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18249A - 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18249A
CN106618249A CN201610462834.3A CN201610462834A CN106618249A CN 106618249 A CN106618249 A CN 106618249A CN 201610462834 A CN201610462834 A CN 201610462834A CN 106618249 A CN106618249 A CN 106618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heating element
cooking
element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628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18249B (zh
Inventor
朱泽春
毛树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6283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182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18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8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18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8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A47J37/0641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air fr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空气炸锅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设于下壳体内的烹饪腔,设于上壳体内的热风装置、主控板、风道,所述主控板及热风装置设于烹饪腔的上方,所述热风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和风扇,加热元件停止工作后,所述风扇继续工作带动烹饪腔及上壳体内的气流循环运动。风扇产生的风带动加热元件的余热向下运动,有效防止加热元件余热向上运动,从而防止余热对上壳体内的主控板造成热冲击,有效延长了主控板的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空气炸锅主要采用在顶部设置风扇,风扇吹风到设置在机器顶部的发热部件,迫使空气产生对流,将热量传达到处于底部的食物对食物进行加热。当食物烹饪完成后,发热部件和风扇停止工作,并提示用户烹饪完成。因发热体存在热储存效应,因此,发热部件停止加热的一小段时间内,温度仍然很高,由于风扇停止转动,热空气密度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热量自然会向上流动。对设置在加热元件上方的熔断体、线路板、塑料外壳等造成一个温度冲击,这个冲击严重时甚至会有30-50℃的冲温。对器件和部件的寿命和稳定性带来极大的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防止高温气流对熔断体、线路板、外装饰盖等造成一个温度冲击等造成的温度冲击。
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所述空气炸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烹饪腔,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热风装置及风道,所述空气炸锅还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控制单元,所述热风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和风扇,所述控制单元内设有预设时间t,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烹饪阶段:控制单元驱动加热元件和风扇工作,所述风扇将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风道引入烹饪腔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烹饪的过程;
B.过渡阶段: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所述风扇继续工作,所述风扇将加热元件的余热引向烹饪腔;
C.结束阶段:控制单元比较风扇继续工作时间与预设时间t,当风扇继续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t时,所述风扇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烹饪腔设置在下壳体内,所述加热元件设于烹饪腔的上方,所述风扇位于加热元件的上方,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风扇将加热元件向上运动的余热引向位于加热元件下方的烹饪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包括上叶片和下叶片,所述上叶片与下叶片之间设有罩板,所述罩板的上表面与上壳体形成容置腔,所述上叶片对容置腔进行散热,所述下叶片驱动烹饪腔内的气流运动,在所述步骤B中,下叶片将加热元件的余热引向烹饪腔,所述上叶片将容置腔内的热量引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中,预设时间t为10s~300s。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所述风扇继续运行的转速为2600~3000转/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装置还包括驱动风扇的电机,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可控硅控制电机的转速,在所述所述步骤B中,所述电机以额定功率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在所述过渡阶段,所述上叶片转动带动外界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容置腔并由所述出风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可以调节,所述过渡阶段出风口的面积大于烹饪阶段。
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所述空气炸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烹饪腔、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热风装置及风道,所述空气炸锅还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内设有预设时间T,所述热风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和风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烹饪阶段:控制单元驱动加热元件和风扇工作,所述风扇将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风道引入烹饪腔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烹饪的过程;
B.过渡阶段: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所述风扇继续工作,所述风扇将加热元件的余热引向烹饪腔;
C.结束阶段:控制单元比较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与预设温度T,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T时,所述风扇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温度T为30℃~80℃。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空气炸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烹饪腔,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热风装置及风道,所述空气炸锅还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控制单元,所述热风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和风扇,所述控制单元内设有预设时间t,当加热完成后,控制单元驱动加热元件停止工作,风扇继续工作,所述风扇将加热元件的余热引向烹饪腔。由于加热元件的余热被引向预期的路径,从而有效防止加热元件的余热向容置腔扩散,对容置腔内的控制单元造成冲击,有效延长控制单元的寿命。
2. 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烹饪腔设置在下壳体内,所述加热元件设于烹饪腔的上方,所述风扇位于加热元件的上方,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风扇将加热元件向上运动的余热引向位于加热元件下方的烹饪腔内。由于热空气密度低,因此热空气会向上运动,将风扇设置在加热元件的上方,风扇产生的风带动加热元件的余热向下运动,有效防止加热元件余热上升,从而防止余热对上方及侧部造成热冲击。
3.所述风扇包括上叶片和下叶片,所述上叶片与下叶片之间设有罩板,所述罩板的上表面与上壳体形成容置腔,所述上叶片驱动容置腔内的气流运动,所述下叶片驱动烹饪腔内的气流运动,在所述步骤B中,下叶片将加热元件的余热引向烹饪腔,所述上叶片将容置腔内的热量引出。通过风扇设置上下叶片,下叶片将加热元件的余热引向烹饪腔,有利于维持烹饪腔的温度;上叶片用于对容置腔散热,从而更加有效降低容置腔的温度,防止容置腔内元器件温度过高导致损坏。
4所述步骤C中,预设时间t为10s~300s,当风扇工作时间过短,则加热元件的温度可能未降到安全温度,从而不能有效防止热冲击,当风扇运行时间过长,则加长烹饪时间,造成用户的长时间等待,影响用户烹饪效率。
5. 所述步骤B中,所述风扇继续运行的转速为2600~3000转/分钟。当风扇的转速低于2600转/分钟时,其风力较弱,不能完全将余热向下吹向烹饪腔,当风扇的转速高于3000转/分钟时,风扇的噪音过大,影响周围环境。
6. 所述热风装置还包括驱动风扇的电机,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可控硅控制电机的转速,在所述所述步骤B中,所述电机以额定功率工作。因此风扇转速较快,从而气流较强,有效将加热元件的余热吹向烹饪腔,降低温度。
7. 所述容置腔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在所述过渡阶段,所述上叶片转动带动外界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容置腔并由所述出风口排出。从而有效降低容置腔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热冲击对上壳体内元件的影响。
8. 所述出风口可以调节,所述过渡阶段出风口的面积大于烹饪阶段。在烹饪阶段,出风口较小,防止较多热气流从出风口流出,有利于提高烹饪效率,在过渡阶段,出风口较大,从而加速烹饪腔内温度的降低,防止热冲击对上壳体内元器件的影响。
9.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比较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与预设温度T,,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T时,所述风扇停止工作。由于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控制腔体温度,因此增加可靠准确,对于不同种类,不同量的食物,都能达到预设的温度。
10. 预设温度30℃≤T≤80℃。当预设温度过低时,食物口感相对较差,当预设温度过高时,可能烫伤用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气炸锅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延时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空气炸锅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空气炸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空气炸锅控制方法流程图。
上壳体1、容置腔11、进风口12、下壳体2、空腔3、烹饪腔31、电热元件41、风扇42、水平部421、下垂部422、电机43、上叶片44、下叶片45、罩板46、主控板5、风道6、炸锅7、把手71、内胆73、炸篮74、熔断器8、出风口9、温度传感器10、延时模块51、控制芯片511、计时器512、可控硅5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空气炸锅,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所述下壳体2设有空腔3,炸锅7可以拆卸地设置所述空腔3内,所述炸锅7与空腔3配合形成烹饪腔31,上壳体1内设有热风装置、控制单元、风道6、热熔断器8,所述控制单元及热风装置设置在烹饪腔3的上方,所述热风装置包括加热元件41、风扇42和电机43,所述加热元件41包括平面螺旋电热管,所述风扇42设置在平面螺旋电热管的上方,所述风扇42包括上叶片44和下叶片45,所述上叶片44和下叶片45之间设有罩板46,所述罩板46与上壳体1形成容置腔11,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1内,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板5,所述下叶片包括水平部421和向腔体方向延伸的下垂部422,所述水平部421与下垂部422的夹角为90°,所述上叶片和下叶片中部均设有通孔,电机43的轴穿过上叶片和下叶片的通孔,所述主控板5通过可控硅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驱动风扇42转动,热熔断器8与主控板5电连接,所述热熔断器8靠近平面螺旋电热管41设置,当发生异常时,熔断器8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熔断,有效保障产品安全。
所述炸锅7包括把手71 、 内胆73和悬空放置在内胆73中的炸篮74,其中把手通常与炸锅下壳体2上的温控旋钮外形相匹配,外形美观;炸篮74用于放置被炸食物,炸篮74壁上通常设置有通风孔,当风扇42转动时,下叶片44
带动热气流循环时,热气流穿过所述通孔,使热气流与食物更均匀接触。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把手71方便地将炸锅移动体从炸下壳体2的空腔3中取出或者放入空腔3内。
所述上壳体1的上部设有进风口12,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出风口9,所述容置腔11与所述进风口12、出风口9连通,当上叶片44转动时,带动壳体的空气由进风口12进入所述容置腔,与控制单元进行热交换后从出风口9排出,从而有效对容置腔进行散热。所述烹饪腔31通过出风口9与外界大气连通,因此,当烹饪腔31内空气受热膨胀压力增大时,烹饪腔内的热气流可通过出风口9流出,有效平衡烹饪腔31内的压力。
所述主控板5包括延时模块,所述延时模块存储有预设时间t,延时模块包括计时器、控制芯片和可控硅,控制芯片根据计时器的反馈信号控制所述可控硅的通断,所述延时模块可以控制所述空气炸锅的平面螺旋电热管41停止工作而风扇继续转动,从而实现风扇的延时关闭。
本实施例中,烹饪食物时,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如下:
烹饪阶段:当需要对食物进行加热时,先将食物放置在炸篮74内,然后将炸锅放入空腔3内,炸锅与空腔3形成烹饪腔31,主控板5控制加螺旋电热管41及电机运动,从而带动风扇42运动, 风扇42转动时,下叶片的水平部421和下垂部422将平面螺旋电热管41产生的热量沿着风道6引向所述烹饪腔31,由于风扇的水平部421和下垂部422设有夹角,因此热气流被切向吹出并沿着烹饪腔的侧壁向下运动,当运动到腔体底部后折回,由于风扇将气流吹向烹饪腔侧壁,因此,在风扇中间形成负压,中间的气流向上运动,从而在烹饪腔内形成循环的气流E,从而有效对食物进行加热。随着风扇42不停地转动,热风在所述烹饪腔31内有效实现内循环。上叶片转动时,空气炸锅外部的冷气流由进风口12进入容置腔11,对容置腔11内的控制单元进行散热,然后由出风口9流程空气炸锅,形成外循环F。
过渡阶段:当食物加热完成后,主控板5控制螺旋电热管41停止工作,控制风扇42以2600转/分钟的速度继续转动,同时延时模块中的计时器开始工作,螺旋电热管41存在热储存效应,因此,在螺旋电热管41停止工作的一段时间内,其温度仍然很高,其可以将周围气流的温度提高30至50度,升温后的热气流由于密度低会向上运动,但是此时风扇42的转动抑制这部分热气流上升,将这部分热气流吹向烹饪腔31内,从而防止这部分热气流对上壳体内的元器件造成热冲击,影响元器件的寿命甚至直接造成元器件的损坏,例如主控板、电机、热容断体等。在风扇42继续运行的过程中,一部分热气流在烹饪腔31内循环,一部分从出风口9流出,从而加速了降温过程。
结束阶段:所述延时模块设有预设时间t,t=60s,当延时模块计时器的时间达到时间t时,则向控制芯片发送相应指令,控制芯片通过可控硅控制电机停止转动,从而带动风扇停止转动,从而实现比较风扇继续工作时间t1与预设时间t,当风扇继续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t时,所述风扇停止工作。
可以理解,根据实际情况,预设时间可以为10s、15s、20s、30s、40s、50s、70s、80s、90s、100s、120s、140s、160s、180s、200s、220s、240s、260s、280s、300s。如果预设时间过短,则加热元件的温度可能未降到安全温度,从而不能有效防止热冲击,如果预设时间过长,则加长烹饪时间,造成用户的长时间等待,影响用户烹饪效率。
可以理解,水平部421与下垂部422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例如60°、65°、70°、75°、80°、85°、95°、100°、105°110°、115°、120°。当角度过小时,夹角将气流引向锅体或炸篮侧壁,不能有效吹向食物,影响加热效率,当夹角过大时,其对气流的导向效果不明显,气流很容易从下垂部下边缘流过。
可以理解,风扇的转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例如2500转/分钟、2700转/分钟、2800转/分钟、2900转/分钟、3000转/分钟。如果风扇的转速过低,其风力较弱,不能完全将余热向下吹向烹饪腔,如果风扇的转速过高,则风扇的噪音过大,影响周围环境。
可以理解,所述出风口可以设置在上壳体上,也可以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均设置出风口。通过出风口的设置,有效缩短了降温的时间,降温较高更好,热冲击更小。
可以理解,所述延时模块可以通过继电器控制电机工作,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替换,在这里不做详细论述。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出风口的设置及电机转速不同。
所述出风口9的大小可调,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9设有可活动的叶片,类似百叶窗的形式,当在烹饪阶段时,叶片垂直设置,从而出风口较小,有效保障热量在烹饪腔31内循环,对食物进行加热;当在过渡阶段时,叶片水平设置,从而出风口较大,较多的气流可通过出风口流出,加速了降温的过程,减小热气流的冲击。
在本实施例中,在过渡阶段,主控板通过可控硅控制电机以最大功率工作,从而带动风扇高速运动,加速空气流动,实现快速降温。
可以理解,叶片并不限于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叶片可以设置任意角度,只要保证过渡阶段的出风口大于烹饪阶段即可实现高效烹饪和加速降温。
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出风口调节也并不限于类似百叶窗的形式,其他常规调节方式,都应该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通过温度传感器判断风扇继续工作的时间。
如图5-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中内置有电机,主控板通过电信号可以直接控制风扇的转速,不再需要设置单独的电机对风扇进行驱动,结构更加简单。并且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靠近热风装置设置且位于热风装置的上方。由于温度传感器距离热风装置较近,因此,可以准确测试上升热气流的造成的影响。
在过渡阶段,加热元件停止工作,风扇42继续工作带动烹饪腔及上壳体内的气流循环运动;在结束阶段,在主控板内设有预设温度T,T=60℃,比较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T1与预设温度T,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T1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T时,所述风扇停止工作。由于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控制腔体温度,因此增加可靠准确,对于不同种类,不同量的食物,都能达到预设的温度。
可以理解,所述预设温度T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30℃、35℃、40℃、45℃、50℃、55℃、65℃、70℃、75℃、80℃。当预设温度过低时,食物口感相对较差,当预设温度过高时,可能烫伤用户。
可以理解,温度传感器也并不限于设置在上壳体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其设置在下壳体内,其主要测试烹饪腔的温度,当烹饪腔的温度较低时,热气流对上盖元器件的冲击已经很小,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准确测量烹饪腔体内的温度,保障食物的可口,实现即取即食,不会烫伤用户。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空气炸锅为翻盖式空气炸锅,所述热风装置及容置腔设置在下壳体。
所述空气炸锅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2内设有可放置炸锅7的腔体3,上壳体1闭合时,所述,上壳体2与炸锅7形成烹饪腔31,所述下壳体的后侧设有容置腔11和风道6,容置腔11内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主控板5,所述风道包括内进风口61和内出风口62,所述内出风口62位于炸锅开口的上方,所述内进风口61位于内出风口62的下方,所述热风装置设于所述风道6内,所述热风装置包括风扇42和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为加热元件41,当风扇转动时,烹饪腔底部的空气由内进风口61进入风道6,风道6内的加热丝44对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形成热风,风扇42的转动使得热风由位于上方的内进风口62进入烹饪腔31内,对烹饪腔的食物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风再由内进风口62进入风道,从而实现热风在烹饪腔31和风道6内循环,循环路径如图示中的箭头E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42位于加热丝44的上游。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设置在下壳体内的进风口12、出风口9,所述容置腔11与所述进风口12、出风口9连通,所述容置腔11内还设有散热风扇13,所述散热风扇驱动外界冷风由进风口12进入容置腔11,吸收热量后从出风口9排出,形成外循环,如图示箭头F所示。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烹饪腔31和风道6形成规则的内循环,风道的侧壁和烹饪腔的侧壁都有效限定了风的路径,因此,该方案的循环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所述空气炸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烹饪腔,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热风装置及风道,所述空气炸锅还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控制单元,所述热风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和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内设有预设时间t,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烹饪阶段:控制单元驱动加热元件和风扇工作,所述风扇将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风道引入烹饪腔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烹饪的过程;
过渡阶段: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所述风扇继续工作,所述风扇将加热元件的余热引向烹饪腔;
结束阶段:控制单元比较风扇继续工作时间与预设时间t,当风扇继续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t时,所述风扇停止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烹饪腔设置在下壳体内,所述加热元件设于烹饪腔的上方,所述风扇位于加热元件的上方,
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风扇将加热元件向上运动的余热引向位于加热元件下方的烹饪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上叶片和下叶片,所述上叶片与下叶片之间设有罩板,所述罩板的上表面与上壳体形成容置腔,所述上叶片对容置腔进行散热,所述下叶片驱动烹饪腔内的气流运动,
在所述步骤B中,下叶片将加热元件的余热引向烹饪腔,所述上叶片将容置腔内的热量引出。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预设时间t为10s~300s。
5.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风扇继续运行的转速为2600~3000转/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装置还包括驱动风扇的电机,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可控硅控制电机的转速,在所述所述步骤B中,所述电机以额定功率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在所述过渡阶段,所述上叶片转动带动外界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容置腔并由所述出风口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可以调节,所述过渡阶段出风口的面积大于烹饪阶段。
9.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所述空气炸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烹饪腔、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热风装置及风道,所述空气炸锅还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内设有预设时间T,所述热风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和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烹饪阶段:控制单元驱动加热元件和风扇工作,所述风扇将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风道引入烹饪腔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烹饪的过程;
B.过渡阶段: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所述风扇继续工作,所述风扇将加热元件的余热引向烹饪腔;
C.结束阶段:控制单元比较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与预设温度T,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T时,所述风扇停止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T为30℃~80℃。
CN201610462834.3A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6182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2834.3A CN106618249B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2834.3A CN106618249B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8249A true CN106618249A (zh) 2017-05-10
CN106618249B CN106618249B (zh) 2019-12-06

Family

ID=58851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2834.3A Active CN106618249B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1824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1658A (zh) * 2017-08-16 2017-11-21 合肥康东福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自调节的空气炸锅
CN110353521A (zh) * 2019-06-25 2019-10-22 宁波市悦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紧凑的食物处理机
WO2019238794A1 (fr) 2018-06-15 2019-12-19 Seb S.A. Appareil de cuisson de type friteuse a air chaud avec systeme d'obturation de l'extraction de l'air chaud
CN110764449A (zh) * 2019-10-31 2020-02-07 宁波爱科特厨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温度保护的控制方法
CN111728500A (zh) * 2020-07-01 2020-10-02 宁波曼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烤焦空气炸锅
CN114587155A (zh) * 2020-12-07 2022-06-07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115086378A (zh) * 2022-07-14 2022-09-20 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物联网监控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48771U (zh) * 2011-03-18 2011-08-31 谢振华 一种新型无油油炸锅
CN103767562A (zh) * 2014-01-23 2014-05-07 浙江朗厨厨具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CN203693371U (zh) * 2013-12-21 2014-07-09 张顺 一种空气炸锅
CN103982456A (zh) * 2014-06-09 2014-08-1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烧烤器具的风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烧烤器具
CN203970170U (zh) * 2014-03-19 2014-12-03 浙江武义万家隆塑业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的智能控制装置
CN204765168U (zh) * 2015-06-12 2015-11-1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
CN204995259U (zh) * 2015-08-28 2016-01-2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48771U (zh) * 2011-03-18 2011-08-31 谢振华 一种新型无油油炸锅
CN203693371U (zh) * 2013-12-21 2014-07-09 张顺 一种空气炸锅
CN103767562A (zh) * 2014-01-23 2014-05-07 浙江朗厨厨具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CN203970170U (zh) * 2014-03-19 2014-12-03 浙江武义万家隆塑业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的智能控制装置
CN103982456A (zh) * 2014-06-09 2014-08-1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烧烤器具的风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烧烤器具
CN204765168U (zh) * 2015-06-12 2015-11-1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
CN204995259U (zh) * 2015-08-28 2016-01-2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1658A (zh) * 2017-08-16 2017-11-21 合肥康东福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自调节的空气炸锅
WO2019238794A1 (fr) 2018-06-15 2019-12-19 Seb S.A. Appareil de cuisson de type friteuse a air chaud avec systeme d'obturation de l'extraction de l'air chaud
CN110353521A (zh) * 2019-06-25 2019-10-22 宁波市悦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紧凑的食物处理机
CN110764449A (zh) * 2019-10-31 2020-02-07 宁波爱科特厨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温度保护的控制方法
CN110764449B (zh) * 2019-10-31 2022-05-20 宁波爱科特厨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温度保护的控制方法
CN111728500A (zh) * 2020-07-01 2020-10-02 宁波曼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烤焦空气炸锅
CN111728500B (zh) * 2020-07-01 2021-06-08 宁波曼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烤焦空气炸锅
CN114587155A (zh) * 2020-12-07 2022-06-07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115086378A (zh) * 2022-07-14 2022-09-20 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物联网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5086378B (zh) * 2022-07-14 2022-11-15 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物联网监控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8249B (zh) 2019-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66699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06618249A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控制方法
CN204016055U (zh) 空气炸锅
CN105996805A (zh) 一种家用电烤炉的控制方法
CN206641761U (zh) 高效节能烤锅
CN206560361U (zh) 一种改进的空气炸锅
CN204091768U (zh) 空气电烤炉
CN208551408U (zh) 一种可提高加热效率的加热锅
CN206371926U (zh) 一种改进的空气炸锅
CN208463763U (zh) 一种具有对流传热结构的空气炸烤箱
CN205962510U (zh) 一种空气对流加热的烹调装置
CN209090956U (zh) 一种空气烤箱
CN203168843U (zh) 具有风冷机构的电压力器具
CN206560362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空气炸锅
CN209090938U (zh) 一种采用立式循环风道的空气炸锅
CN102113836B (zh) 利用贯流风扇的烹饪装置内热风对流系统
CN101334178A (zh) 加热烹调器
CN218355821U (zh) 一种热效率高的空气炸锅
CN102232799A (zh) 电烤箱
CN208755753U (zh) 一种采用加热丝加热的空气炸锅
CN106510491B (zh) 采用热风煎烤食物的食品加工机的煎烤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2232801B (zh) 电烤箱
CN208864120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空气炸锅
CN209058912U (zh) 一种用于制备食品的家用空气能锅
CN214048565U (zh) 一种具有烤箱的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