点处使那些杆向前转动而使头枕向前倾斜,杆在附接点连附至旋转装置。因此,头枕的至少一部分在安全位置比在起始位置更靠近乘客的头部。对于本说明书,向前被限定为机动车辆通常向前行驶的纵向车辆方向。还可以理解为从座椅和/或头枕和/或安全装置向前面向机动车辆的前方的纵向车辆方向。由于在追尾碰撞的情况下头枕移动处于安全位置,所以大大降低了挥鞭样损伤的风险。
为了提供一种增加机动车辆的安全性和特殊可靠性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安全装置被设计成安装在机动车辆上在纵向车辆方向限定的安装位置中。触发元件被构造成当安全装置被安装在安装位置中时,通过在纵向车辆方向上作用于触发元件上的惯性力而相对于壳体元件从静止位置可移动至触发位置。因此,触发元件可被理解为一种可检测追尾碰撞并还可同时机械地触发头枕从起始位置至安全位置移动的机械被动式传感器。不需要电传感器组件或其他传感器组件,其在碰撞情况下可能会失效。因而,安全装置具有特殊的可靠性。此外,特别是当电传感器与作为旋转装置的电致动器组合时,惯性起始触发元件可比电传感器更快作出反应。因此,安全装置可通过旋转装置使头枕特别快地从起始位置移动至安全位置。旋转装置还优选是没有任何电组件的纯机械组件。因此,利用特殊的可靠性,可保证在追尾碰撞期间乘客的头部快速回弹太远之前头枕将移动至安全位置。这防止了挥鞭样损伤。因此,可利用安全装置尤其增加机动车辆的安全性。
例如,旋转装置包括被构造成使头枕从起始位置移动至安全位置的至少一个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可利用极小的安装空间提供足够的力。此外,包括螺旋弹簧的旋转装置可比包括某些形式的致动器的旋转装置使头枕移动得更可靠且更快速。在其安装位置,安全装置可例如通过其壳体元件附接至座椅的靠背、头枕和/或头枕和靠背之间的某些形式的连接件。带有其壳体元件的安全装置还可构成头枕和靠背之间的这种连接件。这意味着带有其壳体元件的安全装置在安装在机动车辆上时还可用作将头枕附接至靠背的装置。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中,旋转装置的特征为在纵向车辆方向限定安装位置且旋转装置被构造成当头枕从起始位置移动至安全位置时使附接的头枕的至少一部分沿着纵向车辆方向向前移动。此外,向前被限定为对应于纵向车辆方向的正常向前行驶方向。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中,安全装置包括通过其可确定作用在触发元件上的惯性力的阈值的控制元件,当惯性力高于该阈值时,触发元件从静止位置可移动至触发位置。控制元件可被用作设置追尾碰撞严重性的阈值的装置,当高于该阈值时,安全装置将通过使头枕从旋转装置的起始位置移动至安全位置而作出反应。例如,控制元件可被构造成简单的机械弹簧。控制元件,尤其是当被构造成弹簧时,其另一个优点是当在处于纵向车辆方向上作用在触发元件上的惯性力低于阈值时使触发元件一直保持在其静止位置。这意味着控制元件可防止触发元件随着时间从静止位置至触发位置的蠕变。这种蠕变会由于例如强烈制动操作导致作用在触发元件上的惯性力而额外地发生。控制元件可防止旋转装置的误触发并因此尤其增加安全装置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中,触发元件通过至少一个滚动元件可移动地安装至壳体元件。例如,滚动元件可以是桶状元件、球状元件或一些其他形式的轴承元件。这会大大减小触发元件和壳体元件之间的摩擦。这允许在追尾碰撞的情况下安全装置作出极快并可靠的反应。此外,为了在追尾碰撞期间能足够快地使头枕向前倾斜,必须通过旋转装置提供极大的运动力。例如,可能需要20Nm的转矩使头枕足够快地调配至安全位置。此外,用于头枕静态测试的规则可要求头枕加载有向后作用力。例如,按照规则要求,在测试期间在头枕上施加890N的力。这可能会导致安全装置和/或在壳体元件上安装触发元件将承受极大的载荷。这些大的载荷会导致在触发元件和壳体元件之间的极大的摩擦力。虽然有这些载荷和导致的摩擦力,但是仍然必须保证触发元件可通过惯性力而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触发位置。在不通过至少一个滚动元件而使触发元件安装至壳体元件的情况下,触发元件可能会因这种摩擦被阻塞在其静止位置。因此,滚动元件尤其增加了安全装置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中,安全装置包括被构造成在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保持元件,通过该保持元件,头枕从起始位置至安全位置的移动被处于保持位置的保持元件阻挡并通过处于释放位置的保持元件释放,借此,保持元件从保持位置至释放位置的移动被处于静止位置的触发元件阻挡并通过处于触发位置的触发元件释放。这意味着处于静止位置的触发元件本身不通过旋转装置就可以阻挡头枕的移动。相反,保持元件使头枕保持在其起始位置。例如,保持元件包括使处于其起始位置的头枕克服旋转装置的预加载螺旋弹簧的力的棘爪元件。因此,触发元件本身不承受由预加载螺旋弹簧而施加的力。这意味着触发元件可相对于壳体元件和/或以更小的力更自由地移动。因此,安全装置可对追尾碰撞极可靠地作出反应。此外,安全装置可被设计成通过具有特别小的冲击力的追尾碰撞所触发。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中,力通过弹簧元件而被施加至处于保持位置的保持元件,通过该力,保持元件从保持位置可移动至释放位置且触发元件处于触发位置。该力可比通过用于将头枕从起始位置移动至安全位置的旋转装置而施加至头枕的力小得多。保持元件是处于其保持位置的弹簧,因此在不需要传感器、电组件和/或致动器的情况下,当触发元件被移动至触发位置时,保持元件自动移动至释放位置。总之,这允许带有惯性激活旋转装置、弹簧加载旋转装置、弹簧加载保持元件的安全装置的纯机械设计。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中,触发元件包括对应于保持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在凹部中,保持元件至少部分地可移动,用于从保持位置可移动至释放位置,且触发元件处于触发位置。由于触发元件和保持元件的组合需要特别小的安装空间,所以这允许特别小的安全装置的设计。此外,在不需要任何另外的可移动组件的情况下,对应于保持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允许通过处于触发位置的触发元件释放保持元件。得到的安全装置特别可靠。在触发元件中的凹部也容易制造且制造成本低廉。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中,保持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特征是轮廓(profile),尤其是渐开线轮廓和/或锯齿螺纹轮廓,通过该轮廓,头枕从起始位置至安全位置的移动可被处于保持位置的保持元件阻挡。例如,保持元件的轮廓可接合至处于保持元件的保持位置的旋转装置的可移动组件的相应轮廓。轮廓可在特别小的接触面上承受很大的力,导致特别小的安装空间。
螺旋弹簧可在壳体元件上施加足够的力使得一旦触发元件由于轮廓已经被移动至触发位置,则螺旋弹簧使保持元件自动从外壳元件脱离。例如,因为可移动的壳体元件是由螺旋弹簧元件加载的拉力装置且轮廓将拉力矩转换成作用在保持元件上的推力,所以保持元件被推入至凹部中。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提供力,通过所述弹簧元件并借助于所述力从保持位置可移动至释放位置且触发元件处于触发位置。在没有弹簧元件的情况下,安全装置被极经济地制造。
为了释放头枕从起始位置至安全位置的移动,保持元件仅必须在轮廓的深度的大致长度上移动。例如,轮廓可具有小于5mm优选小于3mm的深度。这意味着可存在用于使保持元件从保持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的特别小的移动。这在追尾碰撞的情况下允许安全装置的特别快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可被限定为追尾碰撞和在头枕已经到达其安全位置之间经过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中,触发元件和保持元件通过至少一个滚动元件可移动地安装至彼此。该滚动元件可与通过其触发元件可移动地安装至壳体元件的滚动元件相似。触发元件和保持元件通过滚动元件可移动地安装至彼此具有与通过其触发元件可移动地安装至壳体元件的滚动元件相似的优点。触发元件和保持元件通过至少一个滚动元件可移动地安装至彼此允许安全装置具有特别的可靠性且反应时间短。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中,旋转装置包括锁定装置,通过锁定装置,头枕可被锁定在安全位置中,借此,用于将头枕从安全位置至起始位置重置的锁定装置可拆卸。锁定装置保证头枕保持在安全位置中,而不管另外的车辆移动和/或作用在头枕上的力。这保证乘客被特别好地保护免受挥鞭样损伤。由于用于头枕重置的锁定装置可拆卸,所以在已经触发安全装置的反应的追尾碰撞后,安全装置和/或头枕可被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带有乘客座椅和头枕的机动车辆。根据本发明,该机动车辆还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至少一个安全装置。优选地,该安全装置被用于将头枕安装至机动车辆的至少一个乘客座椅的靠背。优选地,存在对应于带有头枕的至少每一个乘客座椅的至少一个安全装置。这种机动车辆对于其乘客特别安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也是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点、特征及细节从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并且基于附图而明显。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说明书中上述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下述附图说明中和/或附图中单独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以各个特定组合的方式而且以其他组合或单独的方式可使用。
附图示出:
图1是安装至测试装置中的机动车辆座椅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4分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的示意性正视图、侧视图和后视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安全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8是对根据图5的安全装置的三个示意性剖视图中安装装置的触发元件在追尾碰撞期间如何响应于安全装置的旋转装置而触发的示图;
图9是带有可选设计的安全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0是带有另一个可选设计的安全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根据图9的安全装置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安装至测试装置12中的机动车辆座椅10的示意性侧视图。座椅10包括附接至彼此的靠背14和头枕16。为了证明座椅10满足规则要求,测试装置12将载荷施加至座椅10,尤其是靠背14和头枕16。具体地说,测试装置12将890N的载荷施加至头枕16。该载荷和力的方向通过箭头18表示。
通常,座椅10安装在机动车辆中,且位于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在机动车辆的向前行驶方向上面向前的位置上。在追尾碰撞机动车辆的情况下,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向后加速至座椅10中。如果头枕16和乘客的头部之间的距离特别大,则这可能会导致所谓的挥鞭样损伤。由于这个原因,头枕16应该尽可能地靠近乘客的头部。然而,头枕16特别靠近乘客的头部在正常行驶状态期间可能会导致乘客处于不舒服的位置。
为解决这两者的矛盾而提供此方案,可提供安全装置20。图2-4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该安全装置20的示例。该安全装置20允许响应于追尾碰撞使附接的头枕16从起始位置移动至安全位置。头枕16的起始位置的特征是距乘客的头部具有足够的距离以允许舒适的乘坐位置。在追尾碰撞期间,头枕16被向前倾斜使得头枕16的至少一部分比起始位置更靠近乘客的头部的后侧。这称为头枕16的安全位置并可防止头部相对于乘客的身体特别早地向后移动。这降低了对乘客挥鞭样损伤的风险。
尤其根据图5的安全装置20的剖视图和根据图11的安全装置20的可选设计的分解图说明了安全装置20的设计和内部操作。安全装置20包括被构造成被固定至座椅10的靠背14的壳体元件22。安全装置20还包括可移动地安装至壳体元件22且被构造成在静止位置和触发位置之间可移动的触发元件24。对于附图中所示的安全装置20,触发元件24被设计为可移动的块元件。此外,安全装置20包括被构造成响应于触发元件24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触发位置而使附接的头枕16从起始位置移动至安全位置的旋转装置26。在附图所示的设计中,旋转装置26包括螺旋弹簧28和可移动的外壳元件30。外壳元件30可围绕中轴线相对于壳体元件22转动,其中,该中轴线可由销52的中轴线限定,触发元件24通过销52安装至壳体元件22。
例如,头枕16通过连接至可移动的外壳元件30的上杆32附接至安全装置20。安全装置20本身通过下杆34附接至座椅10的靠背14。下杆34连接至固定至壳体元件22的盖元件66。安全装置20被设计成在纵向车辆方向上限定的安装位置中安装在机动车辆上。
当安全装置20安装在安装位置中时,触发元件24被构造成通过在纵向车辆方向上作用于触发元件上的惯性力相对于壳体元件22从静止位置可移动至触发位置。这在安全装置20的图6至图8的剖视图中说明。图6示出了处于其静止位置的触发元件24。触发元件24的静止位置使保持元件36锁定至保持位置中。图6中还示出了该保持位置。在保持位置中,保持元件36通过轮廓38接合到外壳元件30,轮廓38优选为渐开线螺纹轮廓或三角轮廓。保持元件36的该位置保持外壳元件30抵靠螺旋弹簧28,螺旋弹簧28以其将另外相对于盖元件66和壳体元件22在如图40中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倾斜的方式预加载,导致头枕16从起始位置移动至安全位置。
在追尾碰撞的情况下,因在纵向车辆方向上作用于触发元件24上的惯性力导致触发元件24在纵向车辆方向上相对于壳体元件22向后滑动。该力和滑动方向在图7中通过箭头68说明。
触发元件24包括对应于保持元件36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44。一旦触发元件24已经从静止位置至触发位置滑动得足够远,该凹部44就允许保持元件36开始从保持位置向释放位置移动。触发元件24和保持元件36的这些位置在图7和图8中说明。保持元件36朝向凹部44的移动通过箭头46说明。
力通过弹簧元件而被施加至处于保持位置的保持元件36,通过该力,保持元件36从保持位置可移动至释放位置且触发元件24处于触发位置。在保持元件36处于保持位置时,弹簧元件被预加载并将保持元件36向下推入触发元件24的凹部44中。这需要安全装置20的极快的反应时间。
可选地,螺旋弹簧28可在外壳元件30上施加足够的力,使得一旦触发元件32因为渐开线轮廓38已经移动至触发位置,螺旋弹簧28使保持元件36自动从外壳元件30脱离。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通过其保持元件36从保持位置可移动至释放位置且触发元件24处于触发位置的弹簧元件,导致生产安全装置20的成本极低。
这导致一旦保持元件36已经到达释放位置则保持元件36的渐开线轮廓38与外壳元件30脱离。保持元件36的释放位置和触发元件24的触发位置在图8中说明。由于当前正释放的外壳元件30,螺旋弹簧28可使外壳元件30围绕安全装置20的中轴线旋转,该中轴线与销52的中轴线相同。这种旋转由图4的箭头40和图8的箭头48说明。外壳元件30的结束位置在图9和图10的剖视图中说明。图9和图10清楚地示出了当上杆32相对于下杆34向前倾斜。这对应于头枕16相对于靠背14向前倾斜,从而处于其安全位置。
安全装置20只包括机械组件。不存在电组件或主动式传感器组件。电组件或主动式传感器组件会降低安全装置20的可靠性。此外,尤其与电激活的安全装置相比,安全装置20的惯性激活触发对追尾碰撞具有特别快的响应时间。例如,通过安全装置可实现小于40ms的反应时间,尤其小于20ms的反应时间。因此,因为甚至在特别有力的碰撞和/或高速追尾碰撞的情况下乘客的头部向后移动可能会造成损伤之前头枕16将达到安全位置,所以带有这种安全装置20的机动车辆特别安全。
安全装置20的整体设计需要特别小的安装空间。尤其是螺旋弹簧28允许安全装置20的小结构。安全装置20及其旋转装置26需要提供诸如20Nm的足够大的转矩以使头枕16足够快地倾斜至其安全位置并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安全装置20还需要满足如图1的箭头18指示的承受890N的测试载荷的规则要求。通过带有保持元件36和轮廓38的安全装置20可较好地满足那些要求。
触发元件24通过销52安装至壳体元件22。触发元件24在其中间具有允许触发元件24沿着销52在纵向车辆方向滑动的椭圆形槽54。在根据图6至图8的安全装置20的设计中,当触发元件24正在静止位置和触发位置之间移动时,触发元件24在壳体元件22内滑动。对于根据图9和图10的安全装置20的可选设计,安装至壳体元件22的触发元件24通过至少一个滚动元件56可移动。对于根据图9的安全装置20的设计,那些滚动元件56被构造为用作触发元件24的轴承的球状元件。这允许可以利用特别小的阻力和/或摩擦力在其的静止位置和其的触发位置之间移动。这允许触发元件24对追尾碰撞作出更快地反应。这还会导致安全装置20的特别短的反应时间。此外,安全装置20还可通过特别小的惯性力激活。
同样,触发元件24和保持元件36通过至少一个其他滚动元件58可移动地安装至彼此。当保持元件36和触发元件24相对于彼此且在它们的各个位置之间移动时,该其他滚动元件58减小保持元件36和触发元件24之间的摩擦。这再次增加可靠性并减小安全装置20的反应时间。
螺旋弹簧28可在安全装置20的不同构件之间的连接上施加强载荷。这些载荷在没有滚动元件56、58的情况下可能会阻塞安全装置20或增加其对追尾碰撞的反应时间。
在根据图10的安全装置的设计中,滚动元件56、58不是被设计为球状元件而是被设计为柱状元件。柱状元件的优点与球状元件的优点相似。
安全装置20还包括控制元件60,通过控制元件60可确定作用在触发元件24上的惯性力的阈值,高于该阈值时,触发元件24从静止位置可移动至触发位置。例如,控制元件60可被构造成机械弹簧元件。这种弹簧元件还可防止触发元件24因低于阈值的惯性力导致从静止位置至触发位置逐渐蠕变。例如,在无控制元件60的情况下,强刹车操作会使触发元件24逐渐移动至触发位置,最终导致安全装置20的误激活。
旋转装置26还包括可将头枕16锁定在安全位置的锁定装置62。这意味着在锁定装置62已经通过螺旋弹簧28向前旋转之后,锁定装置62将锁定外壳元件30的位置。在已示出的示例中,锁定装置62被设计成滚柱棘轮。滚柱64被附接至壳体元件22。这防止外壳元件30相对于壳体元件22转动,而这种转动会导致头枕16从安全位置移动至起始位置。为了能够将头枕16从安全位置重新设置至起始位置,那些滚柱64从壳体元件22可拆卸。这允许安全装置20在因追尾碰撞导致的激活后可被重复使用。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20),包括:
壳体元件(22);
触发元件(24),其被构造成在静止位置和触发位置之间可移动且可移动地安装至所述壳体元件(22);
旋转装置(26),其被构造成响应于所述触发元件(24)从所述静止位置移动至所述触发位置而使附接的头枕(16)从起始位置移动至安全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20)被设计成在安装位置安装在机动车辆上,所述安装位置关于纵向车辆方向被限定,且所述触发元件(24)被构造成当所述安全装置(20)被安装在所述安装位置时,通过在纵向车辆方向上作用于所述触发元件(24)的惯性力而相对于所述壳体元件(22)从所述静止位置可移动至所述触发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26)的特征为关于所述纵向车辆方向限定的安装位置,且所述旋转装置(26)被构造成当所述附接的头枕(16)从所述起始位置移动至所述安全位置时,使所述附接的头枕(16)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纵向车辆方向向前移动。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包括控制元件(60),通过所述控制元件(60)可确定作用在所述触发元件(24)上的惯性力的阈值,当惯性力高于所述阈值时,所述触发元件(24)从所述静止位置可移动至所述触发位置。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元件(24)通过至少一个滚动元件(56)可移动地安装至所述壳体元件(22)。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20)包括被构造成在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保持元件(36),通过所述保持元件(36),所述头枕(16)从所述起始位置至所述安全位置的移动由处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所述保持元件(36)阻挡并由处于所述释放位置的所述保持元件(36)释放,由此,所述保持元件(36)从所述保持位置至所述释放位置的移动由处于所述静止位置的所述触发元件(24)阻挡并由处于所述触发位置的所述触发元件(24)释放。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装置(20),其特征在于,通过弹簧元件施加力至处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所述保持元件(36),通过所述力,所述保持元件(36)从所述保持位置可移动至所述释放位置且所述触发元件(24)处于所述触发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元件(24)包括对应于所述保持元件(36)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44),在所述触发元件(24)处于所述触发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保持元件(36)可在所述凹部(44)中至少部分地移动,从所述保持位置移动至所述释放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36)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轮廓,尤其是波形轮廓和/或锯齿螺纹轮廓,通过所述轮廓,所述头枕(16)从所述起始位置至所述安全位置的移动可被处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所述保持元件(36)阻挡。
9.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元件(24)和所述保持元件(36)通过至少一个滚动元件(58)可移动地安装至彼此。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26)包括锁定装置(62),通过所述锁定装置(62),所述头枕(16)可被锁定在所述安全位置,由此,所述锁定装置(62)可被拆卸以用于所述头枕(16)从所述安全位置至所述起始位置的重置。
CN201510779631.2A 2015-11-13 2015-11-13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 Active CN106696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9631.2A CN106696779B (zh) 2015-11-13 2015-11-13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9631.2A CN106696779B (zh) 2015-11-13 2015-11-13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96779A true CN106696779A (zh) 2017-05-24
CN106696779B CN106696779B (zh) 2019-06-11

Family

ID=58930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79631.2A Active CN106696779B (zh) 2015-11-13 2015-11-13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9677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93041A (ko) * 2004-03-18 2005-09-23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헤드레스트의 틸팅장치
WO2006101431A1 (en) * 2005-03-24 2006-09-2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 vehicle seat
CN101081606A (zh) * 2006-05-31 2007-12-05 格瑞玛股份公司 用于汽车的头枕
KR20080099710A (ko) * 2007-05-10 2008-11-13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승객 보호장치
CN102059967A (zh) * 2009-11-12 2011-05-18 李尔公司 具有可移动头枕的座椅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93041A (ko) * 2004-03-18 2005-09-23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헤드레스트의 틸팅장치
WO2006101431A1 (en) * 2005-03-24 2006-09-2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 vehicle seat
CN101081606A (zh) * 2006-05-31 2007-12-05 格瑞玛股份公司 用于汽车的头枕
KR20080099710A (ko) * 2007-05-10 2008-11-13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승객 보호장치
CN102059967A (zh) * 2009-11-12 2011-05-18 李尔公司 具有可移动头枕的座椅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96779B (zh) 201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3555B2 (en) Vehicle impact mitigation system
WO2006031274A2 (en) Rollover safety seat
JP479079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080100118A1 (en) Dynamic headrest
US7931332B2 (en) Rear-seat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US20120089303A1 (en) Hol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holding a vehicle occupant in a vehicle seat
JP2001239922A (ja) 乗員を車両座席上に拘束する安全拘束装置と方法
US9604594B2 (en)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a safety arrangement in a vehicle
CN109895729A (zh) 安全带总成
US20190118680A1 (en) Advanced active crash sea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2533789B (zh) 用于在碰撞事件中车辆座椅减速的车辆座椅的座椅导轨模块
JP6601191B2 (ja) 乗員拘束装置
JP2010125942A (ja) 側突用乗員頭部肩部拘束装置
CN102905936A (zh) 用于保护和保持乘员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保护与保持装置的分析与控制单元
WO2016189140A1 (en) Safety arrangement
CN109835227B (zh) 车辆座椅的头枕、车辆座椅及车辆
EP2025554A1 (en) Safety ensuring device
CN106696779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
US6247752B1 (en) Crash-responsive block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seat frame
US20100164261A1 (en) Safety device for a seat
JP5407734B2 (ja) 緊急時に乗員に対する横方向支持を増大させる自動車の後部座席
US9676296B2 (en) Motor vehicle with seat unlocking system
WO2018095503A1 (en) Safety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seat
US20200017009A1 (en) Pyrotechnic locking device
GB2514925A (en) Seat for a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passenge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