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72695A - 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72695A
CN106672695A CN201610777922.2A CN201610777922A CN106672695A CN 106672695 A CN106672695 A CN 106672695A CN 201610777922 A CN201610777922 A CN 201610777922A CN 106672695 A CN106672695 A CN 106672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late
damping
oil
pendul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779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光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olden Flag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olden Flag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olden Flag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olden Flag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779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726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72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726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52Drive contact pressure control, e.g. press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纱生产用设备。一种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加压气缸,步进电机,电磁阀和控制器;加压气缸的活塞头通过铰轴与筒子架侧板固定在一起,筒子架侧板上设有通过卷绕销轴固定的筒子架,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设置在传动轴上的同步带轮连接,传动轴连接在筒子架侧板上且同筒管同轴连接在一起,筒管的外圆与摩擦辊的外圆相接触,铰轴的一端设有挡块、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抗振型螺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压气缸的活塞头与筒子架侧板之间不易产生脱落现象的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解决了加压气缸的活塞头与筒子架侧板之间容易产生脱落现象的问题。

Description

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生产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假捻变形机纺织用的卷绕筒子架压力调节装置采用机械结构型式,主要通过摩擦辊驱动轴、拉簧、定位板、连接杆、支架等机械零件进行调整,针对不同的纱线类型和卷装要求,通过调整拉簧钩到定位板的位置、连接杆的装配位置来调节丝饼在摩擦辊上的接触压力及卷绕锥角。卷绕成形时丝饼的密度和硬度由这个压力决定。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了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020871的专利文件中公开的结构的压力调节装置。该压力调节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加压气缸的活塞头与筒子架侧板之间容易产生脱落现象;隔震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压气缸的活塞头与筒子架侧板之间不易产生脱落现象的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解决了加压气缸的活塞头与筒子架侧板之间容易产生脱落现象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加压气缸,步进电机,电磁阀和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通过电磁阀控制加压气缸的压力,所述加压气缸的活塞头通过铰轴与筒子架侧板固定在一起,筒子架侧板上设有通过卷绕销轴固定的筒子架,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设置在传动轴上的同步带轮连接,所述传动轴连接在筒子架侧板上且同筒管同轴连接在一起,筒管的外圆与摩擦辊的外圆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铰轴的一端设有挡块、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包括主体段和止摆段,所述主体段的外端设有大径段,所述大径段的周壁上设有摆槽,所述止摆段设有摆头,所述止摆段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大径段内,所述摆头插接在所述摆槽内,所述摆头和摆槽之间设有摆动间隙,所述主体段的螺纹和所述止摆段的螺纹可以调整到位于同一螺旋线上。通过在铰轴的一端设置挡块、另一端同螺母进行连接通过螺母来挡接,从而不但拆卸时方便而且不容易产生脱落现象。本技术方案中的螺母能够防止振动产生松动。当产生振动时,主体段的螺纹和止摆段的螺纹之间的会产生错开合拢的变化,错开时使得二者的螺纹不在同一螺旋线上,从而起到阻碍松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筒子架设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竖置的阻尼油缸和套设在阻尼油缸上的减震弹簧,所述阻尼油缸包括同所述筒子架连接在一起的阻尼油缸缸体和设置于阻尼油缸缸体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通过活塞杆设有支撑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同所述活塞杆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阻尼油缸缸体连接在一起,所述阻尼油缸缸体内还设有第二活塞和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和第一活塞之间形成第一油腔,所述分离板和第二活塞之间形成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有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产生对向移动的电磁力吸合机构,所述分离板设有连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铰接有朝向第二油腔单向开启的门板和设有使门板关闭上的门板复位机构,所述门板设有若干贯穿门板的主阻尼通道,所述连通孔内设有速度传感器;当所述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油从第一油腔流向第二油腔时、所述电磁力吸合机构停止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对向移动,当所述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油从第二油腔流向第一油腔时、所述电磁力吸合机构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对向移动。筒子架设置减震结构能够提高隔振效果。
该技术方案的具体减震过程为:当受到振动而导致减震弹簧收缩时,减震弹簧驱动活塞杆驱动第一活塞移动而使得第一油腔缩小,第一油腔缩小驱动阻尼油缸内的油经窗口从第一油腔流向第二油腔,此时门板被推开使得油流经窗口时门板不对油产生阻尼作用且电磁力吸合机构失去对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固定作用使得第二活塞能够相对于第一活塞自由移动,从而实现了阻尼作用较小而不会导致减震弹簧收缩受阻、也即弹簧能够及时收缩而降低弹簧收缩行程颠簸,弹簧收缩行程结束后在门板复位机构的作用下,门板重新阻拦在窗口内。然后弹簧伸长复位而释放能量,伸长的结果导致阻尼油缸缸体和第一活塞产生分离运动使得第二油腔缩小而第一油腔变大,使得阻尼油缸内的油经窗口从第二油腔流向第一油腔,此时电磁力吸合机构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固定住保持相对位置不变且门板不能够被推开、使得油能够在整个弹簧收缩行程中从主阻尼通道通过而产生摩擦阻尼消能,从而降低弹簧伸长行程颠簸
作为优选,所述主阻尼通道内穿设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球面配合卡接在所述主阻尼通道内,所述阻尼杆设有支阻尼通道。油流过主阻尼通道、支阻尼通道时将振动能量转变为热能而消耗掉的同时会产生阻尼杆的晃动,阻尼杆晃动也会起到将振动能量转变为热能而消耗掉的作用。如果振动较小而而只有油的晃动,油晃动时阻尼杆产生晃动也能吸能,设置阻尼杆能够提高对低幅振动的吸收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杆的两端都伸出所述门板,所述阻尼杆的两个端面都为球面。能够使得油接受到非阻尼油缸缸体轴向的振动时也能够驱动阻尼杆运行而吸能。吸能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杆为圆柱形,所述阻尼杆的两个端面上都设有若干沿阻尼杆周向分布的增阻槽。能够提高阻尼杆同油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吸能效果和感应灵敏度。
作为优选,所述门板复位机构为设置于门板的转轴上的扭簧。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力吸合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活塞的电磁铁和设置于第二活塞的同电磁铁配合的铁磁性材料片。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油腔的内径大于第二油缸的内径。在弹簧伸长的过程中,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位移相同,此时第一油腔增大的容积大于第二油腔缩小的容积,从而使得第一油腔相对于第二油腔产生负压,产生负压的结果为油更为可靠地经门板流向第一油腔,从而更为可靠地降低弹簧伸长行程颠簸。。
作为优选,所述止摆段转动到同所述摆头同所述摆槽的一侧壁部抵接在一起时,所述主体段的螺纹和止摆段的螺纹位于同一螺旋线上、所述摆动间隙位于摆杆和摆槽的另一侧壁部之间。转动螺母螺栓时,主体段的螺纹和止摆段的螺纹能够方便地对齐,拧紧松开螺母时的方便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还设有螺纹对齐保持机构,所述螺纹对齐保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止摆段内的顶头、驱动顶头伸入所述摆动间隙而抵接在所述摆槽的另一侧壁部上的顶头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顶头驱动机构包括同顶头抵接在一起的第一驱动柱、使第一驱动柱保持在将顶头抵接在摆槽的另一侧壁部上的位置的驱动柱定位插销、驱动驱动柱定位插销插入到第一驱动柱内的插入弹簧、驱动驱动柱定位插销拔出第一驱动柱的第二驱动柱和驱动第一驱动柱脱离顶头的驱动柱脱离弹簧。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加压气缸的活塞与筒子架侧板之间不容易产生脱开现象;隔震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减震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螺母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螺母沿图5的A向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剖视示意图。
图中:加压气缸1、控制器2、电磁阀21、压力传感器22、筒子架侧板3、铰轴31、筒子架4、卷绕销轴41、步进电机5、皮带51、传动轴52、同步带轮53、筒管6、摩擦辊7、螺母8、主体段811、止摆段812、大径段813、摆槽814、摆头815、螺纹对齐保持机构82、顶头821、顶头驱动机构822、第一驱动柱8221、第二驱动柱8222、插入弹簧8223、驱动柱定位插销8224、驱动柱脱离弹簧825、摆动间隙83、减震结构9、阻尼油缸91、阻尼油缸缸体911、第一活塞912、活塞杆913、第二活塞914、第一油腔915、第二油腔916、减震弹簧92、支撑座93、分离板94、窗口941、门板942、门轴9421、主阻尼通道9422、阻尼杆9423、支阻尼通道9424、增阻槽9425、挡块943、电磁力吸合机构95、电磁铁951、铁磁性材料片952、速度传感器9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加压气缸1、电磁阀21和控制器2。控制器2通过电磁阀21控制加压气缸1的压力。在控制器2与加压气缸1的出油口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2。加压气缸1的活塞头与筒子架侧板3通过铰轴31铰接在一起。铰轴31的一端设有挡块、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8,挡块和螺母8位于加压气缸1的活塞头与筒子架侧板3的前后(即铰轴的延伸方向)两侧而防止铰轴脱落。筒子架侧板3上还设置有通过卷绕销轴41固定的筒子架4。筒子架4固定有步进电机5。步进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皮带51与设置在传动轴52上的同步带轮53连接在一起进行驱动。传动轴52连接在筒子架侧板3上。传动轴52上还设有筒管6。筒管6的外圆与摩擦辊7的外圆相接触。本发明为了确保筒管6因卷绕不同纱线类型后仍能与摩擦辊7保持均匀的压力,本发明采用控制器2根据压力传感器22来设定加压气缸1作用于筒管6的压力,同时当筒管6卷绕直径变大时,筒管6与筒子架侧板3可绕筒子架4上的卷绕销轴41旋转。
筒子架4的下端设有减震结构9。减震结构9包括竖置的阻尼油缸91和套设在阻尼油缸上的减震弹簧92。阻尼油缸91包括阻尼油缸缸体911。阻尼油缸缸体911同筒子架4连接在一起。阻尼油缸缸体911内设有第一活塞912。第一活塞912通过活塞杆913连接有支撑座93。减震弹簧92的一端同活塞杆913固接在一起、另一端同阻尼油缸缸体911固接在一起。
参见图2,阻尼油缸缸体911内还设有第二活塞914和分离板94。分离板94和阻尼油缸缸体911固接在一起。阻尼油缸缸体911和第一活塞912之间形成第一油腔915。分离板94和第二活塞914之间形成第二油腔916。第一油腔915的内径大于第二油腔916的内径。第一油腔915和第二油腔916沿上下方向分布。分离板94设有连通孔941。连通孔941连通第一油腔915和第二油腔916。
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之间设有电磁力吸合机构95。电磁力吸合机构95包括电磁铁951和铁磁性材料片952。电磁铁951设置于第一活塞912上。铁磁性材料片952设置于第二活塞914上。
连通孔941设有门板942。支撑座93通过螺栓97配合螺母8同活塞杆913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参见图3,门板942通过门轴9421铰接在连通孔941内。分离板94设有门板复位机构。门板复位机构为设置于门板的转轴上的扭簧。门板942仅能朝向第二油腔916单向开启。连通孔941内设有速度传感器96。门板942设有若干贯穿门板的主阻尼通道9422。主阻尼通道9422内穿设有阻尼杆9423。阻尼杆9423球面配合卡接在主阻尼通道9422内。阻尼杆9423设有支阻尼通道9424。阻尼杆9423的两端都伸出门板942。阻尼杆9423的两个端面都为球面。阻尼杆9423为圆柱形。
参见图4,阻尼杆9423的两个端面上都设有若干沿阻尼杆周向分布的增阻槽9425。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使用时,第一油腔915和第二油腔916内填充油等液体。减震结构9通过支撑座93支撑在地面。当受到路面冲击而导致减震弹簧92收缩时,减震弹簧92驱动活塞杆913驱动第一活塞912移动而使得第一油腔第一油腔915缩小,第一油腔915缩小驱动油经连通孔941从第一油腔915流向第二油腔916、油的该流向被速度传感器96检测到,速度传感器96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951失电、从而使得电磁力吸合机构95失去对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的固定作用(即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能够产生相对移动),油流过连通孔941时将门板942推开使得油流经连通孔941直通而进入第二油腔916(即门板942不对油产生阻尼作用),从而实现了阻尼作用较小而不会导致减震弹簧收缩受阻、也即弹簧能够及时收缩而降低弹簧收缩行程颠簸,弹簧收缩行程结束后在门板复位机构97的作用下(即由于门板保持向下倾斜且密度大于油)而自动转动而关,门板942重新阻拦在连通孔941内。然后减震弹簧92伸长复位而释放能量,伸长的结果导致阻尼油缸缸体911和第一活塞912产生分离运动使得第二油腔916缩小而第一油腔915变大,使得油经连通孔941从第二油腔916流向第一油腔915、油的该流向被速度传感器96检测到,速度传感器96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951得电、电磁铁951产生磁力从而使得电磁力吸合机构95将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固定住且压紧在油上,油该方向流道时门板942不能够被推开、使得油能够在整个弹簧收缩行程中门板942产生摩擦阻尼现象而吸能、从而降低弹簧伸长行程颠簸。
门板的阻尼吸能减震过程为:油流经主阻尼通道、支阻尼通道和阻尼杆晃动将振动能量转变为热能而消耗掉。如果振动较小而不足以促使盲孔变形时,此时只有油的晃动,油晃动时阻尼杆产生晃动而吸能。
参见图5,螺母8包括主体段811、止摆段812和螺纹对齐保持机构82。主体段811的外端设有大径段813。大径段813的周壁上设有摆槽814。止摆段812设有摆头815。止摆段812可转动地穿设在大径段813内。摆头815插接在摆槽814内。
螺纹对齐保持机构82包括顶头821和顶头驱动机构822。顶头821设置在止摆段812内。顶头驱动机构822包括第一驱动柱8221和第二驱动柱8222。第一驱动柱8221和第二驱动柱设置在摆头815内,且伸出止摆段812的外端面。
参见图6,摆槽814有三个,对应地摆头815也要三个。三个摆槽814沿止摆段812的周向分布。没有摆头和摆槽之间都设有螺纹对齐保持机构82。止摆段812按照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摆头815同摆槽的一侧壁部8141抵接在一起时,摆头815和摆槽的另一侧壁部8142之间产生摆动间隙83、主体段811的螺纹和止摆段812的螺纹位于同一螺旋线上。
参见图7,顶头驱动机构822还包括驱动柱定位插销8224、插入弹簧8223和驱动柱脱离弹簧825。驱动柱定位插销8224位于大径段813内且可以插入到摆头815中。插入弹簧8223位于大径段813内。
参见图1、图5、图6和图7,当螺母8拧到铰轴31上时,按压第一驱动杆8221,第一驱动杆8221驱动顶头821伸入到通过摆动间隙83内而抵接在摆槽的另一侧壁部8142上使得摆头815同摆槽的一侧壁部8141抵接在一起而使得主体段811的螺纹和止摆段812的螺纹对齐而位于同一螺旋线上,此时在插入弹簧8223的作用下驱动驱动柱定位插销8224插入到第一驱动柱8221内、使第一驱动柱8221保持在当前状态(即将顶头抵接在摆槽的另一侧壁部上的位置的状态)。使得转动螺母时方便省力。
螺母和铰轴31拧紧在一起时,按压第二驱动柱8222、第二驱动柱8222驱动驱动柱定位插销8224脱离第一驱动柱8221,驱动柱脱离弹簧825驱动第一驱动柱8221弹出而失去对顶头821的驱动作用且使得驱动柱定位插销8224不能够插入到第一驱动柱8221内。此时止摆段812和主体段811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受到振动而导致拉钉同连接螺纹孔有脱离的趋势时,止摆段812和主体段811的转动会导致二者的螺纹错开,从而阻止脱出的产生。

Claims (7)

1.一种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加压气缸,步进电机,电磁阀和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通过电磁阀控制加压气缸的压力,所述加压气缸的活塞头通过铰轴与筒子架侧板固定在一起,筒子架侧板上设有通过卷绕销轴固定的筒子架,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设置在传动轴上的同步带轮连接,所述传动轴连接在筒子架侧板上且同筒管同轴连接在一起,筒管的外圆与摩擦辊的外圆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铰轴的一端设有挡块、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包括主体段和止摆段,所述主体段的外端设有大径段,所述大径段的周壁上设有摆槽,所述止摆段设有摆头,所述止摆段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大径段内,所述摆头插接在所述摆槽内,所述摆头和摆槽之间设有摆动间隙,所述主体段的螺纹和所述止摆段的螺纹可以调整到位于同一螺旋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子架设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竖置的阻尼油缸和套设在阻尼油缸上的减震弹簧,所述阻尼油缸包括同所述筒子架连接在一起的阻尼油缸缸体和设置于阻尼油缸缸体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通过活塞杆设有支撑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同所述活塞杆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阻尼油缸缸体连接在一起,所述阻尼油缸缸体内还设有第二活塞和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和第一活塞之间形成第一油腔,所述分离板和第二活塞之间形成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有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产生对向移动的电磁力吸合机构,所述分离板设有连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铰接有朝向第二油腔单向开启的门板和设有使门板关闭上的门板复位机构,所述门板设有若干贯穿门板的主阻尼通道,所述连通孔内设有速度传感器;当所述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油从第一油腔流向第二油腔时、所述电磁力吸合机构停止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对向移动,当所述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油从第二油腔流向第一油腔时、所述电磁力吸合机构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复位机构为设置于门板的转轴上的扭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力吸合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活塞的电磁铁和设置于第二活塞的同电磁铁配合的铁磁性材料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摆段转动到同所述摆头同所述摆槽的一侧壁部抵接在一起时,所述主体段的螺纹和止摆段的螺纹位于同一螺旋线上、所述摆动间隙位于摆杆和摆槽的另一侧壁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还设有螺纹对齐保持机构,所述螺纹对齐保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止摆段内的顶头、驱动顶头伸入所述摆动间隙而抵接在所述摆槽的另一侧壁部上的顶头驱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头驱动机构包括同顶头抵接在一起的第一驱动柱、使第一驱动柱保持在将顶头抵接在摆槽的另一侧壁部上的位置的驱动柱定位插销、驱动驱动柱定位插销插入到第一驱动柱内的插入弹簧、驱动驱动柱定位插销拔出第一驱动柱的第二驱动柱和驱动第一驱动柱脱离顶头的驱动柱脱离弹簧。
CN201610777922.2A 2016-08-31 2016-08-31 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 Pending CN1066726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77922.2A CN106672695A (zh) 2016-08-31 2016-08-31 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77922.2A CN106672695A (zh) 2016-08-31 2016-08-31 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72695A true CN106672695A (zh) 2017-05-17

Family

ID=58839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77922.2A Pending CN106672695A (zh) 2016-08-31 2016-08-31 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7269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4206A (zh) * 2018-04-02 2018-10-19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汽车充电桩
TWI790374B (zh) * 2018-05-21 2023-01-21 日商Tmt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絲捲繞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4121U (zh) * 1991-01-25 1991-09-04 申叔岑 防松自锁螺母
JP2001056716A (ja) * 1999-08-18 2001-02-27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操作レバー装置
CN1980848A (zh) * 2004-07-06 2007-06-13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卷绕装置的筒子架加载和减载装置
CN201366949Y (zh) * 2009-01-20 2009-12-23 王瑞良 车辆节能动力装置
CN202245751U (zh) * 2011-08-09 2012-05-30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桥式吊车液压缓冲装置
CN202280718U (zh) * 2011-10-31 2012-06-20 王会 斜槽金属嵌件螺母
CN103086197A (zh) * 2013-01-06 2013-05-08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压力调节装置
CN203146686U (zh) * 2013-01-30 2013-08-21 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减震装置
CN103452995A (zh) * 2013-09-18 2013-12-18 浙江连翔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母及其安装方法
CN204553662U (zh) * 2014-11-14 2015-08-12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刚度随路况变化的馈能减振器
CN105035860A (zh) * 2015-06-10 2015-11-11 新昌县蓝翔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筒子架
CN105485966A (zh) * 2015-10-23 2016-04-13 浙江金旗纤维有限公司 纤维生产用隔震式冷冻机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4121U (zh) * 1991-01-25 1991-09-04 申叔岑 防松自锁螺母
JP2001056716A (ja) * 1999-08-18 2001-02-27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操作レバー装置
CN1980848A (zh) * 2004-07-06 2007-06-13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卷绕装置的筒子架加载和减载装置
CN201366949Y (zh) * 2009-01-20 2009-12-23 王瑞良 车辆节能动力装置
CN202245751U (zh) * 2011-08-09 2012-05-30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桥式吊车液压缓冲装置
CN202280718U (zh) * 2011-10-31 2012-06-20 王会 斜槽金属嵌件螺母
CN103086197A (zh) * 2013-01-06 2013-05-08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压力调节装置
CN203146686U (zh) * 2013-01-30 2013-08-21 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减震装置
CN103452995A (zh) * 2013-09-18 2013-12-18 浙江连翔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母及其安装方法
CN204553662U (zh) * 2014-11-14 2015-08-12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刚度随路况变化的馈能减振器
CN105035860A (zh) * 2015-06-10 2015-11-11 新昌县蓝翔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筒子架
CN105485966A (zh) * 2015-10-23 2016-04-13 浙江金旗纤维有限公司 纤维生产用隔震式冷冻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4206A (zh) * 2018-04-02 2018-10-19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汽车充电桩
TWI790374B (zh) * 2018-05-21 2023-01-21 日商Tmt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絲捲繞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2695A (zh) 假捻变形机卷绕筒子架的止脱型压力调节装置
CN105909720B (zh) 自动变阻型减震器
CN205877058U (zh) 弹簧液压后减震器
CN106181348A (zh) 自动拧螺母垫圈装置
CN103925321B (zh) 一种变阻尼减震器及装有该减震器的洗衣机
CN106475577B (zh) 设偏心顶尖结构的偏心轴加工机
CN201883963U (zh) 一种悬绳器
CN205968139U (zh) 自动拧螺母垫圈装置
CN106466728B (zh) 活塞镗孔机
CN102560963A (zh) 一种带马达的变阻尼减震器及装有该减震器的洗衣机
CN106275754A (zh) 多功能收纳箱
CN106335101B (zh) 观察方向可调的升降隔震止脱式建筑检测用打孔机
CN106122357A (zh) 推拉装卸式纯电动物流运输车
CN205474957U (zh) 道闸传动机芯
CN109019423A (zh) 一种自调心安全螺旋升降装置
CN106475777B (zh) 缸盖铣两端面及攻丝镗孔机
CN106345850A (zh) 波纹板整形设备
CN106270083B (zh) 隔震止脱式轮辋旋压工装
CN205207523U (zh) 一种新型摩托车前减震器
CN208325497U (zh) 一种电动车后下踏板
CN106672689A (zh) 假捻变形机的除尘型纱线卷绕动程调整装置
CN106676692A (zh) 锦纶弹力丝止浮式止捻器
CN106672706A (zh) 锦纶高速纺丝设备的卷绕头
CN208619578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可调式减震器
CN208089842U (zh) 一种用于童车的四轮避震安全弹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