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91422A -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91422A
CN106691422A CN201710044111.6A CN201710044111A CN106691422A CN 106691422 A CN106691422 A CN 106691422A CN 201710044111 A CN201710044111 A CN 201710044111A CN 106691422 A CN106691422 A CN 106691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valve
exhaust outlet
sealing structure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441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91422B (zh
Inventor
龚大成
章年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ld Hundred Million Supreme Being's Armarium Ltd Co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ld Hundred Million Supreme Being's Armarium Ltd Co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ld Hundred Million Supreme Being's Armarium Ltd Co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ld Hundred Million Supreme Being's Armarium Ltd Cos
Priority to CN2017100441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914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91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142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1862 priority patent/WO201813369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91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1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2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 A61B5/0235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141Details of apparatus construction, e.g. pump units or housings therefor, cuff pressurising systems, arrangements of fluid conduits or circu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2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 A61B5/0225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the pressure being controlled by electric signals, e.g. derived from Korotkoff soun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该阀包括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以及密封结构。第一空间开有第一连接口,第二空间具有排气口。密封结构由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之间的气体压差变化来控制其相对排气口的移动,实现对排气口的密封和打开。由于第三空间可以区别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其内气体压强不受气泵内加压单元气路影响,第一空间能够很容易地与其形成压强差。从而使得打开排气口所需能量小,排气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Description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血压计中的阀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项中国发明专利(CN103140166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血压计的阀结构。该阀适用于能将压缩空气填充在空气储存部并将空气从空气储存部急速排出,且制造成本低、耗电量少的小型的流体控制装置中。
在上述专利中,其止回阀具有第一阀筐体和第一隔膜。第一隔膜构成第一阀室和第二阀室。排气阀具有第二阀筐体和第二隔膜。第二隔膜构成第三阀室和第四阀室。止回阀因第一阀室与第二阀室的压力差而打开关闭。排气阀因第三阀室与第四阀室的压力差而打开关闭。
该类阀的问题在于:排气阀是通过第三阀室与第四阀室的压力差来控制打开,由于第三阀室充满了套囊排出的气体,而第四阀室内也充满了气体,各自空间内都具有一定的压强,因此要产生足够压强差所需能量大,排气效率低,而且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难度较高,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本申请提供的阀,包括:
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的腔壁上开有用于进气的第一连接口;
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的腔壁上开有用于与气囊连通的第二连接口和用于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排气口;
密封结构,用于密封和打开排气口;
以及第三空间,所述密封结构由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之间的气体压差变化来控制其相对排气口的移动,实现对排气口的密封和打开。
作为所述阀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三空间内形成为大气压,或所述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均与第三空间密封隔开。
作为所述阀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密封结构的第一侧位于第一空间内,所述密封结构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位于第三空间内,当:
所述第一侧所受压力大于第二侧所受压力时,所述密封结构向排气口移动并封住排气口;所述第一侧所受压力小于第二侧所受压力时,所述密封结构向第一空间移动,打开排气口;
或,所述第一侧所受压力小于第二侧所受压力时,所述密封结构向排气口移动并封住排气口;所述第一侧所受压力大于第二侧所受压力时,所述密封结构向第一空间移动,打开排气口。
作为所述阀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弹性壁,所述弹性壁同时作为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的室壁,所述弹性壁的位于第一空间内的第一侧与位于第三空间内的第二侧所受压力之差使所述弹性壁密封和打开排气口。
作为所述阀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弹性壁和安装在弹性壁上的密封体,所述弹性壁同时作为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的室壁,所述弹性壁的位于第一空间内的第一侧与位于第三空间内的第二侧所受压力之差使所述密封体密封和打开排气口。
作为所述阀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滑动腔和密封且能够滑动地安装在滑动腔内的滑动体,所述滑动腔连通于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所述滑动体的第一侧容置在第一空间中,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容置在第三空间内,且所述滑动体具有密封部,所述滑动体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受压力之差使所述密封部密封和打开排气口。
作为所述阀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三空间内形成为大气压的方法是通过将第三空间与外界大气环境连通来实现。
作为所述阀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空间包括对外界大气常开的泄气口,所述泄气口的尺寸设置为:在气囊的充气阶段,所述泄气口排出气体时,所述密封结构始终能够封住排气口。
作为所述阀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二空间具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在所述第一进气口处设有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能够自第一空间向第二空间导通,所述阻尼结构的打开不影响所述密封结构封住排气口。
作为所述阀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阻尼通道为由第一空间通向第二空间的单向阀。
作为所述阀的进一步可选方案,还包括用于辅助密封结构打开排气口的弹性复位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封住排气口时促使所述弹性复位结构形变。
作为所述阀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排气口从第二空间向外凸起设置,所述弹性复位结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排气口的外壁上。
作为所述阀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二空间具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单独设置在第二空间的室壁上。
本申请提供的集成气泵,包括用于提供气体的加压单元,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阀,所述加压单元与阀连通,用于向第一空间和/或第二空间内注入气体。
作为所述集成气泵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加压单元包括电机、电磁往复动力源或压电振子。
作为所述集成气泵的进一步可选方案,还包括负压发生器,所述负压发生器用于在第一空间或第三空间内形成负压。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血压计,包括气囊和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气泵,所述集成气泵与气囊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血压计,包括气囊和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气囊连通,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阀,所述气泵经所述阀连接于气囊。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阀包括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以及密封结构。第一空间开有用于进气的第一连接口,第二空间具有与气囊连通的第二连接口和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口。密封结构由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之间的气体压差变化来控制其相对排气口的移动,实现对排气口的密封和打开。由于第三空间区别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其内气体压强可以不受加压单元气路影响,第一空间能够很容易地与其形成压强差。从而使得打开排气口所需能量小,排气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集成气泵第一种实施例排气口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排气口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集成气泵第二种实施例排气口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集成气泵第三种实施例排气口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集成气泵第四种实施例排气口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排气口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集成气泵第五种实施例排气口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排气口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集成气泵第六种实施例排气口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集成气泵第七种实施例排气口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集成气泵第八种实施例排气口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集成气泵第九种实施例排气口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集成气泵第十种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结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活塞腔向第一空间充气示意图;
图16为图1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活塞腔向第一空间充气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状态下打开第二空间进气口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活塞腔向气囊供气示意图;
图19为图1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活塞腔向气囊供气示意图;
图20为图13所示实施例中排气阶段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电子血压计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电子血压计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
在一些例子中,由于一些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或常规技术,因此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在合理情况下(不构成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申请主要是公开一种应用于血压计的阀,该包括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以及密封结构。
该第一空间的腔壁上开有用于进气的第一连接口,第二空间的腔壁上开有用于与气囊连通的第二连接口和用于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排气口。
密封结构由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之间的气体压差变化来控制其相对排气口的移动,实现对排气口的密封和打开。
由于第三空间区别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其内气体压强可以不受加压单元气路影响,第一空间能够很容易地与其形成压强差。从而使得打开排气口所需能量小,排气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进一步地,可以将第三空间内形成为大气压,或第三空间与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密封隔开,而密封结构由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之间的气体压差变化来控制其相对排气口的移动,实现对排气口的密封和打开。
当第三空间内形成的是大气压时,第一空间能够很容易地与其形成压强差。当第三空间时独立于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时,可以很容易地在第三空间内形成较低的压强,例如负压或者低压,同样也能与第一空间很容易地形成压强差。从而使得打开排气口所需能量小,排气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的第一侧位于第一空间内,密封结构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位于第三空间内,当:
第一侧所受压力大于第二侧所受压力时,密封结构向排气口移动并封住排气口;第一侧所受压力小于第二侧所受压力时,密封结构向第一空间移动,打开排气口;
或,第一侧所受压力小于第二侧所受压力时,密封结构向排气口移动并封住排气口;第一侧所受压力大于第二侧所受压力时,密封结构向第一空间移动,打开排气口。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所提供一种集成气泵,其包括用于提供气体的加压单元和一种阀结构。该加压单元与阀连通,用于向第一空间和/或第二空间内注入气体。
请参考图1,该阀包括第一空间110、第二空间120和第三空间130。
加压单元包括第一加压单元150,该第一加压单元150与第一空间110的第一连接口111连通,该第一连接口111既作为第一空间110的进气口,又作为第一空间110的泄气口。
该第二空间120的第一进气口121连通第一空间110与第二空间120,在第一进气口121处设有阻尼结构124,该阻尼结构124能够自第一空间110向第二空间120导通,阻尼结构124的打开不影响所述密封结构封住排气口。
第三空间130内形成为大气压,其是通过将第三空间130与外界大气环境连通来实现,具体是将第三空间130设置为一个与外界相通的腔体。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三空间130是一个半开口的空间,图中100表示外界大气压,对应直线表示气路通道。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空间130也可以直接等同于外界大气压环境。
本实施例中,第一空间110和第二空间120均由第一加压单元150供气。第一加压单元150先向第一空间110注入气体,当第一空间110内气体与第三空间130的大气压形成足够压差时,会推动密封结构向第二空间120的排气口123移动,并封住排气口123。
密封结构包括弹性壁141,弹性壁141同时作为第一空间110和第三空间130的室壁,弹性壁141的位于第一空间110内的第一侧与位于第三空间130内的第二侧所受压力之差使弹性壁141密封和打开排气口123。
请参考图2,当第一空间110内气压继续升高到设定压强时,将移动阻尼结构124,使第一空间110和第二空间120之间的第一进气口121打开,气体进入第二空间120。打开阻尼结构124的力设置为大于使密封结构密封排气口123的力,因此阻尼结构124的打开不会影响密封结构对排气口123的密封。在排气口123保持密封的状态下,第二空间120内的气体从第二连接口122送入到气囊200中。
该阻尼结构124可以是由第一空间110通向第二空间120的单向阀,该单向阀的触发压强大于使排气口123密封的压差。具体来说,该单向阀可以是安装在第一进气口121处的伞形弹性件,弹性件的伞柄部分安装在第一进气口121处,伞面部分封住第一进气口121。当气压足够大,将推动伞面部分变形,打开第一进气口121。
在排气阶段,第一加压单元150变换动作,使第一空间110内的气体从第一连接口111排出,第一空间110内的压缩气体压强降低至一定值时,密封结构回位,打开排气口123,从而将气囊200中的气体经第二空间120排出到大气中。
进一步地,为了使弹性壁141能够更好的密封排气口123,可以将排气口123设置为向弹性壁141一侧凸起设置。
当第三空间130是一个相对第一空间110和第二空间120密封的独立空间时,第一空间110和第三空间130之间的压差可以是通过向其中任一个空间内形成负压的方式来实现,负压的形成可以利用负压发生器实现。
对于加压单元来说,可以是以电机为驱动力的装置,或者也可能是电磁往复动力源或压电振子等其他驱动装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种集成气泵,其与实施例一所示集成气泵的区别在于: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所示阀的第一连接口包括对外界大气常开的泄气口112和用于进气的第二进气口113。泄气口112的尺寸设置为:在气囊200的充气阶段,泄气口112排出气体时,密封结构始终能够封住排气口123。
其中,第二进气口113与第一加压单元150连通,用于向第一空间110内充气。泄气口112则单独设置在第一空间110的室壁上,用于泄气。
在气囊200的充气阶段,从泄气口112排出气体后,第一空间110与第三空间130的压差始终能够使弹性壁141密封住排气口123。即,在气囊200充气阶段,泄气口112泄出的气体并不会影响对排气口123的密封效果。
只有在排气阶段,第一加压单元150减慢甚至停止供气,此时第一空间110的气体逐渐从泄气口112排出,使第一空间110内压强变小,从而逐渐打开排气口123。
这种泄气口112的设置是一种简单易造的方式。或者,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控制阀来控制该泄气口112。在充气阶段,该控制阀始终处于关闭状态,而当需要泄气时,将该控制阀打开,通过泄气口112泄气。有了控制阀的控制,则该泄气口112的尺寸和个数不再受第一空间110内压强的影响,可以设置的更大或更多一些,这样也可快速的排出第一空间110内的气体。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提供了另一种集成气泵,其与实施例一所示集成气泵的区别在于:
该阀还包括用于辅助密封结构打开排气口的弹性复位结构,该密封结构封住排气口时促使弹性复位结构形变,使得弹性复位结构的回复力有使密封结构复位的趋势。
具体地,请参考图4,排气口123面向密封结构凸起设置,该弹性复位结构包括弹簧142,该弹簧142套设在排气口123的外壁上,顶住变形后的弹性壁141。
在排气阶段,当第一空间110内的压强逐渐减小到一定大小时,该弹性复位结构在回复力的作用下推动弹性壁141更快的回位,从而更快的打开排气口123,使第二空间120快速泄气。
当然,该弹性复位结构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空间110内,例如设置成一种拉伸型的弹性结构。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提供了另一种集成气泵,其与实施例一所示集成气泵的区别在于:
请参考图5和6,该密封结构包括弹性壁141和安装在弹性壁141上的密封体143,弹性壁141同时作为第一空间110和第三空间130的室壁,弹性壁141的位于第一空间110内的第一侧与位于第三空间130内的第二侧所受压力之差使密封体143密封和打开排气口123。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五提供了另一种集成气泵,其与实施例四所示集成气泵的区别在于:
请参考图7和8,密封结构包括滑动腔144和密封且能够滑动地安装在滑动腔144内的滑动体145。滑动腔144连通于第一空间110和第三空间130,滑动体145的第一侧容置在第一空间110中,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容置在第三空间130内,且滑动体145具有密封部,滑动体145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受压力之差使密封部密封和打开排气口123。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六提供了另一种集成气泵,其与实施例二所示集成气泵的区别在于:
请参考图9,第一进气口121单独设置在第二空间120的室壁上。该集成气泵还包括第二加压单元160,该第二加压单元160与第一进气口121连通,用于向第二空间120内进行供气。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七提供了另一种集成气泵,其与实施例六所示集成气泵的区别在于:
请参考图10,第一进气口121单独设置在第一空间110的室壁上。第一空间110和第二空间120还设置有第三连接口125。第三连接口125处设置有阻尼结构124,该阻尼结构124能够自第一空间110向第二空间120导通,阻尼结构124的打开不影响密封结构封住排气口123。
该第二加压单元160与第一进气口121连通,用于向第二空间120内进行供气。当第一空间110内的气压足够大时,将多余的气体通过第二连接口122输送到第二空间120内,提高第二空间120的气体量,减少第二空间120的供气时间,提高能量利用率。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八提供了另一种集成气泵,其与实施例六所示集成气泵的区别在于:
请参考图11,该集成气泵包括负压发生器170,该第三空间130为独立于第一空间110和第二空间120的一个密封空间,该负压发生器170作用于第三空间130内,可在第三空间130内形成负压。
该密封结构147位于第一空间110和第三空间130之间,其第一侧位于第一空间110内,第二侧位于第三空间130内,当第三空间130内形成负压时,可以容易地在第一空间110和第三空间130之间形成压差,从而推动密封结构147向第二空间120的排气口123移动,密封排气口123。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集成气泵,其与实施例八所示集成气泵的区别在于:
请参考图12,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加压单元160直接向气囊200供气,而第二连接口122作为在排气阶段气囊200向第二空间120的通气口。
在气囊200充气阶段,排气口123被密封。当气囊200排气时,排气口123打开,气体从排气口123排出。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十提供了另一种集成气泵。
请参考图13至15,该集成气泵包括除包括驱动装置外,还包括活塞体支架410、活塞体420、下压块430、单向阀组件440、上压块450、弹性体460和气嘴470。
该活塞体420安装于活塞体支架410上。该活塞体420包括第一活塞腔421和第二活塞腔422,两个活塞腔421、422上分别设置有活塞进气孔,用于进气。该下压块430压在活塞体420上,并盖住两个活塞腔421、422,形成密封腔体。
下压块430上具有两个沟槽431、434和四个通孔432、433、435、436。单向阀组件440覆盖在下压块430上,单向阀组件440包括第一单向阀441,第二单向阀442,第三单向阀443和第四单向阀444。
该单向阀组件440封盖住下压块430,并与下压块430的沟槽和通孔形成气路通道。具体是,沟槽431与第一单向阀441的进气口连通,通孔432与第一单向阀441的出气口连通,并延伸到第一活塞腔421内。同时,通孔433下端与第一活塞腔421连通,且通孔433上端与第二单向阀442的进气口连通。类似地,沟槽434与第三单向阀443的进气口连通,通孔435与第三单向阀443的出气口连通,并延伸到第二活塞腔422内。同时,通孔436下端与第二活塞腔422连通,且通孔436上端与第四单向阀444的进气口连通。
上压块450铺盖在单向阀组件440上,弹性体460铺设在上压块450上,气嘴470扣盖在弹性体460上,并和上压块450形成阀壳体。
气嘴470包括一个插接口471,插接口内设置第二连接口122,见图15,弹性体460设置有通气孔461。
请参考图13、14和15,上压块450设置第一凹腔451,第一凹腔451内设置两个压块452,且压块452之间具有缝隙。第一凹腔451内对应第四单向阀444的部分还设置了一个通孔453,该通孔453向上延伸并贯穿上压块450,并与弹性体460上的通孔463对齐。该上压块450相对第一凹腔451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凹腔454和第三凹腔455,第二凹腔454内设置有堵头458,该堵头458抵住弹性体460上的通气孔461,形成一种自第二凹腔454向弹性体460另一侧的单向阀。
上压块450还具有排气通道4510,该排气通道4510的一端经弹性体460上的通孔463与气嘴470相通,排气通道4510的另一端开设在第三凹腔455内的凸台459上,此时,弹性体460与气嘴470以及排气通道4510一起形成第二空间120。弹性体460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三凹腔455内作为密封部462,且第三凹腔455内围绕该凸台459的侧壁上设有外接孔457,该外接孔457使第三凹腔455和该密封部462所围成的空间与外界大气连通,形成第三空间130。
密封部462与气嘴470围成一个空间,上压块450的通孔453与该空间通过弹性体460上的通孔463连通,从而使得该空间与第一凹腔451相通形成第一空间110。利用第一空间110和第三空间130的压差控制密封部462对排气口123的密封和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15,该驱动装置输出上下往复运动,并驱动活塞上下往复运动,从而改变第一活塞腔421和第二活塞腔422的空间大小,完成对外界的吸气以及对第二气室120和第一空间110的送气。
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310和固定安装在电机310上的施压组件,在随着电机310转动过程中,施压组件抵住第一活塞腔421和第二活塞腔422的室壁的一侧形成起伏面,起伏面中较高的部位顺次对第一活塞腔421或第二活塞腔422形成挤压,起伏面中较低的部位顺次使第二活塞腔422或第一活塞腔421内的空间扩张。
请继续参考图13至15,为了在旋转时形成起伏面,本实施例的施压组件包括斜轴320,摆杆330,偏心体340以及支架勾350。该偏心体340固定于电机310的旋转轴上,偏心体340上偏心设置一斜孔。该斜轴320一端插入斜孔内,与旋转轴斜向偏心设置。该摆杆330具有中心孔和凸头,斜轴320另一端插入中心孔内,摆杆330的凸头抵住活塞。
其中,支架勾350用于电机310、活塞体支架410以及各气室结构的固定。如图13至15所示,该支架勾350具有至少两个向上伸出的挂钩,挂钩钩住位于上部的气嘴470进行定位。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在充气阶段,即向气囊200进行充气的过程中,以挤压第二活塞腔422为初始状态。
请参考图15,当电机310开始旋转时,第一活塞腔421扩张,空气沿箭头所示路径进入第一活塞腔421。同时,第二活塞腔422收缩,压缩空气沿箭头所示方向进入第一空间110。由于第三空间130内处于大气压状态,第一空间110的压强迅速上升到远大于第三空间130的压强的状态,第一空间110与第三空间130之间的压差使弹性部462形变,闭合排气口123。
请参考图16,当摆杆330的较高的部位运动到第一活塞腔421时,第一活塞腔421收缩,第一活塞腔421内的气体会先经第二单向阀442沿箭头方向,供向第一空间110,同时第二活塞腔422内体积扩张,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吸气。
请参考图17,当空间180内气压足够大时,将会把弹性体460的通气孔461推离堵头458,从而是气体第一空间110的一侧空间180进入到第二空间120内。此时,由于排气口123被密封,气体将通过气嘴470输送到气囊200中。
请参考图18,当摆杆330的较高的部位再次运动到第二活塞腔422时,此时第二活塞腔422内的气体进入第一空间110内,其中进入第一空间110内的气体一部分用于密封排气口123,另一部分从块体252间的缝隙通过,并经弹性体460的通气孔461供给到气囊200内。
请参考图19,当摆杆330的较高的部位再次运动到第一活塞腔122时,此时第一活塞腔122内的气体进入空间180内,进入180空间内的气体一部分用于密封排气口123,另一部分从弹性体460的通气孔461供给到气囊200内。
该阀在活塞供气初始阶段第一活塞腔421和第二活塞腔422先主要向第一空间110供气,可以快速将排气口123密封。然后在压强增大到一定大小时,打开第二空间120的进气口,才向第二空间120供气。同时,当第一空间110内的气压足够大时,将多余的气体输送到第二空间120内,提高第二空间120的气体量,减少第二空间120的供气时间,提高能量利用率。
在排气阶段,即气囊200进行排气的过程中,请参考图20,电机310停止或减慢速度,第一空间110内的气体从设置在气嘴470的泄气口112排出,使第一空间110与第三气室的压差不足以保持弹性部462维持密封状态,弹性部462在自身回复力作用下脱离排气口123,从而打开排气口123,使气囊200及第二空间120中的气体沿图20中箭头所示方向排出。
此外,驱动装置还可以采用电磁往复动力源代替电机310,该电磁往复动力源作用于第一活塞腔421和第二活塞腔422的室壁,电磁往复动力源输出往复运动,驱使第一活塞腔421和第二活塞腔422的室壁收缩和扩张。
或者,驱动装置还可以采用压电振子代替电机310,该压电振子作用于第一活塞腔421和第二活塞腔422的室壁,该压电振子输出往复运动,驱使第一活塞腔421和第二活塞腔422的室壁收缩和扩张。该压电振子既可以是由无机压电材料制成,也可以由有机压电材料制成,例如超声振子等。
作用于第一气室的第一驱动装置和作用于第三气室的第二驱动装置可以是同一个驱动装置,也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驱动装置。以上各种驱动装置可设置为由同一个装置同时对第一活塞腔421和第二活塞腔422进行做工,例如上述的电机310驱动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设置两组驱动装置,分别对第一活塞腔421和第二活塞腔422进行做功。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血压计。
请参考图21,本电子血压计包括气囊1000、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传感器2000以及用于输出气体的集成气泵3000,该集成气泵3000采用了如上述实施例任一种集成气泵,其中,该集成气泵3000的第二连接口123与气囊1000连通,进行充放气。
当袖带气囊1000被捆绑于使用者的肢体,血压计开始测量,集成气泵3000给袖带气囊1000加压,血压计通过传感器2000测量包含血压信号的压力信号;一旦测出血压,测量结束,集成气泵3000停止动作,袖带气囊1000通过集成气泵3000将袖带气囊中的压缩气体排出。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血压计与实施例十一所示电子血压计的区别之处在于:
请参考图22,本电子血压计包括气囊1000、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传感器2000、气泵4000和阀5000,该阀5000采用了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示的阀,该气泵4000经阀5000连接于气囊1000,进行充放气。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18)

1.一种应用于血压计的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的腔壁上开有用于进气第一连接口;
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的腔壁上开有用于与气囊连通的第二连接口和用于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排气口;
密封结构,用于密封和打开排气口;
以及第三空间,所述密封结构由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之间的气体压差变化来控制其相对排气口的移动,实现对排气口的密封和打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空间内形成为大气压,或所述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均与第三空间密封隔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的第一侧位于第一空间内,所述密封结构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位于第三空间内,当:
所述第一侧所受压力大于第二侧所受压力时,所述密封结构向排气口移动并封住排气口;所述第一侧所受压力小于第二侧所受压力时,所述密封结构向第一空间移动,打开排气口;
或,所述第一侧所受压力小于第二侧所受压力时,所述密封结构向排气口移动并封住排气口;所述第一侧所受压力大于第二侧所受压力时,所述密封结构向第一空间移动,打开排气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弹性壁,所述弹性壁同时作为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的室壁,所述弹性壁的位于第一空间内的第一侧与位于第三空间内的第二侧所受压力之差使所述弹性壁密封和打开排气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弹性壁和安装在弹性壁上的密封体,所述弹性壁同时作为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的室壁,所述弹性壁的位于第一空间内的第一侧与位于第三空间内的第二侧所受压力之差使所述密封体密封和打开排气口。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滑动腔和密封且能够滑动地安装在滑动腔内的滑动体,所述滑动腔连通于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所述滑动体的第一侧容置在第一空间中,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容置在第三空间内,且所述滑动体具有密封部,所述滑动体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受压力之差使所述密封部密封和打开排气口。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空间内形成为大气压的方法是通过将第三空间与外界大气环境连通来实现。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包括对外界大气常开的泄气口,所述泄气口的尺寸设置为:在气囊的充气阶段,所述泄气口排出气体时,所述密封结构始终能够封住排气口。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具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在所述第一进气口处设有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能够自第一空间向第二空间导通,所述阻尼结构的打开不影响所述密封结构封住排气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通道为由第一空间通向第二空间的单向阀。
11.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辅助密封结构打开排气口的弹性复位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封住排气口时促使所述弹性复位结构形变。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从第二空间向外凸起设置,所述弹性复位结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排气口的外壁上。
13.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具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单独设置在第二空间的室壁上。
14.一种集成气泵,包括用于提供气体的加压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阀,所述加压单元与阀连通,用于向第一空间和/或第二空间内注入气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集成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单元包括电机、电磁往复动力源或压电振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集成气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压发生器,所述负压发生器用于在第一空间或第三空间内形成负压。
17.一种电子血压计,包括气囊和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气泵,所述集成气泵与气囊连通。
18.一种电子血压计,包括气囊和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气囊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阀,所述气泵经所述阀连接于气囊。
CN201710044111.6A 2017-01-19 2017-01-19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Active CN106691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4111.6A CN106691422B (zh) 2017-01-19 2017-01-19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PCT/CN2018/071862 WO2018133697A1 (zh) 2017-01-19 2018-01-09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4111.6A CN106691422B (zh) 2017-01-19 2017-01-19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91422A true CN106691422A (zh) 2017-05-24
CN106691422B CN106691422B (zh) 2020-08-04

Family

ID=58908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44111.6A Active CN106691422B (zh) 2017-01-19 2017-01-19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91422B (zh)
WO (1) WO201813369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4355A (zh) * 2017-05-27 2017-07-25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排气的鞋
WO2018133697A1 (zh) * 2017-01-19 2018-07-26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CN112006671A (zh) * 2020-09-24 2020-12-01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护设备
CN115047744A (zh) * 2022-06-30 2022-09-13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的智能手表及功能实现方法、存储介质
WO2023005847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血压测量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64472U (zh) * 2010-02-23 2010-12-08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单向阀
US20120165687A1 (en) * 2010-12-28 2012-06-28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Sphygmomanometer
CN103767695A (zh) * 2014-01-21 2014-05-07 深圳市金亿帝科技有限公司 放气阀、集成气泵及电子血压计
CN104564614A (zh) * 2013-10-24 2015-04-29 科际器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泄压泵
CN104825145A (zh) * 2015-04-30 2015-08-12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气阀、集成气泵及可穿戴地电子血压计
CN104873183A (zh) * 2015-04-30 2015-09-02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气阀、集成气泵及可穿戴地电子血压计
CN207412158U (zh) * 2017-01-19 2018-05-29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91422B (zh) * 2017-01-19 2020-08-04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64472U (zh) * 2010-02-23 2010-12-08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单向阀
US20120165687A1 (en) * 2010-12-28 2012-06-28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Sphygmomanometer
CN104564614A (zh) * 2013-10-24 2015-04-29 科际器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泄压泵
CN103767695A (zh) * 2014-01-21 2014-05-07 深圳市金亿帝科技有限公司 放气阀、集成气泵及电子血压计
CN104825145A (zh) * 2015-04-30 2015-08-12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气阀、集成气泵及可穿戴地电子血压计
CN104873183A (zh) * 2015-04-30 2015-09-02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气阀、集成气泵及可穿戴地电子血压计
CN207412158U (zh) * 2017-01-19 2018-05-29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33697A1 (zh) * 2017-01-19 2018-07-26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CN106974355A (zh) * 2017-05-27 2017-07-25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排气的鞋
CN106974355B (zh) * 2017-05-27 2019-01-08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排气的鞋
CN112006671A (zh) * 2020-09-24 2020-12-01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护设备
WO2023005847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血压测量设备
CN115047744A (zh) * 2022-06-30 2022-09-13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的智能手表及功能实现方法、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33697A1 (zh) 2018-07-26
CN106691422B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91422A (zh)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CN103767695B (zh) 放气阀、集成气泵及电子血压计
CN103656770A (zh) 基于微型气缸驱动的人工心脏血液泵
CN207412158U (zh)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CN109625227A (zh) 一种水下柔性喷射推进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3176250U (zh) 一种密封性强的升降机油缸
CN104873183B (zh) 气阀、集成气泵及可穿戴的电子血压计
CN209228587U (zh) 环绕式真空泵
CN201679704U (zh) 充泄气控制装置
CN109279579A (zh) 一种具有增压功能的制氧机
CN209959936U (zh) 一种m/w形记忆合金丝控制气阀
CN108457936A (zh) 一种闭式无动力补油装置
CN203702502U (zh) 自动泄压泵
CN208865176U (zh) 一种充气气球密封装置
CN106719273A (zh) 一种打氧装置
CN213235399U (zh) 排气快速的气动隔膜泵的充排气结构
CN204961249U (zh) 一种扁平式双出气口微型气泵
CN219061958U (zh) 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CN104564614A (zh) 自动泄压泵
CN101406753A (zh) 真空气球
CN107905980A (zh) 一种空压机活塞
CN106390483A (zh) 一种能快速省力充入流体的产品结构
CN208221244U (zh) 一种闭式无动力补油装置
CN201326531Y (zh) 一种电动打气筒
CN207901975U (zh) 内循环真空上水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