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7071B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47071B
CN106647071B CN201710081463.9A CN201710081463A CN106647071B CN 106647071 B CN106647071 B CN 106647071B CN 201710081463 A CN201710081463 A CN 201710081463A CN 106647071 B CN106647071 B CN 106647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ing
fanned out
array substrate
fanned
lin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14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47071A (zh
Inventor
朱雪婧
金慧俊
夏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8146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47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47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7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47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7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包括扇出走线布线结构;扇出走线布线结构包括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第一扇出走线与第二扇出走线彼此绝缘;扇出走线布线结构至少包括:前端布线区、中间涂胶区和后端布线区;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位于前端布线区的部分在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不相互叠加;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位于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叠加;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位于后端布线区的部分在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不相互叠加;中间涂胶区用于在阵列基板上涂布第一密封胶层。如此方式,能够保证涂胶区域的光透过率,使密封胶能充分固化,避免液晶泄漏。

Description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TFT-LCD即薄膜晶体管LCD,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中的一种。液晶平板显示器,特别是TFT-LCD是目前唯一在亮度、对比度、功耗、寿命、体积和重量等综合性能上全面赶上和超过CRT的显示器件,它的性能优良、大规模生产特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原材料成本低廉,发展空间广阔,是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一般在液晶显示面板的AA区(active area,有效显示区)内配置有多条数据线和扫描线,而任意相邻的两条扫描线和数据线之间限定的区域构成用于显示的像素区域。对于自电容型液晶触控显示面板,在AA区还可设置有多条触控信号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在扇出(Fan out)区域内设置连接导线即扇出走线将AA区的数据线、触控信号线等与驱动IC耦接,进而来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而在Fan out区域通常会设置有用于实现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贴合的一定宽度的密封胶层。
现有的扇出走线布线结构通常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图2为图1中扇出走线布线结构沿B-B方向的剖视图。从图1和图2可看出,触控信号线的金属走线21和数据线的金属走线22在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投影不相互叠加,此种方式虽然信号线之间的耦合干扰较小,但缺点是布线密集,涂胶区域90的光通过率不足,容易导致密封胶固化不良,进而可能引起液晶泄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保证涂胶区域的光透过率,使得密封胶能够充分固化,避免出现液晶泄漏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扇出走线布线结构,所述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用于连接所述阵列基板与驱动集成电路;
所述扇出走线布线结构,包括: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由绝缘层隔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所在平面分别与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平行;
所述扇出走线布线结构,至少包括:前端布线区、中间涂胶区和后端布线区;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前端布线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不相互叠加;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叠加;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后端布线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不相互叠加;
所述中间涂胶区用于在所述阵列基板上涂布第一密封胶层。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被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覆盖;或者,
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被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覆盖。
可选地,其中:
所述扇出走线布线结构,还包括:交叉区,所述交叉区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和所述后端布线区之间;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交叉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交叉。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前端布线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平行。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后端布线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平行。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为数据线,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为触控信号走线;或者,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为触控信号走线,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为数据线。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为1.5μm至3.8μm,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为1.5μm至3.8μm。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8μm,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8μm。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小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中排序为奇数的走线的第一线宽小于排序为偶数的走线的第二线宽,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中排序为奇数的走线的第三线宽大于排序为偶数的走线的第四线宽,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相等。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线宽等于所述第四线宽,所述第二线宽等于所述第三线宽。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至少存在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外。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
可选地,其中:
在显示区,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用于传输显示数据信号;
触控信号走线,所述触控信号走线用于传输触控驱动信号;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前端布线区的部分与所述数据线耦接,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前端布线区的部分与所述触控信号走线耦接;或者,
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前端布线区的部分与所述数据线耦接,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前端布线区的部分与所述触控信号走线耦接。
可选地,其中:
所述驱动集成电路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后端布线区的部分耦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本发明的阵列基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的显示面板。
可选地,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发明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位于前端布线区的部分在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不相互叠加,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位于后端布线区的部分在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不相互叠加,此种方式能够减少前端布线区和后端布线区中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耦合干扰;而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位于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叠加,此种方式能够保证中间涂胶区域的光透过率,使得密封胶能够充分固化,避免出现液晶泄漏现象。因此,本申请所述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设计,既能保证中间涂胶区域的光透过率,避免出现液晶泄漏现象,又能减少扇出走线布线结构中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耦合干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方式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方式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B-B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阵列基板与驱动集成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中在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中间涂胶区部分涂覆第一密封胶层后的俯视图;
图6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前端布线区部分沿C-C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7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后端布线区部分沿D-D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8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中间涂胶区部分沿E-E向的第一种剖视图;
图9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中间涂胶区部分沿E-E向的第二种剖视图;
图10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中间涂胶区部分沿E-E向的第三种剖视图;
图11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中间涂胶区部分沿E-E向的第四种剖视图;
图12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中间涂胶区部分沿E-E向的第五种剖视图;
图13为本申请中阵列基板与驱动集成电路的详细连接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参见图3、图4和图5,其中图3为本申请中阵列基板与驱动集成电路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中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俯视图,图5为本申请中在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中间涂胶区部分涂覆第一密封胶层后的俯视图。从图3-图5可看出,本申请所述阵列基板100包括:扇出走线布线结构10,扇出走线布线结构10用于连接阵列基板100与驱动集成电路200;
扇出走线布线结构10,参见图3、图4和图5,包括: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第一扇出走线11与第二扇出走线12之间由绝缘层24隔离(参见图6-图12),第一扇出走线11所在平面和第二扇出走线12所在平面分别与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平行;
扇出走线布线结构10,至少包括:前端布线区13、中间涂胶区14和后端布线区15;
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前端布线区13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不相互叠加,参见图6,图6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前端布线区部分沿C-C向的一种剖视图;
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叠加;
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后端布线区15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不相互叠加,参见图7,图7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后端布线区部分沿D-D向的一种剖视图;
中间涂胶区14用于在阵列基板上涂布第一密封胶层20,参见图4和图5。
具体地,本申请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分别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两层金属层之间由绝缘层24隔离(参见图6-图12),扇出走线布线结构10在中间涂胶区14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交叠。从图4所示的扇出走线布线结构10的俯视图中不难看出: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部分有交叠,第一扇出走线11将第二扇出走线12的一部分覆盖,图5示出了在图4所示中间涂胶区14涂布第一密封胶层20后的扇出走线布线结构10。从图4和图5均可看出,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前端布线区13的部分并未交叠,二者在阵列基板100上的正向投影是错开的,参见图6;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后端布线区15的部分也并未交叠,二者在阵列基板100上的正向投影也是错开的,参见图7。
本发明对扇出走线部分的上述设计中,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前端布线区13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不相互叠加,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后端布线区15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也不相互叠加,此种方式能够减少前端布线区13和后端布线区15中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之间的耦合干扰;而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叠加,此种方式能够保证中间涂胶区14域的光透过率,使得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第一密封胶层20能够充分固化,有效避免液晶的泄漏。因此,本申请所提供的阵列基板100,既能保证中间涂胶区14域的光透过率,又能减少扇出走线布线结构10中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之间的耦合干扰。
此外,本申请中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在刻蚀形成扇出走线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两层掩膜分别对应不同的金属层,分别形成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若将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在同一金属层上形成,那么整个扇出走线结构的布线宽度至少为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总宽度之和;当将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采用双层金属布线时,整个扇出走线结构的布线宽度将不大于第一扇出走线11或第二扇出走线12的总宽度。因此,本申请扇出走线的设计采用双层金属走线的方式实现,非常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参见图8所示实施例,图8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中间涂胶区部分沿E-E向的第一种剖视图,该实施例中,第一扇出走线11的宽度小于第二扇出走线12的宽度,且第一扇出走线11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位于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的区域范围内,也就是说,第一扇出走线11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被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覆盖。
图8所示实施例中,在中间涂胶区14,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交叠,并且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将第一扇出走线11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完全覆盖,第一扇出走线11的线宽小于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
由于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存在差异,图8中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交叠面积取决于线宽较小的第一扇出走线11的线宽,二者的交叠面积越小则二者之间的耦合干扰越小,由于第一扇出走线11的线宽小于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因此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交叠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之间的耦合干扰较小。此外,图8所示实施例中,由于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正向交叠,且相邻两组交叠的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之间也存在透光间隙,因此图8所示实施例还有利于提高中间涂胶区14的光透过率。
此外,图8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扇出走线11的扇出节距d1等于第二扇出走线12的扇出节距d2,将二者的扇出节距设计为相同,使得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斜率相同,从而能够避免第一金属走线11和第二金属走线12因不断爬坡导致的断线不良。
可选地,参见图9所示实施例,图9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中间涂胶区部分沿E-E向的第二种剖视图。该实施例中,第一扇出走线11的宽度大于第二扇出走线12的宽度,且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位于第一扇出走线11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的区域范围内。也就是说,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被第一扇出走线11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覆盖。
图9所示实施例中,在中间涂胶区14,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交叠,并且第一扇出走线11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将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完全覆盖,第一扇出走线11的线宽大于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
由于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存在差异,图9中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交叠面积取决于线宽较小的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二者的交叠面积越小则二者之间的耦合干扰越小,由于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小于第一扇出走线11的线宽,因此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交叠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之间的耦合干扰较小。此外,图9所示实施例中,由于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正向交叠,且相邻两组交叠的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之间也存在透光间隙,因此图9所示实施例同样有利于提高中间涂胶区14的光透过率。
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扇出走线11的扇出节距d1等于第二扇出走线12的扇出节距d2,将二者的扇出节距设计为相同,使得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斜率相同,从而能够避免第一金属走线11和第二金属走线12因不断爬坡导致的断线不良。
除了图8和图9实施例中的方式外,还可将第一扇出走线11的线宽设计得与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相等,并将第一扇出走线11的扇出节距设计得与第二扇出走线12的扇出节距相等,此种设计能保证中间涂胶区14域的光透过率,使得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第一密封胶层20能够充分固化,有效避免液晶的泄漏。
可选地,参见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扇出走线布线结构10,还包括:交叉区16,该交叉区16位于中间涂胶区14和后端布线区15之间;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交叉区16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交叉。
具体地,参见图4,相互交叠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在从中间涂胶区14引出后,为使得布设到后端布线区15的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能够不发生交叠,因此需在中间涂胶区14和后端布线区15之间设置一个交叉区16,使得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交叉区16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交叉后,再将交叉后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引出到后端布线区15后,即可使得位于后端布线区14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不交叠。因此,本申请将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交叉区16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设计为相互交叉,有利于实现工艺的可行性。
可选地,再次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前端布线区13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平行。此种方式有利于减少前端布线区13中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中各信号线之间的耦合干扰。
可选地,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后端布线区15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平行。此种方式同样有利于减少后端布线区15中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中各信号线之间的耦合干扰。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第一扇出走线11为数据线,第二扇出走线12为触控信号走线。采用上述设计,在布设数据线的同时一并完成第一扇出走线11的布设,在布设触控信号走线的同时完成第二扇出走线12的布设,节省了单独布设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工艺步骤,有利于节省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第一扇出走线11、第二扇出走线12也可分别设计为触控信号走线和数据线。如此,在布设触控信号走线的同时可一并完成第一扇出走线11的布设,在布设数据线的同时可一并完成第二扇出走线12的布设,节省了单独布设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工艺步骤,同样有利于节省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本申请将第一扇出走线11的线宽设计为1.5μm至3.8μm,将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设计为1.5μm至3.8μm。本申请不对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进行具体限定,只要在1.5μm至3.8μm之间即可(包括1.5μm和3.8μm)。例如可将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均设计为2μm,也可将第一扇出走线11的线宽设计为1.9μm,将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设计为2.1μm或1.6μm等等。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的选择取决于所选的材料,所选材料不同时,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电阻率会有所不同,本申请将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选为1.5μm-3.8μm,能够保证将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所需的信号电阻。
可选地,第一扇出走线11的扇出节距≤8μm,第二扇出走线12的扇出节距≤8μm。扇出节距取为8μm是能够保证信号电阻和布局空间的最大扇出节距值,本申请将第一扇出走线11的扇出节距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扇出节距均设计为≤8μm,能够减少扇出宽度,减小电阻负载,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在具体应用时,为简化制作工艺,可将第一扇出走线11的扇出节距设计得与第二扇出走线12的扇出节距相同,例如都设计为7μm或5.9μm,此处不对扇出节距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只要≤8μm即可。
可选地,除了上述方案外,中间涂胶区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还可按照图10所示实施例进行设计,图10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中间涂胶区部分沿E-E向的第三种剖视图,该实施例中,第一扇出走线11中排序为奇数的走线的第一线宽d3小于排序为偶数的走线的第二线宽d4,第二扇出走线12中排序为奇数的走线的第三线宽d5大于排序为偶数的走线的第四线宽d6,第一扇出走线11的扇出节距d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扇出节距d2相等。
具体的,如图10所示,从左向右排序位于第一位和第三位的第一扇出走线11的线宽小于排序位于第二位和第四位的第一扇出走线11的线宽,从左向右排序位于第二位和第四位的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小于排序位于第一位和第三位的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图10仅示出了相邻4条第一扇出走线11和相邻4条第二扇出走线的剖视图,未示出部分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及排列与图10中相同。
由于扇出节距取决于同层两条相邻的扇出走线的线宽和线距,扇出节距越小,所需的布局空间也就越小,约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设计。图10所示实施例中,将相邻的两条第一扇出走线11中的一条的线宽变小,第一扇出走线11的扇出节距将减小,将相邻的两条第二扇出走线12中的一条的线宽变小,第二扇出走线12的扇出节距将减小,扇出节距减小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设计。
较佳地,为简化制作工艺,图10所示实施例中,可将第一扇出走线11中排序为奇数的走线的第一线宽d3设计得与第二扇出走线12中排序为偶数的走线的第四线宽d6相等;将第一扇出走线11中排序为偶数的走线的第二线宽d4设计得与第二扇出走线12中排序为奇数的走线的第三线宽d5相等。
可选地,本申请中间涂胶区14部分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还可按照图11所示实施例进行设计,图11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中间涂胶区部分沿E-E向的第四种剖视图,图1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扇出走线11的线宽等于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第一扇出走线11的扇出节距d1等于第二扇出走线12的扇出节距d2。
具体地,图11所示实施例将第一扇出走线11的线宽设计得与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相等,且将第一扇出走线11的扇出节距d1设计的与第二扇出走线12的扇出节距d2相等,并将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相对设置,使得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投影完全重合。如此设计,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投影完全重合,光可透过的面积取决于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及线距,当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扇出节距相同时,光透过率随着线距的增加而增大,图11所示实施例中,相邻的两组完全相对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组合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的第一扇出走线11之间的间距并等于相邻的第二扇出走线12之间的间距,上述间距为光的通过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光透过率。
图12所示实施例给出了涂胶区部分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另一种布线方式,图12为图4所示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的中间涂胶区部分沿E-E向的第五种剖视图。该实施例中,第一扇出走线11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至少存在部分位于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外,而且第一扇出走线11的线宽等于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第一扇出走线11的扇出节距d1等于第二扇出走线12的扇出节距d2。
具体地,图1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线宽相等,扇出节距也相等,且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错开一定距离,使得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向投影部分重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图12所示的设计方案时,由于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错开一定距离,并未完全相对,因此对第一扇出走线11所在金属层和第二扇出走线12所在金属层的对位要求较低,进而对生产工艺的要求也降低,有利于提高制作工艺的可靠性。
可选地,参见图13,在显示区(AA区),阵列基板100还包括:
数据线30,数据线30用于传输显示数据信号;
触控信号走线40,触控信号走线40用于传输触控驱动信号;
第一扇出走线11位于前端布线区13的部分与数据线30耦接,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前端布线区13的部分与触控信号走线40耦接。
具体地,参见图13,在显示区,阵列基板100还包括多条栅极线60,栅极线60用于传输扫描信号。如图13所示,栅极线60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延伸,数据线30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延伸,数据线30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数据线30与栅极线60交叉绝缘,相邻的两条数据线30与相邻的两条栅极线60之间限定的区域构成像素区域。在每个像素区域分别分布有一个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出),每个薄膜晶体管控制一个子像素的亮度。同一行中所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同一条栅极线60,同一列中所有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到同一条数据线30。在阵列基板100的显示区还包括一自容式触控电极层,自容式触控电极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块50,每个触控电极块50通过至少一条触控信号走线40连接到第二扇出走线12,具体为耦接到第二扇出走线12的前端布线区13。触控信号走线40可以与数据线30的延伸方向和排列方向相同,都是沿图13所示的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延伸。数据线30与触控信号走线40分别连接不同的扇出走线,图13所示实施例中数据线30连接到第一扇出走线11,具体为连接到第一扇出走线11的前端布线区13。每个触控电极块50均构成一个自电容通道。每个触控电极块50均可实现触控驱动信号的接收和触控检测信号的产生。本申请可以将触控电极层复用为,例如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公共电极层,在显示阶段,自容式触控电极层复用为公共电极层,实现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功能;在触控阶段,驱动集成电路通过触控信号走线40向触控电极块50写入触控驱动信号,当手指触摸到显示装置的触摸屏时,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触摸屏体的电容上,使对应的触控电极块50的电容量增加,触控电极块50通过触控信号走线40向驱动集成电路发送触控检测信号,驱动集成电路根据触控电极块50反馈的触控检测信号得出触摸前后触控电极块50的电容变化情况,以确定触摸点的坐标,从而实现显示装置的触控功能。
为将本申请中的数据线30和触控信号走线40连接到驱动集成电路200,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前端布线区13分别与数据线30或触控信号走线40连接后,将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的后端布线区15分别连接到驱动集成电路200即可,参见图13。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驱动集成电路200与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后端布线区15的部分耦接。
可选地,除图13实施例所示的方式外,还可以是,第二扇出走线位于前端布线区的部分与数据线耦接,第一扇出走线位于前端布线区的部分与触控信号走线耦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800,参见图14,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阵列基板100,还包括:位于阵列基板100上的驱动集成电路200、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300、以及位于阵列基板100背面的背光模组400。本申请中显示面板8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阵列基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900,参见图15,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800。本申请中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阵列基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显示装置900为液晶显示装置。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阵列基板100、显示面板800及显示装置900中,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前端布线区13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不相互叠加,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后端布线区15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也不相互叠加,此种方式能够减少前端布线区13和后端布线区15中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之间的耦合干扰;而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位于中间涂胶区14的部分在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叠加,此种方式能够保证中间涂胶区14域的光透过率,使得密封胶能够充分固化,避免出现液晶泄漏现象。因此,本申请所提供的阵列基板100、显示面板800和显示装置900的设计,既能保证中间涂胶区14域的光透过率,又能减少扇出走线布线结构10中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之间的耦合干扰。
此外,本申请阵列基板100、显示面板800和显示装置900中的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在刻蚀形成扇出走线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两层掩膜分别对应不同的金属层,分别形成第一扇出走线11和第二扇出走线12。这种扇出走线的设计采用双层金属走线的方式实现,非常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出走线布线结构,所述扇出走线布线结构用于连接所述阵列基板与驱动集成电路;
所述扇出走线布线结构,包括: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由绝缘层隔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所在平面分别与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平行;
所述扇出走线布线结构,至少包括:前端布线区、中间涂胶区、交叉区和后端布线区;所述交叉区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和所述后端布线区之间;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前端布线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不相互叠加;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叠加;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交叉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交叉;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后端布线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不相互叠加;
所述中间涂胶区用于在所述阵列基板上涂布第一密封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被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覆盖;或者,
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被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前端布线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后端布线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为数据线,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为触控信号走线;或者,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为触控信号走线,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为数据线。
6.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为1.5μm至3.8μm,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为1.5μm至3.8μm。
7.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8μm,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8μm。
8.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小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
9.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中排序为奇数的走线的第一线宽小于排序为偶数的走线的第二线宽,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中排序为奇数的走线的第三线宽大于排序为偶数的走线的第四线宽,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宽等于所述第四线宽,所述第二线宽等于所述第三线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至少存在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中间涂胶区的部分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向投影外。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扇出节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显示区,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用于传输显示数据信号;
触控信号走线,所述触控信号走线用于传输触控驱动信号;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前端布线区的部分与所述数据线耦接,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前端布线区的部分与所述触控信号走线耦接;或者,
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前端布线区的部分与所述数据线耦接,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前端布线区的部分与所述触控信号走线耦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集成电路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后端布线区的部分耦接。
16.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
CN201710081463.9A 2017-02-15 2017-02-15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647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1463.9A CN106647071B (zh) 2017-02-15 2017-02-15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1463.9A CN106647071B (zh) 2017-02-15 2017-02-15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7071A CN106647071A (zh) 2017-05-10
CN106647071B true CN106647071B (zh) 2019-11-22

Family

ID=58844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1463.9A Active CN106647071B (zh) 2017-02-15 2017-02-15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47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5349B (zh) * 2017-04-01 2020-03-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7123634B (zh) * 2017-05-18 2019-06-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的布线结构及其布线方法、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07121860B (zh) * 2017-06-14 2020-05-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31294B (zh) * 2017-06-30 2020-0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557624U (zh) 2017-08-22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03172B (zh) * 2018-06-29 2021-08-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061968A (zh) * 2018-07-27 2018-12-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061961B (zh) * 2018-09-13 2021-02-19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扇出走线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064903A (zh) * 2018-09-21 2018-12-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09300921B (zh) * 2018-11-15 2020-09-01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US10629634B1 (en) * 2018-12-05 2020-04-2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ixel array substrate
CN109491121B (zh) * 2018-12-24 2022-04-12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56865A (zh) * 2019-04-03 2019-06-0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0673410A (zh) * 2019-09-24 2020-01-1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边框的走线结构
US11460949B2 (en) 2020-11-06 2022-10-04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JP2022106456A (ja) * 2021-01-07 2022-07-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15699303A (zh) * 2021-05-26 2023-0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67058A (zh) * 2021-08-17 2021-12-31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扇出走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3937109B (zh) * 2021-09-30 2022-09-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备方法及掩膜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3507A (zh) * 2011-04-08 2011-11-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芯片扇出设计、其形成方法及使用所述设计的液晶显示器
CN102799005A (zh) * 2012-09-07 2012-11-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Tft-lcd窄边框设计中的扇出走线的设计
CN103399434A (zh) * 2013-08-01 2013-11-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扇出线结构
CN105158998A (zh) * 2015-09-14 2015-12-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CN106292095A (zh) * 2016-09-22 2017-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82196B1 (ko) * 2008-07-29 2015-01-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3507A (zh) * 2011-04-08 2011-11-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芯片扇出设计、其形成方法及使用所述设计的液晶显示器
CN102799005A (zh) * 2012-09-07 2012-11-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Tft-lcd窄边框设计中的扇出走线的设计
CN103399434A (zh) * 2013-08-01 2013-11-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扇出线结构
CN105158998A (zh) * 2015-09-14 2015-12-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CN106292095A (zh) * 2016-09-22 2017-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7071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7071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32560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0001677B2 (en) Self-capacitanc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646477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015937B1 (ko) 인-셀 터치 액정 패널 및 그 어레이 기판
CN206470722U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472963B (zh)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965622B (zh)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03186287B (zh)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698702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以及驱动方法
CN10954583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90708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8469927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4793830A (zh) 一种触摸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49112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4595383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4698711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5589600B (zh)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检测方法
CN103257776B (zh) 单层多点电容触摸屏
CN101673004B (zh)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9521594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293252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13705A1 (zh) 柔性基板及采用该柔性基板的显示面板
CN102902119A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8630735A (zh) 驱动基板和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