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26344A - 三层共挤吹膜模头 - Google Patents

三层共挤吹膜模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26344A
CN106626344A CN201710065828.9A CN201710065828A CN106626344A CN 106626344 A CN106626344 A CN 106626344A CN 201710065828 A CN201710065828 A CN 201710065828A CN 106626344 A CN106626344 A CN 106626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aterial
intermediate layer
outer skin
skin materials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58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26344B (zh
Inventor
王侠武
李�浩
郑燕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m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m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m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m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658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26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26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26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26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26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0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 B29C48/32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with annular openings, e.g. for forming tubular articles
    • B29C48/335Multiple annular extrusion nozzles in coaxial arrangement, e.g. for making multi-layered tubula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01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 B29C48/0017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0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三层共挤吹膜模头,其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的水平投影位置位于模头中心位置,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的上端连接有若干条呈均匀放射状分布的内层物料放射状分流道;在套筒组合体的下方设有叠加盘片,叠加盘片中央区域的下方设有一块圆柱状的模颈块,模颈块的圆周边缘还开设有中间层物料进料口、外层物料进料口,中间层物料进料口、外层物料进料口分别位于模颈块中心轴线的相对两侧,两者所处的方位错开180°;在模颈块中还开凿形成有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外层物料环形槽道,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水平投影形状均呈圆环形。本发明只需利用一小块模颈块,就能实现将三层物料在周向上均匀分配展开,模头体积小,流道长度短。

Description

三层共挤吹膜模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膜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层共挤吹膜模头。
背景技术
图1、图2、图3所示,三层共挤吹膜模头具有四层内外互套且同心布置的同心套筒,四层圆形套筒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套筒1、第二套筒2、第三套筒3、第四套筒4,每内外相邻两个套筒上半部之间在径向上留有间隙而形成环形间隙,各环形间隙分别连通到圆环形模口8;在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环形间隙表面还开凿形成有多条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18,各条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18沿该环形间隙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套筒2和第三套筒3的环形间隙表面也开凿形成有多条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28,各条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28沿该环形间隙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三套筒3和第四套筒4的环形间隙表面开凿形成有多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38,各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38沿该环形间隙的周向均匀分布;每条螺旋形凹槽道(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18、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28、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38)在下端部都设有一个螺旋形凹槽道起始点50。
工作时,每一层物料以熔融状态经各螺旋形凹槽道的进料口50进入沿各螺旋形凹槽道(具体地说,内层物料进入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18,中间层物料进入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28,外层物料进入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38),然后沿各螺旋形凹槽道旋转上升,在沿各螺旋形凹槽道旋转上升的流动过程中,熔融物料还不断从每两层同心套筒之间的环形间隙向上漏流,如图1箭头所示,随着物料旋转上升,沿螺旋流道轴向前进的物料比例越来越小,而沿环形间隙向上漏流的物料比例越来越大,最终各层熔融物料都从原先的若干个点(进料口50)展开成为一个圆环,达到在周向上均匀分配的目的,各层熔融物料都从环形间隙的上部圆环形模口8挤出,各层物料凝结后形成多层共挤的圆环形的膜泡,膜泡经过吹胀、剖切后就成为塑料膜。
然而,每一层的熔融物料从对应一台挤出机挤出后进入模头时,只能从一个进料口进入模头,所以需要将物料从一个进料口均匀分配到多个料螺旋形凹槽道的起始点5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有技术中,如图3所示,每层物料对应在模头设有一条竖向中心流道13(230)(330)、多条放射状分流道15(250)(350),多条放射状分流道沿模头的周向呈均匀分布,每条竖向中心流道13(230)(330)的下端通过一条偏心流道与对应的进料口连接起来,每条竖向中心流道的13(230)(330)上端与各条放射状分流道15(250)(350)的近心端直接连接,每条放射状分流道15(250)(350)的远心端与对应一条螺旋形凹槽道的起始点50直接连接。这样,每层物料从一个进料口进入模头后,经偏心流道进入竖向中心流道,然后向各条放射状分流道均匀分配,之后均匀到达各条螺旋形凹槽道的起始点50。
然而,现有上述结构存在以下有待改善之处:外层物料中心主流道330、中间层物料中心主流道230、内层物料中心主流道13的水平投影位置均位于模头中心轴线位置(也正是由于位于模头的中心轴线上,所以才叫中心主流道),外层物料中心主流道330、中间层物料中心主流道230、内层物料中心主流道13必须各自占用模头的一段竖向空间长度,也就是说,外层物料中心主流道330、中间层物料中心主流道230、内层物料中心主流道13分别会让模头专门为它衍生出一段竖向空间长度,进而还导致以下问题:
一 、从进料口到螺旋形凹槽道起始点之间的竖向距离大,导致机头的体积庞大,耗用合金钢材量多,这无疑增加制作成本(制作吹膜模头需要采用特种合金钢材,其材料价格十分昂贵);
二、由于各层物料的流道上下叠置,导致装配构件数量多,特别是模颈部位的构件众多(在行业内,位于模头下部且直径明显缩小的部位称为模颈,各层物料的进料口一般布置在模颈部位),模颈部位装配结构复杂;
三、从进料口到螺旋形凹槽道起始点之间的竖向距离大,意味着流道长度大,而流道长度大,又意味着流体需要的压力大,使得金属构件之间的密封困难;特别是在模颈部位,由于处于流体最上游,其承受压力最大,密封更加困难,对密封界面的精密度要求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三层共挤吹膜模头,它的模头体积小,流道长度短,容易实现密封,减少漏料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三层共挤吹膜模头包括四层内外互套且同心布置的圆形套筒,四层圆形套筒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四套筒,每内外相邻两个套筒上半部之间在径向上留有间隙而形成环形间隙;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环形间隙表面还开凿形成有多条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各条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沿该环形间隙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环形间隙表面开凿形成有多条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各条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沿该环形间隙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的环形间隙表面开凿形成有多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各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沿该环形间隙的周向均匀分布;其中,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和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的数量相等且都等于M,M为自然数;
还设有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的水平投影位置位于模头中心位置,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的上端连接有若干条呈均匀放射状分布的内层物料放射状分流道; 每条内层物料放射状分流道的远心端对应连通到一条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的起始点;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的下端连接有一条内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内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的外端设有内层物料进料口;在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四套筒下方设有圆形的分配盘片,圆形的分配盘片与第一套筒由同一块金属一体形成,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四套筒、分配盘片五者组合形成为套筒组合体;
其主要特点在于,在套筒组合体的下方设有叠加盘片,叠加盘片的直径等于分配盘片的直径,分配盘片的下表面直接压在叠加盘片的上表面上面;叠加盘片中央区域的下方设有一块圆柱状的模颈块,模颈块的直径相当于叠加盘片直径的0.15~0.25倍;
所述内层物料进料口位于模颈块的圆周边缘,所述内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开凿形成于模颈块里面,所述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从模颈块向上一直延伸进入到分配盘片里面,所述内层物料放射状分流道开凿形成于分配盘片和第一套筒里面;模颈块的圆周边缘还开设有中间层物料进料口、外层物料进料口,模颈块里面还开设有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两者都沿模颈块的径向延伸,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的外端直接连接中间层物料进料口,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的外端直接连接外层物料进料口;
中间层物料进料口、外层物料进料口分别位于模颈块中心轴线的相对两侧,两者所处的方位错开180°;在模颈块中还开凿形成有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外层物料环形槽道,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水平投影形状均呈圆环形,且两者构成同心圆关系,两者的圆心位于模颈块的中心轴线上;
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槽口、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槽口朝向上方;且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槽口、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槽口被叠加盘片遮盖;
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的内端直接连通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周向上的其中一个点,该点称为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起始点,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上与起始点方位相差180°的点称为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终末点;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的内端直接连通外层物料环形槽道周向上的其中一个点,该点称为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起始点,外层物料环形槽道上与起始点方位相差180°的点称为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终末点;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起始点和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终末点两者所处的方位相同,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终末点和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起始点两者所处的方位相同;
外层物料环形槽道和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深度在周向上均符合以下变化规律:起始点的深度最大,终末点的深度最小,周向上越接近起始点的点,则该点的槽深越大;周向上越接近终末点的点,则该点的槽深越小;
在叠加盘片中开凿有多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和多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
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和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两者的数量且都为自然数N,且N=0.5M;各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沿叠加盘片的周向均匀布置,每相邻两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方位相差360°/N,各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沿叠加盘片的周向均匀布置,每相邻两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方位相差360°/N;各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下端对准并连通着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槽口,各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下端对准并连通着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槽口;
叠加盘片和分配盘片之间的交界面为一个水平的交界面,该交界面称为第一水平交界面,在该第一水平交界面开凿形成有N条呈均匀放射状分布的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和N条呈均匀放射状分布的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每相邻两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方位相差360°/N,每相邻两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方位相差360°/N,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位于相邻的两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中间,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位于相邻的两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中间;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方位与相邻的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方位错开360°/2N,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方位与相邻的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方位错开360°/2N;
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近心端对准并连通着对应一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上端,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近心端对准并连通着对应一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上端;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远心端一分为二地对称连通有两段中间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远心端一分为二地对称连通有两段外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中间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和外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均开凿形成于第一水平交界面;
在套筒组合体中还开凿形成有M条外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M条中间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
每段中间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的末端通过对应的一条中间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连通到对应的一条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的起始点,每段外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的末端通过对应的一条外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连通到对应的一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的起始点。
所谓“方位”,是指某构件相对于模头的竖向中心轴线所在的方位,即在模头的周向上处于什么角度位置。模头的竖向中心轴线也是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四套筒共同的中心轴线。
所谓“方位角差”,是指两个部位的方位相差了多少度。
所谓“近心端”,就是靠近模头的中心轴线的一端;所谓“远心端”,就是远离模头的中心轴线的一端。
所谓流道的“内端”,就是靠近模头的中心轴线的一端;所谓流道的“外端”,就是远离模头的中心轴线的一端。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本发明只需利用一小块模颈块,就能实现将三层物料在周向上均匀分配展开,其中,内层物料在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向四周各条内层物料放射状分流道均匀分配展开,而外层物料则依靠外层物料环形槽道向四周均匀分配展开,中间层物料则依靠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向四周均匀分配展开,且外层物料环形槽道套在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外围,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又套在中心竖向流道的外围,因此,避免了每层物料的流道都必须在模颈中心轴线上占据一段竖向长度,使得模颈部位的竖向高度可以大幅度降低,整个模颈部位只有一块宽扁的圆柱形的构件(模颈块)。
二、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和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因此也可以避免各自占据并衍生一段模头的竖向空间,使得模头的整体竖向高度进一步降低。
三、由于上述第一、第二项优点,进一步的,可以使得模头体积小,设备造价低,且流道长度短,因此可以降低熔融物料流动所需压力,进而降低密封要求,加上模颈部位构件数量少(只有一块构件)、密封界面少,因此容易实现密封,减少漏料的风险。
四、熔融物料在环形槽道(外层物料环形槽道或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中流动过程中,熔融物料在环形槽道周向各点的的压力受到两方面趋势的综合影响,其中第一方面的趋势是:从环形槽道起始点到终末点,也相当于从上游到下游,因此压力会因此逐渐损失;第二方面的趋势是:从环形槽道起始点到终末点,流道的截面积(相当于槽深)越来越小,因此压力会因此逐渐增大。上述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两方面的因素互相抵消,使得熔融物料在环形槽道周向各点上的压力可以保持大致平衡均匀,中间层物料在各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压力大致相等, 外层物料在各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压力大致相等,有利于物料在后续流道中向四周各条径向放射状分流道和螺旋形凹槽道均匀分配。
五、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和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位于同一水平分界面上,便于加工制造,也便于使用过程中流道的清洗。
六、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起始点和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终末点两者所处的方位相同,且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终末点的槽深小,因此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与外层物料环形槽道在空间位置不会冲突,即外层物料环形槽道虽然包围在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外面,但并不会遮挡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从模颈外端向内穿入并越过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水平投影位置的包围圈。
附图说明
图1是三层共挤吹膜模头的螺旋流道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三层共挤吹膜模头将熔融物料从中心流道平均分配到放射状分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一种三层共挤吹膜模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内层物料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中间层物料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外层物料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图5、图6中的模颈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模颈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图9、图10中外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周向展开形状示意图。
图12是图8、图9、图10中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周向展开形状示意图。
图13是图4、图5、图6中的叠加盘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叠加盘片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叠加盘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3所示的叠加盘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4所示的叠加盘片的中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N-N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M-M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外层物料环形槽道与叠加盘片的配合关系示意图(沿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周向展开)。
图21是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与叠加盘片的配合关系示意图(沿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周向展开)。
图22是图16所示的叠加盘片的中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图5、图6、图7、图9、图10所示,该三层共挤吹膜模头包括四层内外互套且同心布置的圆形套筒,四层圆形套筒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套筒1、第二套筒2、第三套筒3、第四套筒4,每内外相邻两个套筒上半部之间在径向上留有间隙而形成环形间隙,各环形间隙分别连通到圆环形模口8;在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环形间隙表面还开凿形成有二十四条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18,各条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18沿该环形间隙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套筒2和第三套筒3的环形间隙表面开凿形成有二十四条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28,各条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28沿该环形间隙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三套筒3和第四套筒4的环形间隙表面开凿形成有二十四条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38;各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38沿该环形间隙的周向均匀分布;还设有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13,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13的水平投影位置位于模头中心位置,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13的上端连接有二十四条呈均匀放射状分布的内层物料放射状分流道15,其放射状分布的结构类似图2所示;每条内层物料放射状分流道15的远心端对应连通到一条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18的起始点;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13的下端连接有一条内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12,内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12的外端设有内层物料进料口11;在第一套筒1、第二套筒2、第三套筒3、第四套筒4下方设有圆形的分配盘片5,圆形的分配盘片5与第一套筒1由同一块金属一体形成,第一套筒1、第二套筒2、第三套筒3、第四套筒4、分配盘片5五者组合形成为套筒组合体。
图4、图5、图6、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在套筒组合体的下方设有叠加盘片6,叠加盘片6的直径等于分配盘片5的直径,分配盘片5的下表面直接压在叠加盘片6的上表面上面;叠加盘片6中央区域的下方设有一块圆柱状的模颈块7,模颈块7的直径相当于叠加盘片6直径的0.2倍;
图7、图8、图9、图10、图4所示,所述内层物料进料口11位于模颈块7的圆周边缘,所述内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12开凿形成于模颈块7里面,所述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13的下段位于模颈块7的中心位置,所述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12从模颈块7向上一直延伸进入到分配盘片5里面,所述内层物料放射状分流道12开凿形成于分配盘片5和第一套筒1里面;模颈块7的圆周边缘还开设有中间层物料进料口21、外层物料进料口31,模颈块7里面还开设有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22、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32,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22、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32两者都沿模颈块7的径向延伸,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22的外端直接连接中间层物料进料口12,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32的外端直接连接外层物料进料口31;中间层物料进料口21、外层物料进料口31分别位于模颈块7中心轴线m的相对两侧,两者所处的方位错开180°;在模颈块7中还开凿形成有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23、外层物料环形槽道33,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23、外层物料环形槽道33的水平投影形状均呈圆环形,且两者构成同心圆关系,两者的圆心位于模颈块的中心轴线上;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23的槽口、外层物料环形槽道33的槽口朝向上方,槽口朝向如图9箭头所示;
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21、图22所示,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23的槽口、外层物料环形槽道33的槽口被叠加盘片6遮盖;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12的内端直接连通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13周向上的其中一个点(即图8、图12中的Z点),该点称为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23的起始点,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23上与起始点方位相差180度的点称为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终末点(即图8、图12中的W点);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13的内端直接连通外层物料环形槽道33周向上的其中一个点(即图8、图11中的D点),该点(即图8、图11中的D点)称为外层物料环形槽道33的起始点,外层物料环形槽道上与起始点方位相差180度的点称为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终末点(即图8、图11中的F点);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起始点(即图8、图12中的Z点)和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终末点(即图8、图11中的F点)两者所处的方位相同,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终末点(即图8、图12中的W点)和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起始点(即图8、图11中的D点)两者所处的方位相同;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深度在周向上符合以下变化规律:起始点的深度最大,终末点的深度最小,周向上越接近起始点的点,则该点的槽深越大;周向上越接近终末点的点,则该点的槽深越小;具体地说,在外层物料环形槽道33的圆弧DGF段,沿着从D点到F点方向,槽道的深度越来越小;在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圆弧DEF段,沿着从D点到F点方向,槽道的深度越来越小。同样,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深度在周向上符合以下变化规律:起始点的深度最大,终末点的深度最小,周向上越接近起始点的点,则该点的槽深越大;周向上越接近终末点的点,则该点的槽深越小;具体地说,在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23的圆弧ZRW段,沿着从Z点到W点方向,槽道的深度越来越小;在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圆弧ZSW段,沿着从Z点到W点方向,槽道的深度越来越小。
图5、图6、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22所示,在叠加盘片6中开凿有多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24和多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34,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24和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34两者的数量且都为十二条,各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24沿叠加盘片的周向均匀布置,每相邻两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24的方位相差30°;各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34沿叠加盘片6的周向均匀布置,每相邻两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34的方位相差30°,各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24的下端对准并连通着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23的槽口,各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34的下端对准并连通着外层物料环形槽道33的槽口;叠加盘片和分配盘片之间的交界面为一个水平的交界面,该交界面称为第一水平交界面,在该第一水平交界面开凿形成有十二条呈均匀放射状分布的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25和十二条呈均匀放射状分布的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35,每相邻两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25的方位相差30°,每相邻两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35的方位相差30°,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25位于相邻的两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35的中间,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35位于相邻的两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25的中间;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25的方位与相邻的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35的方位错开15°,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35的方位与相邻的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25的方位错开15°;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25的近心端对准并连通着对应一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24的上端,如图19、图22所示;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35的近心端对准并连通着对应一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34的上端,如图18、图22所示;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25的远心端一分为二地对称连通有两段中间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26,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25和对应的两段中间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26组合形成丁字形,如图13、图16所示;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35的远心端一分为二地对称连通有两段外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36,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35和对应的两段外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36组合形成丁字形,如图13、图16所示;中间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26和外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36均开凿形成于所述第一水平交界面;
图5、图6所示,在套筒组合体中还开凿形成有二十四条外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37、二十四条中间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27,每段中间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26的末端通过对应的一条中间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27连通到对应的一条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28的起始点,每段外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36的末端通过对应的一条外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37连通到对应的一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38的起始点。
上述实施例中,模颈块7的直径可以改为相当于叠加盘片6直径的0.15倍,或者0.25倍。
上述实施例用于生产三层共挤薄膜,其使用方法如下:
内层熔融物料由内层物料进料口11向内流入内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12,在内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12向内流动,然后流入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13,在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13向上流动,当到达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13上端后,均匀分配到二十四条内层物料放射状分流道15,然后由各条内层物料放射状分流道15进入对应的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18的起始点,在各条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18向上流动分配,直至向上流到圆环形模口8;
中间层熔融物料由中间层物料进料口21向内流入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22,在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22向内流动,然后流入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23,在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23从起始点往两侧向终末点流动分配,并由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23的槽口向上分配进入叠加盘片6中的十二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24 ,当到达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24上端后,拐弯进入对应的十二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25,在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25的远心端一分为二,分配进入到二十四条中间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26,在每一段中间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26的末端通过对应的一条中间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27流入到对应的一条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28的起始点,在各条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28向上流动分配,直至向上流到圆环形模口8;
外层熔融物料由外层物料进料口31向内流入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32,在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32向内流动,然后流入外层物料环形槽道33,在外层物料环形槽道33从起始点往两侧向终末点流动分配,并由外层物料环形槽道23的槽口向上分配进入叠加盘片6中的十二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34 ,当到达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34上端后,拐弯进入对应的十二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35,在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35的远心端一分为二,分配进入到二十四条外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36,在每一段外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36的末端通过对应的一条外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37流入到对应的一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38的起始点,在各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38向上流动分配,直至向上流到圆环形模口8;
上述内层熔融物料、中间层熔融物料、外层熔融物料在圆环形模口8汇合后向上共同挤出而形成三层共挤的复合膜泡。

Claims (1)

1.一种三层共挤吹膜模头,包括四层内外互套且同心布置的圆形套筒,四层圆形套筒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四套筒、第三套筒、第四套筒,每内外相邻两个套筒上半部之间在径向上留有间隙而形成环形间隙;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环形间隙表面还开凿形成有多条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各条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沿该环形间隙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环形间隙表面开凿形成有多条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各条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沿该环形间隙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的环形间隙表面开凿形成有多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各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沿该环形间隙的周向均匀分布;其中,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和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的数量相等且都等于M,M为自然数;
还设有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还设有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的水平投影位置位于模头中心位置,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的上端连接有若干条呈均匀放射状分布的内层物料放射状分流道; 每条内层物料放射状分流道的远心端对应连通到一条内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的起始点;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的下端连接有一条内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内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的外端设有内层物料进料口;在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四套筒下方设有圆形的分配盘片,圆形的分配盘片与第一套筒由同一块金属一体形成,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四套筒、分配盘片五者组合形成为套筒组合体;
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在套筒组合体的下方设有叠加盘片,叠加盘片的直径等于分配盘片的直径,分配盘片的下表面直接压在叠加盘片的上表面上面;叠加盘片中央区域的下方设有一块圆柱状的模颈块,模颈块的直径相当于叠加盘片直径的0.15~0.25倍;
所述内层物料进料口位于模颈块的圆周边缘,所述内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开凿形成于模颈块里面,所述内层物料中心竖向流道从模颈块向上一直延伸进入到分配盘片里面,所述内层物料放射状分流道开凿形成于分配盘片和第一套筒里面;模颈块的圆周边缘还开设有中间层物料进料口、外层物料进料口,模颈块里面还开设有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两者都沿模颈块的径向延伸,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的外端直接连接中间层物料进料口,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的外端直接连接外层物料进料口;
中间层物料进料口、外层物料进料口分别位于模颈块中心轴线的相对两侧,两者所处的方位错开180°;在模颈块中还开凿形成有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外层物料环形槽道,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水平投影形状均呈圆环形,且两者构成同心圆关系,两者的圆心位于模颈块的中心轴线上,两者的圆心位于模颈块的中心轴线上;
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槽口、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槽口朝向上方;且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槽口、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槽口被叠加盘片遮盖;
中间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的内端直接连通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周向上的其中一个点,该点称为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起始点,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上与起始点方位相差180°的点称为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终末点;外层物料水平进料流道的内端直接连通外层物料环形槽道周向上的其中一个点,该点称为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起始点,外层物料环形槽道上与起始点方位相差180°的点称为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终末点;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起始点和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终末点两者所处的方位相同,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终末点和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起始点两者所处的方位相同;
外层物料环形槽道和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深度在周向上均符合以下变化规律:起始点的深度最大,终末点的深度最小,周向上越接近起始点的点,则该点的槽深越大;周向上越接近终末点的点,则该点的槽深越小;
在叠加盘片中开凿有多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和多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
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和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两者的数量且都为自然数N,且N=0.5M;各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沿叠加盘片的周向均匀布置,每相邻两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方位相差360°/N,各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沿叠加盘片的周向均匀布置,每相邻两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方位相差360°/N;各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下端对准并连通着中间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槽口,各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下端对准并连通着外层物料环形槽道的槽口;
叠加盘片和分配盘片之间的交界面为一个水平的交界面,该交界面称为第一水平交界面,在该第一水平交界面开凿形成有N条呈均匀放射状分布的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和N条呈均匀放射状分布的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每相邻两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方位相差360°/N,每相邻两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方位相差360°/N,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位于相邻的两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中间,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位于相邻的两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中间;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方位与相邻的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方位错开360°/2N,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方位与相邻的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方位错开360°/2N;
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近心端对准并连通着对应一条中间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上端,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近心端对准并连通着对应一条外层物料一级竖向流道的上端;每条中间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远心端一分为二地对称连通有两段中间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每条外层物料径向放射状分流道的远心端一分为二地对称连通有两段外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中间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和外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均开凿形成于第一水平交界面;
在套筒组合体中还开凿形成有M条外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M条中间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
每段中间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的末端通过对应的一条中间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连通到对应的一条中间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的起始点,每段外层物料水平分叉流道的末端通过对应的一条外层物料二级竖向流道连通到对应的一条外层物料螺旋形凹槽道的起始点。
CN201710065828.9A 2017-02-06 2017-02-06 三层共挤吹膜模头 Active CN106626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5828.9A CN106626344B (zh) 2017-02-06 2017-02-06 三层共挤吹膜模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5828.9A CN106626344B (zh) 2017-02-06 2017-02-06 三层共挤吹膜模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26344A true CN106626344A (zh) 2017-05-10
CN106626344B CN106626344B (zh) 2018-11-20

Family

ID=58844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5828.9A Active CN106626344B (zh) 2017-02-06 2017-02-06 三层共挤吹膜模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2634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4940A (zh) * 2017-06-30 2017-09-29 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机头集中中心分流器
CN109693367A (zh) * 2017-10-21 2019-04-30 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同心套筒式多层共挤吹膜机头
CN114193734A (zh) * 2021-12-30 2022-03-18 丰果(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高强度抗菌管挤出模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5644A (ja) * 1999-05-27 2000-12-05 Unitem:Kk 製品梱包用緩衝材フイ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法
CN1868722A (zh) * 2005-03-18 2006-11-29 李梅 无死角塑料机头
CN103009602A (zh) * 2012-12-19 2013-04-03 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同心套筒式五层共挤吹膜机头
CN103660226A (zh) * 2013-11-26 2014-03-26 瑞安市红旗塑料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共挤吹膜机机头
US9375980B2 (en) * 2010-07-16 2016-06-28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Adhesive extrusion for dynamically vulcanized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laminat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5644A (ja) * 1999-05-27 2000-12-05 Unitem:Kk 製品梱包用緩衝材フイ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法
CN1868722A (zh) * 2005-03-18 2006-11-29 李梅 无死角塑料机头
US9375980B2 (en) * 2010-07-16 2016-06-28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Adhesive extrusion for dynamically vulcanized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laminates
CN103009602A (zh) * 2012-12-19 2013-04-03 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同心套筒式五层共挤吹膜机头
CN103660226A (zh) * 2013-11-26 2014-03-26 瑞安市红旗塑料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共挤吹膜机机头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4940A (zh) * 2017-06-30 2017-09-29 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机头集中中心分流器
CN109693367A (zh) * 2017-10-21 2019-04-30 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同心套筒式多层共挤吹膜机头
CN114193734A (zh) * 2021-12-30 2022-03-18 丰果(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高强度抗菌管挤出模具
CN114193734B (zh) * 2021-12-30 2023-10-31 丰果(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高强度抗菌管挤出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26344B (zh)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90972A (en) Annular co-extrusion die
US4167383A (en) Multi-ring die
CN102672954B (zh) 同心套筒式多层共挤吹膜机头
US7811073B2 (en) Blow head for producing blown tubular film
KR101824294B1 (ko) 동심형 공압출 다이 및 다층 열가소성 필름의 압출 방법
CN106626344A (zh) 三层共挤吹膜模头
CN103009602B (zh) 同心套筒式五层共挤吹膜机头
AU2011360186B2 (en) Dies for coextruding a plurality of fluid layers
US6902385B2 (en) Blown-film extrusion die
CA2064688A1 (en) Storage head for a blow moulding machine
US20010008642A1 (en) Extruder die head
CN106424186B (zh) 一种分流组合热挤压模
CN204183848U (zh) 多层共挤吹膜设备
US3475789A (en) Blown film dies
CN209158894U (zh) 一种多层挤出模头
CN204955359U (zh) 多层共挤吹膜模头
CN206678366U (zh) 一种三层复合管挤出机模头
GB1330768A (en) Extrusion head for making tubular plastics film
CN204183890U (zh) 同心套筒式吹膜机头
JP4985330B2 (ja) 多層フィルムブロー成形用の金型装置
CN204183847U (zh) 重包装薄膜多层共挤生产设备
CN203580081U (zh) 叠加式多层共挤吹膜机模头
CN206154712U (zh) 锥面叠加式多层共挤吹膜模头
CN204773458U (zh) 多层共挤吹膜机头
CN207465822U (zh) 生产含阻隔层的复合塑料膜的叠加式多层共挤模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