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77280U -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77280U
CN205977280U CN201620862705.9U CN201620862705U CN205977280U CN 205977280 U CN205977280 U CN 205977280U CN 201620862705 U CN201620862705 U CN 201620862705U CN 205977280 U CN205977280 U CN 205977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bine
centrifugation
movable vane
stator blade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6270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经纶
张超
刘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2086270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77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77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77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径流透平,与传统的向心径流透平相比,在相同流量下,无需提高转速,只需通过增加透平级数,就可以增大输出功率,达到透平输出功率的要求;不必为其匹配高速轴承、电机或变速机构,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有利于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与轴流透平相比,其结构紧凑,体积小,能很好地适应小流量工况,扩展了透平的工况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分布式动力循环,例如有机朗肯循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背景技术
在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显的今天,利用工业余热、新能源的各种热力循环系统将被广泛的应用,在这些系统中,透平作为膨胀机的一种,是必不可少的部件。透平是一种将工质(蒸汽、燃气、空气、有机工质等)的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热力循环系统中,其通常由静止叶片(静叶)和转动叶片(动叶)组成,工作时,气流所具有的能量在流经静叶时转换成动能,流过动叶时流体冲击叶片,推动动叶转动,从而驱动透平轴旋转,输出机械功。在透平中完成能量转换的基本单元是透平级,简称级,由一列静叶和一列动叶串联组成。根据静叶和动叶的布置结构以及气流在透平内的流动轨迹,透平分为轴流透平和向心径流透平两种形式。
轴流式透平用于流量较大的条件下,且结构上便于做成多级形式,能满足高膨胀比和大功率的要求,但轴流式透平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制造难度大,且流量工况范围较小。
根据高膨胀比、高效率、小流量的设计参数要求,系统多选用径流式透平。但传统的向心径流透平多为单级结构,为达到输出功率的要求,其转速往往为数万转,转速要求非常高,影响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国内目前的水平很难实现,国外相应产品价格高昂,且供货情况受制于人;传统的向心径流透平工作时还必须为其匹配高速轴承、电机或变速机构,抬高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径流透平,包括:转子和机匣,其中,所述转子沿径向设置有多排同心环状动叶,所述机匣沿径向设置有多排同心环状静叶,所述多排同心环状动叶与多排同心环状静叶交错排列,相邻两排动叶和静叶沿径向形成一级透平级。
优选地,所述转子包括:转轴11、叶轮12和轮盘13,所述转子以所述转轴11为中心,沿半径增大方向依次为所述叶轮12和轮盘13。
优选地,在所述轮盘的一表面上,沿径向设置有多排以所述转轴11为中心的同心环状动叶,每排动叶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动叶14,所述动叶14沿轴向延伸并突出于轮盘的所述表面。
优选地,所述机匣包括:机壳21和蜗壳22,所述机匣沿所述转轴11的中心周向对称,所述蜗壳22形成于所述机壳的四周,在所述蜗壳的与转子轮盘相对的位置为一盘体23,所述盘体23与转子轮盘13沿径向对称。
优选地,在所述盘体的一表面上,沿径向没置有多排以所述转轴11为中心的同心环状静叶,每排静叶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静叶24,所述静叶24沿轴向延伸并突出于盘体的所述表面。
优选地,所述蜗壳22的径向边缘部分形成出气腔32,所述出气腔32具有气流出口。
优选地,所述机壳21和叶轮12之间形成进气腔31,机壳侧壁具有至少一个气流进口33与所述进气腔31连通。
优选地,所述多排同心环状动叶和/或多排同心环状静叶的叶型为直叶片、变截面叶片、弯叶片或扭叶片。
优选地,所述多排同心环状静叶中的前N排静叶为导叶。
优选地,在所述蜗壳的靠近转子叶轮的位置还具有至少一个辅助气流进口34。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径流透平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径流透平,与传统的向心径流透平相比,在相同流量下,无需提高转速,转速可以维持在常规水平(3000rpm),只需通过增加透平级数,就可以增大输出功率,达到透平输出功率的要求;
(2)由于离心径流透平的转速可以维持在常规水平,从而不必为其匹配高速轴承、电机或变速机构,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有利于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与轴流透平相比,其结构紧凑,体积小,由于其动叶和静叶采用径向布置的方式,使得离心径流透平能很好地适应小流量工况,扩展了透平的工况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径流透平的平行于轴向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径流透平的另一个平行于轴向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径流透平的垂直于轴向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1-转轴;12-叶轮;13-轮盘;14-动叶;
21-机壳;22-蜗壳;23-盘体;24-静叶;
31-进气腔;32-出气腔;33-气流进口;34-辅助气流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径流透平,区别于现有的轴流式透平和向心径向透平,其结构形式灵活,能在透平运行转速为常规转速(3000rpm)下,使透平具有较大的膨胀比和较高的效率;同时借鉴可调导叶技术,能够方便的调节透平流量,扩大透平运行范围,最终保证热力系统的可实现性和经济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径流透平,包括转子和机匣两部分,其中,
转子包括转轴11、叶轮12,轮盘13和动叶14,转子以转轴11为中心,其沿半径增大方向依次为叶轮12和轮盘13,即转轴11处于中心位置,叶轮12形成于转轴的四周,轮盘13形成于叶轮的四周,在轮盘的表面上,沿径向设置有多排以转轴11为中心的同心环状动叶,每排动叶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动叶14,动叶14沿轴向延伸并突出于轮盘的该表面;
机匣包括机壳21和蜗壳22,其沿转轴11的中心周向对称,蜗壳22形成于机壳的四周,机匣包裹转子的轮盘13使得机匣与转子之间密封,机壳21和叶轮12之间形成进气腔31,机壳侧壁具有至少一个气流进口33,在蜗壳的与转子轮盘相对的位置为一盘体23,该盘体23与转子轮盘13沿径向对称,在该盘体的表面上,沿径向设置有多排以转轴11为中心的同心环状静叶,每排静叶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静叶24,静叶24沿轴向延伸并突出于盘体的该表面;多排动叶与多排静叶交错排列,动叶14顶部靠近盘体23,静叶24顶部靠近轮盘13,相邻两排动叶和静叶沿径向形成一级透平级,即离心径流透平沿径向具有多级透平级,蜗壳22沿径向边缘部分形成出气腔32,并具有气流出口。
其中,图1所示的离心径流透平为多级离心径流透平,其具有八排动叶和八排静叶,相邻两排动叶和静叶共形成八个透平级;图2所示的离心径流透平为单级离心径流透平,其仅具有一排动叶和一排静叶,形成一个透平级;图3所示的离心径流透平具有两排动叶和两排静叶,相邻两排动叶和静叶共形成两个透平级。
在本实施例中,动叶和静叶的叶型可根据流体介质流动情况,采用直叶片、变截面叶片、弯叶片、扭叶片等多种形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径流透平,流体介质由离心径流透平的气体进口进入其进气腔,并沿半径方向由内而外流动,即流体介质沿半径增大的离心方向流动,当流体介质流经透平级时,其具有的能量在静叶的作用下转换成动能,流过动叶时流体介质冲击叶片,推动动叶转动,从而驱动转轴旋转,输出机械功,之后流体介质流入出气腔并经气流出口排出(流体介质的流向可参见图1和图2中的箭头所示)。
传统的向心径流透平,需要通过提高转速的方式提高输出功率,例如,若达到输出功率要求,向心径流透平要达到10000~80000rpm的转速,而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径流透平,在相同流量下,无需提高转速,转速可以维持在常规水平(3000rpm),只需通过增加透平级数,就可以增大输出功率,达到透平输出功率的要求;由于离心径流透平的转速可以维持在常规水平,从而不必为其匹配高速轴承、高速电机或变速机构,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有利于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与轴流透平相比,由于其动叶和静叶采用径向布置的方式,使得离心径流透平能很好地适应小流量工况,扩展了透平的工况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径流透平,可以将多排静叶中的前N排静叶设置为导叶,其中导叶的排数N、第一级导叶的入口直径以及导叶喉部流通面积由流经透平的流量决定,例如,透平流量增大,则第一级导叶入口直径增大、导叶排数减小、导叶喉部通流面积增大,通过调节导叶可以改变流通面积,调节透平流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径流透平,优选地,其结构参数满足以下关系:
离心径流透平的透平级数其中,τ为常数,α为重热系数,其取值范围为0.02-0.08,Δh* si为第i级的等熵焓降,ΔHs为透平级的总焓降;其中τ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设置透平级数z的初始值,由求得τ的值,得到τ的值后可通过迭代计算得到透平级数z,其中c2为动叶出口绝对速度,μ为叶片扭转系数。
离心径流透平的末级动叶结构参数为:
末级动叶的径向排气速度其中ρsz为末级动叶材料的密度,σz为末级动叶根部的离心拉应力,n为透平转速,G为透平流量,为末级动叶截面沿叶高减小而引起的通流面积变化的系数,其取值范围为1-2.2。
末级动叶的叶高其中其中,p2z为透平的出口静压,R为气体常数,Ts2z≈T* 01-ΔHs/Cp,其中为透平入口总温,Cp为定压比热容。
离心径流透平的动叶结构参数为:
第i级动叶轮周速度其中xai为透平速比,其范围为0.5-0.7,其中cai第i透平级动叶的假想速度。第i级动叶外径
第i级动叶入口绝度速度其中为第i级的动叶的导向器速度系数,其取值范围为0.9~0.97,其中c1si为第i级导叶出口理想速度,c1i为第i级导叶出口实际速度,Ωi为第i级动叶选定的反动度,其取值范围为0.3~0.5。
第i级动叶入口周向分速度c1ui=c1icosα1i,其中α1i为第i级动叶的入口绝对气流角,其取值范围为14°~25°。
第i级动叶入口相对气流角第i级动叶入口叶片角β1bi=β1i+I1i,其中I1i为第i级动叶入口气流冲角,其取值范围为10°~-20°。第i级动叶入口叶片数Z1i≥(5~6)·ctgα1i
第i级动叶入口截面通流面积A1i=G/ρ1ic1i,其中ρ1i为第i级导叶出口密度。第i级动叶入口截面几何面积A1pi=A1i/(τ1e sinβ1bi),其中τ1为第i级动叶入口阻塞系数,e为部分进气度。第i级动叶入口叶片高度l1i=A1pi/(πD1i)。
第i级动叶出口直径其中为第i级轮径比。第i级动叶出口处轮周速度第i级动叶出口相对速度其中ψi为·第i级动叶速度系数且其取值范围为0.75~0.9,ψi=c2i/c2s其中c2s第i级动叶出口理想速度,c2i第i级动叶出口实际速度,w1i第i级动叶入口相对速度。第i级动叶出口绝对速度周向分量c2ui=u2i-w2icosβ2i,其中β2i为第i级动叶出口相对气流角,其取值范围为25°~45°。第i级动叶出口绝对速度轴向分量c2ai=w2isinβ2i。第i级动叶出口绝对流速第i级动叶出口绝对气流角第i级动叶内温障第i级动叶出口工质温度T2i=T1i-ΔT2i,其中T1i为第i级动叶入口工质温度。
离心径流透平的静叶结构参数为:
第i级静叶环出口截面直径DNi=D1i-2Δri,其中Δri为动静叶片排间间距。第i级静叶环出口通流面积ANi≈A1i。第i级静叶片的喉部尺寸其中e为部分进气度且0.3≤e≤1,ZNi为第i级静叶片的流道数。第i级静叶出口高度
离心径流透平的功率和效率参数为:
轮周功率Nui=G(u1iC1ui-u2ic2ui)=G(u1ic1icosα1i+u2ic2icosα2i)
热效率
或写成
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径流透平,其给出了具体的结构参数,按照上述参数精确确定离心径流透平的各部分尺寸,可以保证离心径流透平只需通过增加透平级数,就可以增大输出功率,并能更好地适应小流量工况,进一步扩展透平的工况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径流透平,在蜗壳的靠近转子叶轮的位置还具有至少一个辅助气流进口34,气体可由辅助气流进口34进入离心径流透平,并进入蜗壳22与转子轮盘13之间的间隙,气体可向转子轮盘13产生一压力,从而平衡离心径流透平轮盘所受的轴向力,根据离心径流透平的运行情况,通过调节辅助气流进口的进气量,可以控制气体对转子轮盘的压力大小,有利于提高离心径流透平的稳定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径流透平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例如:
(1)动叶和静叶还可以选用其他结构;
(2)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和机匣,其中,所述转子沿径向设置有多排同心环状动叶,所述机匣沿径向设置有多排同心环状静叶,所述多排同心环状动叶与多排同心环状静叶交错排列,相邻两排动叶和静叶沿径向形成一级透平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转轴(11)、叶轮(12)和轮盘(13),所述转子以所述转轴(11)为中心,沿半径增大方向依次为所述叶轮(12)和轮盘(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盘的一表面上,沿径向设置有多排以所述转轴(11)为中心的同心环状动叶,每排动叶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动叶(14),所述动叶(14)沿轴向延伸并突出于轮盘的所述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包括:机壳(21)和蜗壳(22),所述机匣沿所述转轴(11)的中心周向对称,所述蜗壳(22)形成于所述机壳的四周,在所述蜗壳的与转子轮盘相对的位置为一盘体(23),所述盘体(23)与转子轮盘(13)沿径向对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盘体的一表面上,沿径向设置有多排以所述转轴(11)为中心的同心环状静叶,每排静叶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静叶(24),所述静叶(24)沿轴向延伸并突出于盘体的所述表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22)的径向边缘部分形成出气腔(32),所述出气腔(32)具有气流出口。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1)和叶轮(12)之间形成进气腔(31),机壳侧壁具有至少一个气流进口(33)与所述进气腔(31)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同心环状动叶和/或多排同心环状静叶的叶型为直叶片、变截面叶片、弯叶片或扭叶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同心环状静叶中的前N排静叶为导叶,所述N大于等于1且小于同心环状静 叶的总排数。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蜗壳的靠近转子叶轮的位置还具有至少一个辅助气流进口(34)。
CN201620862705.9U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Active CN205977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2705.9U CN205977280U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2705.9U CN205977280U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77280U true CN205977280U (zh) 2017-02-22

Family

ID=59976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62705.9U Active CN205977280U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772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9306A (zh) * 2016-08-10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9306A (zh) * 2016-08-10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313413A (en) Axial flow fan
US71442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gas turbine engines
CN101915196B (zh) 冷却塔风机驱动用双转轮超低比转速轴流式水轮机
CN104632296B (zh) 轴流式涡轮机
CN1024704C (zh) 汽轮机的进汽壳
JPH0262717B2 (zh)
CN104838149B (zh) 离心压缩机
CN103362863A (zh) 离心式蒸汽压缩机
CN109252900B (zh) 一种复合式透平
CN103899576A (zh) 风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CN102472114A (zh) 多级辐流式涡轮
CN104863643B (zh) 径向离心透平
CN106415154B (zh) 用于转化热能的装置和方法
CN103306892B (zh) 一种动力翼片
CN106089306B (zh)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CN205977280U (zh)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CN103306736B (zh) 一种动力涡轮及其动力机
CN104100301B (zh) 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
CN104895806A (zh) 向心式压气机
CN102434215B (zh) 一种外转子流体动力机
CN204783121U (zh) 一种小流量涡轮膨胀机
GB2494873A (en) Axial turbine with inlet and outlet volutes for bi-directional air flow
CN203810595U (zh) 风机的出风保护罩、风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RU2301389C2 (ru) Тягодутьевое реверс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вективного нагрева или охлаждения металла в термической печи
CN203809351U (zh) 风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