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5423A - 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5423A
CN106665423A CN201611077035.0A CN201611077035A CN106665423A CN 106665423 A CN106665423 A CN 106665423A CN 201611077035 A CN201611077035 A CN 201611077035A CN 106665423 A CN106665423 A CN 106665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ion
layer
oncorhynchi
oxygen supplemen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770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5423B (zh
Inventor
卢志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10770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654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65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5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5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5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麻哈鱼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包括:养殖场的建立:建立分离式立体养殖场;于底层中建立循环水养殖系统;大麻哈鱼投喂:向底层中投喂顶层养殖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投喂比例根据饲养日期和养殖水源的温度进行控制;日常管理:合理选择注入新水和增氧时间;以及病害防治。本发明通过建立分离式立体养殖场,将未达到上市规格的大麻哈鱼和达到上市规格的大麻哈鱼分离养殖,提高了小鱼的生长速度,通过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与大麻哈鱼同时养殖,生态环保,提高了养殖效率,通过循环水养殖系统对养殖水源进行循环利用,降低了养殖成本,通过保温系统的设置,保证了养殖大麻哈鱼环境温度的精确控制。

Description

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具有分离式、高效率和低成本人工养殖珍贵鱼特性的大麻哈鱼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麻哈鱼是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体大肥壮,肉味鲜美,大麻哈鱼不仅是黑龙江省的大型珍贵特产鱼类,也是我国淡水名贵鱼类之一。其肉质细腻,呈红色,味鲜美,脂肪含量极为丰富,营养价值相当高。含蛋白质为14.9~17.5%,脂肪为8.7~17.8%,水分为61.4%,每100克含有1384卡热量,钙50毫克,磷153毫克,铁1.9毫克。此外,还含有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其卵晶莹透亮,粒粒如珍珠,富含磷酸盐、钙质及维生素A、D,被公认为宴席珍膳,具有滋补、健胃的功能。主治消化不良、胸腹胀满等的功效。
大麻哈鱼繁殖后绝大多数死亡,这是所有大麻哈鱼家族共有的特性,改变不了,必须在性成熟之前出售。另外大麻哈鱼规格小,洄游型的个体多数都在6-7斤重,陆封型的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小的二两就性成熟了,大的可以到1斤半,满两年的一般在1斤左右。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分塘,大小分开饲养,给那些小个体创造生长的机会。提高温度,加快生长速度,使其在性成熟之前达到上市规格。但是目前人工养殖大麻哈鱼并没有采用分离式的养殖方法,致使未达到上市规格的大麻哈鱼和已经达到上市规格的大麻哈鱼拥挤在同一个生长空间,生长速度减慢,养殖效率降低;另外,大麻哈鱼。现在的很多大麻哈鱼养殖方法都不能很好的控制养殖池内水体的温度,因温度控制不当的原因而导致的大麻哈鱼全军覆没的事故屡见不鲜,给养殖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还存在养殖废水直接排放至与养殖场毗邻的水系,对环境产生污染;排放至养殖场内部沟渠系统,对养殖用水产生污染,水质管理条件差,使得大麻哈鱼发生大量死亡的现象。
发明内容
作为各种广泛且细致的研究和实验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通过建立立体式养殖场,将不同大小的大麻哈鱼分离式养殖,提高了未达到上市规格的大麻哈鱼的生长速度,提高了养殖效率;将投喂大麻哈鱼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与大麻哈鱼同时养殖,生态环保,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基于这种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在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中铺设天然纤维材料层,在天然纤维材料层上吸附好氧型微生物,通过鼓入空气,使得好氧型微生物分解大麻哈鱼排泄物,通过循环水养殖系统对养殖水源进行循环利用,并将循环水养殖系统运输到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中的大麻哈鱼代谢物进行分解为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的生长提供营养,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1)养殖场的建立:建立立体式养殖场,所述立体式养殖场包括第一养殖腔和第二养殖腔,所述第一养殖腔与所述第二养殖腔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养殖层和第二养殖层之间设置有筛分装置,所述第一养殖腔和第二养殖腔均包括顶层和底层,所述顶层与所述底层之间设置有可向立体式养殖场两侧收缩的不透水结构,所述底层包括第一养殖层侧面和第一养殖层底面,所述第一养殖层侧面与所述第一养殖层底面构成第一养殖层边界,所述第一养殖层边界设置有多个寄生物杀灭装置,多个所述寄生物杀灭装置沿所述底层的长度方向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养殖层边界,所述寄生物杀灭装置包括喷洒构件,所述喷洒构件中装有浓度为0.05~0.08g/mL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溶液,所述第一养殖层底面设置有砾石层,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1~2m,所述底层的水深为3~6m,面积为6000~8000m2,所述顶层为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
2)建立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所述第一养殖层底面设置有循环水养殖系统,所述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废水净化生态沟渠、废水沉淀池和净化池,所述养殖废水净化生态沟渠输送养殖在所述底层大麻哈鱼的废水到所述废水沉淀池,所述废水沉淀池将废水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所述净化池进行净化,所述沉淀池的下层含大麻哈鱼排泄物的水源通过水泵抽出运送到所述顶层作为肥料用于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的养殖,所述净化池净化后的水质透明度为30~35cm,溶氧量6~8mg/mL,pH值为6.0~7.6,所述净化池净化后的水源循环通过所述底层的注水口注入用于对大麻哈鱼的养殖水源;
3)大麻哈鱼投喂:向所述底层中投喂所述顶层养殖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投喂比例以大麻哈鱼重量的百分比记,投喂比例根据饲养日期和养殖水源的温度进行控制,具体为:3月~5月,投喂比例为3%~8%,投喂次数为1次,6月~9月,投喂比例为16%~25%,投喂次数为2次,10月~12月,投喂比例为2%~6%,投喂次数为1次;养殖水源的温度为10℃时,投喂比例为0.2%~0.4%,养殖水源的温度为11~15℃时,投喂比例为0.5%~1.8%,养殖水源的温度为16~22℃时,投喂比例为2.2%~2.8%;
4)日常管理:所述底层的注水口注入新水的时间选择:3月~5月,注水时间为14:00~15:00,注水时间为20min,6月~9月,注水时间为15:00~16:00,注水时间为30min,10月~12月,注水时间为13:00~14:00,注水时间为20min;所述底层增氧时间选择:晴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11:00~12:00,增氧一次,增氧一小时;阴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2:00~4:00,增氧一次,增氧两小时;雨天:早晨下雨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18:00~19:00,增氧一次,增氧一小时;中午下雨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20:00~22:00,增氧一次,增氧两小时;傍晚下雨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2:00~4:00,增氧一次,增氧两小时;连绵阴雨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2:00~3:00,11:00~12:00,18:00~19:00增氧三次,每次增氧一小时;
5)病害防治:鱼种下入所述底层前,用0.1~0.2kg/m2的生石灰对所述底层进行全面泼洒,在整个养殖大麻哈鱼的过程中,采用多个寄生物杀灭装置对所述底层的养殖水源的水质进行寄生物杀灭预防病害对大麻哈鱼的感染。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步骤:在培养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之前,向所述顶层中每天泼洒30kg/hm2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的饵料,用以繁殖所述顶层中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将已经繁殖好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抽入到所述底层投喂大麻哈鱼后,每天再泼洒22.5kg/hm2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的饵料,使水质呈淡绿色或淡褐色,以保证所述顶层有充足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为大麻哈鱼的生长所需要,保持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数量大于500个/L,所述顶层的溶氧量为6~10mg/L。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顶层包括第二养殖层侧面和第二养殖层底面,所述第二养殖层侧面与所述第二养殖层底面构成第二养殖层边界,所述第二养殖层侧面与所述废水沉淀池相通,所述第二养殖层底面设置有基层和天然纤维材料层,所述天然纤维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上方,所述基层可向立体式养殖场两侧收缩,所述天然纤维材料层上设置有多孔结构以便所述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通过进入所述底层,所述天然纤维材料层上吸附有好氧型微生物。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养殖层边界设置有保温系统,所述保温系统中包括沿所述底层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温系统还包括:多个加热元件和多个冷却元件,多个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冷却元件与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底层的不同部位的养殖水源温度低于10℃,启动相应位置的所述加热元件控制养殖水源温度为10~22℃,当所述底层的养殖水源温度高于22℃,启动相应位置的所述冷却元件控制养殖水源温度为10~22℃。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养殖的饵料鱼类为玉筋鱼和鲱。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好氧型微生物包括:噬纤维菌属、假单胞菌属、纤维单胞菌属、链霉菌、绿色木酶、土曲霉或担子菌纲霉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清酒乳杆菌中的三种或者多种组合。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天然纤维材料层通过木屑和原竹纤维中的一种制成。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立体式养殖场建立成分离式养殖场,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大麻哈鱼和未达到上市规格的大麻哈鱼分离养殖,增加了未达到上市规格大麻哈鱼的生长空间,提高了未达到上市规格大麻哈鱼的生长速度;
2、通过建立立体式养殖场,将投喂大麻哈鱼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与大麻哈鱼同时养殖,节约养殖土地,生态环保,提高了养殖效率;
3、通过在大麻哈鱼养殖层中设置寄生物杀灭装置,可有效杀灭容易寄生在大麻哈鱼体内的寄生虫,尤其是让大麻哈鱼备受折磨的海虱寄生虫,避免了被海虱传染的问题,提高了大麻哈鱼的质量;
4、通过在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设置天然纤维材料层,通过循环水养殖系统对养殖水源进行循环利用,并将循环水养殖系统运输到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中的大麻哈鱼代谢物进行分解为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的生长提供营养,降低了养殖成本;
5、通过在大麻哈鱼养殖层中设置保温系统,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精确检测养殖层不同位置的温度并进行调控,使得养殖大麻哈鱼的养殖层的不同位置的养殖水源温度精确控制在大麻哈鱼生长以及排卵最适宜的温度,降低了大麻哈鱼因温度控制不精确造成的大量死亡率的现象,降低了养殖者的经济损失;
6、对不同的养殖月份以及养殖水源温度的生长环境适应,而选择不同的投喂比例,对投喂比例进行精确的控制,使得大麻哈鱼的死亡率降低,生长环境舒适,利于快速成长;
7、根据不同的养殖月份选择不同的注入新水源的时间,提高大麻哈鱼的适应环境能力,提高饲养效率;根据不同的天气,以及相同天气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以及异常天气发生的时间,合理选择向大麻哈鱼养殖层中增氧,控制增氧时间和增氧次数,避免了养殖的大麻哈鱼出现浮头现象,大大降低了大麻哈鱼因浮头发生的死亡率,提高了大麻哈鱼的养殖效率。
8、定期为大麻哈鱼养殖层进行消毒,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大麻哈鱼的存活率以及营养价值。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一种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1)养殖场的建立:建立立体式养殖场,所述立体式养殖场包括第一养殖腔和第二养殖腔,所述第一养殖腔与所述第二养殖腔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养殖层和第二养殖层之间设置有筛分装置,所述第一养殖腔和第二养殖腔均包括顶层和底层,所述顶层与所述底层之间设置有可向立体式养殖场两侧收缩的不透水结构,所述底层包括第一养殖层侧面和第一养殖层底面,所述第一养殖层侧面与所述第一养殖层底面构成第一养殖层边界,所述第一养殖层边界设置有多个寄生物杀灭装置,多个所述寄生物杀灭装置沿所述底层的长度方向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养殖层边界,所述寄生物杀灭装置包括喷洒构件,所述喷洒构件中装有浓度为0.05~0.08g/mL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溶液,所述第一养殖层底面设置有砾石层,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1~2m,所述底层的水深为3~6m,面积为6000~8000m2,所述顶层为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
其中,将立体式养殖场设置成建立成分离式养殖场,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大麻哈鱼和未达到上市规格的大麻哈鱼分离养殖,增加了未达到上市规格大麻哈鱼的生长空间,提高了未达到上市规格大麻哈鱼的生长速度,通过第一养殖腔和第二养殖腔之间设置的筛分装置,将未达到上市规格的大麻哈鱼从第一养殖腔筛分到第二养殖腔中进行养殖;提高了其生长环境的质量,使其快速生长成达到上市规格的大麻哈鱼;另外,将养殖场设置成立体式养殖场,通过大麻哈鱼的代谢产物来养殖大麻哈鱼的饲料,提高了养殖效率。通过在所述第一养殖层边界中设置保温系统,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精确检测养殖层不同位置的温度并进行调控,使得养殖大麻哈鱼的养殖层的不同位置的养殖水源温度精确控制在大麻哈鱼生长以及排卵最适宜的温度,降低了大麻哈鱼因温度控制不精确造成的大量死亡率的现象,降低了养殖者的经济损失;;
2)建立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所述第一养殖层底面设置有循环水养殖系统,所述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废水净化生态沟渠、废水沉淀池和净化池,所述养殖废水净化生态沟渠输送养殖在所述底层大麻哈鱼的废水到所述废水沉淀池,所述废水沉淀池将废水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所述净化池进行净化,所述沉淀池的下层含大麻哈鱼排泄物的水源通过水泵抽出运送到所述顶层作为肥料用于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的养殖,所述净化池净化后的水质透明度为30~35cm,溶氧量6~8mg/mL,pH值为6.0~7.6,所述净化池净化后的水源循环通过所述底层的注水口注入用于对大麻哈鱼的养殖水源;
3)大麻哈鱼投喂:向所述底层中投喂所述顶层养殖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投喂比例以大麻哈鱼重量的百分比记,投喂比例根据饲养日期和养殖水源的温度进行控制,具体为:3月~5月,投喂比例为3%~8%,投喂次数为1次,6月~9月,投喂比例为16%~25%,投喂次数为2次,10月~12月,投喂比例为2%~6%,投喂次数为1次;养殖水源的温度为10℃时,投喂比例为0.2%~0.4%,养殖水源的温度为11~15℃时,投喂比例为0.5%~1.8%,养殖水源的温度为16~22℃时,投喂比例为2.2%~2.8%;
通过不同养殖期间,根据大麻哈鱼的生长习性,产卵时间进行不同比例的投喂,根据水温和天气情况,精确控制大麻哈鱼饲料的投喂量,防止过量投喂或投喂不足,影响鱼类正常生长;例如,大麻哈鱼的生长旺盛期为6月左右,同时控制水温达到228℃左右,为大麻哈鱼提供适宜的生长水温,因此在6月左右增加投喂比例,有利于大麻哈鱼快速生长成达到上市规格的质量和体型,提高大麻哈鱼的产量,提高养殖效率;
4)日常管理:所述底层的注水口注入新水的时间选择:3月~5月,注水时间为14:00~15:00,注水时间为20min,6月~9月,注水时间为15:00~16:00,注水时间为30min,10月~12月,注水时间为13:00~14:00,注水时间为20min;所述底层增氧时间选择:晴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11:00~12:00,增氧一次,增氧一小时;阴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2:00~4:00,增氧一次,增氧两小时;雨天:早晨下雨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18:00~19:00,增氧一次,增氧一小时;中午下雨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20:00~22:00,增氧一次,增氧两小时;傍晚下雨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2:00~4:00,增氧一次,增氧两小时;连绵阴雨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2:00~3:00,11:00~12:00,18:00~19:00增氧三次,每次增氧一小时;
其中,养殖大麻哈鱼需要注意调节水质,根据不同的养殖期选择不同的注水时间,6-9月,随着鱼龄的逐渐增加,进入了生长旺盛期,大量大麻哈鱼达到上市规格的质量,大麻哈鱼快速生长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流水,因此选择增加注水时间,增加注入新水的流动性,提高了大麻哈鱼的产卵效率。
养殖场鱼类容易出现浮头现象,尤其是鱼类逐渐长大以及阴雨天,因此需要对养殖场进行增氧,根据天气情况选择不同的增氧时间和增氧次数,有效地降低了大麻哈鱼的浮头现象,大大降低了因浮头现象引起的大麻哈鱼的死亡问题,如,傍晚下雨天,将增氧时间选择在次日凌晨2:00~4:00,及时降低上下水层的溶氧差;而连绵阴雨天,增氧不足,容易出现严重的浮头现象,因此需要增加增氧次数,但是还需要避免中午开机增氧,低气压的天气,中午增氧容易引起水质急剧恶化,影响大麻哈鱼的生长,因此选择下午到傍晚对养殖层进行增氧,大大降低浮头现象,提高了大麻哈鱼的存活率以及养殖效率。
5)病害防治:鱼种下入所述底层前,用0.1~0.2kg/m2的生石灰对所述底层进行全面泼洒,在整个养殖大麻哈鱼的过程中,采用多个寄生物杀灭装置对所述底层的养殖水源的水质进行寄生物杀灭预防病害对大麻哈鱼的感染。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未发生病害之前对养殖层进行消毒和泼洒抗菌类药物,对养殖层进行全面保护,为大麻哈鱼的生长环境提供了健康的保障,通过不同的养殖期而选择不同的抗菌类药物进行泼洒,尤其通过寄生虫杀灭装置中喷洒构件的0.05~0.08g/mL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溶液对让大麻哈鱼备受折磨的海虱进行杀灭,针对性强,提高了病害防治的效率,选择低毒性的杀灭剂,降低了杀灭剂对大麻哈鱼的损伤,提高了养殖大麻哈鱼的质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在培养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之前,向所述顶层中每天泼洒30kg/hm2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的饵料,用以繁殖所述顶层中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将已经繁殖好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抽入到所述底层投喂大麻哈鱼后,每天再泼洒22.5kg/hm2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的饵料,使水质呈淡绿色或淡褐色,以保证所述顶层有充足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为大麻哈鱼的生长所需要,保持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数量大于500个/L,所述顶层的溶氧量为6~10mg/L。通过保证所述顶层养殖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营养的供应,以及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生长环境条件的控制,使得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具有充足的投喂料,生长环境适宜,大量生长,为大麻哈鱼提供充足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保证了大麻哈鱼生长的营养来源充足。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顶层包括第二养殖层侧面和第二养殖层底面,所述第二养殖层侧面与所述第二养殖层底面构成第二养殖层边界,所述第二养殖层侧面与所述废水沉淀池相通,所述第二养殖层底面设置有基层和天然纤维材料层,所述天然纤维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上方,所述基层可向立体式养殖场两侧收缩,所述天然纤维材料层上设置有多孔结构以便所述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通过进入所述底层,所述天然纤维材料层上吸附有好氧型微生物。在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中的第二养殖层底面设置天然纤维材料层,通过循环水养殖系统对养殖水源进行循环利用,并将循环水养殖系统运输到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中的大麻哈鱼代谢物进行分解为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的生长提供营养,降低了养殖成本,所述好氧型微生物包括:噬纤维菌属、假单胞菌属、纤维单胞菌属、链霉菌、绿色木酶、土曲霉或担子菌纲霉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清酒乳杆菌中的三种或者多种组合。通过多种类好氧型微生物的吸附,丰富了分解大麻哈鱼代谢物的微生物种类,使得大麻哈鱼代谢物得到充分的利用,为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通过基层和多孔结构的天然纤维材料层的设置,当对大麻哈鱼不进行投喂时,能伸缩的基层处于铺展状态,挡住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进入所述底层,当对大麻哈鱼进行投喂时,能伸缩的基层处于缩回状态,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通过多孔结构的天然纤维材料层进入所述底层,对大麻哈鱼进行投喂,对大麻哈鱼的投喂进行自动化的控制,提高了养殖的效率,减小了养殖空间,节约了养殖的成本。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养殖层边界设置有保温系统,所述保温系统中包括沿所述底层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温系统还包括:多个加热元件和多个冷却元件,多个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冷却元件与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底层的不同部位的养殖水源温度低于10℃,启动相应位置的所述加热元件控制养殖水源温度为10~22℃,当所述底层的养殖水源温度高于22℃,启动相应位置的所述冷却元件控制养殖水源温度为10~22℃。大麻哈鱼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0~22℃,低于10℃或者高于22℃,大麻哈鱼生长缓慢,甚至不摄食并出现死亡,在水中总是不停游动,使得大麻哈鱼的生长速度下降,严重情况可能导致大麻哈鱼的死亡,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精确检测养殖层不同位置的温度并进行调控,通过对应于多个温度传感器的多个加热元件和多个冷却元件对所属底层不同位置的养殖水进行精确检测与调控,为大麻哈鱼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环境,提高了大麻哈鱼的繁殖率,进而提高大麻哈鱼的养殖效率以及大麻哈鱼的养殖产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养殖的饵料鱼类为玉筋鱼和鲱,其中,当大麻哈鱼为幼鱼时,水生昆虫作为幼鱼的饵料进行投喂,当幼鱼长到一定程度后,选择饵料鱼类玉筋鱼和鲱对大麻哈鱼进行投喂,不同的生长期间,选择不同的自然生长饵料对大麻哈鱼进行投喂,提高了大麻哈鱼的营养价值,丰富了大麻哈鱼的投喂饵料,进而提高了大麻哈鱼的生长速率以及繁殖速率。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天然纤维材料层通过木屑和原竹纤维中的一种制成。选择有利于吸附微生物的材质作为天然纤维材料层的材质,提高了好氧型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为更好的分解大麻哈鱼的代谢产物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可见,本发明通过将立体式养殖场建立成分离式养殖场,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大麻哈鱼和未达到上市规格的大麻哈鱼分离养殖,增加了未达到上市规格大麻哈鱼的生长空间,提高了未达到上市规格大麻哈鱼的生长速度,通过建立立体式养殖场,将投喂大麻哈鱼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与大麻哈鱼同时养殖,节约养殖土地,生态环保,提高了养殖效率;通过在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设置天然纤维材料层,通过在大麻哈鱼养殖层中设置寄生物杀灭装置,可有效杀灭容易寄生在大麻哈鱼体内的寄生虫,尤其是让大麻哈鱼备受折磨的海虱寄生虫,避免了被海虱传染的问题,提高了大麻哈鱼的质量;通过循环水养殖系统对养殖水源进行循环利用,并将循环水养殖系统运输到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中的大麻哈鱼代谢物进行分解为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的生长提供营养,降低了养殖成本;通过在大麻哈鱼养殖层中设置保温系统,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精确检测养殖层不同位置的温度并进行调控,使得养殖大麻哈鱼的养殖层的不同位置的养殖水源温度精确控制在大麻哈鱼生长以及排卵最适宜的温度,降低了大麻哈鱼因温度控制不精确造成的大量死亡率的现象,降低了养殖者的经济损失;通过在大麻哈鱼养殖层中设置循环水养殖系统,将养殖大麻哈鱼的养殖水源进行净化循环,不向外界排放养殖废水,达到养殖废水循环利用;对不同的养殖月份以及养殖水源温度的生长环境适应,而选择不同的投喂比例,对投喂比例进行精确的控制,使得大麻哈鱼的死亡率降低,生长环境舒适,利于快速成长;根据不同的养殖月份选择不同的注入新水源的时间,提高大麻哈鱼的适应环境能力,提高饲养效率;根据不同的天气,以及相同天气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以及异常天气发生的时间,合理选择向大麻哈鱼养殖层中增氧,控制增氧时间和增氧次数,避免了养殖的大麻哈鱼出现浮头现象,大大降低了大麻哈鱼因浮头发生的死亡率,提高了大麻哈鱼的养殖效率。定期为大麻哈鱼养殖层进行消毒,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大麻哈鱼的存活率以及营养价值。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

Claims (7)

1.一种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1)养殖场的建立:建立立体式养殖场,所述立体式养殖场包括第一养殖腔和第二养殖腔,所述第一养殖腔与所述第二养殖腔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养殖层和第二养殖层之间设置有筛分装置,所述第一养殖腔和第二养殖腔均包括顶层和底层,所述顶层与所述底层之间设置有可向立体式养殖场两侧收缩的不透水结构,所述底层包括第一养殖层侧面和第一养殖层底面,所述第一养殖层侧面与所述第一养殖层底面构成第一养殖层边界,所述第一养殖层边界设置有多个寄生物杀灭装置,多个所述寄生物杀灭装置沿所述底层的长度方向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养殖层边界,所述寄生物杀灭装置包括喷洒构件,所述喷洒构件中装有浓度为0.05~0.08g/mL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溶液,所述第一养殖层底面设置有砾石层,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1~2m,所述底层的水深为3~6m,面积为6000~8000m2,所述顶层为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
2)建立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所述第一养殖层底面设置有循环水养殖系统,所述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废水净化生态沟渠、废水沉淀池和净化池,所述养殖废水净化生态沟渠输送养殖在所述底层大麻哈鱼的废水到所述废水沉淀池,所述废水沉淀池将废水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所述净化池进行净化,所述沉淀池的下层含大麻哈鱼排泄物的水源通过水泵抽出运送到所述顶层作为肥料用于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的养殖,所述净化池净化后的水质透明度为30~35cm,溶氧量6~8mg/mL,pH值为6.0~7.6,所述净化池净化后的水源循环通过所述底层的注水口注入用于对大麻哈鱼的养殖水源;
3)大麻哈鱼投喂:向所述底层中投喂所述顶层养殖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投喂比例以大麻哈鱼重量的百分比记,投喂比例根据饲养日期和养殖水源的温度进行控制,具体为:3月~5月,投喂比例为3%~8%,投喂次数为1次,6月~9月,投喂比例为16%~25%,投喂次数为2次,10月~12月,投喂比例为2%~6%,投喂次数为1次;养殖水源的温度为10℃时,投喂比例为0.2%~0.4%,养殖水源的温度为11~15℃时,投喂比例为0.5%~1.8%,养殖水源的温度为16~22℃时,投喂比例为2.2%~2.8%;
4)日常管理:所述底层的注水口注入新水的时间选择:3月~5月,注水时间为14:00~15:00,注水时间为20min,6月~9月,注水时间为15:00~16:00,注水时间为30min,10月~12月,注水时间为13:00~14:00,注水时间为20min;所述底层增氧时间选择:晴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11:00~12:00,增氧一次,增氧一小时;阴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2:00~4:00,增氧一次,增氧两小时;雨天:早晨下雨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18:00~19:00,增氧一次,增氧一小时;中午下雨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20:00~22:00,增氧一次,增氧两小时;傍晚下雨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2:00~4:00,增氧一次,增氧两小时;连绵阴雨天:开机增氧时间以及增氧次数:2:00~3:00,11:00~12:00,18:00~19:00增氧三次,每次增氧一小时;
5)病害防治:鱼种下入所述底层前,用0.1~0.2kg/m2的生石灰对所述底层进行全面泼洒,在整个养殖大麻哈鱼的过程中,采用多个寄生物杀灭装置对所述底层的养殖水源的水质进行寄生物杀灭预防病害对大麻哈鱼的感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在培养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之前,向所述顶层中每天泼洒30kg/hm2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的饵料,用以繁殖所述顶层中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将已经繁殖好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抽入到所述底层投喂大麻哈鱼后,每天再泼洒22.5kg/hm2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的饵料,使水质呈淡绿色或淡褐色,以保证所述顶层有充足的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为大麻哈鱼的生长所需要,保持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数量大于500个/L,所述顶层的溶氧量为6~10mg/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所述顶层包括第二养殖层侧面和第二养殖层底面,所述第二养殖层侧面与所述第二养殖层底面构成第二养殖层边界,所述第二养殖层侧面与所述废水沉淀池相通,所述第二养殖层底面设置有基层和天然纤维材料层,所述天然纤维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上方,所述基层可向立体式养殖场两侧收缩,所述天然纤维材料层上设置有多孔结构以便所述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通过进入所述底层,所述天然纤维材料层上吸附有好氧型微生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所述第一养殖层边界设置有保温系统,所述保温系统中包括沿所述底层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温系统还包括:多个加热元件和多个冷却元件,多个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冷却元件与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底层的不同部位的养殖水源温度低于10℃,启动相应位置的所述加热元件控制养殖水源温度为10~22℃,当所述底层的养殖水源温度高于22℃,启动相应位置的所述冷却元件控制养殖水源温度为10~2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所述水生昆虫或饵料鱼类养殖层养殖的饵料鱼类为玉筋鱼和鲱。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所述好氧型微生物包括:噬纤维菌属、假单胞菌属、纤维单胞菌属、链霉菌、绿色木酶、土曲霉或担子菌纲霉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清酒乳杆菌中的三种或者多种组合。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所述天然纤维材料层通过木屑和原竹纤维中的一种制成。
CN201611077035.0A 2016-11-30 2016-11-30 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 Active CN1066654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7035.0A CN106665423B (zh) 2016-11-30 2016-11-30 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7035.0A CN106665423B (zh) 2016-11-30 2016-11-30 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5423A true CN106665423A (zh) 2017-05-17
CN106665423B CN106665423B (zh) 2020-09-08

Family

ID=58867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77035.0A Active CN106665423B (zh) 2016-11-30 2016-11-30 分离式人工养殖大麻哈鱼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6542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1061A (zh) * 2007-09-07 2008-04-1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基于微藻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
CN102845346A (zh) * 2012-09-28 2013-01-02 汪远 一种封闭海水生态循环养殖方法及其装置系统
CN105613368A (zh) * 2015-12-28 2016-06-01 朱夏峰 一种立体养殖方法及装置
CN105724304A (zh) * 2016-03-04 2016-07-06 重庆文理学院 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1061A (zh) * 2007-09-07 2008-04-1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基于微藻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
CN102845346A (zh) * 2012-09-28 2013-01-02 汪远 一种封闭海水生态循环养殖方法及其装置系统
CN105613368A (zh) * 2015-12-28 2016-06-01 朱夏峰 一种立体养殖方法及装置
CN105724304A (zh) * 2016-03-04 2016-07-06 重庆文理学院 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5423B (zh)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5571B (zh) 一种鳜鱼鱼种规模化的培育方法
CN104925949B (zh) 一种净化水质的方法
CN103891653B (zh) 一种新品种龙纹斑池塘生态养殖方法
CN104126549B (zh) 水蛭苗种与螺类和水草共栖标粗培育方法
CN106797900A (zh) 一种小龙虾虾稻共作生态养殖、繁育的方法
CN103430877A (zh) 河蟹池塘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CN112042570B (zh) 一种池塘温棚高效加州鲈水花苗种培育驯化方法
CN105994072B (zh) 一种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的养殖方法
CN103340165A (zh) 一种桂花鱼池塘生态高产稳产方法
CN105284675B (zh) 一种用于养殖泥鳅的生物饵料制备方法
CN103563803A (zh) 一种降低刺参病虫害发生的养殖方法
CN103283641A (zh) 一种异育银鲫在沿海盐碱水域池塘高产养殖方法
CN104335941A (zh) 一种池塘生物与水蛭种养模式
CN105210938A (zh) 一种泥鳅微生物养殖法
CN106035176B (zh) 一种青虾的养殖技术
CN107372301A (zh) 一种促进甲鱼生长的养殖方法
CN106614180A (zh) 一种对虾养殖方法
CN106665424B (zh) 自动化生态养殖鲥鱼的方法
CN101095405A (zh) 一种红罗非鱼养殖的方法
CN106665422B (zh) 绿色无污染杀菌养殖长吻鮠的方法
CN111990297A (zh) 一种斑点叉尾鮰与南美白对虾套养的方法
CN104642089B (zh) 一种江蓠与石斑鱼的混养方法
CN108450372A (zh) 加州鲈鱼保鲜绿色生态养殖方法
CN110839569A (zh) 一种黄鳝春季野生苗的培育方法
CN103636544B (zh) 一种菊黄东方鲀商品鱼中套养当年鱼种的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