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77833A -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77833A
CN106677833A CN201610978497.3A CN201610978497A CN106677833A CN 106677833 A CN106677833 A CN 106677833A CN 201610978497 A CN201610978497 A CN 201610978497A CN 106677833 A CN106677833 A CN 106677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e body
rotational structure
fluid channel
jet pipe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84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l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677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778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00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32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with pressure velocity transformation exclusively in rotor, e.g. the rotor rotat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jets issuing from the rotor, e.g. Heron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3/00Machines or engines of reaction type; Parts or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F03B3/08Machines or engines of reaction type; Parts or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with pressure-velocity transformation exclusively in ro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和工质源,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管状流体通道处于能够按照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公转的结构状态,所述工质源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连通,且自所述工质源流入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处于所述流体在所述管状流体通道能够形成旋转流的结构状态,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本发明所公开的角动量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动量发动机。
背景技术
传统发动机结构复杂,如果能够利用旋转的物体或流体的进动原理发明出一种发动机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的发动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和工质源,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管状流体通道处于能够按照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公转的结构状态,所述工质源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连通,且自所述工质源流入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处于所述流体在所述管状流体通道能够形成旋转流的结构状态,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2: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和工质源,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工质源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连通,且自所述工质源流入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流体的流动出口的流动指向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切线之间的夹角在正负45度之间,所述流体指向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心线非相交设置,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3: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和工质源,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所述工质源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连通,且自所述工质源流入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流体的流动出口的流动指向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切线之间的夹角在正负45度之间,所述流体指向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心线非相交设置,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4: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和喷管,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所述喷管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轴线有矩设置,所述喷管的工质出口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连通,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冷凝器和汽化器,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汽化器连通,所述汽化器与所述喷管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5: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和喷管,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喷管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轴线有矩设置,所述喷管的工质出口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连通,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冷却器和加热器,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却器连通,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加热器连通,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喷管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6: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和喷管,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所述喷管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轴线有矩设置,所述喷管的工质出口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连通,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冷却器和加热器,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却器连通,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加热器连通,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喷管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7: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转子、工质源和喷管,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喷管与所述转子有矩设置,所述工质源与所述喷管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8: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转子、工质源和喷管,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所述喷管与所述转子有矩设置,所述工质源与所述喷管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9: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转子和喷管,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喷管与所述转子有矩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冷却器和加热器,所述喷管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却器连通,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加热器连通,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喷管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10: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转子和喷管,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喷管与所述转子有矩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冷凝器和汽化器,所述喷管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汽化器连通,所述汽化器与所述喷管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11: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转子和喷管,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所述喷管与所述转子有矩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冷却器和加热器,所述喷管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却器连通,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加热器连通,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喷管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12: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转子和喷管,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所述喷管与所述转子有矩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冷凝器和汽化器,所述喷管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汽化器连通,所述汽化器与所述喷管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13:在方案7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转子上设有叶片,所述喷管喷射的流体经所述叶片推动所述转子旋转,或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转子上,所述转子在所述喷管喷射流体获得的反向推动力的作用下旋转。
方案14:在方案8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转子上设有叶片,所述喷管喷射的流体经所述叶片推动所述转子旋转,或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转子上,所述转子在所述喷管喷射流体获得的反向推动力的作用下旋转。
方案15:在方案9至12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转子上设有叶片,所述喷管喷射的流体经所述叶片推动所述转子旋转,或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转子上,所述转子在所述喷管喷射流体获得的反向推动力的作用下旋转。
方案16:在方案7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在所述转子上按所述转子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两个以上动叶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动叶栅之间设置静叶栅,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所述喷管喷射的流体经所述叶栅推动所述转子旋转。
方案17:在方案8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转子上按所述转子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两个以上动叶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动叶栅之间设置静叶栅,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所述喷管喷射的流体经所述叶栅推动所述转子旋转。
方案18:在方案9至12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转子上按所述转子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两个以上动叶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动叶栅之间设置静叶栅,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所述喷管喷射的流体经所述叶栅推动所述转子旋转。
方案19: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至少两个管状流体通道,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在一部分所述管状流体通道上设置工质导出口,在另一部分所述管状流体通道上设置工质导入口,所述工质导入口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中心线有矩设置,所述工质导出口经燃烧室与所述工质导入口连通,自所述工质导入口流出的流体在所述管状流体通道内形成旋转流,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20: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设置至少两个管状流体通道,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在一部分所述管状流体通道上设置工质导出口,在另一部分所述管状流体通道上设置工质导入口,所述工质导入口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的中心线有矩设置,所述工质导出口经燃烧室与所述工质导入口连通,自所述工质导入口流出的流体在所述管状流体通道内形成旋转流,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21: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和转子,至少两个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其中一部分转子设为压气转子,另一部分转子设为透平转子,所述压气转子的工质出口经燃烧室与所述透平转子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22: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和叶轮转子,至少两个所述叶轮转子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所述叶轮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其中一部分所述叶轮转子设为压气转子,另一部分所述叶轮转子设为透平转子,所述压气转子的工质出口经燃烧室与所述透平转子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23: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和叶轮转子,至少两个所述叶轮转子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所述叶轮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叶轮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其中一部分所述叶轮转子设为压气转子,另一部分所述叶轮转子设为透平转子,所述压气转子的工质出口经燃烧室与所述透平转子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24:在方案1至3和7和8和13和14和16和17中任一项所述角动量发动机,所述工质源包括含氧气体液化物源和燃烧室,所述含氧气体液化物源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燃烧室提供工质;或所述工质源包括含氧压缩气体源和燃烧室,所述含氧压缩气体源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燃烧室提供工质。
方案25:在方案24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燃烧室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在包括所述含氧气体液化物源的结构中,所述含氧气体液化物源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或在包括所述含氧压缩气体源的结构中,所述含氧压缩气体源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上。
本发明中,所述某个数值以上均包括本数,例如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本发明中,所谓的“含氧气体液化物源”是指可以提供含氧气体液化物的装置、机构或储罐。
本发明中,所谓的“含氧气体液化物”是指含氧气体经液化所产生的液体。例如液氧、液化空气或液氧与其它液相工质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所谓的“含氧压缩气体源”是指可以提供含氧压缩气体的装置、机构或储罐。所述含氧压缩气体可以是压缩氧气、压缩空气或含有氧气的其它压缩气体工质。
本发明中,所谓的工质源是指能够提供一定压力和一定温度的流体工质的系统、单元或储罐,例如:锅炉、燃烧室、加热器、汽化器、压缩气体源等。
本发明中,所谓的“连接设置”是指固定连接设置、一体化设置或机械联动设置。
本发明中,应根据热能和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公开的角动量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1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工质源2,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处于能够按照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公转的结构状态,所述工质源2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连通,且自所述工质源2流入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处于所述流体在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能够形成旋转流的结构状态,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设为2个以上。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还可使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设为1个。
实施例2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2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工质源2,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工质源2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连通,且自所述工质源2流入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流体的流动出口的流动指向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切线之间的夹角在正负45度之间,所述流体指向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心线非相交设置,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设为1个。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2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设为两个以上。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2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自所述工质源2流入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流体的流动出口的流动指向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切线之间的夹角在正负10度之间、正负15度之间、正负12度之间、正负25度之间、正负30度之间、正负35度之间或正负40度之间。
实施例3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3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工质源2,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且两者之间的夹角α大于0度,所述工质源2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连通,且自所述工质源2流入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流体的流动出口的流动指向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切线之间的夹角在正负45度之间,所述流体指向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心线非相交设置,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设为两个以上。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16个、17个、18个、19个、20个或20个以上。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且两者之间的夹角α设为5度、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35度、40度、45度、50度、55度、60度、65度、70度、75度、80度、85度、90度、95度、100度、105度、110度、115度、120度、125度、130度、135度、140度、145度、150度、155度、160度、165度、170度或175度。
实施例4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4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喷管4,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所述喷管4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轴线有矩设置,所述喷管4的工质出口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连通,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冷凝器5和汽化器6,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凝器5连通,所述冷凝器5与所述汽化器6连通,所述汽化器6与所述喷管4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实施例5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5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喷管4,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喷管4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轴线有矩设置,所述喷管4的工质出口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连通,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冷却器7和加热器8,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却器7连通,所述冷却器7与所述加热器8连通,所述加热器8与所述喷管4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实施例6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6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喷管4,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且两者之间的夹角α大于0度,所述喷管4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轴线有矩设置,所述喷管4的工质出口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连通,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冷却器7和加热器8,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却器7连通,所述冷却器7与所述加热器8连通,所述加热器8与所述喷管4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设为1个。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6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设置两个以上,且可更进一步选择性地选使每个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与同一个冷却器7和同一个加热器8连通,或可选择性地选择设置多个冷却器7和/或加热器8与一个以上的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连通。
实施例7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7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转子9、工质源2和喷管4,所述转子9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转子9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喷管4与所述转子9有矩设置,所述工质源2与所述喷管4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一个所述转子9。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7还可选择性地选择在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16个、17个、18个、19个、20个或20个以上转子9。
实施例8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8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转子9、工质源2和喷管4,所述转子9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转子9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且两者之间的夹角β大于0度,所述喷管4与所述转子9有矩设置,所述工质源2与所述喷管4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8还可选择性地选择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1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16个、17个、18个、19个、20个或20个以上转子9。
实施例9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9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转子9和喷管4,所述转子9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转子9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喷管4与所述转子9有矩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冷却器7和加热器8,所述喷管4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却器7连通,所述冷却器7与所述加热器8连通,所述加热器8与所述喷管4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实施例10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10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转子9和喷管4,所述转子9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转子9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喷管4与所述转子9有矩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冷凝器5和汽化器6,所述喷管4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凝器5连通,所述冷凝器5与所述汽化器6连通,所述汽化器6与所述喷管4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实施例11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11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转子9和喷管4,所述转子9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转子9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转子9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所述喷管4与所述转子9有矩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冷却器7和加热器8,所述喷管4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却器7连通,所述冷却器7与所述加热器8连通,所述加热器8与所述喷管4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一个所述转子9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1还可选择性地选择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1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16个、17个、18个、19个、20个或20个以上转子9。
实施例12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12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转子9和喷管4,所述转子9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转子9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转子9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所述喷管4与所述转子9有矩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冷凝器5和汽化器6,所述喷管4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凝器5连通,所述冷凝器5与所述汽化器6连通,所述汽化器6与所述喷管4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一个所述转子9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2还可选择性地选择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1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16个、17个、18个、19个、20个或20个以上转子9。
实施例13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喷管4设置在所述转子9上,所述转子9在所述喷管4喷射流体获得的反向推动力的作用下旋转。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3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转子9上设有叶片,所述喷管4喷射的流体经所述叶片推动所述转子9旋转。
实施例14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喷管4设置在所述转子9上,所述转子9在所述喷管4喷射流体获得的反向推动力的作用下旋转。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8、实施例10至实施例12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7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9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转子9上设有叶片,所述喷管4喷射的流体经所述叶片推动所述转子9旋转,或所述喷管4设置在所述转子9上,所述转子9在所述喷管4喷射流体获得的反向推动力的作用下旋转。
实施例15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转子9上按所述转子9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两个以上动叶栅18,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动叶栅18之间设置静叶栅19,所述喷管4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喷管4喷射的流体经所述叶栅推动所述转子9旋转。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7、实施例8以及实施例10至实施例12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9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在所述转子9上按所述转子9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两个以上动叶栅18,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动叶栅18之间设置静叶栅19,所述喷管4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喷管4喷射的流体经所述叶栅推动所述转子9旋转。
实施例16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16所述,包括旋转结构体1,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至少两个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在一部分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上设置工质导出口,在另一部分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上设置工质导入口,所述工质导入口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有矩设置,所述工质导出口经燃烧室10与所述工质导入口连通,自所述工质导入口流出的流体在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内形成旋转流,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实施例17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17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至少两个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β大于0度,在一部分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上设置工质导出口,在另一部分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上设置工质导入口,所述工质导入口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有矩设置,所述工质导出口经燃烧室10与所述工质导入口连通,自所述工质导入口流出的流体在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内形成旋转流,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6和实施例17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设置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16个、17个、18个、19个、20个或20个以上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并可再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工质导出口与所述燃烧室10连通的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数量与使工质导入口与所述燃烧室10连通的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数量不等。
实施例18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18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转子9,至少两个所述转子9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转子9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其中一部分转子9设为压气转子11,另一部分转子9设为透平转子12,所述压气转子11的工质出口经燃烧室10与所述透平转子12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实施例19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19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叶轮转子14,至少两个所述叶轮转子14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叶轮转子14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其中一部分所述叶轮转子14设为压气转子,另一部分所述叶轮转子14设为透平转子,所述压气转子的工质出口经燃烧室10与所述透平转子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实施例20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如图20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1、叶轮转子14和喷管4,至少两个所述叶轮转子14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叶轮转子14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叶轮转子14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β大于0度,其中一部分所述叶轮转子14设为压气转子,另一部分所述叶轮转子14设为透平转子,所述压气转子的工质出口经燃烧室10与所述透平转子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所有含有所述工质源2的角动量发动机,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工质源2包括含氧气体液化物源13和燃烧室10,所述含氧气体液化物源13与所述燃烧室10连通,所述燃烧室10提供工质;或所述工质源2包括含氧压缩气体源和燃烧室10,所述含氧压缩气体源与所述燃烧室10连通,所述燃烧室10提供工质;并可再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燃烧室10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在包括所述含氧气体液化物源13的结构中,所述含氧气体液化物源13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或在包括所述含氧压缩气体源的结构中,所述含氧压缩气体源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要素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能够相互组合。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工质源(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处于能够按照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公转的结构状态,所述工质源(2)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连通,且自所述工质源(2)流入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处于所述流体在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能够形成旋转流的结构状态,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2.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工质源(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工质源(2)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连通,且自所述工质源(2)流入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流体的流动出口的流动指向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切线之间的夹角在正负45度之间,所述流体指向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心线非相交设置,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3.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工质源(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所述工质源(2)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连通,且自所述工质源(2)流入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流体的流动出口的流动指向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切线之间的夹角在正负45度之间,所述流体指向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心线非相交设置,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4.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喷管(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所述喷管(4)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轴线有矩设置,所述喷管(4)的工质出口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连通,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冷凝器(5)和汽化器(6),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凝器(5)连通,所述冷凝器(5)与所述汽化器(6)连通,所述汽化器(6)与所述喷管(4)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5.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喷管(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喷管(4)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轴线有矩设置,所述喷管(4)的工质出口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连通,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冷却器(7)和加热器(8),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却器(7)连通,所述冷却器(7)与所述加热器(8)连通,所述加热器(8)与所述喷管(4)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6.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1)和喷管(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管状流体通道(3),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所述喷管(4)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轴线有矩设置,所述喷管(4)的工质出口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连通,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冷却器(7)和加热器(8),所述管状流体通道(3)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却器(7)连通,所述冷却器(7)与所述加热器(8)连通,所述加热器(8)与所述喷管(4)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7.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1)、转子(9)、工质源(2)和喷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9)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转子(9)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喷管(4)与所述转子(9)有矩设置,所述工质源(2)与所述喷管(4)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8.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1)、转子(9)、工质源(2)和喷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9)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转子(9)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所述喷管(4)与所述转子(9)有矩设置,所述工质源(2)与所述喷管(4)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9.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1)、转子(9)和喷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9)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转子(9)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喷管(4)与所述转子(9)有矩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冷却器(7)和加热器(8),所述喷管(4)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却器(7)连通,所述冷却器(7)与所述加热器(8)连通,所述加热器(8)与所述喷管(4)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10.一种角动量发动机,包括旋转结构体(1)、转子(9)和喷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9)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所述转子(9)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结构体(1)的旋转轴线非共线设置,所述喷管(4)与所述转子(9)有矩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冷凝器(5)和汽化器(6),所述喷管(4)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冷凝器(5)连通,所述冷凝器(5)与所述汽化器(6)连通,所述汽化器(6)与所述喷管(4)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旋转结构体(1)对外输出动力。
CN201610978497.3A 2015-11-05 2016-11-07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 Pending CN1066778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02450 2015-11-05
CN201510750245 2015-11-05
CN2015107507454 2015-11-06
CN201510750745 2015-11-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77833A true CN106677833A (zh) 2017-05-17

Family

ID=58839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8497.3A Pending CN106677833A (zh) 2015-11-05 2016-11-07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778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0886A (zh) * 2015-11-09 2017-08-18 熵零股份有限公司 转管角动量发动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44154A (en) * 1947-11-14 1951-03-06 Elmer N Hampton Tubular turbine
DE1088765B (de) * 1957-07-30 1960-09-08 Waldemar Kulikoff Dipl Ing Gas- oder Dampfturbine mit in Schraubenlinienform gelenktem Treibgasstrahl
US3899874A (en) * 1974-09-11 1975-08-19 Henry E Bailey Turbine engine
US7959546B2 (en) * 2007-01-24 2011-06-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Oil centrifuge for extracting particulates from a continuous flow of fluid
CN103147877A (zh) * 2012-01-28 2013-06-12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余热利用内燃热气机
CN103321683A (zh) * 2012-06-15 2013-09-25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对转发动机
CN103867298A (zh) * 2013-02-18 2014-06-18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遥供外燃转子发动机
CN103953444A (zh) * 2013-03-18 2014-07-30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流体通道壳盘转子发动机
CN103953441A (zh) * 2013-03-19 2014-07-30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流道对转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44154A (en) * 1947-11-14 1951-03-06 Elmer N Hampton Tubular turbine
DE1088765B (de) * 1957-07-30 1960-09-08 Waldemar Kulikoff Dipl Ing Gas- oder Dampfturbine mit in Schraubenlinienform gelenktem Treibgasstrahl
US3899874A (en) * 1974-09-11 1975-08-19 Henry E Bailey Turbine engine
US7959546B2 (en) * 2007-01-24 2011-06-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Oil centrifuge for extracting particulates from a continuous flow of fluid
CN103147877A (zh) * 2012-01-28 2013-06-12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余热利用内燃热气机
CN103321683A (zh) * 2012-06-15 2013-09-25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对转发动机
CN103867298A (zh) * 2013-02-18 2014-06-18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遥供外燃转子发动机
CN103953444A (zh) * 2013-03-18 2014-07-30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流体通道壳盘转子发动机
CN103953441A (zh) * 2013-03-19 2014-07-30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流道对转发动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0886A (zh) * 2015-11-09 2017-08-18 熵零股份有限公司 转管角动量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0551B (zh) 双机回热抽汽蒸汽热力系统控制方法
CN103477086A (zh) 泵装置及泵系统
CN106677833A (zh) 一种角动量发动机
CN106438105B (zh) 一种带箍喷气自驱动风扇及其工作方法
CN108699963A (zh) 增压器、二级涡轮系统、及二级涡轮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988882A (zh) 双级对转燃气轮机
CN104389639B (zh) 偏心轴孔转子流体机构
CN106014498B (zh) 压胀一体对转叶轮机构
CN103306736B (zh) 一种动力涡轮及其动力机
CN106979072A (zh) 热管发动机
CN106089799A (zh) 基于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压缩技术的压缩转子
CN106194270A (zh) 绕轴式透平
CN105179021B (zh) 对转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CN205823453U (zh) 能够实现回热循环的小型燃气轮机
CN201078246Y (zh) 一种径向双流式汽轮机
CN209163876U (zh) 反动喷嘴式叶轮、转子、汽轮机、汽轮设备及原动机
CN205977280U (zh)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CN206092073U (zh) 绕轴式透平
CN206458545U (zh) 一种带箍喷气自驱动风扇
CN107023319A (zh) 一种由外力或动力驱动的动力装置
CN204299977U (zh) 蒸汽喷射泵
CN105457937B (zh) 一种燃气轮机流道件的清洗装置
CN201953481U (zh) 涡旋空气内能利用装置
CN106917639A (zh) 一种动力产生方法、进动透平及其发动机
CN103306735A (zh) 一种混合动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