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3319A - 一种由外力或动力驱动的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由外力或动力驱动的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3319A
CN107023319A CN201710281776.9A CN201710281776A CN107023319A CN 107023319 A CN107023319 A CN 107023319A CN 201710281776 A CN201710281776 A CN 201710281776A CN 107023319 A CN107023319 A CN 107023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fluid
power set
housing
windward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17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晓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2817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23319A/zh
Priority to CN202111111231.6A priority patent/CN1136691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23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33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5/00Blades; Blade-carrying members; Heating, heat-insulating, cooling or antivibration means on the blades or th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5/00Blades; Blade-carrying members; Heating, heat-insulating, cooling or antivibration means on the blades or the members
    • F01D5/12Blades
    • F01D5/14Form or construction
    • F01D5/141Shape, i.e. outer, aerodynamic for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5/00Blades; Blade-carrying members; Heating, heat-insulating, cooling or antivibration means on the blades or the members
    • F01D5/12Blades
    • F01D5/14Form or construction
    • F01D5/147Construction, i.e. structural features, e.g. of weight-saving hollow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6Ro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动力装置,包括转轴和与转轴连接的叶轮,所述叶轮于叶尖位置设有排气口,所述叶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流体通道,所述壳体于背风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通过流体通道与排气口相通,使所述壳体于迎风面形成高压力流体且于背风面形成低压力流体,所述高压力流体向低压力流体转移压力差的方向与外界的压力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涉及本发明的动力装置具有在不增加额外动力的前提下,使推动力显著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由外力或动力驱动的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由外力或动力驱动的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装置的叶轮在运动产生的流体阻力,几乎是影响动力装置的最大能源 消耗,使现在由外力或动力驱动的发动机、气轮机、电动机和发电机等各种动 力装置的实际能源利用率并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增加额外动力的前提下,使 动力装置的推动力显著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动力装置,包括转轴、转轴连接的叶轮,所述叶轮包括壳体,其特征 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流体通道,所述壳体于背风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气口 与流体通道相通,所述流体通道与壳体最远端置的排气口相通,所述叶轮背风 面通过通气管和/或第二通气口与迎风面相通,使所述壳体在迎风面向背风面转 移压力差的方向,与外界的流体压力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动力装置,包括多级压气机和多级涡轮机,所述多级 压气机和多级涡轮机中的至少一级叶轮为上述的动力装置中的叶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动力装置在叶轮壳体的迎风面上的低流速产生高压力的流体,以 及在背风面和流体通道共同形成的高流速、低压力的高速流速层,利用迎风面 上的高压力的流体通过多个通气口向低压力的高速流速层转移压力差而产生推 动力,因此在不增加额外动力的前提下,使动力装置的推动力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面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叶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叶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装置包括吸气马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叶轮;2、转轴;3、叶片;301、迎风面;302、背风面;
303、高速流体层;305、吸气马达;306、连接管;4、第一通气口;
5、第二通气口;6、流体通道;7、扰流装置;8、排气口;
9、通气管/通气口;10、多级压气机、101、燃烧室;102、多级涡轮机;
103、壳体;104、进气口;105、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 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迎风面与背风面通过多个通气口相连通,利用 迎风面上的高压力的流体通过多个通气口向低压力的高速流速层转移压力差, 产生从前向后方向的压力差推力,使动力装置的推动力显著提高。
本发明的动力装置的原理具体分析如下:
因此本发明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动力装置如下:
1、本发明的动力装置在在叶轮背风面壳体上和流体通道之间,共同形成两 层流速大致相同的高流速、低压力的高速流速层303,
2、叶轮在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通过多个通气口相通,使迎风面和背风面之 间分别产生的不同流体压力彼此相通。
3、因此,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从叶轮迎风面上经过的低流速产生高压力, 必然通过多个通气口向背风面的高速流速层产生的低压力转移压力差而产生推 动力,使叶轮的流体阻力显著减少。
4、本发明的动力装置在叶轮背风面的壳体上和流体通道之间共同形成高速 流速层303,而高速流速层303使流体从背风面的长度方向经过,因此,流体经 过叶轮迎风面宽度方向和背风面的长度方向之间经过,因路径不同、流速不同 而产生压力差和推动力。
5、本发明的所述动力装置是受动力或外力驱动的不同形状的、有扇叶或无 扇的各种叶轮;本发明为受力面的迎风面承受的很大的流体压力找到压力宣泄 口,从多个通气口与背风面上的低压力相通而产生的压力差推动力,换句话说, 使本发明在不增加额外动力的前提下,从减少流体阻力中获得更大的推动力。
请参照图1-图5所示:一种动力装置,包括转轴、转轴连接的叶轮,所述 叶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流体通道,所述壳体于背风面设 有至少两个第一通气口与流体通道相通,所述流体通道与壳体最远端置的排气 口相通,所述叶轮背风面通过通气管和/或第二通气口与迎风面相通,使所述壳 体在迎风面向背风面转移压力差而产生推动力。
请参照图1-图6所示: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多级压气机和多级涡轮机,所 述多级压气机和多级涡轮机中的至少一级叶轮为上述的动力装置中的叶轮。,
请参照图3所示:一种动力装置,包括转轴、转轴连接的叶轮,所述叶轮 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局部或整体,通过多个均布的通气口相通。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迎风面上的高压力通过多个通气口向背风面的低压力移压力差而产生 推动力。
具体的,动力装置在叶轮壳体的迎风面上的低流速产生高压力的流体,以 及在背风面和流体通道共同形成的高流速、低压力的高速流速层,利用迎风面 上的高压力的流体通过多个第二通气口和/或通气管,向背风面高速流速层产生 的低压力转移压力差而产生推动力,因此,可在不增加额外动力的前提下,通 过减少流体阻力使推动力显著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于迎风面设有至少两个的第二通气口与流体通道相通; 所述壳体迎风面设有至少两个通气管和背风面相通;所述第一通气口的通气面 积大于第二通气口和通气管的通气面积。
进一步地,还包括扰流装置;所述流体通道内设有延长流体通过路径的扰 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为凹凸于表面的凹凸扰流面、螺旋扰流面或螺旋扰流条。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口设置于与叶轮高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高速流体层;所述在壳体的局部或整体设有所述的高速 流体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吸气马达和与所述吸气马达的吸气口连接的吸气管;所 述吸气管通过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通气口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迎风面与背风面相通且因流速不同而产生压力差; 流体沿宽度方向经过壳体的迎风面与流体沿长度方向经过背风面之间的流速不 同而产生压力差。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空壳体、转轴、燃烧室;所述转轴同轴不同心的连接 多级压气机和多级涡轮机,所述多级压气机、燃烧室、多级涡轮机容纳于中空 的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内的流体从涡轮机的至少一级叶轮的各叶片内的流 体通道经过,使燃料经过很长的路径来得到充分燃烧。
进一步地,一种动力装置,包括转轴、转轴连接的叶轮,所述叶轮迎风面和 背风面之间的局部或整体,通过多个均布的通气口相通。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请参照图1-3所示,一种动力装置,包括与转轴2连接的叶轮1;在叶轮壳 体内设有的流体通道6,流体通道与整个背风面302在长度方向上均布的多个第 一通气口4相通,流体通道6内设有延长流体通过路径而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 置7,流体通道与叶轮壳体在长度方向最远端的端面、即与叶轮壳体的叶尖位置 上的尾部的排气口8相通;在叶轮整个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均布通过多个通气 管9相连通和\或迎风面上均布的多个第二通气口5与流体通道相通。
其中第一通气口4的进气面积大于第二通气口5和通气管9的进气面积。
扰流装置7包括:凹凸于表面的扰流面、螺旋扰流面、螺旋扰流条等能用 来延长流体经过流体通道内的路径、并使其流速加快的扰流装置。
当叶轮1在动力或外力驱动下高速转动时,等同于叶轮运动速度的流体, 从背风面上的多个较大的第一通气口4进入流体通道6内,当流体高流经过流 体通道时产生的很大吸力,同时又在离心力产生极强牵引力的共同作用下,把 背风面302上的第一通气口4附近的流体高速吸入流体通道内,进而把均布在 整个背风面上的多个第一通气口4附近的流体高速吸入流体通道通内,从而使 背风面302上的流速加快,于是在叶轮的背风面上和与之相通的流体通道内、 共同形成两层彼此相通的、流速大致相等的高速流体层303。
进一步地,从叶轮迎风面301上经过的低流速、产生高压力的流体,与高 速流体层303高流速、产生的低压力流体之间,因流速不同而产生压力差,因 此、使受力面的迎风面承受的很大的流体压力找到压力宣泄口,同时在压力差 的作用下,从迎风面经过高压力的流体必然通过多个均布的通气管9,向背风面 的高速流体层303产生低压力转移压力差,而产生从前向后方向的推动力。
进一步地,叶轮迎风面301低流速而产生高压力的流体,通过迎风面上均 布的多个第二通气口5向高速流体层303转移压力差而产生推动力。
进一步地,叶轮迎风面301低流速而产生高压力的流体,其中一部分经通 气管9向背风面的高速流体层303转移压力差;而另一部分叶轮迎风面301低 流速、产生高压力的流体则通过多个第二通气口5与流体通道的高速流体层303 转移压力差。
本发明叶轮的迎风面与背风面相通,流体经过迎风面的低流速、产生的高 压力,在压力差的直接作用下,很容易的通过多个通气管9或/和第二通气口统 统的向背风面高流速、产生的低压力转移从后向前方向的压力差推动力。
由于叶轮在运动产生的流体阻力,几乎是影响动力装置的最大能源消耗; 因此合理设计迎风面上多个通气管以及第二通气口与背风面相通的关系,使受 力面的迎风面很大的流体压力通过通气管和/或第二通气口,向外转移更多的 流体压力;进而,合理设计背风面的第一通气口与流体通道和排气口之间的关系; 进而充分利用好迎风面上承受的高压力必然向背风面的低压力转移压力差而产 生推动力\的关系;从而使叶轮的流体阻力显著的减少。
由于传统叶轮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产生的流体阻力,是影响动力装置的最大 能源消耗。显而易见,迎风面上产生的高压力必然向背风面的低压力转移压力 差而产生推动力,就如水向何低处流一样,都是自然规律。
但传统叶轮和本发明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叶轮承受的流体压力的方向不同。
进一步地,传统动力装置中流体是从叶轮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宽度方向经过; 而本发明的流体从叶轮迎风面的宽度方向和背风面的长度方向经过,因此,流 体从背风面与迎风面之间的长、宽方向之间,路径相差越大、产生的压力差推 动力就越大、节能效果就越大。
进一步地,在叶轮的叶片3壳体上沿长度方向最远端的叶尖位置、与叶轮 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设尾部排气口,使多个叶片的尾部排气口在同时、同方向 排出快于叶轮速度的高速流体,共同使叶轮更快的转动。
进一步地,在叶轮的壳体背风面沿长度方向远离所述叶轮的前半部位置上, 即在叶轮的壳体的后半部内,设有流体通道6与尾部排气口相通而形成高速流 体层303,使叶轮的前半部产生的高压力向后半部高速流体层303产生的低压力 转移压力差,而压力就是推动力,从而推动叶轮更快的转动。
进一步地,在叶轮转动方向同一侧面位置上,即在背风面的宽度方向在转 动方向同一侧面,沿整个叶轮长度方向上均布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口,通过流体 通道与所述尾部排气口相通而形成高速流体层303;因此与叶轮转动相反一侧面 (未高速流体层303)产生的低流速高压力,必然向另一侧面的高速流体层产生 的高流速低压力转移压力差,从而推动叶轮更快的转动。
优选叶轮在背风面叶面宽度方向的同一侧面,即叶面宽度的1/2或1/3左右, 设有高速流体层,尤其使叶面较宽的叶轮能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进一步地,在叶轮转动方向同一侧面的局部或整体,设有高速流体层303。
进一步地,叶轮的壳体内的后半部背风面上设有高速流体层303和/或在所 述叶轮背风面的壳体上沿整个叶轮长度方向、与所述叶轮转动方向同一侧面的 位置上设有高速流体层303。
还可在叶轮壳体内按长度方向,局部或整体设置流体通道,从而在背风面 局部或整体的形成高速流体层303。
进一步地,流体通道内设有扰流装置7,优选扰流装置为螺旋扰流条,一个 或多个螺旋扰流条均匀排列在流体通道内,使流体围绕其表面周围的螺旋面一 圈又一圈的经过,又延长多倍的流体通道内流体经过的路径。
进一步地,在叶轮的壳体的内壁周围的整体或部分设置螺旋扰流面;或凹 凸于表面的扰流面,来延长流体通道内流体经过的路径、使其流速显著的加快。
尤其是在叶轮的叶尖位置上,与叶轮转动相反方向设有排气口8,各叶片3 同时、同方向、从叶尖处与叶片旋转方向相反的排气口向外排出快于叶轮速度 的高速流体,共同的推动叶轮更快的转动。
进一步地,去掉扰流装置7,流体经过叶轮迎风面和背风面的长、宽度方向 之间因路径不同、流速不同也能产生很大的压力差。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动力装置,适合于通过动力或外力来驱动叶轮在水或 空气中运动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动力驱动为:通过各种动力驱动所述叶轮 运动的动力装置;所述外力为:风力、水力、火力、核电、太阳能等外力、驱 动所述叶轮运动而发电的发电装置。
本发明的动力装置包括动力或外力驱动在水或空气中运动的叶轮。
本发明为实施例二为:
请参照图1-图4,动力装置为一种受外力驱动的风力发电机。
通常风力发电装置的叶轮的长度大于其宽度至少20倍左右,同时又在流体 通道内设置扰流装置,又再使流体通过流体通道内的路径延长多倍,从而形成 更快流速的高速流体层303。
当风力驱动叶轮转动产生极大离心力,把流体通道6内的流体在离心力极 强动力牵引力作用下,瞬间经过叶轮长度方向的流体通道从叶尖处排气口8向 外排出,从而在背风面形成高速流体层303,而高速流体层与流体从迎风面宽度 方向经过的慢流速之间,至少形成20多倍的高速流体层303,而产生更大的压 力差推动力,由此使叶轮的流体阻力显著的减少,发电机的发电效率显著提高。
本发明适合各种水力、火力、核电、风力、太阳能等各种外力驱动发电机 的叶轮,使动力装置的发电效率显著提高,为动力装置的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 道路。
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为:
请参照图1-图5,与实施例2不同是,动力装置为一种由水流驱动的无扇叶 的水轮机发电没备。水轮机包括定子,以及在定子中旋转的转子(为公知常识 未画图)、所述转子就是转轴2连接的叶轮1即为水轮机。
在水轮机壳体的周围内设有流体通道6,在水轮机壳体周围的流体通道内的 一半区域内设有扰流装置7为流速快的背水面,在背水面设多个第一通水口与 流体通道相通,从而在背水面上形成高速流体层303;而流体通道内另一半因没 有扰流装置为流速慢的迎水面,在迎水面上设多个第二通水口5与流体通道相 通;在水轮机壳体周围每二个突出部位之间的区域都作为叶片3,在背水面上的 每叶片转动方向的后部,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口8,排水口与流体通道相通;第一 通水口的进水面积大于第二通水口的进水面积,其它与上相同。
当水力驱动的水轮机转动时,使叶轮的迎水面和背水面的区域在不断的转 动,在水流冲击下瞬间使叶轮转动中的迎水面上低流速产生高水压,必然向背 水面的高速流体层303产生低水压转移压力差,从而水轮机转动中在迎水面与 背水面之间,因流速不同而产生的压力差推动力,驱动叶轮更快的转动,其它 与上相同。
进一步地,去掉至少一个排水口8,在背水面的高速流体层的后部位置、即 在离旋转方向的背水面在最远端的位置,只设一个较大的排水口和流体通道相 通。
进一步地,对于无扇叶的螺杆叶轮与上相同,螺杆叶轮的排气口8设在背 风面的高速流体层后部位置与流体通道相通。
进一步地,叶轮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在叶轮上半部视为低流速的迎风面, 下半部视为高流速的背风面,如螺杆叶轮上半部为所述的迎风面而下半部为背 风面的高速流体层,螺杆叶轮随着螺旋形状旋转中,因上下部之间流速不同, 而产生从上向下的压力差来驱动叶轮更快的转动。
进一步地,叶轮包括有扇页或无扇叶,高速流体层在有扇叶或无扇叶,叶 轮的局部或整体设置,其中、无扇叶的叶轮可为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如圆形 叶轮、螺杆叶轮、滚简式叶轮、偏心叶轮等由动力或外力驱动的各种叶轮,在 此不做一一的叙述。
进一步地,在叶轮周围的一部分设为高速流体层的背风面,与另一部分的 低流速的迎风面之间产生压力差,而压力差就是推动力,本发明所述的压力差 产生推动力来驱动叶轮更快的转动,从而达到使发电机的发电效率提高、或发 动机、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提高、从而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
本发明的动力装置包括受动力、或外力驱动不同形状的、有扇叶或无扇运 动的各种叶轮。
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为:
请参照图1-图6,与上述不同的是,动力装置为转轴2连接的一级或多级叶 轮1;在至少一级叶轮的背风面302均布第一通气口4,通过流体通道6与叶轮 壳体在长度方向最远端叶尖上的尾部排气口8相通;在叶轮迎风面和背风面上 通过均布的多个通气管9相通和/或迎风面上的多个第二通气口5通过流体通道 与迎风面的第一通气口4相通。
进一步地,叶轮背风面上均布的第一通气口,通过流体通道6还可与中空 的转轴2相通,中空的转轴2经过吸气管306与设在外部的吸气马达305的吸 气口相通,吸气马达的排气口与外界相通,在叶轮迎风面和背风面上通过均布 的多个通气管9相通。
当叶轮高速转动时,吸气马达305产生强大吸力、把流体从叶轮背风面均 布的多个第一通气口4高速吸入流体通道6内,在背风面上产生流速更快的高 速流体层303,与迎风面低流速之间产生更大压力差推动力。
显而易见,用吸气马达305很小的能耗、便很容易加快叶轮背风面及流体 通道的流速;如吸气马达很容易加快多倍、甚至十多倍的流速,使背风面低流 速与迎风面高流速之间产生更大压力差。
然后多级叶轮又逐级累加后,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进一步地,还可以去掉吸气马达,因为流体经过叶轮背风面长度方向与迎 风面宽度方向之间流速相差多倍,使每级叶轮在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因流速不 同而产生多倍的压力差,经过逐级叶轮累加后产生更大推动力。
上述结构可用于各种动力驱动的电动机、风机、压缩机、发动机、或汽轮 机等各种动力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叶轮的至少一级结构可为家用的风扇,在迎风面产生的高 压力与背风面的低压力之间,形成所述的压力差转移层304,使风扇更快的转动、 从而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叶轮的至少一级结构可为水中动力装置的螺旋桨,在螺旋 桨迎水面产生的高压力与背水面产生的低压力之间产生更大的压力差推动力, 使水中运动装置的推动力提高,驱动船舶更快的行驶而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的至少一级叶轮为动力或外力驱动的各种叶轮。
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为:
如图1-图6所示,动力装置为一种涡轮发动机,包括多级压气机 10、燃烧室101、多级涡轮机102、转轴2和壳体103;其中多级压 气机、多级涡轮机依次与转轴2同轴不同心相连接、并容纳于中空的 壳体103内。
参照实施例四所述:在多级压气机和多级涡轮机的至少一级叶轮,在背风 面均布的多个第一通气口4通过流体通道6,与叶轮壳体在长度方向最远端位置 上的尾部排气口8相通而形成高速流体层303,从而使迎风面的高压力向背风面 低压力转移压力差而产生推动力。
本实施例涡轮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为:转轴2在动力驱动下同轴不同心的带 动多级压气机10和多级涡轮机102快速转动,至少一级的叶轮内的流体通道通 6通过第一通气口4与背风面相通而形成高速流体层303,使迎风面的高压力向 背风面低压力转移压力差而产生推动力。
若多级压气机和多级涡轮机的每一级的叶轮迎风面的高压力向背风面低压 力转移压力差而产生推动力,多级叶轮经过逐级累加后,共同形成比原来更大 的压力差推动力。
进一步地,每一级叶轮在迎风面宽度和背风面长度方向之间产生多倍压力 差,然后多级叶轮逐级累加后而获得更大的推动力来源。
当发动机工作时,流体从进气口104进入发动机内,多级压气机逐级累加 产生很大的内部压力和推动力;此时燃烧室101内的多个喷嘴喷出燃料迅速燃 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灼热气体;此时燃烧室在多级压气机共同产生更大内部压力 状态中,更易容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燃烧的流体经过多级涡轮机各叶片3内 的流体通道6很长路径从出气口8排出,因为流体的连续性使多级涡轮机4在 高速运动状态中在时间不变的状态下、使空间改变,燃烧的流体更高速经过比 原来增加多倍、甚至很容易增加几十倍的路径,使燃料有机会得到更充分燃烧; 就相当于扩大了燃烧室几十倍的内部空间,然后从出气口105向后排出更高速 的流体,使发动机的推动力显著提高。
对于包括多级压气机和/或多级涡轮机的动力装置:在上述叶轮的结构基 础上,多级压气机和多级涡轮机的每一级叶轮的叶片形成高速流体层,使迎风 面的高压力向背风面低压力转移压力差而产生推动力。
进一步地,在流体经过叶轮的背风面和迎风面之间流体通过长、宽方向的 路径不同、流速不同而产生多倍压力差,然后逐级累加后,共同形成比原来更 大的压力差推动力来源。
进一步地,多级涡轮机的每一级叶轮的叶片内的流体通道中设有凹凸于表 面的扰流装置,从而又进一步延长燃烧室内流体通过的路径,使燃烧室内的燃 料增加更大的路径有机会得到充分燃烧,从而产生更大推动力。
燃烧室内燃烧的流体从涡轮机的每一级叶轮中的每一叶片内的流体通道经 过、排出、又经过、又排出而经过很长的路径来充分燃烧,尤其在流体通道内 设置扰流装置从而又再增加更长流体通过的路径,使燃烧室内的燃料增加更大 的路径、才能有机会得到更充分的燃烧,从而产生更大推动力。
请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六:
与实施例1-5不同的是,没有流体通道6,在叶轮背风面和迎风面之间通过 均布的多个通气口9相连通;因迎风面是受力面,承受绝大部分流体压力,而 背风面是吸力面,承受的流体压力较少;因此,背风面和迎风面之间通过均布的 多个通气口9相连通,使受力面的迎风面承受的很大的流体压力找到压力宣泄 口,从均布的多个通气口9向背风面排出,而排出多少流体压力,就减少多少 流体阻力,由此使叶轮的流体阻力减少。
进一步地,在叶轮背风面和迎风面之间的,前部、中部、后部、或所需的 局部或整体通过多个通气口9相连通。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所述动力装置是受动力或外力驱动的不同形状的、有 扇叶或无扇叶的各种叶轮,由于叶轮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彼此相通,充分利用迎 风面上高压力必然向背风面低压力转移压力差而产生推动力,因比在不增加额 外动力的前提下,使动力装置的推动力显著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 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 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动力装置,包括转轴、转轴连接的叶轮,所述叶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流体通道,所述壳体于背风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气口与流体通道相通,所述流体通道与壳体最远端置的排气口相通,所述叶轮背风面通过通气管和/或第二通气口与迎风面相通,使所述壳体在迎风面向背风面转移压力差而产生推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于迎风面设有至少两个的第二通气口与流体通道相通;所述壳体迎风面设有至少两个通气管和背风面相通;所述第一通气口的通气面积大于第二通气口和通气管的通气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扰流装置;所述流体通道内设有延长流体通过路径的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为凹凸于表面的凹凸扰流面、螺旋扰流面或螺旋扰流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设置于与叶轮高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速流体层;所述在壳体的局部或整体设有所述的高速流体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气马达和与所述吸气马达的吸气口连接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通过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通气口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迎风面与背风面相通且因流速不同而产生压力差;流体沿宽度方向经过壳体的迎风面与流体沿长度方向经过背风面之间的流速不同而产生压力差。
8.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多级压气机和/或多级涡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压气机和多级涡轮机中的至少一级叶轮为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装置中的叶轮。
9.根据权利要8所述的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空壳体、转轴、燃烧室;所述转轴同轴不同心的连接多级压气机和多级涡轮机,所述多级压气机、燃烧室、多级涡轮机容纳于中空的壳体内;所述至少一级压气机和多级涡轮机逐级累加后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10.根据权利要9所述的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内的流体从涡轮机的至少一级叶轮的各叶片内的流体通道经过,使燃料经过很长的路径来得到充分燃烧。
11.一种动力装置,包括转轴、转轴连接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局部或整体,通过多个均布的通气口相通。
CN201710281776.9A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由外力或动力驱动的动力装置 Pending CN1070233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1776.9A CN107023319A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由外力或动力驱动的动力装置
CN202111111231.6A CN113669116A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1776.9A CN107023319A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由外力或动力驱动的动力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1231.6A Division CN113669116A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动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3319A true CN107023319A (zh) 2017-08-08

Family

ID=595280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1776.9A Pending CN107023319A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由外力或动力驱动的动力装置
CN202111111231.6A Pending CN113669116A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动力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1231.6A Pending CN113669116A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70233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6909A (zh) * 2019-07-17 2019-10-15 杭州金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污水作为动力的自干燥节能环保型橱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2703A (en) * 1977-12-13 1980-09-16 Pratt & Whitney Aircraft Of Canada Limited Turbine engine with induced pre-swirl at compressor inlet
CN102562361A (zh) * 2012-02-10 2012-07-11 朱晓义 涡轮喷气发动机
CN104595103A (zh) * 2015-01-23 2015-05-06 朱晓义 一种发电装置
CN104747241A (zh) * 2015-01-23 2015-07-01 朱晓义 一种压力装置及涡轮发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7473A (zh) * 2015-01-23 2015-07-01 朱晓义 一种风扇
CN104527956A (zh) * 2015-01-23 2015-04-22 朱晓义 一种水中动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2703A (en) * 1977-12-13 1980-09-16 Pratt & Whitney Aircraft Of Canada Limited Turbine engine with induced pre-swirl at compressor inlet
CN102562361A (zh) * 2012-02-10 2012-07-11 朱晓义 涡轮喷气发动机
CN104595103A (zh) * 2015-01-23 2015-05-06 朱晓义 一种发电装置
CN104747241A (zh) * 2015-01-23 2015-07-01 朱晓义 一种压力装置及涡轮发动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6909A (zh) * 2019-07-17 2019-10-15 杭州金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污水作为动力的自干燥节能环保型橱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9116A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55935U (zh) 并联燃烧室喷气发动机
CN101105183A (zh) 涡轮风扇发动机及其操作方法
CN205823448U (zh) 径流式简单循环燃气轮机
WO2016078537A1 (zh) 一种动力装置以及汽车的发动机
CN107061329A (zh) 一种轴流风机
US11073128B1 (en) Wind aeolipile
CN102562361A (zh) 涡轮喷气发动机
CN103195757A (zh) 一种结合附面层抽吸的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
CN106460518A (zh) 用于提取动力的轴向流体机械和方法
CN206943027U (zh) 一种两级离心压缩装置
CN106438105B (zh) 一种带箍喷气自驱动风扇及其工作方法
CN102619572B (zh) 叶轮及采用该叶轮的动力装置
CN101509464B (zh) 提高垂直轴风力机性能的被动喷气方法及装置
CN111594369A (zh) 一种适用于冷却塔的带双进口式蜗壳的混流式水轮机
CN209539463U (zh) 一种涡轮转子轮缘封严结构
CN107023319A (zh) 一种由外力或动力驱动的动力装置
CN101806259A (zh) 内涵道涡轮风扇及冲压式双模发动机
CN206738198U (zh) 一种轴流风机
CN205823453U (zh) 能够实现回热循环的小型燃气轮机
CN103306735B (zh) 一种混合动力机
CN110469369A (zh) 一种带分流叶片的kW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径流式透平结构
CN108412668B (zh) 一种双涵道水轮机发电系统
CN207920736U (zh) 用于航空动力领域的涡扇发动机核心机
CN207892856U (zh) 一种单级离心式高压比压气机
CN206738013U (zh) 热管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